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图书编校质量技巧
怎样提高出版物编校质量
望将所有可以代表 中国出版水平的精品书尽收其中,但这需要全国 出版业同仁的鼎立(力)支持和编辑委员会自身 的努力。” ②“当时的汉藏关系中有什么传诵千古的佳话。 “后边又有“这段历史佳话,以戏剧、壁画、民 歌等各种形式在汉藏两地广泛传颂。” 前后用 了两个不同词。后者不对。又例:他曾写下“疏 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千古传颂 (应为“诵”)的咏梅绝唱。”这里“传颂”的 “颂”应为“诵”。
3.未使用异形词的推荐词形 ①她揉了揉睡眼惺松的睡眼。(亦应改 句子:她揉了揉惺松睡眼。) ②他和朋友一起去吃夜消。 “惺松”“夜消”都是第一批异形词整 理表中的非推荐词形,应该用推荐词形 “惺忪”“夜宵” 2002年7月由教育部、 国家语委、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 局、信息产业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 布试行《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共338 组)的通知,要求使用推荐词形。
⑤赵孟頫。(因为是人名,保留原来的异体字“頫”。但偏旁 “頁”应当简化为“页”)。《现汉》一处把“頫”作为“俯”的 异体字,另一处用简化字“兆页”为字头,释文:“用于人名, 赵孟兆页,元朝书画家。”“兆页”是 偏旁类推简化字,最近国 务院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列有这个字,并说明“兆页” 用于人名,但偏旁“頁”应简化作“页”。 ⑥癥瘕积聚。“癥”应为简化字。检查中医书发现大多“症瘕” 的“症”都用繁体字,这是不对的。《现汉》“症”字注释:读 zheng{第一声),中医指腹腔内结块的病,如“症瘕”。读 zheng(第四声)是疾病的意思,如:病症,症状,对症下药,不 治之症。 《辞海》有“症瘕”词条:结块不易推动,痛有定处为 症;聚散无常,痛无定处为瘕。其中“症”都是用简化字。 ⑦有一套参 评第二届国家图书奖的大型丛书《星火燎原》, 其中第20集勒口的文字(责任编辑,设计人员姓名等)都用繁体 字。 全书都是简化字排版,唯独勒口用繁体字,可能是美术编辑 喜欢用繁体字,但是破坏了整个书的设计风格。
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应做到三“为”
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应做到三“为"口孔军近年来,伴随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文化市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图书出版业亦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时期。
然而,在图书品种、码洋以及出版社销售收入、利润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图书编校质量问题非但没有消减,反而在一波接一波的质疑声中益加凸显。
因此,如何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切实将社会效益摆在首要位置,为人民群众提供积极向上、编校合格的图书产品,无疑是当下出版机构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里,笔者结合自身图书编校工作的切身体会,从出版社制度建设、编校人员专业能力提升及其质量意识培养三个方面,谈谈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可取路径。
一“为”:完善出版社相关制度,使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可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团体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
制度一旦形成,就会对建制内人们的行为发挥指导和约束作用,使人们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相应会受到怎样的奖惩。
对出版社来说,完善、健全的编校工作制度是使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大有可为”的前提。
具体而言,出版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建立鳊校质量检查制度,明确价值导向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
当前,不少出版社基于人力成本等诸多考虑,质检工作多是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缺乏日常性的统筹安排,从而使一些编校人员产生一种“质检可有可无”的观念,并抱有侥幸心理,严重影响了质检工作的严肃性。
针对此,出版社应明确建立编校质量检查制度,将质检工作覆盖到印前和印后两个环节,并确保其日常化,使全社员工特别是编校一线人员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32I@孵。
嗍t洲。
一PUB LICA TION 和严肃性。
2.完善流程监控机制,狠抓环节落实图书编校工作不是单纯的一次性任务,而是前后跨越审稿、编辑加工、校对以及排版等多个环节的工作链,其特点是流程长、跨部门、多主体。
编校工作的特点凸显了这一工作的合作性,同时,也决定了对编校质量的监控,必须形成覆盖多环节的流程监控机制,狠抓环节落实。
图书编辑的五大技巧
图书编辑的五大技巧。
一、保持阅读习惯
作为一名图书编辑,首先需要培养的就是阅读习惯。
只有不断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才能对所编辑的图书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此外,还可以通过阅读不同的作家和风格,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和修养,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二、注重细节
在编辑图书的过程中,细节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编辑,需要注意每一个细节,包括格式、标点、语法等方面。
只有保持高度的专业精神,才能确保所编辑的图书质量高、便于阅读。
三、聆听读者反馈
读者的反馈是衡量一本图书成败的重要标准。
作为一名图书编辑,需要认真聆听读者的反馈和建议,对编辑的不足之处进行矫正和改进。
只有不断改进,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四、多角度思考
作为一名图书编辑,需要具备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需要从读者、市场、作家等多个角度出发,来思考所编辑的图书是否符合市场需求、作家意图和读者需要等要素。
只有全面思考,才能编辑出更好的图书。
五、保持专业技能
作为一名图书编辑,需要保持自己的专业技能。
需要熟悉各种编辑工具和软件,学习和掌握新的编辑技巧,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编辑能力。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技术的发展,为读者编辑更好的图书。
作为图书编辑,需要保持阅读习惯、注重细节、聆听读者反馈、多角度思考和保持专业技能。
只有做好这五个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为读者和出版社服务,同时也会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竞争力。
科技图书编校质量问题及对策
科技图书编校质量问题及对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科技相关图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当前科技图书的编校质量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不仅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也对科技知识的传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们有必要对科技图书编校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科技图书在编校过程中常常存在着错误或疏漏的情况。
这主要是由于编者对科技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技术术语的使用不准确或错误等原因所导致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确保编者具备相关科技知识的专业素养,可以通过组织专业学科培训或邀请专家进行指导,提高编者的专业水平。
需要建立科技图书编校的专业标准和规范,明确技术术语的定义和使用方法,避免因为术语使用不当而引发的错误。
在科技图书的编校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翻译不准确或存在语言表达问题的情况。
这可能是因为译者对科技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选择具有科技背景和翻译能力的译者进行翻译工作。
二是注重对译者的监督和指导,及时纠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三是加强对科技图书编校过程中语言表达规范的培训,提高编校人员的语言表达水平。
科技图书编校过程中还存在着对参考文献的引用不规范或缺乏充分的引用的问题。
这可能导致读者无法追溯书中所引用的科技资料的来源,也无法深入了解相关的研究内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建立科技图书编校的参考文献引用规范,明确要求编校人员在编写科技图书时必须按照规范引用参考文献,并确保所引用的文献完整、准确。
也需要加强对编校人员的引文写作规范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于引文写作的重视程度。
科技图书的编校过程中还存在着排版不美观或者排版错误的问题。
美观的排版不仅可以提高科技图书的外观质量,也能让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内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建立排版规范和标准,明确科技图书的排版要求,包括字体大小、字距、段落分隔等。
也可以使用专业的排版软件或工具来进行科技图书的排版工作,减少排版错误的发生。
掌握编辑加工要点,提高图书编校质量
审读加工|栏目编辑·刘宇阳编辑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架构师,在书稿加工工作中承担着选择、把关、优化、凝练和提升的关键作用。
编辑加工是编辑人员除选题策划外的重要工作内容,是保证图书出版质量的主要环节。
在进行书稿编辑加工时,需要处理诸如政治、宗教、民俗、标注、地图、文字、修辞、标点、体例和规范化等多种问题。
编辑高质量的加工能够使书稿的主题更加突出,观点更加明确,内容更加完善,语言文字更加通达,逻辑更加严谨,材料更加准确,体例、结构更加规范。
笔者结合自身的美术类图书编辑出版经验,对编辑加工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浅谈编辑加工的四方面要点,以期提升图书编校质量。
一、把握好大的结构层次关系书稿结构层次犹如树木的主干,能够在形式上使整部作品内容主线清晰、条理分明。
层次标题应醒目、简洁,是各章节内容的高度概括提炼。
合理设置各层次标题对书稿本身的信息传递至关重要。
(一)提炼、推敲目录目录是书稿的重要部件,展现了书稿的整体框架。
大部分图书会提炼出三级目录层次,这样的设置更有利于读者最直观地了解全书内容。
书稿的目录由不同层次的标题组成,它们之间应该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和呼应关系,不管何种逻辑关系和呼应关系都要能够反映书稿的主题内容。
提炼、推敲目录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看大标题(章名)是否内容独立,是否能反映书稿主题内容。
(2)大标题的内容是否能概括下一级标题的全部内容,小标题的内容是否能合理论证大标题的内容。
(3)上一级标题与下一级标题是否有重复。
(4)标题中的序号层级是否混乱。
(5)标题中是否存在图号等。
(6)标题是否简洁、明了。
目录是书稿内容结构的体现,其中的不合理、不恰当之处应在送审前就及时与作者沟通,相关内容或补充,或删减,以优化书稿结构,更好地提炼出层次关系。
(二)确保体例格式的统一书稿体例格式必须进行规范化处理。
一本书或一套丛书的体例格式必须保持一致,尤其对于丛书或者多人合编的书来说,统一体例格式尤为重要。
浅议提高图书馆编目工作效率举措
浅议提高图书馆编目工作效率举措现代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其编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读者满意度。
针对目前图书馆编目工作中存在的效率低下和操作繁琐等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图书馆编目工作效率:一、优化工作流程和规范编目标准为了提高编目工作效率,图书馆可以制定一些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编目标准。
具体来说,可以在编目前确定好编目原则和标准,遵循统一的编目规则和国际标准,减少重复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二、采用自动化作业方法现代图书馆普遍采用计算机化管理方式,因此可以采用自动化的方法来提高编目的工作效率。
比如可采用扫描二维码自动读取图书信息、采用OCR技术自动识别书名和作者名等方式,减少数据录入的人工操作。
同时,图书馆可以配置图书馆管理软件,实现对图书的快速查询和书目的自动生成。
三、规范文献检索和索引文献检索和索引是图书馆编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执行编目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图书馆需要培训专业的检索员,加强文献检索技能和书目索引质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提高编目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加强团队合作和交流编目工作需要多人共同完成,因此加强团队合作和交流,是提高编目工作效率不可少的一环。
图书馆可以通过定期召开编目工作会议,分享编目经验和技巧,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深入交流和互动。
五、不断学习和更新编目知识图书馆编目工作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编目知识,针对新出版物和新技术及时调整制定编目标准。
同时,还需要不断整理与沉淀经验和技巧,从而提高编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提高图书馆编目工作效率对于提高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图书馆应该加强管理和规范,同时善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设备,采取团队合作和知识更新等措施,不断优化编目工作,将服务水平和效率不断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浅议提高图书馆编目工作效率举措
浅议提高图书馆编目工作效率举措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编目工作已经成为了图书馆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好的编目工作可以帮助读者更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提高图书馆编目工作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浅议一下提高图书馆编目工作效率的举措。
1.引入自动化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图书馆已经引入了一些自动化设备来帮助编目工作。
条形码扫描仪、自动书目录入系统、以及一些可以自动分类和编号的软件系统等。
这些设备的引入可以大大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编目工作的效率。
自动化设备还可以减少人为失误,保证编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建立规范化的编目流程建立规范化的编目流程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更加有序地完成工作。
图书馆可以制定详细的编目规范,包括书目录入的格式要求、编目记录的填写要求、书目分类的原则等,同时建立一套标准的编目操作流程。
这样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操作,确保编目工作的质量。
3.优化编目人员队伍编目是一项需要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图书馆应该注重培训编目人员的专业能力。
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邀请资深编目专家进行指导等方式来提高编目人员的水平。
可以适当调整编目人员的工作分工,合理配置编目资源,将工作人员的技能和特长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工作效率。
4.推行协作编目模式在大型图书馆中,编目工作量通常比较大,单一工作人员难以完成。
可以推行协作编目模式,将编目工作分解成不同的环节,由不同的编目人员负责不同的环节,最后将各个环节的工作汇总起来。
这样可以提高编目工作的并行处理能力,缩短编目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5.选用便捷高效的编目工具为了提高编目工作效率,图书馆还可以选用一些便捷高效的编目工具。
例如一些专业的编目软件,这些软件可以帮助编目工作人员快速准确地完成书目录入、分类编号等工作,大大提高了编目工作的效率。
一些智能化的编目工具也可以帮助编目人员更加方便地进行编目工作,减少人为的劳动强度。
提升图书编校质量技巧
提升图书编校质量技巧作者:秦茂盛来源:《出版广角》2013年第04期图书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很多人从图书中获取了有效的信息并受益匪浅。
但是内容质量不高的图书,会给读者传递错误或有偏差的信息,同时会负面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
因此,图书的质量尤为重要,特别是编校质量。
如何保障图书编校质量,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共同的责任心,任何一方思想松懈,意识不强,质量就难以保障。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于图书编校质量有着深入的思考,认为应从下列几个方面抓起。
第一,寻求合适的作者。
这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书稿的质量,有经验、学术水平较高的作者,对出版要求理解透彻,书稿质量较高;而新作者,对出版行业比较陌生,需要编辑加以指导,否则质量难以保证。
一个出版社需要大批富有经验的老作者,同时也需要培养年轻的作者队伍,形成作者梯队。
编写图书经验很重要,有经验的作者了解很多信息,如出版法规、学科信息等。
例如,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一本国外文学类图书,由于作者比较年轻,对国家出版要求和规定知之甚少,其作品中就存在一些不宜出版的内容,后经协商和沟通,作者同意删除相关的内容。
此外,多作者合作,主编很重要,他需要列大纲、编写样章、监控进度、最后通稿等多项工作。
责任心不强的主编会找自己的硕士生或博士生编写,他们完全没有编写经验,存在图书质量太差,体例不统一,翻译语句不通,概念表述不清等问题,尤其是在翻译图书中此类情况较多。
因此,物色有责任心、懂出版、有教学经验、有思想的主编是图书出版的首要关键。
年轻作者,可以请他们先写出样张,没问题后,再进行全书编写工作。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的“研究生英语创新教育系列教材”就是这样的范例。
我们聘请有多年教材编写和组织经验的陕西省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白靖宇教授担任教材主编,组织教学一线教师编写教材,由主编拟定编写大纲,各位参编人员按要求编写样张,样张审定通过后方可进行正式编写。
浅议提高图书馆编目工作效率举措
浅议提高图书馆编目工作效率举措提高图书馆编目工作效率对于图书馆的运营和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图书馆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要保证图书资源的整理和分类工作高效有序,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议提高图书馆编目工作效率的举措。
一、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图书馆编目工作是一项繁杂的工作,它涉及到对图书资源的整理、分类和标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优化流程是提高编目工作效率的关键。
图书馆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编目工作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和任务,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图书馆可以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技术来简化操作流程,提高编目的效率。
利用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自动编目和批量处理,可以有效减少人工编目的工作量,提高效率。
二、加强人员培训,提升编目质量图书馆的编目工作不仅要求高效率,更需要高质量。
为了确保编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图书馆需要加强对编目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对新入职的编目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使其掌握编目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定期组织编目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交流,加强其对编目规范的理解和遵守。
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和审核制度,对编目工作进行抽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提升编目质量。
三、推进数字化建设,提高可视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编目工作也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建立数字化图书馆管理系统,将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数字化存储和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编目工作的效率,还可以实现对图书资源的可视化管理。
通过数字化系统,编目人员可以直观地查看和操作图书资源,减少人为差错,提高工作效率。
数字化管理系统还可以提供数据分析和统计功能,帮助图书馆更好地了解图书资源的使用情况,为资源采购和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四、加强信息共享,提升协同效率编目工作不仅仅是单一的个体工作,而是需要编目人员之间的协同合作。
为了提高编目工作的效率,图书馆需要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
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将图书馆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进行共享,避免重复劳动和信息孤岛的情况发生。
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综合措施
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综合措施摘要:图书的编校质量是图书出版的生命底线。
然而,目前图书编校质量确已成为困扰出版社和责任编辑的主要问题之一。
本文主要着眼于出版社内部督查机制的建构,从加强出版社编校人员的业务能力、选题规划等方面完善图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管理,从而提高图书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图书质量;出版社;管理体系;编辑图书的编校质量是出版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图书市场中能够安身立命的重要保障,但现在图书市场的出版物质量良莠不齐,严重破坏了纸质印刷物的传统形象。
造成图书编校质量不高的原因有很多,作者、编辑、排版、校对等各个环节都可能是引致图书质量参差不齐的重要原因。
如何规避诱发因素,有效提高图书编校质量,是我们需要探讨和研究的迫切问题。
1图书质量不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国家出版物监管机构近些年每年都开展多次有关出版物内容、编校、印制等方面,大规模的、有针对性的检查图书质量的专项工作,如 2017年 2 月开展的出版物“质量管理2017”专项工作以及 8 月开展的关于“三审三校”专项制度检查工作。
1.1作者出书的目的不纯粹现在作者出版图书的原因很多,有的是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现给读者,有的是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有的是为了评职称等等。
书稿的质量本身就不好,内容也大多是拼凑起来的,没有逻辑性、系统性。
1.2编辑的工作压力沉重每家出版社对编辑都有一定的任务要求,每年须完成几百万字的书稿编辑加工任务,完不成就会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这样就造成编辑压力比较大,每天都在加班加点地干活,没有思考、总结、提升的时间和空间,这样难免出现对有些错误“视而不见”“浑噩不觉”的现象。
1.3出版社审校制度对于“三审三校”制度,国家有明确的规定,但有些出版单位没有严格按规定执行,缺乏泾渭分明的“三审”机制,而是将编辑加工、复审、终审糅合在一起进行。
基本上都已经是审校合一了。
三审中的二审和三审也基本流于形式,所有的责任都负重在一审——责任编辑身上。
科技图书编校质量问题及对策
科技图书编校质量问题及对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技图书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科技图书的编校质量问题一直是困扰业内人士的一大难题。
不论是出版社、作者、还是读者,都对科技图书的编校质量有着高度的关注和要求。
本文将对科技图书编校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为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科技图书编校质量问题分析1. 编校标准不统一目前,科技图书的编校标准并不统一,不同出版社、作者甚至编辑人员对于编校的要求不尽相同。
一些出版社可能更注重对图书内容的准确性和专业性,而另一些出版社可能更注重对图书的语言表达和排版格式。
这种情况导致了科技图书的编校质量参差不齐,难以达到行业统一的标准。
2. 编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科技图书的编校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比如对于科学技术方面的术语和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对于语言表达和文字组织要有一定的功底。
目前一些编校人员的专业能力并不足,导致了科技图书的编校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3. 编校流程不严谨在一些出版社或者编辑部门,由于工作压力大或者人力不足,往往会忽略对科技图书编校流程的严谨性,导致一些错误或者瑕疵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
这种情况下,科技图书的编校质量难以保证,给读者带来了不便和困扰。
二、对策建议1. 加强行业自律与标准建设为了解决科技图书的编校质量问题,业内人士可以通过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制定编校标准和规范等措施,加强对科技图书编校质量的规范和管理。
这样可以提高出版社、作者和编辑人员的责任感和专业性,进而保障科技图书的编校质量。
2. 提升编校人员的专业能力为了提高科技图书的编校质量,业内人士可以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提升编校人员的专业能力。
可以由专业人士对编校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对于科技知识、语言表达和文字组织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科技图书的编校质量。
3. 完善编校流程和质量控制为了提高科技图书的编校质量,出版社和编辑部门可以完善编校流程和质量控制机制,确保编校工作的严谨性和全面性。
提高编校质量的四要素
提高编校质量的四要素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凌敏【内容提要】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创造品牌的立根之本,图书的内容科学实用、封面及版式装帧精美、图书无差错质量好,才能吸引读者,让读者买单,才能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要提高图书的质量,编辑和校对人员要具备四要素,即提高工作的责任心、锻炼敏锐的观察力、耐心地对待每一份书稿,细心地查证每一处疑问,做到了上述四点就一定能做出畅销的、深受读者欢迎的好书。
一、编校在出版流程中的重要性1.编辑是图书的统筹策划人从策划、组稿、编稿、发稿、校对、印刷到营销的整个出版流程,编辑都需要倾注心血,才有可能做出一本好书。
好书需要好的稿子,好稿子来自好作者;发稿出书后的购买者是读者。
而编辑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纽带,将作者的作品,通过出版的手段,传播给读者。
在这个链条中,编辑最重要的素质是具有“发现”的能力,发现好的作者,发现好的选题,具备了这两条也就具备了好的“策划”能力。
其实,好作者、好书稿有很多,就看你能否发现。
充分的市场调研是掌握作者资源、策划选题思路、设计装帧、宣传营销的基础。
只有从作者和读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编辑才能做出令这两者都满意的图书。
一本图书从写作到成书,需要经过很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涉及质量问题,编辑必须在组稿、编辑加工、装帧、版式、校对到印刷的每一步都重视质量问题,才有可能做出一本高质量的、受读者欢迎的图书。
2.校对的重要性编辑、出版、发行是出版工作的整体,校对是整个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它要求以质量取胜,既要保证校样上的文字、公式、标点、符号、数据、计量、图表等方面与原稿相符,消灭排版上的一切错误,又要努力发现原稿上的错误和疏漏,及时提交给编辑解决。
所以说校对是书刊成品前的质量把关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
二、提高编校质量的四要素1.提高编校人员的责任心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切都是快速的,马路上的人行色匆匆,我们仿佛一直在飞奔,一切都是快餐式的文化,速度决定着效益和结果。
做好校对工作 提升图书编校质量
图书的编校质量包括编辑加工质量与校对质量,要保证一本书稿编校质量合格,这两者需从不同的视角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一名专业的编辑能对书稿进行一个完整的加工,保证书稿的文字、内容、体例、结构、规范等方面质量合格;而一名专业的校对人员,除了上述方面外,还应从校对人员不同的技术角度来完善书稿质量。
其中有些职能为校对专有,如校异同;有些职能为对编辑工作的有益补充,如校是非、整理等。
下面将从这些职能如何有效提升书稿校对质量来分析校对工作对保证图书编校质量的作用。
一、校对专业职能——校异同校异同是校对的基本工作,无论是传统的纸媒介编辑加工方式,还是现如今大力推广的数字加工方式,校对的基础功能就是校异同,找出排版按照编辑加工过的稿件排出的新校样与原来校样的不同之处,并将其按照原校样改正过来。
当然,这个过程也需要专业的校对人员做出判断,即判断编辑有没有误改之处,如果怀疑编辑有误改之处,就要及时提出质疑。
在传统校对的环境下,校异同工作需要做到并做好以下几点:(一)尽量降低异同错的漏错率,以我社的校对质量要求为例,我们对专业校对人员校对漏错率的要求为万分之0.2,也就是说每5万字里如果漏1个错,那么即判定为校对质量不合格。
传统校对多以折校为主,校异同需要将两个校样仔细对照,保证经过排版后的新样与修改后的上样完全一致。
为保证校对质量,一般建议校对人员校对完成后过一遍红,即核对一遍上样有改动的地方是否都体现在新样上。
(二)在保证低漏错率的基础上,要对编辑的修改进行判断,编辑在修改过程中出现的误改情况,专业校对人员要能提出疑问,如下例:编辑手写大写英文字母“Q”,由于书写手法的问题,排版人员误认为是希文字母θ。
其实乍一看,真是有点儿反应不过来,可是如果仔细分析,发现上下两个相关的公式中都没有θ的踪影,却反复出现了Q,因此判断为排版错误。
(三)排版人员按照编辑加工的要求进行修改,依据以往的经验,经常会出现三种错误。
第一种是改版时粗心大意,漏、错排;第二种是改了此处,却带得彼处没有改动的地方出了错;第三种是把需要改动的地方改错了位置。
加强质量检查 提升图书编校质量
186编辑出版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精神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图书质量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及重视。
在图书质量指标内,最主要也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依然是图书内容以及编校质量。
近些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质量管理检查工作中查出一些编校质量不达标的出版物,其中,某些图书的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五。
编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本书的好坏,同时,编校质量也成为出版社生存、发展、创新的根本——因此,把好质量关成为业界不容忽视的内容。
基于此,每个责任编辑均要根据自身专业经验,以及负责态度认真审查所有书稿,确保出版图书的质量合格。
一、图书编校常见问题分析图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思想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对于读者来说,它发挥着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丰富视野等作用。
与此同时,图书也是一种产品,在消费阶段展现出重复利用等特性。
但在出版业繁荣发展的同时,图书差错率依然居高不下,这导致图书质量也随之降低。
图书编校质量下降并非一个孤立的问题,它可以真实反映出出版社在一些工作环节上存在的问题。
(一)图书编校工作者自身的问题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重视利润并没有错,但若过于重视眼前利益,忽视未来的发展,就极易出现因小失大的愚蠢行为。
现阶段,在做编校工作的人员中,部分人只顾及利润的多少而忽略了图书质量的高低,这样的编辑必然会被市场淘汰。
需要注意的是,图书编校工作者每日需要应对许多书刊文稿,实际工作比较烦琐、辛苦。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惰性较强的人员会通过各种“小聪明”来逃避实际工作,甚至抱着“蒙混过关、得过且过”的思想去做书,马虎应对,于是时常出现错误。
(二)出版单位经营管理不完善出版社部分管理制度仅仅停留于纸面上,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将其落实到行动上,因此,这些制度便沦为形式主义,不管是底层工作人员还是领导层,都不愿意遵守它们。
有些出版社在一些重要的管理环节上经常出现失控的局面,于是一些不法分子乘机兴风作浪,后果便是——一些坏书、黑书进入了市场。
提升初三年级教学书籍编写质量的技巧
提升初三年级教学书籍编写质量的技巧在教育领域中,提升初三年级教学书籍编写质量的技巧至关重要。
面对这些年级的学生,书籍不仅是学习的工具,更是知识的传递者和启发者。
编写高质量的教材,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和考量。
首先,理解目标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提升教学书籍质量的核心。
初三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关键阶段,他们需要系统化、清晰化的知识结构,以便巩固基础、拓展视野。
教材编写者需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以确保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有效掌握知识点。
其次,书籍的内容安排应遵循科学性和逻辑性原则。
教材的编排不仅要符合学科的教学要求,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每个知识点的讲解应循序渐进,从基础知识入手,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
图表、示例和练习题的设计应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难点,同时避免过于复杂和冗余的内容。
此外,编写质量高的教学书籍还需要关注语言的简洁明了。
教材的文字应通俗易懂,避免使用晦涩的术语和复杂的句式。
语言风格应亲切自然,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教材中的插图、表格和例题应与文字内容紧密结合,以便学生在视觉和逻辑上都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另外,教材的实用性和互动性也至关重要。
书籍中应包含丰富的练习题和实战案例,以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引导性问题和思考题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教材应设计合理的复习和自测环节,以帮助学生检测学习效果,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质量高的教学书籍还需经过多次审核和修改。
编写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应经过严格的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教师、专家和学生的反馈意见是重要的参考依据,能够帮助编写者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通过不断的修订和完善,可以确保教材的最终版本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终,提升初三年级教学书籍的编写质量,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综合考虑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的过程。
编辑如何提高书的内容质量
编辑如何提高书的内容质量在出版行业中,编辑是书籍质量的把关者和提升者。
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校对文字、修正语法错误,更重要的是要从各个方面提升书的内容质量,使其能够吸引读者、传递价值,并在众多出版物中脱颖而出。
那么,编辑究竟应该如何提高书的内容质量呢?首先,编辑要有敏锐的选题眼光。
一个好的选题是一本书成功的基础。
编辑需要关注社会热点、文化趋势、读者需求等,从中挖掘有价值、有潜力的选题。
这就要求编辑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和对市场的洞察力。
他们要经常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报刊杂志,参加行业会议和活动,与作者、读者、同行交流,了解最新的思想动态和文化潮流。
在确定选题后,编辑要精心挑选作者。
作者是书籍内容的创造者,其水平和风格直接影响着书的质量。
编辑要寻找那些在相关领域有深厚造诣、有独特见解、有良好写作能力的作者。
可以通过阅读作者已发表的作品、了解其学术背景和创作经历来评估其能力。
同时,编辑还要与作者进行充分的沟通,明确写作的目标、风格、框架和要求,确保作者能够准确地传达编辑所期望的内容。
编辑在收到作者的初稿后,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审读。
这一过程就像是一位工匠在雕琢一件艺术品,需要耐心和细心。
编辑要从整体上把握书稿的结构和逻辑,检查章节之间的过渡是否自然,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
对于一些结构不合理的地方,编辑要与作者协商,提出修改建议,使其更加紧凑、连贯、有层次。
在内容方面,编辑要注重书稿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涉及到的事实、数据、引用等,都要进行严格的核实和查证,确保其来源可靠、准确无误。
同时,编辑还要关注书稿的深度和广度,看其是否对所探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是否能够给读者带来新的知识和启发。
如果发现内容存在浅显、片面的问题,编辑要引导作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语言是书籍与读者交流的工具,因此编辑要特别注重书稿语言的打磨。
要检查语言是否通顺、流畅,有无错别字、语病。
对于一些表述不清、晦涩难懂的地方,要进行修改和润色,使其更加清晰、易懂。
试论图书编校质量问题成因和预警管理
试论图书编校质量问题成因和预警管理图书编校质量问题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图书出版领域,编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关乎着图书的品质和观众的阅读体验。
随着出版业的快速发展,图书编校质量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试论图书编校质量问题的成因和预警管理,以期为图书出版业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一、图书编校质量问题的成因1. 人员素质不高图书编校是一项需要细心、耐心和严谨的工作,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很多编校人员素质并不高,他们的专业水平、责任心以及工作态度都存在较大的问题,这就直接影响了编校质量的提高。
2. 工作压力大随着图书出版业的繁荣发展,要求编校人员处理的图书数量也越来越多,这就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同时也容易造成疏忽和马虎,从而影响了编校质量。
3. 缺乏备案和审核机制当前,一些图书出版单位缺乏完善的备案和审核机制,导致一些不合格的图书编校质量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整改,给读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同时也损害了出版单位的声誉。
4. 技术工具不完善图书编校过程中需要借助一些技术工具,比如校对软件、排版软件等,但是一些出版单位的技术工具并不完善,同时也缺乏相关的技术培训和更新,这就限制了编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 加强人才培养作为图书编校工作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提高对图书编校质量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从而提升编校工作的质量。
2. 建立工作监督机制出版单位要建立起完善的工作监督机制,对编校工作进行全程的监督和审核,及时发现和整改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编校质量的提升。
3. 提升技术工具水平出版单位应该提升自身的技术工具水平,购买先进的校对软件、排版软件等,同时也要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更新,保证技术工具的完善和更新。
4. 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出版单位可以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借鉴国内外一些成功的编校案例和经验,同时也可以通过外包的方式,将一些编校工作外包给专业的编校公司,从而提升编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浅析如何提高图书的编校质量
浅析如何提高图书的编校质量摘要:编校质量是图书的生命线。
提高图书编校质量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出版单位、编审人员、校对人员、作者等牢固树立质量至上的意识,建立齐抓共管、整体作战的质量保障体系和以质量为导向的图书编校奖惩制度,才能有效地保证和提高图书的编校质量。
关键词:图书;编校质量;质量意识编校质量是图书的生命线,关系到一个出版单位甚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命运。
提高图书的编校质量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出版单位、图书编辑、审读人员、校对人员和作者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
出版单位必须认真对待图书的编校质量,建立一套系统、科学、有效的编校质量保障体系,做好每个流程的把关工作,使出版的每一本图书都能经得起市场的检验。
作者和编校人员要提高对图书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以认真严谨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本书稿,严格遵守出版的相关法律规范和制度,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加强沟通、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如此才能有效提高图书的编校质量。
一、严格坚持“三审制”“三审制”是出版单位对图书内容进行审查的根本制度,是我国图书出版管理制度和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明确规定,出版单位必须严格坚持书稿的三级审查制,初审、复审、终审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减少审级,同时也不能相互替代任何审级的职责。
首先,在选题策划阶段,“三审制”就能对选题内容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进行把关,同时对书稿的政治倾向、价值导向等进行把关,对有问题的书稿、格调不高的书稿、价值导向有问题的书稿坚决不予出版。
其次,在编辑加工阶段,“三审制”可以对书稿进行全面把关,包括内容质量、学术价值、框架体例等,避免出现低级错误和编校差错。
“三审制”从制度上为图书出版物的质量提供了根本保证,图书编校人员和出版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稿件进行三审把关。
二、提高编辑素养编辑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图书的编校质量,编辑工作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图书的质量和出版单位的社会声誉。
提高基础教育教材编校质量的几点建议
提高基础教育教材编校质量的几点建议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教材编校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基础教育教材编校质量,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注重教材编写的系统性。
教材应该具备循序渐进的特点,将知识点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编写教材时,应考虑到各个年级学生的不同认知能力和心理发展特点,合理安排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先后顺序,确保学习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加强教材编写的科学性。
教材应基于最新的学科研究成果和教育理论,注重对学科本质和学科思维方式的培养。
编写教材时,应尽量避免主观臆断和教条主义,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提升教材编写的针对性。
教材应根据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育需求,结合当地的社会发展和文化特点,编写符合实际的教材内容。
教材编写者应该了解目标读者的背景和需求,制定适合他们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确保教材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四,注重教材编写的交互性。
现代教育教材应该具备一定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材编写者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图文并茂、案例分析、游戏设计等,使学生能够在互动中学习和思考。
加强教材编写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编写教材后应进行专门的评价和反馈活动,收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针对问题进行及时修订和改进。
建立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系统,对教材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估,为后续教材编写提供经验和指导。
提高基础教育教材编校质量是一个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的任务。
希望通过以上建议的实施,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基础教育教材编校质量,为学生提供更有价值的学习资源。
提高基础教育教材编校质量的几点建议
提高基础教育教材编校质量的几点建议基础教育教材编校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下面是提高基础教育教材编校质量的几点建议:1. 合理选择内容:教材编校的首要任务是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和学习能力的内容。
教材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实际应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际能力。
也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及时更新和补充新知识。
2. 简明扼要的表达:教材编校应力求简明扼要,清晰地表达知识点和概念,避免冗长和晦涩的文字。
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如果碰到难点和疑惑,应提供清晰的解释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知识。
3. 科学的知识结构:教材编校应按照科学的知识结构组织教材内容。
知识应有层次性和递进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通过有机结合不同知识点和概念,形成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建立起全面的知识框架和认知体系。
4.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材编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
除了传统的讲解和示范外,还可以引入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 典型性和实用性的习题: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教材编校应设计典型性和实用性的习题,既能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多媒体资源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教材编校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图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对抽象的知识进行具体展示,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7. 定期修订与更新:教材的知识内容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教材编校应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
及时修订和更新教材,可以保证教材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全面的知识。
提高基础教育教材编校质量需要合理选择内容、简明扼要的表达、科学的知识结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典型性和实用性的习题、多媒体资源的应用以及定期修订与更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图书编校质量技巧
作者:秦茂盛
来源:《出版广角》2013年第07期
如何保障图书编校质量,涉及多个方面,需要相关人员共同的责任心,任何一方思想松懈,意识不强,质量就难以保障。
图书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很多人从图书中获取了有效的信息并受益匪浅。
但是内容质量不高的图书,会给读者传递错误或有偏差的信息,同时会负面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
因此,图书的质量尤为重要,特别是编校质量。
如何保障图书编校质量,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共同的责任心,任何一方思想松懈,意识不强,质量就难以保障。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于图书编校质量有着深入的思考,认为应从下列几个方面抓起。
第一,寻求合适的作者。
这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书稿的质量,有经验、学术水平较高的作者,对出版要求理解透彻,书稿质量较高;而新作者,对出版行业比较陌生,需要编辑加以指导,否则质量难以保证。
一个出版社需要大批富有经验的老作者,同时也需要培养年轻的作者队伍,形成作者梯队。
编写图书经验很重要,有经验的作者了解很多信息,如出版法规、学科信息等。
例如,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一本国外文学类图书,由于作者比较年轻,对国家出版要求和规定知之甚少,其作品中就存在一些不宜出版的内容,后经协商和沟通,作者同意删除相关的内容。
此外,多作者合作,主编很重要,他需要列大纲、编写样章、监控进度、最后通稿等多项工作。
责任心不强的主编会找自己的硕士生或博士生编写,他们完全没有编写经验,存在图书质量太差,体例不统一,翻译语句不通,概念表述不清等问题,尤其是在翻译图书中此类情况较多。
因此,物色有责任心、懂出版、有教学经验、有思想的主编是图书出版的首要关键。
年轻作者,可以请他们先写出样张,没问题后,再进行全书编写工作。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的“研究生英语创新教育系列教材”就是这样的范例。
我们聘请有多年教材编写和组织经验的陕西省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白靖宇教授担任教材主编,组织教学一线教师编写教材,由主编拟定编写大纲,各位参编人员按要求编写样张,样张审定通过后方可进行正式编写。
教材编写完成后,由主编亲自通稿,保证教材体系和质量。
第二,把握好初稿质量。
对于作者交来的书稿,最好不要先行编辑,这时可以先聘请学术专家、退休老编辑从学术和出版角度进行宏观把握,同时查阅作者的编写质量。
尤其是教材、学术专著、工具书等,更需要前期把关,因为编辑不可能是行业的专家,不可能做较深入的研究,只能略知一二,当然个别专家型的编辑除外。
面对这些细节,出版社可以成立审读室,长期聘请一些高校退休教师和退休高级职称编辑进行书稿前期把关。
虽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但是一直坚持请专家审稿,确实对提高书稿质量,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一些不适合出版的书稿采取退稿;一些完善后销量很好,受到作者和读者的好评。
当然,也可使用一些专业软件处理基本常识性的错误,如英语图书,可用Word里“拼写和语法”来查错,中文图书则可通过黑马校对软件来先行查错。
第三,坚持三审三校一通读制度。
坚持三审三校一通读制度,可以对书稿质量进行层层把关,从而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在这里不得不说的是,一二三审、通读的人员应当有一定的技术职称和工作年限,而且工作经验非常重要。
一些编辑存在一种误区,审稿不就是改改错别字和标点符号吗?审稿不仅仅是改错别字和标点符号,更应是对图书的体例、规范、整体叙述等进一步完善。
一些出版单位质量意识差,没有严格的三审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尤其是合作图书);新编辑未经过岗前培训,就直接编辑书稿,经常二三连审或让没有出版经验的教师和年轻编辑审稿,没有在出版方面进行严格把关,这样会给图书内容质量埋下很大的隐患。
近年来出版行业由于把关不严,图书销毁、出版社停业整顿的先例已经屡见不鲜。
有的出版社的合作图书较多,为了赢得经济利益,放弃了出版单位的三审制度和通读,完全由合作单位处理,这样容易出现政治或违反出版管理规定的问题,图书编辑校对质量差,读者反映极其不好。
近年来,一些出版单位出现图书问题,就是因为疏忽了把关工作。
第四,成立质检室,控制印前质量。
由专人全面负责检查图书内容质量,尤其是封面、书脊、扉页、版权页、目录、前言、书眉、大标题、参考书目等主要的部分。
适当给予审读人员一定的权限,只对书稿负责,直接归社领导管理。
书稿抽查质量不合格者,退责任编辑修改;修改后仍不合格者,图书不予出版,责任编辑暂时不安排发稿权;质量抽查优秀者,全社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第五,内容不断的修订和完善。
一种图书想要常销,就需要不断地修订和完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就是成功的典范,经过几代人数次的修订和完善,才成为精品和常销图书。
因此,图书初版出版后,作者和编辑要仔细通读,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同时结合读者反馈意见,不断完善,力争成为精品。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大学物理》教材,经过三版的不断修订、完善,现已成为精品教材,被遴选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被评为“2011年陕西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目前,这部教材备受大学教师的欢迎,被许多高校选用。
第六,强化编辑质量意识,加强日常学习和培训。
首先出版社领导重视图书编校质量,要在编辑中灌输质量意识,不断强化学习,时刻不忘质量关。
这可以从多方面抓起,定期进行单位内部业务学习,组织参加学术会议和行业培训,购买有关资料和工具书等。
对于新编辑,组织岗前培训,做好“传、帮、带”工作,老编辑带新编辑,使其快速成长起来。
建立公开透明的奖惩制度,好的要奖励,差的要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加强编辑、校对人员队伍建设,形成人才梯队,人力资源部门在此过程中应起到牵头作用。
第七,加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
编辑、校对、印制、美编、版式设计都应有责任意识。
编辑和校对工作尽量由专职人员完成,因为他们懂得出版法规和出版流程。
若由研究生或教师完成以上工作,则应由出版社内专职人员进行复核或质量抽查。
只有加强每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才能团结起来,让转企改制后的出版社能有更大的发展。
总之,图书编校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人、多环节来共同把握,当然有不同的分工和侧重点,但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高图书编校质量。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