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傅文、翟煜鉴7月11日学案

合集下载

北京版-语文高一语文 学案 1.2《勾践灭吴节选》北京版必修1

北京版-语文高一语文 学案 1.2《勾践灭吴节选》北京版必修1

语文必修一《勾践灭吴》学案【目标导航】1、培养学生在古文阅读方面,能借助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2、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古文的兴趣,以问题设置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读书,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形象,领悟主旨。

3、写人写灵魂,记事记本质。

梳理《勾践灭吴》记事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历史经验,并利用相关资料,拓展阅读,总结客观规律。

【自主探究】1、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背景介绍2、要求同学借助书下注释分小组集体讨论研读疏通文意,并总结文言实词、文言现象,通过复述翻译,加以总结。

(1). 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会稽()②冬则资絺()③蓑笠()④暴露百姓之骨()⑤夫差()⑥南至于句无()⑦东至于鄞()⑧公为之饩()⑨无不餔也()⑩无不歠也()A. ①③④⑧⑨B. ②⑥⑦⑧⑩C. ①②⑤⑥⑦D. ③④⑤⑨⑩(2). 写出下列句中的“于”字,各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哪个介词。

①乃号令于三军()②王既栖于会稽之上()③北至于御儿()④十年不收于国()⑤摩厉之于义()(3.)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义、用法知:①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②安与知耻()③失其所与,不知()④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资:①贾人夏则资皮()②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去:①去民之所恶()②去村四里有森林()③逝将去女,适彼乐土()④大江东去()更:①寡人请更()②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友,后日送之()③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④此印者才华,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无:①令老者无取壮妻()②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③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其:①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②其有敢不尽力者乎()③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④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4). 写出句中加点字与哪个字相同或通假。

①帅二三子夫妇以蕃()②令壮者无取老妻()③将免者以告,公令臣守之()④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⑤摩厉于义()⑥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⑦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5.)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代词所指代的具体对象。

苏教版必修三《指南录后序》学案(1)

苏教版必修三《指南录后序》学案(1)

《指南录后序》学案一、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缙绅萃纾祸觇北遽翌日献谄羁縻二阃号呼靡及诋大酋渚洲挟匕首自刭殆例巡徼愧怍毗陵制府檄下邂逅二、解释下列实词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层见错出:道中手自钞录:词性活用:都督诸路军马:北虽貌敬: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道海安、如皋:则直前诟虏帅失信:解释加点词语: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时北兵已迫修门外:士萃于左丞相府:会使辙交驰:辞相印不拜: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中兴机会:天高地迥:号呼靡及:诋大酋当死:殆例送死:以父母之遗体行殆几邂逅死:④古今异义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今:以至于永嘉古:今:初至北营,抗辞慷慨古:今:为巡船所物色古:今:几彷徨死古:今:⑤偏义复词不复顾利害三、在课文中找出至少三句带下列词语的句子,并解释在句中的含义。

于:为:而:以:四、判断句式莫知计所出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为巡船所物色为巡徼所陵迫死五、难句解析①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②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逐不可收拾。

————————————————————————————————————————————————————————————————————————————④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六、翻译下列段落: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薛傅文、翟煜鉴7月6-7号学案

薛傅文、翟煜鉴7月6-7号学案

用良心做教育 一切为了孩子课程新授 授课题目《爱莲说》《陋室铭》 学科 语文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7月6号--7月7号教师 纪志云 学生 薛傅文、翟煜鉴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朗读、背诵文育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知道“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及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重 点1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1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2.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教 学 流 程日积月累:(1)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2)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 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份绿意; 如果你是一颗星星,就点缀一角天空。

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装点一分春色。

温习(复习提问)背诵《桃花源记》二、学习目标:朗读、背诵文育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三、学习新课(自主探究学习)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 中国宋代思想家、理学家。

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

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用良心做教育一切为了孩子刘禹锡(约772 —约842),字梦得,号庐山人,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刘禹锡诗文俱佳,与白居易、李白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刘禹锡和李白也称“刘白”。

有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存世有《刘宾客集》。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 ) 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2,解释“之”①水陆草木之花之: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③无丝竹之乱耳之:④何陋之有之: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上海奉贤中学高一语文导学案设计《祝福》学案设计(无答案)

上海奉贤中学高一语文导学案设计《祝福》学案设计(无答案)

《祝福》答案●学习目标:1、落实字音、字形、字义。

2、梳理、概括小说情节。

3、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4、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5、把握小说主题。

●学习过程:学案(第一课时)一、基础部分1、字音老监()生绞丝银镯()子朱拓()间()或新正()讪讪()()悚()然谬()种俨()然雪褥()瑟()瑟有声尘芥()堆形骸()脸颊()贺家墺()荸荠()()絮絮()呜咽()驯()熟桌帏()讪讪()咀嚼()()渣滓()()瞥()拗()不过蹙()缩门槛()窈()陷惴惴()歆享()牲醴()()蹒跚()()2、字义踌蹰()不更事()怨府()淡然()俨然()怔怔()沸反盈天()出格()驯熟()讪讪()3、《祝福》选自《彷徨》,作者是(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

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

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呐喊》和《故事新编》。

明确:小说采用了(倒叙)的叙述方法。

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是哪一句?(“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三、人物2、鲁迅说过:“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

”《我怎样做起小说来4、祥林嫂的死是否可以避免,为什么?不可避免。

主观上缘于她沉溺于痛苦中不能自拔,对生活丧失信心;客观上缘于社会环境,鲁镇的人可以说都不是凶手,又可以说都是凶手。

迫害祥林嫂的人们,他们的行为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封建观念的驱使。

祥林嫂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

同时,鲁镇上的人们,包括鲁四老爷和柳妈,也都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

正如丁玲所说:“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许寿裳也说《祝福》的主题是:“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鲁迅用他犀利的笔锋,从广阔的领域里揭示了封建社会黑暗的程度。

5、“祥林嫂”形象总结。

语文新新学案高一必修三答案

语文新新学案高一必修三答案

语文新新学案高一必修三答案1、“醴酪”的读音是“lǐluó”。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由柳宗元提出的。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外甥(shēn)窘迫(jiǒng)刮痧(shā)秩序(zhì)B、筹划(chóu)供给(gěi)家谱(pǔ)惦记(diàn)C、蛮横(hèng)拥挤不堪(kān)发愣(lèng)济南(jǐ)(正确答案)D、私塾(shú)廿三(niàn)丧事(sāng)撮土(chuō)4、“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一语出于《红楼梦》中何人之口?( ) [单选题] *A.焦大B.薛蟠C.凤姐(正确答案)D.鸳鸯5、1莫言是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他借助《卖白菜》中母亲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做人行事的看法:再穷也不能失掉志气,再穷也不能丢掉真诚。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1“羽扇纶巾,谈笑间”的下一句是“一时多少豪杰”。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62. 下列选项中,文言现象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便要还家。

(正确答案)B、渔人甚异之。

C、复前行。

D、心乐之。

8、1《红楼梦》中“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指的是贾宝玉。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9、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单选题] *A.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B.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未成年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应该得到有效引导和监督。

C.学校里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的学习热潮。

D.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正确答案)10、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

(正确答案)北极熊常常把一根棍子或石块衔上山坡,从坡上扔下来,自己跟在后面追,追上石块或棍子后,再把它们衔上去。

高中语文 4.16段太尉逸事状学案 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4.16段太尉逸事状学案 粤教版必修5

段太尉逸事状【语文百花苑】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赏析>诗人通过对渔翁生活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孤高的品格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全诗生动真切、情景相融、奇趣荡胸、意味深长。

“奇趣”二字可以概括全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文本链接】1.走近作者柳宗元,字子厚(773—819年),河东(今永济县)人,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

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

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

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

被贬期间,得以接解到下层人民,故他的很多作品都暴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

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

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如《南霁云睢阳庙碑》等,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如《永州八记》等。

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石楼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报任安书》导学案(无答案)苏教必修5苏教

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石楼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报任安书》导学案(无答案)苏教必修5苏教

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石楼中学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报任安书》导学案(无答案)苏教必修5苏教《报任安书》班级:小组: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 了解“再、曩、辱、物〞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2. 梳理本文的层次结构,学习本文层层深入、曲婉有致的、迂回曲折的行文艺术。

3. 背诵有关语段和名句。

4.体会作者隐忍苟活、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学会面对人生重大挫折进行思考,养成对人生负责任的态度。

【学法指导】诵读、探究、练习【自主预习】熟读教材文本,按要求完成以下问题:〔一〕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2、司马迁,字,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他倾毕生心血所完成的历史巨著《史记》,又名《太史公书》等。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三千年的历史。

分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五个局部,共篇。

《史记》被鲁迅称之为“〞。

它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将浓厚的爱憎感情融于平实朴素的表达描写之中。

〔二〕给划线的字注音:曩( ) 阙然( ) 缧绁〔〕婢妾( )倜傥〔〕愠色( ) 剌谬( )〔三〕找出以下各句中的通假字。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2、《诗三百》,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思垂空文以自见4、网罗天下放失旧闻5、那么仆偿前辱之责〔四〕解释以下划线的词。

1、太史公牛马走再拜言。

2、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

3、请略陈固陋。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4、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5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6、稽其成败兴坏之理7、草创未就,会遭此祸8、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9、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10、重为乡党所笑11、身直为闺閤之臣12、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13、适足取辱耳;14、假设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15、且勇者不必死节16、亦颇识去就之分矣17、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18、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五〕一词多义穷 1、日暮途穷 2、智穷罪极 3、人穷那么反本师 1、假设望仆不相师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或师焉,或不焉4、孔子师郯子、苌弘……闻 1、声闻邻国 2、以勇气闻于诸侯 3、朝闻道,夕死可矣厥 1、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2、思厥先祖父重 1、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2、重为乡党3、权,然后知轻重4、锄其直,遇其生气以求重价略 1、略考其行事 2、略陈固陋恶 1、思正身以黜恶 2、廉君宣恶言3、境界危恶4、贪生恶死5、王弗知恶也6、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安 1、安在其不辱也 2、沛公安在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4、不患贫而患不安〔六〕词类活用1太史公牛马走〔〕2、曩者辱赐书〔〕假设望仆不相师〔〕3、幸勿为过〔〕4、勇者不必死节〔〕〔七〕解释以下加点的虚词乃.有所不得已也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退论书策,以.舒其愤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亦欲以.究天人之际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重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八〕、翻译以下句子。

高中语文第4单元16段太尉逸事状学案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第4单元16段太尉逸事状学案粤教版必修5

16 段太尉逸事状[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不嗛.( ) 椎釜.( ) 鬲.( ) 瓮盎.( ) 姁.姁( ) 覆校.( ) 老躄.( ) 恣.( ) 戢.士( ) 晡.食( ) 击柝.( ) 焦令谌.( ) 辞甚巽.( ) 野如赭.( ) 封识.( ) 注槊.上( ) 以司农徵.( ) 汾.阳王( ) 【答案】 qiè fǔ lì ànɡ xǔ jiào bì zì jí bū tu ò chén xùn zhě zhì shuò zhēnɡ fé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不嗛,辄奋击( ) 2.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 3.太尉判状,辞甚巽( ) 4.出入岐周邠间 ( ) 【答案】 1.“嗛”通“慊”,满足,快意 2.“椎”通“槌”,打 3.“巽”通“逊”,谦恭 4.“ ”通“邰”,今陕西武功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状⎩⎪⎨⎪⎧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 )太尉判状,辞甚巽 ( )敢以状私于执事 ( )2.辞⎩⎪⎨⎪⎧无伤也,请辞于军 ( )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 )太尉判状,辞甚巽 (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大礼不辞小让 ( )3.固⎩⎪⎨⎪⎧尚书固负若属耶 ( )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 ( )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4.且⎩⎪⎨⎪⎧且大乱,若何 (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 ( )5.以⎩⎪⎨⎪⎧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 )又以刃刺酒翁 (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 )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 )【答案】 1.名词,陈述事实的一种文书 名词,判决书 名词,逸事状 2.动词,致辞 动词,辞退 名词,言语 动词,推辞 动词,计较 3.疑问副词,难道 副词,坚决地 形容词,坚固 形容词,固执,顽固 4.副词,将 副词,一边 5.介词,凭,凭借 介词,用 介词,因,因为 表目的的连词,来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请辞.于军 ( )________________ 2.晞一营大噪,尽甲.( )________________ 3.裂裳衣.疮 ( )________________ 4.市.谷代偿 ( )________________ 5.舆.来庭中 ( )________________ 6.手.注善药 ( )________________ 7.日.群行丐取于市 ( )________________ 8.北.上马岭 ( )________________ 9.处贱.,无以拒也 ( )________________ 10.乃我困.汝 ( )________________ 11.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 )________________ 12.以乱.天子边事 ( )________________ 13.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 ( )________________ 14.遇不可,必达.其志 (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用作动词 致辞 2.名词用作动词 披上铠甲 3.名词用作动词 用衣服缠裹 4.名词用作动词 买 5.名词用作动词 抬 6.名词用作状语 亲手 7.名词用作状语 每天 8.名词用作状语 向北 9.形容词用作名词 卑下地位 10.动词使动用法 使……处于困境险地 11.动词使动用法 使……败坏 12.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混乱 13.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毁坏 14.使动用法,使……表达出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陈涉世家》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陈涉世家》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1课《陈涉世家》学案教师寄语:最清晰的脚印,印在最泥泞的历史之路上。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文下注释正确地疏通文意。

3、体会文章“善于运用个性化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

课前预习:●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子长忠言直谏,身遭大难,以残疾之身,著不朽之作。

●《史记》是本什么样的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⑴它是纪传体史书;⑵人物传记分为三类:本纪(帝王之事)、世家(诸侯之事)、列传(非常之人)。

⑶它是通史(黄帝至汉武帝共三千多年)鲁迅赞云:“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陈涉是谁?什么叫“世家”?二、朗读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阳夏()嗟乎()適()戍当行()陈胜王()罾()篝火()忿恚()笞()徇()酂()柘()谯()砀()社稷()2、再读课文,读准节奏如:重点句节奏: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三、译读对照注释疏通文意1、自主学习。

生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解的词句标出。

2、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解决组内存疑,仍无法解决的疑难词句交全班共同解决,教师点拨,注重文言今译的指导。

3、分类积累。

A、一词多义:如:次数B、古今异义:若.为佣耕会.天大雨又间.会吴广卒中往往..语借.第令比.起陈等.死今亡.亦死四、品读1、联系课文内容分析,陈胜是个怎样的人?(可从人物所言、所行、个性品质多个角度探究)2、司马迁为什么把他列入“世家”?(先自主探究,再小组合作,确定发言人)五、练习文段一: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语文《刺客列传》导学案2(无答案)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语文《刺客列传》导学案2(无答案)

《刺客列传》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6-8节文言实词:稍、擅、蔽、振、蹊、逮;翻译重点文句。

2.了解太子丹、鞠武、田光的形象特点。

预学案【预学内容】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於.()鸷.()惛.()偻.行()擅.()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稍蚕食..之怨 3.太子丹受而舍.之 4. 太子逢迎,...诸侯 2.奈何以见陵却行..为导5.委.肉当饿虎之蹊.6.祸必不振.7.太傅之计,旷日弥久.... 8.北购.于单于9.偻行....于天下 12.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见荆卿 10.即起,趋.出 11.夫樊将军穷困13.足为寒心.. 14.跪而蔽.席 15.非节侠..也 16.不知吾形已不逮.矣三、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2. 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3.是固丹命卒之时也4.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也四、翻译下列句子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2.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

3.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4.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

5.且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6. 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

4.整体感知6—8段写了荆轲哪几件事?我有疑问?【问题生成】我的疑问与发现:探究案【重点学习】1.在对待樊於期的问题上,反映出鞠武和太子丹怎样的特点?2. 分析田光的人物形象。

检测案【达标检测】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

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

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

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广东省高明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6段太尉逸事状学案粤教版必修5

广东省高明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6段太尉逸事状学案粤教版必修5

16、段太尉逸事状【学习目标】1.了解柳宗元及"状"文体的有关常识。

2.积累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等文言知识,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3.熟读课文,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

【学习重点】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理解本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写作技法。

【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柳宗元(773—819)唐代杰出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主张改革文体文风,提倡诗文内容充实、形式生动,反对追求形式、华丽靡空的文风。

他诗文均有成就,尤其擅长散文,散文创作以寓言、传记文、山水游记成就最大,创作出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寓言散文:《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著有《柳河东集》。

2.题解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

唐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

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司农卿。

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

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出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

状,指行状, 一种文体,记叙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生平事迹。

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

二者的不同在于:“行状”全面介绍一个人的生平事迹,“逸事状”则只记录逸事(即正史未载之事),力求典型,常常抓住两三件事写,所写之事详细、确实,有固定格式:在文末写作者名字及写作目的。

行状(逸事状)一般只褒不贬,与史传不同(史传求全面)。

这与写作目的有关。

史传是对一个人一生作全面评价。

而写逸事状的目的有三个:(1)使史官录用,希望修史时为死者作传;(2)向朝廷报告,为死者请求谥号;(3)为死者写墓碑之文提供素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梦溪笔谈二那么温习学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梦溪笔谈二那么温习学案苏教版

《梦溪笔谈二那么》温习目标:1.学习详略适当突出中心的方式。

2.体味简练生动的语言特点。

3.把握文中重要实词的意义用法。

温习进程:课前自主温习:一、给以下字注音。

蝎( ) 喙( ) 穰( ) 贻( ) 遂( ) 胠箧( ) ()二、《以虫治虫》重点词语说明遇子方虫,那么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

..()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三、《梵天寺木塔》重点词语说明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那么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人履.()其板,六幕..(),六幕相联如胠箧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四、一字多义。

(1)如:①而动如初()②匠师如其言()(2)以:①岁以大穰()②以钳搏之()③以虫治虫()④以虫草为林()(3)之:①方为秋田之害()②其虫旧曾有之()③那么以钳搏之()(4)方:①方为秋田之害()②方两三级()③方出神()(5)其:①其喙有钳()②其虫旧曾有之()③自度其足()课堂互动一、作家作品。

《梦溪笔谈》的作者是,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朝代)时期科学家、政治家。

其中的部份,总结了我国古代专门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绩。

二、以下句子朗诵节拍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B.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C.方/两三级,钱帅/登之D.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三、把句子中省略的成份补全。

(1)遇子方虫,那么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2)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链接:省略句通常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四种,其中尤以主语省略和宾语省略更为常见。

辽宁省大连普兰店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5荆轲刺秦王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辽宁省大连普兰店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5荆轲刺秦王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荆轲刺秦王——﹡预﹡学﹡案﹡——一、了解作家作品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chóu)(梁代以后“校雠”亦称“校勘”)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全书一共三十三篇,按国别分为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战国”作为那段纷纭复杂的历史的名称正是由此书而来。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生动流畅,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了解故事背景秦于公元前230年灭掉了韩国,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 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

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

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

而“秦遇之不善”,于是太子丹于公元前 232年逃回燕国。

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再度联合诸侯共同破秦。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三、初读课文,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至燕( )南界愿得谒( )之督亢( )地图皆为戮( )没痛于骨髓( ) 揕( )其胸偏袒扼腕( ) 切齿拊( )心收盛()樊首匕( )首血濡( )缕为()装遣荆轲不敢忤( )视变徵( )之声厚遗( )蒙嘉图穷匕见( ) 卒( )起不意以药囊提( )轲被八创()箕踞( )以骂目眩( )良久四、把课文的第9节工工整整地抄写在下面五、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发尽上指冠2.故故遣将守关者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鲰生说我……故听之君安与项伯有故3.就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轲自知事不就成功故人具鸡黍老,旧4.诚诚能得樊将军首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度度我至军中,君乃入卒起不意,尽失其度6.顾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顾笑武阳大行不顾细谨7.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之奈何乃为装遣荆轲乃令秦武阳为副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8.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2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二、新知积累1.通假字①秦王必说见臣②日以尽矣③今日往而不反者④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⑤荆轲奉樊於期头函⑥图穷而匕首见⑦秦王还柱而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良心做教育一切为了孩子课程新授授课题目现代文阅读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授课时间7月11号教师纪志云学生薛傅文、翟煜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懂得文章写了什么。

2、能感受课文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能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并谈谈体会。

教学重点1、能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懂得文章写了什么。

2、能感受课文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能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并谈谈体会。

教学流程日积月累:命运就是西楚霸王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仰天长叹。

命运就是屈原一心报国而屡遭排挤后遗留在汩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

命运就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时指尖下所击出的那一曲悲壮的交响。

命运就是保尔双目失明后写下的骨气就是那一页页辉煌的诗文。

一、温习(复习提问)背诵上节课的日积月累二、学习目标:1、能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懂得文章写了什么。

2、能感受课文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能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并谈谈体会。

三、学习新课(自主探究学习)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烧灼(zhuó)冗杂(rǒng)闭塞(sāi)戛然而止(jiá)B.辐射(fú)惬意(qiè)粲然(càn)叱咤风云(chà)C.嗔视(chēn)凛冽(lǐn)羸弱(léi)怏怏不乐(yàng)用良心做教育一切为了孩子D.乙醚(mǐ)虫豸(zhì)峰巅(diān)孜孜不倦(zī)★2、下列每组词语中均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改正在所给的方格中。

A.尽态极艳梦寐以求锲而不舍一尘不染B.迫不急待进退维谷一反既往气冲斗牛C.迥乎不同眼花瞭乱兀兀穷年家喻户晓D.鲜为人知锋芒毕露来势汹汹色彩斑澜★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同学一下课追着老师问问题,同学们在一旁议论:有的说是勤学好问,有的说是不耻下问。

B.李明兴冲冲地跑回教室向同学们报告:“这次物理考试,大家的成绩都很好,不及格的只是凤毛麟角。

”C.“王教授,久闻您的大名,今天听到您这么精彩的演讲,我们真是三生有幸!”D.小明同学站起来说:“郭老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想法。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册所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他的《呐喊》。

B.冰心,现代作家,有诗集《繁星》、《春水》等。

本册学了她的《观舞记》。

C.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中,预见了中华民族正逢新的转机,号召国民去开创历史新纪元。

D.“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这是学者、诗人、民主战士闻一多的人生信条。

月夜喧嚣的校园在晚休的铃声中渐渐沉睡了,宿舍里同学们的欢闹声,已经听不见了;偶尔听到的只是远处池塘里的几声蛙鸣。

在这幽微的月光里,毕业离校的幽苦又萦上心头,我鬼使神差地走到校园后面的林荫小道上。

曲曲折折的小径,蔓草横生。

不知名的白色野花挨挨挤挤地开着,像是一地银白的精灵,在月光里摇曳婆娑。

两旁的玉兰树,是我们来时栽下的,现在已蓊蓊郁郁,两人多高了。

月华如洗,透过扶疏的叶隙,撒下一地的斑驳。

我想起了第一学期和同学们一起度过的那个中秋月夜。

马鞍山上,芝山亭中,在满月的光里,大家欢聚一堂,品茗、吃月饼,畅谈理想、人生,遐想着月的传说。

月光皎洁,马鞍山披着一层银辉。

风儿带着秋的凉意,沙沙地响过了竹林,响过了芝山亭。

记得苏子有言:“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易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那时我想,我们真是一群幸运的人儿,搭在世纪末人才的班车上,享受着太平盛世的风光霁月,展望着未来岁月。

又是一个月夜。

因白天一位同学病了,我带他去看病,一时没请假,旷了半天课。

班主任周老师叫我去她家一趟。

我想,坏了,要挨批了。

我忐忑不安地蹭进了老师的家。

用良心做教育一切为了孩子“以后有事要记得先请个假。

他身体好些了吗?”接着,周老师又说,“他家挺困难的,这些钱你捎给他,就说是他家里寄的。

你们是同乡,他不会怀疑,我明天上完课再过去看他……我买了几帖中药……”我无言,捏着这张带有体温的50元钱,望着老师纤弱秀丽的背影,我平生头一回体味到了一种山的威严。

走出老师的家,我蓦地发现,今晚的月好圆好圆……重温往事,同学情使我感到甜蜜,师生情更使我感到温暖。

在这离别的时刻,双眸不由湿湿的。

在微微的泪光中,我又看到了窗口那盏熟悉的灯还亮着,那是老师在辛勤地工作吗?这样想着,不觉已回到宿舍。

均匀的鼻息声微微响着,舍友们已睡熟好久了。

1. 文中引用“苏子”的话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2. “我忐忑不安地蹭进了老师的家。

”“蹭”字能改为“踱”吗?为什么?3. “我平生头一回体味到了一种山的威严”一句的含义是什么?4. 本文回忆部分选取了两个月夜,这两个月夜表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5. 请概括出第二个月夜所写的一件事。

《我长大了》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

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

父用良心做教育一切为了孩子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

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

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

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

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

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

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

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

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

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

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 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中画线句子是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3. 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

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4. 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5. 为什么文中“撞人”和“吃晚饭”详写,而照顾老奶奶却略写呢?6.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用良心做教育一切为了孩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多多益善上①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同否,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公如何?”曰:“如臣,多多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②?”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

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译文刘邦曾经在闲暇时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个自有高有低.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你只不过能统帅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你能统帅多少呢?”韩信回答道:“我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为什么被我所控制?”韩信说:“陛下不能统帅士兵,但善于带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之所以被陛下你所控制的原因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注】①上:皇帝。

②禽:通“擒”,捉住。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陛下()能将几何()2、解释划线字。

能将几何()上尝从容与信言()3、你能从上面的选文中提炼一个成语吗?并解释这个成语。

4、“多多益善”是谁说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4、从文中可以看出汉高祖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用良心做教育一切为了孩子(二)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③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④;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注释]:①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

②利:贪图。

③俟工(sǐ):等待。

④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译文: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

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

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写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拜谢而走。

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金数百两,(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

”,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

(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

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凭着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过与常人。

意义:拾金不昧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文中叙述了穷秀才何岳两次还金的故事,表现了何岳的高尚品格,至今仍有教育意义。

1、用“|”划出句子的停顿节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