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学导论

合集下载

女性学论文

女性学论文

女性学,开启我人生的另一扇门梁杨79130428一开始对于女性学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兴趣,只是刚好上课的时间与平常的计划吻合,所以便选择了这门课,那时的我还不知道,这门课将会怎样的改变我,为我的人生增添了多少色彩。

女性学的基本概念来自西方,也称为妇女学,是一门新学科,它的产生和发展,源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美国黑人运动和妇女运动。

也可以说,西方女性学强大的生命力就是来自美国本土的妇女运动和妇女解放的实践。

而在东方,我们因为历史的原因,男尊女卑的思想千百年来一直在阻碍着东方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但这也让我很庆幸我是生活在21实际的新女性,能够有足够多的机会与能力了解自身,为自己的人生与未来负责任。

女性学每堂课的内容都不同,他们涵盖的范围很广,每次上课都带给我不同的感受,都让我有新的收获。

其中有一堂课讲了有关于化妆的话题。

可能是女孩子爱美的天性,让我对这个十分感兴趣。

尽管我现在还没有化妆的习惯,这个话题还是深深吸引着我。

我第一次知道了原来女性的脸型有着那么多的种类,尽管有的脸型不是那样的美丽,可是只要搭配好发型,在头发的修饰下一样可以美丽动人。

化妆并不是一件多难的事情,可是要真正的符合自己的风格,适合自己,突出自己最美的特质却是十分困难的,细化到眉毛眼睛,每一个细节如果不注意到,都可能传递给他人不同的信息,甚至是在涂口红的时候,如果顺序不同,效果也会不同。

这样听起来,化妆还真的是一件麻烦的事,可是在追求美的道路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

也正是这样追求美的本性,也在不断推动着整容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中国,整容看起来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很多明星,亦或是平常的女生都会隐藏自己整过容的事实,觉得让别人知道会很耻辱。

但是在我眼里其实这完全是社会舆论所导致的一个错误的不可理喻的现象。

虽然古语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可是在新时代,人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

对于美的向往并没有错,可能大家会觉得这里还牵扯到诚信的问题。

社会学类女性学专业综合概述

社会学类女性学专业综合概述

选修课程
● 女性心理学 ● 女性社会学 ● 女性与文化 ● 女性与法律 ● 女性与政治 ● 女性与经济 ● 女性与教育 ● 女性与家庭 ● 女性与健康 ● 女性与环境 ● 女性与科技
实践教学
01
社会调查:通过实 地调查,了解社会
现象和问题
02
案例分析:通过分 析实际案例,学习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
技巧
女性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社会学、心理 04 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多个领
域。
专业特点
跨学科性:涉及社会 学、心理学、人类学 1
等多个学科领域
批判性:对传统观念 和性别刻板印象进行 4
反思和批判
实践性:注重实际 2 案例分析和实践应

性别视角:关注女 3 性在社会中的地位、
角色和权益
专业优势
跨学科研究:女性学涉及社会学、心理学、历史 学等多个学科,具有跨学科优势。
实践性强:女性学关注现实问题,注重实践应用,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社会关注度高:女性学关注女性权益、性别平等 等问题,具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
发展前景广阔:随着社会对性别平等问题的重视, 女性学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 专业发展现状
D
毕业要求包括完成课程学习、 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研究生学制
学制一般为2-3年
课程设置包括社会学、女 性学、性别研究等
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等
毕业论文要求具有创新性 和学术价值
博士学制
01
学制一般为 3-4年
02
主要研究领 域:女性学、 社会学、心 理学、教育 学等
03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独 立研究能力 的女性学专 业人才

女性学导论论文《论21世纪女性》

女性学导论论文《论21世纪女性》

论21世纪新女性[摘要]:21世纪世纪女性比起古代女性有很大不同,她们不知拥有家庭,更加独立,更理智,承担更多责任,有更多挑战和机遇实现自身价值。

[关键词]:女性,21世纪,职业,职场,家庭,爱情。

这学期学习了《女性学导论》这门课,快一学期接触下来,自己也逐渐留心观察社会及身边的女性角色、女性地位了。

在上这门课之前,并没有对这方面怎么关注,只是经常会听人说起“重男轻女”的观念之类的,但现在我也开始思考留意这个问题。

人类从猿进化至人,在发展文明至今,最初一开始的是母系社会。

曾听人说过一句话:“人类最早信仰的不是帝王,而是女性。

”但后来,每个朝代基本都是男性为帝王,当然除了女帝武则天。

古时候的女子,大多是不读书,会做饭做女红,长大后嫁人生子,做个称职的家庭主妇是她们自小就被灌输的思想,她们的夫就是她们的天,她们的家(族)就是她们的世界,她们的价值大多体现在家庭这一方面。

而现在,21世纪的女性,每个人都有追求知识的受教育机会,吃穿都能买到。

做一手好菜,会织毛衣,可能也仅仅是出于爱好罢了。

现代高度的物质文明也大幅度减少了家庭劳动,妇女得到解放,走向社会,更多的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古时候的女子家族、家庭就是她们的一切,她们毕生的事业。

而21世纪,女性有机会受到高等教育,可以做个家庭主妇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也可以去尽情投入自己的事业发挥自己的才干,也有的两者兼顾。

所以说,相比古代女子,21世纪女性的价值在于女性物质与精神创造最大化的实现。

女性常被冠以“弱势群体”的帽子,然而除了先天生理上的差异,其他各方面女性并不较男性差。

只是世俗的封建观念先入为主的固定了人们的认知。

当代女性在解放后,既要顾家又要在工作打拼,现在很多女性大多都两者不能很好的兼顾到,往往顾此失彼。

生活如此生动有趣,又充满了冒险,这无非是场持久战。

对于女性来说,我觉得首先,选择一份自己喜欢并且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是十分重要的。

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女性要选择,对自己而言,最适合的。

女性学导论作业

女性学导论作业

受歧视的精英——从性别符号看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摘要:随着性别解放,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似乎是一个反应性别平等的一个很好的现象,可是在这中间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很多性别歧视。

在此仅仅希望通过与符号有关的的理论去分析一些受歧视的精英,来说明我国离实现事实上的男女平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推进性别平等的背景及现状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下,巴黎妇女向国民议会要求享有与男子平等的人权,从而拉开了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序幕。

在此后的两百多年里,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女权运动,妇女一步步走向社会,为实现男女平等进行了孜孜以求的努力。

在当今世界,就像反对阶级压迫、反对种族歧视、反对民族奴役一样,反对性别歧视已经成为全世界妇女的口号。

一提到性别平等问题,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大家都不陌生,也经常会有人问:“男女平等已经使我们的基本国策,女性的地位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已经很平等了,为什么还要提男女平等?”当然现在女性地位比起历史是有很大的进步,可是社会上还是存在很多隐形的性别歧视现象,有很多事实上的性别不平等现象,但是从各种统计数字看,中国的男女平等状况一直排名居中,与北欧等先进国家还有很大的差别。

中国性别平等状况的调查也显示出妇女在法律地位、教育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健康地位、婚姻家庭中的地位都还处于一个弱势地位。

为何我们一直呼唤男女平等可是却还存在着很多性别歧视及性别不平等的现象?那些受歧视的精英1.女大学生就业困难: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面对同一专业拥有同类文凭的男女大学生,一般选择录用男大学生;而且随处可见宁招男本科生而不招女研究生的现象。

更有甚者,不少用人单位还明文规定“限招男生”,或者在招聘女生时提高入职门槛、增加聘用条件,这是很明显的社会性别歧视。

2.“女强人”称呼的流行:女强人,是对专注事业并获得成就的女性的一种称呼。

传统社会,特别是东方社会,普遍存在着男尊女卑,女性甚少可涉足政治或商业。

《女性学》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

《女性学》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

《女性学》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
1、骆晓戈主编:《女性学》,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罗慧兰著:《女性学》,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年版。

3、韩贺南、张健主编:《女性学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4、王凤华著:《女性心理与健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罗婷著:《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与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6、杜芳琴著:《妇女学和妇女史的本土探索》,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7、杜芳琴,王向贤主编:《妇女与社会性别研究在中国(1987—2003)》,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李小江著:《主流与边缘》,三联书店,1999年版。

9、李银河著:《女性权力的崛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

10、刘霓著:《西方女性学》,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1、王风华著:《女性心理与健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1、陈东原著:《中国古代女性生活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2、盛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3、西蒙娜·波伏娃:《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

14、贝蒂·弗里丹著,程锡麟译:《女性的奥秘》,北京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女性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女性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女性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女性学概论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社会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48学时 3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为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

本课程的体系主要定位在四个方面:“女性学是什么”,“女性什么样”,“女性怎样存在”,“女性如何发展”。

本课程共有八章,第一章界定了女性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二、三章从人类的性别和性别差异入手,分析了女性的属性、功能与价值。

第四章探讨了女性生存和发展的普遍规律。

第五章阐述了女性观的历时态特色。

第六章揭示了妇女运动与女性、女性问题的内在联系,探寻其发展动因与轨迹。

第七章着重阐述了中国社会与中国女性。

第八章是对女性与未来的探讨,对女性及全社会的未来进行展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性别等分析方法,并能够联系自己所学专业,对有关社会现象进行性别分析。

增强学生与家庭及社会的协调能力。

同时,帮助女性发现自身的优势,摆脱自卑,平等地参与社会竞争,并让男性真正学会尊重女性。

二、课程教学要求为了教好、学好这门课程,要求: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和课外教学等诸多形式,努力使得这门新开设的课程富于知识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得它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各章节的主要内容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师讲授主要的概念、理论和重点、难点问题。

一些与现实联系紧密的热点问题可以采取学生讨论的方式,讨论课由教师组织,课前布置问题让学生准备,在课堂中先由学生在预先组成若干小组里发言、讨论,然后由每组推选一人在全班发言,其余同学可做点评,最后由教师就学生的讨论发言做概括和总结。

多媒体教学方法是将大量的信息以声画相结合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以此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

课外教学就是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和考察,在现场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书本里的理论,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三、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四、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法;课堂讨论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女性学的概念和体系 (6学时) 1、教学内容:第一节女性学的界定(1)概念和定义(2)女性学作为独立学科的依据(3)几种界定的辨析第二节女性学研究对象(1)对象的内核(2)对象的外延(3)对象的历时态性第三节女性学的研究方法(1)一般方法论原则(2)观念与手段2. 重点、难点提示:(1)几种界定的辨析(2)女性的本质第二章女性的特质与特征(6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性与性别(1)人的性与性别(2)性别的自我概念(3)性别的刻板印象第二节性别的自然差异(1)基因、性激素与两性分化(2)脑与生理机能的差异(3)“三期”的生理心理特点第三节性别的心理机能差异2. 重点、难点提示:(1)性与性别的关系(2)“三期”的生理心理特点第三章社会性别与女性社会角色(6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性别差异(1)被建构的社会性别(2)差异的现实表现第二节社会性别差异的生产和再生产(1)性别社会化(2)实现过程第三节社会性别差异理论(1)劳动分工和父权制(2)从亲属关系到性别制度(3)心理学观点(4)社会学理论(5)多学科综合观念第四节女性的主体意识(1)主体意识的界定(2)体意识发展过程与矛盾分析(3)主体意识的内容第五节女性的价值选择(1)价值问题的提出(2)价值选择(3)价值实现2. 重点、难点提示:(2)主体意识和女性的主体意识第四章女性的生存与发展(6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女性的经济地位与生存状态(1)经济地位与生存状态演变(2)女性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贡献(3)无薪的社会劳动(4)生存状态变迁规律第二节女性的政治参与(1)参与途径(2)女性参政状况第三节女性与社会文化(1)女性的文化历程(2)男性文化与女性文化(3)中国文化与女性的关系第四节女性与道德伦理(1)一般理论(2)现代实践(3)影响分析第五节女性与婚姻家庭(1)婚姻制度演进中的女性地位(2)家庭结构变迁中的作用(3)现代变革中的角色2. 重点、难点提示:(1)生存状态变迁规律(2)男性文化与女性文化第五章女性观的产生与演变(6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女性观的发展(2)“男尊女卑”女性观(3)近代女性观(4)唯物史观女性观(5)当代女性主义第二节女性观演变动因(1)与生产力的关系(2)社会政治的反映(3)哲学、宗教的影响第三节女性观的特点(1)民族地域特色(2)阶层阶级属性(3)多元共生态势第四节女性观与女性发展(1)主流女性观与女性总体地位(2)女性观与女性社会地位的矛盾与差异(3)女性观的先进性与落后性2. 重点、难点提示:(1)唯物史观女性观(2)主流女性观与女性总体地位第六章女性问题与妇女运动(6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女性问题(1)界定(2)由来与类别(3)社会影响第二节妇女运动(1)概念(2)产生的基本条件(3)历程和特点(4)规律与启示第三节妇女运动在中国(1)历史依据及其面貌(2)贡献与局限(3)理论与方针2. 重点、难点提示:(1)女性问题的界定(2)妇女运动在中国理论与方针第七章中国社会和中国女性(6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制度演进与女性地位变迁(1)女性主体地位的丧失(2)宗法制度与儒学礼教(3)家国同构的社会条件(4)社会转型与女性作用第二节制度制约与女性的独特贡献(1)相夫教子(2)物质生产(3)商品经济与市井文化第三节文化传承与立世精神(1)从属身份与进取的人生态度(2)卑下地位与独立的人格追求(3)外在柔弱与内在刚强2. 重点、难点提示:(1)社会转型与女性作用(2)卑下地位与独立的人格追求第八章女性与未来(6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可持续发展中的女性(1)面临新问题1.考核方式:闭卷2.成绩构成: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1.选用教材[1]魏国英.女性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女性学导论

女性学导论

女在江湖,己主浮沉——评《后宫甄嬛传》中女性角度关系莫嘉进(教育信息技术学院,2012)摘要:本文以《后宫甄嬛传》作为评述对象,就其表现本质意义对其进行评析。

在表现主人翁从反抗现实到适应现实到掌控现实的过渡中,分析出其中剧中对封建皇权的强烈批判,对真善美的讴歌以及对人性的深度挖掘。

借古讽今,反映现当代女性在生活、职场中地位及挣扎,对当前世道普遍追名逐利的讽刺,揭示了当代追求名利的人的异化。

关键字:女性借古讽今批判一部宫廷剧,也是一部社会浓缩剧,现实的职场、社会不都如此吗?曾有多少专家学者质疑当今古装热是否为电视荧屏带来轻视历史,倡导低俗文化之嫌,但是在观过本剧后此番顾虑可以完全消除。

本就十尺高墙,阴森寒凉的后宫被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正因此剧本着对罪恶封建制度下人性的异化以及对现实生活中与人们息息相关的职场斗争的揭露和批判,给人切身的感受。

对比以往为表现剧情而歪曲历史、戏说历史、美化现实的古装剧,此剧有更深层挖掘意义。

一、沉重历史,赤裸披露自宋代理学盛行以来,儒家学说便占据古代中国的言论环境,泥沙俱下地一味传承,一味跟风,无疑是对人的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和抑制。

每个国人心中的“男子本应忠君爱国”,特别女子的“三从四德”,更是对女性的极大的伤害。

此番现象在皇帝后院后宫中更演激烈,电视剧中不止一次的提到,重要的不是真相如何,而是皇帝怎样认为;重要的不是谁对谁错,而是皇帝相信谁。

因此所有的勾心斗角,都是为了做给皇帝看,博取皇帝的支持和信任,真相不是关键,真心不能避祸,真情更不能免死,一切都只为圣心明鉴。

只有皇帝一人独大,后院无数女子为得宠幸重视,不单单为爱情而攀比斗争,而演变成对名利的追逐厮杀。

皇帝的个人意志便能决定女子的生死祸福,女子每日所想的无非都是如何获得皇帝重视。

此番作为是对女性青春的扼杀,更是对生命尊严的践踏。

二、女性关系,别样表现有言道,“女人靠三样东西:地位,孩子,宠爱;奴才靠着两样东西:主子,理想。

听到了想听的内容 男生女生都爱听“女性学”-模板

听到了想听的内容 男生女生都爱听“女性学”-模板

听到了想听的内容男生女生都爱听“女性学”透视高校竞开“女性学”最近,有关“女性学”的选修课在一些高校里大行其道。

如何处理女性与家庭、女性与事业的关系?如何寻求男女平等?如何消除性别歧视?这一个个关于女性的话题,走进了许多高校的课堂。

从去年9月开始,华东师范大学首次将“女性学”定为公共选修课。

之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也先后开设了有关“女性学”的选修课程。

预计今年年内,上海还将有10所高校在全校范围内设置这门课程。

3月16日,上海大学100多名大学生走进课堂,开始学习一门有关女性的课程———《女性学导论》。

该门选修课共包括10个课时,分别从《女性学理论研究》、《社会性别理论》、《女权主义理论》、《女性与恋爱》、《女性与家庭》、《女性素养的培育和提高》、《女性权益保护》、《女性教育和人力资源》、《女性心理与成才》和《女性与社会参与》等10个方面依次展开,由高校内长期从事女性研究的教授、研究员,通过讲课以及课堂交流讨论的形式来向学生传授“女性学”知识。

“我们主要从‘女性学’概论开始讲起,告诉学生何为‘女性学’。

现在的大学生很需要这方面的学习,我们想让他们通过了解两性地位、两性平等和两性的特殊性,来提高学生对‘女性学’的认识和了解。

”上海大学女性研究所专家胡申生教授说,“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女性发现自身的优势,摆脱自卑,平等地参与社会竞争,并让男性真正学会尊重女性。

因为在当前的社会中,女性仍然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就业歧视也依然存在。

”一年半以前,几所高校便开始筹备开展“女性学”教育的工作。

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交通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5所高校联手编写了一套《新世纪性别教育读本》,将《社会性别理论》、《女性与恋爱》、《女性与家庭》、《女性与情感》和《女性心理与成才》这5个主题单独成册,对性别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而这套丛书正是各高校“女性学”课程的主要教材。

胡申生教授介绍说:“十几年前,中国就开始兴起‘女性学’的研究,但将性别教育贯彻到高校中还是近几年的事情。

女性学导论word

女性学导论word

女性学导论现代社会男女不平等现象组别:第19组组长:旅游管理1005 高俊婕(PPT制作)组员:旅游管理1003 蔡艳艳(资料查找)空中乘务1002 刘慧(文字整理)一: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表现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中国对于男女平等的推进,不仅改善了本国女性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提高了女性的地位,也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得到极大的改变,从而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然而,这些离男女平等目标的真正实现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尤其是在中国的现阶段,伴随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转型,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该现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男女起点的不一致使女性在就业、升迁等方面的机遇小于男性。

首先,中国传统观念中的性别歧视依然存在。

如,“男主外,女主内”圈定了男女的活动范围,“男尊女卑”使人们认同女子不如男。

其次,男性仍然占据社会主要资源,用人单位的聘用与升迁以男性的偏好为主要标准,致使就业、升迁的各环节无形中有了性别歧视的底色。

再次,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国女性总体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男性致使女性在就业、升迁等方面的机遇显然小于男性,女性的权益受到损害。

大多数男性居于收入较高的行业,而大多数女性却在收入较低的行业,从而导致男女收入差距的拉大,进而加深了男女不平等的程度。

最后,女性承担人类繁衍的重任使其竞争力被削弱了。

自然,女性在体力上弱于男性也是男女起点不一致的表现。

2、中国女性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的程度仍然偏低,在政治生活领域,对女性的偏见和排斥仍比较普遍。

中国女性在政治、经济的决策层和管理层的比例少于男性,特别是在高级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女性所占比例尤低。

社会民主政治的最大好处对于女性而言,就是她们有了更多的发言权。

可是这种发言权并不代表决策权。

“在以男性为主导的政治权力系统中,无视性别差异的公平竞争,抑制了妇女干部的成长和竞争力的发挥,女性参政仍摆脱不了…照顾‟的色彩”[4]。

由于对女性的偏见和排斥,政治管理领域中的中国女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仅起到了配衬的作用。

女性学的核心理论与观点

女性学的核心理论与观点

女性学的核心理论与观点女性学是一门研究女性在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地位和角色的学科领域。

它通过对性别差异和女性经验的分析,探讨和呈现了一系列核心理论和观点。

这些理论和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和推动性别平等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女性学的核心理论与观点。

一、性别概念与性别建构性别概念是女性学研究的重要出发点。

它指的是社会对于什么是“男性”和“女性”的理解和定义。

性别概念强调性别是社会建构的,而非生物决定的。

女性学认为,性别是通过社会化过程中的逐渐习得和内化形成的,而非与生俱来的特征。

性别概念的建构是在社会和文化的环境中进行的,并且会随着时间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二、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是女性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主张性别平等和性别正义,并呼吁消除性别歧视和压迫。

女性主义的观点分为多个流派,如自由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等。

尽管不同流派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重点议题,但它们都关注女性权利、女性解放和女性经验的可见性。

三、父权制与性别不平等女性学研究还揭示了父权制对性别不平等的重要作用。

父权制是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制度,它通过规范和规定性别角色和性别期望,导致了男性的优越地位和女性的次要地位。

女性学指出,父权制对于维持社会和性别秩序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也限制了女性的权力和自由。

四、身体政治与女性性别女性学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关于身体政治和女性性别的。

身体政治是指对于身体的控制和操控,其中包括对于女性身体和性别的社会规训。

女性学研究将性别视为一种社会制度,通过研究女性的身体和性别,揭示了身体政治对于女性自我认同、性别表达和权力运作产生的重要影响。

五、女性经验与个体主义女性学关注女性经验的研究是为了揭示女性作为个体的真实体验和独特视角。

女性经验理论关注女性在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体验,强调了个体主义和差异的重要性。

女性学认为,通过关注女性的经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性别差异和性别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女性学导论

女性学导论

2、第一次女性主义浪潮的主要表现 (2)女性主义理论

玛丽· 沃尔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 哈利特· 泰勒· 穆勒(Harriet Tyler Mill) 弗吉尼亚· 伍尔夫(Virginia Woolf)


玛丽· 沃尔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为女权辩护》

舒拉米斯· 费尔斯通的《性的辩证法》 (Dialectic of Sex)。
性政治的意识形态是致使女性屈从于男性 统治的根本,它根于男女的生育角色。 进行生物学革命和社会革命,即用人工繁 殖来代替自然繁殖,用所谓志愿的家庭代 替传统生物学意义上的家庭。 主张雌雄同体的未来 。应该鼓励男人和女 人按照自己所喜欢的任何结合方式去融合、 搭配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的行为和特征。
二、女性学的定义
1、女性学的界定


中国学者也给出多个关于女性学的定义。 魏国英将女性学解释为“有关女性的理论和知识 系统”,是一门“关于作为整体的女性的本质、 特征、存在形态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叶文振认为,女性学是“研究女性本质以及女性 生存发展与规律的综合性科学”,其学科内涵包 括:第一,女性学的研究视角是“社会性别”; 第二,女性学的研究对象是“女性的本质、女性 生存发展的现象与规律;第三,女性学强调宏观 性与整体性,是一门综合性科学。

1、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中的女性主 义运动
20世纪70年代,美国黑人等少数民族和劳 动阶层妇女也投身到这一运动,她们成立 了“全国黑人女权主义组织”,反抗自己 所遭受的阶级、种族、性别等多重压迫。 风起云涌的美国妇女运动很快延伸到西方 各国。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妇女活动家 像她们的美国姐妹那样,成立了各种自治 团体和“提高觉悟小组”。

女性学

女性学

国内著作女性学概论/主编魏国英编写马忆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女性学/宋大敏、啜大鹏著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1西方女性学:起源、内涵与发展/刘霓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女性学/湖南女子大学组编骆晓戈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社会变革与妇女问题:来自妇女热线的思考/林爱冰 [等] 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当代中国女性发展研究/杨凤著人民出版社,2007主流与边缘/李小江等主编三联书店,1999四自:女性奋进的风帆/江苏省妇联组织编写角色·困惑·追求:当代女性形象探讨/史莉编华夏女性之谜:中国妇女研究论集/李小江主编批判与重建/李小江,朱虹,董秀玉主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经济发展与妇女地位的变迁: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之间的比较研究/胡传荣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女子世界》文选/夏晓虹选编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嬗变中的婚姻家庭/张德强著女性与社会发展:第二届妇女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主编郑玉顺性别与科学读本/章梅芳,刘兵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后现代/女人:权力、欲望与性别表演/张小虹著中外妇女运动简明教程/孙晓梅编著问题女性/黄伯益主编平等和谐发展:继续’95共谋发展妇女论坛论文集/北京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编著遭遇解放——1890-1930年代的中国女性刘慧英编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对苦难的精神超越——现代作家笔下女性白薇民族出版社中国近代女性观的演变与女子学校教育谷忠玉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都会云裳--细说中国妇女服饰与身体革命 (1911-1935) 吴昊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20世纪中国女性角色变迁蒋美华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近代中国女性日本留学史1872~1945年周一川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简史任一鸣编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海内外图书馆收藏有关妇女研究中文期刊联合目录性别与历史:近代中国妇女与基督教陶飞亚编上海人民出版社近代中国妇女史中文数据目录王树槐中研院史语所无声之声:近代中国的妇女与社会(1600-1950)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3不离不弃鸳鸯梦—文学女性与女性文学李栩钰著里仁书局2006妇女与宗教:跨领域的视野李玉珍、林美玫主编台湾里仁书局2003妇女与差传:十九世纪美国圣公会女传教士在华差传研究林美玫台湾里仁书局2004女子高等教育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为中心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全院各专业本科适用)一、说明(1)课程定义: 女性学是从性别平等的视角出发,跨学科地研究女性及妇女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女性学导论罗慧兰第五讲教育与性别角色社会化-PPT精选文档

女性学导论罗慧兰第五讲教育与性别角色社会化-PPT精选文档

2、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性别刻板印象
• 所谓性别角色,就是社会所赋予某 一性别应具备的一套心理行为模式。 刻板印象,又译定型观念,是人们 对不同事物进行概括后形成的相对 固定的看法。当人们以性别为基础, 赋予男女以不同的特征框架时,性 别刻板印象就产生了。
• 鄙弃女人气,男性特质包括没有任何 女人气的东西;
• 男性
• 刚强的 • 冒险的 • 有主见的 • 竞争的 • 有雄心的 • 主动的 • 好支配的
• 女性 • 敏感的 • 害羞的 • 富同情心的 • 胆小的 • 温柔的 • 被动的 • 依赖的 • 善感的
• 男性 • 吹嘘的 • 鲁莽的 • 粗暴的
• 女性 • 唠叨的 • 嫉妒的 • 依赖的 • 软弱的 • 娇气的
0 0 0 12
三男
01
0 5 3 13
2 1 25

20
11 1 0
005
四男
14 3 5
2
2 17

00 0 0
0
00
五男
00
2 3 13
1
28
0

11
000
0
2
合男 计
女2
2 2 2 8 23 10 64 1 3 1 1 7 5 1 4
2
0
1 4 12 10 3 7 1 2 0
0 0 0 0 0 0 42
3、伙伴关系与性别角色的形成
4、大众传媒对性别角色的影响
• 玛格丽特·米德
• 新几内亚
• 阿拉佩什部落 • 蒙都哥莫部落 • 昌布里部落
影响性别角色• 1、韦钰主编《中国妇女教育》,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
• 2、强海燕《性别差异与教育》,陕西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第一章 女性学概论

第一章 女性学概论

第一章女性学概论教学目的:了解女性学的内涵、缘起与发展,以及开设女性学课程的意义与目的,促进当代大学生对妇女问题的重新思考,改变传统落后的性别观念,完善自身发展教学重点:女性学的内涵、起源与发展教学难点:西方女性学理论流派授课方式:讲授为主一、女性学的内涵女性学也称为妇女学(WOMEN‘S STUDIES)。

它是一门关于作为整体的女性的本质、特征、存在形态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女性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女性研究进行了定义,但一般而言,女性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援引自B.马多克-琼斯和J.科茨的《女性研究入门》一书):关于妇女”(about women)——工作于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妇女,她们作为女性主义者,认识到有关妇女的知识一直受到冷淡,因此女性研究的首要目标是将注意力集中于妇女。

“为了妇女”(for women)——女性研究不仅仅是有关妇女的研究,它还是为了妇女的研究,参与女性研究本身是一种带有政治色彩的行为,寻找属于妇女的知识观点提出挑战而推动了变革,它增强妇女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动力量。

它赋权为全体妇女,引导她们改变自己,也改变社会。

如何用女性的视角看世界是女性学所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

1.研究对象:作为整体的女性(处在历史发展变化中动态的女人;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的女人;有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现实生活中的女人)2.研究目的:促进妇女性别意识的自醒以及社会地位的提高,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3.研究方法:(1)一般方法论。

一般而言,每一门学科都会有自己特殊的研究方法。

但多数女性研究的学者认为,女性主义是一种观点、立场,而不是一种方法,因此女性研究经常借用其他学科的各种研究方法来实现自己的研究目标。

(2)具体研究方法。

访谈法——分为结构式访谈、半结构式访谈、开放式访谈。

其中,利用半结构式访谈已经成为女性研究学者寻求获取她们的回答者在解释有关其生活数据方面积极参与的主要方法。

研究者必须考虑到访谈持续的时间、问题的数量和提问的次序,以及是采用封闭式、开放式还是二者兼用,访谈是否需要标准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现象
1、就业机会的歧视 2、职业待遇的歧视 3、发展机会的歧视 4、社会与自己工作能力相等 的工资报酬。即“同工不同 酬”。签约单位给男性支付 的月工资水平要高出女性 10.9%左右。性别因素对女 性报酬率的影响比对女性就 业率的影响更为显著。
一、现象
女性学
小组成员:齐然、臧霞、李晓梅、 张琪、陈田田、任少伟、孙雅婷、 刘萱茗
内容摘要
一、现象 二、影响
三、解决措施
一、现象
1、就业机会的歧视 2、职业待遇的歧视 3、发展机会的歧视 4、社会地位的歧视 5、对学业的歧视 6、重男轻女
较男性来讲,女性就业空间相对狭 小,很少有机会获得稳定工资和工 作,较少用人单位干脆在招聘启事 中声明不招女性。除了这些明目张 胆的显性“性别歧视”外,还有许 多用人单位则采取了阳奉阴违的办 法,表面上一视同仁,不论男女求 职简历来者不拒,但在面试通知时 却是有男无女。
谢谢
仅从性别这个纬度来看,不可否认, 在当今社会,男性的地位高于女性。 陶黑所作的职业社会尊严评价也反 映出男女的社会地位对职业评价的 影响。传统女性职业的评价不高, 表明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低,男性则 反之。由于社会地位不同,社会分 工有时并不顾能力与体力等方面的 性别差异,分配女性从事社会地位 低的男性所不愿从事的职业,而男 性从事社会地位较高,受尊重的职 业。
二、影响
1、自卑心理 2、成就期望心理 3、成功恐惧心理 4、成就依赖心理 5、成就抑郁心理 6、成就内疚心理 7、拜金主义
三、解决措施
(一)加强权利保障制度建设 (二)唤起女性自我潜能意识 (三)提高女性社会适应能力 (四)确定女性适当成就目标 (五)开展社会性别意识教育 (六) 树立女性维权保护意识 (七)加强教育,加大男女平等的思想教 育
1、就业机会的歧视 2、职业待遇的歧视 3、发展机会的歧视 4、社会地位的歧视
相对男性来讲,用人单位 认为女性的职业生涯较短, 工作的连续性较差,不论 是生理条件还是心理条件 都不如男性优秀,特别是 由于人为的歧视因素,女 性获得高层职位的机会远 远少于男性。
一、现象
1、就业机会的歧视 2、职业待遇的歧视 3、发展机会的歧视 4、社会地位的歧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