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宏观调控考题答题解题技巧例谈 新课标 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 高一政治 必修一 科学的宏观调控

人教版  高一政治   必修一  科学的宏观调控
人教版 高一政治 必修一 科学的宏观调控
学习目标
1.了解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含义、主要目标。 2.理解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重点、难点)
1、哄抬口罩价格 问题:以进货价 25.00元/袋购进的折 叠式颗粒物防护口罩, 规格:1*10个/袋抬 高至70.00元/袋销售
2、山思寨口考罩 :以上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④保持国际 收支平衡
③稳定物价 ②增加就业
①促进经济 增长
练一练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促进经济增长
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增国加就内业生
产总值增长6%-6.5%;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
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
率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国际
信贷、利率、外汇、汇率、 准备金率等。
4、宏观调控的手段——(怎么调)
法律 手段
制定 通过
运用
经济法规 调节经 济活动
通过立法规范经营者的经济活动 事前调节
通过司法打击经营者的违法活动 事后调节
如:合同法、广告法、价格法、劳动法、消费 者权益保护法等等
经济立法、经济司法、依法查处、依 法打击等
4、宏观调控的手段——(怎么调)
行政 手段
行政 采取强 机构 制性的
行政命令 指示 规定
调节和管 理经济
行政手段的特点:直接、强制、迅速
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如:国务院及各地方政府下 达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通知等。
连连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
1.对代储企业紧缺医疗物资周转储备资金 的银行贷款贴息方案
2.瞒报、不报疫情、制造、传播谣言、哄 抬物价行为受处罚

高中政治《国家的宏观调控》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国家的宏观调控》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

《国家的宏观调控》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地位本框题在本节中的地位:《国家的宏观调控》是高一经济常识第二课第二节的第二框。

这一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节中是承上启下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的宏观调控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手段是对市场这一手段的重要补充,这框内容是前一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的延伸、补充。

说它“启后”这框内容的学习为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特点、优越性做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这一框是整个第二节的重要内容。

本框题在本节整个经济常识中的地位:《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前一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成经济常识体系的核心知识,是整个教材的重点。

教学重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确定其为教学重点的依据是1、必要性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是教材与生活的链结点,具有现实意义,这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增强社会参与意识。

2、通过必要性的学习可以从中理解作为资源配置手段,它与市场调节的关系,理解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应扮演什么角色。

教学难点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因为这一块内容根据十六大报告做了调整,值得注意,但这块内容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有些抽象。

宏观调控手段经济、法律、行政手段的区分。

其依据是因为高一的学生缺乏必要的经验知识较难区分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很可能把国家的宏观调控都理解为国家的行政命令。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能区分三种手段。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用本课理论分析说明生活中相关的经济现象。

培养辨证地看问题的思维品质。

方法与过程目标:内在结构:本框内容,条线清晰,结构完整。

教材按“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这样的逻辑顺序展开,即讲了三个问题: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宏观调控的概念及主要目标;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情感价值观目标:(1)通过具体的事例渗透市场道德观,如正当竞争、讲职业道德等;(2)通过“手段”的学习渗透依法治国的法治意识(3)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

新高中政治高考专题05 宏观调控(解析版)

新高中政治高考专题05 宏观调控(解析版)

2020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专题05宏观调控答题要领——探究命题角度1 政府如何做[(1)经济手段: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和税收的作用;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调控流通领域的货币量;制定和实施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

(2)法律手段: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

(3)行政手段:发布相关行政命令或指示;通过行政审批、检查监督等。

命题角度2 政府的做法或采取措施的意义(1)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2)引导企业生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3)增加居民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实现社会公平。

(4)调节市场供求关系,规范市场交易秩序。

(5)引导居民形成科学健康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6)促进科技进步,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等。

(7)调节进出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解题示范——应用[典例]1.(2018•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为推进供给结构性改革,国家实施了全面推行营改增等内容的降税减负政策,截止2017年底累计减税超过2万亿元。

2018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为企业降税减负,全年要再减税8000亿元。

近两年,国家在为企业降税减负的同时,财政收入继续稳定增长,2016年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4.8%,2017年比上年增长7.4%(同口径)。

结合材料,分析企业税负降低与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经济联系。

(10分)[应用流程·稳准答题]第一步:分点审设问,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1.先将材料分层[参考答案]降低税负,能增加企业所得,扩大生产规模;能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能激励创新创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

最终能够扩大税收来源和规模,增加财政收入。

[典例]2.(2018·高考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务员行测考试宏观调控解读(精选3篇)

公务员行测考试宏观调控解读(精选3篇)

公务员行测考试宏观调控解读(精选3篇)公务员行测考试宏观调控解读(精选篇1)准确率低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做题的方式,相信很多同学有过这样的经历:拿到一道新题目,简单浏览过后便开始尝试选项带入的合理性。

如果遇到熟悉的词语,瞬间觉得世界的合理性都在于此,越读越顺口,大笔一挥,答案形成。

信心满满觉得必然正确的时候却被真正的答案打击。

这便是很多同学都存在的问题:受选项影响。

如果想从本质上提升准确率,则要求我们从改变做题习惯开始。

我们所说的习惯,其实是要求大家以分析文段为依托,结合选项进行综合选择。

详细说来,是先通过文段内容判断出设空处所填词语的意思,结合意思去排除的选项。

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避免受到选项影响的语感问题,进而减少自己先入为主锁定错误选项的可能性。

让我们用一道题目来感受一下。

【例题】在人工智能研究热潮中,国内外已形成________的局面,但总体上人工智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人们对于智能的本质和机理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全面,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

如果没有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的支撑,应用层面上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都将是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千帆竞发无源之水B.百家争鸣昙花一现C.龙争虎斗空中楼阁D.星火燎原纸上谈兵我们暂且不去看选项,先分析第一空,前文的“热潮”体现出当今的大环境对人工智能应该是很重视的,那么第一空所填写的词语也应当符合整体“热”的趋势,表示比较受欢迎。

带着这样的分析,我们来看一下四个选项,A选项“千帆竞发”意思是数不尽的船只竞相出发,形容事物蓬勃向上,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

能够体现出人工智能受欢迎的意思,可以保留;B选项“百家争鸣”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

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

文段讨论的话题为人工智能,并非学术,所以适用范围不符,可以排除;C选项“龙争虎斗”意思是比喻当权者之间的争斗,文段中并无“竞争”之意,可以排除;D选项“星火燎原”比喻新生事物开始时力量虽然很小,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前途无限。

教师资格证面试《科学的宏观调控》答辩题目及解析

教师资格证面试《科学的宏观调控》答辩题目及解析

教师资格证面试《科学的宏观调控》答辩题目及解析
一、请谈一谈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学科知识】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二、请谈一谈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学科知识】
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三、请谈一谈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是什么?【学科知识】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四、请谈一谈所讲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
1.知道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

2.掌握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3.通过分析经济现象,逐步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把握事物的共性和根本特性的辩证思维能力。

4.通过学习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优势,认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五、请谈一谈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有哪些?【教学设计】
(1)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即在整课或整个单元甚至全书中起重要作用的那部分知识。

(2)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的重点
在于教育学生。

因此,针对学生实际,能够有效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思想理论认知问题,及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那部分教学内容理应成为教学重点。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国家宏观调控 新课标 人教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国家宏观调控 新课标 人教

(2005年文理综合辽宁卷第44题)44.(14分)近些年来,在国内需求的拉动之下,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迅速,出现了对钢铁业投资过热的现象。而我国钢铁工业对海外原材料依赖较大,能源消耗高。2004年以来,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调控钢铁工业的发展。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我国钢铁工业投资过热的原因及政府对钢铁工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意义。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根据价格等市场信号自主决策。对钢铁需求的大幅度增加,促使众多企业投资钢铁工业。(3分) (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带后性的缺陷。钢铁工业投资过热的现象就是市场调节缺陷的表现。因而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以解决钢铁工业投资过热现象。(4分) (3)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钢铁投资过热既不利于钢铁工业本身的发展,也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4分) (4)由于钢铁工业原材料依赖进口,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国家对钢铁工业的过度发展进行宏观调控,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分)
材料三: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调查显示,第三季度70个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有所上涨,但涨幅继续回落。根据调查结果,房屋销售价格比去年同季上涨6.1%,涨幅比二季度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比去年同季上涨6.8%,涨幅比二季度回落2.1个百分点。二手住房销售价格比去年同季上涨6.7%,涨幅比二季度回落2.8个百分点。10月份,全国70个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6%,涨幅比上月高1.1个百分点。近期,全国房价涨幅放缓趋势明显。10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9月份国房指数报告,全国房价涨幅为5.6%。
考点突破
考点:国家的宏观调控 考点概述:复习这一考点应明确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并学会运用上述知识分析解决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 重点诠释 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第三专题 关于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的问题知识精讲 人教版

第三专题 关于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的问题知识精讲 人教版

第三专题关于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的问题知识精讲人教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专题复习三: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二. 本周内容概述:第三专题:关于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的问题。

三. 重点知识归纳与讲解:热点综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一项长期任务,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国家及时做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科学决策。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07年必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落实调控政策措施,并根据经济运行新的发展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主动引导社会预期,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7经济工作突出“三协调”即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要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当前工作的着力点,就是要合理控制投资增长,努力优化投资结构。

坚持以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为重点,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在保持出口和利用外资合理增长的同时,积极扩大进口,积极有序地扩大境外投资合作。

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控制信贷投放和优化信贷结构。

要注意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合理引导和有效调控。

要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的协调配合,继续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要在政策落实上狠下功夫,确保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理论分析1. 经济学角度(1)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是有投资过热,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2)市场经济的弱点: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有关宏观调控试题的解答技巧

有关宏观调控试题的解答技巧

··fjklmnop)Aqrs◇江苏省宝应中学 杨秀云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具有局限性,因此要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有关宏观调控的政治试题一般以具体的市场情况或宏观调控政策为材料情境,让同学们从材料中分析宏观调控对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方面的作用,考查同学们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

此类试题比较灵活,既可以给出已有的观点让同学们进行分析、探究,也可以让同学们结合有关的主体,如企业、国家、消费者等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措施。

一、解答模板解答模板:明确设问+研读材料+整合答案。

1.明确设问有关宏观调控试题涉及内容比较集中,同学们需要先对设问进行分析,明确试题的考查意图和知识范围,调用教材中的政治知识。

同学们还要对设问的指向进行分析,明确试题的关键词,弄清是要回答“措施”还是要回答“建议”。

2.研读材料通过阅读材料,弄清材料中的主体有哪些,各类主体的37行为是什么。

对材料中关键句子、短语进行分析,结合相关的教材知识分析材料中具体的行为或观点。

3.整合答案在提取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后,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结合教材知识归纳总结出答案,答案要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观点鲜明。

二、试题解析【例】某学习小组围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202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

一直以来,我国各地区之间在资源禀赋、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也迫切需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可以充分发挥市场促进竞争、深化分工等优势,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提高效率。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部署,是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基础,能够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强支撑。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题型研究(二)第1课 宏观通法指导——主观题4步解题流程讲义(含解析)-人教版高三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题型研究(二)第1课 宏观通法指导——主观题4步解题流程讲义(含解析)-人教版高三

第1课宏观通法指导——主观题4步解题流程在满分为100分的高考政治试卷中,选择题(客观题)占48分,非选择题(主观题)占52分。

但52分的主观题,大部分考生仅得20多分,只有少数考生能得30多分,能得35分以上的考生少之又少。

因此,主观题多争分是广大考生高考政一般情况下,解答主观题有关键的四步治考出高分的关键所在。

高考政治主观试题特别凸显考查考生的能力这一命题原则,得分情况背后体现出的是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能力。

尽管高考主观题命题的材料千变万化,设问的角度灵活多样,但考查的课本理论知识是相对不变的,解题的方法规律是有章可循的,解题的技巧是可以掌握的,解题的能力是可以提高的。

我们只要洞悉高考主观题命题特点和规律,切实掌握解答高考政治主观题的策略、方法和技巧,在即将到来的高考中,我们就会突破这一瓶颈,轻松取得高分。

下面结合典例示法就上述解答政治主观题的步骤及相关技巧进行分析和阐释。

第一步·分点审设问(一)审清知识限定政治高考题的设问对知识的限定一般有微观、中观和宏观三种知识限定。

1.微观知识限定。

这种情况下,对所要运用的知识要求非常具体,具体到某一个或两个理论知识点。

如2017年全国卷Ⅱ40题第(1)问: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体原因。

[点拨] 该设问中对知识的要求非常具体,即“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所以,考生在组织答案时首先要依据设问阐明理论知识,即“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按其本质来说,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然后结合材料,围绕“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体原因”这一主题说明即可。

[品答案]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按其本质来说,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追踪世界科技前沿、奋力创新的勇气;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毅力;追求卓越和完美的精神。

国考之宏观调控总结与解析

国考之宏观调控总结与解析

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主要内容有三部分:(1)什么是宏观调控?——概念特点(2)为啥要宏观调控?——市场失灵(3)怎么去宏观调控?——手段政策一、宏观调控概述宏观调控由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创立,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一种调节与控制。

“两只手”:“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的调节作用;“看得见的手”是指国家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的特点:宏观而不是微观,间接而不是直接。

【解析】1.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最主要的不同:(1)微观经济研究的是小范围的市场主体之间供给需求的变化,如你我之间;宏观经济研究的是从国家层面如何调节经济,研究国家怎么对经济进行调节控制,研究的是整个国家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

(2)微观经济学中主要研究的是市场对经济进行调节。

最早提出宏观调控的人——凯恩斯,称为“宏观调控之父”。

2.调节经济的两只手(新闻中常见):6(1)“看不见的手”:市场自发的调节,不需要靠国家、政府,市场自己对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最早提出此观点的人是亚当·斯密(代表作《国富论》),其核心观点是靠市场对经济进行调节控制。

(2)“看得见的手”:政府所进行的宏观调控,因为政府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实施的一些政策和法令是所有人都能够看得见的,因此称为“看得见的手”,提出者凯恩斯。

3.宏观调控特点:国家在实施经济的政策和方针来进行宏观调控时,政府是间接调控,而非直接调控。

即政府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生产,不像计划经济时规定企业必须生产某样产品,必须生产多少,而是通过制定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来间接引导经济运行。

4.注意:我国最近一直在实施简政放权(放管服),因此如果题中出现“加强政府对 XX市场的干预”的表述,大多数是错误的,在简政放权的背景下,政府要逐渐将权力下放,能交给市场的东西都交给市场,政府只起到间接引导的作用,不会过多干预经济。

【真题展示】1.(2012-吉林)国王问:“我怎么才能治理国家,才能富国裕民呢?”首相回答:“阁下什么也别管,把一切都交给市场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宏观调控考题答题解题技巧例谈
国家宏观调控是经济常识中的一个考点 , 也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和焦点。

在 2020 年高考中 , 天津文综卷第 26 题、上海政治卷第 13 题和第 37 题、上海文综卷第 4 题、江苏政治卷第 39 题、重庆文综卷第 39 题、四川文综卷第 38 题等都直接涉及到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一知识点 , 其他以国家宏观调控时政材料为背景的试题更多。

联系当前实际 , 可以预测在 2020 年高考中 , 与国家宏观调控有关的试题仍然会占有相当的比重。

那么 , 在复习国家的宏观调控时怎样才能做到科学、高效备考呢 ?
综观近几年高考中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有关的试题 , 无论是选择题 , 还是主观题 , 无论是考查经济常识、政治常识 , 还是考查哲学常识 , 一般都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的角度设问 , 这就为我们科学、高效备考提供了一个思路 , 即在理解和记忆有关国家宏观调控的教材知识的基础上 , 以国家宏观调控时政材料为背景 , 找出高中政治中与它相关的主要知识点 ,抓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3 个环节 , 从整体上构建知识体系 , 透过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 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它。

在教材中 , 我们需要明确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原因、目标、手段等基本理论 , 澄清国家宏观调控的地位、主要手段、存在范围以及它与市场调节、市场经济的关系等问题 , 再结合具体时政材料 , 这就比较全面地把握了经济常识中有关国家宏观调控的“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 这里不再详细阐述。

而与国家宏观调控有关的考查政治常识或哲学常识的试题 , 大都以“为什么”、“怎么样”设问。

下面就结合相应知识透析与国家宏观调控有关的“为什么”和“怎么样”问题。

与国家宏观调控有关的“为什么”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央为什么要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 , 二是中央为什么能对我国经济发展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

结合问题内容 , 我们应主要从政治常识角度把握这一问题。

中央为什么要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呢 ?这是因为 , 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 , 有利于
解决我国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 , 维护社会的稳定 , 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具体来说 , 有以下几个原因 : 一是国家履行经济职能的需要。

对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经济职能 , 当经济发展中出现矛盾时 , 国家必须履行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

二是对人民负责的要求。

履行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 , 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三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 必须通过实施政治领导来领导我国的经济建设。

四是提升国际地位的途径。

发展经济 , 增强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 能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那么 , 中央为什么能对我国经济发展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呢 ? 一方面是因为政府提高了履行经济职能的水平 , 有能力组织好经济建设 , 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 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 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 ,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 , 提高了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 有能力将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与国家宏观调控有关的“怎么样”问题主要是中央应怎样对经济发展实施宏观调控。

与这一问题有关的时政材料很多 , 同学们在复习时应注意收集和整理 , 一方面为解答经济常识中的 " 怎么样 " 问题积累常识 , 另一方面为哲学思考或政治学思考储备素材。

中央应怎样对经济发展实施宏观调控呢 ? 从政治常识角度看 , 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以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 , 正确实施政治领导 , 做到科学执政 ; 政府应正确履行经济职能 , 一切从实际出发 , 适时对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 ; 政府有关部门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 , 辅助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从哲学常识角度分析 , 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采取宏观调控要从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 , 合理确定宏观调控的目标。

二是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 , 要适时采取宏观调控解决我国的经济发展问题。

三是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实施宏观调控时 , 要把调控的重点真正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 , 以确保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四是要坚持适度原则。


确保宏观调控政策是适度的 , 能使我国经济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发展速度。

五是要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 按客观规律办事。

在对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过程中 , 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 认真研究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 正确处理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

六是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时 , 要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采取不同的方法 , 确保宏观调控收到实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