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基本准则 ;标志着新
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 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 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 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
晨背关键信息 理解教材新知 第23 课 新中 国初 期的 外交 NO.1
第七 单元 现代 中国 的对 外关 系
NO.2
考向一 把握热点考向 考向二 随堂基础巩固 课时跟踪训练
应用创新演练
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
地把它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
一边倒”。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 本准则,它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和 万隆会议,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 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
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 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这一规定实际上体现的外交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有
什么意义?
提示:外交政策:“另起炉灶”。 意义: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 独立自主。
生提取表格信息的能力。表格中出现苏联及东欧民主国
家,说明表格反映的时期应在1991年苏联解体前。香港
1997年回归,欧盟1993年成立,A、C两项不符合题意; 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表格信息反映了新中国与苏联、 东欧国家关系特殊,故选D。 [答案] D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1)“一边倒”不是指依附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 主义阵营一边。 (2)“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一边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目的
同邻近国家和新兴 民族独立国家 发展友好关系。 2.经过 (1)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 印度 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2)1954年,周恩来分别同印度、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 一致同意将其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 基本原则 。
3.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 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影响
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帮助,在解放后的中国建立工业基
础是不可想象的。”据此判断,当时中国实行的外交政 策应当是 A.“一边倒” C.“另起炉灶” B.“求同存异”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根据题干 材料可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敌视中国,苏联和 其他人民民主国家帮助中国。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外 交政策应当是“一边倒”。
答案:B
倒”是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政策而采取的
旨在保卫胜利成果、保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外交策 略。可以说,“一边倒”不仅不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相悖, 相,反它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
1.中共领导人曾谈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国 政府对中国人民的敌视有增无减。”“如果没有苏联和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背景 二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社会主义 阵营和 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2.内容 (1)“另起炉灶”。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一边倒”。
3.成就 (1)冲破了美国的 外交孤立 。 (2)同 苏联 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探究升华]
(5)新中国要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保障本国
独立,维护领土主权的完整,就必须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方针。
[例1]
(2010·广东高考)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
)
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断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邮件种类 计费单位(每) 亚洲各国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 邮资(元) 0.32 0.48
航空
西欧各国(捷克转)
西欧各国(香港转)
0.48
0.80
其他各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80
A.香港已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关系,意在考查学
基础知识,特别是对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阶段特征的准确
把握,很难选出正确答案来。
2.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
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
右图是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的局部,该国 书的接受国应是 A.朝鲜 C.印度 ( B.苏联 D.日本 )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天,苏联就宣布承认新中国, 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
②会后中国与更多的 亚非 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原因
(1)旧中国没有独立的外交,没有国际地位,受尽帝国主义
的欺凌。 (2)美国对新中国采取封锁、包围、孤立政策,妄图扼杀新
政权。
(3)新中国成立时社会主义已形成一个世界体系。 (4)中国共产党能够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
答案:A
[例2]
下图是我国于1965年发行的两张邮票。从中可 ( )
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这次会议的会址在印度的万隆 B.会议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是我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D.会议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团结
[解析]
本题为图片型选择题,考查学生据图片信息
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万隆会议在印尼召开而非印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于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 表团时;我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会议是日内 瓦会议。A、B、C均可排除,故D正确。 [答案] D
(4)影响:
①新中国首次以世界 五大国 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
国际会议。 ②中国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 声誉。
2.万隆会议 (1)背景:亚洲、非洲 民族解放 运动形势高涨。 (2)内容: ①议题是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 民族 经济等。 ②中国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促进会议成功。 (3)影响: ①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新课程地区高考试题在不断运用文献资料、历史照片、 大事年表、史学新观点等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来考查
学生分析、理解历史和诠释历史的能力,不仅有效考查学
生阅读和理解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迁移知识和 综合分析等能力,而且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 中的重大问题,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阐释、评价、解决实 际问题。同时,命题的立意仍是能力,但如果没有扎实的
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 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
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
上的伟大创举。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日内瓦会议 (1)背景: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 印度支那 地 区威胁中国。 (2)目的:为了和平解决 朝鲜 和印度支那问题。 (3)成就: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 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