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1课时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第3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第4课时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P54例3,“做一做”及P55-56第4-7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的过程,掌握把假分数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应用把假分数转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揭题:师导入并揭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知识。
你还记得什么分数能写成带分数的形式吗?(假分数)有时根据需要将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接下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二、合作探究,明白算理。
1.教学例3.过渡: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1)探究假分数化成整数的方法。
①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题目:把、化成整数。
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假分数化成整数的方法。
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互动,再反馈,学生的想法有很多种,如:a.从分数的意义得出结论:里面有3个。
就是1,因此=1;里面有8个,4个是1,8个就是2,因此=2。
b.借助圆片涂色,直观得到=1,=2的结论。
c.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因为33=3÷3,而3÷3=1,因此33=1;48=8÷4,而8÷4=2,因此48=2。
只要学生的想法合理,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③师生小结。
教师让学生先相互交流,再引导学生小结出假分数化成整数的方法。
小结:当假分数的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这个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
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就是这个假分数所化成的整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校级公开课)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课题】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课时)。
【教材简析】分数的意义是一个不容易理解的概念,本课时是小学阶段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在已有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标预设】1.知识与技能:在探究中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单位“1”的含义,能熟练地运用分数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测、归纳、评价,使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与愉悦,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设计理念】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可以说,学生对于分数的学习并不是零起点,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在学习中多次地观察比较分析交流,以解决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帮助学生对分数意义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转化。
【设计思路】一、图形导入,引入新知。
二、分层体验,探究新知。
三、灵活运用,理解新知。
四、课堂总结,深化新知。
【教学过程】一、图形导入,引入新知。
1.师:同学们,让我们的学习从熟悉的正方形开始,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那么涂色的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板书:12)那没有涂色的这一份呢?(也可以用12来表示)2.提问:(1)你还记得它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分子、分母、平均分)(2)分子表示什么?分数表示什么?分数线呢?(3) 12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2分,表示其中一份的数。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计算。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二、教学内容分数的定义与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分数的乘除法计算分数的混合运算三、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分数的已有认知。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活动:进行分数的实际操作,如切割物品等,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故事或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分数的话题。
讲解与示范:详细讲解分数的定义、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分数计算的示范。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数的应用和计算方法。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数的计算和分析。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困惑进行解答。
五、课堂互动提问与回答:鼓励学生提问,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个别指导: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六、评价与反馈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分数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作业与测试:布置适当的作业和测试题,检查学生对分数的掌握情况。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测试结果,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主要讲述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这一章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概念,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以及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运算方法,但是对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2.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以及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用具(如分数模型、卡片等)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分数的概念:“如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你吃了2份,那么你吃了这个苹果的几分之几?”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分数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我会用PPT课件呈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通过分数模型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同时,我会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分数就是除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操练(10分钟)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分数的运算练习,如分数的加减乘除。
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
巩固(10分钟)我会用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的知识解决。
如:“一个篮子里有5个苹果,小明拿走了3个,小明拿走了篮子里苹果的几分之几?”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巩固分数的知识。
分数的意义第一课时教案
分数的意义第一课时教案分数的意义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基本表示形式,并能将分数转化为小数和百分数。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定义和表示形式:分子、分母、带分数、假分数等。
2. 分数和小数的关系:将分数转化为小数。
3. 分数和百分数的关系:将分数转化为百分数。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基本表示形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数运算,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设计一个问题:“小明拿到了5块巧克力,他想要将巧克力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请问每个朋友能分到几块巧克力?”。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讲解分数的定义和表示形式,介绍分子和分母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带分数和假分数的区别。
3. 例题练习(2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题目:“一块绳子长12米,小明用了9/10的绳子做手链,请问他用了多少米的绳子?”。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并通过讲解和讨论解题过程和答案。
4. 拓展活动(10分钟)教师设计一个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组完成以下问题:小明乘公交车去学校,他花了3/5小时乘车,车站距离学校的距离是15公里,请问他每小时的速度是多少公里?5.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概念、基本表示形式以及转化为小数和百分数的方法。
6. 课堂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合作解题,并进行讲解和答疑。
7.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以及参与小组活动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应用)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应用。
难点:1.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熟练运用分数计算进行问题求解。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五下》。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学生:准备学生学习笔记本、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介绍分数的概念及分数的意义。
2.探讨分数的性质,如整数和分数的比较等。
3.练习分数的相关计算题目。
第二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应用1.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分子、分母在除法中的含义。
2.练习分数和除法的计算题目,如分数的化简、相加、相减等。
3.设计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三课时:分组讨论与展示1.小组讨论分数与除法相关问题。
2.分享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解题思路。
3.教师指导并进行点评。
五、课堂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习题。
2.思考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运用分数与除法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应用展开教学。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以便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并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 教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胜利小学冯晓亮【教材分析】简单了解分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单位“1”,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
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是学生对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的扩展,分数的概念比较重要,又比较抽象,这部分知识又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以后学习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前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数大小还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设计理念】1.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新知识,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教学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与人交流,动手操作。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参与,使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2.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完整地思考,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发挥了主体作用。
课题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1、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
2、正确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挑战性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拓展性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倾听,听取学过个人信息,在师生合作中,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1、我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
2、我能正确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3、我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教案
-约分和通分的应用:学生往往在确定公因数和公倍数时感到困难,需要掌握寻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如何将不同分母的分数转换为相同分母的分数,以便进行加减运算。
-分数的实际应用:将分数概念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建模、如何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是学生需要突破的难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分数与除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约分和通分,我会通过实际例题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将一块披萨平均分给小组成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用纸片代表披萨,剪刀代表切割工具,实际操作分数的分割和合并。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15篇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1、本单元内容的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
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
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
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时都要用到。
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首先,第1节分数的意义和第3节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第2节真分数与假分数是分数意义即分数概念的引申;第4节约分、第5节通分则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
最后一节沟通了分数与小数在表现形式上的相互联系,得出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整个单元的内容,大体上显现出由概念到性质,再到方法、技能的递进发展关系。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15篇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最简分数的含义,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3.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4.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分数的含义,重点是建立单位“1”的概念。
2.以分数单位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
3.用分数表示同类两个数量的关系,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5.先特殊后一般,通过改写假分数,教学带分数。
6.优化小数与分数相互改写的教学。
7.理解分数的性质并进行通分和约分。
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52页例1和“练一练”,第58页练习八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表示出相应的分数,联系实际情境解释或说明分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分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的来源与形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主要介绍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这一章节在分数知识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对分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通过学习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掌握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掌握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2.带分数与假分数之间的转化。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必要性。
2.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境材料,如图片、故事等,用于导入新课。
2.准备PPT,用于呈现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和示例。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材料,引出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必要性。
例如,讲述一个分物品的故事,物品总量是假分数,需要平均分给若干人,这时就可以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以便于计算每个人分到的数量。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具体的示例。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互相交换练习题,互相检查和纠正错误。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本册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分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概念和运算,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分数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误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性质。
2.难点: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分数的实际意义。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分数的性质。
3.对比教学法:通过比较分数与除法的异同,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直观的课件,辅助教学。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练习题、探究任务等。
3.教学设备: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分蛋糕、分水果等,引出分数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分数是什么吗?分数有什么实际意义?2.呈现(10分钟)呈现分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
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分数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运算性质等。
这部分内容是对分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本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分数运算,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不透,对分数的运算性质掌握不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深化对分数意义和性质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数的运算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运算性质。
2.教学难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运用,分数运算性质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分数卡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分数卡片,一份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妈妈分蛋糕。
引导学生思考:妈妈是如何公平地分蛋糕的?引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运算性质。
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课中反思一、分数的产生。
1.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一分为二( ) 七上八下( ) 百里挑一( ) 十拿九稳( ) 3、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4、把桌上的东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
怎么分?(学生汇报)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二、分数的意义。
老师举例并板书:举例:请学生说出41表示什么意思。
1 .认识单位“1 ”。
( 1 )动手操作。
用手中纸张动手折一折或画一画来表示41。
(用不同颜色笔画出来)( 2 )老师投影出示图片。
老师:投影片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41吗?一.导入:复习导入(口答)(1)53表求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你们把谁看作单位1 二.教学实施1 .学习教材第49 页的例1 。
出示例题把1 个蛋糕平均分给3 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小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小组汇报总结:这道题列式是1 ÷ 3 ,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 ÷ 3 ,就是把1 个蛋糕看成单位“1 " ,把单位“1 ”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31来表示, 1 块的31就是31块。
从图中可以看出1 ÷ 3 和31都表示阴影部分这一块,它们之间是相等关系。
2 .学习例2 ,出示例题2:把3 块月饼平均分给4 人,每人分得多少块?小组讨论交流(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
汇报小结: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 ? (把3 块月饼看作单位“1 ”。
)把它平均分成4 份, 演示两种分法。
方法一:可以1 个1 个地分,先把1 块月饼平均分成4 份,得到4 个41,3 块月饼共得到,12个41, 平均分给4 个学生。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4篇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1【新知识点】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与意义分数与除法真分数真分数与假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假分数化带分数或整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成分母不同,大小不变的分数最大公因数约分求最大公因数最简分数约分及其方法最小公倍数通分求最小公倍数分数比大小通分及其方法小数化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分数化小数【教学要求】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作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式,数形结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
从而为老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本单元的特点之一就是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
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
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适当加大思维的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化抽象为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所谓化抽象为具体,就是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况,调动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
所谓化抽象为直观,就是运用适当的图形、图式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这是小学数学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直观教学手段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2022年人教版数学《第1课时 分数的意义》教案(公开课)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分数的意义这局部教材多方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 表达了学习分数的现实需要和数学需要, 教材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景, 让学生在观察、实践操作中领悟知识, 到达教学的效果. 同时, 教材把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结合了起来.二、教学目标: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理解分数的意义, 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知道带分数是一局部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根本性质, 会比拟分数的大小.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 能比拟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互化.三、教学重难点: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认识, 约分、通分.四、教学措施:本单元的特点之一就是概念较多, 且比拟抽象. 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 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 适当加大思维的形象性, 化抽象为具体、化抽象为直观, 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来说, 是十分必要的. 所谓化抽象为具体, 就是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况, 调动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 所谓化抽象为直观, 就是运用适当的图形、图式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 这是小学数学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直观教学手段.五、课时划分共20课时1、分数的意义……………………………………………………………4课时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3、分数的根本性质……………………………………………………2课时4、约分…………………………………………………………………4课时5、通分…………………………………………………………………4课时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课时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1〕第2课时根本的笔算除法课题:根本的笔算除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根底上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 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3、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1、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2、竖式的书写格式.教具准备:棒, 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口答. 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52如果去掉4个十, 还剩下几个一?2、板演. 订正时, 请同学们说一说是怎样求出商的, 每道题各用哪一句口诀求商, 我们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3、导入新课.出示主题图.〔1〕理解图意.〔2〕说一说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3〕想一想:我们能用前几节课学过的方法来算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的结果吗?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15页例1.〔1〕解决学生甲提出的问题:42除以2等于多少.〔2〕明确42÷2表示什么意思.〔3〕提问:乘法口诀表中有“二〔〕四十二〞的口诀吗?你能用前面学过的方法算出它的结果吗?〔4〕想一想:写竖式要分几步来写?〔5〕试一试, 写出竖式.〔6〕交流笔算方法.〔7〕图式结合.从图上看, 每份是21根;从竖式上看, 得数是21.2、师生共同归纳笔算除法的方法.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1/2〔1〕独立完成下面两道除法算式题, 请两名同学板演.〔2〕教师巡视, 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3〕集体订正, 请同学表达计算过程.2、看病门诊.〔1〕观察、研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2〕改正错误之处.〔3〕提出改良方法.3、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3/4〔1〕看清题中数据.〔2〕独立完成.〔3〕集体订正.〔4〕回忆做题过程, 总结计算方法.四、思维训练你能尝试解决同学们提出的主题图中的第二额问题吗?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反思:。
第四单元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示范公开课教案【人教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内容的第1课时,在三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借助操作、直观的方式,初步认识了分数,而本课就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材先通过“古人度量物体长度”和“两个小朋友分东西”两个情景揭示分数产生的现实需要,再通过举的含义,它可以是一个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也可以是一个整体四等份中的一份,进而引出分数概念的例说明14描述,强调单位“1”的含义,给出了分数单位的概念。
教学目标:1. 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2. 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
3. 经历分数的产生过程,感受分数的价值,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 7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过程:2/ 7生:可以把绳子平均分成若干份,再测量。
生:每人都能分到一半。
生1:生2:生3:生4:生:都是对的,因为他们都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了这样的1份,所以都是1。
43/ 7引导思考:是啊,明明都是1,为什么他们的形状、大小、多4少却都是不一样的呢?小结:是的,因为他们分的物体是不一样的,所以得到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而在平均分的时候我们都把这一个物体、或是一些物体等都看作是一个整体。
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因为单位“1”可能不同,所以在说分数的时候要说清楚是谁的几分之几。
师:你觉得什么是分数?谁能来说一说?师:那如果平均分5份,每份就是……这样的两份就是……三、认识分数单位,那这堆糖果一共有几颗?师:下面露出部分的糖果是总数12分一分,想一想:4/ 75 / 7请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师:说说你是怎么填,怎么想的?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例如 23的分数单位是13。
练习1:在下面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分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实验版五年级下册第60~62页,练习十一部分习题。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分数的现实需要,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概括等活动,经历主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并知道分数单位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分数意义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联想能力及实践能力获得发展,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概括等活动,经历自主、主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分数意义中“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等关键词语的真实含义。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讲解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法等。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卡片、苹果等。
学具:每两人准备一张正方形纸、一条短绳子及十二个小圆片。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教学
过程
一、教学分数的产生
1、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动手操作来学习知识。
首先,请一名同学和老师一起测量教室黑板的长。
学生用米尺动手测量过程中,发现黑板的长度比3米多一些,用“米”作单位,测量结果能不能用整数来表示?(不能)
2、分苹果。
师:不仅是测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
如老师带来一个苹果(出示苹果实物),想将它平均分给两个同学,请问每人分得的苹果的个数怎样表示?( l ÷ 2 ) 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
小结:像刚才这样,也正是因为实际生活中进行测量、分物及计算的需要,在古代,就产生了分数。
(课件)
引导探讨:让学生感受分数存在的必要。
古代时,分数又是怎么表示的呢?下面,跟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教材62页“你知道吗”
二、探索分数的意义
师:除此之外,分数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下面我们就以1/4
为例一起来研究分数的意义。
(板书:课题与)
1、体会一个物体中的1/4。
请学生说出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甲:表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吃了其中的1份,可以说吃了这块月饼的。
学生乙:还可以表示把一根绳子平均剪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
这根绳子的。
2、认识单位“1 ”。
( 1 )动手操作。
师:如果用图表示,可能你们每人会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现在请你动手折一折或画一画来表示。
学生展示成果。
并说一说分别表什么意思?
( 2 )老师投影出示图片。
老师:投影片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吗?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反馈。
学生甲:我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一根香蕉是这个整体的。
学生乙:把8 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 份,每份两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
学生丙:我把12 个△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 份,每份3个△是这个整体的。
学生丁:我把 1 米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 份,其中的1 份,就是1米的。
(3)小结。
学生动手折纸换取学生对分数的认
识。
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生甲: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生乙:我发现有的是把1 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8 个苹果、12 个△平均分,还有的是把1 米平均分。
师:一个图形,一个实物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那么8个苹果、12 个△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个整体。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 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
(4)举例。
老师:对于这个整体,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吗?
学生:这个整体还可以是一筐茄子、一车煤、一个年级的人数、全中国人口等。
(5)概括分数。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单位“1 ”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
整体“1 ”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
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
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学生相互交流补充。
明确: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老师强调必须是平均分。
(一分钟记忆)
3、思维训练
(1)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的部分。
(2)练习十一部分习题。
(3)说一说。
每个分数的意义。
三、学习分数单位。
1、师指出:像刚才上面的1/3、1/8、1/4……的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请学生打开课本62页,自学分数单位的有关内容。
3、投影出示。
一堆糖,平均分成2 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3 份,2 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4 份,3 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6 份,5 份这堆糖的。
然后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4、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5、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单位的意义。
老师: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平均分成2 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
谁是单位“1 ”。
(这堆糖是单位“1 ”。
)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平均分成3 份,表示这样的2 份。
)
谁是单位“1 ” ? (还是这堆糖是单位“l ”。
)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分数的分母分别是2 , 3 , 4 , 6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平均分成的份数。
)分子又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
)
讲述: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的分数单位。
如,的分数单位是。
6、老师列出其它分数的分数单位。
7、发现分数单位的特点。
老师:你们发现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几分之一。
)为什么?(因为分数单位是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
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
)
8、不同分母的分数,它们的分数单位是否相同?为什么?
( 1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
( 2 )学生交流后,老师引导学生明确:
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组成的,因为不同分母的分数,把单位“1 ”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所以不同分母的分数有着不同的分数单位。
9、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单位,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单位?
(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你能说出几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吗?每个分数又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请你与同桌互说3 个分数,分别说出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是由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组成的。
看哪组同学说得又对又
快。
)
四、应用与拓展
完成一些习题。
五、回顾总结,体验收获
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还存在什么疑问的地方?
本课
作业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