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导学案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二章第5讲第1课时昼夜长短变化学案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掌握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
(区域认知)2.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影响。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3.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1.高考围绕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两大核心知识命题,题型以选择题的形式为主。
2.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居民楼采光、间距,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等)为背景,或创设简洁的经纬网图提供信息,主要考查地球运动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难度有降低趋势。
[教 材 整 体 感 知])[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方向绕转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方向绕转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一个恒星年。
4.轨道与速度【疑难辨析1】 夏至日与远日点重合,冬至日与近日点重合,这种说法对吗?提示不对,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含义地球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其大小是23°26′。
示意图如下:高效速记(1)“一轴两面三角度”“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2)“三个基本不变”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天空的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约保持23°26′;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2.影响(1)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2)决定了五带的范围:①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
(完整版)地球公转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规律及特点。
2、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成因及其纬度变化规律。
3、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了解五带的划分及各带日照情况。
4、能够准确画出两分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学法指导】1、独学〔15分钟〕〔1〕读课本及相关资料用黑色笔做相关标记。
〔2〕填写导学案。
2、对学〔5分钟〕相互检查预习结果,提出预习疑问。
3、群学、小组展示〔20分钟〕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成果,老师补充指导〔5分钟〕。
【自学导航】梳理主干知识一、地球公转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地球公转。
二、地球公转的特征1、方向:_______________ (在图中用箭头标出)2、旋转中心:___________3、周期:一恒星年_____________________4、速度5、沿着地球公转的方向,从远日点——近日点——远日点,地球的公转速度先变____再变_____.(选:快慢)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过地心且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______________;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黄赤交角。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____________。
2)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_)是有变化的。
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到达_________,最南到达______________。
北半球__________(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____________;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到了__________〔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__________;冬至日〔__________〕太阳直射_________;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返,_________〔_________〕,太阳直射___________;到了__________,太阳再次直射23°26′N。
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五课时)导学案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五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预习案】【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纲要求】能进行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计算,掌握四季的划分并理解其含义。
【学习目标叙写】1、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及空间变化。
2、理解这些地理意义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的结果。
3、明确四季和五带的形成、划分、分布。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5分钟:自主预习,认真阅读课本21-24页内容(包括“活动”和“阅读”)。
20分钟:再次阅读课本,完成预习案内容,教师指导。
10分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预习案内容,主动生成疑难问题或拓展问题。
【教材助读】一.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1.由于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各地的变化、的变化以及的更替、的划分。
2. 太阳高度指,太阳高度的最大值是;正午太阳高度指。
正午太阳高度在上最大,为,向南北两侧降低。
3.P22页图1-16中,太阳直射,日期为,节气为。
地球上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4.P22页图1-17中,太阳直射,日期为,节气为。
观察到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为;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5.P22页图1-18中,太阳直射,日期为,节气为。
观察到正午太阳高度在最大,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观察到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为;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6.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长。
7. 上永远昼夜等长,日全球昼夜等长。
8.根据课本P22插图分析一年内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填写下表:二.四季和五带9.南北回归线之间为带,有现象;南北极圈内为带,有现象。
10.地球公转造成地球地区明显的四季变化。
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和的季节变化。
11.夏季是的季节;冬季是的季节;春秋两季是季节。
11.在下图中表示五带的划分:【预习自测】1.画二分二至日全球昼夜分布图(画出太阳光线、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夏至冬至春秋分【我的疑问】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五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探究案】【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纲要求】能进行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计算,掌握四季的划分并理解其含义。
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学习目标1、读图归纳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2、理解四季和五带的形成与划分、一、昼夜长短的变化(一)变化原因:变化原因: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弧、昼弧、夜弧的长短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一、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计算:昼夜长短计算:昼长=昼弧的圆心角÷°时昼长昼弧的圆心角÷15°/时昼弧的圆心角b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c日落时间=(日落时间(日落时间—12)某2)a45°°d=(12—日出时间(b分别为昏线和晨线例:上图圆心为北极,a、日出时间)某2上图圆心为北极,、日出时间)分别为昏线和晨线与某纬线的交点,则该日该纬线的昼长为?与某纬线的交点,则该日该纬线的昼长为?一、昼夜长短的变化(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时间变化(同地不同时)同地不同时)------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随季节空间变化(同时不同地)同时不同地)------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昼夜长短随纬度1、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北半球)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纬度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昼夜长短情况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北半球)节气时间段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昼渐变长昼渐变短昼渐变短昼渐变长极昼极夜范围变化情况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缩小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缩小夏春分半年夏至冬秋分半年冬至夏至秋分冬至春分昼夜长短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昼夜长短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太阳直射点的关系●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全球半球,半球昼长夜短;南南变长。
昼向北变长。
南●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移动,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1.3地球运动导学案(五)
1.3 地球的运动(五)制作人:时江松使用时间:9月27日【学习目标】1.能通过读课本图1.23分析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出现极昼、极夜地区的分布规律2.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含义;能通过读课本图1.23分析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3.掌握四季更替的原因和五带形成的原因4.掌握四季和五带的划分【学习重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基础导学】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读课本19页图1.23回答下列问题1.自春分日(3月21日)到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半球,在此期间:是北半球的半年,北半球各纬度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是南半球的半年,南半球各纬度的昼夜长短状况是:2.自秋分日(9月23日)到次年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半球,在此期间:是北半球的半年,北半球各纬度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是南半球的半年,南半球各纬度的昼夜长短状况是:3.自12月22日——次年3月21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南或北)移动,在此期间:北半球各纬度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是:南半球各纬度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是:4.太阳直射点在半球时,北极附近出现极昼,南极附近出现极夜;太阳直射点在半球时,南极附近出现极昼,北极附近出现极夜;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课本19页图1.23三幅图中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可总结出:1.直射点所在纬线上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º2.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由向递减。
3.设θ为直射点的纬度,ϕ为某纬线的纬度,H为当天该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则90º-H 与ϕ-θ的关系是。
三、四季更替1.四季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从天文含义上划分四季,夏季是的季节,冬季是的季节,春季和秋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3.北温带的国家采用和气候相结合划分四季,3、4、5月为季,6、7、8月为季,9、10、11月为季,12、1、2月为季,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正好。
四、五带的划分1.五带的分界线是。
2.五带中,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贵州省贵阳市高中地理 1.3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课标要求: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及某一地区随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变化规律。
2.掌握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及某一地区随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二分二至日太阳光照图,总结全球的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通过结合生活和多媒体演示总结某一地区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变化规律。
2. 通过读二分二至日太阳光照图,总结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通过结合生活和多媒体演示总结某一地区正午太阳随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分析,培养地理思维。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河流开发的分析方法,树立科学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1.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昼夜长短的计算。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学生活动活动目的导入我们平时发现夏天的白天特别长,而且很热;冬天的白天特别短夜特别长,而且天气很冷,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变化有什么规律呢?结合生活感受自然变化规律五、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变化展示1:任务:1、首先判读“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图”2、学生动手画二分二至日地球光照图展示2:“二分二至日地理光照图”,让学生感受其成果。
师:根据实际情况强调作图应该注意的细节。
现在我们来看在同一天里,地球上的其他地区昼夜长短是不是和我贵阳一样长呢?我们选择二分二至来看。
(1)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2)展示3:“春秋分日地球太阳光照图”方法介绍:通过比较昼弧和夜弧长短来比较昼夜长短。
设问:1、太阳直射哪条纬线?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2、全球昼长有什么分布规律?3、极和极夜分别出现在哪个地区?二分这两天全球各纬度昼夜等长,所以我们贵阳长其他任何地区昼都一样,都是12个小时。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说课设计(湘教版)
水 平 运 动物 体 的偏 移 、 夜交 替 和时 间 差 异 、 夜长 短 和 昼 昼 正午 太 阳高度 的变 化 、 四季更替 、 五带 等 。本课 时 的 内容是
地球 运动 的结 果 , 是 四 季 和五 带 形 成 的 原 因 , 又 具有 承上
资料进 行分 析 , 养地 理空 间思维 能力 , 培 在探 索新知识 过程
四、 说教 学程 序
第 一 部 分 f 祝 点 ( 3分 钟 ) 幽 约
根据教材 的地位与作用 、 课标要求和学情等 , 最终确
定 以下教 学 目标 。
视 点 是 教 学核 心 , 一 节 课 师 生共 同 的话 题 , 学 习 是 是 分 析运 用 的 主要 对象 。本节 课 的视 点 有两 个 : 夜 长 短 的 昼 变 化 、 午太 阳 高度 的变 化 。引 出视 点 的方 法 很 多 , 用 正 运 时 , 根据 教 材 内容 、 生 年 龄特 点 等实 际 情况 灵 活应 用 , 要 学
3教 学重难 点 .
并 说 明理 由 , 出昼 夜 长 短 和太 阳高 度 都 是 变化 的 , 指 得 并 明一 天 当 中最 大 的太 阳高 度为正 午太 阳高度 。 教 师板 画 日照 图 , 导 学 生辨 析 昼 夜 半 球 、 线 与 昏 引 晨 线 、 弧与 夜 弧等 概念 , 清昼 弧 、 弧长 短 与昼 夜长 短 的 昼 弄 夜 关 系 。师 生讨 论 得 出 阅读 日照 图方法 , 学生 明 白确 定 地 让 球 自转 方 向和分 析晨 昏 圈与 极 圈 、 线 、 道 的关 系 是 阅 经 赤
“ 地球 的运 动 ”属 于高 中地理 必 修 I 一 章第 三 节 内 第
容, 它是 地理 环 境 的形 成 以及 地理 环 境各 要 素 运 动变 化 的 基 础 , 于认 识 自然 环 境 中的物 质运 动 和能 量 交换 、 对 自然
“地球公转与季节”之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说课稿
1.3地球的运动说课稿第三课时“地球公转与季节”之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学情分析(一)说教材本节教材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地球的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
“地球公转与季节”是在介绍完“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和“地球自转与时差”之后进行的,因此是“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的延伸。
同时,对第二章,特别是有关气候知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生1.知识基础:高一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的学习,具有一定知识基础,但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有一定感性认识,但理性的认识很少。
2.学习能力:教材内容抽象,语言具有专业性的特点,图型分析涉及立体几何知识,而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强,有较大的学习难度。
3.学习动力:本节知识在生活、生产上具有现实意义,对学生来说具有新鲜感,所以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
二、三维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全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懂得运用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分析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前后关联知识点层层递进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相关图表来分析地理问题,并能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
加强对图表分析能力的培养,是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法说明(一)说教法1.探究式教学法精心设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活动或多媒体辅助分析问题。
师生共同归纳探究结果,主要采用“读图、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地球的公转本身就是一个运动过程,如果仅仅记住一些结论,不去研究它的过程,学起来会觉得很困难。
因此,形象地演示地球公转过程就成为突破难点的必要手段之一。
3.对比教学法比较法是地理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一种,也是认识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纵向、横向对比,使知识内容更加清晰、集中、有序。
《昼夜交替导学案》
《昼夜交替》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观点;2. 掌握昼夜交替的原因及过程;3. 理解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4. 能够诠释四季交替的原因。
导学内容:一、地球自转和公转1. 地球自转:地球盘绕自转轴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为一日,造成地球的昼夜交替。
2.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为一年,决定了地球的四季变化。
二、昼夜交替1. 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自转导致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阳光照射,形成昼夜交替。
2. 昼夜交替的过程:当地球自转使得太阳照射到某一地区时,该地区为白天;当地球自转使得太阳不再照射到该地区时,该地区为黑夜。
三、昼夜长短变化1. 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地球自转轨道倾斜度和公转轨道椭圆度使得不同季节地球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发生变化。
2. 北半球夏至时,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冬至时,黑夜最长,白昼最短。
南半球情况相反。
四、四季交替1. 四季交替的原因:地球公转轨道倾斜度导致不同季节地球不同地区受到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形成四季交替。
2. 北半球夏至时,北半球阳光直射赤道,北极圈极昼,南极圈极夜;冬至时,北半球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阳光直射赤道。
导学活动:1. 观看视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观点。
2. 查阅资料,总结昼夜交替的原因及过程,并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
3. 观察日出和日落的时间,记录昼夜长短的变化。
4. 制作手工模型,模拟地球公转自转的过程,理解四季交替的原因。
导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观点,掌握了昼夜交替的原因及过程,理解了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交替的原因。
希望同砚们能够通过实际观察和实践,进一步加深对这些地理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 学案
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编制人:宋孝朋 校对人:周慧一、知识梳理:(1)基本概念: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和变化;极昼和极夜。
(2)基本关系:日期与季节的关系;日期与直射点的关系;极昼(极夜)区范围与直射点关系(等于90°减去直射点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与直射点的关系(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两侧递减);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关系(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除极昼和极夜区外,由南往北昼越长;直射南半球相反;直射赤道,全球等长。
)二、方法技能:(一)理解和熟练运用太阳直射点移动图是达成本专题的基础。
1.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太阳公转时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的影响,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做来回的回归运动,这就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回归线之间。
回归线的度数是由黄赤交角大小决定的。
作出下图:直射点移动方向为:D-A-B-C-第二年D 。
其中直射点在A 点时,北半球为夏至日,6月22日左右。
直射点在C 点时,北半球为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
直射点在B 、D 点时,北半球为春、秋分日,3月21日和9月23日左右。
除两至日外,回归线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所以确定日期时必须明确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2.由于极点的自转速度为零,所以在发生极昼时,其所观察到的太阳高度角是几乎不变的。
【例1】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 1.阳直射点位于A 点的这一天,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_,太阳直射点从A 点移至B 点期间,长江径流季节变化正值_________期,亚平宁半岛南部气候特点为_________。
2.太阳直射点位于B 点的这一天,北极圈与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数值相差_________度。
太阳直射点从B 点移至C 点期间,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向_________移动。
3.太阳直射点位于C 点这一天,昼长时间北极圈上比赤道上_________(多或少几个小时)。
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课标解读
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课标解读一、了解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太阳的倾斜引起的。
由于地球自转轴的倾斜,使得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的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这一知识点对于理解整个课程内容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二、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正午太阳高度角是指当地时间正午时分,太阳光与地面之间的角度。
这个角度的大小取决于观测点的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与昼夜长短的变化密切相关,是本课程的核心概念之一。
三、理解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北半球,当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移动,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趋势一致,即昼长夜短时,正午太阳高度角也相应增大。
反之亦然。
这一关系的理解对于探究地球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四、分析不同地区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倾斜和地球公转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也不尽相同。
例如,赤道地区的昼夜始终相等,而南北极地区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则导致昼夜长短变化极大。
此外,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也会有所不同。
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探讨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对地球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行为活动、人类的日间工作模式等都与昼夜长短的变化密切相关。
同时,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也影响了地表的温度分布和太阳能的利用率。
通过对这些影响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六、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这一课程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规律,更要求他们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预测某一地区的季节变化,或者分析不同城市的光照条件差异。
1.3.3.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定】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案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原理2.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其原理以及计算3.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日常生活景象的分析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原理及规律2.通过动手探究切身体验科学的严谨和地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求真求实、探索事物规律的精神2.热爱科学,对地理学科有严谨的态度二、教学重点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和原理及昼长夜长的计算方法;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及正午太阳高度值的计算;四、教学难点1.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原理;2.昼长、夜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3.分析绘制《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索法六、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地球仪等教具七、教学过程:1.课堂引入[1].情境创设:去年6月,赵亮的父母在“阳光花园”购买了一套位于一层的住房。
今年1月,全家入住后,发现阳光全被前排楼房挡住了。
他感到很疑惑,那天看房时,小院内阳光充足,怎么才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你能帮赵亮分析原因吗?[2].复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年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运动,是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但这种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分配是周期性变化的,主要通过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来体现的;[3].昼夜长短反映日照时间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
2.过渡:什么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呢?首先我们来了解昼夜长短。
3.讲解:[1].昼夜长短:之前的晨昏线知识我们知道,他显示在纬线上为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可以描述有昼夜等长、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极昼、极夜等几种情况。
[2].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正午太阳高度:顾名思义也就是地方时12点的太阳高度;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
4.读图:读二分二至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先思考昼长的变化规律:[1].分析A图,太阳直射哪个纬度?哪个纬度的昼长最长?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何规律?——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昼长最长,达24小时;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反之。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
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答案在最后)必备知识梳理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弧、夜弧(1)划分:晨昏线(圈)将地球上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
如下图所示:(2)意义昼弧和夜弧的________,反映了该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
昼弧长于夜弧,则________;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等长;昼弧短于夜弧,则________。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赤道上:终年________。
(4)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________小时。
[知识链接](1)北极地区极昼范围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变化①“北进南扩”是指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推进,极昼范围从北极点向南扩大。
②“南撤北缩”是指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撤,极昼范围从北极圈向北缩小。
(2)昼夜长短的空间对称特点①相对于地轴对称的点(A与B、C与D)(即纬度相同):昼长、夜长相等。
②相对于赤道对称的点(A与C、B与D)或地心对称的点(A与D、B与C):南北半球昼夜相反(即北半球点的昼长等于南半球同纬度点的夜长)。
(3)昼夜长短的时间对称特点①关于夏至日、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A与B、C与D):两地昼长、夜长相等。
②关于春分日、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日期(B与C、D与A):一个日期的昼长与另一个日期的夜长相等。
二、四季的更替1.成因2.划分(以北半球为例)[知识链接]二十四节气图判读(1)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2)基本规律①任意相邻的两个节气,时间上相隔约15天。
②相对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两个节气,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同一纬度。
对任何一地,此两天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等均相同。
如芒种与小暑、立冬与立春。
【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应用精讲点拨1.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学设计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学设计高二年级课标要求:说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原因。
课标解读:“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是本节重点内容之一。
前承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动,后接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是太阳辐射在地表时空分布规律的具体表现,是理解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气候带、自然带形成的知识基础,也是理解人地协调的知识基础。
“说明”表示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此项地理意义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是重中之重,同时这些规律形成的原因也需要理解。
教学目标:以看图说话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独立思考、同桌合作等方式完成有关学习任务,从而认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规律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教学重难点:1、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的原因。
(重点)2、说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重点)3、分析说明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有关的生活现象。
(难点)五、教学思路:1、“看图说话”为明线,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独立思考等方式边看图边解锁任务,完成4大规律的学习;2、情境创设“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为暗线,在掌握地理规律的基础上学以致用解决生活的地理问题。
六、教学过程:提问:以上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你能说出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吗?看图说话一读教材10页图1.15,完成以下任务:1、找到不同节气日出日落时间;2、根据该地不同节气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昼长。
思考:昼夜长短为何有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对太阳辐射带来什么影响?学生看图简单计算,回顾所学知识思考问题,迅速回答。
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铺陈。
看图说话二太阳高度即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读教材10页图1.15,完成以下任务:学生根据老师提供概念,观察图片,说出不同从“看图说话一”的“计算”到本阶段的“对比”,适1、说出日出、日落太阳高度;2、对比该地不同节气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昼夜长短学案
《昼夜长短变化》导学案课程标准及解读本节内容属于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标能力要求为分析,因此要探究昼夜长短的原因以及总结其规律。
学法指导能通过画图,理解引起地球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通过读图和小组探究,提取全球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课前回顾(请同学们在上课前完成,并核对答案,向组长提交疑惑问题)(一)昼夜更替及晨昏线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3.晨昏线(1)概念:(2)形状:;组成(3)空间位置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下图中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
(5)太阳光照图上如何判别昼夜长短?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
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反映了该地区昼和夜的长短。
若弧昼等于夜弧,则;若昼弧大于夜弧,则长短;若昼弧小于夜弧,则短长。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上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时间)①是②是③是④是。
其中从_____到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这是北半球夏半年;从_____到次年______太阳直射南半球,这段时间是北半球的冬半年。
预习指导(请同学们课前积极思考,小组讨论)读课本图1.18,请在下图中画出二分二至日时的晨昏线,比较同一节气南北半球以及不同节气同一半球的昼弧夜弧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产生的原因呢?课堂探究探究一: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请观察PPT上的动画结合所学知识,小组讨论昼夜长短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探究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请根据直射点处的太阳光线,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1、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提示:可画出不同纬度上的点,比较不同纬度上昼夜长短情况,极昼极夜情况。
结论可用文字、表格、示意图等多种方式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高中地理导学案
3、归纳小结:
4、 达标反馈:
1、有关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上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B.正午太阳高度就纬度分布而言,春秋二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
C.正午太阳高度就季节变化而言,赤道以北的纬度,每年6月22日前后达最大值,12月22日前后达最小值
D.南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2、6月22日这一天,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
A.莫斯科 B.悉尼 C.新加坡 D.广州
3、当中国公民在欢度“十·一”国庆节后的一小段时间里:(
)
A.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B.太阳直射北半球.
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C.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D.太阳直射南半球.
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4、太阳直射的地方()
A.昼夜等长 B.昼长夜短
C.为秋季 D.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5、下列城市中,一年内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 )
A.哈尔滨 B.北京 C.南京 D.海口
6、在北纬66°34′的地方全天能看到太阳的日期是()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