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归纳总结
《中药学》知识点总结
《中药学》知识点总结《中药学》是一门涵盖了中药材、中药制备、中药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学科。
本文将对该学科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中药材中药材是中药方剂中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决定方剂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来源和性质的不同,中药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
1、植物药:植物药是中药材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藤本植物等。
常用的植物药有甘草、黄芪、人参、三七、紫草等。
2、动物药:动物药是指来自动物身上的某种组织或分泌物质,如鹿茸、蜂胶、蚕丝等。
常用的动物药有蛤蚧、牛黄、蜈蚣等。
3、矿物药:矿物药是从天然矿石中提炼出来的物质,如石膏、朱砂、雄黄等。
常用的矿物药有磁石、自然铜等。
二、中药制备中药制备是中药应用的前提,其工艺和方法对中药的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影响。
1、传统炮制方法:传统的中药制备方法包括洗净、切片、炒制、煅烧等。
这些方法可以改变中药材的物理性质,提高药物溶解度和吸收效率。
2、现代制药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制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中药制备。
例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膜分离技术等,能够更加高效地提取和纯化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三、中药应用中药应用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采用中药方剂、中药制剂等手段进行治疗和调理。
1、中药方剂:中药方剂是根据中医药学理论,以中药材为原料,经过一定的配比和制备工艺形成的药剂。
中药方剂的疗效取决于药物的选择、剂量、配比以及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状况。
2、中药制剂:中药制剂是根据不同的治疗需要,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和纯化,制成相应的剂型。
常见的中药制剂有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等,具有使用方便、剂量准确、治疗效果显著等优点。
四、中药学在临床的应用中药学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包括一些西药无法治疗的疾病。
例如,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中药能够通过调节患者的机体功能,达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中药学重点知识总结
中药学是研究中草药和中药资源的科学,涵盖了中药的起源、分类、鉴定、提取、分离、活性成分研究以及中药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中药学的重点知识总结:
1. 中药资源:中药资源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等各种来源的药材。
学习中药学时需了解常见中药材的产地、形态特征、采集、储藏等方面的知识。
2. 中药鉴定:中药鉴定是通过观察、检验和实验等手段,对中药材进行鉴别和评价。
学习中药学时需学会辨别中药材的真伪、正误以及判断其质量。
3. 中药化学:中药化学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结构及其与药效的关系。
包括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和分离等技术。
4. 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研究中药对生物体的作用机制和药效。
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和药效有助于合理应用中药治疗疾病。
5. 中药制剂学:中药制剂学研究中药的制剂、配伍和
药物剂型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不同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6. 中药质量控制:中药质量控制包括药材质量控制、中药制剂质量控制和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等。
学习中药学时需了解中药质量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以保证中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7. 中药药代动力学:中草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是中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中草药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有助于合理用药和解释药效。
8. 中药药物分析:中药药物分析研究中药中活性成分的分析方法和检测技术。
学习中药学时需了解各种中药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以上是中药学的一些重点知识总结,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药,推动中药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中药学重点总结
中药学横向总结1.圣药“呕家圣药”:生姜“疮家圣药”:连翘2.通用药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治风通用药:防风治痹证通用药:秦艽3.经典用语“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夏月麻黄”:香薷“斩关夺门之功”:巴豆“将军”:大黄“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血中之气药”:川芎“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祛瘀生新”:桃仁“引血、引火下行”:牛膝“风药中之润剂”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4.病证选药安胎:紫苏(气滞胎动)黄芩(胎热胎动)砂仁(气滞胎动)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白术(脾虚气弱胎动)杜仲(肝肾虚亏)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菟丝子(肾虚)鱼蟹中毒:紫苏,生姜,破伤风:防风,蝉蜕,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蜈蚣胃寒呕吐:丁香,生姜,吴茱萸,高良姜,沉香胃热呕吐:芦根,竹茹,枇杷叶胃火牙痛:石膏阴署证:香薷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项背强痛:葛根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太阳头痛:羌活阳明头痛:白芷厥阴头痛:藁本(巅顶头痛)鼻渊头痛:辛夷,苍耳子,细辛引产:天花粉无汗骨蒸:牡丹皮有汗骨蒸:地骨皮梅毒:土茯苓鸡眼赘疣:鸦胆子回乳:芒硝(外用)麦芽诸骨鲠喉:威灵仙吐泻转筋:木瓜蚕沙膏淋:萆薢血淋:蒲黄虚寒呃逆:丁香寒疝腹痛:乌药,荔枝核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虎杖肺胃出血:白及手足皲裂:白及脱发:侧柏叶(外用)阴疽流注:白芥子痨嗽及百日咳:百部噤口痢:石菖蒲休息痢:鸦胆子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口中甜腻:佩兰排石: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郁金,核桃仁喉痹:络石藤,灯心草口疮:吴茱萸龋齿疼痛:筚拨手足皲裂:白芨失音:诃子,桔梗,胖大海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蜈蚣毒蛇咬伤:紫花地丁,蚤休,白花蛇舌草,穿心莲,金钱草,半夏退虚热:知母,黄柏,牡丹皮,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龟甲,鳖甲利咽:薄荷,牛蒡子,板蓝根,射干,山豆根,马勃,玄参,巴豆,牛黄,胖大海,桔梗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浮萍,芦根,紫草升阳举陷:升麻,柴胡,葛根,黄芪亡阳证:附子,干姜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泻痢里急后重:木香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绦虫证:鹤草芽,槟榔,南瓜子,雷丸,榧子,芜荑风痰证:天南星滑脱诸证:龙骨,牡蛎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乌须黑发:何首乌,女贞子,黑芝麻肾不纳气之喘:蛤蚧,补骨脂,沉香,磁石,紫河车润肠通便: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核桃仁,桃仁,决明子,榧子,苏子,冬葵子,栝楼,当归,何首乌,黑芝麻,桑葚,肉苁蓉,胖大海,知母,生地黄,锁阳,杏仁烫烧伤:四季青,紫珠,地榆,虎杖,侧柏叶脱发:侧柏叶疟疾:柴胡,青蒿,草果,鸦胆子,槟榔,何首乌,常山胸痹:薤白通经下乳:路路通,关木通,通草,漏芦,王不留行,穿山甲,冬葵子梅毒:土茯苓脾胃虚寒吐泻:砂仁血淋涩痛:石韦,蒲黄乳痈:蒲公英,漏芦,丝瓜络,远志肺痈:鱼腥草,薏苡仁,栝楼肠痈:红藤,败酱草,牡丹皮,络石藤,薏苡仁,栝楼,大黄梅核气证:绿萼梅,紫草,半夏,紫苏暑湿吐泻:白扁豆明目退翳:秦皮,青葙子,密蒙花,谷精草,蝉蜕,熊胆,赤芍,石决明,珍珠母,紫贝齿,枸杞子,木贼扩瞳:青葙子清心利尿:连翘,关木通,瞿麦,竹叶,淡竹叶虚火咽痛:玄参阴虚外感:玉竹安蛔止痛:乌梅5.配伍用药麻黄配桂枝:风寒表实无汗证。
中药学总结
解表药:1、辛温解表药: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紫苏:辛温,归肺脾经。
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荆芥:辛微温。
归肺肝经。
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
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
(阳明头痛,寒湿带下)生姜:辛微温。
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胃寒呕吐)香薷:辛微温。
归肺胃经。
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阴暑、水肿、小便不利)辛夷:辛温。
归肺胃经。
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
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
有小毒。
归肺经。
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2、辛凉解表药:薄荷:辛凉。
归肝肺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
归肺胃经。
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桑叶:苦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葛根:甘辛凉。
归脾胃经。
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
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升麻:辛甘微寒。
归肺脾胃大肠经。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蔓荆子:辛苦平。
归膀胱肝胃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
归肺胃经。
解表除烦。
清热泻火药: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知母: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肝胆湿热、)夏枯草:苦辛寒。
中药学功效知识总结与归纳
中药学功效知识总结与归纳中药学是研究中草药的组成、性味、功效以及应用的学科。
中药学所涉及的内容庞大而复杂,其中包括了大量的中草药材和配伍应用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中药学的功效知识进行总结与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草药。
一、中草药的功效分类中草药有着丰富的功效,根据其应用的不同目的,可以将中草药的功效分为以下几类:1. 补益类:如人参、黄芪、党参等,具有滋补气血、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2. 祛风湿类:如羌活、川芎、秦艽等,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的功效。
3. 消炎类:如黄连、连翘、板蓝根等,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
4. 利水渗湿类:如茯苓、车前子、猪苓等,具有利尿、排湿的功效。
5. 止血类:如白芍、血余炭、地龙等,具有止血、散瘀的功效。
二、中草药的功效详解在中草药的功效中,有一些功效较为特殊或广泛运用的药物,下面我将对部分中草药的功效进行详解:1. 人参:人参被誉为“补品之王”,具有滋补气血、提高免疫力、增强精力和抗疲劳等功效。
2. 黄芪:黄芪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肺的功效,对于疲乏乏力、脾胃虚弱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3. 丹参: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散痛的功效,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
4. 当归:当归有补血养颜、调经止痛的功效,对于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有显著改善作用。
5. 陈皮:陈皮具有理气消食、行气止痛的功效,常用于胃脘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的治疗。
三、中草药的药物配伍中草药的配伍应用是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合理的药物配伍可以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草药配伍:1. 四逆汤:由干姜、大黄、甘草、生姜组成,具有温中散寒、通络止痛的功效,常用于寒证引起的疼痛。
2. 茵陈五苓散:由茵陈、泽泻、车前子、猪苓和白术组成,具有利水渗湿、通利小便的功效,常用于湿热引起的水肿。
3. 六味地黄丸:由山药、熟地、茯苓、丹皮、泽泻和牡丹皮组成,具有滋阴养血、益肾填精的功效,常用于肾阴不足引起的各种症状。
中药学知识点整理
引言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草药及其制剂的学科,在中医药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中药学包括中药基础理论、中药炮制技术、中药药材质量控制等内容。
本文将对中药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中药学的视角。
概述中药学是指研究中国传统中草药及其制剂以及药物学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中药的源流、性味归经、功效与毒性、配制工艺和药材质量控制等内容。
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中草药资源、推动中草药产业的发展以及提高中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一、中药的分类与性味归经1. 药用植物分类:中草药可以根据植物的分类进行划分,如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藤本植物等。
不同植物的性质和药效也有所区别。
2. 药性与药味:中草药的性味是指草药的药性和滋味。
草药的性味可以分为寒、凉、平、温、热等,药味则包括苦、甘、辛、酸、咸等。
3. 归经与作用:中草药根据其性味特点可以归属于不同的经络,如归心经、肺经、脾经等。
不同归经的中草药对人体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如舒肝解郁、健脾益气等。
二、中药的功效与毒性1. 中药的功效:中草药有多种功效,如调理气血、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等。
这些功效可以通过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发挥作用。
2. 中药的毒性:由于中草药中含有一些有毒成分,所以在使用中要注意合理用药,避免毒副作用的发生。
一些有毒中草药在制剂过程中也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解毒。
三、中药的配制与炮制工艺1. 配制:中药配制是指将多种中草药按一定比例组合在一起使用,以增强疗效。
配制可以采用煎煮、浸泡、蒸馏等不同的方法。
2. 炮制工艺:中草药在炮制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加工,如晒干、炙烤、蒸煮等。
这些工艺既可以提高中草药的疗效,也可以去除一些有毒成分。
四、中药药材质量控制1. 药材的采集与鉴别:中草药的质量控制从采集开始,包括采集的时间、地点以及对草药进行鉴别的方法。
2. 药材的质量评价指标:中草药的质量评价可以从外观性状、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微生物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中药学》高频考点归纳及横向总结
《中药学》高频考点归纳及横向总结一•性能特点1 •要药辛温解表、宣肺利尿Z要药:麻黄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Z要药:柴胡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瘪病肿结之要药:夏枯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治疗-•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膛草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人青叶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治疗咽喉肿病的要药:山豆根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董休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犬黄治肠胃实热内结、燥丿来坚破难卜•之要药:芒硝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治风卿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治风寒湿痹、筋什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芳化湿浊的要药:番香治湿阻中焦Z要药:苍术行气消枳除胀乙要么J:乃朴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治疗骨淋之要药:算解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治卜元虚冷、瑾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痫之要药:吴茱萸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理'(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治胃肠枳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行气调中止病之要药:木香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治胸痹之要药:薙白止呃之要药:柿蒂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治小儿疳枳之要药:使君子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安胎之要药:苦麻根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治烫伤及毒蛇咬伤Z要药:虎杖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丹参活血调经,祛凤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4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自然铜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乳香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治痰热及胸痹Z要药:瓜姿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治疗“皮里膜外之痰”之要药:白芥子治心火亢盛Z心神不安、惊悸失眠Z要药:朱砂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肺虎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蛤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Z要药:鹿茸治肾虚腰膝酸病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肖归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疥疮之要药:硫磺2.良药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理气良药:沉香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3 •佳品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治心经热盛神昏谁语之佳品:羚羊角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麟香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黄精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英菟丝子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蛤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4.圣药“呕家圣药”:生姜“疮家圣药”:连翘5 •通用药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治风通用药:防风治痹证通用药:秦兀6.经典用语“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夏月麻黄”:香蕃“斩关夺门之功”:巴豆“将军”:大黄“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血中之气药”:川莒“头痛不离川苛”(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病之要药”:延胡索“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淸心)“祛瘀生新”:桃仁“引血、引火下行”:牛膝“风药中之润剂”:秦尤、荆芥、防风、桑寄生7.病证选药安胎:紫•苏(气滞胎动)黄岑(胎热胎动)砂仁(气滞胎动)笛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白术(脾虚'(弱胎动)杜仲(肝肾虚亏)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菟丝子(肾虚)鱼餓中毒:紫苏,生姜,破伤风:防风蝉蜕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蚁蚣胃寒呕吐:丁香生姜吴茱英高良姜沉香冒热呕吐:芦根竹茹枇杷叶胃火牙痛:石育阴署证:香語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项背强痛:葛根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太阳头痛:羌活阳明头痛:白芷厥阴头痛:藁本(巅顶头痛)鼻渊头痛:辛夷苍耳子细辛引产:天花粉无汗骨蒸:牡丹皮有汗骨蒸:地骨皮梅毒:土茯苓胃癌、茂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鸡眼赘疣:鸦胆子回乳:芒硝(外用)麦芽诸骨鳗喉:威灵仙吐泻转筋:木瓜蚕沙膏淋:草解血淋:蒲黄虚寒呃逆:丁香寒疝腹痛:乌药荔枝核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虎杖肺胃出血:白及手足皴裂:白及脱发:侧柏叶(外用)阴疽流注:白芥子捞嗽及百口咳:百部噤口痢:石菖蒲休息痢:鸦胆子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口中甜腻:佩兰排石: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郁金核桃仁喉須:络石藤灯心草口疮:吴茱萸闌齿疼病:第拨手足皴裂:白芨失音:诃子桔梗胖大海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娱蚣毒蛇咬伤:紫花地丁虽休白花蛇舌草穿心莲金钱草半夏退虚热:知母黄柏牡丹皮青為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秦尢龟甲幣甲利咽:薄荷牛隽子板蓝根射干山豆根马勃玄参巴豆牛黄胖人海桔梗透疹:荆芥薄荷牛勞子蝉蜕升麻葛根浮萍芦根紫草升阳举陷:升麻柴胡葛根黄英亡阳证:附子干姜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寒凝肝脉诸病证:吴茱萸泻痢里急后觅:木香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绦虫证:鹤草芽槟榔南瓜子雷丸樞子芜芙风痰证:天南星滑脱诸证:龙骨牡蛎阴虎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乌须黑发:何首乌女贞子黑芝麻肾不纳气之喘:蛤蛤补骨脂沉香磁石紫河车润肠通便: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核桃仁桃仁决明子框子苏子冬葵子精楼当归何首乌黑芝麻桑套肉戏蓉胖大海知母生地黄锁阳杏仁烫烧伤:四季青紫珠地榆虎杖侧柏叶脱发:侧柏叶疟疾:柴胡青嵩草果鸦胆子槟榔何首乌常山胸痹:薙白通经下乳:路路通关木通通草漏芦王不留行穿山甲冬葵子梅毒:土茯苓脾胃虚寒吐泻:砂仁血淋涩痛:石韦蒲黄乳痈:蒲公英漏芦丝瓜络远志肺痈:鱼腥草惫改仁桔楼肠痈:红藤败酱草牡丹皮络石藤慧改仁括楼大黄梅核气证:绿萼梅紫草半夏紫苏暑湿吐泻:白扁豆高血脂症:山楂蒲黄姜黄没药降血压:杜仲夏枯草决明子青葫子车前子罗布麻地龙青木香大蓟小蓟马兜铃桑白皮养菜臭梧桐淫羊董山茱萸桶签草山楂明目退翳:秦皮占箱子密蒙花谷精草蝉蜕熊胆赤芍石决明珍珠母紫贝齿枸杞子木贼扩哺:靑稍子清心利尿:连翘关木通瞿麦竹叶淡竹叶虔火咽痛:玄参阴虎外感:玉竹安蛔止痛:乌梅&配伍用药麻黄配桂枝:风寒表实无汗证.麻黄配杏仁:风寒束肺喘咳气逆.麻黄配石膏:肺热咳喘.桂枝配白芍:风寒表虎有汗证.柴胡配黄岑:少阳寒热往来生葛配黄苓、黄连:湿热泻痢初起石育配知母: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知母配黄柏:阴虚火旺知母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梔子配茵陈:湿热黄疸黄连配吴茱萸: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黄连配木香: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黄柏配苍术:湿热诸证,尤其卜•焦湿热白薇配玉竹:阴虚外感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硕难下大黄配巴豆、干姜:寒枳便秘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苍术配厚朴、陈皮:湿阻中焦或夹食枳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丁香配柿帶:虚寒咽逆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島腕胀痛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薙白配瓜篓: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Z神昏、癫痫、癫狂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人参配蛤蛤:肺肾两虚、动辄气喘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II渴、多汗及消渴黄黃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甘草配白芍:皖腹或四肢拘急疼痛当归配黄罠:血虎或气血双亏中药的产地与采集1、道地药材: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
中药学知识总结
1、用于风痰所致中风口眼斜,惊风癫痫,破伤风,偏头痛等
1、用于惊痫抽搐
2、用于风中经络,口眼斜
3、用于风热头痛、目赤、
干燥除去新鲜药材中
大量水分,避免发
霉、变色、虫蛀
大多数药材
必须新鲜使用得
药材如石斛、地黄
药材名苦杏仁桃仁
来源蔷薇科山杏、东北杏、
西伯利亚杏及杏得干
燥成熟种子。
蔷薇科桃及山桃得干
燥成熟种子。
性状形状扁心形扁长圆形边缘肥厚薄
基部左右不对称钝圆偏斜表面颜色黄棕色至深棕色黄棕色至红棕色表面特征背部有纵棱5条密布颗粒状突起味苦微苦。
中药学必记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药学必记知识点总结大全中药学必记知识点总结大全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中草药的性味归经、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作为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药学的知识点众多,而这里将对一些必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供学习参考。
一、中药的基础知识1.中药的定义:指的是用于预防、诊治疾病的中草药、植物药。
2.中药的性味:中药的性味有寒、凉、平、温、热五种,寒凉属阴性、平温热属阳性。
3.中药的归经:中药按照其归属经络的不同进行归经分类。
4.中药的药理作用:中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人体产生药理作用,如经络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二、中药材的分类与选配1.中草药分类:根据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功能等进行分类,如寒热药、解表药等。
2.中草药的选配原则:中草药的选配需要根据药性相反、功能互补的原则进行搭配,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3.药物配伍禁忌:在中药的选配中,需要避免一些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以防止产生不良反应。
三、中药的药效与应用1.中药的功效:中药可以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2.中药的应用范围:中药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感冒、咳嗽、胃痛等。
3.中药的剂型:中药可以通过不同的剂型进行应用,如汤剂、丸剂、颗粒剂等。
四、中药质量控制1.中药的质量标准:中药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性状、理化指标、活性成分等方面的指标。
2.中药的炮制:中药的炮制过程对其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包括晒干、蒸制、炒制等步骤。
3.中药炮制的质量控制:中药的炮制需要根据标准进行控制,确保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五、中药的药用价值1.中药的药物活性:中药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生物碱、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2.中药的临床应用:中药在临床上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可以作为单药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进行配伍使用。
3.中药的研发与创新:中药的研发和创新有助于提高其疗效和药用价值,如提取纯化有效成分、研发新的剂型等。
综上所述,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科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掌握其中的必记知识点对于进一步理解中药的性质、应用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学重点知识总结
中药学重点知识总结1.中药的分类:中药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性质可以分为寒、凉、平、温、热五性,按照药性可以分为甘、酸、苦、辛、咸、涩六味,按照功效可以分为益气、养血、滋阴、清热、祛寒、利水等。
3.中药的性味归经:中药的性味和归经对药物的功效起着重要的影响。
中药的性味可以分为寒、凉、平、温、热五性和甘、酸、苦、辛、咸、涩六味。
归经指的是中药对应的脏腑经络或五脏六腑。
4.中药的药理作用:中药的药理作用是指中药物质在体内发生的物理化学、生化及生物学反应的过程。
药理作用可以通过影响机体的功能、调节机体的代谢和改变细胞的活动等方式实现。
5.中药的药效:中药的药效指的是中药对人体的具体治疗作用。
不同的中药有不同的药效,如益气、养血、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
6.中药的配伍原则:中药的配伍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合理搭配使用,以发挥药物的最大功效并减少副作用。
中药的配伍原则有相似原则、互补原则、辅药原则、禁忌原则等。
7.中药的剂型:中药的剂型是指中药通过各种加工、制备方法制成的药物形态。
中药的常见剂型有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不同的剂型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8.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是指对中药的质量进行评价和检测的标准。
常见的评价标准包括外观质量、理化指标、微生物限度、重金属含量等。
9.中药的药物安全性:中药的药物安全性是指药物在一定用量范围内对人体的可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的风险。
要保证中药的安全性,需要进行充分的毒性评价和临床试验。
10.中药的合理用药:中药的合理用药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特点来选择最合适的中药和用量。
同时还需要注意中药的禁忌症、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
中药学重点知识总结
中药学重点知识总结
中药学是研究中草药对人体的药理学性质和临床应用的学科,以下是一些中药学的重
点知识总结:
1. 中草药分类:中草药可以按其生物学特征、药物化学成分、功能用途等多种方式进
行分类。
2. 中药鉴定:通过对中草药的外观、组织结构、性状、气味等进行观察和比对,可以
鉴定中草药的真伪和质量。
3. 药理学:中药的药理学研究主要包括中药对机体的作用机理、药效学和副作用等。
4. 药物代谢和排泄:中药的代谢和排泄是指中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
过程,了解中药的代谢和排泄对于合理使用中药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很重要。
5. 中药质量标准:中药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检查、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微生物限度、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指标,通过合理选择和使用药材,可以保证中药的质量。
6. 中药临床应用:中药的临床应用包括中药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等,掌握中药的临床应用对于中医临床工作很重要。
7. 中药配伍禁忌:中药的配伍禁忌是指某些中草药在一起使用时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或
减弱药效的情况,了解中药的配伍禁忌可以避免中药的不良反应。
8.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指将中草药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加工成适合治疗的药物,了
解不同的炮制方法对于中药的药效和药性有重要影响。
9. 中药贮藏:正确的中药贮藏可以保持中药的活性成分和质量,避免药物的变质和损失。
10. 中药制剂:中药制剂是将中药制成粉末、丸剂、胶囊、散剂、汤剂、注射剂等形式的药物,了解不同的制剂对药效的影响对于合理使用中药很重要。
以上是中药学的一些重点知识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药师知识点总结
中药师知识点总结一、中药学基础知识1. 中药的来源和分类2. 中药的性味归经3. 中药的功效与作用4. 中药鉴别与质量控制二、中药方剂学1. 中药方剂的概念与分类2. 中药方剂的组成与运用3. 中药方剂的药理作用4. 中药方剂的配伍禁忌三、中药药理学1. 中药的药效与药理作用2. 中药的毒副作用与不良反应3. 中药的临床应用与研究四、中药炮制学1. 中药的加工与炮制方法2. 中药的炮制工具与器皿使用3. 中药炮制中的技巧与要点五、中药与现代医学1. 中药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2. 中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与发展3. 中药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与前景六、中药行业发展与规范1. 中药行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2. 中药行业的规范与管理3. 中药行业的未来发展与挑战七、中药药师职业素养1. 中药药师的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2. 中药药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3. 中药药师的自我提升与发展规划八、中药临床应用1. 常见中药的临床应用与疗效2. 中药治疗常见疾病的方剂与配伍3. 中药与西药的配合应用九、中药安全与合理用药1. 中药的安全性评价与监管2. 中药的合理用药与用法用量3. 中药的毒副作用与防范措施十、中药药物搭配1. 中药与中药的搭配原则2. 中药与食物、饮料的搭配禁忌3. 中药与其他药物的搭配与配伍禁忌十一、中药与中医理论1. 中药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与作用2. 中药与中医诊断与治疗3. 中药对中医理论的丰富与补充中药师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丰富,在每一个方面都需要具备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只有全面掌握了中药学的相关知识,才能在临床上更好地运用中药治疗疾病。
希望中药师们能够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年中药学归纳总结(2篇)
2024年中药学归纳总结____年中药学归纳总结中药学是研究中草药的孕育、生长规律、采收处理、鉴定、提取、炮制、组方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一门综合学科。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传统药物的深入研究,中药学在医药领域的地位日益重要。
本文将对____年中药学的发展进行归纳总结,从中药研究、中药质量控制和中药现代化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中药研究1. 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随着药物研究的深入,对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
____年,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取技术、纯化技术、结构鉴定和作用机制等方面。
通过研究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和纯化技术,可以更好地发掘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2. 中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现代医学的发展给中药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____年,中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成为中药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在临床试验中,中草药的安全性和疗效被广泛研究,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3. 中草药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中草药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是中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____年,中草药资源保护与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灵芝、鸡内金、黄芪等珍贵中草药的培育和保护上。
通过建立药草园,培育珍稀中草药的种苗,可以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保护中草药资源。
二、中药质量控制1. 中药质量评价指标的建立:中药质量控制是中药研究的重要内容。
____年,中药质量评价指标的建立是中药学研究的重点。
通过研究中药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技术,可以科学地评价中药的质量,保证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2. 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是确保中药质量的重要手段。
____年,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主要集中在有毒中草药和珍稀中草药的分析方法和指标的研究上。
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可以提高中药的质量,并提供给临床应用的参考。
三、中药现代化1. 中药生产技术的现代化:中药生产技术的现代化是中药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____年,中药生产技术主要集中在中药饮片的生产、药材的提取和炮制技术的改进上。
中药学笔记整理
中药学知识基础归纳与总结中药学知识基础归纳与总结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中药的起源二、中药学的发展(各时期的代表著作)1.《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载药365 种,首创上中下三品分类法。
其对四气、五味、毒性、七情等的论述,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
2.《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3.《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载药844 种,开创药物图谱文字说明等图文对照法。
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即《证类本草》,载药1558 多种5.《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载药1892 种,集16 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大成。
6.《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载药921 种,其中新增药物716 种。
7.《中华本草》成书于1999 年,载药8980 种。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中药材的产地、采集、贮存对中药质量会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临床效应(安全性与有效性)第一节中药的产地道地药材:是某地出产的、在同一品种中质量优等的药材。
第二节中药的采集采收方法和时间由药物的有效成分的质、量决定,保护药物资源。
一、植物类药物的采收:1.植物药采收季节与药效的关系;2.植物药不同药用部分的采收原则;①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采收,连根拔起。
②叶类: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进行。
③花类:一般在花正开放时进行。
④果实和种子类: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
⑤根和根茎类:通常秋末至春初时采收。
并指出“春宁宜早,秋宁宜晚”。
⑥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即春、夏时节)剥取树皮。
根皮应于秋后苗枯,或早春萌芽前采集。
二、动物类药物的采收:品种不同,采收各异。
三、矿物类药物的采收第三章中药的炮制炮制的含义:药物在应用前或做成各种剂型以前的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
炮制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如半夏、乌头。
中药学总结
中药学总结一、引言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中草药及其制剂的来源、性质、功效、配伍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学的研究与应用,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分类、研究方法、质量控制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
二、基本概念中药学是研究中草药及其制剂的来源、性质、功效、配伍等方面的学科。
中药是指从天然药物中提取的具有疗效的药物,它包括中草药和中药制剂两大类。
中草药指直接采集或经过加工处理的天然药材,而中药制剂则是指将中草药进行提取、加工制备成的药物。
三、分类中药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按照来源、性味、归经等进行划分。
1. 根据来源分类根据来源的不同,中药可以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以及微生物药等四大类。
其中,植物药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它包括了大量的中草药,如黄芩、石菖蒲等。
动物药则是指用动物的各个部分制备而成的药物,如鹿角、牛黄等。
矿物药是从矿物中提取的药物,如硫磺、雄黄等。
微生物药是指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等工艺制备的药物,如青黛、红曲等。
2. 根据性味归经分类中药按照性味归经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寒凉药、温热药、平和药、苦药等几类。
其中,寒凉药具有降火清热的作用,如银花、连翘等。
温热药则具有温补作用,如人参、肉桂等。
平和药是指既具有寒凉作用又具有温热作用的药物,如黄耆、防风等。
苦药则具有解毒、燥湿作用,如黄连、黄柏等。
四、研究方法中药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实验研究以及临床观察等。
其中,文献研究是中药学研究的基础,它通过对古籍文献的研究,了解中草药的来源、性味、功效等信息。
实验研究则通过实验手段,对中草药进行化学成分鉴定、药效评价等研究。
临床观察则是通过对中草药临床应用的观察与总结,进一步验证中药的疗效及安全性。
五、质量控制中药的质量控制是中药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主要包括药材质量控制、制剂质量控制以及市场监管等方面。
药材质量控制包括对中草药的采集、鉴别、贮藏等方面的要求。
(完整版)《中药学》常用歌诀及总结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总结一、常用歌诀1、中药七情歌相须为用互增效,相使一药助一药;相杀能制它药毒,相畏毒性被制约;相恶配伍疗效减,相反曾毒要记牢;单行无需它药配,七情配伍真奥妙。
(注:相须、相使表示协同;相杀、相畏、相恶表示拮抗)2、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贝蒌半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3、十九畏硫磺原是火之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弥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便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又忌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4、妊娠禁忌歌芫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及天雄,野葛水银既巴豆,牛膝薏仁并蜈蚣,棱莪赭石芫花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砒石硝黄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通兼通草,瞿麦干姜桃木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与庶虫。
妊娠禁忌(二):雄黄轻草莪巴川,草子玄明京芒丁,土鳖商路扮南星,天仙遂附蛭蚣麝,雪莲皂霜魏牵牛,三芫千金马钱闹。
慎用:桃花红、芦荟绿,姜黄枳壳牡丹皮,肉桂蝉蜕冬葵叶,附子急芒射牛膝。
5、28种毒性中药披金戴银一天仙,半升半降黄白钱,川南狼,闹粉娘,遂草炒豆熬酥糖。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山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二、中药学1、辛温解表药荆防麻桂紫苏姜,香白羌细辛夷苍。
麻黄发汗治伤寒,利水痹痛与咳喘。
桂枝温胃善助阳,温经通络化水强。
紫苏散寒兼中宽,气胀解毒胎能安。
荆芥祛风解肌表,痒疹出血及感冒。
防风辛散表里风,胜湿疗痹止痛痉。
羌活祛风寒湿气,太阳头疼上肢痹。
白芷通窍阳明疼,燥湿止带消痈脓。
细辛祛风通鼻窍,诸班寒痛肺饮消。
2、辛凉解表药蔓荆牛蒡二子凉,薄荷蜕豆饮菊桑,葛根生柴兼升阳。
薄荷清利头目咽,散热透疹又疏肝。
中药学解决实际问题情况总结
中药学解决实际问题情况总结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材的学科,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情况非常广泛。
以下是一些中药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总结:1. 疾病预防和治疗:中药学通过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例如,许多中药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炎等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和预防一些常见疾病。
2. 保健养生:中药学在保健养生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
例如,一些中药具有抗氧化、抗疲劳、调节免疫力等作用,可以用于改善人体健康状况。
3. 农业和食品:中药学在农业和食品工业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一些中药可以用于农药残留的去除、食品添加剂的开发等。
4. 环境保护:中药学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
例如,一些中药可以用于水处理、土壤修复等。
5. 其他领域:中药学还在其他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化妆品行业、中医药养生文化推广等领域中都有所涉及。
总之,中药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农业和食品工业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
然而,中药学仍需不断发展和完善,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当然,以下是对中药学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些建议:1. 深入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尽管我们已经知道一些中药可以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但是这些中药的作用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
未来,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以便更好地利用它们的疗效。
2. 开展更多的临床试验:为了证明中药的疗效,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
这些试验应该基于科学、严谨的设计,以便得出可靠的结果。
3. 结合现代科技:我们可以结合现代科技,例如人工智能、基因组学等,来研究中药材的成分和作用机制,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药材的疗效。
4. 加强国际合作:中药学是一个国际性的学科,我们需要与世界各地的同行进行更多的合作和交流。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药学的最新进展,以及如何更好地应用中药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中药学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中药学重点总结
中药学重点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公文写作、报告体会、演讲致辞、党团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report experience, speeche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document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collectio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中药学重点总结中药学重点总结(精选3篇)中药学重点总结篇1考点一、历代本草《神农本草经》: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荆芥
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牛蒡子
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蝉蜕
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升麻
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葛根
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牛蒡子、升麻、紫草
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白芷
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细辛
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
2.下乳——关木通、穿山甲
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关木通
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穿山甲
3.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青蒿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生何首乌
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常山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槟榔
4.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桑叶、菊花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桑叶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菊花、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秦皮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决明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车前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珍珠母
5.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专清虚热的药物是银柴胡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牡丹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青蒿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地骨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胡黄连
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秦艽
7.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续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
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紫苏
既能安胎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黄芩
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杜仲、续断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
既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物是黄芩、苎麻根
既能安胎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艾叶
既能安胎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白术
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菟丝子
既能理气又能安胎的药物是车前子
8.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
既能开窍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麝香
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冰片
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石菖蒲
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蟾蜍
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牛黄
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远志
9.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
既能杀虫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贯众
既能杀虫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芦荟
既能杀虫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牵牛子
既能杀虫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是花椒
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物是川楝子、苦楝皮
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川楝子
既能杀虫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是槟榔
10.润肠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郁李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决明子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物是瓜蒌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杏仁、苏子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肉苁蓉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当归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是生首乌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阳的药物是肉苁蓉、硫黄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是柏子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阴的药物是麦冬
清热解毒之最———银花芳香化湿之最———藿香重镇安神之最———朱砂
利水渗湿之最———茯苓芳香开窍之最———麝香清热之最———石膏
泻火之最———黄连降气之最———沉香生津之最———石斛
温痰之最———半夏平肝之最———羚羊角辛凉之最———薄荷
止痛之最———元胡止血之最———三七补阳之最———鹿茸
补阴之最———女贞子攻下之最———大黄凉血之最———犀角
理气之最———枳实舒肝之最———郁金活血之最———丹参
补气之最———人参补血之最———当归补脾之最———山药
消食之最———神曲清痰之最———贝母退黄之最———茵陈
祛风之最———独活安神之最———枣仁温里之最———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