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古代诗歌阅读(三) 学案

合集下载

【语文】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歌鉴赏语言题学案

【语文】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歌鉴赏语言题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歌鉴赏语言题学案题组一全员必做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秋浦途中①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 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一、二两句描写水陆风光,景中蕴情,再现诗人风尘仆仆的身影和暗淡凄迷的心态。

B.三、四两句直接抒发旅途的孤寂愁闷、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悲情感慨,凄婉动人。

C.“为问寒沙新到雁”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归雁来喻思归之人,表达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

D.“来时还下杜陵无”一句,轻声一问,把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羁旅的愁思,宛转深致地表现了出来。

E.这首诗透过景物的描写,蕴藉而含蓄地抒写怀抱,富有情韵,给人以深致地回味。

解析:选BC B项,“直接抒发”错,应该是“间接抒发”;C项,“比喻”错,应该是“拟人”。

★(2)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

(6分) 答: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结合诗句解释两个拟声词的含义,然后结合整首诗的思想情感,阐释其情感内涵。

参考答案:“萧萧”描落叶纷飞之状,暗含秋风无情、寒意萧疏;“淅淅”状秋风飒飒之态,泛起波光,掀动菖蒲,暗含行舟水上、漂泊无依之感。

表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衬托了孤寂悲凉之情。

[诗歌鉴赏]一、二两句描写水陆风光,再现诗人风尘仆仆的身影和暗淡凄迷的心态。

山路蜿蜒,落木萧萧,秋雨纷纷;溪水伸展,秋风淅淅,波摇草动;山程水驿,风雨凄迷,字里行间流露出人行秋风中的寒凉心态和冷寂情绪。

为了下一步掀起感情的漩涡,诗人把目光转向了飞落寒汀的鸿雁,三、四两句以虚间实,故设一问,陡然地翻起波澜。

第三句转折得好,第四句就如顺水下船一样,自然凑泊,有着无限的风致。

点出“杜陵”,是因为诗人朝夕难忘的老家——樊川,就在那里。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第三讲分析与综合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第三讲分析与综合

第三讲分析与综合从课标全国卷来看,分析综合能力考查呈较稳定的态势,它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筛选并提取信息,对所叙述事件或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推理。

试题以客观题形式考查,归纳起来,分析综合主要有两个要点。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查角度一:筛选文中的信息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在读懂文言语段的基础上,对考生所作的进一步的分析能力的考查。

高考设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符合指令的信息。

该考点采用的题型是定向考查,通常是给出多个句子,交叉排列编为四组,要求考生选出全都表现或说明文中人(物)在某一方面的特征等的一组。

典题探究【典题】(2018·重庆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战马记[明] 罗洪先王公桢,济阳公孙也。

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任一子广,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

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始公以大学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会荆襄贼流劫入夔,焚巫山县治。

是时同知苏州王公授牒捕贼,性柔怯而险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

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巫山已破,贼方聚山中,索击之,杀渠桀三十三人,余尽遁。

居三日,贼复劫属邑大昌,公促王,王又不行,而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

且激公曰:“公诚为国家出气力,肯慨然复行乎?”公即声应。

即日勒民兵,夹曹、柴两人赴之,与贼夹水阵。

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

贼欲降之,公大奋骂。

贼怒以刀断其喉及右臂,堕淖中,马逸去。

始公赴大昌道,宿木商家。

商稔.公,知贼不敌,不敢言。

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

”如其言。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教案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教案

古代诗歌阅读教案“人间随处有诗意,千年至美莫如诗。

”诗歌是高度凝炼的文字,是作者发挥想象并浓缩在心中的一幅至美图画,一字浓缩数语,一句就是一个场景。

因此,读懂诗歌,须字斟句酌,善于想象,不可操之过急,浮于表层,不求甚解地盲目去做题。

无论是平时的训练,还是在考场上,读懂是做对的前提,读是第一位的,具体到每一首诗,应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读诗。

一、从“四角度”入手,读懂诗歌大意抓标题以从以下方面来“读”: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应用体验]卷别标题重要信息1.2017年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①交代地点(礼部贡院);②表明了事件(阅进士就试);③暗示作者身份(主考官)2.2017年全国卷Ⅲ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交代了写作缘由(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②表明了对象(元九、李二十);③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戏赠)3.2017年北京卷晓行巴峡①点明了写作时间(晓);②表明了事件(行巴峡)4.2016年全国卷Ⅰ金陵望汉江①交代了写作地点(金陵);②表明了事件(望汉江);③明确了诗歌题材(即景抒怀诗)5.2016年天津卷登裴秀才迪小台①交代友人(裴秀才迪);②交代事件(同友登台远眺);③暗示手法(借景抒情)6.2016年山东卷水仙子·舟中①交代了地点(舟中);②暗示了题材(羁旅行役诗)7.2015年四川卷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①点明了写作时间(夏日);②交代了事件(游山家);③表明了诗歌题材(山水田园诗);④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闲适愉悦)8.2015年全国卷Ⅰ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交代了诗歌的题材(羁旅思乡诗);②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看作者要真正读懂一首诗歌,必须“知人论世”。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古代诗歌阅读 课件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古代诗歌阅读 课件

2.看作者、诗序 声名卓著;注释①暗示苏辙受皇帝信任,地位之高;注释② 、注释——了解背 交代苏轼当时为杭州知州,为朝廷重臣。注释③交代李揆在
景,提取信息。
唐代声名卓著,苏轼引用此典故,想提醒苏辙,如果承认自
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步骤 3.看正文——联 想、调整语序后 准确翻译。 4.看情感——抓 住表情词语,晓 明题旨。
凄然”, 表现了被贬谪的愁绪。
E.“山禽飞去,榕叶生寒”描写了作者凭栏远眺所见的景色,山鸟飞去,榕 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
正文翻译成品
1.阅读“典例剖析”,完成(1)~(2)题。(11分)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BD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 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 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 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 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 归来。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

目 导 航
提升1 “4看法”读懂诗歌 提升2 诗歌鉴赏选择题“4大设误角度” 提升3 熟记“4类答题模板”,突破诗歌鉴赏瓶颈 提升4 求同探异,熟识比较鉴赏“4题型”
提1
“4看法”读懂诗歌
古代诗歌高度凝练,句式跌宕,意象错落,情感内敛——像茶叶一样,不泡开就 品不出滋味。要读懂诗歌有“4看”: 1.看题目——初判题材。 2.看作者、诗序、注释——了解背景,提取信息。 3.看正文——联想、调整语序后准确翻译。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诗歌鉴赏 学案-文档资料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诗歌鉴赏 学案-文档资料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诗歌鉴赏学案考情纵览阅读素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于古体诗。

古体诗不拘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诗是格律要求非常严格的近体诗。

常见的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

“五律”“七律”以八句完篇,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

按照律诗写作的起承转合结构,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颔联、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是对偶句。

绝句本称“截句”,乃截取律诗一半而来。

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3.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等。

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根据字数不同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

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或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或下片、过片。

4.曲,又称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宋、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掌握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一、标题切入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因为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诗歌内容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有的交代了诗歌的题材、体裁。

从标题切入,就是要把握住这些丰富信息。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诗歌阅读” 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诗歌阅读” 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诗歌阅读”学案(时间:60分钟分值:80分)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8分)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晁补之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

余霞散绮,向烟波路。

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

几点漁灯小,迷近坞。

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

觉阮途穷,归心阻。

断魂素月,一千里、伤平楚。

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

猿鸟一时啼,惊岛屿。

烛暗不成眠,听津鼓。

(1)该词的上下阕分别从、两个角度对景物进行了刻画。

(2分)答案:视觉听觉(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6分)答: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必须在了解词意的基础上,体会词人的情感。

从“日暮”“余霞”“向烟波路”等景色描写中,体会词人的情感;从“愁”“悔”等词语中,直接可以看出词人的情感。

从“觉阮途穷,归心阻”等句也可以看出词人的情感。

答案:全词表现了词人羁旅的寂寞哀愁以及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

“向烟波路”几句,写词人回首来路,烟波浩渺,不禁想起千里外的京城,从而勾起被贬谪的愁怨和悲哀。

词人还以阮藉自比,表达自己归心受阻、不得归隐田园的苦闷。

又用“怪竹枝歌”“猿鸟”“暗烛”“津鼓”等意象烘托词人宦途羁旅的悲苦愁思。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8分)[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张可久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 ①西晋富豪石崇筑金谷园以行乐。

②这里指班超从戎的故事。

(1)第一首曲子开头先用三个典故。

一是,二是西晋富豪石崇筑金谷园行乐,三是。

这三个典故都是封建统治者穷极奢靡而终不免败亡的典型。

(2分)答案:秦始皇在骊山建阿房宫行乐隋炀帝修运河下扬州游乐(2)赏析第二首曲子的主要表现手法。

(6分)答:答案:①运用典故的手法。

作者列举了三件事:一是霸王别姬的故事,二是吴蜀破曹的故事,三是班超从戎的故事。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导学案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导学案

古代诗歌阅读导学案
从读懂诗歌开始一判一审读文准
一、熟知8大题材,初步判断诗歌情感
古代诗歌虽说浩如烟海,但从题材角度看,总有一些题材相同、情感相近、手法相似。

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读一首诗,知一类诗”。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送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政治讽喻诗等八种。

(一)咏史怀古诗一一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
[针对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宣城怀古
[元]卢挚
对江山吟断高斋,想甲第①名园,棠棣花开。

晓梦歌钟,高城草木,废沼荒台。

快吹尽陵峰暮霭,等麻姑②空翠飞来。

渺渺予怀,天淡云闲,万事浮埃。

[注]①甲第:豪门贵族的宅第。

②麻姑:据《神仙传》记载,她貌似十八九岁,而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

这首元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答:................................................................................
解析:要扣住“情感”二字,须从“景色”着手;最好逐句考虑,才不会有所遗漏,回答得全面细致。

凄凉之景与优美之景的对比,盛衰无常的感慨与超脱闲逸的情怀,这二者都比较鲜明,容易把握。

重点在于答题时表述的清晰与完整。

答案:①诗人首先描写昔日甲第名园、高城沼台业已荒芜、草木丛生的凄凉景象,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②进而想象空翠飞来、天淡云闲的优美画面,直抒胸臆,表达了超脱闲逸的情怀。

1。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文言文阅读 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文言文阅读 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文言文阅读学案提升1 熟悉文言文断句“5标志”,掌握断句“2步骤”一、熟悉文言文断句“5标志”给文言文断句,关键在于对通篇文意的领会,因此,通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考生遇到断句语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通读语段,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做断句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标志1 词性在文言文中,可以借助名词或代词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给文言文断句。

名词常做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如果做主语,那么其前面就可以断句;如果做宾语,那么其后面就可断句。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鸿门宴》中“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先用全称,后文“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遂入”等就不再提姓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此、是、斯、兹、夫,表示“这”。

1.(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原文片段]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 古诗歌阅读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1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 古诗歌阅读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1

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 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2)乐景衬哀情
感叹、漂泊愁苦。
(乐景写哀)。
标 志
①诗题中多含有“客 舍”“登高”“望月”
“忆”“寄”“行”“ 思”等 词语以及元宵、 中 日秋名、。②常重见阳意、象除:夕月等亮节、情感
秋风、秋霜、杜鹃、猿啼、 沙鸥、孤雁、浮云、梧桐 叶落、西楼、高楼、危楼、 危栏等。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 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参考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①周朴(?—878):字太朴,
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 古讽今,忧国忧民。
(1)借景抒情(寓情 于景)。
(2)对比手法,描 写眼前衰败、荒凉的 景象,与历史上的繁 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 比。
(3)化用典故,借 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 或对国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 往临古迹而抒怀,以 悲景衬悲情。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应用体验] 1.(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如何评价一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生往往感到难 以解答,不知所措。本学案从 7 大题材和 2 大题型两大角度进行讲解, 便于考生快速、准确、全面地把握一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一、从“题材角度”把握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情感基调
(一)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居的亲或情他孤表①②③之乡苦达天望羁深的。人涯尽旅艰生,漂天他难感表泊涯乡,叹达羁怀的抒,对旅人幽发流亲愁愁怨漂露人。。之泊年的叙感 情无华思写念 。定 易念客。诗 思 直 而 想 之 人接人 归 是 象 深 的(抒在 之 从 对 , 苦3)发表 情 对 方 借 恨侧现 时 方 思 以 离思面怀 , 着 念 烘 情念落远 不 笔 自 托 。之笔、 是 , 己 诗情。,

高三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教案(之三)

高三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教案(之三)

高三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教案(之三)要将最佳阅读心理的培养与具体阅读方法的指导相结合,在教学中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中一定要配合以最佳阅读心理培养,使学生的阅读在最佳的阅读心态下进行,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上课前先进行阅读心境、阅读心绪、阅读心情、阅读心力、阅读心志、阅读心欲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形成最佳阅读心理。

阅读方法指导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诗歌中的字词句而体会诗歌的意境,在理解诗歌中的形象、意境的基础上判断诗歌所表达的主旨,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进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

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三为主方针。

要尽可能地体现现代课堂平等、合作、发现、交流、共享的精神。

教学设计:本知识点用8课时进行完毕。

第1课时引导学生学习诗歌阅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第2 4课时进行客观题的阅读训练;第5 8课时进行主观题的训练。

第3课时教学要点:继续培养最佳的阅读心理:纯洁的心境、安静的心绪、乐观的心情、专一的心力、坚定的心志、渴求的心欲。

指导学生进行古代诗歌阅读训练,引导学生掌握以下方法:读诗题、出处、作者、注释了解诗歌的有关背景。

认真品读诗句,体会诗歌所表现的意境。

根据诗歌所表现的意境分析把握诗歌的中心思想和表达技巧。

教学步骤:一确定本节课的训练内容:本节课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诗歌阅读训练。

每个人都有一些自己很难忘的经历,如得到了很珍贵的礼物,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等,我也有自己很难忘的经历,那就是我第一次读到了几首古诗,其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凄冷旷达之美、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苍凉孤寂之美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感到如得至宝。

我们有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这伟大的历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这无与伦比的伟大的文化又为我们留下了异常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要珍惜这些弥足珍贵的至宝,珍惜她,发展她。

怎样才能读懂古代诗歌作品?想一想以前有没有学过这一类的知识,翻一翻看有没有这一类的资料可以给我们提供帮助。

【语文】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诗歌阅读学案

【语文】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诗歌阅读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诗歌阅读学案第1讲从读懂诗开始——“三管齐下”助读诗歌在考试中古代诗歌鉴赏题得分率普遍较低,甚至很低。

究其原因,在于考生读不懂诗歌而导致思路不清晰,答题不规范。

因此,在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这一专题时,先学读诗。

一、掌握诗歌的2点基本常识——疏通阅读障碍(一)了解诗歌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了解诗歌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对我们把握诗歌的层次内容、诗歌大意有着重要作用。

1.结构章法从“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入手,读懂思路层次、大体内容,协助解答某类试题。

“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

“起”即开篇,“承”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合”是收束全诗。

[示例]诗歌结构章法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首联:起。

赞美李白诗才超群。

颔联:承。

指出李白的诗清新俊逸的风格。

颈联:转。

由赞美李白的诗才、诗风转为对李白的思念,从空间阻隔写两人天各一方。

尾联:合。

既然天各一方,自然渴望相见,这是一层;渴望相见,见面干什么?对酌,切磋诗艺,又把首、颔两联的内容收在里面,这是另一层。

(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针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思二首(其一)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答:解析:该诗首句从草色、柳色写起;次句写桃花、李子花,继续从色彩角度写生机盎然的春光;第三句转写诗人的愁恨;第四句以“春日”结景,以“恨长”结情。

参考答案:先写景,后抒情:先选取草色、柳色、桃花、李子花等典型春景表现春日之美,再用东风不消愁、春日惹恨长来点明春思。

(或:先写春天的色彩;次写春天的繁花;接着写不解愁的春风;最后写春日惹恨,点明春思。

【语文】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技巧指导(3-4)学案

【语文】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技巧指导(3-4)学案

2019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技巧指导(3-4) 学案考生在解答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类试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丰富的资料库,避免“无米之炊”。

(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 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 志、伏笔、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 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 衬乐情)、白描等。

2.以课文为依托,引入“源头活水”。

精心选择重要而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重点赏析,是考生备考古代诗歌鉴赏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考生 在选择诗歌的时候,应该多关注教材中那些经典的诗歌。

此外,考生还应把教材中那些表达技巧相同的诗 歌放在一起鉴赏,如《石头城》和同样采用了“借古讽今”手法的《桂枝香·金陵怀古》等篇目,《山居秋 暝》和一样采用了“动静结合”手法的《李凭箜篌引》等篇目。

3.探究高考设题,寻求答题启示。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类题目的设题角度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 类是“小角度”设题,一类是“大角度”设题。

(1)“小角度”设题。

此类题的“切入点”较小,考查的针对性较强,题干中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 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

如“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做赏析”。

此类题的考查目标非常 明确,题干明确告诉考生须从修辞手法的角度鉴赏。

答题时考生只要根据题干中所要求的表达技巧的相关 知识,并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出分析即可。

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诗歌鉴赏 学案

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诗歌鉴赏 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诗歌鉴赏学案考情纵览阅读素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往常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于古体诗。

古体诗不拘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2。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是格律要求特别严格的近体诗。

常见的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

“五律”“七律"以八句完篇,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依照律诗写作的起承转合结构,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颔联、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是对偶句。

绝句本称“截句”,乃截取律诗一半而来。

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3。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等、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依照字数不同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或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或下片、过片。

4。

曲,又称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宋、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能够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掌握读明白古诗的基本方法一、标题切入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诗歌内容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有的交代了诗歌的题材、体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古代诗歌阅读(三)学案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感遇①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②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①开元末,玄宗耽于政事,贬斥贤臣,本诗是作者被贬荆州时借丹橘言志的作品;②孔子曾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故后世常用“岁寒”借指砥砺节操。

1.下列对本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
...的两项是()()
A.一、二句写丹橘区别于一般树木,能够经受住严冬的摧残,“犹”字的运用包含着作者对丹橘的赞颂之意。

B.三、四句先以反诘语“岂伊地气暖”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赞美丹橘具有耐寒的节操。

C.五、六句的意思是,丹橘作为上好的水果可以用来款待嘉宾,可是从中原到江南却有山水阻隔,嘉宾难以到来。

D.七、八句承接前句而来,是说那些嘉宾们的命运难测,只能听其自然,如同寒暑变更四季交替让人无法追寻。

E.最后两句指出人们只顾栽种桃李而不种丹橘,并以“此木岂无阴”反诘收束全诗,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怨愤之情。

2.杜甫曾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意思是说他的诗意给读者留有想象和联想的余地。

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托物言志的诗歌能让人联想到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1.CD
2.示例:①诗人赞颂丹橘耐寒本性,经冬犹绿,使人联想到诗人自己虽遭权贵排挤,却坚贞不屈保持正直高洁的品质与情操。

②“自有岁寒心”一句充分显现了丹橘坚韧的性格,历霜雪而弥坚的高尚情操,使人联想到诗人一副
自我肯定、充满自信的神情,表现出威武不屈、挺拔峥嵘的英雄气概。

③诗中写丹橘由于路途阻隔无法进献给嘉宾,使读者联想到当时朝政的黑暗和诗人遭贬斥,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的坎坷遭遇。

④最后两句写桃李受世人重视,而被人们忽视的丹橘却也能绿树成阴,使人联想到诗人虽因遭受排挤
而心情抑郁,但仍自我勉励,积极昂扬。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路木芙蓉
【唐】崔橹
不向横塘泥里栽,两株晴笑碧岩隈①。

枉教绝世深红色,只向深山僻处开。

万里王孙应有恨,三年贾傅②惜无才。

缘花更叹人间事,半日江边怅望回。

【注】①隈【wēi】:山水等弯曲的地方。

②三年贾傅:西汉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当过长沙王太傅,故世称贾太傅。

贾谊忠心为汉,却被贬谪三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写木芙蓉的生长环境。

它不生长在横塘泥里,而是长在山水弯曲的地方。

可见木芙蓉都是生长在险恶的环境中。

B.颔联中的“枉”和“只”两字写出木芙蓉虽花开艳丽,拥有绝世之姿,但是只在偏僻少人的地方开放,无人欣赏。

C.颈联写人们看到木芙蓉的反应。

万里之外的王孙公子遗憾没有早日见到它,才高八斗的贾谊在它面前也叹息自己无才赞美。

D.尾联写自己的心情感受。

用“叹”和“怅望”“回”等神态、动作描写写出自己没有见到木芙蓉的遗憾与惋惜。

E.本诗风格清丽幽怨,伤感唯美。

这与作者选择的意象有关,幽山僻谷中的木芙蓉,具有寂寥落寞的形象特质。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l),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2),余响入霜钟(3)。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l)绿绮,古代著名的琴。

(2)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

”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3.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B.颔联中的“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C.颈联处使用俞伯牙与钟子期和“霜钟”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和蜀僧浚是人生的知音,都曾具有大济苍生的抱负。

D.“余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

“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

E.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如听万壑松”
这一句是纯客观的描写。

4.请你谈一谈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在表达上的妙处。

一、
1.AD
【解析】A.“可见木芙蓉都是生长在险恶的环境中”理解有误;D.对情感的理解有误。

2.托物言志,诗人以木芙蓉自比。

木芙蓉有绝世姿容,比自己高洁的志向和杰出的才华。

木芙蓉隐在深山,少有人知的境遇比自己不被明主赏识的境况。

抒发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抑郁伤感。

二、
3.CE
【解析】C.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自己也是通晓音律之人,“霜钟”的传说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还有更深层次的寓意,那就是诗人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具有济苍生的抱负。

E.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

“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4.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

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感觉时间过得真快。

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解析】注意分析诗句表达是“弹奏的效果”,因此是侧面描写和衬托,和足以从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