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后现代城市的趋向 徐巨洲

合集下载

江西省南昌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训练题(三)(含答案 )

江西省南昌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训练题(三)(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度南昌市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语文(三)(信息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重建附近”:年轻人如何从现实中获得力量?——人类学家项飙访谈(节录)康岚:您最早在什么时候提出“附近”这个概念?为什么想到提出这个概念?项飙:我第一次提“附近”应该是在2019年夏天,我跟许知远在“十三邀”节目上的对话。

当时好像是在谈现代人的时空观念,为什么现在人们对快递小哥迟到两分钟会非常不耐烦?我们说到现代生活完全是被时间逻辑统治了,空间逻辑消失了。

原来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通过人的行动,比方说我和你的距离是一袋烟的工夫,或者说这个距离是从你家走到荷塘边上的那个工夫,其实时间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空间来衡量的。

但在工业化之后,抽象时间也就是钟表时间变得非常重要。

当这种抽象时间统治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就完全变成了附属性的东西。

对快递小哥迟到两分钟会非常不满,是因为你根本不考虑他是从空间中哪个点到餐馆拿了东西,以及路上的交通是怎样的、进你家小区的门时他要跟保安怎样交涉,这些经历性、空间性的东西,你是不管的,你要的就是那个东西要在你规定的时间内送到你的手里。

这种心态是“时间的暴政”造成的。

在这样的场景下,我提到“附近的消失”。

“附近”这个空间的消失,一方面是因为“时间的暴政”,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建立自己对世界的感知越来越通过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则,而不是通过对自己周边的感知来理解。

比如,你的邻居是干什么的,楼下打扫卫生、门口卖水果的人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家在哪里,如果家不在这里,一年回几次家,他们的焦虑和梦想是什么。

这些人对你的生活很重要,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由他们来组织的,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不能够正常运行。

但是,我们对这些“附近”经常是视而不见的。

这个“附近”,它是一个空间,它的有趣在于它有很强的社会性,它是你这个社会主体的物质基础,把你托起来。

在这里面,有很多很细密的又很复杂的、看似好像不重要的但其实是很重要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所谓文学景观,指的是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

自然和人文景观历来备受欢迎,而文学景观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当代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目前学界既有学者从宏观层面探讨文学景观的理论建构,也有不少学者从微观层面具体分析一地一城的文学景观或者一个朝代一种文体中出现的文学景观,而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则鲜有论及。

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赋予文学景观生命与内涵。

从形成因素考察,一个文学景观的生成既可以是依托一两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而名闻天下,比如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人尽皆知,苏州的寒山寺因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垂千古;也可以是因为著名文学家的名气而声中外,比如绍兴的沈园因陆游与唐婉的爱情而代代相传,惠州西湖因苏轼贬惠州之后才盛传其名。

当然,文学景观在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不断被后人题咏,最终形成了闻名遐途的文学景观。

比如黄鹤楼在唐代诗人崔登楼所题《黄鹤楼》诗之后,再经李白、岳飞、毛泽东等人的歌咏,其内涵会不断丰富,影响越来越大。

岳阳楼的名气也是在不断累积和提升的,先由唐代诗人李白赋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后定名,继之为杜甫的《登岳阳楼》,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明代袁中道的《游岳阳楼记》等,岳阳楼的大名历久弥新。

由此可见,古典文学作品的流传催生了文学景观的形成与文学景观内涵的不断丰富。

文学景观推动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

文人通过自己的书写将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在后人的追慕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文学作品,再现了景观的面貌和发展、演变。

这些文学作品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并逐渐凝固为一座城市或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而这一集体记忆又唤醒了对该城该地文脉的传承与发展,故文学作品不断得以传播,在古今读者和游人中形成广泛的影响。

人口地理考试题

人口地理考试题

人口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A卷4分填空,B卷4分填空)1、人口地理学是介于地理学和人口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2、人口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3、人口地理学的学科属性有边缘性、多学科的交叉性、宏观性和区域性4、人口自身而言,人口由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四个方面构成,其中数量和规模是一切人口现象和人口过程存在的基础。

5、拉采尔于1882年出版的名著《人类地理学》第一次提出生存空间概念,并提出了自然环境决定论,白兰士则提出了人地相关论的思想,其学生白吕纳指出人口分布、劳动地理是人文地理应予研究的重要的研究内容。

6、人口地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19世纪以前,19世纪到一战,一战到1953年,1953年(人口地理学蓬勃发展的标志,召开了了美国地理学会年会)到现今,特里瓦萨提出把人口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7、我国胡焕庸的《中国人口之分布》提出的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龙江黑河—云南滕冲第二章(A卷一道论述15分,判断1分;B卷论述一道15分,判断1分)1、两种生产所指的是什么?理解并论证两种生产的辩证统一关系。

答:(1)两种生产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人口再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创造财富的生产活动,它通过劳动加工使自然界原有的物品适于人类需求;人类自身生产是人类为了世代延续即为了自身的增殖或种族的繁衍所进行的生产,是原有人口生命的生产和新一代人口生命生产的统一。

(2)两种生产的在社会生产中的辩证统一关系:①两种生产相互依赖,两者不能孤立的存在和发展;它们互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自身生产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物质资料生产依赖于人类自身的生产。

②两种生产相互渗透,物质资料生产中有人的因素,人类自身生产中有物质的因素,人类自身的生产渗透到物质资料生产中,物质资料生产也渗透到人类自身的发展中。

③两种生产相互制约,两者相互作用于对方,制约着对方的发展;物资资料生产作用于人类自身的生产,制约着人类自身生产的发展,人类自身的发展也反作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发展。

未来城市发展-一种生态观的阐释

未来城市发展-一种生态观的阐释

未来城市发展-一种生态观的阐释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的强烈蜕变时期,社会、经济领域正在进行无情的结构调整。

这种转化将对城市产生何种影响,城市规划师将如何应对,将是城市规划界前沿的课题。

1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科学模型城市规划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并提出相应对策,因此有远见的规划师必然对未来城市发生兴趣,作出研究,以便不断调整规划理念,采取合适的规划措施。

历史上,有不少的人都对城市的未来提出过设想,推动了城市理论的发展。

如:大家熟知的,1898年霍华德构想的“田园城市”就是一个经典实例。

也可以说他提出的城乡磁体(Town Country Magnet)是一种先驱性城市模式,奠定了近代城市规划理论体系的基石。

L.芒福德称赞为“二十世纪初,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两项最伟大的发明,一项是飞机,它给人类装上翅膀,另一项就是田园城市,它为飞回地面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住所”[1]。

到今年,整整100年过去了,时代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早在1957年,正值美国工业鼎盛时期,约翰.奈斯比特却声称,美国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也有人称后工业社会或后现代社会)。

其根据是,在1956年这一年,美国的白领职业人数首次超过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

因而“在这个新社会里,有史以来第一次,我们大多数人要处理信息,而不是生产产品”(约翰·奈斯比特1984)。

这标志着自18世纪中叶在欧洲开始的工业革命,以机械化大生产为主,以蒸汽机、电的发明为动力,以钢铁、玻璃、超高层建筑为象征的工业时代正被一种新时代渐渐取代,这个新时代就是后工业时代。

其特征是“传统工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不再占有主导作用,并将不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代之而起的是后工业社会和信息技术在城市中的统治地位……。

”(徐巨洲1996)。

社会性质的转变需要人们对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作出判断。

在工业社会的鼎盛时期,人们以为技术可以主导城市的发展。

因此,60年代产生了阿基格拉姆小组(Archigram)的“步行城市”(Walking City)(见图l),70年代的可动建筑研究组( GEAM)又设想出“空间城市”,由于这些构想依赖工业技术,脱胎于建筑师,将城市简单视作放大的建筑单体,脱离社会、经济、环境,缺乏对城市复杂系统的综合考虑,从而也只能是少数人的畅想。

浅谈城市居住区规划的弹性问题

浅谈城市居住区规划的弹性问题

浅谈城市居住区规划的弹性问题提要:居住区是城市占地最大的组成部分,以住的发展布局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对居住区规划的弹性重视不够,因而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本文拟从这些方面入手,尝试提出“新型综合居住社区”的理论框架,并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技术手段,以期对二十一世纪的城市规划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型综合居住社区、弹性一、研究居住区规划弹性的必要性。

在人类进步经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走向后工业信息社会,在城市化进程由聚集、扩张、再聚集走向逆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居住区的形态、内容、结构产生了巨大变化,充分反映出各历史阶段的经济技术水平,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和住宅建设更极大地增添了城市的省略,提高了市民的居住水平,然而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一方面原有的街坊邻居关系消失了,原来毗邻的居民搬到了大城市千篇一律的住宅,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显得滞后。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老龄化、家庭小型化、住房私有化、生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规划设计逐渐变得不适应形势的需要,缺乏适应变化应有的弹性。

弹性这个词首先出现在物理学,它的具体定义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后仍具有的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后来这个概念被引入到社会学的许多领域,在城市规划这个范畴内,弹性是指对未来人类的需求有一定的预见性,现今方案在今后有持续发展的余地。

事实上,规划方案由于受到时、空及其编制人员主观上的局限从来都不是一次而能定论的,而是一个随形势变化不断调整,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城市规划的历史上前辈们也进行过不少探索,如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西班牙人索利亚的带形城市,但是这些探索形式都只是试图在构图上全盘解决弹性问题,在现实操作上不大可能,与以上两位不同,沙里宁提出了“有机城市”概念,认为要在城市发展原则上体现弹性观念。

奎恩j.a.quinn也在其著作《human ecology》中提出了规划要有连续性的观点。

这些原则同样民适用于城市的重要组成要素——居住区。

天津市河北区2024届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天津市河北区2024届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区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语文参考答案一、(9分)C 2.D 3. A(9个)B 5. D 6. A(15分)C 8.D 9. A 10. B 11.C四、(27分)12.(8分)⑴我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用我这前车之鉴来告诫你们这些后辈啊。

⑵这是君子修炼自身和治理天下的方法,(像这样)秉性与此相近的人容易掌握这种本领。

⑶说话要经过深思熟虑再说,做事要做好详细计划后再开始行动,(说话做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道理,违反这原则就会失败。

13.(3分)王僧虔:凭借个人努力,不依赖父辈荫蔽欧阳修:不要露才扬己,要做到静默善蓄王修:要珍惜时光,学会做人,宽容向善14.(10分)⑴ D (3分)⑵(4分)①对自己亲手种的柑树长新叶的欣喜之情②对屈原的喜爱赞颂和对李衡的不屑批评③对看到柑橘开花结果的向往、期盼之情④虽然未来渺茫,依然保持旷达乐观的心情⑶(3分)诗人运用想象、比喻,描绘了一幅柑树花开时芳香四溢,如“喷雪”一般,收获时果实如“垂珠”的动人景象,抒发了对于柑树开花结果的喜悦,也委婉表达了对未来前途未卜的担忧。

语言质朴,娓娓道来,用简朴平静的语言表达深刻丰富的思想,给予读者无穷的回味。

(6分)①自知者明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③月明星稀④乌鹊南飞(或者: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⑤我欲因之梦吴越⑥一夜飞度镜湖月(或“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或“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五、(20分)16.A (3分)17.B D (4分)18.(4分)①绿化好,面积大,处处充满生机②自然、优美、自由、没有刻意的装饰③静谧、悠远、大气,给人内心的安宁④体现独特的城市美学和对人的尊重19.(5分)作者以“无名广场”为切入点,而广场坐落于城市,与城市密不可分,作者赞美的是“广场”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能够体现美学”“显示对人尊重”的城市的喜爱和肯定。

为后文做铺垫,作者视角多变,使文章境界开阔,行文摇曳多姿。

安徽省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测语文试卷

安徽省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测语文试卷

安徽省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测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风”,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常用字,又是一个拥有旺盛“生殖能力”的“根词”。

由这个“风”字辐射的语义场,曾经覆盖了炎黄子孙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贯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所有层面,并且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古代的生态文化精神。

中国古代社会作为一个早熟的农业社会,对于自然界的风有着悉心周到的观察、区分和理解。

可以说,殷商时代黄河流域的一个“土民”对于风的敏感程度,要远远胜过当代大都市写字间里的“白领”。

与现代工业社会不同,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自然界中的“风”,对于国计民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风的方向、时节、强弱、干湿不同,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收成的好坏。

但在先秦时代的中国古人看来,“风”,并非单纯的“自然现象”,同时也是“天”的情绪和意志。

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传统不同,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人是由天地自然孕育化生而成的,人与自然原本就是一体化的。

因此,大地上、天空中的“风”,也同样以某种方式存在于人体之内。

人体内的“风”与天地间的“风”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感应。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别开生面的创举,并成为“中医学”重要的理论支柱。

在中国,一个地域、一个时期的道德崇尚、文化习俗也全都和“风”字联系在了一起,甚至,一个朝代的国家法度、朝廷纲纪、民众心态、政府吏治也都被笼罩在“风”字头下。

自然界的“风”便因此拥有了社会学、政治学的涵义。

在中国古代,“风”与音乐歌舞、文学艺术的联系源远流长。

最显著的例子是《诗经》中“国风”的命名。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诗总六艺,风冠其首”……一个“风”便将一部《诗经》的渊源、体用全都包括在内了!一个地域、一个时期的音乐歌舞集中体现了彼时彼地的风土、风情,“风”便成了一个地区“民歌”“民谣”的代名词。

“风”的语义场辐射到音乐、歌舞诸多领域之后,便衍生出许多“风”字头的文艺学和美学的术语,如“风雅”“风骨”等。

城市更新理念的演变和我国城市更新的需求

城市更新理念的演变和我国城市更新的需求

城市更新理念的演变和我国城市更新的需求城市更新理念的演变和我国城市更新的需求陈则明亚里士多德曾经说“我们为活着,集聚于城市,我们为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

但是,自从有了城市,贫民窟、拥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高犯罪率等问题就开始困扰人类。

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城市功能和发展水平不同,其面临的城市问题也不相同,城市更新的理念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赋予新的内涵。

一、工业化时代的城市更新18世纪前的前工业化时代,城市发展较慢,到1800年,城市人口不足世界总人口的3%,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城市的功能比较固定,城市手工业基本没有技术进步。

城市老化主要是物质的老化,作为统治阶级的城市管理者,较少顾及陷入衰败的贫民窟。

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城市化的速度越来越快,技术进步使得城市的功能不断增加和扩充。

城市更新主要不再是物质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其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需要调整、优化和提高,并解决工业化带来的工业污染、拥挤等问题。

但是,在整个工业化时代,每一次城市更新的最初美好愿望往往都伴随着严重的负面影响。

11卫生环境的改善和城市美化二战之前的城市更新可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卫生环境的改善和城市美化。

城市规划的概念出现之前,城市基本奉行放任自由的政策,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威胁着居民的健康,各种疾病蔓延。

因此,以讲卫生为宗旨的新工业环境建设开始对城市社会环境进行改良、更新。

二战前的城市更新受“形体决定论”思想的影响,进行了主要以街道、城市雕塑、公共建筑、公园、娱乐设施、开放空间等手法达到城市美化效果的城市更新,可称之为城市美化运动。

但是,城市并不是一个静止的事物,指望通过整体的形体规划来解脱城市发展困境是不可能的,更大的压力来自功能的需要。

21大规模清理贫民窟与拆旧建新城市更新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贫民窟的重建,城市生态学派对“过滤”作用与“入侵”作用的阐述,表明了城市老化必然伴随着贫民窟的形成。

战后清理贫民窟采用的办法是:将贫民窟全部推倒,并将居民转移走,但给予贫民的补贴并没有使其能够摆脱贫困,贫民最终居住的仍然是贫民窟。

2025届浙江省新阵地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浙江省新阵地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浙江省新阵地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024.1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

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

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研究”。

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翻印,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也很重视“来源”的研究。

研究“来源”的问些什么问题呢?莎士比亚大概读过些什么书?他的《哈姆雷特》一部戏是根据哪些书?此外,他们也很重视“作者的生平”。

莎士比亚生前操什么职业?几岁到伦敦当戏子?他的十四行诗里所说的“黑姑娘”究竞是谁?“哈姆雷特”是否是莎士比亚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到片纸只字就以为至宝。

这三种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

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

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

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的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

欣赏之前要有了解。

了解是欣赏的预备,欣赏是了解的成熟。

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

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

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欣赏《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了解和欣赏是互相补充的。

未了解决不足以言欣赏,所以考据学是基本的功夫。

但是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只是做到史学的功夫,却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

一般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通常都不免犯两种错误。

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

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有哪些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有哪些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后现代主义是 20 世纪中叶以来在西方社会兴起的一种文化思潮和思想运动,它对现代主义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艺术风格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后现代主义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建筑、社会学等,并且衍生出了多个不同的流派。

其中一个重要的流派是“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旨在打破传统的结构和秩序,挑战权威和既定的规则。

它认为语言和文本没有固定的意义,而是由读者的解读和诠释来赋予。

在建筑领域,解构主义的作品常常呈现出破碎、扭曲、不规则的形态,例如弗兰克·盖里设计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钛金属外观和复杂的几何形状,打破了传统建筑的对称和规整,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新历史主义”也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显著流派。

新历史主义强调历史不是客观的、线性的发展过程,而是受到权力、文化、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影响和建构的。

它关注历史中的边缘人物、被遗忘的事件和文化现象,试图揭示历史叙述中的主观性和偏见。

在文学研究中,新历史主义的学者会分析文学作品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相互关系,探讨文学如何参与历史的建构和塑造。

“后殖民主义”是后现代主义在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体现。

后殖民主义关注的是在殖民主义结束后,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它批判西方文化的霸权,主张重新审视和评价殖民地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比如,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就对西方对东方的刻板印象和偏见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示了西方文化在构建东方形象时所施加的权力话语。

“女性主义”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下也有了新的发展。

后现代女性主义认为性别是社会建构的产物,而非天生的本质。

它挑战传统的性别角色和性别观念,主张消除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

女性主义的文学作品常常探讨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遭遇,呼吁女性的自我觉醒和解放。

“消费文化研究”也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消费社会中,商品不仅仅具有使用价值,更具有象征意义和符号价值。

森村诚一《大城市》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森村诚一《大城市》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森村诚一《大城市》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森村诚一《大城市》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作者简介森村诚一(1933 ),日本战后推理小说社会派作家。

城市的未来,应该要是什么样子?

城市的未来,应该要是什么样子?
这一切,都是现在进行式,Uber争议,4G的真实与虚幻,再生能源与智慧电的对话,未来,已经来了。 ──黄哲斌,新闻工作者
智慧城市是否可能变成数位版的「环形监狱」?作者对於植基於工程与科技的现代城市提出质疑。
谢谢观看
城市的未来,应该要是什么样 子?
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内容简介
03 目录
目录
02 作者简介 04 推荐序
基本信息
《城市的未来,应该要是什么样子?》是2014年出版的繁体中译图书,作者安东尼.汤森。 原著的简体中译本为《智慧城市》,由中信出版社2014年出版。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Uber、4G、g0v、Hackathon……翻转城市,公民造镇时代来了! 城市、建筑、汽车、手机……生活中的一切工具都飞快地「智慧化」, 在科技迅速发展、彻底改造地景和生活习惯之际,是否该停下脚步想想这是我们要的吗? 明天我们希望生活在什麼样的世界? 庞大的城市科技系统急速往前冲 想像一下你的每一个点击动作、每一次移动都被收进庞大的资料库里,所有的人与物品的位置和移动记录都 被控制著,而当这些数据收集得够多、系统的分析能力也演进得够成熟,出门前一小时你就可以知道上班的路况、 咖啡壶也可以上脸书…… 所有一切资料集合而成难以估算的「大数据」,随著高速路的演进,把城市的内涵和人的行为往各种想像的 极限推去…… 然而你以为我们正笔直地朝高度文明的目标走去吗? 这趟「智慧城市」之旅,还有更多值得思考之处……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安东尼.汤森(Anthony M. Townsend)
硅谷未来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Future)的负责人,曾经到南韩当首尔发展机构的访问学者,研究宽 频对於首尔都会区的社会影响。他同时也是推动无线路普及化的先锋之一。

枝蔓状城市的阅读理解答案

枝蔓状城市的阅读理解答案

枝蔓状城市的阅读理解答案枝蔓状城市——以城市边缘化和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为特征的后现代城市,将既不会是奴隶社会的“城堡式”城市,也不会是封建社会的“城池式”城市,当然也会与现代工业社会高楼耸立的中心化城市相区别。

在枝蔓状城市布局中,即便是眼下北京绞尽脑汁建造起来的多层环状结构也将大不适应。

中心化城市的各种弊端,诸如交通堵塞、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空气浑浊、疾病易于传播、犯罪案件增多、居住环境恶化、管理难度增加和公众空间锐减等,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而现代高科技可以自由地用虚拟空间、网络空间取代地理空间或物理空间,因此人们也就没有必要再拥挤在一个地域。

于是自然而然就开始了从市区向市郊的转移,许多工厂、学校、研究机构都迁向市郊。

市区再也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而变成纯粹的物质交换和消费的场所。

又由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信技术的发展,中心化城市的传统布局被彻底打散。

现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许多边缘城市,就属于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

中心化城市逐渐演变为主城市和边缘城市。

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独立,它们更多的是经济、文化和教育上的紧密联系。

城市的边缘化,就是城市由中心向四周的蔓延和扩展,扩展到与非城市区域相接壤的既是城市又是乡村的地区。

这里,现代商业交易和办公活动也走向郊区化、边缘化,生产规模、生产程序、劳动力市场和销售状况呈分散状。

主城市与边缘城市通过铁路、地铁、高速公路、航空路线等组成的多模式运输系统以及卫星天线进行沟通。

这种城市的边缘化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规模,比如今天的美国就已经形成大洛杉矶都市区以及波士顿——劳伦斯——洛厄尔、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等都市区。

它们还会进一步向周边地区扩展,通过原料网、生产网、销售网、消费网、信息网和电脑网的连接而延伸到整个地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化城市。

1.下列对于“枝蔓状城市”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 以城市边缘化和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为特征的后现代城市B. 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成为纯粹的物质交换和消费场所的城市C. 彻底打散中心化城市的传统布局,利用各种网络相互连接的城市D.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独立,在经济、文化和教育上联系紧密的城市2. 下列对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许多工厂、学校、研究机构都迁向市郊,不再拥挤在市区B.城市蔓延扩展到与非城市区域相接壤的地区,这里既是城市又是乡村C.现代商业交易和办公活动走向郊区化、边缘化,生产销售、劳动力市场呈分散状D. 主城市与边缘城市通过多模式运输系统以及卫星天线进行沟通,成为全球化城市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在枝蔓状城市布局中,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的差别将趋于消失B.铲除中心化城市的诸多弊端有待于城市的后现代演变C.在枝蔓状城市中,人们受地理空间或物理空间的限制将越来越少D.随着中心化城市的边缘化,产生地域化和劳动力低廉化将成为现实1.B枝蔓状城市指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四周蔓延而成的城市体系;据第二段,应是“市区”即主城区2.D据末段,应指美国的大落杉矶都市区和波士顿城市区进一步发展可能形成“全球化城市”,是今后的演变趋势,不属于“后现代演变”3. CA有些方面差别缩小,有些方面差别不可能消失;B文中毫无依据,第二段只说这些弊端“限制了进一步发展”,并未说城市后现代演变就能铲除;D劳动力低廉化文中无据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对我国发展国际性城市的思考

对我国发展国际性城市的思考

对我国发展国际性城市的思考
徐巨洲
【期刊名称】《城市规划》
【年(卷),期】1993(017)003
【总页数】4页(P20-23)
【作者】徐巨洲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我国国际性城市的发展空间有多大 [J], 徐巨洲
2.从自治区中心城市走向区域国际性城市--对南宁城市发展的思考 [J], 韩政;梁立新
3.我国国际性城市的发展空间有多大 [J], 徐巨洲
4.从香港模式看我国国际性城市的发展 [J], 徐巨洲
5.国际视野下课程发展趋势及对我国课程建设的思考--以首批国家课改实验区南山区为个案当代语文教育要求学生人人成功国际视野下课程发展趋势及对我国课程建设的思考——以首批国家课改实验区南山区为个案 [J], 高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寒冬夜行人》叙事的两大层次

《寒冬夜行人》叙事的两大层次

《寒冬夜行人》叙事的两大层次
蔡丽洁
【期刊名称】《世界文学评论》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伊泰洛·卡尔维诺的小说《寒冬夜行人》既叙述了十个只有开头的小说,又在寻找小说残本的叙事中讨论了关于小说的写作,形成了相互交错的两个叙事层。

卡尔维诺通过这两大叙事层的构建,表达了自己对小说功能的认知,传达出以小说激发读者感受力参与文本建构的文学主张。

【总页数】3页(P107-109)
【作者】蔡丽洁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寒冬夜行人》的叙事艺术 [J], 弋丹阳
2.空间转向与空间的文本表征——对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的空间叙事学研究[J], 陈开晟;
3.叙事的突围与界限——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的文本理论解读 [J], 陈开晟
4.浅析《寒冬夜行人》中的叙事策略 [J], 聂宇欣
5.后现代叙事的“无穷后退”现象研究——以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为例 [J],
唐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巨洲“后现代城市的趋向”《城市规划》1996年第5期
后现代城市意味着传统工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不再占有主导作用,并将不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代之而起的是后工业社会和信息技术在城市中的同治地位。

不再象现代派所希冀的那样,仅仅依赖逻辑而舍弃情感,结果把工业文明与历史文化推到了对立的困境。

而应该超越两者,追求一种永远是新的、两种力量携手并进的良性状态,这就是后现代城市意味的历史主义趋向。

后现代所要求的城市价值,有两种存在的取向:一种是指向未来,即预告未来科学信息时代高层次的精英文化观念;另一种指向过去,即寻找传统文化的策略回归和借用,这种借用有着对历史的秩序和时间路线的错位;在表达策略上,总的要求是要保持未来、现在、过去三个断层的连续特性。

后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概念
内涵是突出人的地位。

1、理性规划的反叛——追求合乎理性,讲究真实、秩序、明晰是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思想的精华,也是理性主义的共同特征。

这一概念遭到瞬息万变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挑战。

2、价值观的多元并存。

新城市化概念追求环境的连续性,用多元的涵义把城市各部分、各个单元组合起来,并沙土借助含混折中、复杂性、矛盾性以及不确定性,集中反映一个开放性的城市综合体系。

所追求的混乱和多元化,其本意是强调丰富性,也并非随心所欲,这种表现是依靠规划手法,反映出城市的宽容性,达到“不和谐之和谐”的目的。

3、浓厚的文脉主义兴趣——现代城市极力夸张物质性和真实感。

文脉主义强调建筑与历史现状进行对话,为了保持持久的城市魅力,每一个城市规划都在追忆历史的思索,注重历史的延续性。

4、城市空间的模糊性——现代城市空间是一个各向同性的均质空间,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均追求明晰性的潮流。

5、世俗观念向规划渗透。

规划设计师为城市提供一个模式,一个系统化的刺激物,它们可以被每个生活在城市的公众以不同方法去领悟解释,企盼着群众去参与,去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