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教学的教学方法
实验指导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对象本教学方案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
三、教学内容1. 实验室安全知识2. 基本实验操作技能3. 常用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4.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室安全知识(1)讲解实验室安全规则,强调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2)演示实验事故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
3. 基本实验操作技能(1)讲解基本实验操作步骤,如:取用试剂、加热、冷却、过滤等。
(2)演示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过程。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常用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1)讲解常用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及操作方法。
(2)演示仪器使用,让学生熟悉仪器操作。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讲解实验数据记录方法,如:表格、曲线图等。
(2)讲解实验数据分析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等。
(3)学生分组完成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6. 总结与评价(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教师给予点评。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熟练。
2. 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实验任务。
3. 学生是否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4.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展现出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实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4. 注重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育方法[五篇示例]
![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育方法[五篇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79f770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63.png)
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育方法[五篇示例]1. 实践为主的研究方法小学科学实验教育应以实践为主,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奥妙。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让他们亲自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2. 合作研究的方式小学科学实验教育可以采用合作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实验。
通过合作研究,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验课题进行研究,然后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3. 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小学科学实验教育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通过给学生一个实际问题或情境,让他们进行实验探究,从而激发他们的研究动机和探索欲望。
例如,可以给学生一个问题,如“为什么太阳能可以发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太阳能的特点,从而引发他们对光学知识的兴趣。
4. 多元素素材的运用小学科学实验教育可以运用多种元素素材,如图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通过多元素素材的运用,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科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例如,可以使用实物模型来演示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中的力学知识。
5. 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小学科学实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和控制变量的过程,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生态实验,观察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以上是五种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育方法的示例,通过实践为主的研究方法、合作研究的方式、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多元素素材的运用和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可以提高小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初中实验教学教案

初中实验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3. 实验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4. 实验结果的检验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步骤的掌握,实验结果的检验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通过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3. 讲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固体+液体反应瓶(锥形瓶)、向上排空气法。
4. 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a. 检查装置气密性b. 装入药品:先固体后液体c. 固定装置d. 收集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e. 检验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是否变浑浊5. 学生分组实验: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6. 实验结果的检验与分析: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分析实验结果。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在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熟练程度。
2.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检验与分析能力。
3. 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实验药品:碳酸钙、盐酸、澄清石灰水。
2. 实验仪器:试管、锥形瓶、导管、集气瓶、水槽等。
八、教学建议1. 加强实验操作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2. 注重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学校实验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

提升学校实验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的教学质量成为衡量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提升学校实验教学质量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师资培养、教学设施和实验管理等方面,探讨提升学校实验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
一、优化课程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是提升学校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
首先,教师需充分研究学生的学科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合理安排实验的内容、顺序和难度,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实验,确保实验内容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适应。
其次,要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测性,明确实验教学的目标,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掌握并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二、加强师资培养优秀的教师是推动学校实验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力量。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各种形式的教学培训,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表现进行全面评估和奖惩,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实验教学活动。
三、改善教学设施实验教学需要良好的教学设施和实验仪器设备。
学校应适时进行教学设施的改善,确保教室和实验室的环境整洁,设备完善齐全。
此外,学校应加强对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及时更新陈旧或损坏设备,提供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验条件。
四、完善实验管理实验管理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学校应建立详细的实验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保证实验教学安全。
同时,学校应加强实验室管理,完善实验室安全措施和消防设施,定期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水平。
此外,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实用性,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提供更多真实的实验案例和实验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
五、鼓励学生参与实验教学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度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
实验室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实验室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实验室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创新2023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教育方式也不断地在改变。
实验室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也需要改革和创新。
一、实验室教室空间的改进实验室的空间需要进行改进。
将实验室空间重新设计,使其更加灵活,以适应不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
这样可以为认真研究和学习的学生提供更好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在更好的实验环境中学习并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同时,实验室空间也需要提升装备设施,如引入更先进的实验仪器或工具,这不仅会提高实验效果,也能更好地展示科学的魅力和创造力。
二、实验内容的更新和升级实验室的实验内容也需要进行更新和升级。
实验内容应用适当的技术,如移动设备或虚拟现实等,以帮助学生们进行缩小到微小尺度的探究。
这些新技术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把握重要知识点。
同时,实验室的实验内容也要与当前科技发展的步伐相匹配,以便学生能更快地获得有关创新和新技术的知识。
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加先进的实验内容,学生们将空前的探究到现代科学的奥妙。
三、实验室教学方式的创新实验室的教学方式也要进行创新。
实验室教学方式的创新将探究从线下到线上的多种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代科技发展的变化。
新的技术和信息技术正在优化学习体验和追求非传统的教学方法,从而寻求更好的学习和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
这将极大地改善学生的学习质量,为宽阔的社会大门提供更好的准备。
结语从空间、内容和方式三个方面对实验室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
这样可以更好的推动教育卓越和探索新的知识。
实验室不仅是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创新的地方,同时也展示了人类科学的努力成果。
未来,随着科技和教育的进步,实验室教学工作不断创新卓越的探究将在教育革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为教育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启示。
实验室教学活动的步骤、注意点与技巧

实验室教学活动的步骤、注意点与技巧实验室教学活动是大学生物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实验室中,学生们可以通过亲身参与实验来深入了解生物学理论,并获取实践能力。
但是,为保证实验室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规范的步骤、注意点与技巧的实施。
本文将在此方面进行讨论。
步骤实验室教学活动主要分为预实验、正式实验和实验总结等三个部分。
预实验预实验是针对某个实验所进行的操作性训练和理论背景介绍,主要是为了使学生们对所进行的实验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准确地把握实验的目的。
因此,教师应在开展实验前,提前进行概述。
正式实验正式实验是对所学知识和实验方法的检验与应用,以实现所学知识跟实际生活的融合。
正式实验需要根据课程安排、学生特点和实验目的制定实验方案。
教师需要督促学生们认真实验,注意仪器材料的使用和物品秩序,实验过程中不得在实验装置旁、弄耳朵等。
有时候实验中会出现不同意,这时候需要学生能够通过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得出合理的实验结果。
研究结果往往与实验方法有关,因此我们也需要对实验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讲解。
实验总结实验结束后,应由学生和教师一起得出实验结论、考核并反思本次实验完成情况。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验做出评价,提出针对性建议,让学生增加知识点,加强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为了使学生们的实验能够获得有效的总结,建议学生们详细记录实验的过程、目的、方法和结果,对实验进行分析,指出其中的问题和不足,以增强实验的实践性和深度。
注意点为保证实验室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安全:安全是实验室操作的重要因素,教师和学生们都有责任恪守实验室规则,穿着干净整洁的工作服和鞋子,并遵循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2.实验人员:在实验室进行操作之前,所有的学生需经过统一指导,教师应进行统一的讲解,使学生们明确操作规程,熟悉实验流程。
实验开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督促和检查操作过程的各个环节。
3.实验设备:实验设备、器材及试剂的配置、品质,应根据实验要求进行严格筛选。
实验教案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教案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随着教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实验教学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实验教案的编写和实施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实验教案编写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工作。
一、实验教案编写的步骤1、确定实验目的和任务实验教学的第一步是明确实验目的和任务。
教师需要对本次实验做出全面的规划,包括实验的内容、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设备与方法等。
2、设计实验步骤确定实验目的和任务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应该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后的总结反思等关键环节。
3、编写实验指导书据设计好的实验步骤,教师需要撰写实验指导书,包括实验要求、实验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实验完成后可能需要的分析或总结等内容。
4、安排实验课程在编写实验教案时,教师还需要安排实验课程的时间。
需要考虑到实验的内容和难度,以及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时间安排等因素。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步骤和实验内容进行分配,确保实验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5、制定考核标准实验教学完成后,需要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和考核。
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例如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实验的完成情况、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等等。
二、实验教案编写的注意事项1、注重安全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教师需要在实验教案编写过程中注重安全问题,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对于可能存在的危险操作,教师需要提前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并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提示和演示。
2、适当难度和分级教学实验教案的难度需要适当。
如果实验难度过大或者过小都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验水平和掌握程度设置适当的难度级别,达到学生能够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方法,相互合作,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3、关注实验设备和材料的质量实验设备和材料的质量同样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
教师需要保证实验设备和材料的质量,并对其进行可用性检验。
科学实验室教学计划(精选6篇)

科学实验室教学计划(精选6篇)
1. 实验室安全指南
实验室安全是科学实验教学的基础,本指南介绍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常见的安全措施以及应急处理方法,以保证学生在实验室中的安全。
2. 科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
本文探讨科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
通过合理设计的实验,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本文介绍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包括从实验设计到实施和结果分析的全过程培养方法。
通过合理的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验技巧和科学思维。
4. 实验报告的写作要点
一个好的实验报告对于学生的实验教学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实验报告的写作要点,包括实验目的、材料和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等内容,提供实验报告写作的指导。
5. 科学实验教学的评价方法
本文探讨科学实验教学的评价方法,包括实验结果的评定标准和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评价。
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实验教学的提高。
6. 创新实验设计案例分享
本文分享几个创新实验设计的案例,包括科学实验的创意设计和独特的实验方法。
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以上是《科学实验室教学计划》的精选6篇文章,涵盖了实验室安全、实验教学原则、实验能力培养、实验报告写作、评价方法和创新实验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文章将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如何进行常见的化学实验室操作

如何进行常见的化学实验室操作在化学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操作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
正确而熟练地进行实验操作,不仅能够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能保障实验室安全。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化学实验室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正确进行化学实验。
一、实验前准备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必须进行实验前准备工作。
这包括检查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洁净度,如试管、烧杯、量筒等。
确保实验器材没有破损,准备足够的试剂和溶剂,并检查其标签是否正确。
同时,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实验操作步骤1.称量固体试剂:先将容器放在天平上,然后对准“清零”按钮清零;随后取出所需的试剂,加入容器并记录下质量;最后将试剂转移到所需的容器中。
2.配制溶液:首先,准备好所需的溶剂和溶质;其次,在干净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再将溶质逐渐加入溶剂中,并充分搅拌,直至完全溶解;最后,将溶液转移到所需的容器中,标记好溶液的名称和浓度。
3.加热:将需加热的试剂置于耐热容器中,如烧杯或烧瓶等;通过酒精灯、加热板或Bunsen燃气灯进行加热。
操作时应保持试剂温度适中,避免高温炽热导致不必要的事故。
4.过滤:将需要过滤的溶液倒入漏斗中,放置在容器上方,然后将滤纸垫入漏斗内;通过缓慢倾斜漏斗,使液体均匀通过滤纸滤出,收集过滤液于底部容器中。
5.离心分离:将需要离心分离的样品放入离心机中;运行离心机,以加速离心力分离混合物的成分;离心结束后,小心取出离心管,并分离上清液与沉淀。
6.瓶塞和容器盖的开启:轻轻旋转瓶塞或容器盖,以避免溶液喷溅或有害气体逸出产生危险;若瓶塞或容器盖较紧,可以使用瓶塞钳或螺丝刀进行开启。
三、实验室操作注意事项1.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始终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安全眼镜、手套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地保护实验者的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2.正确处理化学品:实验者应熟悉所使用化学品的性质,并正确储存和处理化学品。
注意遵守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导致化学品泄漏、燃烧或爆炸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氨气的基本性质和制取方法。
2. 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掌握实验中常用的安全防护措施。
二、教学内容:1.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介绍实验室中常用的制氨气的方法,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反应等。
2. 氨气的性质:介绍氨气的基本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等。
3. 实验操作步骤:详细讲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仪器的选用、试剂的准备、实验过程等。
4. 实验注意事项:强调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如防止气体泄漏、佩戴防护装备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相关理论知识。
2. 采用演示法,进行氨气实验室制法的实验操作,并解释实验现象。
3. 采用问题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导管、集气瓶等。
2. 实验试剂:氯化铵、氢氧化钙、水等。
3. 防护装备:防护眼镜、手套、口罩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引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2. 讲解理论知识:讲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相关理论知识。
3. 演示实验:进行氨气实验室制法的实验操作,并解释实验现象。
4.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实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6. 安全防护教育:强调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如防止气体泄漏、佩戴防护装备等。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观察学生对氨气实验室制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反馈和解释。
2. 实验操作评估:检查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规范,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指导。
实验室简介教育科学实验室的教学方法研究和评估

实验室简介教育科学实验室的教学方法研究和评估实验室简介在教育科学领域,教学方法的研究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推动教育的发展,提升教学水平,我们建立了教育科学实验室。
本实验室致力于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对其进行科学评估,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
一、实验室设施教育科学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工具,包括交互式智能白板、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实验台等。
实验室还设有多功能教学区域,能够满足不同教学需求。
此外,我们还配备了一批专业的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源,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二、研究内容1. 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方法是教育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
我们通过实验、调查、观察等方法,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不同学科和群体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我们注重挖掘创新的教学方法,并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2. 教学方法的评估为了客观地评估教学方法的效果,我们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实验对照组设计、问卷调查、学习成绩分析等。
通过对学生的学业表现、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估,我们能够全面了解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劣之处,并提出改进和建议。
三、研究成果与应用教育科学实验室在教学方法的研究和评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我们已成功开发了多项教学改进策略,并在各级学校进行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策略涉及到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旨在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我们还与其他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合作,开展联合实验研究项目,共同探索教学方法的最佳实践。
我们的研究成果也通过学术会议、期刊等渠道进行分享,以促进教育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
四、未来展望教育科学实验室将继续致力于教学方法的研究和评估工作。
我们将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其实施的可行性和效果。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教育机构的合作,推动教学方法的应用和推广,以期将研究成果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改进。
我们相信,通过教育科学实验室的努力和持续的研究工作,我们能为教育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方法。
实验室系列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实验室的基本规则和安全知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2. 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室规则与安全知识2. 常用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3. 基本实验操作技能4. 典型实验案例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实验室系列教学的意义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室规则与安全知识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实验室规则、安全知识,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3. 常用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演示教师现场演示常用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让学生直观了解操作步骤。
4. 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如:取样、加热、冷却、滴定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技能。
5. 典型实验案例讲解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案例,讲解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整个过程。
6. 学生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验案例进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7.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次实验室系列教学的主要内容,强调实验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安全意识、团队合作等方面。
2. 实验报告: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室规则与安全知识手册2. 常用实验仪器和设备使用说明书3. 实验案例教材4. 实验室安全知识PPT5. 实验室操作视频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实验室系列教学,学生掌握了实验技能,提高了动手能力。
基础教育中的实验室教学技巧

基础教育中的实验室教学技巧实验室教学是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探索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然而,实验室教学的效果往往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和技巧。
本文将探讨几种实验室教学技巧,旨在帮助教师提高实验室教学的质量。
一、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实验对于基础教育学生来说,实验室应该是一个充满启发性的地方。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实验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例如,在教授物理学时,可以设计一系列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力学规律。
通过观察和实践,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学的概念。
二、提供充分的指导尽管实验室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但适度的指导仍然是必要的。
教师在实验前应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操作方法,并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的解释。
在实验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进展,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这样可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目的和结果。
三、加强实验安全教育实验室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安全教育。
在实验前,教师应向学生详细介绍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危险物质和安全操作规范。
同时,教师要时刻监督学生的行为,确保他们按照安全规定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如果发现学生存在危险操作,教师应及时制止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四、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分析是实验室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收集实验数据,并教授他们如何分析数据。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处理和图表绘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加深他们对实验结果的理解。
五、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实验室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并设立适当的合作任务。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合作、相互学习,促进彼此的发展。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小组负责人,让学生自主分工,提高整体效率。
六、及时反馈和评估及时的反馈和评估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应及时回顾实验过程和结果,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如何开展有效的实验室教学

如何开展有效的实验室教学实验室教学一直被广泛认为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然而,如何开展有效的实验室教学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开展有效的实验室教学,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首先,为了开展有效的实验室教学,教师需要充分准备。
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应该对实验的目标、原理和步骤有明确的了解,并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
此外,教师还应该对实验的安全事项和操作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说明,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和遵守实验室的规定。
其次,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实验内容。
实验应该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第三,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应该向学生详细解释实验的目的和步骤,并演示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
在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应该及时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纠正他们可能存在的错误操作。
第四,教师应该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束后,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现象的原理和规律。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培养学生的科学写作能力。
最后,教师应该定期评估和调整实验教学的效果。
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反馈和意见。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实验成绩来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理解水平,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通过以上的措施和方法,我们能够开展一种高效而富有成效的实验室教学。
这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有效的实验室教学也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科研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开展有效的实验室教学需要教师的充分准备和精心设计,同时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理指导。
中心实验室实践教学内容

中心实验室实践教学内容
中心实验室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验技能培训: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包括实验操作、仪器使用、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技能。
2. 实验方案设计: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中,通过实验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3. 综合性实验:进行涉及多个知识点或学科的综合性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实验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5. 实验报告撰写:让学生学会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等部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6. 实验室安全教育: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安全知识,掌握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方法,保障学生的实验安全。
7. 科研项目实践:让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总之,中心实验室的实践教学内容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
幼儿科学实验的教学技巧

幼儿科学实验的教学技巧幼儿科学实验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的限制,教师在进行幼儿科学实验教学时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本文将从选题、准备、示范和引导等方面,介绍一些幼儿科学实验教学的技巧。
1. 选题幼儿科学实验的选题应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以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选题时可以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例如物质的性质、天气现象等。
同时,选题应具有可操作性和观察性,便于幼儿进行实验和获得实验结果。
2. 准备在进行幼儿科学实验前,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确保实验所需材料的安全性,并将材料数量准备充足,以便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实验中。
此外,教师还需要准备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清晰地向幼儿介绍。
3. 示范在进行幼儿科学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引导幼儿观察和操作。
在示范时,教师应简洁明了地演示实验的步骤,并强调注意事项。
示范时可以同时进行解释和提问,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科学观察力。
示范结束后,教师还需要鼓励幼儿亲自进行操作,以巩固实验的内容。
4. 引导在幼儿科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幼儿思考和观察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并帮助他们总结实验结果。
引导时需要注重启发式的问题,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配备绘本、图片和实物等辅助材料,加深幼儿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5. 学习评价在幼儿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学习评价。
评价不仅仅是对幼儿进行简单的表扬或批评,更重要的是帮助幼儿发现错误和不足之处,并加以纠正和改进。
评价时可以采用口头表扬、小组分享或绘制实验报告等方式,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总结:通过选题、准备、示范和引导等方面的技巧,教师可以提高幼儿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幼儿科学实验的教学技巧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以及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初中实验教学安全教案

初中实验教学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实验室安全意识,明确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2. 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降低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3. 学会应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室安全意识2. 实验基本操作技能3. 实验突发事件应对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实验室安全意识,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实验突发事件应对方法。
2. 教学难点: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熟练运用,实验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实验安全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环节一:实验室安全意识(1)讲解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实验安全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
(2)引导学生了解实验室内的安全隐患,如化学品、电器、实验设备等。
(3)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如穿戴实验服、佩戴实验器材等。
3. 教学环节二:实验基本操作技能(1)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强调操作规范,示范正确操作方法。
(2)引导学生掌握实验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如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3)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4. 教学环节三:实验突发事件应对方法(1)讲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如化学品泄漏、火灾、烫伤等。
(2)引导学生掌握突发事件应对方法,如紧急疏散、灭火、急救等。
(3)组织学生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
5. 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检查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穿戴实验服、佩戴实验器材。
2.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如仪器使用、实验步骤等。
3. 学生能够有效应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2. 教学素材:实验安全知识资料、突发事件应对方法等。
七、教学建议1. 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实验教学经验,确保实验安全。
实训室教学工作计划(精选7篇)

实训室教学工作计划实训室教学工作计划(精选7篇)光阴如水,教学工作者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目标,请一起努力,写一份教学计划吧。
怎样写教学计划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训室教学工作计划(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训室教学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为促进教育装备标准化,提高教育装备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推进实验教学“三开”(开齐、开足、开好)工作,不断深化中小学实验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
在科学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落实学校新学期工作计划与教学计划,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空间,张扬学生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进一步让科学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起学生对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二、主要目标按国家教委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开设实验教学课程,认真落实州教育局的“三开”工作,开齐课程,开出率尽量达到100%,引导学生基本能亲手完成各个实验,落实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财产和仪器的保管、维护、借出、收回、使用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
做到出入有据。
每次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能要求相关教师填写好《学生实验准备通知单》和《实验教师登记册》以及《实验教学教案》。
形成一定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实践能力和提高科学素养。
三、工作措施:1.继续强化安全意识,确保实验室安全确保实验室安全,明确实验室职责,建立管理责任人自查,实验室的安全检查制度。
强化安全意识。
以实验室安全责任人为主,在学校领导关心支持、学生配合下,确保实验室全年不出现各种安全事故。
2.积极作好实验室日志、仪器借还等的填写和管理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做好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
作好平时实验日志的填写。
仪器借还等管理等各种工作文件的归类、整理。
3.完成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努力完成实验室的更新提高,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做好本年度仪器设备管理,充分考虑学校和学科发展趋势,坚持结合实际,防止积压浪费情况的发生。
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与操作规范教学方案

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与操作规范教学方案1. 引言研究生实验室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场所,安全教育与操作规范的教学方案对于保障实验室环境安全、提高操作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研究生实验室的特点和需求,提出一套全面的安全教育与操作规范的教学方案。
2. 实验室安全教育实验室安全教育是研究生实验室管理的基础,旨在培养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习惯。
教学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安全意识培养通过开展安全演讲、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研究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态度。
同时,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包括实验室基本安全知识、事故案例分析等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2.2 安全操作培训针对实验室内的常见实验操作,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并开展安全操作培训。
通过示范操作、个人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正确且安全的操作方法。
2.3 应急处理能力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应急处理演练,包括火灾逃生、急救措施等方面的培训。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在危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
3. 操作规范教学操作规范教学是保障实验室人员操作技能并预防实验室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教学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实验操作流程规范制定实验操作流程规范,详细描述实验操作的步骤、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
让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前,能够深入了解每个步骤的要求,避免操作失误和事故的发生。
3.2 设备操作和维护教学针对实验室常用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开展专门的教学培训。
通过操作演示和学生练习,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设备使用方法,同时了解设备的常见故障和维护保养。
3.3 实验记录要求教学方案中应规定实验记录的要求,包括实验记录的格式、要点和重要数据的记录等,以规范学生的实验记录行为。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促进实验能力的提高。
4. 实验室安全管理除了教育和培训,实验室安全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教学方案中应包括以下内容:4.1 实验室安全责任明确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责任分工,确保责任到人。
指定实验室安全负责人,负责协调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实验室安全制度。
学校实验室安全教学方案

学校实验室安全教学方案1. 引言实验室是学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实验室安全问题也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重要方面。
为了保障学生和教师的安全,我们制定了以下实验室安全教学方案。
2. 实验室安全意识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我们将开展以下教育活动:- 在每学期开始时,组织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包括实验室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要点等内容。
- 在实验室中张贴安全须知和急救流程图,以便学生随时了解应对安全事故的方法。
- 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提高他们对实验室安全的关注度和理解力。
3. 实验室安全设施和装备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检查实验室安全设施的完整性,如灭火器、紧急出口、洗眼器等,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换。
- 购置和更新必要的实验室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确保学生和教师在实验中的安全。
- 配备实验室安全监控设备,如摄像头和烟雾探测器,及时监测和防范潜在的安全风险。
4. 实验室安全管理为了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我们将执行以下措施:- 设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指导实验室安全工作和组织应急演练。
- 建立实验室安全档案,记录实验室设备、材料、安全事故等相关信息,便于事故调查和日常管理。
- 制定实验室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实验室安全演练,提高师生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5. 实验室安全监督与评估为了确保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有效性,我们将进行以下监督与评估:- 每学期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定期向学校汇报安全工作情况。
- 建立实验室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以便总结经验教训并采取相应措施。
- 邀请第三方机构对实验室安全进行定期评估,以确保实验室安全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6.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室安全教学方案,我们将有效提升学生和教师的实验室安全意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同时,我们将持续改进和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以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实验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教学法”讲座培训日记——中德合作“FMH”引进项目主讲人:Dr.Kersten模块名称:道路交通工程的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技术基础小组成员:吴晓华、仇海兵、单晓涛日期:2月23日一、培训时间和内容安排2月23日演讲人:Dr.Kersten内容:专题讲座——实验室教学的教学方法二、培训内容整理(一)教与学的模式大多数教学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所以我们讲究应用,针对这一类的学科单纯理论授课效果并不显著。
故我们的理工科定理等,我们要用试验验证,故要在实验室。
所以大学、工厂、研究所里总有实验室或相关车间进行试验的验证研究,故我们越来越强调实验室的作用,同时越来越强调实验室教学方法。
实验室教学主要要考虑以下三方面A.实验室培训模式的引入B.如何将理论知识实践化,变成行为C.我们的整个教学实验过程实现什么样的功能。
1、为什么我们的试验教学法越发重要建议我们高校老师将理论课、讨论课、实训课相结合,实现教学目的。
心理学的角度我们学习有三个过程:一是接受、二是理解、三是转化成自己的行为。
第一步认知,第二步应用理解阶段就要去实验室,这一步学生的知识就有一定的加深,即有创造性。
当有了一个新的环境,学生会举一反三,就达到了第三个阶段,即迁移。
故刚入学的学生,都是学习基础知识,就是实验课也是规定好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分别是什么。
要去理解基础应用,比学习到实验操作的技巧。
接下来培养学生观察、测量等能力,这些是工科学生必备能力。
评判教学的效果就是学生是否能够将学到的知识成功的应用出来。
刚开始老师给出步骤,后期就只给题目,让学生自己完成。
老师在实验教学时要将各种实验区分开来,哪些是基础,哪些是提高。
实验教学法同样强调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培养沟通交流能力。
在做实验室,可以将实验的规则,安全的事项等进行粘贴,给学生提供一个场景,就如工厂中,让学生深入其中。
2、实验(来自于拉丁语,愿意经验)第一个作用就是当我们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事物时,我们的反应是我们去试试看。
第二个作用是我们论证和驳斥一个定理时同样要用到实验。
3、实验的概念实验是人们尝试把一个未知的实物通过实验变成已知的。
或是论证一个事情。
很多时候这里的目标是为了优化行为;对假设或者规定进行检验;通过行为途径的改变进行感官的提升;实验室是一个有计划可调控的尝试,为了验证问题或者阐述未知的事实。
其中一个重要特征不是单纯的用眼睛去看,而是具体的动手操作。
并且是有计划的行为,要为它做一定的准备。
可以反复性的去做;实验可通过规则进行调控。
4、实验的分类4.1为什么要做实验研究性的试验:面对未知的事件,需要准备和反复的去做。
在做之前有一个真实的评价体系,结果是别人可以看到的。
研究性的学生必须具备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为了学习的实验:客观的试验(客观存在如定理,通过实验去验证很证明),这里的信息和结果实验者是知道的,为了验证学到的理论知识,是学习的过程。
在做之前已经知道实验结果是什么。
实验问题来源于学生本身,而非来自于外界的因素。
教学开始时都是为了学习而实验,后期要有研究型。
4.2实验与事物的联系(1)事情的结果和起因间的联系,实验是为了探究起源或结果。
(2)实验是探索结果与过程的关联。
实验的成果是成功的,必要的,或者是失败的。
做实验本身可以是成功,也可以是失败的。
(3)探究一个目的,一个结构,知识的功能。
科技将技术与自然联系到了一起。
科技要与周围环境相联系,利用到了周围环境中的能源、材料和信息,然后进行加工,转换成产品,这其中用到了技术。
这其中文科研究起源和结果,理科注重技术对环境的改造。
实验前要确定目标:是真定理还是假定理,二是4.3目的(自然科学或目的)自然科学:一是认知、知识。
而是形式上。
三是测评上。
第一是解决认知方面的问题,典型是命题的真假。
第二技术方面,即我们是否能解决问题,达到目标。
自然方面是本身有的命题,用技术的方法将它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过去200年中就是如此,人们不断改造自然。
例如飞机的制造就是对空气动力学和机械方面的研究的成果。
飞行的过程就是自然知识和技术的结合;还有一个重大发明就是材料学,人们知道怎样用技术将知识进行加工,产生了钢铁等。
接下来就是如今的机电一体化;而后是电,用电来产生更过的效益;现在是自动化的过程,如车辆。
这200年便是我们对前人知识在技术上的创新和加工。
科技发展的轨迹便是如此。
每一个科技的发明都是从理论知识的产生到技术方面的发明创造的过程。
4.4实验教学的方法(1)上课时老师带一个实验机器展示,如较危险的。
(2)模拟,为了节约成本,也可以用电脑模拟,需要专业人员的电脑方面的编程。
(3)完成凭空设想。
实验形式完全用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即视频教学。
因为实验室没有那么多位置,二是基础阶段的认知由实验员去讲解视频。
缺陷为无法动手,优点是人数众多时,先让其了解实验的过程。
4.5实验的目的(1)应用层面:讲究培养学生的技能。
(2)认知层面:定理的证明4.6用演示实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或理论方面的知识用实验的方式实现。
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用实验的方式去解决。
实验法优点整个过程可以让学生观察。
4.7学生自己做的,还是由老师展示(1)学生人数众多,老师做,直接讲解实验目的、步骤、结果。
(2)学生自己做,要学生来讲目的,结果。
可分为个人实验和小组完成的实验。
5、实验的阶段其与学生接受知识的阶段一致。
(1)第一阶段:复制。
老师写出实验目的、任务、步骤、结果,学生模仿。
(2)第二阶段:复制到认知。
知道了实验自己怎样完成,目的是什么。
(3)第三阶段:创造。
实验可以自由目的的执行。
6、实验当中的行为从接受到创造,模式与汉堡模式一致。
区别在于学习重视最后的成绩测评,而实验在于整个过程。
开始时要强调我们实验所要达成的目标,用到的器材,以此决定用讨论还是自己练习。
7、进行实验的教学意义(1)哪种实验有模范事例作用,实验过程中哪些理论和规则学生可以学习。
(2)哪些理论知识可以结合到以后的实践中(3)实验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有积极的影响(4)实验内容的结构和逻辑性。
(5)如何去做实验,过程中如何让学生直观的看到我所要传授的知识做到以上五步即可8、首先解决教授什么知识用什么形式上课,理论还是实验本科还是研究生,即自学的时长。
注意点:实验里面产生的问题1)客观的问题:研究型的问题,下面有一个定理或者有一个假设,为了证明这个假设,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就是逻辑思考能力,则个观察结果应该是可观察的,如有一个假设是对的或是错的,但实验的结果或许是和假设相悖的。
证明一个定理,但一个工科类的专业,是证明一个事实,所哟有两种结果:一是相符的,证明我做的是对的。
而是实验结果相悖,那么这是一个伪命题。
如果相符,也只能说可能正确,我们做的实验只是一次,那么是可能正确、主要是通过中间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果数量非常多,100次99次正确,那么这个定理便是正确的。
2)老师安排一个计划,学生去做。
第一步:首先划分的重要依据是根据学生的素质能力。
第一学期,学生没有理论基础,甚至没有做过实验。
到了定理进展不下去,老师有义务去帮助学生,一步一步教,目的,过程,结果。
学生记录第二步:老师给学生一个问题,一个研究的额主题,一个假设。
请你做一个实验来证明一个问题是真还是假,这之后的过程都要学生自己完成,学生来到老师面前,老师问:“你要告诉我你对试验的准备,怎样做,怎样实验。
第三步:老师给学生一个客观的问题,学生从中抽出一个定理,一个假设,自己做实验证明,直接告诉老师:“我有什么问题,我打算怎么做。
”就去做了。
整个过程学生要给老师汇报实验的想法,开始时模仿,后面便是自我的发展和成长。
当时引进机械工程专业,老师授课是600个学时,在学校里进行实验,看是否可行。
学术的专家和教学的专家给学校的老师培训教学法。
将ppt给大家,可以做一定的研究。
单纯的工程师培训,实验室建设,工程浩大,有研究价值。
(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实验室环境中)1、实验的分类:清楚实验的功能和类型,可以在做实验计划的时候省下很多时间。
什么是方法:为了达成目标的途径,就绝学而言,达到教学目的的途径。
这种途径只有通过有逻辑的思考才能实现。
一有逻辑,二是有目标的思考,三是途径。
从方法的角度分类:思维(认知方面的),举例说明:(1)归纳法:测量电容器正玄电压。
测量振幅、频率、初相位。
把归纳法理解为从一个例子到一个普遍的现象,考虑到一个实验的出发点和试验的目的,将图画出给以学生直观的印象,从图中总结出普遍原理给学生,问学生从图中各读出了什么,首先是正旋电压的特征,然后正旋电流的形式,电流超前电压90°。
也就是用具体的例子给学生讲述一个的普遍的定理。
首先给学生演绎。
演绎法中明确的告诉学生意义,怎样做,全部理论。
最主要的特征便是他是可视的。
讲过后会给学生一些问题,由老师给学生做,然后总结出结果。
第二步老师要带学生去做,让学生有一定的印象,给学生阐述一些定理和普遍现象。
第三步就是让学生自己证明。
两个层面:一是学习,二是证明。
优点:学生学起来简单和直观,适合工科专业。
缺点:它只是证明出来给你看,但是并没有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
但对于机械原理的学生,必须要告诉他为什么,所以工科学生演绎法是不够的,必须加入其它方法。
还有实验一旦发生错误,学生不会懂得为什么会有得到这样的结果。
(2)推论法:与归纳法的方向是反对,它从普遍现象到一般现象,从宏观到微观。
先给出几个相关的经验公式,学生已经知道的,通过实验推算得出一般结论。
缺点是:学生必须知道这些公式,不然无法推断下去。
实际当中可将归纳法和推论法两者相结合。
通过归纳法知道了产生了什么,但学生要问为什么,然后用推论法回答,利用一系列的公式推出。
到了这一步,学生可以再做一个实验论证。
整个过程客观完整。
推论发结构:首先提出问题,接下来给出公式,然后一步一步推算,需要学生哟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左边推归纳法,右边推论法。
整个结果学生可以直观看出,所以老师不讲。
左边告诉学生是什么,右边再证明为什么。
工程师要求右面的。
问题:教师、学生比例。
理论课不超过28个,实验课不超过30个。
1个教授负责3—5个学生,可以进行很好的沟通,实训老师在实训课时可以1个老师对很多学生,讨论课1个老师对30个学生。
实验室中实验课1个老师15个学生。
大型机械操作1个老师12个学生。
较危险材料学1个老师10个学生。
实训实操(下厂实习)1个老师6个学生。
老师和学生的比例主要由授课内容决定。
学时是67个学时,有16个学生,通过计算需要4个老师,有非常完善的体系。
普通课,数学、物理用什么方法比较好?符合认知层面的,故语言是用演绎法,以授课的方法为主。
针对语言先从应用的层面讲,先会怎么应用,然后语法。
数学是有逻辑关系论证的,用推论法符合我们的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