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部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等别限制因素及提升对策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措施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措施如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粮食生产能力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选种培育、土地管理、精准农业、水资源管理、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多样化种植、机械化和自动化、政策支持以及气候适应性等方面。
1.选种培育2.选种培育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环节。
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品种,并进行种子处理,提高种子的抗病、抗虫、抗旱等能力,为农业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3.土地管理4.土地管理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重点。
要合理耕作、施肥、灌溉等,保持土地的肥力和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的结构和生产力。
同时还要防止土地污染和盐碱化等问题,保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精准农业6.精准农业是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产量的重要手段。
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卫星定位系统、传感器等,对农田进行精细化管理,准确掌握土地和作物的各种信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粮食生产的精度和效率。
7.水资源管理8.水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命脉。
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质,合理利用水资源,推行节水灌溉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还要防止水污染和防止水旱灾害等问题,保障粮食生产的正常进行。
9.技术培训10.技术培训是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和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要组织技术培训和推广活动,让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生产技能,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生产能力。
11.病虫害防治12.病虫害防治是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措施。
要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成本,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同时还要防止病虫害的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3.多样化种植14.多样化种植是提高农业产量和收益的重要方法。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实行多种作物的合理搭配和轮作,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作物的产量。
同时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种植来提高作物的营养价值和市场价值,增加农民的收益。
15.机械化和自动化16.机械化和自动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作者:匡舒啸来源:《吉林农业·下半月》2009年第06期近年来,国内外粮食生产和消费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粮食供求关系偏紧,结构性矛盾突出,粮价总体持续上涨,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目前我国粮食库存比较充足,供求是平衡的,但如果粮食供求形势逆转,不仅影响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将动摇国民经济基础。
因此,要采取积极有力的政策措施,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1.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1.1 我国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呈逐渐下降趋势。
1996年,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9.51亿亩,2006年底降为18.27亿亩,10年净减少1.24亿亩。
从长远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减少的趋势仍难以扭转。
与此同时,我国不少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
1.2 气候条件不稳定性增加。
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产业。
近10年我国年均受灾面积达7.27亿亩,农业防灾减灾、灾后恢复生产的压力比较大。
据专家预测,未来气候将会出现大的变化,如果不采取适应性措施,对农作物产量、种植制度和作物品种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1.3 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欠账较多。
1998年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但结构不够合理,主要用于大江大河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
1.4 粮食增产的技术支撑能力不强。
我国目前缺少像矮化水稻、矮化小麦和杂交水稻、杂交玉米那样的带有革命性的增产品种,缺少增产效果显著的成熟配套技术。
农业科研缺乏集中优势兵力进行重大课题攻关的平台,也缺乏有效配置各种科技资源的协调机制,资源分散、研究重复、形不成合力。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滞后,满足不了农民的科技需求。
1.5 农业经营规模小,劳动力素质低。
我国人均占有耕地不足1.4亩,人均经营耕地只有2亩,种粮比较效益不高。
以2005年为例,种粮亩收益为243元,按人均2亩计算,人均获得的粮食收入只有486元。
提升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的综合能力实现粮食供给可持续性
提升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的综合能力实现粮食供给可持续
性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自然灾害频发和国际市场粮食供应紧张等挑战,我国粮食供求中长期仍将处于“紧平衡”态势,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实现粮食供给的可供性、可得性、可达性、可控性、可补性和可持续性,提升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的综合能力,确保端牢中国饭碗。
一是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严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和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
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面向整个国土资源空间拓展食物资源开发路径。
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二是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
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对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进行调整优化,开发丰富多样食物品种,更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实施优质粮食工程。
深入推进绿色化发展,推行绿色生产方式。
三是提升节粮减损能力。
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注重解决粮食在收储、销售和加工过程中的浪费,推动各个环节使用节粮减损新技术、新工艺,开展新装备的研发等。
将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上升为国家战略,建立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长效机制。
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营造爱粮节粮、健康消费的新风尚。
制约中国粮食安全因素浅析
制约中国粮食安全因素浅析关于制约中国粮食安全因素浅析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中国人口数量庞大,每年每度平均增长率为0.47%,每年还有1000多万的人口流入城市。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加深,农业劳动力不足严重,农业生产面临难题。
而且农业劳动力留给农业发展的时间越来越少,生产效率降低,影响农作物生产和粮食供给。
二、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全球气候变化给中国的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风险。
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例如干旱、洪涝、地震、台风等气候灾害,不断影响到中国的农业生产。
由此,粮食生产规模、生产成本以及食品供给都面临挑战。
三、水资源紧缺中国粮食生产区域以北,水资源相对较丰富,但是高温旱涝气候及环境污染也存在。
南方灌溉水面积大,但是水质污染较为普遍。
全国各地水资源被竞争利用,有的地方降雨量减少,只能靠地下水补充,而且这些地下水资源已经超限开采,使用非常不得当,导致水资源紧张。
四、土地资源紧缺中国十分注重粮食基地和保护长效耕地。
然而,全国各地在发展工业、城市化及旅游行业时,不断地占用耕地,导致粮食生产用地日益紧张。
五、科技不足中国的农业技术对比先进国家存在差距,能源、化肥、农药的高质量供应也是农业产业生产的关键问题。
另外,中国农民的素质和技能缺乏大力支持和培训,这也制约了中国的粮食安全。
案例分析1.粮食质量事件频发近年来,中国活畜、农产品质量不断受到关注。
特别是大米中的小米虫、苏丹红色在猪肉中被检查出来,成为爆炸性新闻。
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管理不严,缺乏粮食安全监管制度,另一方面是应该加强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应用,重视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建设。
2.疫情危机暴露出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由于病原体流行和公共卫生事件,部分的粮食供给链受到了打击,制约粮食安全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共同难题。
分析:针对这种情况,要采取科学和高效的控制措施,及时开发各种豆类、谷物、大豆、麦片等为代表的多元化进口;需要加强可持续性的发展,并加强粮食生产和供应的系统安全保障。
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的重大战略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然而,目前我国粮食安全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粮食产量增长乏力、大量粮食浪费、粮食储存不安全以及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等。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
首先,提高粮食产量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措施。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包括增加农业科技研究经费,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设施的水平;二是优化农业结构,鼓励农民发展适宜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农作物,如合理选择农作物品种、推广耕作方式;三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产品产量。
其次,减少粮食浪费是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一些城市消费环节,存在过多的粮食浪费现象,这不仅浪费了有限的资源,还造成了环境污染。
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粮食浪费,如加强对餐厅、超市等食品供应商的监管,推广食品创新技术,提高粮食利用率。
此外,通过教育宣传,增强公众的粮食节约意识,提高人们对食物的珍惜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改善粮食储存条件,加强储粮安全保障。
目前,我国农户普遍采用传统的储粮方式,存在粮食霉变、虫害以及储粮设施质量不过关等问题。
可通过加大对储粮科技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储粮设备和技术,提高储粮环境的卫生程度和通风条件,增强粮食储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最后,加强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对公众的身体健康产生了重大威胁。
可通过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把关和监管,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追溯体系,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等措施,来保障粮食安全。
总结来说,粮食安全问题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要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提高粮食产量、减少粮食浪费、改善储粮条件、加强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
只有全面加强管理,实施科学有效的整改措施,才能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面临的主要矛盾及对策
些成 熟 的技 术 喊 在县 里 , 在镇 里 , 在村 里 。 目前 停 断
食增 产 增加 农 民收 入 15元 ,粮 食产 量 增加 对 农 民 收 级 技术 人 员 4 人 , 比 2 %。 比例 为平 均 每两 千 名农 1 1 占 2
入增 长 的 贡献度 为 2 %;税 费减 免 增 加 收入 4 2 5元 , 税 业 人 口 1 农业 ( 名 种植 ) 术人 员 。由此 可见 , 技 农业 技术 费减免 对农 民收 入增 加 的贡献 度 为 8 从 以上数 字 可 与农 民之 间缺 乏有 效 的对 接通 道 ,受 编 制和 经费 的影 %。
关键 在加 快农 民收 入增 长 。 辽源 地 区是粮食 主产 区 , 近 的 问题 主要体 现 在 以下几 个 方面 : 年 来 , 国 家政 策 、 食 丰 收 、 食 价格 上 涨 等 因素 的 受 粮 粮 影 响 , 民的收 入水 平逐 步 提高 , 入来 源 拓宽 。但 分 农 收
20 0 5年 的 3 . %, 加 了 1 . 53 增 2 03 2个 百分 点 。 二 、 民增加 收入 存在 的主 要 矛盾 和 问题 农
结 程度 加 重 , 土壤 的氮 、 、 等养 分减 少 , 分平 衡 受 磷 钾 养 到 破 坏 , 力下 降 , 一定 程度 上影 响 了粮食综 合 生产 肥 在
一
( ) 一 粮食 综 合 生产 能力 难提 高 。 是农 田水利 基 础设 施 薄 弱 , 灾 避灾 能力 不 强 。 抗
0 5年 全 4 但 七 析 粮食 主产 区农 民增 收 的构 成情 况 , 以看 到 : 民增 2 0 末 , 市有 水 库 19座 , 大 多 是六 、 十 年 代 可 农 收乏力 , 收入具有 不 稳定 性 , 响粮 食 主产 区农 民增 收 修 建 的 , 久失 修 , 修 、 影 年 维 管理 费用 比较 高 , 之 近几 年 加
如何提高粮食产量对策建议
如何提高粮食产量对策建议
粮食是人们的生命之源,粮食产量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粮食问题变得愈发严峻。
如何提高粮食产量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下面,本文将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期提高粮食产量。
一、推广科技先进技术
现代化的农业设备和科学技术的运用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
因此,可以在不同方面推广运用现代化农业技术设备,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品质。
例如,机械化种植、施肥和灌溉、病虫害防治、育种改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引入将有效提高粮食产量。
二、加强农业科研
农业科研工作是推进粮食产业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
加强农业技术研究,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优化品种、开展育种改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推广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新型高产优质品种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
三、加强农民培训与管理
农民在整个种植、灌溉、施肥、收获等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农民的管理和培训也非常重要。
通过组织农业技术培训、协助农民设计种植方案、加强农民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等方式,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激发他们的生产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将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
四、建立粮食流通体系
粮食流通体系的完善实际上是生产高产粮食的保障之一。
建立健全的粮油流通系统、加强农村市场建设、规范计量认证机制、做好市场信息管理等方面,能够提高粮食价格的市场竞争力,调动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
总之,提高粮食产量需要在现代化农业技术、农民培训和科研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突破和实践,实现科技进步与传统种植农业的共存和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粮食产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粮食问题的解决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但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粮食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粮食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种植结构问题我国大部分农产品主要由小农户生产,种植规模过小,无法形成规模优势,难以进行科学管理和技术升级。
同时,由于地区差异和环境影响,农民种植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缺乏统一技术指导,也影响到农产品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和科学种植管理模式,提高农民种植技能和农业管理能力,形成规模经济优势。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但是农田占比却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严重制约了粮食生产能力。
同时,城市化进程加快,农地流转和撂荒现象日益严重,也加剧了农地资源短缺。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效改善农民土地授权体系,保障农民利益。
此外,还需要通过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和增加农业投入,积极扩大农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产量。
三、气候灾害防范问题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业生产造成的风险日益增强,如干旱、洪涝、台风等天气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到粮食安全。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能力,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自救自卫能力和对应急措施的应对能力。
同时,还应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力度,培育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品种,提高耐旱、抗灾、高产的能力。
四、农业生产成本问题农民的生产成本增加,也是影响粮食安全的一个因素。
一方面,农业生产资金短缺,不能购买高质量的种子、化肥和农药;另一方面,农业价格波动大,农民得不到有效的收益。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加强农业补贴、贷款和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和市场体系,保障农民利益;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和督查,保护消费者权益。
总之,粮食安全不仅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农业投资,强化政策支持,加强农业技术、管理和质量监管,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十四五时期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十四五时期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汇报人:2023-12-01•引言•十四五时期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十四五时期粮食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目•十四五时期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生产能力不足、结构性短缺、种业发展滞后等,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研究背景和意义通过对十四五时期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国家制定农业政策提供参考。
采用文献资料梳理、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当前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研究目的和方法研究方法研究目的02十四五时期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主要依赖于高产模式,对品质和多样化的需求不够重视,导致粮食结构单一,品质不高。
单一依赖高产尽管生态农业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但由于其发展缓慢,导致其在粮食生产中的比重较低。
生态农业发展不足在粮食生产方面,科技创新的投入和应用相对较少,制约了粮食生产效率和品质的提高。
缺乏科技创新粮食生产结构问题信息化程度低粮食储备信息化程度较低,无法实现精准化、智能化管理,影响储备效率和调控能力的提升。
储备粮品种结构不合理目前储备粮品种主要集中在小麦、稻谷等传统作物上,对新型作物和高品质粮食的储备不足。
储备设施不足我国粮食储备设施陈旧、分布不均和容量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难以满足大规模、高效、安全的储备需求。
物流设施落后我国粮食物流设施相对落后,如仓储设施陈旧、运输方式单一等,制约了粮食流通的效率和安全。
流通环节多我国粮食流通环节多,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存在多个中间环节,导致流通效率低下,增加流通成本。
信息不对称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平台和共享机制,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影响市场价格的稳定和供需平衡。
我国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及对策
因 ,每年 损 失林地 约4 万 公 顷 ,如 三 4
峡 库 区 的 云 阳 县 沿 长 江 两 岸 水 保 柏 树
可持续发展对策
为 了推 动 粮 食 生 产 稳 定 发 展 , 必 须 树 立 科 学 发 展 观 和 以人 为 本 的 理 念 。 国家 应 继 续 实 行 种 粮 补 贴 政 策 ,
养 活 了全球 2 % 2 的人 口,取 得 了举 世 瞩 目的成果 。但 还应 该清醒 地看 到 ,
我 国人 多 地 少 的 矛 盾 、 水 资 源 短 缺 、
解决, 绕 粮 食
度 , 就
7 中国农村科技 2 0. T 2 01 01CR
因素进 行剖析 ,并对今 后 持续 发展粮 食 生 产 提 出对 策 。
林4 0 公 顷 ,遭鞭 角华扁 叶蜂 和松 材 87
线 虫 危 害 ,成 灾 面 积 1 3 公 顷 , 出 现 45 大 片 死 树 , 由于 森 林 植 被 破 坏 , 农 田
以提 高农 业综 合 生产力 为 目标 ,加强 农 田水利 基本 建设 ,改 善生产 条件 为
基 础 。 以 合 理 利 用 水 资源 、 推 广 优 良
污 染 后 ,土地 生产 力下 降 。 目前 ,全
国 有 2 0 万 公 顷耕 地 受 污 染 , 造 成 我 00
教 育 指 数 2 0 年 才 达 到 8 4 ,而 发 达 08 .年 国 家 已达 到 i 年 。 由 于 农 民科 学 文 化 3
国每年 减产粮产1 0 万吨 。 00
生态 环境 日益 恶化 ,带来严 重 水土 流 失 。 目前 我 国水土流 失面积约3 7 平 6万
方 公 里 , 国 土 面 积 3 . % 每 年 损 失 占 71,
中国粮食安全解决措施和对策
中国粮食安全解决措施和对策
中国粮食安全是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中国正在采取一
系列的解决措施和对策:
1.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通过加大投入,优化农田布局,推广高效耕作技术,提高农业
机械化水平等手段,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
2. 增加种植面积:通过土地整合、改造、开发等措施,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高产量。
3. 推广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提高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水平,提高作物抗病
虫害能力,增强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抗灾能力。
4. 支持农民参与粮食生产:通过改革农业支持政策,提高农民种植意愿及积极性,鼓
励农民参与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5.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农业灌溉、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
投入,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利用率,确保灌溉供水稳定。
6. 建立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加强粮食收储管理,建设和完善粮食储备设施,提高应
急储备能力,确保粮食供应有保障。
7. 打击粮食浪费:加强粮食节约和合理利用,鼓励粮食加工企业、餐饮业等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8. 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强对农药、化肥等农业生
产过程中的监管,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9. 发展多元化的农业产业: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业等,促进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民的粮食生产意愿。
以上是中国在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上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和对策,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有效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
粮食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由饱变为好。
粮食生产中存在一些问题,有时还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需要改进,对此,本文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粮食安全;农业;粮食作物1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1.1生产环境不佳粮食生产的基础是生产的环境。
生产环境受到污染,粮食作物通过土壤和水吸收有毒有害物质,造成粮食安全问题。
生产环境中主要的有毒有害因素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残留物以及废水、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过度投入、废塑料、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以及对环境的破坏。
1.2使用种子、杀虫剂和肥料不合理粮食产量是受粮食作物的种子和种苗的直接影响。
因此,在选育种子时,必须选择适合当地栽培、产量稳定、产量高、种子抗逆性强、不包装不买种子,并保持良好的购买证明。
农药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农民盲目使用农药,造成了农药残留、抗虫性、食品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
合理施肥能大大提高粮食产量,但化肥的使用会造成粮食污染。
1.3农业机械污染现代社会劳动成本的增加和农业生产者的老龄化趋势,农业机械越来越受欢迎,但农业机械和工具的广泛使用将破坏土壤结构。
农业机械的燃料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一氧化二氮,一氧化碳,等,污染水源和大气。
1.4生产标准不一我国农民实行自主经营,种植方式不同,地块大小不同,农民管理方式随机,无法发挥农机收割的最大优势,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1.5完善政府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体系,影响粮食安全在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下,采取了一些增加农民粮食收入、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政策。
从短期来看,农民的收入将会增加,粮食产量将会大幅度增加。
曾经由于降低农业税和农民补贴,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如保障最低粮食的收购价格、农业机械补贴、粮食补贴等。
品种改良后,粮食产量明显提高,但一些政策实行优惠,农民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
例如,在一些地方,对农业机械进行补贴的农民只享有一半的福利,其中一半由农业机械制造商、经销商和农业机械部门使用。
当前制约某市粮食生产的几个主要因素分析
当前制约某市粮食生产的几个主要因素分析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在特定地区,特别是某市,粮食生产面临一些制约因素。
本文将分析当前制约某市粮食生产的几个主要因素,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一、土地资源限制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然而在某市,土地资源有限,这严重制约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首先,城市化进程导致大量土地被用于建设,农田面积减少。
其次,土壤退化和污染加剧,导致土地肥力下降,难以满足粮食生产的需求。
解决土地资源限制的途径包括:一是加强土地保护,合理划定农田红线,禁止非农用地进一步侵占农田;二是推动土地整治和改良,提高土地肥力,减轻土地退化和污染;三是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减少农田占用。
二、水资源短缺某市地处内陆,水资源相对匮乏,这对粮食生产产生了严重制约。
水是粮食生产的基本要素,但是在某市,由于气候干旱和水资源分配不均,农田缺水严重,影响了作物的正常生长。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途径包括:一是加强水资源的合理调配,通过引水、节水灌溉等措施,解决农田缺水问题;二是修建水利设施,建设水库、水渠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改进作物种植方式,减少农田用水量。
三、农业技术滞后某市的农业技术相对滞后,这导致了农作物产量不高、品质不优等问题。
农业技术的滞后主要表现在缺乏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手段,农民的科学知识水平相对较低。
解决农业技术滞后的途径包括: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更多的研究资金,培养更多的农业科技人才,推广应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二是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宣传,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推广先进的农业管理模式。
四、市场需求不足某市粮食生产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这导致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下降,粮食生产面临困难。
市场需求不足主要是由于某市的工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
解决市场需求不足的途径包括: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二是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推广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三是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改善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市场覆盖率。
粮食安全论文-我国粮食安全的隐忧及对策思考
粮食安全论文-我国粮食安全的隐忧及对策思考摘要: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粮食安全尤为重要。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饥饿与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的粮食安全也面临许多隐忧。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积极务实的对策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
关键词:粮食安全;重要性;隐忧;对策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
对于国家来说,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世界来说,粮食安全是实现和谐世界的保证。
据悉,全球饥饿人口在2009年首次突破了10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6,粮食安全问题十分紧迫。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国家而言,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
一、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的特殊重要性所谓粮食安全,是指在保证国家遭遇各种灾害和战事时有足够应对储备的前提下,在使国家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国家具有持续保障所有国民能及时买得到、买得起、价格基本平稳的符合国民习俗要求的、符合食品安全的、符合国民健康营养标准所需要的粮食。
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的《罗马宣言》对粮食安全作出进一步表述,即“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2009年11月18日,为期3天的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在罗马落下帷幕。
此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干事迪乌夫以绝食的方式希望引起世界对全球日益增加的饥饿人口的注意,据FAO的报告指出,截至去年,全球饥饿人口已达10.2亿人,其中全球有29个贫困国家面临着严重的饥荒,这种情况反映出目前脆弱的粮食安全系统,也促使我们必须从在一个相当高的立足点上,充分认识粮食安全问题的特殊重要性。
影响当前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影响当前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主要因素及对策“民以食为天”,“为政之要,首在足食”。
粮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然而,近年来,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与人均占有量均呈下降趋势。
200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降到15亿亩以下,是建国以来最低的;粮食总产量下降至4306亿公斤,是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粮食人均占有产量340公斤左右,也是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
21世纪上半期,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均粮食需求的增大,我国粮食的需求也将继续提高。
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我国人均粮食需求也将由2002年的380公斤增加到460公斤,也就是说,到2030年,我国粮食年产量必须比现在增加2.79亿吨,才能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但是目前仍有许多因素制约着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我们必须未雨绸缨,及早着手研究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应对措施。
制约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主要因素1、耕地人均量不足,总量逐步减少,制约着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
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状况的调查,截止2001年底,我国共有耕地1.3亿hm2,人均耕地为0.1hm2,仅占世界人均耕地的43%,不到美国的1/6,加拿大的1/15。
全国现有后备耕地资源0.133亿hm2,若按60%的开垦率计算,可开垦耕地0.81亿hm2,因此,现有耕地加上可开垦耕地总面积也只有1.381亿hm2。
而且,我国的耕地资源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还在日益减少,1986年一2001年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年均达3.3万公顷,年均减少4.27%。
至目前,全国各类开发区建设占地折合5400万亩,相当于全国耕地面积的2.7%。
2、种粮效益低,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
近年来,我国的粮食和价格增长速度远低于成本上涨速度。
1998—2001年,我国粮食价格上升了173%,而生产成本上升了274%,造成我国的粮食价格高于世界粮食市场价格。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新情况及政策建议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新情况及政策建议孙梅君近几年,在中央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重大政策措施作用下,我国粮食实现了连续3年稳定增产,供求矛盾得到缓解。
同时,粮食生产、消费、流通、市场等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变化,给粮食安全带来一些新问题。
我们应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这些新变化、新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对策,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供求形势的新变化一是粮食年度产需缺口大大缩小。
近3年我国粮食连续增产,200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9949亿斤,比2003年增加1336亿斤。
粮食年度产需缺口由2003年的1200亿斤下降到200亿斤左右,加上一部分进口,基本实现了供求的紧平衡。
二是粮食生产快速向主产区集中且重心北移。
粮食生产区域化布局加快,优势产区集中度明显提高。
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已占到全国的3/4,近3年累计增产1250亿斤,占全国粮食增产量的94%。
在13个粮食主产区中,7个北方省区粮食产量所占比重,已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50%上升到目前的60%左右。
近3年7省累计增产847亿斤,占主产区增量的68%,占全国增量的63%。
尤其是稻谷生产重心北移趋势加快,南方传统水稻产区生产下降。
1998年以来,南方13个水稻产区种植面积下降11%,产量下降13%。
其中,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江苏、浙江、广东三省,水稻种植面积下降25%,产量下降24%。
而东北三省水稻生产则呈加快发展趋势,种植面积扩大27.5%,产量增长25.7%。
近3年全国稻谷累计增产438亿斤,其中东北三省就增产123亿斤,占全国增量的28%。
过去盛产稻谷的南方省份如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等,现在外销量很少,有的甚至不能自给。
三是粮食消费进入新一轮较快增长期。
在我国总体实现小康目标以后,居民口粮消费稳中有降,但肉蛋奶消费明显增加;随着农民工大量进城,商品粮需求明显增加;特别是近年来,粮食加工转化能力大幅度提高,对粮食的消费需求明显增加。
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大米加工能力近2500亿斤、面粉加工能力近1600亿斤、玉米加工能力达到1400亿斤。
2.1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堂
《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标分析: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教材分析: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直接或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第一部分是“中国耕地资源”。
耕地是我国粮食生产的自然基础,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教材首先介绍了“耕地”这概念。
耕地是由自然土壤发育形成的,能够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并具备可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成熟的自然环境。
然后,结合图2-1-2“中国耕地资源分布”和图2-1-3中国耕地等级构成”,解读我国耕地资源数量、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我国耕地资源数量、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决定了我国耕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特征。
第二部分是“中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教材结合图2-1-4“中国和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比较”、表2-1-1“中国四大区域面积及耕地状况(2016 年)”以及阅读材料“中国耕地后备资源的特点”,介绍了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人均耕地少、分布不均衡、耕地后备资源有限和耕地质量下降。
其中人均耕地少和分布不均衡的内容在初中地理已有涉及,本节重在让学生对耕地后备资源有限和耕地质量下降有深刻的理解。
教学目标:1.结合相关材料,认识我国粮食生产的资源基础,说明我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培养学生粮食安全意识。
2.通过图文、数据等资料,了解我国维系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3.通过资料,运用综合思维说明耕地保护对维持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耕地保护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维系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
教学方法:讲述法、启发法、列表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准备打开并登入赣教云教学通2.0,打开备课本的课件齐读本节课内容让师生慢慢进入课堂状态打开课件新课导入播放视频《非凡十年(2012-2022)》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千家万户关心的事。
简述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简述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摘要:粮食安全是指人类能够获得足够的食物,保证身体保持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简要介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状,并分析其原因,提出对策,包括加强农业生产、提高粮食质量、加强储备管理、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发展粮食加工产业等。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粮食安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正文:一、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状1.1 粮食生产不足我国人口众多,但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导致粮食生产能力不足。
据统计,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6.64亿吨,仅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4.5%,属于全球粮食生产不足的国家之一。
1.2 粮食质量问题近年来,我国粮食质量安全问题不断受到关注。
据报道,2018年东北地区出现了大量“毒大米”,2019年河南、山东等地出现了“瘦肉精”事件,这些事件均导致粮食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1.3 粮食储备不足我国粮食储备制度不完善,储备规模不足,且储备方式单一,导致粮食储备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紧急情况下的需求。
同时,我国的粮食储备也面临着储存设施老旧、储存环境恶劣等问题。
二、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2.1 加强农业生产加强农业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2.2 提高粮食质量提高粮食质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加大对粮食种植技术、育种技术、肥料农药使用等方面的投入,提高粮食的品质和产量。
同时,也应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2.3 加强储备管理加强粮食储备管理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粮食储备制度,制定合理的储备规模和储备方式,确保粮食储备质量稳定、储存安全。
同时,也应该加强粮食储备的管理和监管,确保粮食储备的信息安全。
2.4 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改善农民生产条件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技术、农业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和收益,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何维达: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基本上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实现了稳产高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由于中国人口众多,耕地有限,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安全一直存在不少隐患和严峻的挑战,必须时刻引起高度关注。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耕地数量持续减少,粮食安全的基础受到威胁。
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的需求的不断增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都应不断提高,达到耕地的数量上和质量上的动态平衡,这样才不至于动摇粮食安全的基础。
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情况不容乐观。
据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透露,目前中国耕地面积约为18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1.49亿亩,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28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可见保护耕地的压力不断增大。
保护耕地的主要挑战来源于城市和小城镇的快速膨胀和农村建设用地的扩张。
此外,土地利用粗放浪费、违法违规用地十分普遍。
因此,维护18亿亩耕地红线千万不能松懈!2.国际粮食市场堪忧,影响中国粮食安全。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曾经使得粮食价格从历史的高价摔下来,但是2011年国际粮食价格又逼近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高位,引发全球市场的普遍担忧。
由于国内外粮食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粮价的波动也“拷问”着中国粮食安全。
根据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粮食产量增幅近几年一直低于消费量的增长,目前全球粮食储备仅相当于2000年7成多。
尤其是玉米的库存消费比(粮食安全的重要指标)不断下降,到2010/2011年度已降至6.8%,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至18%的安全线。
另据农业部2013年的资料显示,我国的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已连续2年出现净进口。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确保粮食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任务十分艰巨。
同时,国际粮食市场风险增大。
2012年,全球100多个国家遭遇不同程度旱灾,美国、欧盟、俄罗斯、印度、阿根廷等主要产粮国均出现不同程度减产,全球粮食库存下降,防范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及风险任务艰巨。
种粮农户经营的困难与策略综述
种粮农户经营的困难与策略综述论文关键词:粮食主产区,农户发展,规模经营,农业投资论文摘要:通过对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湖南省种粮农户生产情况的深入调查发现,当前农户经营中存在农田分散和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土地流转困难、租赁转包不规范,部分种粮大户经营目标不明确、相关农业部门涉农服务脱节等问题。
改变这一现状,促进农业发展,应当探索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国家农业投资实行向种粮大户优先倾斜、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保障机制、加强种粮大户的示范引导、完善政府服务体系。
当前,农村外出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增多,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越来越老年化和妇女化,加上农户粮食生产的分散经营,农业发展受到约束。
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耕地,各地都在探索规模经营的生产方式,通过加快农村耕地的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保证粮食产量的增加和农户收入的提高。
我们通过对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湖南省种粮农户生产情况的深入调查,分析种粮农户在发展规模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普遍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我国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户发展规模经营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种粮农户发展规模经营的情况根据湖南省农业厅组织对全省的调查,2010年湖南省租赁转包耕地面积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达到95049户,涉及耕地面积487.2万亩,产粮达396.5万吨,分别占全省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的8.6%和13.2%。
其中,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比2008年增加了684户,10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增加了70户,1万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增加了2户。
通过耕地的租赁转包实现规模经营,解决了当前农村出现有地无人耕种的现象,发展种粮农户规模生产经营已成为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发展的着力点。
在调查中发现,湖南省的规模经营大户都是以粮食生产为主,全部种植水稻,其中80%以上的为双季稻生产,60%以上的种植优质稻,并通过与农业企业联合,稻谷直接销售给大米加工企业,经济效果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中部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等别 限制因素及提升对策
, 2 , 2 董莉莉1,吴克宁1 ,魏洪斌1,赵华甫1
[ 1 .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北京 1 0 0 0 8 3 ; 2 .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 北京 1 0 0 0 3 5 ]
㊀㊀摘要: 以我国中部典型县域为例, 探讨耕地质量等别分布特征, 系统分析区域耕地质量等别限制因素, 提出不同区 域耕地质量的提升对策。以县域农用地分等更新成果为研究对象, 通过 A r c G I S叠加分析与数据统计, 综合对比分析 耕地质量等别与不同分等因素的关系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5个典型县域耕地质量等别总体较高, 以中、 高等地为 主, 有少量优等地分布, 各区域耕地质量存在共性的自然和利用限制因素, 也存在特有的限制因素, 土地整治应因地制 宜提升耕地质量。这说明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程建设, 既要改良耕地质量共性限制因素, 更要着眼于不同区域 的特有限制因素, 制定区域差别化的耕地质量提升对策。 ㊀㊀关键词: 农用地分等; 耕地质量; 限制因素; 提升策略; 典型县域 ㊀㊀中图分类号:F 3 2 3 . 2 1 1 ㊀㊀文献标志码:A ㊀㊀文章编号: 1 0 0 2- 1 3 0 2 ( 2 0 1 6 ) 1 2- 0 4 1 9- 0 6
1 - 3 ] 。近年来, 我国耕地质量问题引起众 迫的重大战略问题 [
4 ] , 关兴良等研究了中国耕地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重心 护问题 [ 5 ] 曲线动态分析 [ , 王洪波等研究了中国耕地等别分异特性及 6 ] , 孔祥斌等研究了中国西部区耕地等 其对耕地保护的影响 [ 7 ] 别空间分布特征 [ ; 在省域尺度, 相关学者对河北、 江苏、 重 8 - 1 0 ] , 国内学者开展了耕地 庆耕地等别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 [ 1 1 - 1 3 ] 质量等别 的 研 究 工 作, 在 耕 地 产 能 分 异[ 、 耕地质量变 1 4 - 1 6 ] 1 7 - 1 8 ] 1 9 - 2 3 ] 化[ 、 耕地质量评价 [ 、 耕地质量监测 [ 、 产能核算 2 4- 2 7 ] [ 2 8- 2 9 ] 与提升潜力研究 [ 及耕地质量“ 占补平衡” 等方面
多学者关注, 为科学量化耕地资源的数量、 质量和分布, 充分 认识耕地资源特点, 相关学者依据农用地分等成果及其应用, 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工作。如从大区和省域层面研究耕地资 源分布特征, 司振中等研究了中国耕地资源的区域差异及保
收稿日期: 2 0 1 5- 1 0- 2 0 基金项目: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编号: 2 0 1 5 1 1 0 8 2- 2 ) 。 作者简介: 董莉莉( 1 9 7 9 —) , 女, 河南信阳人,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 土地评价与规划研究。E- m a i l : d l l c u g b @1 2 6 . c o m 。 通信作者: 吴克宁,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土地评价与规划研 究。E- m a i l : k n w u @s o h u . c o m . c n 。
江苏农业科学㊀2 0 1 6年第 4 4卷第 1 2期
— 4 1 9—
董莉莉, 吴克宁, 魏洪斌, 等.我国中部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等别限制因素及提升对策[ J ] .江苏农业科学, 2 0 1 6 , 4 4 ( 1 2 ) : 4 1 9- 4 2 4 . d o i : 1 0 . 1 5 8 8 9 / j . i s s n . 1 0 0 2- 1 3 0 2 . 2 0 1 6 . 1 2 . 1 2 7
㊀㊀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 基本资料, 其数量与质量状况影响粮食生产能力, 对保障经济 发展、 维持社会稳定具有决定性作用。当前我国的耕地保护 工作已从单一的数量管理向数量、 质量、 生态三位一体的管护 转变, 而我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 中低产田面积比重大, 耕地 0 0 9年完成的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 第 质量日益引起重视。2 一次实现耕地质量全国可比, 为推进耕地资源保护利用、 保障 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耕地资源保护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已上升为一个紧
t e mf o r s e m i -d e t a i l e dm a p p i n go f s o i l i ns e m i -a r i dr e g i o n [ J ] . , 1 9 9 8 , 1 3 ( 3 ) : 2 9- 4 2 . G e o c a r t o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 1 5 ] 李润林, 姚艳敏.基于 T M 影像和地形数据的土壤有机质空间 分布[ J ] .湖北农业科学, 2 0 1 4 , 5 3 ( 2 ) : 3 1 2- 3 1 6 . [ 1 6 ] 曾远文, 陈㊀浮, 王雨辰, 等.采煤矿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遥 感反演[ J ] .水土保持通报, 2 0 1 3 , 3 3 ( 2 ) : 1 6 9- 1 7 2 . [ 1 7 ] 刘㊀娇, 李㊀毅, 刘世宾.光谱测定黑河上游土壤有机质的预测 模型[ J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 0 1 3 , 3 3 ( 2 ) : 3 3 5 4- 3 3 5 8 . [ 1 8 ] 李媛媛, 李 ㊀ 微, 刘 ㊀ 远, 等.基于高光谱遥感土壤有机质含量 预测研究[ J ] .土壤通报, 2 0 1 4 , 4 5 ( 6 ) : 1 3 1 3- 1 3 1 8 .
开展了大量工作, 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为全面认识耕地 质量等别分布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中东部地区承担着 社会经济发展与粮食安全保障的双重任务, 作为人口密集分 布区, 人地矛盾突出, 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粮食生产的主要集中 区。中部地区由于受不同的自然气候因素与社会经济条件影 响, 耕地质量等别分布特征不同, 其主要限制因素也具有区域 差异性, 系统研究中部典型县域耕地质量等别主导限制因素 及提升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基于我国中部粮食主产区典型县域耕地分等成果, 选取黑 龙江海伦市、 吉林省农安县、 河南省禹州市、 湖北省公安县、 江 西省吉安县, 分别代表东北区、 黄淮海区、 长江中下游区、 江南 区, 通过 A r c G I S 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对比 5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型县域 的耕地质量等别特征, 分布状况以及耕地质量等别限制因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