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教育学生的历史意识让学生了解历史的重要性
教育学生的历史意识让学生了解历史的重要性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教育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学习和理解历史,学生能够拓宽视野、培养批判思维、提高文化素养,并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生历史意识的方法和重要性。
一、历史意识的培养教育学生历史意识首先需要建立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学习环境。
老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通过提问、讨论和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
此外,学校应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包括书籍、文物、实地考察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历史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质疑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不同历史观点的比较和分析,了解历史背后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通过培养批判思维,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影响,从而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历史研究课程、历史小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历史研究。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展开讨论和交流。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二、历史意识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历史意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
历史是一种文化记忆,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和传统价值观,增强对自己文化身份的认同感。
其次,历史意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世界观。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发展脉络,认识到世界是多样性的,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全球意识。
另外,历史意识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时期和地域的思想、艺术和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认知。
同时,历史也是一个道德的宝库,通过学习历史中的伟人和事件,学生能够从中汲取正直、勇敢和坚强的品质。
最后,历史意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塑造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塑造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历史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和记忆过去的事件和事实,更重要的是需要塑造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历史意识、鉴别历史资料的真实性以及历史价值观培养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塑造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一、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历史意识是指个人对历史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敏感度和认识度。
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经典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历史纪录片、参观博物馆等,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知。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逐渐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历史意识。
二、鉴别历史资料的真实性为了让学生塑造正确的历史观,必须要教会他们鉴别历史资料的真实性。
历史资料的真实性对于理解历史事件的准确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研读历史资料,了解其中的来源、作者以及背后的意图。
通过对比多个资料的记载,学生能够判断出哪些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哪些是虚构的。
同时,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使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历史研究,例如利用互联网搜索、查阅学术文献、参与学术研讨等,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资料真实性的辨别能力。
三、培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历史价值观是指个人在评价历史事件时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对于塑造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至关重要。
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看待历史。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理性地评价历史事件,不受主观情感的干扰。
除了在课堂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学校和家庭也应该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历史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认同感和亲近感。
家庭可以鼓励孩子读史书、看历史电影等,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历史知识和观点。
总之,塑造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
新课标下九年级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新 课 标 下 九 年 级 历 史 教 学 中培 养 学 生 的 历 史 意 识
徐 小 燕
( 常 州 市 田 家炳 初 级 中学 , 江苏 常州 摘 要 :新 课 程 改 革 遍 及 中 国 大 地 , 给 教 育 改 革 带 有 一 股 清 新 的 活 力 。 新课 程在 课 程 功 能 、 结构 、 内容 、 实施 、 评 价 和 管 理 等 方 面 较 原 来 的课 程 都 有 重 大 创 新 和 突破 当今 世 界 正 在 发 生 广 泛 而 深 刻 的 变化 . " 3 代 中 国也 随 之 发 生 广泛 而深 刻 - 的 变化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 加 快 推 进 社 会 主 义现 代 化 是 时代 2 1 3 0 0 0 )
( 3) 注 重 对基 本 史 实进 行 必要 的 讲 述 。
赋 予 中 国人 民 的 崇 高 使命 。 培 养 具 有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核 心 价值观的公民 , 是 时代 发 展 和 社 会 前 进 的 需 求 , 也 是 青 少年 自
身 成 长 和 全 面发 展 的 需 求 . . 关键 词 : 新 课 标 九年 级 历 史教 学
活经 验和知识基础 , 结合具体 、 生动的史 实 , 从 多 方 面 调 动 学 生 的学 习 积 极 性 ,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 培 养学 生 的 问题 意识 , 积 极参 与对 历 史 问 题 的 探 源 , 从 而 产 生 了 解 历 史 和探 寻 历 史 的愿 望 和 动 力 。
历 史意 识
培 养 程 . 是 在 唯 物 史 观 的 指导 下 . 弘 扬 以 爱 国 主 义 为 核 心 的 民 族 精 神 和 改 革 创 新 为 核 心 的 时 代 精 神, 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 。 使 学 生 了 解 和 认 识 人 类 社 会 的 发展历程 , 更好地认识当代叶 1 国 和 当代 世 界 。 学生 通 过 历 史 课 程学习 , 初 步 学 会 从 历 史 角 度 观 察 和思 考 社 会 与 人 生 . 从 历 史 巾汲取智慧 , 提高综合素质 ,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几 年 级 历 史 的 主 要 内 容 为 世 界 史 ,包 括 跨 度 从 早 期 人 类 出现到公元1 5 世 纪末 期 的 世 界 古 代 史 和 时 间 大 约 从 1 6 世 纪 初 至1 9 世 纪末 的世 界 近 代 史 及2 O 世 纪 初 以 来 的 世 界 现 代 史 。通 过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 , 了解 世 界 史上 重 要 的 历史 人 物 、 历 史事件 、 历 史 现 象 和 历 史 发 展 的基 本 线 索 . 了 解 世 界 历 史 发 展 的 基 本 进 程 和 总趋 势 : 感 悟 人 类 文 化 的 多元 性 、 共 融 性 和 发 展 的 不 平 衡性 ,认 识 到 世 界 各 地 区 、各 民族 共 同推 动 人 类 的进 步. 他 们 创 造 的文 明成 就 是 人 类 的共 同 财 富 : 理 解 和 分 析 资 本 主义发展的历史进步性 和局限性 , 以 及 野 蛮 性 和扩 张性 : 认 识 马 克 思 主 义 诞 生 的 重 大 历 史 意 义 .理 解 殖 民地 半 殖 民地 人 民 反 抗 资 本 主 义 侵 略 扩 张 斗 争 的 正 义 性 与 合 理 性 : 了解 中 国 的 前 途 命 运 日益 紧 密 地 同 世 界 的 前 途 命 运 联 系 在 一 起 ,形 成 一 个彼此 息息相关 、 多 样 性 的整 体 ; 树 立 名 族 自信 心 , 同 时 初 步 培养正 确国际意识 , 培养理解 、 尊敬 、 吸 收 其 他 民族 文 化 精 华 的开放 心态 : 形 成 崇 尚科 学 精 神 的 意 识 、 历史进 步意识 、 历 史 正 义 感 和 以 人 为 本 的 价 值 观 :能 以实 事 求 是 的态 度 分 析历 史 与现实问题 . 树立热爱 和平的观念的忧患意识 。 增 强 社 会 责 任 感和历史使命感 . 立 志 为 促 进 人 类 进 步 事业 奉 献 自己 的力 量 。 历 史 是 一 门 人 文 学 科 .历 史 教 育 的重 要 目的是 培 养学 生 良好 的 人 文 素 养 : 优 秀 的 品德 、 高 尚 的情 操 、 开阔的视野 、 批 判 的意 识 、 多元 的 视 角 、 发展的眼光 , 让 他 们 借 鉴 前 人 成 功 的 经 验和失败的教训 . 正确理解现实和思考未来。 而 这 些 素 养 的 形 成 需 要 强 烈 的历 史 意 识 ,历 史 教 育 的本 质 就 是让 学 生 形 成 历 史意识 , 历 史新 课 标 也 凸 显 这 一 本 质 要 求 。 因 此 , 如何 在 新 课 改 下 培 养 巾学 生 的 历 史 意 识 就 显 得 尤 为重 要 ,是 一线 历 史 教 师 着 重 研 究 和 探 讨 的 重 要 话题 。 1 . 教 学 方 式 与 原 则 ( 1 ) 坚持 正 确 的 思 想 导 向和 价 值 判 断。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 对世 界发展 进行科学 、 正确 的阐释 , 正确分析历史人物 、 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 对 历 史 问 题 进 行 实 事 求 是 的 解 释 和评 述 ; 坚持论从史 出 、 史 论 结 合 的原 则 , 力 求 科 学 性 、思 想 性 和生 动性 相统 一 ;教 师 要 注 意 正 确 的 价 值 引 导. 帮助 学 生 逐 步 树 立 正 确 的 世界 观 、 人生观和价值 观 ; 注 重 拓 展历 史 课程 的情 感 教育 功 能 ,充 分 挖 掘 课 程 内容 的思 想 情 感 教 育 内涵 . 潜 移 默 化 地 对 学 生进 行历 史 意 识 的培 养 。 f 2 ) 充分 激 发 学生 的 历 史学 习兴趣 。 注 重 九 年级 学 生 的 心 理 特 征 和 认 知 水 平 , 了解 学 生 的 生
初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和培养学生的历史观
并培养历史观 , 与我 国教育 方式有关 , 们更注重 的是知识 的传播 , 这 我 目的
学 的应试角度来 说, 学生能够很好的完成历 史知识点的学 习任 务, 阶段性的
学 习完成 后, 许多学生就把课本一扔 , 加上历 史并非主课 程, 在升 学考试 中 的比例不 高等因素, 也导致学生关注 度不高 , 者从调研 中发现 , 笔 学生 学习
的世界观相互作用 , 就能发现, 历史并不是古老 的, 古老的并不一定是历名 , 从物质决定意识 的唯物主义哲学观来看 ,过去 的历 史对学生的世界观形成 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初中学生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 的形 成, 他们通过知识 的 学 习, 通过知识的积累, 更通过思维和训练和历史观 的培养来达到对 自我人 2、 中历 史教 学“ 初 三七理论 ”
史观 不 会 忘却 , 影 响 到 学生 的 世 界 观 , 其 人 生 起 到 积 极 的 作 用。 它会 对 关键词 : 中 历 史教学 注重 培养 历史观 初
从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和过程 来看,许 多历史教师满腹经纶、学车五 富, 在历 史课 堂上滔滔不绝的讲授历 史知识 , 生也是 听得 津津有 味, 学 从教
学生学习的价值 。
一
人物 的历史观 , 这就是我们教学的不足和遗憾 。
2、 史观 并 不 是 历 史 事 件 的 起 因 历
、
初 中历史教 学中注重和培养学生历史观的重要意义
初中的历 史课涉及到 了一些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变
迁, 每个历史事件 的发生都对应这个时期 的历 史文化 、 政治 、 经济 的背 景, 学 习历史知识不通过事物发生的本来面貌去 了解 , 学习就成为 了形式 , 每一 在 个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 中, 都有起主导 因素 的历 史推动力和破坏力 , 从哲 学
历史课教学心得体会范文(2篇)
历史课教学心得体会范文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的事件和人物,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现在的社会。
作为历史课的教师,我有幸参与了多年的历史教学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心得体会。
第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历史课程通常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印象,而教师应该尽力改变这种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经常采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课堂互动、角色扮演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我还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发现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逐渐增加,参与度也明显提高。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历史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学科,有很多事件和人物涉及到各个方面的问题。
作为教师,我不仅要传授学生历史的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我会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让他们学会分析、比较和评价不同的历史事件和观点。
通过这样的培养,我相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历史课程不仅是一个记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作为教师,我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查找资料和思考来寻找答案。
我会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写作,让他们通过交流和写作的过程,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的培养,我相信学生可以成为有独立见解的历史学者。
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历史课程不仅仅是学习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历史素养是指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学习和应用能力。
作为教师,我会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方法,让学生充分了解和体验历史。
我会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和纪念馆,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我还会安排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和研究,让他们了解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这样的培养,我相信学生可以拥有扎实的历史素养。
第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历史是一个群众性的学科,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是集体的产物。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态度,为他们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一、培养历史意识历史意识是指学生对历史客体的认识和审美情感的形成,能够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思想等,能够将历史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理解历史对现实和未来的影响。
因此,高中历史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促使他们形成对历史的认同感、尊重感和责任感。
二、培养历史思维历史思维是指学生对历史事实进行辨析、分析和推理的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历史事实找出规律性和趋势性,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高中历史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开发他们的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培养他们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历史文化素养历史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欣赏和传承的能力,包括历史文化知识积累、历史文化情感的培养和历史文化价值观的塑造。
高中历史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促使他们形成对历史文化的自信和自豪,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形成具有现代文明素质和国际眼光的历史文化素养。
四、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历史研究方法和技能是指学生整理、解读、分析和评价历史文献、资料和文物的能力,能够运用研究工具和方法对历史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高中历史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培养他们掌握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和方法论,具备较高的历史学科素养和研究能力。
五、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态度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态度是指学生对历史发展和历史事实的正确看法和认知态度,包括历史真实性的尊重、历史价值的认知和历史责任的担当。
高中历史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态度,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历史真相,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正确对待历史遗产和历史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责任感。
培养小学生的历史意识与历史知识
培养小学生的历史意识与历史知识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使小学生们对过去的事件、文化及社会背景有更好的了解,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养小学生的历史意识与历史知识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讨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历史意识与历史知识。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同感和理解力,让他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认识到历史的价值和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创造真实的历史体验: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积淀,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考:在课堂上,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和推理来回答,培养他们对历史事件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通过讲述历史中的英雄事迹、历史故事等,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先贤文化的钦佩和敬意,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豪感。
二、加强历史知识的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升他们的历史知识也是教育的重点。
历史知识是学生对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的了解,是培养他们综合和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以下是加强历史知识教学的几点建议:1. 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合理设定历史知识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历史基本概念、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等。
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结合讲授、讨论、展示等方式,灵活运用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通过开展小组合作、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巩固和扩展他们的历史知识,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三、将历史知识融入其他学科为了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对历史的认知范围,我们可以将历史知识融入到其他学科中。
比如:1. 语文:通过阅读历史故事、名著等,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内涵,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计划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教学计划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引言:历史意识是指个体对历史事物、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的感知、认知和理解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是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章将探讨教学计划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一、设置多元教学资源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为学生提供多元的教学资源,包括图书、影视资料、实地考察等。
通过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教材和资源,可以拓宽他们的历史视野,增加历史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二、开展互动性课堂讨论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发表意见。
通过互动性的课堂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要求学生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
通过研究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历史意识和研究能力。
四、组织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
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情感体验。
五、鼓励学生写历史相关作文教师可以布置历史相关的作文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历史意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通过写作活动,学生能够提升他们的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
六、评估历史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计划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还要评估学生的历史意识的培养情况。
可以通过考试、课堂讨论、期末项目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历史意识的提升程度。
结论:通过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教师应注重多元的教学资源的引入,开展互动性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和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写历史相关作文。
评估历史意识的培养也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历史意识,提升其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
学生观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学生观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意识是指个体对历史的了解、理解以及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评估和思考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培养历史意识对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发展全面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一、提供全面的历史知识学生的历史意识离不开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历史知识,如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历史实地考察等。
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历史知识结构。
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历史问题学生的历史意识需要通过思考历史问题的过程逐渐形成。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开设讨论课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历史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同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三、开展多样形式的历史教学活动丰富多样的历史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历史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和真实性;开展历史文化节、历史剧演出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亲身体验历史文化的魅力;组织学生参与历史研究小组,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研究能力。
四、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情感体验历史事件带有丰富的情感成分,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历史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播放历史纪录片等方式,让学生产生对历史事件的共鸣和感悟。
同时,鼓励学生写历史感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的情感和理解。
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区历史文化活动学生参与社区历史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了解当地历史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例如,学生可以参加当地的传统节日、文化节庆活动,了解当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学生还可以参与社区志愿活动,了解社区发展的历史变迁。
通过亲身参与,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历史意识。
小学生历史意识培养
小学生历史意识培养历史意识是指人们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对小学生来说,历史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过去的事情,还可以培养其国家观念、文化认同感和价值观。
因此,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历史意识是一项重要任务。
一、打破桎梏,活学活用小学生是一个对历史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阶段。
在培养历史意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打破教材框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历史。
可以通过故事、演绎、模拟等形式,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使他们对历史更加感兴趣。
例如,在学习《诸葛亮》的故事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化身为诸葛亮、刘备等角色,通过亲身参与感受历史,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历史人物的智慧和背后的历史背景。
二、精心设计,生动形象小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以具体事物为切入点,通过感官体验来帮助学生建立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
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模型、影像资料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察、比较和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
比如,在教学《长城》这一主题时,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带领学生观察和分析,让他们亲眼目睹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工程,感受到长城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
同时,也可以利用模型或者搭积木的方式,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建设长城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于历史的理解。
三、活化教材,多角度解读教材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工具之一,但单纯的教材呈现可能会令学生产生厌倦感。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适当地活化教材,通过多角度解读来拓宽学生的视野。
例如,在学习《中华文明的发展》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故事,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再现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动,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展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培养他们对于历史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四、亲近文物,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历史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是指学生对历史事实、过程和发展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过去,还能提高他们的判断力、思考力和批判性思维。
本文将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等方面来探讨历史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一、教材内容的选择教材是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应该选择内容丰富、多样化的教材,以便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和不同文明的发展和变迁。
在教材中引入历史故事和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社会背景和人类行为。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来选择教材,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探究。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过程中,教学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在现代历史教育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互动的学习环境。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历史图片、音频和视频来展示历史事件,以便学生更好地感受历史。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演讲,以促进他们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历史,从而培养自己的历史意识。
三、评估手段的选择评估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关键之一。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估外,教师还应尝试使用其他形式的评估手段,如课堂小测验、项目研究和口头报告等。
这些评估形式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对历史问题的思考。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让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通过多样化的评估手段,学生可以更全面地展示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思考能力。
四、历史问题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历史问题。
历史问题既包括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也包括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等。
以“历史解释”为例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历史解释”为例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需要注重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的培养。
历史意识是指学生对历史的敏感性、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能力,它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相关人物的思想、行为以及事件对后世的影响等,从而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对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和解释的欲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注重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它要求学生能够辨别历史事件和资料的真伪、正误,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论。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讨论、辩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解释和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注重跨学科素养的培养。
在历史解释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到多种学科知识和方法,比如文献分析、地理知识、经济学原理等。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还需要注重跨学科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和方法去解释历史事件的能力。
可以通过设置跨学科教学任务、开设跨学科项目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思考和解释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和系统性的过程,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跨学科素养,使学生在历史解释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和逻辑推理,得出客观、全面的历史解释,形成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具备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历史意识是指学生对过去发生的人、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而历史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运用相关的知识、方法和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分析事物的能力。
本文将从教师引导、多元教学和参观实践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一、教师引导教师在课堂上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他们应该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探讨某个历史事件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历史知识。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意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献的分析和解读。
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文献的背景、作者的立场以及文献所传递的信息,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多元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可以使历史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意识。
其次,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法。
通过真实或虚构的历史案例,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案例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中的复杂关系,加深他们对历史的认识。
再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历史研究性的课题项目。
通过自主选择研究课题、查阅资料、展开讨论和撰写报告,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和探究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参观实践学生参观实践是培养他们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另一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意识是指一个人对于历史的认识、理解和感知能力。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不仅能增强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能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并分析培养历史意识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
一、提供多元化的历史资源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教师和学校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历史资源,如历史文献、历史文物、历史地图等。
这些资源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增强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学生也应被鼓励去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地,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
二、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需要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结果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案例、课堂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让他们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多重因素和复杂性。
同时,学生也应被鼓励多看历史解读的不同角度和立场,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
三、运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学生培养历史意识提供了全新的路径。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历史图片、视频、文献等资料,创建线上历史资源库供学生使用。
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历史知识进行生动形象地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四、开展历史实践活动理论结合实践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组织学生参与历史调查、历史研究、历史考古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历史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此外,学生可以参加历史写作比赛、历史演讲等活动,锻炼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五、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历史意识的培养,既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层面,也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
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历史的发生与演变。
例如,通过历史小剧场、历史故事分享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体会历史事件的情感冲击力,增强他们对历史的情感认同和情感投入。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对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历史意识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不能忽视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
培养 学生历 史意识 , 提 高教 学 实效性 的问题。
关键词 : 历 史意识 过 程教 学 历史思 维 高 中历史教 育肩负着 三项基 本任务 。即基 础知识 的落
、
改变“ 知识本位” 的 传 统 历 史 教 育 价 值 观 是 前 提
传 统的历史课 程教 育强调教 师 的主导作 用 ,认 知是课
大大 向前推 进 了一 步 , 站在 时 代 的高 度 审 视这 场 革命 , 有
着不 同寻常 的意 义 。 2 . 拓展 内容 , 有效 迁移。 历史 意识 的培养 “ 要 改变思想 的
二、 吃透课程标准 , 明 确 教 学 目标 。 优 化 教 学 过 程 是
基 础
产生一定 的历史责任感 。 … 历史 意识是一种跨 越时空审视 历
史 的思维 观念 和方 法 , 培 养学 生正 确 的 、 科 学 的历 史意 识 ,
关 键 在 于 历 史 教 育 。与 此 相 适 应 ,学 生 在 学 习 历 史 的 过 程
史 学习就 是要将 学生培 养成为有 个性 、 有 思想 、 有情感 和热
思维 上 , 使学 生获 得认 识社 会 、 认 识人 生 、 认 识 自己 的能 力 和经验 。” 口 ] 历史教育 的核心是 以人 为本 , 掌握 历史知识不 是
历 史 课 程 学 习 的 唯 一 和 终 极 目标 , 而 是 全 面 提 高 人 文 素 养
些年代 、 人名 、 地名 和事 件上 . “ 要 把 历 史 教 学 侧 重 于 史 实 的 具 体 内容 转 为 侧 重 于 了解 历 史 的 认 知 过 程 上 .特 别 是 侧 重 于 获 得 历 史 知 识 的 方 法 上 :教 学 的 重 点 是 培 养 学 生 的 历 史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历史意识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历史意识历史意识是指个体对历史的基本认知和对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的理解与感知。
在当代社会中,培养孩子的历史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认识历史的价值、历史意识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培养孩子历史意识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历史的价值历史是人类经验与智慧的结晶,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历史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当下的事物和现象。
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当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过程,从而更好地把握和理解当下的社会现象。
其次,历史教会我们经验和教训。
历史上的成功和失败、荣耀和耻辱都是宝贵的经验,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和教训,帮助我们更明智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
最后,历史会让人们更加自豪和自信。
了解和熟悉自己所属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可以增强个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培养爱国情怀,激发个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二、历史意识对孩子的影响培养孩子的历史意识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历史意识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时空观念。
通过学习历史,孩子能够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环境,形成跨时代的思维能力,不再囿于狭隘的当下视野。
其次,历史意识能够培养孩子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历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孩子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的多角度思考和分析,形成独立、深入的见解。
再次,历史意识能够加深孩子对人类社会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通过学习历史,孩子能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增进对他人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培养跨文化交往的认知和能力。
三、培养孩子历史意识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历史意识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
首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鼓励孩子多读历史故事和名人传记,通过身边事物或者家族故事帮助孩子建立历史的基本认知。
其次,家长可以带孩子参观博物馆或者历史遗迹,亲身感受历史的底蕴。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历史课堂,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此外,运用多媒体教学和互动式教育工具,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地呈现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历史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一直被视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为一门经过岁月沉淀的学科,历史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是对学生思维、道德、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深入了解和学习历史,学生能够对历史文化产生认同和自豪感,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一、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历史教育应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图片展示、视频观看、实地考察等方式,将历史知识生动有趣地呈现给学生。
同时,还可以引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逐渐让学生融入到历史人物的角色中,深入体验历史的发展进程。
二、多角度的历史讲述历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历史解读角度也会使历史故事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通过对历史的多角度解读,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拓宽他们的历史视野,从而增强对历史的理解和认同感。
三、文化体验的融入历史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在培养学生历史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的过程中,需要将文化体验融入到教学中。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参加传统文化活动等,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历史文化的底蕴。
此外,还可以通过学习传统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对历史和民族文化的情感。
四、对历史事件的总结与反思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应该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总结和反思。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客观的历史观。
同时,学生还应该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探讨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和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
五、历史文化的书写与创作学生通过书写和创作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历史题材的写作比赛、演讲比赛等,通过自己的文字和言语去表达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
小学生历史课程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与历史意识
小学生历史课程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与历史意识历史课程在小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与历史意识。
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小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思考、理解并评估历史事件,并从中获得宝贵的历史意识。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历史课程对培养孩子思考能力与历史意识的重要性。
首先,历史课程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过去的机会。
通过学习历史,孩子们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影响。
他们接触到了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从而对过去的社会和人类进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样的了解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思考能力,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事件,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其次,历史课程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
历史上的许多事件和人物都有着引人入胜的故事,并且隐藏着许多谜团和未解之迷。
通过学习历史,小学生可以参与到历史的解密过程中,挖掘出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含义。
他们会对这些谜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这种探索欲望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扩展知识面,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历史课程还可以让小学生了解到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发生,它还与现实息息相关。
通过学习历史,小学生可以了解到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他们可以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思考问题的因果关系,并将历史中的经验运用到他们的生活中。
这样的思考过程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让他们明白历史是具有启示意义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和自身。
最后,历史课程还能培养孩子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历史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地记忆历史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学会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
通过分析历史情境和根据历史文献进行评估,小学生可以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
他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历史观点和解释来理解历史事件的多面性,学会主动思考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
总之,小学生的历史课程在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与历史意识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历史教师心得
初中历史教师心得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教授历史课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
这五年来,我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加强教育技巧,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历史教育的重要性。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人类的起源、发展和变迁,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思想智慧。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
因此,我每次上课都力求将历史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他们明白历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实践和思考。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是指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的认知和感知能力。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是历史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辨证思维能力。
第三,我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历史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课堂上,我经常使用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
我鼓励学生多读历史原著和相关资料,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历史知识竞赛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我注重师生互动和情感教育。
历史课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问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
同时,我也注重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我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始终把自己的专业能力放在首位。
我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参加各类教师培训和学科讲座,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材资源。
历史人物教案:了解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考能力
历史人物教案:了解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考能力简介本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对历史的意识和思考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探索不同历史人物的背景、成就和影响,帮助他们建立对历史事件和进程的整体认知。
本教案适用于中小学历史课程,涵盖范围广泛,可根据具体年级和学科要求进行调整。
目标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 1. 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及其作用; 2. 探索历史人物对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3.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通过分析问题来理解历史事件。
教学步骤第一阶段:介绍概念1.引入主题:向学生简要介绍"历史人物"这一概念,并与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人物进行比较。
2.解释目标:明确目标,告诉学生我们的目的是了解历史人物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对历史的影响。
第二阶段:探索历史人物1.学习方法:向学生介绍不同的学习方法,例如阅读传记、观看纪录片、参观博物馆等,以便他们深入了解历史人物。
2.选择历史人物:根据教材或课程要求,选择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并向学生逐个介绍他们的背景、成就和影响。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研究一个历史人物,并分享他们所了解到的信息。
第三阶段:分析与评价1.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问题如:“该历史人物在当时是如何领导社会发展的?”,“他/她的决策是否产生了积极或消极影响?”等。
2.辩论活动:组织辩论活动,让学生就不同历史人物的作用和影响展开辩论,培养他们对于历史事件多元视角的理解能力。
3.总结与反思: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让他们反思历史人物的价值和意义。
资源•传记书籍、纪录片和相关视频资源•图书馆和博物馆参观机会•互联网资源:有关历史人物的文章、图片、影像等评估•小组讨论记录与展示•辩论活动表现•学生撰写关于历史人物的个人感悟和分析报告结论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不同历史人物,并培养其对历史事件的意识和思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课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也谈“一节好的历史课”标准朱煜(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扬州225002)中学历史教学园地>资料中心>教研论文>历史课改理念更新时间:2015-01-11 [关键词] 历史课,历史意识,第二层次概念,教学评价,评课标准“历史意识”(Historical consciousness)指思维主体了解自身所认知的过去是什么,所要传达的概念是什么。
历史意识之所以称为“意识”,含有心理学上的意义,指与人们理性思考有关的对象。
能否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对于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十分关键,也是评价“一节好的历史课”的重要标准。
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历史课要引领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历史进行正确的理解,对史实作出合理的判断”。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也强调:高中历史课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
那么,中学历史课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引起历史教育界同仁的关注。
一、重视历史意识培养成为当今历史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在历史教学领域,“历史意识”已愈来愈成为历史教学法的一个关键范畴。
因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的记录。
英国史学家卡尔说:“历史是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互为作用的过程”,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
法国年鉴学派大师马克·布洛克也说过,“统帅和启迪历史研究的是‘理解’”。
在“后现代主义”史学看来,历史是一种由历史学家建构出的自圆其说的论述,是历史学家对过去的解释,是一种思维的产物。
基于历史学的属性,近年来历史教学界逐渐认识到,“学生不能仅是被教导固化的知识,还应该被教导探究历史知识的方式”,要“使学生藉着某些运用史料的特定练习,学到历史学家的一些态度和方法”。
早在1925年,民国史学家何炳松在其《历史教授法》中即已包含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论述。
何氏认为,历史课有注入和启发两种教学方法。
“用注入的方法,一切研究同说明的责任统在教师一个人身上。
用启发式的方法,由教师供给资料,叫学生自己去做建设的事业。
”“教学法上的趋势在于养成学生自动研究的习惯”,也就是教师启发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教师补充参考资料,并且设计种种问题来提问学生,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解析能力。
历史课不仅要重视教科书的运用,而且要通过适当补充一些历史名著等资料,使学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作者的史识、目的、资料与偏见,了解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
何氏有关“自动研究的习惯”之训练,实际上就是提倡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1932年,胡哲敷在《历史教学法》一书中,主张“把历史内容析为若干问题”进行教学。
步骤是:先让学生了解“本问题的事实”,即将史实的正面、反面、侧面都弄清楚,然后追问本问题的原因,而于原因之中,更须分析其远因、近因、主因、副因,其次再看本问题还有什么背景,然后再看问题的解决情形和最后的结果,以及该问题对此后事件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在国外,近几十年来,历史教学界普遍将历史意识的培养作为历史课的主要价值取向。
英美学者认为,历史课不应该仅仅灌输某些史事、故事,而应该教导学生有关历史学科的“关键概念”,让学生体会历史知识的构成和组织原则的认知过程。
李彼得认为,历史的“关键概念”有两类:一类是“具体概念”,如君主、条约、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等,另一类是“第二层次概念”,即帮助史家组织历史、赋予意义的基本原则,这其中包括有代表性的史料、变迁、原因、神入、解释、时序等结构性概念,第二层次概念不是历史概念(concepts in history),而是历史的概念(concepts of history),历史课教学的重心应在第二层次概念,而第二层次概念的习得也会深刻地影响学生处理具体历史的方法。
总之,第二层次概念是一些历史学习的“特定概念”。
历史课除了要求学生学习各种“历史”之外,也应该让学生有机会理解史学家究竟如何运用这些特定的概念,以建立“过去”的。
1990年代,英美两国研制的历史科课程纲要均将历史意识的培养作为学习要旨。
2008年,英国公布最新的“主阶段3”课程标准,其中历史科纲要强调历史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关键概念”和“关键程序”。
“关键概念”包括:(1)时序理解;(2)文化、族群和宗教的多元;(3)变迁延续;(4)原因和结果;(5)意义;(6)诠释。
“关键程序”则包含:(1)历史的探究;(2)使用证据;(3)表达过去。
在大洋彼岸,美国于1996年颁布的《全国历史科课程标准》亦开宗明义指出,历史课应注重“历史思考”。
所谓“历史思考”包含:时序思考、历史的理解、历史的分析及解释、历史的研究能力、历史议题的分析与决定。
可见英美历史教育改革的方向大致趋同,即都试图抛弃灌输史实的注入式教学,转而更加重视历史意识的培养,并强调学生学习主动提问、鉴别史料,以及藉由证据推论出来恰当的历史解释。
概而言之,重视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知识的建构过程,将历史意识的培养作为历史课的教学重心,从20世纪后期以来已经成为国际上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新路径。
这也是我国现行初中、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均强调历史意识培养的学术及实践背景。
二、培养历史意识,教学要准确呈现时代风貌,切忌盲目追求课程生活化历史课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换句话说,“一节好的历史课”,固然有许多标准,如教师的基本功扎实,符合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正确处理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等等,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这个最关键的要素方面,究竟应该怎么做,它有些什么标准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首要一条是要准确地反映历史的时代风貌,切忌为了追求课程的生活化而造成“时代错置”。
将现代的因素应用于对较早历史时期的描述,诸如将现代语言、观念用于历史题材的电影和戏剧之中,这在英国史学家约翰·托什的书中被称为“时代错置”。
我国新世纪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中学历史教师大多接受了历史课应坚持“时代性”,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生活世界”的新理念。
虽然新课改的理念和总体目标是增强课程的生活化和加强学生的学习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然而,历史毕竟不同于其他学科,历史课的时代性首先应该是体现过去的时代风貌,而不是“以今度古”或一味地追求课程的生活化,否则极有可能造成“时代错置”或导致“非历史化”现象,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
笔者最近听了一些观摩课,发现有些教师机械地照搬新课改的理念,在历史课如何反映时代性、贴近学生生活上存在教学误区。
譬如,一位教师讲初三历史“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一课,将整节课设计成三个环节,第一环节“预习检测我最棒”(抢答),第二环节“历史听写我能行”(听写名词),第三环节“拨开迷雾求真知”(思考问题)。
在第一环节中,教师先是打出一幅普林西普刺杀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夫妇的漫画,然后要求各组学生根据预习抢答:开枪的人是谁?波斯尼亚的首府在哪?普林西普刺杀的人是谁?图片反映的是什么事件?等等。
继而教师让学生猜谜语。
谜语一:“冬天睡懒觉迟到进行报复引发的血案”(谜底:萨拉热窝事件),谜语二:“烦你蹬”(谜底:凡尔登战役),谜语三:“商量之后才会赢”(谜底:协约国),让学生通过猜谜语来学习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协约国等概念。
尽管这位教师课前准备相当充分,课上的气氛也很是热烈,不过,如此追求教学生活化、趣味化、竞赛化,忽视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刻画,缺乏历史思维训练价值的教学方法,笔者以为是值得商榷的。
因为这样设计的历史课,并不能呈现历史的时代风貌,学生学习的极有可能只是几个认识肤浅的历史名词,甚至会产生“时代错置”,即使记住了几个概念,也可能如同“船过水无痕,考完就忘了”,至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更是无从谈起了。
又如,2013年春在全国首届高师师范生技能大赛中,一位参赛选手讲的是高中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课,涉及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等内容。
尽管这位选手在讲课时教态亲切,语言流畅,具有较好的从教潜质,但是她随意运用现代生活常识比喻历史事件,非但不能准确反映历史风貌,反而使比较严肃的历史问题庸俗化、非历史化。
譬如,她讲中共成立,让学生填写“出生证明”,内容是:姓名——中共;生日——1921.7.23;籍贯——上海、嘉兴南湖;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讲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她对学生说:“一个人从孕育、诞生到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男同学都会找女朋友,女同学都会找男朋友,然后会组织家庭,成家立业,那么中共寻找的伴侣是谁呢?”讲到黄埔军校时,她问学生:“一对新婚夫妇结婚后,必然会有一个爱情的结晶,中共与国民党合作的结晶是什么呢?”说到国共合作破裂,她比喻说:“一对新婚夫妇,经过了甜蜜期,随后许多人会有七年之痒,国共没有到七年就闹分手了。
”这种任意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来比喻历史事件的做法,乍看起来好像合乎新课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理念,然而却违背了历史所特有的过去性基本特征,因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话语系统、时代风貌,所使用的词汇往往有特定的含义,如果历史课不顾这种时代性,缺乏清醒的时间意识,就会造成“时代错置”,甚至导致对过去的歪曲。
例如,将吴三桂说成是“标准的机会主义”,就容易导致认识偏差,因为“机会主义者”在国际共运史上有特定内涵,用于指称吴三桂并不适合。
再如将“纳赋税”说成是“交公粮”,将清代的“巡抚”说成是“省长”,等等,也是简单地用现代词汇、概念来解释历史概念的现象,这样的解释或比喻缺乏历史感,也是毫无意义的。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关键在于要呈现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代风貌,也就是说要注意它的时代性、历史感。
比如,讲述某些重要历史事件时可以适当地引用典型而简短的史料原文。
如讲述西汉武帝时候国势的昌盛,可以引用《史记》中的原文,“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以此与汉初的“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的残破景象相对照;再如反映林则徐禁烟的决心和勇气,可以引用他的话:“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有时,教师可以借鉴著名史学家著作中的论述作为历史课中分析一些历史问题的重要参考。
譬如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不妨引用范文澜的观点:“太平军一坏于杨秀清的专横跋扈,再坏于韦昌辉的疯狂屠杀,最后坏于洪秀全的任用私人,尤其是最后一坏,历时较久,迫使太平军逐步削弱以至于溃灭。
”这段话没有空洞的议论,朴实无华,但却将事情的原委说得一清二楚,历史的时代感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