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第33讲.doc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33讲(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33讲(人教版)

设议院 、变法图存的思想。
③严复:反对
封建君主 ,主张国家属于
人民。
• 粤省历史:康有为,广东南海人,曾在广州兴办的“万木 草堂”,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著名学堂。梁 启超,广东新会人,是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也是我国19、
20世纪之交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著名宣传鼓动家。
• (2)实践:发动_戊__戌__变_法______,促进了中国人民
史料反映了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突出特点是托古 喻今,借助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传播西学,宣传维新变法 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主题4 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区别与联系
类别 早期维新思想
康梁维新思想
区 别
(1)只是针对具体 问题提出的一些改 革主张 (2)没有形成完整 的理论体系,也没 有付诸行动
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播。
• (2)__________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 究专号》,刊登了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 国革命的文章。
• 3.实践 • (1)____陈_独__秀_____、毛泽东等人建立了一些中
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 (2)1921年,_中_国__共_产__党_______诞生。
• 【思维升华】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 点
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 (2)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 (3)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民行主________制度。 • (4)袁世凯梦想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
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兴起 (1)标志1:91_5_______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①蔡元培:实行“思想自由,
单元知识体系
•第33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 纲] 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传播。

高三岳麓版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3历史卷(解析版)

高三岳麓版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3历史卷(解析版)
A.魏源认可美国的选举制度
B.魏源认识到美国先进的根源
C.魏源借以表达反专制思想
D.历史上对魏源的评价偏低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晚清时期,一些仁人志士在意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同时,却又鼓吹“西学中源说”。如薛福成认为:“所谓西学者,无非中国数千年所创,彼袭而精究之,分门别类,愈推愈广,所以蒸蒸日上,青出于蓝也。”甚至作为西方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议院,也成了中国的发明,梁启超认为:“《洪范》之卿士,《孟子》之诸大夫,上议院也;《洪范》之庶人,《孟子》之国人,下议院也。”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 )
A.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B.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C.反对封建儒家伦理道德
D.促进青年人的思想解放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材料中的“激烈变革”( )
高三岳麓版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3历史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这一时期他们学习西学的主要意图是( )
A.制造器物 B.仿行制度
C.变革思想 D.强国御侮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蒋廷黻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此观点意在说明( )
A.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创办淮军形成地方军阀势力
C.创办了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
D.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模拟测试卷新人教版必修3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模拟测试卷新人教版必修3

综合模拟卷(一)时量: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相比前代,周代的神职官吏在政权机构中大为削弱。

一切有关丧葬、祭祀、占卜以及文化教育等事,都属于掌礼机构管理,司巫在这一机构中地位是较低的。

史官的地位,则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可以说明A.占卜已从周代政治生活中完全消失 B.三代统治者非常重视“鉴往以知来”C.周朝的礼乐文化取代了夏商的鬼神文化 D.周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政治进步2.宋代心学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甚至有理学家指责其“诋毁先儒”、“传习邪说”,但是到了明代士人阶层却从王阳明的心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意义。

这主要是因为心学A.否定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B.通过“鹅湖之会”扩大了影响C.加强了理学的世俗化倾向 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传承了总结农业生产经验的传统 D.农业呈现出东西部均衡发展的态势4.清末维新人士谭嗣同十分推崇王夫之;革命党人章炳麟改名绛(顾炎武初名绛),明白宣示他是顾炎武学说的继承者;孙中山等则选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分发革命同志。

这主要是因为王、顾、黄的思想A.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B.有助于宣传反专制、求民主C.有利于破除中体西用的思想藩篱 D.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5.右图是1896年日本《团团珍闻》刊登的日本画家田口米作绘制的漫画,漫画的题目是《日清战争后日本人的意识》,这主要表现了当时A.日本已经成为世界军事强国B.欧美国家联合继续抑制日本C.日本联合欧美的意识日益加强D.战争结果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6.民国初年,孙中山曾明确地说:“故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

此防弊之政策,无外社会主义。

……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路、电气、水务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

江苏省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十三单元 第33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含解析)-人教版高三

江苏省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十三单元 第33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含解析)-人教版高三

第十三单元第33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本单元主要阐述了西方人文思想起源、复兴、发展的历程。

线索1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先哲肯定了人的价值,关注人类的精神世界,是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源头。

线索2 西方人文精神的复兴14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强调人性,反对神性,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展开反封建斗争;16世纪欧洲某某改革打破对罗马天主教会的迷信,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线索3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启蒙思想家将斗争的矛头对准天主教会和封建君主,宣扬理性、自由、平等、人权等主X,为未来的资本主义社会规划了蓝图,推动人文精神发展到顶峰。

第33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考纲清单]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

(2)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兴起;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和莎士比亚等人的主要作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及其历史影响。

一、智者学派1.背景(1)政治: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城邦的奴隶制某某政治发展到顶峰。

(2)经济: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3)主观条件: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概况(1)探究主题:人和人类社会。

(2)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3.主X(1)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2)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3)主X人人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4.评价(1)积极①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②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

(2)局限: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道德。

二、苏格拉底等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1.苏格拉底(1)背景: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主X①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③善是人的灵魂,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3)意义: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3-3-32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3-3-32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35分)1.(安康模拟)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

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

”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

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答案 C2.(厦门质检)1912年2月15日,即清帝宣布退位三天后,孙中山率临时政府文武官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

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孙中山革命思想中的()。

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实业救国思想解析清帝退位后,孙中山率官员祭奠明太祖,这反映了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思想,即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

答案 A3.(基础精典)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这主要表现在()。

A.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B.提出了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C.提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D.号召中华民族自求解放答案 D4.(汉中模拟)如图阐明了当时的中国走的革命道路是()。

A.中心城市武装暴动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C.和平谈判,维护国民政府D.国共合作,建立联合政府解析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希望以此“燎原”全中国,取得革命胜利。

因此所走的道路是B项内容。

A项是原因,C、D项与此无关。

答案 B5.(厦门质检)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体现这种“成熟”的理论成果是()。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解析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成熟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即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思想。

答案 B6.(邢台月考)下面漫画反映的是票证在不同时期价值观的变化,从理论根源上看,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答案 B7.(2010·上海)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3讲中国微观热点区域作业(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3讲中国微观热点区域作业(人教版)

第33讲中国微观热点区域热点精练一北方地区[2022·四川省石室中学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山地的地形剖面图”以及“M地的农作物种植的气候条件表”。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的山脉最可能是(A.太行山 B.贺兰山C.小兴安岭 D.武夷山2.M地所在省区( )A.地广人稀,农业商品率高B.有“小杂粮王国”之称,谷子、杂豆、莜麦等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C.光照充足,是我国的枸杞之乡D.发展立体农业,打造茶叶、蔬菜、花卉、水果等产业群3.以下关于M地附近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质疏松,河流含沙量大B.纬度较高,河流结冰期长C.流量较小,水位季节变化小D.地处内陆,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2022·安徽省肥东县综合高中月考]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泛的黄土分布区,也是几千年中华农耕文明的诞生地和延续地。

黄土高原的不同部位黄土颗粒大小有明显差异,可以分成粗细不同的颗粒带,下图示意从戈壁到黏黄土的不同颗粒分异状况。

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完成4~6题。

4.以下关于图示区域不同黄土颗粒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共有五种颗粒带B.同一颗粒带大致沿纬线延伸C.不同颗粒带大致沿经度更替D.不同颗粒带的宽度基本相同5.图中不同颗粒带的位置及分异状况说明( )A.黄土高原的形成与黄河密切相关B.流水的沉积作用具有分选特点C.形成黄土的物质主要来源于西北部的戈壁和沙漠D.黄土的形成过程中西风的影响大于季风6.黄土作为农耕文明诞生和延续的土壤,并不是得益于黄土( )A.结构松散,便于耕作B.土层深厚,可耕种时间长C.含有丰富的矿物养分D.具有直立特点,方便建窑洞7.[2022·山东省济南市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土地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荒地和牧草地多,森林覆盖率仅2.7%,植树成活及生长困难,可偏偏适宜种植冬枣,特别是在被誉为“中国冬枣之乡”的滨州沾化地区。

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33练 Word版含答案

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33练 Word版含答案

[训练目标] 1.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突出特征。

2.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3.民族工业发展与国内、国际环境的关系。

小题精练1.(2016·徐州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高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这“三次高潮”都得益于()A.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C.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地位高D.商品经济发展和自然经济的解体2.(2016·无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这种现象的出现(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C.说明了政府对外资政策的改变D.改变了民族工业的结构3.1902年荣德生说:“民以食为天。

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

……外国人以‘洋人食用’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开粉厂有利可图。

”他还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多是面粉,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

下列不能反映荣氏兄弟准备投资办厂的原因是()A.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外商企业获利的刺激4.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其中1912~1919年间,中国的第一、第二大工业分别是()A.纺织业和面粉业B.造纸业和烟草业C.火柴业和榨油业D.钢铁业和煤炭业5.1930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看,其突出作用是() A.实现了中国货币的现代化B.使中国的外汇价格得到稳定C.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D.政府加强了对全国金融的控制6.(2017·连云港高三复习质检)1912年5月,袁世凯命令工商部“从速调查中国开矿办法及商事习惯,参考各国矿章、商法,草拟民国矿律、商律,并掣比古今中外度量权衡制度,筹订划一办法。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3讲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课时1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3讲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课时1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4)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 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5)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自 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 权。
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
能力依托点1 中国古代的主要民族政策
[材料解读]
材料一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 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 式……大凡பைடு நூலகம்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3.清朝 (1)管理机构:理藩院。 (2)边疆治理
漠南蒙古 西北 青海、西藏 西南
实行满蒙联姻 通过军事斗争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土尔扈特 部回归祖国 册封达赖与班禅,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 沿袭土司制度,后来逐渐进行“改土归流”
知识点二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背景 (1)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 (2)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 2.过程 (1)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 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2)1945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 (3)1947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内蒙古地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它成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
第十四单元
第33讲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课时一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知识针对练 第33练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知识针对练 第33练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第33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X1.(2018·某某二模,20)葡萄牙在16世纪打败了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阿拉伯舰队。

据此可知,葡萄牙( )A.揭开了开辟新航路的序幕B.确立了在印度洋上的霸权C.垄断了与中国的丝茶贸易D.建立了工业同市场的联系2.(2019·平谷2月质量监控,19)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

……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上述材料反映出( )A.欧洲生产力水平下降B.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C.土耳其帝国崛起控制东西方贸易D.导致欧洲贸易中心转移3.(2018·某某省二模,33)从1585年到1604年,英国每年至少有一百到两百艘国家授权的武装商船出海,他们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西班牙运输船队。

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工业革命需要寻求大量原料B.英国已夺得世界的殖民霸权C.新航路开辟后多国殖民竞争D.新航路转移促进了贸易的繁荣4.下表为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据此推知( )A.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B.黑奴贸易的发展和泛滥C.西方国家殖民扩X加快D.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5.一位佛罗伦萨诗人的歌咏诗这样写道:“青春是多么美好啊,但是,留不住这逝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

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有利于( )A.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B.淡化权力的神学色彩C.开辟非某某的理性时代D.自由主义改革的兴起6.(2019·某某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联考,5)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

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当时一些欧洲人把武夷茶称为“中国茶”。

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

这些变化表明(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价格革命来势汹汹C.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D.商业革命不断发展7.史学家黄邦和说:“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就不可能出现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十三主题四加试第33、34题题型突破学案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十三主题四加试第33、34题题型突破学案

主题四加试第33、34题题型突破三年考情统计33(中国) 34(世界)2015·10 孔子·科举制德国法西斯建立·集中营2016·4 古北口·康熙帝黑奴贸易·殖民主义2016·10 长城演变及态度西斯廷教堂·九十五条论纲2017·4 詹天佑·民族工业17世纪英国·克伦威尔贡献2017·11 北京城布局·线性文化遗产美国参加一战·俄国十月革命例1(2017·11月浙江选考,33)(加试题)学习历史,贵在知识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略地说,凸字形的北京,北半是内城,南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是全城布局重心……贯通这全部署的是一根直线。

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这个格式的形成,一方面是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一方面又由于所尊崇的制度同自己的特殊条件相结合所产生出来的变化运用。

”——引自《梁思成全集》第五卷材料二“线性文化遗产”是近年来世界文化遗产关注的新领域,北京中轴线无疑是“线性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

就“中轴线”而言,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中轴线”表现了“择中”的观念,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

②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颐和园的轴线分析,人们发现在与紫禁城尺度大体相同的皇家御苑中也有类似的轴线处理。

——据唐晓峰《城市历史地理探索》等整理(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的含义。

综合材料一、二,以故宫为例,分析说明“中轴线”所凸显的文化价值意义。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对“择中”观念下的儒家思想核心内涵予以阐释。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习题:第33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含解析)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习题:第33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含解析)

第33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湖北武汉高三模拟)下面是两幅欧洲不同历史时期的《三女神》画像。

这种变化()A.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B.肯定了人的现实价值C.标志着理性时代的到来D.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解析第一幅画人物极其相似,表情呆滞,是中世纪的作品;第二幅人物形态各异,表情生动,充满活力,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宗教改革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即强调人的作用,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故B项正确;启蒙运动标志着理性时代的到来,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故D项错误。

答案 B2.(2017·广东深圳调研)15世纪西方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的数量比500至1400年之间近千年写就的自传总和还要多。

这主要因为()A.印刷术的传播促进了文化发展B.人文主义的价值观渐入人心C.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D.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被打破解析15世纪是文艺复兴在欧洲深入开展的时期,欧洲人流行写自传体现了人对自我价值和个人人生经历的重视,体现了人文主义深入人心,故B项正确。

答案 B3.(2016·哈师大附中月考)如果判断一幅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是否表现出人文主义精神,依据的主要原则应该是()A.画“所见”的而非“所想的”B.画“活人画”C.用色彩对比表现画面的庄严感D.以宗教为题材解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体现在鼓励人们追求“现实”。

A项体现了求实的风格,符合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A项正确。

答案 A4.(2017·广东韶关调研)现代学者称达·芬奇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在绘画、人体解剖、机械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伟大成就。

这些成就说明达·芬奇()A.创立了以实验为依据的近代科学B.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C.反教会特权和君主专权D.成为时代艺术和科学领域的巨人解析伽利略创立了以实验为依据的近代科学,故A项错误;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而且根据材料“他在绘画、人体解剖、机械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伟大成就”,人体解剖、机械研究等又都偏重科学领域,故B项正确;启蒙运动时期以反教会特权和君主专权为特征,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达·芬奇在科学领域尚不能称之为巨人,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必修3总复习:第十六单元第33讲现代科学革命和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高考历史必修3总复习:第十六单元第33讲现代科学革命和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人无法感觉它,它能传递电、磁、力、
光。1887年两个美国科学家迈克尔逊和
莫雷的一次著名实验,证明了这种绝对
静止的“以太”是不存在的。受此实验
启发(
)
栏目 导引
第十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A.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 B.斯蒂芬提出黑体辐射定量关系 C.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D.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理论
栏目 导引
析。1997年,人类第一次用哺乳动物
已分化的体细胞进行克隆成功。
栏目 导引
第十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3.登上太空
(1)实现:20世纪50年代。
(2)开端: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
栏目 导引
第十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3)成就:①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 林成为人类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人;②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 飞船成功登月。 (4)意义: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 存与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栏目 导引
第十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2)消极方面
①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
网络犯罪等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 越来越大的影响。 ②世界各国围绕互联网的竞争日益加 剧,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 ③互联网创造的虚拟社会,使部分人 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特别是未成年人。
栏目 导引
第十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栏目 导引
第十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4.“神舟”飞天 2003 (1)成就:① ________年10月,“神舟”
五号宇宙飞船把________送入太空;② 杨利伟
2005年,“神六”把费俊龙、聂海胜送 入太空。

高考历史一轮课时作业:第33讲 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 Word版含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课时作业:第33讲 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 Word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三十三)[第33讲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基础演练1.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智者学派。

下列有关其表述不确切的是()A.它是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物B.他们的思想蕴含着人文主义的萌芽C.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D.他们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做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2.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哲学的创造者”,主要是因为他()A.对自然界的探讨和解释B.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C.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D.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15世纪中期,阿拉伯商人到意大利经商,他发现当地人热衷于讨论()A.知识与美德B.人性与神性C.民主与法制D.教会与上帝4.文艺复兴的先驱们所承担的历史任务是()A.把人从禁欲主义束缚下解放出来B.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C.把人从罗马教皇束缚下解放出来D.把人从封建的束缚下解放出来5.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A.“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D.“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6.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

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教会权威7.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

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下列对宗教改革的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B.树立信仰的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人人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能力提升8.“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第33讲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第33讲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第33讲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一、选择题1.牛顿曾说:“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

”从与牛顿取得主要成就的关系来看,这里的“巨人”最有可能是( )A.伽利略 B.哥白尼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2.“事实上,自然界就仿如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计算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在进行运转。

人类的各门知识都可以分解为少数简单而统一的有理性的人能够发现的定律。

”材料体现了谁的主要思想?( )A.牛顿 B.哥白尼 C.达尔文 D.爱迪生3.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

”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伽利略 B.牛顿C.爱因斯坦 D.普朗克4.(2012届广东湛江调研文综)古语云:“潮者,据朝来也;汐者,言夕至也。

”能对这一自然现象作出科学解释的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5.(2010年福建文综)下图是一张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宣传海报的配图。

据此判断,下列标题中最适合于这份海报的是( )A.“超越时空的梦想”B.“探索与发现:海王星”C.“普朗克的假说与验证”D.“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力学学说的终结”6.有人说:“如果说15~16世纪文艺复兴把神从人们的生活中驱逐出去; 17世纪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而直到19世纪中期以后,造物主才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被驱逐出去。

”这种观点主要基于( )A.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精神的进一步发展B.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的迅速推广C.人猿同祖学说普遍得到了人们的认可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观点的提出7.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 A.日心说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8.据美国盖洛普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的三次民调,坚信上帝造人的美国成年受访者达44%以上,作为达尔文故乡的英国相信“物种的进化非由神定”的人也不到四成。

广西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3百家争鸣(含解析)人民版2

广西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3百家争鸣(含解析)人民版2

课时规范练33 百家争鸣1.(2020哈师大附中一模)春秋时期,孔子曾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共同宗旨都是以“其学易天下”。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诸子百家皆源于儒B.百家争鸣同大于异C.儒家思想偏于保守D.社会时弊有待革新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其学易天下”可知,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都主张革新社会时弊,故选D项;“诸子百家皆源于儒”说法错误,排除A项;题干材料虽然表明各个学派都主张改革社会弊端,但不能说明百家争鸣同大于异,排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都主张变革,与保守无关,排除C项。

2.(2020河北张家口模拟)西周的教育体系中,执行教育任务的有“师”和“儒”两种人,这两种人都是官吏。

春秋时期,官师分离,“师”“儒”流入民间,处于政体基层的“乡校”有的成为民间私塾。

这种变化( )A.与察举制的推行密切相关B.推动了完备教育体系的形成C.有利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D.得益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答案:C解析:“师”“儒”流入民间,助推民间私学兴起,不同阶层及文化背景的人们通过私学得以学习交流,有助于多元文化的发展,故选C项;察举制出现于西汉,排除A项;春秋时期的教育体系处于新旧交替阶段,“完备教育体系的形成”说法不妥,排除B项;“师”和“儒”流入民间,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排除D项。

3.(2020四川成都三模)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用拼凑式的做法把诸子百家思想综合起来,并不追求一个内在的思想系统,成为“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的“杂家”代表作。

这( )A.反映了学术创新的停滞B.重振了百家争鸣的气象C.体现了政治统一的趋势D.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转型答案:C解析:战国末期,正是秦国强盛之时,兼并战争势不可挡,政治统一的趋势非常明显,《吕氏春秋》用拼凑式的做法把诸子百家思想综合起来形成一种统一的思想体系,正是政治统一的趋势在文化上的反映,故选C项。

一轮历史必修一33练习-萧山三中

一轮历史必修一33练习-萧山三中

一轮历史必修一3.3练习制卷徐页数4新疆制卷时间2015/3/20规格8K正反32份1.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①我的爷爷出生于1920年,18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②之后跟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③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进行土改运动;④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我爷爷担任人民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开荒修渠……”这段文字的四处叙述中,与史实相比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B.②③正确,①④错误C.②③④正确,①错误D.①②③正确,④错误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比于中共“一大”的党纲,中共“二大”党纲的最大变化是A.体现了压抑资本主义未来发展的目标B.以俄国十月革命夺权方式为革命道路C.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奠定了理论基础D.承认了中国革命不可超越的历史阶段3.“中山不死,国共求同”是北大学生欢迎连战时打出的标语。

孙中山为国共“求同”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是A.领导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召开国民党一大,把共产党改造成了国民党C.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D.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迫使袁世凯下台4.“历史总是喜欢在关键时刻玩一点小的噱头,将几千年中国乡村权力格局翻过来的革命,居然在这样一个俄国式的名词下进行的,尽管这个名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依旧没有多少人明白它的真实含义,可却没有耽误人们在它的旗帜下奋斗。

”材料中所说的革命指A.土地革命B.土地改革C.农业合作化运动D.工农武装割据5.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下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6.毛泽东孙子毛新宇今年的两会上提出:“我认为解决中国社会的腐败问题仍然要遵循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上向我们提出的两个务必,虽然现在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有一些阴暗面,有一些贪官,但是我们党和国家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力度是非常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第十三单元第33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5·佛山质检)近代以来不同中国人对美国的政治看法不一。

以下文字来源于某一著作:“美国人来华者,皆言其国议院公举之弊,下扶私,上偏徇,深以为患。

华人之称羡者,皆不加以深考之谈耳。

”这一著作是()A.《孔子改制考》B.张之洞《劝学篇》C.《胡适文集》D.《孙中山全集》【答案】B[1898年,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张之洞《劝学篇》认为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与材料“华人之称羡者,皆不加以深考之谈耳”相符,故B项符合题意;《胡适文集》是胡适文章的合集,比较全面地反映胡适对社会和个人发展路径的理解,真实、客观地再现了胡适思想,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主张民主和科学,与材料信息无关,故C项错误;《孙中山全集》是其著作和言论等的合集,他的核心思想是主张三民主义,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

]2.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A.陈独秀B.孙中山C.王韬D.梁启超【答案】C[较早提出变革封建专制制度的是以王韬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他们首先把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故选C项。

]3.“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答案】D[此题考查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

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促进国民思想解放。

选D项。

]4.(2014·湛江调研)鉴于“今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康有为提出“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其“改易服饰”的主要目的是()A.推动社会思想近代化B.增强民族自我意识C.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促进社会生活近代化【答案】A[由题干材料可知,康有为“改易服饰”的目的是为了“易人心,成风俗”,进而能推行新政,即推动社会思想近代化,故选A项。

材料中没有反映B、C项的内容,而D 项并不是其主要目的,故均排除。

]5.(2015·中山期末)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多变”的典型,经常处在“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状态。

除梁启超外,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很多人均是“多变”的代表,这几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

这在本质上体现了()A.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迅速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剧烈C.西方文化冲击日益深入D.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绝境【答案】B[近代中国的近现代化进程艰难曲折,发展并不迅速,故A项错误;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变化的反映,思想的多变反映社会变迁的剧烈,故B项符合题意;西方文化的冲击是中国近代思想变化的重要原因,但不是问题的本质,故C项错误;“多变”实际上是中国近代思想进步和发展的表现,故D项错误。

] 6.(2015·广州调研)“学子互相约集,一声…向右转‟,齐步辞别国内学堂,买舟东去,不远千里,北自天津,南自上海,如潮涌来。

每遇赴日便船,必制先机抢搭,船船满座。

”上述现象应出现于()A.明末清初B.洋务运动期间C.清末民初D.抗日战争时期【答案】C[明末清初中国尚未出现大量留学情况,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的留学生多赴美留学,故B项错误;清末民初,日本国力强盛,且距离中国较近,赴日留学学生增多,故C项符合题意;抗战时期中日关系紧张,不会出现大量赴日留学情况,故D 项错误。

]7.袁伟时教授指出:“在西方,是它的文化传统、社会条件结合,促成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启蒙运动,推动了现代社会制度的建立。

中国新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以来逐步形成的世界现代文化的延伸,是推动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的先导。

”由此可以看到,在西方,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但在中国却相反,所以有人称新文化运动给辛亥革命补上了一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共和B.新文化运动继续倡导学习西方C.新文化运动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D.新文化运动坚持反封建的任务,彻底批判封建思想【答案】D[“补上了一课”是指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延续了辛亥革命反封建的任务,同时弥补了辛亥革命前后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的缺陷。

]8.“儒教之所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持有此主张的是()A.李鸿章B.林则徐C.张之洞D.梁启超【答案】D[材料思想主要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主要着眼于其为君服务而非为民服务,即没有反映民主,可知该主张者在宣传民主思想,故选D项。

]9.(2014·广东十校联考)民国“名记”第一人黄远生认为:“盖吾人须知,新旧异同,其要点本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等,若是者犹滴滴之水、青青之叶,非其本源所在。

本源所在,在其思想。

”为解决“本源”问题,近代先进的中国人()A.倡导中体西用冲击“天朝上国”观念B.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大批近代化人才C.宣传民主科学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D.借用进化论原理阐明男女平等之理【答案】C[在枪炮工艺、政法制度上做过尝试后,近代中国人解决“本源”的思想问题的做法是:宣传民主科学,启发人们的民主觉悟,这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张,故选C项。

“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大批近代化人才是维新派的措施;借用进化论原理阐明男女平等之理,是严复所作的努力,故A、B、D项均不合题意。

] 10.(2015·汕尾调研)“盖共和帝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言论可能出自()A.洋务派B.康、梁维新派C.马克思主义者D.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答案】D[由“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可知,材料强调对旧思想进行批判,洋务派不涉及新思想,故A项错误;维新派涉及制度层面,没有涉及旧思想,故B项错误;题干强调“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可知题干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追求,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儒家思想,主张民主科学,故D项正确。

]11.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起了巨大作用,主要表现在()A.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地推动了思想解放C.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D.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答案】B[A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C项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的影响;D项是指戊戌变法中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洋务派的论战。

]12.(2015·珠海质量监测)“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

”据此材料推断,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它主要指的是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B.当时的社会现实主要是指政府滥发纸币,民族工业陷入绝境C.它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D.它出现的背景是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C[材料中“辛亥革命后”“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指的是新文化运动。

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指引的是辛亥革命,故A项错误;政府滥发纸币,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是国民政府统治后期,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是新文化运动思想主张,故C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只是推翻君主专制,并没有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曾国藩说:“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材料二“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

”“……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主张分别是什么?(8分)(2)材料二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二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一有什么进步?(8分)(3)材料三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二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4分)【答案】(1)材料一: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材料二:实行君主立宪制;材料三:变法图存。

(2)弱点: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进步:由单纯学习外国先进的制造技艺,发展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3)含义:实行君主立宪制。

相同:君民共主。

【解析】解答第(1)问时要注意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注意用词的简练和准确;解答第(2)问时要注意从材料二中的“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这一句话中总结洋务派的弱点,通过比较得出进步;解答第(3)问时要注意对梁启超所说官制的准确定位,维新派所主张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这与材料二中所提到的君民共主思想一致。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人果欲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等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融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倘于政治否决专制,于家庭社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

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材料一中的“纲常阶级制”实质指什么?为什么共和立宪制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融之物?(5分)(2)材料二中“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中国人如何实现“学术觉悟”“政治觉悟”的?结果如何?(5分)(3)陈独秀提倡的“伦理的觉悟”是什么?(4分)(4)简要评价这种“伦理的觉悟”。

(6分)【答案】(1)实质:儒家伦理道德。

“纲常阶级制”维护的是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家族制度,与资产阶级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背道而驰。

(2)“学术觉悟”:洋务派“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

“政治觉悟”: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结果:两者都失败了,未能拯救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