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识字10升国旗人教部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国旗》教学设计
《升国旗》是2019版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由少先队员升旗的画面引出3个词语和一首儿歌。3个词语具有意义联系,可以连成一句话:“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儿歌通过描述少先队员升旗的场景,也简洁形象地让学生了解了基本的升旗礼仪。儿歌短小精悍,有叙述,有抒情,凝练地传达了国旗的知识,升国旗的庄重,充分表达了爱国的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识字、猜字谜等识字方法,认识“升、国”等11个生字和国字框、绞丝旁2个偏旁。会写“中、正”两个生字。
2. 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熟读成诵。
3.正确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知道升国旗是一种庄重的仪式,要立正敬礼,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通过归类识字、猜字谜等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2.学写“中、正”两个字。
教学难点
在读中了解国旗的知识,感受升旗的庄重,懂得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升国旗的视频,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这是一个什么场面?(生:升国旗。)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谁在哪里干什么?(生:国旗班的战士在天安门广场升国旗。)
【设计意图】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视频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使学生真实、真切地感受到场面的庄重,仿佛身临其境,为整节课的开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2.从日常生活中的升旗仪式入手,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国旗、五星红旗。
揭示课题。
我们来学习升国旗。
【设计意图】利用大屏幕展示课本上少先队员升国旗的插图,一个是重温平时升国旗的情景,再者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孩子对课堂的关注。
3.板书课题。
老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认识“升、国、旗”和国字框。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读课文。
师:请大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轻声字,不多字,不少字。尤其是圈出的生字。
2.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1.朗读课文。课件呈现整篇课文,醒目的红色圆圈圈出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设计意图】学生经过预习和自读已适应课本的排版,为了检验、加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利用PPT课件呈现课文,换个识字的环境,更有利于发现问题、激发继续学习的热情。
2.认读字、词。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贯穿始终,而识字环节很重要,依靠板书既费时费力,又枯燥乏味,利用课件呈现生字和拼音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3.游戏:小小升旗手。
【设计意图】学生刚刚认读了生字,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时利用动画技术加入游戏环节,既巩固了生字的掌握,又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为学生继续学习提供了一个能量加油站。
4.交流识字方法,猜谜语、加一加等。
5.认识绞丝旁。
四、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做写字操
2.指导书写“中”。
(1)引导学生观察:“中”字的主笔。
(2)指导书写“中”:师范写,生书空。
(3)学生书写,教师相机点评。
3.指导书写“正”。
(1)学生观察“正”字的主笔,说说笔画的占位。
(2)指导书写,强调笔顺。
(3)学生书写,教师指导,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课的重中之重,利用多媒体在田字格中准确呈现楷体生字,画面清晰利于学生集体学习、观察,尤其是标示出“正”字三个横画间等距,使学生一目了然。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
很快。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
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
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