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欢迎您

合集下载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中药药剂学课程英文名称:Pharmaceu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课程编号:ZH21303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学时:(总学时72、理论课学时52、实验课学时20)学分:4适用对象:中药学本科专业先修课程: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课程简介: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它不仅与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中药工业化生产和临床医疗密切相关,也是连接中医与中药的纽带,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常用辅料,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研究新进展。

为今后从事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和解决药剂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奠定较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要保持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特点,加强中药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药剂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继承传统药剂与发展现代剂型相结合,尽量避免与其他学科不必要的内容重复。

在新内容上要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扩展,如超细粉碎,超临界流体提取,半仿生提取,超声提取,絮凝沉淀,大孔树脂吸附,超滤,高速离心,喷雾干燥,冷冻干燥,一步制粒,凝胶剂,巴布剂,灌肠剂,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等等。

充分反映了中医药的新法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

体现了本门课程的科学性、时代性和适用性。

本门课程大致分为4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中药调剂”;第二部分以“药剂制备基础”为主,配合散剂、浸出药剂、液体药剂等剂型;第三部分为“中药剂型”,基本上按液体、半固体、固体、气体剂型顺序编排;第四部分为“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制剂与疗效”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打下初步基础。

大学教学大纲_中药药剂学专论

大学教学大纲_中药药剂学专论

《中药药剂学专论》教学大纲Teaching Outline of Advanced Pharmaceutics of TCM forGraduated Students第一部分大纲说明1. 课程代码:S09182. 开课时间:第一学期3. 总学时数:60学时4. 开课部门:中药学科5. 授课对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6.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7. 预修课程:中药药剂学、药剂学或生物药剂学等8. 主讲教师:冯年平、王长虹等9.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10.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侯世祥. 《现代中药制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年版参考资料:陆彬. 《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杂志Molecular Pharmaceutics杂志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药药剂学专论》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现代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和细胞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和前沿技术,基于中药现代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的一门研究生专业课程。

本课程以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中药学高端人才为宗旨,以中药制剂技术和新型给药系统的设计和研究为主线,通过专题讲授、文献研读、以及学术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向学生介绍中药制剂技术和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方法、发展前沿和最新动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中药药剂学、药剂学等专业研究生。

第一章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Advances in Novel Delivery Systems of TCM)1. 主要内容1.1 药物制剂与新型给药系统:药物制剂的历史沿革;新型给药系统简介。

1.2 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缓控释、迟释、速释制剂,经皮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纳米给药系统;研究实例。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供高职中药制药专业使用)前言《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是高职类中药制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通过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常用辅料,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研究新进展。

为今后从事中药的生产开发和解决药剂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见习、实习及自学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图表、实物、图片、幻灯、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象化教学手段;技能训练中强调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同时坚持中医药特色、加强中药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反映中药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努力为中药事业的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门课程总学时数为13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72学时;实验60学时。

1 、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允许教师作适当增减,但不得破坏教材内容结构的完整性。

2 、大纲教学内容的顺序,允许教师根据各自的讲课习惯作适当调整,但不得损坏课程的系统性。

3 、大纲中规定的教学方法、实验,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大胆创新注:中药制药专业另开设综合实验,可作为中药药剂学理论和实验内容的补充和考查,通过综合实验,对中药制剂生产各环节进一步加深印象,更加明确生产工艺过程,是学习、巩固中药药剂学的必要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含义、理论体系的特点与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药品标准》)及有关药品管理法规的性质、特点。

2、熟悉《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中药药剂学在中医药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供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使用)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处方设计、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该课程以中药学专业的各门前期课程的知识为基础,具有内容多、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创新性强等特点,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为学生从事中药制剂的生产、研究、开发、经营等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

“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药物剂型的定义、特点、分类、应用,了解其发展概况;熟悉中药调剂的基础知识;结合剂型掌握常用药用辅料的性能、特点及选用原则;能正确分析制剂处方;掌握制剂的制备工艺及理论,结合剂型了解常用制药机械设备的性能及应用;掌握制剂的质量要求及质量评价;掌握药物及其制剂稳定性的概念和意义、影响药物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稳定性试验方法;结合剂型熟悉主要的单元操作(粉碎、筛析、混合、制粒、浸提、分离、浓缩、干燥、空气净化、灭菌等);熟悉制剂新技术,包括微囊、固体分散体、包合物、脂质体制备技术、膜剂等;掌握缓释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的特点、分类与应用;熟悉其他传统剂型的种类与特点(丹药、锭剂、线剂、条剂、灸剂、熨剂等);掌握中药新药的概念、研究开发的指导思想;熟悉中药新药的系统研究方法。

本大纲的配套使用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药剂学》第二版(张兆旺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2章,主要内容为中药药剂学的基本概念、中药药剂学的特点与性质、研究内容、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中药药剂学的发展及中药调剂学基础知识等;第二部分为第3、4、6、7章,主要内容为制药卫生与药物的前处理,其中药物的前处理包括粉碎、筛析、提取、分离、精制、浓缩、干燥等内容;第三部分为第5章、第8~19章,主要内容为各种剂型的制备知识,包括各类固体、半固体、固体以及气体剂型;第四部分为第20~24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制剂新技术、中药制剂的稳定性、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中药新药的研制等。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中药鉴定学是一门研究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开发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是高职高专院校中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中药鉴定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岗位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本大纲适用于中药专业,中药制药专业。

【知识目标】1.掌握中药鉴定的依据、取样要求和方法.2.掌握中药来源、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掌握115中药材的中药拉丁文、来源、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主要或有效成分、理化鉴别等.4.掌握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藻菌地衣类、树脂类、动物类及矿物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要点.5.熟悉87种中药材的来源、主产地、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主要或有效成分等.6熟悉中药采收、加工和贮藏的基本知识及其对中药质量的影响.7.熟悉中成药鉴定的特点、基本程序和方法.8.了解中药鉴定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了解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和发展方向;了解中药材拉丁名的一般组成原则.9了解140种中药材的来源及性状鉴别特征.【能力(技能)目标】1.能运用性状鉴定技术快速识别常用中药350种以上.做到见药知名.2.能说出260种中药的来源、主产地、性状鉴别要点.3.能运用显微鉴定技术鉴定中药并绘制显微特征图.4.能运用理化鉴定技术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5.能熟悉使用、严格执行国家药品标准.6.能有查阅相关科技文献和参考书籍,获取和扩展知识的能力.【素质教育目标】1.树立“依法鉴定”、“质量第一”的观念.2.培养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篇总论【教学内容】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含义和任务第一节中药鉴定学的含义第一节中药鉴定学的任务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第二节古代中药鉴定知识第三节近、现代中药鉴定工作概括第三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第一节中药的采收第二节中药的加工第三节中药的贮藏第四章中药鉴定的依据与基本程序第一节中药鉴定的依据第二节中药鉴定的基本程序第五章中药鉴定的方法第一节来源鉴定第二节性状鉴定第三节显微鉴定第四节理化鉴定【知识目标】1.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含义和任务;掌握中药鉴定的依据、程序和取样要求.2.掌握中药的来源(包括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药用部位,矿物的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产地及采收加工要点).3.掌握中药性状(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等)和经验鉴别(包括水试、火试等)方法.4.掌握中药显微鉴定常用的制片方法、试剂选用、细胞壁及细胞内含物的鉴别方法.5.熟悉色谱法和光谱法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6.了解历代主要本草著作的作者、成书年代和主要特点【能力目标】1能熟练操作中药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杂质检查法;2能熟练操作中药的浸出物测定法;掌握中药的薄层色谱、化学定性、荧光检查、微量升华等理化鉴定方法.3熟悉中药采收、加工及贮藏的基本知识及其对中药质量的影响.4熟悉国家药品标准中与中药鉴定有关的规定;熟悉2005年版《中国药典》的主要特点及使用方法.5熟悉色谱法和光谱法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6了解历代主要本草著作的作者、成书年代和主要特点.7.了解中药材拉丁名的一般组成原则.【素质教育目标】培养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第二篇植物药类第六章根及根茎类中药【教学内容】第一节根类中药一、性状鉴定二、显微鉴定第二节根茎类中药一、性状鉴定二、显微鉴定狗脊、绵马贯众、骨碎补、细辛、大黄、拳参、虎杖、何首乌(附:首乌藤、白首乌)、牛膝、川牛膝、商陆、银柴胡、太子参、威灵仙、川乌、草乌(附:草乌叶)、附子(附:白附子)、白头翁、白芍、赤芍、黄连、升麻、防己(附:广防己)、北豆根、乌药、延胡索、夏天无、板蓝根(附:南板蓝根)、地榆、苦参、山豆根、葛根(附:粉葛、葛花)、甘草、黄芪(附:红芪)、远志、甘遂、白蔹、人参(附:红参、人参叶、刺五加)、西洋参、三七、白芷、当归、独活、羌活、前胡(附:紫花前胡)、川芎、藁本、防风、柴胡、北沙参、龙胆、白前、白薇、徐长卿、紫草(附:硬紫草)、丹参、黄芩、玄参、地黄、胡黄连、巴戟天、秦艽、茜草、红大戟(附:京大戟)、续断、天花粉、紫苑、漏芦、(附:禹州漏芦)、三棱、泽泻、(附:两头尖)、天南星、半夏、石菖蒲(附:水菖蒲)、百部、川贝母(附:依贝母、平贝母、湖北贝母、土贝母)、浙贝母、黄精、玉竹、重楼、土茯苓、天冬、麦冬(附:山麦冬)、知母、山药、射干(附:川射干)、莪术(附:莪术油)、姜黄(附:片姜黄)、郁金、高良姜、山慈菇、白及。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中药药剂学》是中医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学习中药药剂学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中药制剂研发和生产能力,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能力和素养:1. 理解中药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中药药材的加工、炮制和制备技术;3. 熟悉中药制剂的分类、质量标准及生产工艺;4. 掌握适用于中药制剂的现代制药技术,并能运用于中药研发和生产中;5. 培养学生的中药制剂研发和生产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中药药材加工和炮制技术1.1 中药药材的分类和加工方法1.2 中药炮制技术及其影响因素1.3 中药药材炮制质量控制方法2. 中药制剂学基础2.1 中药制剂学的概述和发展历程2.2 中药制剂的分类和特点2.3 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法3. 中药制剂工艺学3.1 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和工艺流程3.2 中药制剂的成方原则和配伍禁忌3.3 中药制剂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要求4. 现代制药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4.1 提取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4.2 粉碎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4.3 理化性质测定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五、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并应用知识;2. 实验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 研究论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4. 案例研究和课堂演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核:闭卷考试,考查对课程核心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期末考试:开卷考试,考查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4. 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评分:考查学生的实践和科研能力。

七、参考教材1. 《中药药剂学教程》(主编:XXX)2. 《中药制剂与质量评价》(主编:XXX)3. 《中药制剂工艺学》(主编:XXX)八、教学团队本课程由中医药学院的教授和副教授组成的教学团队负责教学工作,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药学专业背景,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和指导。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13~14章)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13~14章)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13~14章)第十三章丸剂【目的要求】1、掌握泛制法、塑制法制备丸剂的方法、基本理论和技能;水丸、蜜丸、浓缩丸、滴丸的含义与应用。

2、熟悉滴制法制备丸剂的基本原理与过程;糊丸、蜡丸的含义、特点与制法;丸剂的包衣与质量检查方法。

3、了解丸剂包衣种类与方法;丸剂的染菌与防腐;丸剂的包装与贮藏。

【教学内容】1,概述:讲述丸剂的含义、特点、分类、制法(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

2、水丸:讲述水丸的特点、规格,赋形剂的种类与应用,水丸对药物的要求,泛制法制备水丸的过程与设备。

典型制剂举例。

3、蜜丸:讲述蜜丸的特点、规格,蜂蜜的选择与炼制,塑制法制备蜜丸的过程与设备。

典型制剂举例。

4、浓缩丸:讲述浓缩丸的含义、特点;药材的处理原则;浓缩丸的制法。

典型制剂举例。

5、丸剂的包衣:介绍丸剂包衣的目的、种类与方法。

6、滴丸:讲述滴丸的含义、特点;基质的要求与选用;冷却液的要求与选用;滴丸的制法与设备;滴丸制备有关理论间题探讨。

典型制剂举例。

7、丸剂的质量检查:讲述丸剂质量检查的项目、方法与要求。

8、丸剂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介绍丸剂染菌途径与防菌灭菌措施;克服丸剂溶散超时限的措施。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幻灯教学;滴丸或蜜丸、水丸的制备实验。

第十四章中药注射剂【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注射剂、输液剂的含义、特点、分类和质量要求;中药注射用原液的制备;中药注射剂制备的工艺过程与技术关键;热原的性质、污染途径及除去方法,热原的检查方法。

2、熟悉注射剂常用溶剂的种类;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及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及精制法;注射剂常用附加剂的种类、性质、选用和质量要求及处理;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

3、了解中药注射剂的发展概况:注射剂容器的种类;血浆代用液、粉针剂、注射用混悬液及乳浊液的质量要求和制备要点;容器处理及分装等。

【教学内容】1、概述:详述注射剂的含义、特点、分类与质量要求;介绍注射剂的给药途径,中药注射剂的发展概况,中药注射剂新产品设计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15~17章)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15~17章)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15~17章)第十五章栓剂【目的要求】1、掌握栓剂的含义和特点;药物吸收的途径与影响吸收的因素;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要求;置换价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2、熟悉栓剂常用基质的种类、特点以及栓剂的质量要求。

3、了解栓剂的发展概况以及包装贮藏要求。

【教学内容】1、概述:讲述栓剂的含义、种类、规格、作用特点;栓剂药物吸收途径与影响吸收的因素;质量要求。

介绍栓剂的发展简况,栓剂新产品设计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2、栓剂的基质:讲述栓剂基质的要求、种类、性质与应用。

3、栓剂的制备与举例:详述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设备,药物的处理与基质混合,置换价的概念;双层栓剂与中空栓剂的制法。

典型制剂举例。

4、栓剂的质量检查:讲述栓剂的质量评定项目与检查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典型栓剂的制备实验。

第十六章气雾剂【目的要求】1、掌握气雾剂的含义、种类与特点;气雾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要求。

2、熟悉气雾剂的组成;药物经肺吸收的机理。

3、了解粉雾剂、喷雾剂。

【教学内容】气雾剂:讲述气雾剂的含义、特点、分类,气雾剂经肺吸收的机理;讲述气雾剂的药物与附加剂、抛射剂的类型、耐压容器、阀门系统的选用方法。

各种气雾剂 (溶液型、混悬液型、乳浊液型)的设计要求;气雾剂的质量要求。

典型制剂举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第十七章散剂【目的要求】1、掌握散剂的一般制备方法,以及含毒性药物散剂、低共熔物散剂、含液体药物散剂、眼用散剂等的制备原则和方法。

2、熟悉散剂的含义、特点、分类、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1、概述:讲述散剂的含义、特点、分类,散剂的质量要求。

2、散剂的制备:详述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各类特殊散剂 (含毒性药物、低共熔混合物、液体药物等)的制法及举例。

介绍《中国药典》附录有关散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典型散剂的制备与质量检查实验。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中药药剂学课程英文名称:Pharmaceu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课程编号:ZH21303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学时:(总学时72、理论课学时52、实验课学时20)学分:4适用对象:中药学本科专业先修课程: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课程简介: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它不仅与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中药工业化生产和临床医疗密切相关,也是连接中医与中药的纽带,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常用辅料,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研究新进展。

为今后从事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和解决药剂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奠定较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要保持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特点,加强中药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药剂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继承传统药剂与发展现代剂型相结合,尽量避免与其他学科不必要的内容重复。

在新内容上要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扩展,如超细粉碎,超临界流体提取,半仿生提取,超声提取,絮凝沉淀,大孔树脂吸附,超滤,高速离心,喷雾干燥,冷冻干燥,一步制粒,凝胶剂,巴布剂,灌肠剂,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等等。

充分反映了中医药的新法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

体现了本门课程的科学性、时代性和适用性。

《中药药剂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适用对象] 中药学(对外交流)、中药学(知识产权保护)、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实验学时] 45 学时一、实验教学任务和目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是与《中药药剂学》理论课程密切结合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为主的、单独设课的实验课程,旨在提供中药药剂的制备与相关实验技能的培训。

实验内容包括各种剂型的制备及其质量检查。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1)通过典型药剂的制备,掌握各类剂型的特点、性质、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等,以验证、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为创制新的中药药剂、剂型与工艺打下初步基础。

(2)通过实验与教学见习,了解生产药剂常用设备的结构、性能,以及使用与保养方法。

(3)训练操作技术,培养正确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实事求是的记录习惯和独立总结实验资料的能力。

(4)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内容,查阅并分析有关实验内容的文献资料,培养查阅和使用文献资料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内容实验一散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散剂制备工艺过程: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包装。

(2)掌握含特殊成分散剂、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3)掌握散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4)掌握粉碎、过筛、混合的基本操作。

2、实验内容(1)冰硼散的制备(2)苯巴比妥散剂的制备3、实验仪器乳钵、普通天平、药筛(120目)等。

4、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二液体药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溶液性液体药剂的基本制备方法。

(2)掌握溶液剂、混悬剂和乳剂中附加剂的使用方法。

2、实验内容(1)碘酊或复方硼酸钠溶液(2)胃蛋白酶合剂(3)复方硫磺洗剂(4)松节油擦剂或液状石蜡乳3、实验仪器烧杯(50ml)、玻璃漏斗(6cm、10cm)、量筒(100ml)、乳钵、普通天平、玻璃棒、滤纸、电炉等。

4、实验学时5学时实验三常用软膏剂基质的制备1、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不同类型软膏基质的制备方法。

(2)根据药物和基质的性质,了解药物的加入方法。

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CourseSyllabus)
*学习目标(LearningObjectives)
1、知识构架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中药药剂学这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吸收应用现代药学及相关学科技术理论、仪器设备、方法等。
2、能力培养方面,通过中药药剂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培养学生中药制剂研究与开发、生产、质量控制、临床应用的能力。
散剂、丸剂、
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气雾剂与喷雾剂
8
讲授+作业
熟悉掌握散剂、丸剂、颗粒、胶囊剂、片剂、气雾剂与喷雾剂制备与质量
课堂交流
药物制剂新技术、其他剂型中药制剂稳定性、中药制剂生物有效性评价、中药制剂的配伍变化和不良反应、中药制剂研究的基本思路探讨
8
讲授+作业
了解中药新技术、其他剂型稳定性、配伍变化等。
课程网址
(Course Webpage)
无(No)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本学科融汇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重点探讨方剂的调配理论、调配技术和应用,以及中药原料加工制成适宜剂型的基础理论和工艺技术。
课堂交流
小组大作业与讨论
学生作业讨论
讨论环节
学生能回答上基本知识点,对本门课程整体有理性和感性的认识
课堂考核提问
*考核方式
(Grading)
本课程的考试,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考试成绩包括两个方面:
(1)考试,占总成绩的80%。
(2)小组作业、课堂交流与出勤(上课参与度),占20%。
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供高职中药制药专业使用)前言《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是高职类中药制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通过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常用辅料,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研究新进展。

为今后从事中药的生产开发和解决药剂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见习、实习及自学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图表、实物、图片、幻灯、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象化教学手段;技能训练中强调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同时坚持中医药特色、加强中药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反映中药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努力为中药事业的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门课程总学时数为13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72学时;实验60学时。

学时分配章节教学内容学时数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中药制剂生产区域的空气洁净技术 2第三章灭菌技术 2第四章过滤技术 2第五章粉碎、过筛与混合 4第六章物料的干燥 2第七章中药材浸出 4第八章液体药剂第九章中药颗粒剂8第九章中药颗粒剂 2第十章传统中药浸出药剂 6第十一章中药胶囊剂 2第十二章中药片剂8第十三章丸剂 4第十四章注射剂10第十五章栓剂 2第十六章气雾剂 2第十七章散剂 2第十八章软膏剂与硬膏剂 4第十九章膜剂 2第二十章缓释、控释制剂 1第二十一章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1合计72本大纲使用说明1 、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允许教师作适当增减,但不得破坏教材内容结构的完整性。

2 、大纲教学内容的顺序,允许教师根据各自的讲课习惯作适当调整,但不得损坏课程的系统性。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欢迎您!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欢迎您!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中药药剂学》是中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它不仅需要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作为支撑基础,而且与生产实践和临床用药紧密相联,是衔接中医与中药的纽带。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中药药剂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为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对职业变化的应变能力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用药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制剂和调剂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式;强化学生追求崇高职业道德的意识;打造中药行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课程教学方法是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有机结合课堂讲授、实验操作、参观实习和自学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图表、实物、幻灯、录像、CAI等多种形象化教学资源。

理论教学要详尽阐述中药药剂学的基本规律,技能训练要重点强调操作规范化和标准化。

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学科发展方针。

采用综合手段,为中药事业的现代化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含义、性质与特点;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中国药典》、部颁标准与有关药事法规等)及其性质、特点与使用方法。

2.熟悉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及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3.了解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况和任务;剂型的分类方法。

【教学内容】1.概述详述《中药药剂学》的定义、性质与任务;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讲述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

2.中药药剂学的发展介绍中药药剂学的发展及中药药剂学的发展方向。

3.药物剂型的分类介绍中药剂型的几种分类法。

4.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详述《中国药典》、《药品标准》、药品主要管理法规等的性质和作用,强调药剂工作的法制性、科学性和严肃性。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前言《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它不仅与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有密切联系,而且与生产实际和临床用药也密切相关,是联结中医与中药的纽带。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及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要求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现代药剂学、生物药剂学等有关理论、,了解国内外药剂学进展概况及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和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

本门课程根据《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编写基本原则》等文件的要求:坚持中医药特色、加强中药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反映中医药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本课程是中药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必修课。

本课程总学时为128。

其中课堂讲授64学时,实验64学时。

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并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形式。

8.0学分。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l.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含义与任务;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药品标准》)及有关药事法规的性质、特点与使用方法。

2、熟悉《中药药剂学》在药学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剂型的分类方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药品安全试验规范。

3、了解《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况。

【教学内容】1、详述《中药药剂学》的定义、性质与任务;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讲述《中药药剂学》在中医药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介绍《中药药剂学》的发展。

3、药物剂型的分类。

4、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详述《中国药典》、药典外药品标准、药品主要管理法规等的性质和作用,强调药剂工作的法制性,科学性和严肃性。

《中药药剂学》实训大纲

《中药药剂学》实训大纲

《中药药剂学》实训大纲前言《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临床疗效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它不仅与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有密切联系,而且与生产实际和临床用药也密切相关,是联结中医与中药的纽带。

通过本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讲授和教学实习,使学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要求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动手、动脑的训练,基本掌握常用剂型,并有独立设计、改进剂型、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结合课堂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并掌握常用剂型的辅料和专用设备的造型、性能和使用保养方法。

总的实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改进剂型、研制新药和解决药剂中质量问题的能力,培养造就合格的中药现代化建设人才。

本门课程《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大纲要求:力求使学生掌握实验教学大纲内的常用剂型的制备方法,关键实验操作要点,训练中强调操作正规化,标准化,使学生达到掌握应用常用剂型的能力。

本门课程总学时为114;其中课堂授课学时为80;实验和见习学时为34。

第二章中药调剂实验一参观中药房一、目的要求1.熟悉中药处方调配的全过程,着重在审方、处方应付、脚注处理等环节的学习。

2.掌握调剂工作制度的程序、审查处方和调配药剂的要点。

3.了解中药房的工作任务和内容;调剂室、制剂室、炮制室及加工部的煎药室等设置,工作内容及主要设备。

4.了解饮片“斗谱”的排列原则,中成药分类存放原则。

5.了解毒性药物的处方调配、使用和保管制度等。

6.了解集中煎药的方法与配制常规。

二、实验教学内容(2学时)1.处方:介绍处方的含义、种类、内容、格式、中药处方组成特点。

2.中药房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介绍调剂室、制剂室、供应室等工作任务与内容;讲调剂工作制度,中药“斗谱”排列的原则、度量衡、中药毒性药、配伍及妊娠禁忌药等知识。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18~21章)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18~21章)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18~21章)第十八章软膏剂与硬膏剂【目的要求】1、掌握软膏剂、硬膏剂的含义、特点与制法。

2、熟悉外用膏剂的透皮吸收机理及影响药物释放、穿透、吸收的因素;软膏剂与硬膏剂基质种类和性质。

【教学内容】1、概述:讲述外用膏剂的含义、特点与种类 (含凝胶剂、糊剂、涂膜剂与巴布剂);外用膏剂的透皮吸收机制及影响药物释放、穿透、吸收的因素;外用膏剂新产品设计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2、软膏剂:讲述软膏剂的含义、特点;基质的种类、性质与选用;软膏剂、凝胶剂、眼膏剂的制法及质量评定;软膏剂贮存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与注意事项。

典型制剂举例。

3、硬膏剂:讲硬膏剂的含义、特点与种类;原辅料的准备;硬膏剂的制法与质量评定。

典型制剂举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典型软膏剂、黑膏药的制备实验;观看幻灯片。

第十九章膜剂【目的要求】1、掌握膜剂的处方组成及制备方法。

2、熟悉膜剂成膜材料的性质与选用。

【教学内容】1、概述:介绍膜剂的特点、分类与规格。

2、膜剂的组成:原辅料的要求与准备;制备方法、质量评定。

3、膜剂的制备与举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代表性膜剂的制备实验。

第二十章缓释、控释制剂【目的要求】1、掌握缓释制剂、控释制剂的含义、作用特点、制备方法。

3,了解经皮吸收制剂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概述:介绍药物制剂新技术的研究简况及其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

2、缓释与控释方法: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的含义、特点、分类、与制备方法 (骨架型片剂,渗透泵型片剂,包衣缓释制剂等)。

3、口服缓释与控释制剂:介绍包衣型、骨架型制剂及渗透泵片。

4、经皮吸收制剂:介绍经皮吸收制剂的含义、特点、分类、与制备方法。

【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第二十一章中药制剂的稳定性【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制剂稳定性的考察方法及有效期的求解。

2、熟悉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常用的稳定化措施。

3、了解研究药剂稳定性的意义;包装材料与药剂稳定性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中药药剂学》是中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它不仅需要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作为支撑基础,而且与生产实践和临床用药紧密相联,是衔接中医与中药的纽带。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中药药剂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为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对职业变化的应变能力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用药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制剂和调剂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式;强化学生追求崇高职业道德的意识;打造中药行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课程教学方法是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有机结合课堂讲授、实验操作、参观实习和自学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图表、实物、幻灯、录像、CAI等多种形象化教学资源。

理论教学要详尽阐述中药药剂学的基本规律,技能训练要重点强调操作规范化和标准化。

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学科发展方针。

采用综合手段,为中药事业的现代化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含义、性质与特点;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中国药典》、部颁标准与有关药事法规等)及其性质、特点与使用方法。

2.熟悉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及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3.了解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况和任务;剂型的分类方法。

【教学内容】1.概述详述《中药药剂学》的定义、性质与任务;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讲述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

2.中药药剂学的发展介绍中药药剂学的发展及中药药剂学的发展方向。

3.药物剂型的分类介绍中药剂型的几种分类法。

4.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详述《中国药典》、《药品标准》、药品主要管理法规等的性质和作用,强调药剂工作的法制性、科学性和严肃性。

第二章中药调剂【目的要求】1.掌握调节工作制度和程序,审查处方和调配药剂的要点。

2.熟悉中药“斗谱”排列的原则;度量衡;中药毒性药品种及用量;处方禁忌药。

3.了解处方种类与格式;中药说明书的含义及内容;非处方药的含义、特点、遴选原则、使用注意事项;中药贮存与保管、不良反应、合理应用。

【教学内容】1.处方介绍处方的含义、种类、内容、格式;中药处方组成的特点。

2.中药房管理讲述调剂工作制度、中药“斗谱”排列的原则、度量衡;中药毒性药;配伍及妊娠禁忌药等知识。

3.调剂用药的供应介绍调剂用饮片和中成药的采购、贮存、调拨、供应的方法和步骤。

4.配方的基本知识与要点详述中药处方的审查、调配、复核及发药的要求与方法;特殊药品的处理方法;配方注意事项;中药说明书的含义及内容;非处方药的含义、特点、遴选原则、使用注意事项;中药不良反应、合理应用。

第三章药剂卫生【目的要求】1.掌握物理灭菌法的特点、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和常用防腐剂的正确用法。

2.熟悉药剂卫生的意义和基本要求,预防药剂污染的主要环节。

3.了解中药厂及制剂室建设的基本要求;洁净室的等级标准;空气洁净技术的应用;F 与F0值在灭菌中的意义与应用。

【教学内容】1.概述讲述药剂卫生的概念、重要性及基本要求;预防药剂污染的主要环节。

2.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介绍中药制药厂建设的基本要求;空气洁净技术与应用;洁净室的卫生与管理。

3.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详述各种灭菌法:①物理灭菌法(重点为干热、湿热、紫外线和辐射灭菌法)的特点、应用及影响因素;②各种滤过除菌法的特点与应用;③化学灭菌法,如气体灭菌法、浸泡与表面消毒法;④介绍无菌操作法和无菌检查法。

4.防腐与防虫介绍防腐与防虫的意义及措施,详述常用防腐剂的性质与应用。

第四章粉碎与筛析【目的要求】1.掌握药料粉碎和筛析的含义、原理和各类中药材的粉碎方法;药筛的规格;粉末的分等。

2.熟悉粉碎和筛析常用机械的构造、性能与使用保养方法。

3.了解微粉学的含义、特性及其在药剂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粉碎讲述药料粉碎的目的与基本原理;各类中药材的粉碎方法;粉碎器械的构造、性能与使用保养。

2.筛析讲述药粉筛析的目的;药筛及药粉的分等;介绍常用过筛器械的构造、性能与使用保养。

3.微粉学基础知识讲述微粉学的含义、特性及在药剂中的应用。

第五章提取、分离与精制【目的要求】1.掌握常用提取方法与设备;常用精制方法(水醇法与醇水法)。

2.熟悉浸提原理及影响因素;固体与液体分离的常用方法、基本原理与选用。

3.了解药材成分与疗效关系;常用浸提溶剂及浸提辅助剂的种类和特点。

【教学内容】1.药材成分与疗效的关系讲述从生理活性角度将药材成分分成几大类,各类成分与疗效的关系,如何做到去粗取精,有效地提取。

2.浸提原理与影响因素详述浸提过程各阶段的基本原理;影响浸提效果的各种因素。

3.常用浸提方法与设备介绍药剂中常用浸提溶剂;详述各种浸提方法(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及其应用;讲述各法应用的器械。

4.常用的精制方法详述药剂中浸提液的精制方法(水醇法、透析法、盐析法等)原理及其应用。

5.固体与液体的分离讲述分离技术的含义与目的,各种分离(沉降、离心、滤过分离)方法;滤过的原理及影响滤过速度的因素;常用滤过方法(常压、减压、加压、微孔滤膜、超滤)与设备。

第六章蒸馏、蒸发(浓缩)与干燥【目的要求】1.掌握蒸馏、蒸发、干燥的含义、原理、方法及影响因素。

2.熟悉蒸馏、蒸发的类型、设备、干燥与蒸发的区别、干燥设备及适用的对象。

3.了解蒸馏、蒸发与干燥设备的结构。

【教学内容】1.蒸馏与蒸发讲述蒸馏与蒸发的概念、原理;影响蒸发的因素;常用蒸馏、蒸发方法及设备。

2.干燥讲述干燥的基本原理,影响干燥的因素,各种干燥(烘干、鼓式、带式、吸湿、沸腾、喷雾、减压、冷冻、红外、微波等)方法。

第七章浸出制剂【目的要求】1.掌握合剂与口服液剂、糖浆剂、煎膏剂、酒剂与酊剂、流浸膏与浸膏剂的制备方法与操作关键。

2.熟悉浸出药剂的含义、特点及剂型种类;各种剂型的含义、特点、质量要求及控制方法。

【教学内容】1.概述讲述浸出药剂的含义、特点及剂型种类。

2.合剂(含口服液)讲述合剂、口服液剂的含义、特点、质量要求;详述制法。

3.糖浆剂讲述糖浆剂的含义、特点、分类、质量要求与制法;讨论如何确保糖浆剂的质量。

4.煎膏剂讲述煎膏剂的含义、特点、质量要求与制法;讨论如何防止“返砂”。

5.药酒与酊剂讲述药酒与酊剂的含义、特点、质量要求、制法及两者的异同点。

6.流浸膏与浸膏剂讲述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的含义、特点、制法、质量要求及应用。

第八章液体制剂【目的要求】1.掌握液体制剂的定义、分类、应用特点,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常见品种及基本性质,正确选用适宜的表面活性剂;药剂中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乳化剂的选用;混悬剂的稳定性;真溶液型药剂、胶体溶液型药剂、乳浊液型药剂、混悬液型药剂的特点、制法与质量要求。

2.熟悉溶解、增溶、助溶、乳化、混悬的概念,高分子溶液和溶胶的性质、结构及稳定性,真溶液、胶体溶液、乳浊液、混悬液的质量评定。

【教学内容】1.概述讲述药剂分散体系、分散相、分散媒介的概念;最常用的溶剂。

2.表面现象与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含义、组成、特点、类型、性质和在药剂中的应用。

3.真溶液型药剂真溶液型药剂的含义、特点及制法。

4.胶体溶液型药剂详述胶体溶液型药剂的含义、特点及制法;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与解决方法。

5.乳浊液型药剂讲述乳化、乳化剂等的含义;详述乳浊液型药剂的含义、特点、制法与应用;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与解决方法。

6.混悬液型药剂讲述润湿、混悬、助悬剂与絮凝剂等的含义;详述混悬液型药剂的含义、特点与制法,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与解决方法。

第九章注射剂【目的要求】1.掌握注射剂的含义、特点和质量要求;热原的特性、污染途径、检查及除去热原的方法;用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的方法;等渗调节的计算方法;中药注射剂制备的主要工艺流程;中药注射剂原液的制备;掌握输液剂与滴眼液的一般制备方法。

2.熟悉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注射剂容器的种类、质量要求及处理方法;各种附加剂的作用及选择;中药注射剂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3.了解注射剂的成品质量检查方法;滴眼剂的含义、特点及应用。

【教学内容】1.概述讲述注射剂的含义、特点、分类与质量要求;注射剂中药物的吸收途径。

2.热原讲述热原的含义、基本组成、性质、污染途径、除去方法及检测方法等。

3.注射剂的溶剂重点讲解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的原理及对蒸馏水器的要求,详述多效蒸馏水器的构造及使用方法;介绍反渗透法;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与精制法。

4.附加剂详述附加剂的要求、使用的目的;附加剂的种类、选用原则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渗溶液和等张溶液的概念,调节等渗的计算方法等。

5.注射剂的制备(1)注射剂的工艺流程:注射剂车间的要求;注射剂的工艺流程。

(2)容器的选择与处理:介绍注射剂容器的种类、式样、规格和质量要求;安瓿的处理工序和操作法。

(3)中药注射用原液的制备:讲述水蒸气蒸馏法、水醇法、醇水法、双提法、透析法与超滤法等提取精制方法的选用。

(4)配液与滤过:讲述配液与滤过工序的方法、使用器械的性能及操作法。

(5)灌封、灭菌、质检、印字与包装:介绍各工序的方法、使用器械的性能及操作法。

(6)举例:列举数种有代表性的中药注射剂。

6.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讲述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的意义和检查项目。

7.输液剂讲述输液剂的含义、特点、种类、质量要求、制法及举例。

8.粉针剂讲述粉针剂的含义、特点、质量要求、制法及举例。

第十章散剂【目的要求】1.掌握散剂的含义、特点和质量要求;一般散剂和特殊散剂的制法。

2.熟悉散剂的质量检查的项目和要求。

3.了解散剂的分类。

【教学内容】1.概述讲述散剂的含义、特点和质量要求;散剂的分类。

2.散剂的制剂讲述一般散剂的制法;各类特殊散剂的制法;散剂的质量检查。

第十一章颗粒剂【目的要求】1.掌握颗粒剂的含义、特点及制备方法。

2.熟悉颗粒剂的种类、质量要求及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教学内容】1.概述讲述颗粒剂的含义、优缺点与各类型。

2.颗粒剂的制备讲述各种颗粒剂和块形冲剂的制备与实例。

3.颗粒剂的质量控制介绍颗粒剂的质量要求的项目及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第十二章胶囊剂【目的要求】1.掌握硬胶囊、软胶囊的制备原理和方法2.熟悉胶囊剂的含义、分类与特点;软硬胶囊剂的质量要求。

【教学内容】1.概述讲述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的含义、特点、质量要求。

2.胶囊剂的制法讲述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的制法与举例。

3.胶囊剂的质量评定与包装讲述胶囊剂质量评定的项目、方法与要求;胶囊剂的包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