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形成原因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和应对方法有哪些?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和应对方法有哪些?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和应对方法有哪些?随着教师事业越来越重要,教师心理健康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仅2021年,全国各地就不断有教师因为工作压力过大、工作强度大、家庭问题等原因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那么,在2023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和应对方法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常见表现1. 频繁疲劳教师工作压力大,需要经常处理与学生、家长等的关系,以及备课、评卷等工作。
这些工作极易使教师出现疲劳状况,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
2. 体重增加由于教师工作紧张,可能会出现无法控制饮食的情况,从而导致体重增加。
这也会导致教师自我价值感下降,甚至出现抑郁状况。
3. 焦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程内容,纷繁复杂的教学环境给教师带来持续的压力,导致教师情绪不稳定,容易造成焦虑症状。
4. 抑郁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承担很多压力,如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这些压力会对教师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情绪低落甚至抑郁。
5. 活力不足教学工作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教师不能调整好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长期暴力的工作负荷会造成教师体力透支,导致活力不足。
二、应对方法1. 维持生活秩序教师需要维护个人的生活秩序,保持适量的饮食,保证充足的休息,做到身心平衡。
在生活中,教师可以参加团队建设活动,认识新的朋友,放松身心,摆脱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2. 多与同事交流教师应该主动与同事交流,分享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扰,寻求到同事的理解和支持,这有助于释放压力,缓解情绪。
3. 学会自我调节教师需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听音乐、做运动等方式放松身心。
同时,教师应该经常审视自己的思想,及时排除消极和负面情绪。
4. 培养爱好教师需要在工作之外培养爱好,例如养花、旅游、音乐等,帮助自己调节内心情绪,远离工作压力。
5. 求助专业人士如果教师在工作中出现了心理问题,应该尽早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例如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等。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成因1、过大的工作压力以及职业倦怠带来的认知障碍据国外调查表明,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于其他行业。
香港也将教师职业的工作压力排在第二位,仅次于警察。
中国大陆社会治安良好,教师的工作压力有可能位居警察之上。
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状态不仅存在于上班的8小时,还可能延续到一整天。
长时间处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势必导致人心理憔悴,精神状态不佳,久而久之,会不同程度地患上心理疾病。
心理学认为: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排除心中的空虚和郁闷,令人振奋,给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相反,过度的工作压力会给人带来苦恼、烦闷,使人感到焦虑、心悸和沮丧,使人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失调反应,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可见,过大的工作压力是导致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有些教师由于长期从事一门学科的教学,对工作丧失了兴趣,变得麻木,没有了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也有的教师,不喜欢自己的行业,没有终生从事教育事业的打算,想另谋高就又苦于找不到门路,“身在曹营心在汉”;还有的教师是“鸡肋心理”,虽然工资待遇不高,但也收入稳定,所以心里有不满但又割舍不下。
这些教师对工作产生倦怠和厌恶情绪,不求上进,不思进取,对工作敷衍塞责,总认为自己掌握的知识已经足够用了,拒绝接受新知识,知识面狭窄,造成认知结构过于僵化。
2、多重角色给教师带来心理困惑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学生的朋友心理治疗者;人际关系的交往者;同时,为人父母,为人子女。
教师既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家长及学校的需要,又要成为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和社会的模范公民,这使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出心理调节,从而造成教师角色的过度负荷,表现出烦躁、沮丧、敏感、过于苛刻、追求完美等职业疾病。
3、过于完美的自我期望难以如愿,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潜意识地把完美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
关于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关于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引言: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然而,随着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教师普遍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分析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高校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一、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1.学术压力:高校教师要求具备深厚的学术素养和教学能力。
他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造诣并保持教学水平,这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学术压力。
2.工作压力:高校教师的工作内容繁多,不仅仅是教学。
他们还需要参与科研项目、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和答辩、参与学术会议等。
这使得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巨大。
3.人际关系压力: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经常需要与学生、同事、家长等多方面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这给他们带来了人际关系的压力。
与此同时,高校教师还要面对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学生和家长的不同期望和要求,这也会增加他们的人际关系压力。
4.职业发展压力:高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术造诣,争取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这使得他们面临着职业发展压力,担心自己的竞争力不足。
5.心理素质差异:高校教师的心理素质差异较大,有些人可能在面对压力时无法有效应对,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二、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1.焦虑和压力:面对工作和学术压力,高校教师可能会感到焦虑和压力过大。
他们可能会出现失眠、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
2.抑郁和情绪低落:长期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高校教师可能会出现抑郁和情绪低落的表现,甚至对工作失去兴趣和热情。
3.身心疲惫:高校教师的工作量大,需要不断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长期以来,他们可能会感到身心疲惫,体力透支,从而影响到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4.社交障碍:由于人际关系的压力,一些高校教师可能会出现社交障碍的问题,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导致与同事和学生的关系紧张,甚至影响到教学质量。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主要表现及调适教师心理问题是在职业压力、自身适应能力及社会支持系统的互动下形成的。
若教师无法对来自职业、社会支持系统的压力作出有效的应对,就容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从而导致心理不健康。
其主要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职业因素1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是造成教师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教师劳动是一种个体劳动,与其它劳动相比,教师属于一个比较孤立、封闭的群体,与社会关联少,参与决策机会少,从备课、上课到辅导,到批改作业都是教师个人的事情,大部分教师生活在一个儿童世界里,进行反思和交流的机会很少,合群需要得不到满足,因而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另一方面,教师的劳动成果具有后延性和集体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师的劳动成果很难在短时间内体现,同时学生的成功与进步也很难说清楚是哪位教师教育的结果。
2职业角色多元性也是造成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教师角色提出了全新要求,教师不仅是学习的指导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教育科研人员,而且要充当心理辅导者的角色,班级领导者的角色,这一切都冲击着教师的心理。
、师范教育与教学实践脱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从我国教师的来源来看,主要依靠师范院校,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着师范教育与教学实践脱节的现象,重理论轻实践,一些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走上教师岗位,很难适应教师工作,各方面表现较差,使其产生紧迫感,进而透发各种心理问题。
二、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既可对教师心理健康起促进作用,也可以是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源。
社会支持系统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及社区,从社会层面来看,一方面是传统因素的影响,如中国民间有“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工”,“三教九流,教为末等”的说法;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的待遇、地位逐渐提高,但同西方国家和其他行业相比,依然较低。
从学校层面上来看,一是学生学习意愿低落以及难矫治的偏差行为;二是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不关心与支持教师;三是来自学校教育政策的,如班级人数太多,难以兼顾教学之外的行政负担和杂务,与学校行政人员沟通不足等。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如果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将会对教师的工作状况造成严重的影响。
针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
策进行研究,有助于改善教师的心理状况。
一般而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成因有:(1) 工作负荷过大:教师需要努力工作,以满足自己的课程严格的要求,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很高,而且教师面临多种复杂的社会问题,使工作负荷增加,从而导致教师心理健
康问题;(2) 双重压力:教师既要把握课堂教学,又要承担重要的管理责任,部分教师的特殊地位会对自己的情绪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3) 情感不和谐:家庭关系不和谐,工作压力过大,失去兴趣,情绪不稳定也都会导致教师心
理健康问题。
要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要加强心理素质培训,让教师自觉性地
增强个人的心理素质;其次,要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指导,特别是对一些有
特殊情况的教师;最后,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给予教师敬重、认可、帮
助和肯定的心理支持,能够有效地改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以上研究和分析,可以总结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成因是工作
负荷过大、双重压力和情感不和谐,对策有:加强对教师心理素质的培训、
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指导,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给予教师帮助与肯定的心
理支持,这些对策有助于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教师异常心理状况的类型及形成原因
教师异常心理状况的类型及形成原因教师异常心理状况的类型及形成原因教师是社会中的重要人士,他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人才的重任。
但是,长期以来,教师群体中异常心理状况不容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情绪、教师个人幸福感等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教师异常心理状况的类型及其形成原因进行探讨。
一、教师异常心理类型1.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具有心情低沉、兴趣缺乏、自我否定等特征。
教师繁重的工作压力、长时间的工作强度、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等综合因素,加上不良生活习惯,不适当的情绪调节方式,常常会导致教师患上抑郁症。
2.焦虑症教师焦虑症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不安、多虑、过度紧张等症状。
这种心理状态可能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而出现,并使教师产生过度的需求和对自己工作的负面评价。
3.强迫症强制症有一些特殊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常常影响到教师的生活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即使是一些小的细节方面,也会有过度的追求和勉强自己。
4.摄食障碍教师也可能患上摄食障碍,表现在进食不规律、食欲紊乱等方面。
长时间的工作强度和不良的饮食习惯,常常是教师患上这种心理状况的原因。
二、教师异常心理形成原因1. 工作压力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承担较大的工作压力。
除去教学任务,教师还需要与学生、学生家长、甚至政府部门等多个方面进行沟通协调,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若教师无法适应这种压力,往往会出现一些心理状况。
2.家庭问题教师也是普通人,在家庭中也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夫妻关系不和、子女教育问题等。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很容易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个人生活习惯不良教师长期处于强迫性的工作状态,容易导致生活习惯变差,长期以来没有合适的休闲活动。
如果教师过于依赖网络或电子娱乐等表面上看似“省时省力”的方式来“放松”,往往会加重教师的心理负担。
4.社会环境问题当前社会环境的腐败,社会关系复杂,这种问题很有可能在很多教师身上出现心理不适的状态,甚至会造成一些致命的影响。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案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案导言: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使命和社会责任,但在教学工作中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心理压力和困扰。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只有教师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教育培养学生。
今天我们将探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1.工作压力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学生数量多等因素。
在面对这些工作压力时,教师们往往会感到焦虑、紧张,甚至产生情绪失控的情况。
2.学生问题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常常会面临学生的不听话、不遵守纪律,甚至出现教室纷争等情况。
这些问题会给教师带来心理压力。
3.教育改革带来的挑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技能,这些改变和挑战会给教师们带来心理压力。
4.教育经验不足一些年轻的教师由于教育经验不足,面对学生的问题时往往无法有效应对,这会导致他们产生心理困惑和挫败感。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案1.寻求支持在面对心理困扰时,教师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会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2.建立合理的工作和生活规划教师需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确保充足的休息和娱乐时间,避免过度的工作和生活压力。
3.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
4.增强团队合作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团队活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共同应对工作中的挑战。
5.积极心态面对问题教师在面对学生问题和工作挑战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从困难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6.提升专业素质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增加自信心,更好地应对工作挑战。
三、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促进1.增加工作满意度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积极关注教师的工作情况,增加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2.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教师认识心理压力和困扰的原因,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
当前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当前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有资料显示,目前教学一线教师中有半数以上教师存在心理问题。
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心理压力更甚。
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主要的工作是备课、上课、应付检查、对付考试。
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使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趋于恶化。
那么为什么广大教师如此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1、教师所承担的多重角色所带来的心理冲突是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
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学生的朋友、心理治疗者;人际关系的交往家,需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打交道;同时,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
多方位的角色转换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2、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教育对象的多样性,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博大精深,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
正因为教师职业自身的高要求性,无形中就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荷。
3、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据调查,相当数量的教师患有明显的强迫症,表现出求全求美、思前顾后、谨小慎微、苛求自己等症状。
原因何在?原来,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有敢破敢立的胆略,勇于创新,能大胆地搞些创新教研课题,进行教改实验。
每个创新的、寻求个性与新路子的人,就犹如瞎子摸着石头过河一般,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然而,教师面对的是每一批不同的教育对象,担负着整个家庭、社会的期望,失败之后的代价远不只是涉及教师个人前景的问题,它还包括一批教育对象的问题。
因此,教师教学创新在无形中陷入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误区中。
这种新旧认知结构的尖锐矛盾及寻求转轨时期的新出路,给教师施加了无形的压力,这也是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又一大因素。
4、要想做一个合格、称职的教师难度大、要求高,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重与压力,势必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一般人群要严重。
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问题及原因
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问题及原因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问题及原因引言在当今社会,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责任。
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教师及原因
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教师及原因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1. 情绪不稳定。
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一些教师常处于情绪低落、心境不佳的状态,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甚至恣意发泄,借题发挥,造成人际环境恶化,这种恶化反过来又刺激不良情绪的滋生与蔓延,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忧郁状态。
2.人际关系紧张。
一些教师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能与学生、同事、领导融洽相处,不是与同行发生纷争,就是与学生产生对立,甚至与领导发生冲突,久而久之形成孤独、无助、郁闷、焦虑、自卑等不良心态。
3. 心理失衡。
许多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能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并诱发不良情绪,甚至形成灰暗情结。
如嫉妒、自卑、妄想、愤懑、抑郁等情绪和攻击性行为等。
有的还出现思维不灵活、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等心理机能的失调。
那么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呢?我想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1.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
这是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首先,教师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面对教育、教学双重任务,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教师作为普通人的情感和生理需求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久而久之,使心理不堪重负。
一般教师都是早上6点出家门,晚上6点进家门,往往是管了别人的孩子,耽搁了自己的孩子,回到家里疲惫不堪,往往还要继续做与教育有关的事情。
与家人沟通缺少时间与耐心,造成家人的不理解,家庭矛盾时有发生。
第二是名目繁多的各级各类检查、考评、验收也使教师们穷于应付。
第三是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师的学习任务也十分繁重。
2. 教师交际范围狭窄,生活单调,人际关系紧张人际交往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良好的关系是心理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重要条件之一。
教师职业特点是独立性强,工作中必须独当一面。
如果角色位置不摆正,容易造成人际沟通不畅。
从工作性质来说,工作相对封闭,其职业特点造成人际交往范围狭窄,平时与未成年孩子交往最多,学生的状况各不相同,给教师的人际交往提出了许多挑战。
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样和复杂的。
一般有:(一)教师职业本身的特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一群有着不同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禀赋、能力,不同气质、性格,不同意志情感,不同思想行为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正处在成长发展的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好奇性,又有一定的逆反心理。
这些,使得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大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比一般劳动的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
因此,在一部分教师中很容易产生“教育难搞,学生难教”的紧张心情。
正因为教师职业自身的高要求性,无形中就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荷。
(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加上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之风的蔚然兴起,也要求教师变革原有的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
(三)教师的心理安全感不足,福利待遇缺乏保障。
不少农村教师的工资拖欠严重,有的城市学校也有不能全额发放的现象。
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不尽如人意”。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和新的竞聘制度带来岗位竞争日益激烈,使不少处于弱势的教师不适应,长期处于难以摆脱的、甚至时时被强化的心理压力之中。
(四)对教育体制改革的不适应。
目前,我们的教育体制已进入全面改革:一方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而不少教师由于教学技能的欠缺和素质发展的滞后,在不同程度上一时难以适应,因而心理的焦虑、困惑日益增多;另一方面,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成绩取报酬等等,给教师造成很大的压力。
(五)教师自我心理调控能力的不足与心理问题排解。
疏导渠道的缺乏。
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免不了受到各种挫折和打击,可是,许多教师缺乏心理学知识和自我调节能力,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排解,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导致恶劣情绪突破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而爆发。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心理问题向来就被视为一个神秘的领域,而教师由于其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某种意义上显得更复杂。
1、教育体制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心理压力。
研究表明,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而改革势必触动方方面面的利益。
伴随着这一改革进程,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的能适应形势需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但也应该承认,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教师往往因压力过度而导致心理危机。
如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使不少教师仍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只把文化知识成绩好的学生当成人才。
教师只顾教书,忽略了育人,忽视了为人师表的职业修养。
有的教师性情暴躁,不讲方法;还有不少教师辱骂、体罚学生,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师对自己的做法却仍不自知,这种升学率给教师带来了心理压力,形成了负面的影响。
2、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常常超负荷。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师肩负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来不得半点马虎。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师常常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这种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而教师本来也是一种普通的人,而不是纯粹的机器,我们或许有理由要求他们有超常的业务与道德素质,但不可能要求他们没有常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没有他自己必然影响心理的生理节律。
的确,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学校的以升学率论英雄以及社会的沉重期望,不少教师往往“载不动许多愁”,长此以往,势必会使心理不堪重负。
据报载,某市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在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一贯对学生呵护有加,颇爱学生、家长的爱戴。
然而有一天却因一名学生上课时过于调皮、捣乱而勃然大怒,不能自已,对该学生边拉带扯,最后竟抓住学生的手在墙上蹭。
据专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多年累积下来的“心理疲惫”所致!专家还特别指出: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应带有创造性、长期的、紧张的精神劳动。
教师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及分析
教师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及分析虹溪中心小学王云芳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已。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也不例外。
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良的心理状况。
一、客观方面的因素有:1、竞争与压力的关系给教师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2、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给教师带来的心理困惑。
3、收入与待遇偏低产生的心理不平衡。
4、社会、家长的要求过高造成教师心理负担过重;1、竞争与压力给教师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曾记得有这样一个镜头:在非洲广袤的大草原上,太阳才刚刚升起,狮子的妈妈便对小狮子说:“孩子,你必须奔跑,而且要跑得最快,否则你就会饿死。
”马鹿的妈妈是这样对小马鹿说的:“孩子,你必须不停的奔跑,而且要比非洲草原上最快的狮子还要快,否则,你就会被吃掉。
”是啊,连动物都知道想要活下去,天一亮就得不停的奔跑,否则就会饿死。
竞争对人有着同等的意义,竞争是压力机,是推动机,推动着整个社会不断进步。
面对竞争达尔文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生物进化论正在被实践。
年轻教师凭借自己旺盛的精力及扎实的基本功,时间加汗水,迎接一轮又一轮的挑战而且都能顺利过关;老年教师凭自己的丰富的经验,时间加汗水、日光加灯光,却免不了被改革的浪潮一次又一次席卷。
“教师”这一称号本来是光荣而神圣的,但竞争早已将这份光荣和神圣压得变了形。
教师也成了吃青春饭的行业。
这一压力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有激进的教师甚至教师教育自己的子女:就是当民工也别选择来教书。
2、在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的社会问题给教师带来心理困惑。
在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其实就是生产资的重新配置和不断优化的过程,它更多讲求的是优质与高效,更注重的是投入与产出的比例。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形成原因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形成原因
我的教龄已二十余年,从一个踌躇满志的青年教师到一个两鬓斑白的中年教师,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认为教师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职业适应性差、情绪不稳定、对外界闭塞交往有障碍、心理失衡、不良的个性特征、职业倦怠等。
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带来的心理痛苦
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有着对社会的无限憧憬,也有对前途事业的定位和设想。
当现实社会与他们心目中的社会不统一,就会出现一种心理落差。
感到很不适应新的环境、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
感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与原有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个人的努力和成绩得不到学生、同事和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
由此产生困惑甚至造成心理失调、心理痛苦,逐渐出现失落、自卑、焦虑、忧郁等情绪反应。
2、教师的职业特点引起的心理失衡
作为新教师,因为“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地位,以及现代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和学生家长的评价,使得新教师时时感到担忧和危险,从而使他忧心忡忡,整天感到不安,长此下去,便形成了过度焦虑。
过度焦虑易激动,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容易产生恐慌反应,缺乏随机应变能力,阻碍教师创造性发挥。
3、角色转换引起的心理问题
让刚踏出大学校门的学生,突然转换成具有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师角色,角色转换突兀。
学生心目中的教师是神圣的,是知识的传承者,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模范性;但新教师往往因缺乏一些基本的生活和工作技能而难以成为“学高为师”的典范。
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教师及原因
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教师及原因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1. 情绪不稳定。
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一些教师常处于情绪低落、心境不佳的状态,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甚至恣意发泄,借题发挥,造成人际环境恶化,这种恶化反过来又刺激不良情绪的滋生与蔓延,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忧郁状态。
2.人际关系紧张。
一些教师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能与学生、同事、领导融洽相处,不是与同行发生纷争,就是与学生产生对立,甚至与领导发生冲突,久而久之形成孤独、无助、郁闷、焦虑、自卑等不良心态。
3. 心理失衡。
许多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能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并诱发不良情绪,甚至形成灰暗情结。
如嫉妒、自卑、妄想、愤懑、抑郁等情绪和攻击性行为等。
有的还出现思维不灵活、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等心理机能的失调。
那么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呢?我想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1.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
这是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首先,教师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面对教育、教学双重任务,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教师作为普通人的情感和生理需求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久而久之,使心理不堪重负。
一般教师都是早上6点出家门,晚上6点进家门,往往是管了别人的孩子,耽搁了自己的孩子,回到家里疲惫不堪,往往还要继续做与教育有关的事情。
与家人沟通缺少时间与耐心,造成家人的不理解,家庭矛盾时有发生。
第二是名目繁多的各级各类检查、考评、验收也使教师们穷于应付。
第三是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师的学习任务也十分繁重。
2. 教师交际范围狭窄,生活单调,人际关系紧张人际交往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良好的关系是心理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重要条件之一。
教师职业特点是独立性强,工作中必须独当一面。
如果角色位置不摆正,容易造成人际沟通不畅。
从工作性质来说,工作相对封闭,其职业特点造成人际交往范围狭窄,平时与未成年孩子交往最多,学生的状况各不相同,给教师的人际交往提出了许多挑战。
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一、社会因素(一)社会改革对教师原有心理观念的冲击教师群体是对社会变化发展感知敏锐的群体,变化剧烈的社会改革对教师原有心理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引起教师的思想更加多元化,需要教师重新进行价值选择。
有些教师对急剧变化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深刻变迁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东西方文化思想观念的冲突不能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改变认识,对一些观念长时间感到迷惘、困惑、怀疑,感到不适应,引起了一系列心理行为的失调、失衡,从而出现适应不良的行为或异常行为。
(二)信息量超速积累对教师权威的挑战知识的不断更新,信息量的超速积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大众传媒的快速普及,个体的日趋独立与开放,使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权威形象受到了威胁和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增加了教师更新知识理念、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压力。
教师早已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了,有可能学生知道的东西教师不一定懂得,一个班学生的信息占有量远远超过一名教师,这使得教师的知识权威意识日渐失落。
尤其是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更是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冲击着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甚至有些教师诱发了“知识焦虑症”。
(三)日益激烈的岗位竞争对教师的压力目前教师面临着岗位竞争的巨大压力。
金融危机对整个就业形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教师职业也不例外。
1.大量高校毕业生应聘到中小学校工作,引发了教师岗位的激烈竞争。
2.学校要推向社会,要走向市场,要以质量求生存,不同学校之间竞争激烈。
3.随着我国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而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落实,最近几年在北京市,中小学生的数量大幅度减少,每年有大约100所中小学校由于生源不足、布局调整或其他原因,而被合并到其他学校之中去,中小学教师出现超编现象,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面临着“下岗”或“转岗”的威胁,即使优秀的教师也面临下岗的危机。
4.大部分学校都在推行教师聘任、竞争上岗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有的学校还实行末尾淘汰的聘任制,教师要优胜劣汰,竞争上岗,“人事制度”正在逐步转向“人市制度”。
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与成因
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与成因(一)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中小学教师职业堪称是全社会最具压力的职业之一,这是被世界各国所广泛接受的一个观点。
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同样令人担忧。
2000年,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约有五成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
研究表明,导致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教师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途径也各异,因此,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
1、情绪困扰及其身心反应。
教师心理不健康在情绪方面主要表现为:(1)抑郁。
比如:情绪的衰竭、长期的精神不振或疲乏,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对学生漠然等。
(2)焦虑。
包括:1)持续的忧虑和高度的警觉,如过分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问题;2)弥散性的、非特异性的焦虑,如说不出具体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3)预期焦虑,如并不怎么关心现在正在发生的事,而是担心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事(Fimian,1982)。
此外是在抑郁和焦虑两种情绪之间波动。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心理行为问题通常伴随着一些身体上的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咽喉肿痛、腰部酸痛、恶心、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头疼、晕旋等。
如果教师不及时疏导或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或情绪归因不当,就可能产生更深层次的心理行为问题。
如有的教师开始失去自信和控制感,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降低,从而产生了内疚感并开始自责。
有些教师则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及教学上的失败归于学生、家长或领导,变得易激惹、好发脾气,对外界持敌视、抱怨的态度。
这些心理行为问题往往交叠在一起,并不断发生变化,如有些教师时而感到愧疚,时而感到愤怒。
2、人际关系困扰及其表现。
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身心症状常常会渗透到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影响到教师与家人、朋友、学生的关系。
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失调的情绪状态下往往会发生认知偏差,这时,个体倾向于对他人的意图作出消极的判断,从而相应地作出消极的反应.因此,一个人在工作中产生不良情绪后一般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节才能与家人、朋友正常交流。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教师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在教学、评价、管理、交往等工作过程中,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能力。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以下是几个主要因素:1.工作压力:教师工作中常常面临严格的教学要求、学生管理难题、家长沟通困难等问题,工作压力大是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2.教育:教育环境的改变和教育政策的不断调整会对教师产生影响。
教育要求教育者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
3.职业认同感不强: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一些教师常常感到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和回报,造成了职业认同感的缺失,进而影响了心理健康。
4.学生行为问题:教师在工作中经常面对学生的行为问题,比如学生冷漠、抵触、暴力等,这些问题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5.职业与家庭平衡:教师往往需要在繁忙的教学工作和自己的家庭生活之间取得平衡。
如果无法很好地处理好这种平衡,教师可能会感到疲惫、压力重重,从而影响到心理健康。
6.职业前途不明朗:由于教育行业的特殊性质,教师的晋升渠道相对较窄,职业前途不明朗也是一种心理压力。
教师可能会感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受限,导致心理状态不佳。
7.缺乏支持和帮助:部分教师在工作中感到缺乏领导的支持和同事的帮助,这也会增加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8.个人因素:教师的个人性格、价值观、情绪管理等因素也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个人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个体对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为了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减轻心理压力,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采取如下措施:2.改善工作环境:学校可以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和工作环境,提供更好的工作设施和资源,减轻工作的负担和压力。
3.加强交流与合作:学校可以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定期开展合作教研,提供教师之间的支持和帮助,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4.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促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的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形成原因
作者:吕丽芳
来源:《甘肃教育》2010年第03期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表现;形成原因
〔中图分类号〕 G4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2(A)—0014—01
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是人的主观幸福感,对自己的满意程度。
如,对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的满意程度等。
有了好的心情,生活就会轻松愉快,工作效率就会提高。
因此,心理健康的标准应该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人际关系和谐,行动自觉果断,热爱学习、生活和工作,正确的自我观等。
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1. 教师职业角色转变中出现的问题。
有些教师虽然在从事教学工作,却并不喜欢教育教学工作,缺乏职业自豪感。
职业的神圣感和实际社会地位间的反差,不可避免地使教师产生内心的角色冲突,导致他们在工作中缺乏热情,工作不积极且效率差,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得过且过的心理严重。
2. 教学当中理想与功利带来的矛盾心理。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几年,但评价体系还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功利化的教育观、高升学率的质量观、高学历的人才观,依然使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
“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像三座大山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同时近年来,教师岗位竞争十分激烈,量化考核、职务职称评定、竞争聘任上岗、末位淘汰等措施,使不少竞争失败的教师心理失衡,精神不振,抑郁沮丧。
3. 交际不适。
教师的人际交往以师生交往为主,多处于校园之中,人际关系单调,教师群体成为孤立、封闭群体,与社会的联系少,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较少。
据调查,教师在校内除工作关系外,经常与他人交往的只有6.99%,在校外与他人经常交往的只有1
4.69%,且在人际交往中有不适感觉,表现出固执、偏激、好为人师等不良倾向。
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1. 工作时间相对较长,工作量过大。
在中小学,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工作量过大,从早到晚基本上没有多少闲暇时间。
工作负担较重的教师群体,如班主任、主课教师、毕业班教师心理问题多,职业压力大。
许多青年教师在学校里往往承担了比较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还负责维持校内纪律、值班,管理学生值日、卫生、上操等工作;学校对青年教师的要求高,再加上进修学习的时间少,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经验,在学生面前缺乏威信等等,使青年教师感受到巨大的工作压力。
据调查,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睡眠时间比一般职工平均少1小时,娱乐时间更少。
长时间处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势必导致人的心力憔悴、精神状态不佳,会不同程度地给人带来苦恼、烦闷,使人感到焦虑、心悸和沮丧,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失调反应,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因此,过大的工作压力是导致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社会责任重,对教师角色过高的期望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教师身上,表现在工作量大、社会责任重、心理负担重。
家长向教师要分数,校长向教师要升学率,很多毕业班教师整天处在紧张的精神状态中,频繁的考试给教师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学文化、学知识、学做人,还要承担本应由家庭、由父母承担的职责。
3. 教师的角色矛盾。
众多的角色期望综合在一起,几乎要求教师成为一个“十全十美”的理想超人,但教师不可能同时达到众多的期望值,稍有不对就会招来批评、指责。
这使教师整日忧心忡忡,生怕某一方面失误,过重的心理负担容易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4.不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目前的教师评价机制属于终结式评价方式,看重最终结果。
从而忽略了教师改变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多方面所做的工作,忽略了教师在教学以外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教师如不能接受这种评价方式,评价的结果就会对教师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从小学开始围绕学生最终分数、升学率和报酬挂钩的教师考核制度,不能使教师的辛勤工作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
实际上,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内潜的、无形的活动,这些活动既看不到又摸不着,是通过无形的长期思考来完成的。
教师的辛勤工作如果得不到公正合理的评价,就会产生心理不适等问题。
5. 竞争的影响。
教师聘用制度改革的实施,使得教师要面对竞争和选拔,这种竞争也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有些教师焦虑心理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