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的海洋中徜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文字的海洋中徜徉

夜,漆黑而静寂。一个人总是喜欢独坐窗边,耳边响着轻轻柔柔的歌,年轻的心随着缓慢而悠扬的旋律飞扬着,如徜徉在天边的云彩,自由、恬淡、无取无求。在这座繁华而陌生的城市里总是会有这般莫名的感动,或是跳跃着微笑的激情;亦或是充溢着流泪的感叹。于是指尖开始不自觉的开始在键盘上舞动,留下一串串文字,或思、或悟……。

很久没有写过东西了,对于文字仿佛已如陈年往事般的忘却,只是记得七年之前我对于文字,对于诗词曾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执狂。

理工科毕业的我对于文字始终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偏爱,记得小时候当别的小朋友能把乘法口诀背得滚瓜烂熟的时候我却在张嘴闭嘴的“床前明月光”,那时家人们对于我是相当骄傲的。小学时一个中秋节的课堂上老师在教大家“鹅、鹅、鹅,曲颈向天歌”,我却告诉老师:今天因该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在文字方面体现出的灵性使家人更加坚定了培养我写作的决心,读书时的每个夜晚我都是伴着柔和温暖的灯光和笔尖流淌出的一行行文字渡过的。

由于在省市举行的学生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奖,我很轻松的就被接受成为“辽宁省小作家协会”的会员。那时写作几乎成了我追求的唯一梦想,我不断的写,从流水帐般的小学生作文到借物言志的中学作业,我渐渐觉得学校接触的东西已经满足不了我对文字的渴求,应试教育中的写作已经无法描述我青春年少的心。我没有迷恋上当时流行的所谓青春偶像,却对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喜欢唐的李白,

宋的苏轼…....。

读欧阳修《生查子》的人约黄昏,吟李昱《虞美人》的故国多愁,咏辛弃疾《永遇乐》的气吞万里,叹陆游《诉衷情》的老泪空流。和岳飞《满江红》的壮怀激烈,诵秦观《鹊桥仙》的暮暮朝朝,引晏殊《浣溪沙》的似曾相识,唱李清照《一剪梅》的却上心头。我喜欢上了宋词,喜欢其中如泣如诉的春花秋月,喜欢其中指点江山的万丈豪情!我自己也开始试着填词,那时我在课堂上为了几个字的意境和老师争论不休,我也在论坛上和网友们接诗联句。当我的网友们知道一直和他们“玩”词的我只有如此年纪的时候,大家把赞美的词藻都抛给了我。年少无知的我更是张狂无度,曾自比“才压三江”的辽东才子王尔烈。曾在论坛上大言不惭的写过:

“谁家少年郎?

坐看春华秋霜,

谁知少年心

情可通四海

才堪抵三江!”

至此我更是沉迷于网络中虚无的赞美与自己心中那份对于诗词的执着。我渴望知道古人的生活,古人的感受,那样我更能体会他们的词,更能体会他们的心绪,我知道从那时起我已经在文字的海洋里越游越远了,可能终生都不会回头。由于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甚至于老师都容忍了我在课堂上的不羁与狂放,我也已经准备把我的诗词作为我的事业一直不断的走下去。

但生活总是如淳淳而过的流水、飘荡在风中的落叶,无迹可寻。因为种种的原因我进入了理科班,看着别人为了数理化而绞尽脑汁,我真不知道自己心里品尝的是个什么滋味。我无法自拔,我可以用诗词形容每一个老师的音容笑貌,我依然可以在校刊上妙笔生花,我却不能记下几个简单的数理方程式,不能改变我考试排名一次次跌落的事实。我曾自嘲的说:

“高考尽处无孙山

我名更在孙山外!”

我只觉得这样的生活不适合我,我没有走对路,看着家人、师长、同学对我的不理解我只是摇摇头: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但生活始终就是生活,它不会因为我的执着而改变。我还要生活下去,我依然要面临高考,面对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关口。我知道我背后有家人那怜尽天下的父母心,有老师们那踌躇满怀的期待眼神,我别无选择。虽然我会淡漠了曾令我热血沸腾的理想,但我却不会让我背后的人们失望。离高考还有6个月,我开始奋力的追赶,我从头开始翻起我从未听过的生物课程,我背起我曾经不知所云的数理化公式,我研究别人早已做过的习题、试卷……。我的成绩开始回升,180名到120名到90名到50名…...。我还想再努力回到我曾雷打不动的名次的时候高考来了,它没有因为我的努力而延后一分一秒,我很

无奈、也很庆幸。

当年的九月我平平淡淡的进入了一所说不上好也不能说差的理工科大学,但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却彻底放下了我本该坚持的文字梦想。我像所有80后的孩子一样没有波澜的继续着我的本科学业,肆意挥霍着美好的大学时光,没有理想也没有追求。直到有一天我的系主任找到我,她从我的简历上知道我曾在市高中生辩论赛中取得过最佳辩手奖,希望我参加学校组织的辩论赛,我敷衍了事的答应了。可能是我从小打下的文字功底和对于诗词歌赋的偏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辩论赛场上我的表现一鸣惊人,毫无争议的赢得了当场比赛的最佳辩手奖。于是我和我的队友们开始一起分析材料,一起准备比赛,那段日子充实而忙碌,我也第一次知道了大学的图书馆里也有这么多我喜欢看的书。后来我又进入校辩论队,后来担任队长,参加各种比赛,组织各种比赛,去低年级的学生那里选拔辩手,为他们讲解辩论技巧等等等。再后来就是大四那找工作、考研与酒精、补考交错的一年,再后来就是混合无数真诚眼泪与无数真假誓言的毕业分手。我一直没再写过东西,就是在兄弟们的毕业纪念册上我也就写下四个字“珍重!电联!”。其实我早已经想好了词句,在心中默诵了多少遍,却没有写出来,没心情也没勇气。

四载寒暑同路经,

阑珊暮水几人行?

何求相伴日久远,

唯想长话旧时情!

毕业后我一个人来到了北京,进入了首钢,忙忙碌碌的走过来回头一望已经两年有余。真的曾想过写点什么,就算是小学时代的“流水帐”也好。但每一次都是踌躇了再踌躇之后便收回已经放在键盘上的双手,因为写不出,因为工作平平的我无所可写,也因为我已找不到我曾有过的那份在文字的海洋里徜徉的梦想。

可就在不久前首钢团委组织了以“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与首钢共成长”为主题的辩论赛,一下子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那段无比亲切的大学时光。我报名、参赛…...,可能是久疏战阵,也可能是我过于自我表现,虽然我得到了当场比赛的最佳辩手但我们的比赛却输了。

赛后《首钢青年》的责任编辑吴岩让我写写自己的经历,我便又一次在漆黑而静寂的夜,独坐窗边,一壶香茗、一辞新曲,指尖缓缓流出大家所看到的文字。时隔七年,我又一次开始用文字打点自己的心事。其实我早就明白,刚刚过去的辩论赛的失败不是因为我的水平与能力,而是我没有把它当作比赛去对待,我没有团队意识,只是在赛场上一味的表现自己,只希望找回自己曾经对文字的那份感觉。我更知道我已经不或缺什么,心里所放不下的就是我对于文字的“七年之痒”。

“整整七年,

我离开我曾追求的,

却不曾忘

而今我回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