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作者:杨小丽

来源:《科教创新》2013年第03期

摘要:教育体制由应试教育改革为素质教育的同时,课程改革的进程也在加快。新课程改革明确了学习不应该只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更应该是主动学习、主动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即通过新的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在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创新意识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105-01

一、注重数学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许多学生之所以无法将解决数字题的技能迁移到对应用题的解决中,主要是他们在问题表征上存在困难。如本题对小学生有难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问题材料表征困难。在未做对的学生中,有部分学生首先放弃思考,写上“不会”,而实际上问题并没有这么困难。

传统的数学教学用表征的方法。教学的表征理论把数学技能的概念作为学习过程的终点和起点,使得概念、技能的学习与应用之间的分离仍继续存在。传统教学的表征方法及学习的内化观点有把学校中的数学和现实中的数学对立起来的危险。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发挥数学表征材料的社会情境作用,让不同学生的现实体验而不是正式数学构成教学活动的起点。体验式教学要求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教学阶段,利用扮演适当的角色和使用相关的音像来模拟情节。情节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够对学生的感觉器官起到刺激作用,使之进入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并能够从情境当中找出存在的一些问题来,对情境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谈出自己的感觉,继而为课堂的学习提供经验与体验、情感和知识的准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后将自己在创设情境之中体验到的情感、学习到知识点应用于实际情境,解决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甚至能根据教材的要求创设有利于知识点学习的情境时,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学习数学可被看做参与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关注数学对象的存在、本质和关系等方面的数学实践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理解来学习数学。如断尺问题。问:从刻度3到5之间是多少厘米?

许多学生做不对,原因是对尺子上的数字不理解。如果让学生亲自做一把尺子或让学生用脚在地上量步子记数字,学生就懂得刻度“0”以及“1”、“2”等数字的含义。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容易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能真正理解知识。皮亚杰说:“教师不该一味地给孩子们讲课,而要组织情境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对解决方案的搜寻。”因此,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突出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通过让

学生“做”数学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很有帮助,而且能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本题完全可以让一年级的小学生去做,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去探究解决问题的多种不同方法,体会5—3=2等加减运算的具体含义,尤其是数量的一元的动态变化关系,从而真正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

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转换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探索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使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落实。

1、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创新意识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是要有过程的。如果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不给他们自己动手的机会,创新意识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达到的,而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会得来的。在探究和自主学习中,学生能够形成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

2、运用开放式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开放题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这种开放性的习题具有很高的的创造教育价值,极富挑战性。因为他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因而它的解题策略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设计开放性练习,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

3、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社会是大课堂,多给学生经历,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求新。《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于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获得作为一名公民所必须的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把社会作为数学教育的大课堂,很有必要。

三、注重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发展学生数学才能。

学生的成长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各种因素之间有时密切联系缺一不可的。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不仅受课堂教学的影响,还受课外活动的影响。因此,数学教育活动不能只限于课堂教学,而忽视了课外的活动。只有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与发展的环境,才能使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得到充分的发展。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要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适合儿童特点和接受能力。如,结合数学课本的某些内容,适当加深和拓宽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答一些有趣的数学思考题,训练和发展

学生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数学知识,介绍一些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数学思想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配合课堂教学的某些内容,指导学生制作数学教具和学具,或者进行实际操作、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了解数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开展数学课外活动,要充分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采取多内容、多形式、多层次、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参加,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长知识,展智慧,培养数学兴趣,发展数学才能。

参考文献:

[1]刘东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取现实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J].硅谷,2009(10)

[2]陈启兵.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感[J].考试周刊,2009(40)

[3]沈晓林.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13)

[4]黄小鸟.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J].考试周刊,2008(25)

[5]卢天育.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