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和“翻译生态学”之辩

合集下载

论生态翻译学及其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论生态翻译学及其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论生态翻译学及其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新兴的翻译学派,它强调翻译活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应该考虑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社会多样性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态翻译学对翻译实践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首先,生态翻译学呼吁译者要具备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避免翻译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文化误解和障碍。

其次,生态翻译学提倡翻译过程中要尊重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同时也要考虑到目标语读者的文化和审美背景,努力实现原汁原味的翻译效果。

另外,生态翻译学还强调了翻译活动与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该关注翻译对环境的影响,避免使用不环保的材料和方式,尽可能降低翻译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总之,生态翻译学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指导意义,它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多
样性,以更加科学、全面、可持续的方式进行翻译活动。

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看严复翻译

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看严复翻译
胡庚 申( 2 0 0 3 ) 通 过 图 1描 述 了 生 态 翻 译 学 中
翻译 思 路 和所 遵 循 的 翻译 思 想 , 即, 将 译 者 置 于 他
的“ 关 联序链 , , [ 3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5 — 0 9
作者简介 : 孙雁 冰( 1 9 8 2 一) , 女, 辽宁本溪人 , 讲师 , 博士 , 从 事翻译理论 与实践、 英汉对 比研究 。
从 生 态 翻 译 学 的角度 看 严 复翻 译
孙雁 冰
( 江苏 开放 大学 外 语 系 . 江苏 南京 2 1 0 0 9 5 )

要: 严 复 在 中 国翻 译 史上 有 着 十 分 重要 的地 位 , 是 我 国 第 一 个提 出规 范 标 准 的 翻 译 家 , 他 所 提 出的 “ 信、 达、 雅”
有多 角度 、 但从 生态 翻 译 学 的视 角 进 行 讨论 的论 文
却少 之又少 。
环境 、 源语 作者 、 读者 、 译 者 之 间 的互 动 与关 联 。生 态 翻译学 的研 究 焦 点 主 要 包 括 : 生态范式、 关 联 序
链、 生态 理性 、 译有 所 为 、 翻 译 生 态 环境 、 译 者 中心 、
了 当 时社 会 的 科 学 发 展 , 也 与 当时 其 所 处 的 生 态环 境 相 融 合 。 关键词 : 严复翻译 ; 生态翻译 学; 生 态 环 境
中图 分 类 号 : H0 5 9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9 2 3 3 ( 2 0 1 4 ) 0 4 — 0 0 5 4 — 0 4
二、 生 态 翻 译 学
生态 翻译 学 是 于 2 0 0 1年 由胡 庚 申教 授 提 出 ,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示语英译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示语英译
文化适应性
译文是否考虑到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接受程度,使其在目标文化 中能够被理解和接受。
文化传播性
译文是否有助于传播源语言文化,增强目标读者对源语言文化的了 解和认同。
交际维度的评价标准
功能性
01
译文是否在交际语境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如提供信息、引导
行为等。
得体性
02
译文是否符合交际场合的规范和要求,语言表达得体、礼貌、
语言维度的转换
除了对等,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示语英译还需要进 行语言维度的转换。这种转换主要涉及词性、时态、 语态和语气的转换。在词性转换方面,翻译时可以根 据需要将名词转换为动词,形容词转换为副词等。在 时态和语态转换方面,翻译时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 的时态和语态来传达原文的含义。在语气转换方面, 翻译时需要注意原文的语气和口吻,尽可能在译文中 传达出相同的语气和口吻。
作用
公示语在提供信息、引导、解释和警示等方面发挥 着重要作用,是人们了解和理解周围环境的重要途 径。
公示语英译的意义
01
02
03
促进跨文化交流
通过将公示语翻译成英语 ,可以促进不同文化背景 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
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准确的公示语英译能够使 外国游客更快速、准确地 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旅游 体验。
保持礼貌得体
在翻译公示语时,应保持礼貌得 体的态度,避免使用过于直接或
冒犯的语言。
04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示语英 译策略
Chapter
语言维度的翻译策略
语言维度的对等
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语言维度的对等是翻译公示语 时的重要策略。这种对等主要体现在词语、语法和语 篇的对等方面。在词语对等方面,翻译时需要准确传 达原文的含义,避免歧义和误解。在语法对等方面, 翻译时需要保持原文的句式和语气,使译文符合目标 语言的语法规则。在语篇对等方面,翻译时需要考虑 整个文本的连贯性和逻辑性,确保译文在整体上与原 文保持一致。

生态视角翻译研究考辨——“生态翻译学”与“翻译生态学”面对面

生态视角翻译研究考辨——“生态翻译学”与“翻译生态学”面对面

1 .导 语
译学” 翻译 生态学 ” 与“ 是否有各 自的研究领域?两者之 间又是何种关系?笔者认为 , 澄清 以上 问题对 于生态学 视角这一翻译研究 的崭新 领域 有着重 要 的意 义。本 文 在分别对“ 生态 翻译学” 翻译 生态学 ” 和“ 基本研 究范畴
进行详细考察 的基础 上展开 全 面 比较 , 以辨异 同, 而 进 厘定 两者关 系 , 以期对生态学视 角下的翻译研究做 出进
多的是互补 性差异, 是一种可以称 为“ 背靠背” 的关 系。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 翻译生 态学 ; 介绍 ; 比较 ; 系厘 定 关 中图分类号 :0 9 H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397 (0 0 0 -050 17 .8 6 2 1 ) 1 7 - 0 4
Ab t a t sr c :Ec — r n ltlg n rn lt n Ec l g r efo te e p n in o oo n h tr icp i ay tn e c f o T a saoo y a d T a sai oo ya s r m x a s f o i h o Ec l g a d te i e d s il r d n yo y n n e T a sai n S u i s C a i c t n o er rlt n h p wi r vd n ih s it h w r n h s a d t e n w p rp ci e t r n lt t d e . lr ai ft i e ai s i l p o i e i sg t no t e t o b a c e n h e e s e t o o i f o h o l v T a sain S u i s n h s te p e e t a e ne d k o a s n b s d o nr d cin .Bo p r a hn a s r n l t t d e ,a d t u h rs n p ri tn st ma e a c mp r o a e n it u t s o p o i o o t a p o c i gt n — h r lt n fo n e oo ia e p cie ai m a c lgc l p r e t ,E o T a saoo d T a sain E oo i e r e o s o r s v c — r n l tlg a r n l t c lg d f r ma v lu l y n o y f y,w t e i lr is o i fw smi i e f h at c u s ,i r f e eo i gr u e ,n mig p i cp e , e io o , t o o o ,c r on sa d r s a c io s t . o r e n t mso v l p n t s a n rn il s t r n l g meh d lg e d o m y y o e p it n e e r h p v t ,ec .A c n l so s d a n ta h y b c n e c t e t ne e t n u r o lme tr i e e c s o cu in i r w h tt e a k o a h oh rwi i tr ci sb tmo e c mpe n a y df r n e . h s o f Ke r s y wo d :Ec — r n ltlg oT a sao o y;T a s t n Ec l g ;ito u t n o a i n;r lt n h p ca f ain rn l i oo ao y n r d c i ;c mp r o o s ea i s i l r c t o i i o

生态视角翻译研究考辨——生态翻译学与翻译生态学面对面

生态视角翻译研究考辨——生态翻译学与翻译生态学面对面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生态视角翻译研究考辨——"生态翻译学"与"翻译生态学"面对面作者:刘爱华, Liu Aihua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山东,日照,276826刊名: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年,卷(期):2010,18(1)被引用次数:0次1.Cronin M Translation and Globalization 20032.Holmes J S Translated! Papers on Literary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20073.Hu Gengshen 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 2003(4)4.Hu Cengshen Understandingo eco-translatology 20065.蔡新乐<翻译适应选择论>简评 2006(1)6.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初探 20017.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 20048.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期刊论文]-上海翻译 2008(2)9.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期刊论文]-中国翻译 2008(6)10.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译学研究的"跨科际整合"'[期刊论文]-上海翻译 2009(2)11.胡庚申从"关联序链"看翻译研究的"生态转向" 200712.胡庚申翻译与跨文化:整合与创新 200913.李亚舒.黄忠廉别开生面的理论建构 --读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期刊论文]-外语教学 2005(6)14.刘云虹.许钧一部具有探索精神的译学新著--《翻译适应选择论》评析[期刊论文]-中国翻译 2004(6)15.孟凡君后现代之后的翻译研究新转向略论 200716.胡庚申翻译与跨文化:整合与创新 200917.Mark Shuttlewoth.Moira Cowle.谭载喜翻译研究词典 200518.许建忠翻译生态学 200919.不同的是,霍尔姆斯将"翻译学"这一学科定名为Translation Stud-ies,而胡庚申选用另一名称Translatology20.《翻译生态学》第二章"翻译的生态环境"中提到"……这些中心事物与周围条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机制,这正是各种生态学(如鱼类生态学、鸟类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翻译生态学)所要研究的课题"(许建忠,2009:11).可以看出,许教授其实是把翻译生态学定位为生态学的一个分支的21.其实克罗尼恩并未提出"翻译生态学",只是在其Translation and Globalization一书的第五章"Minority languages in a global setting"中谈到语言政策问题、英语的霸权对其他小语种的影响问题,仅在末段使用了一个术语"ecology of translation",意在提醒"注意'翻译的生态',保持不同语种之间的平衡"22.生态翻译学已有研究翻译"外生态环境"的尝试和成果:胡庚申教授2009年4月10-12日在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召开的《翻译学学科理论系统构建高层论坛》宣读的论文"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翻译生态体系"主要论述由四个主要的生态子系统(翻译管理生态子系统、翻译市场生态子系统、翻译教育生态子系统和翻译本体生态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综融一体的翻译生态体系.许教授的翻译生态学研究涉及前三个翻译生态子系统23.颇为遗憾的是,许教授出书前未见其有相关文章发表;出书后也未见其有后续研究进行.笔者期待着许教授有深入的研究和后续的成果发表1.期刊论文胡庚申.HU Geng-shen生态翻译学:译学研究的"跨科际整合"'-上海翻译2009(2)在"翻译适应选择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态翻译学"是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的综观整合性研究.本文拟针对现有研究的局限和缺失,进一步阐述翻译生态学关注的焦点和发展研究的趋向,探寻翻译学研究综观与整合的途径.文章指出,从翻译学、语言学、文化学、人类学和生态学等不同学科视角的跨科际研究.关联互动",并最终融入它们所共同依托的生态系统,从而构成翻译生态系统的有机整体.文章还认为.生态翻译学研究的"跨科际整合"将具有整体主义的方法论意义.本文链接:/Periodical_xawgyxyxb201001019.aspx授权使用:长沙理工大学(cslgdx),授权号:9801855a-a14d-4c19-86d3-9e9b00cade22下载时间:2011年3月3日。

怎么用上生态翻译学去写翻译研究论文

怎么用上生态翻译学去写翻译研究论文

怎么用上生态翻译学去写翻译研究论文
翻译生态学是达尔文进化论的跨学科应用。

在达尔文“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理论指导下,翻译选择适应理论应运而生。

所谓翻译适应选择理论,是以达尔文“适应/选择”学说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为指导,以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主体概念为基调,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理念为核心,能够对翻译本体做出新的解释的翻译理论范式。

在生态学上,我们把一种植物或者动物从一个地方移植或者迁移到另一个地方时,被移植或迁徙的物种只有适应新的环境才能够得以生存。

类似的道理,翻译也是将一种文化下的文化产物一直到另外一种文化中去,如果能够做到很好的融合,能够适应新的文化环境,并且被其所接受,那么这就是一次成功的翻译。

其次,翻译生态学还强调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

作为一个好的译者,要实现翻译材料从原语文化成功“移植”到译语文化中,这就要求译者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根据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特点,结合自身对原语文本及译语读者的先验判断和体会,实现成功的翻译文化。

翻译中,译者在发挥主体性的同时还应该更充分考虑译语的受众,努力做到思想信息的有效“移植”,避免过度尊重或者尊重不足,由此实现真正翻译的“原汁原味”。

生态翻译学与西方翻译理论话语体系的比较研究再论生态翻译学的“异”和“新”

生态翻译学与西方翻译理论话语体系的比较研究再论生态翻译学的“异”和“新”

生态翻译学与西方翻译理论话语体系的比较研究再论生态翻译学的“异”和“新”一、概述翻译学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一直是语言学、文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领域。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翻译学的研究视野和方法也在不断拓展和创新。

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翻译理论,其独特的视角和观点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生态翻译学与西方翻译理论话语体系的比较研究,深入剖析生态翻译学的“异”和“新”,以期为推动翻译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对生态翻译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发展历程进行简要介绍,明确其在翻译学领域的位置和作用。

通过对比生态翻译学与西方翻译理论话语体系的异同点,揭示生态翻译学在理念、方法、实践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接着,本文将进一步探讨生态翻译学所倡导的“生态翻译观”,以及其在全球化、跨文化交流等背景下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生态翻译学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提出推动其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建议和策略。

1. 简述生态翻译学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翻译理论,其研究背景与意义深远而广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翻译活动已经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对翻译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翻译理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翻译实践,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翻译生态环境时,其局限性和不足日益凸显。

生态翻译学的出现,正是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为翻译实践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理论指导。

生态翻译学的研究背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翻译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生态行为,它涉及到源语言、目标语言、译者、读者等多个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这种生态性决定了翻译活动必须遵循生态规律,才能实现其信息传递和文化交流的功能。

从翻译学的角度来看,随着翻译实践的不断深入,翻译理论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新的翻译生态环境。

生态翻译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借鉴了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翻译活动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和阐释。

《2024年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汉英同传翻译研究》范文

《2024年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汉英同传翻译研究》范文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汉英同传翻译研究》篇一一、引言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翻译理论,从生态环境的角度研究翻译活动,对汉英同传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探讨汉英同传翻译的原理、方法和策略,以期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操作指导。

二、生态翻译学概述生态翻译学是一种以生态学为理论框架的翻译理论,强调翻译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该理论认为,翻译活动是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进行的,包括语言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等。

在汉英同传翻译中,生态环境的影响尤为显著,因为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会对翻译过程和结果产生深远影响。

三、汉英同传翻译的特点汉英同传翻译是一种即时性、互动性、跨文化性的翻译活动。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即时性:同传翻译要求译者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翻译任务,对译员的反应速度和语言功底要求极高。

2. 互动性:同传翻译过程中,译员需要与演讲者、听众进行实时互动,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3. 跨文化性:汉英同传翻译涉及两种不同语言和文化,要求译员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生态翻译学在汉英同传翻译中的应用在汉英同传翻译中,生态翻译学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环境适应:译员需要根据语言环境调整翻译策略,使译文更加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2. 文化环境理解:译员需要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确保译文在文化层面的准确性。

3. 社会环境考虑:译员需要关注社会背景和语境,使译文在语义和语境上与原文保持一致。

五、汉英同传翻译的方法与策略在生态翻译学的指导下,汉英同传翻译可采用以下方法和策略:1. 语境推断: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确保译文的准确性。

2. 文化转换:将中文中的文化特有表达转换为英语中相应的表达方式。

3. 归化与异化并重:在保持原文文化特色的同时,使译文易于理解。

4. 现场应对策略: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整翻译策略,确保翻译的顺利进行。

六、实证分析通过对实际汉英同传翻译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生态翻译学在指导翻译实践中的有效性。

生态翻译学生态理性特征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生态翻译学生态理性特征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生态翻译学生态理性特征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生态翻译学的生态理性特征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翻译理论,强调翻译活动的生态性,即翻译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关联和动态平衡。

本文首先将对生态翻译学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生态理性的内涵和特征。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分析生态翻译学对翻译研究的影响,包括翻译策略的选择、翻译质量的评估以及翻译研究的新视角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生态翻译学的生态理性特征,本文旨在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翻译研究向更加全面、深入的方向发展。

二、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基础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翻译研究视角,其理论基础源于生态学和翻译学的交叉融合。

生态学,作为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其核心理念是生态平衡和共生共荣。

而翻译学,作为研究语言转换和文化交流的艺术与科学,其目标在于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和文化的有效沟通。

生态翻译学借鉴了生态学的核心观念,将翻译过程视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原文、译文、译者、读者以及社会文化环境都是这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框架中,翻译被看作是一种适应和选择的过程。

译者作为翻译生态系统中的主体,需要适应原文的语言风格、文化内涵和语境等因素,同时也要适应目标语言的文化环境和读者的阅读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译者需要运用自身的翻译能力和智慧,进行恰当的选择和转换,以实现原文和译文之间的生态平衡。

生态翻译学还强调翻译过程中的整体性和关联性。

它认为,翻译不仅仅是一个语言层面的转换过程,更是一个涉及文化、社会、历史等多个层面的复杂系统。

因此,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确保译文在语言、文化和社会等多个层面上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基础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翻译的本质和规律,还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在未来的翻译研究中,我们应进一步探索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应用,为推动翻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态翻译学的异和新不同翻译研究途径的比较研究并兼答相关疑问

生态翻译学的异和新不同翻译研究途径的比较研究并兼答相关疑问

生态翻译学的异和新不同翻译研究途径的比较研究并兼答相关疑问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生态翻译学的异和新,并将其与其他不同的翻译研究途径进行比较。

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翻译理论,其核心理念在于将翻译过程视为一种生态系统,强调翻译活动中的多元性、互动性和自适应性。

与传统的翻译理论相比,生态翻译学更加注重翻译环境的整体性,提倡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循“生态平衡”原则,以实现译文的最佳适应和最优表达。

本文将首先介绍生态翻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阐述其核心观点和理论框架。

随后,将对比分析生态翻译学与其他主流翻译研究途径(如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目的论翻译理论等)的异同点,探讨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生态翻译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还将针对生态翻译学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和争议进行解答,如生态翻译学如何平衡翻译活动的多元性与一致性、如何评估译文的生态适应性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生态翻译学视角,以促进翻译研究的多元化发展和实践创新。

二、生态翻译学的基本理念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翻译研究途径,其基本理念源于生态学的视角和原理,将翻译活动视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译者、原文、译文、读者、环境等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生态翻译学强调译者的主体性。

译者不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者,而是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

他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灵活选择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实现翻译的最佳效果。

这种主体性的强调,使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决策更加自主和灵活。

生态翻译学注重翻译的生态环境。

这里的生态环境包括文化环境、语言环境、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

翻译活动需要适应这些环境的变化,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因此,生态翻译学提倡翻译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

生态翻译学还强调翻译的适应性和选择性。

翻译活动需要适应原文的语言特点、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等因素,同时也需要根据读者的需求和接受能力进行选择。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黄帝内经》英译的翻译生态环境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黄帝内经》英译的翻译生态环境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黄帝内经》英译的翻译生态环境生态翻译学是一门新兴的翻译学科,它的出现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

生态翻译学强调翻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翻译与生态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翻译实践来促进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可以运用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探讨《黄帝内经》的英译及其在翻译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著作的经典之一,它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被誉为中医宝典。

这部经典以其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独特的治疗理念闻名于世,对中国及世界医学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医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交流,对《黄帝内经》的英译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这一过程中,翻译活动不仅是文化传播的桥梁,还直接关系到中医理论在国际上的认知和传承。

研究《黄帝内经》的英译及其在翻译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对于促进中医药国际传播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考察《黄帝内经》的英译本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翻译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转化过程,它涉及到对原文信息的接收、理解和再呈现,同时也牵涉到翻译者、读者、传播媒介等方方面面的参与者和环境。

对于《黄帝内经》这样古老而珍贵的医学文献,其在翻译过程中所承载的文化、历史、科学等多重含义,需要翻译者具备深厚的医学知识和坚实的语言功底才能准确表达,例如对中医理论、中药治疗等方面的专业词汇翻译。

翻译者的翻译策略、风格、文化认知等也会对译文的质量和形象产生直接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来审视《黄帝内经》的英译,深入探讨翻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为中医药国际传播提供更为清晰和立体的认识。

我们可以分析《黄帝内经》的英译在国际翻译市场中的角色和影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文化交流和传播也变得更加频繁和便捷。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医药国际传播和交流势在必行,而《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的经典著作自然成为了围绕中医药国际传播的重要资源。

通过对《黄帝内经》的英译在国际翻译市场中的角色和影响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其在国际上的传播情况、读者反馈和对中医文化的认知程度。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黄帝内经》英译的翻译生态环境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黄帝内经》英译的翻译生态环境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黄帝内经》英译的翻译生态环境自古以来,《黄帝内经》一直被誉为中华医学的经典之作,被视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医学的国际化,将《黄帝内经》翻译成英文已成为必然趋势。

而在这一翻译过程中,要想做好《黄帝内经》的英译工作,就必须要注重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创造一个良好的翻译生态环境。

生态翻译学是研究翻译活动及其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强调翻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转换。

生态翻译学还强调了翻译与译者、原文、目标文化等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文化认同和尊重差异,同时保护环境和生态。

在翻译《黄帝内经》这样一部古老的中医经典时,我们必须意识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和哲学内涵,并尊重原著的历史与背景。

要将其传播至国际舞台上,必须注重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文化传承。

这就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建立一个有利于信息传递和文化交流的翻译生态环境。

建立多元化的翻译团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如《黄帝内经》这样的古籍,其内涵十分丰富复杂,需要熟悉中医学、传统文化、历史哲学等多方面知识的译者来共同参与翻译工作。

这样的多元化翻译团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减少盲点和误译,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要建立一个开放的翻译环境。

开放的环境意味着可以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包括源文和目标文的多样性。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自由讨论和交流,及时解决难题,提高翻译效率。

这一点在跨文化传播中尤为重要,可以保证翻译结果更具有文化认同感和可接受性。

要重视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翻译工作不仅仅是语言转换,更是一种文化传递和价值传承。

我们要尊重原著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要注重目标文化的接受和理解。

通过平衡和协调,打造一个文化共生的翻译环境,让《黄帝内经》以更加符合当代国际文化环境的方式呈现在世界各国读者面前,实现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注重译后文本的接受与反馈。

一个优质的翻译环境应当关注译后文本的质量和效果。

从生态翻译学角度看林语堂古文英译

从生态翻译学角度看林语堂古文英译

从生态翻译学角度看林语堂古文英译生态翻译学运用生态理性,从生态学角度对翻译进行综合整体性研究,该理论提出“以译者为中心”及翻译过程中“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转换。

本文以林语堂的英译《石钟山记》为例,从生态翻译学角度研究林语堂古文翻译,并凸显生态翻译学理论对译者提出的高要求及读者反馈的重要性。

标签:生态翻译学古文翻译林语堂一、引言2006年,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提出“生态翻译学”。

该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翻译理论范式:“着眼于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以生态翻译学的叙事方式,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以及翻译现象等做出新的描述和解读。

”(刘爱华,2010)。

古文英译是跨越时空的文化交际活动,而理想的译文应能高质量地长存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目的语文化系统,因此将生态翻译学应用于古文英译研究,有助于译者在翻译适应论指导下确定翻译策略,使译文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翻译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生存、生效。

二、生态翻译学概要生态翻译学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为理论基础,将“生态环境”“适应/选择”“适者生存”“汰弱留强”“共生互动”等一系列生态术语和概念引入翻译研究,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刘爱华,2010)。

翻译过程是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交替进行的循环过程。

明确以“译者为中心”,对于译者而言,既要适应,又要选择;适应中有选择,即适应性选择;选择中有适应,即选择性适应。

(胡庚申,2010)生态翻译学把翻译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首先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选择译者,然后以译者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选择译文。

第二个阶段里的译者发生了变化,此时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泛指的“译者”,而是一个“接受了”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或曰“适应了”翻译生态环境的制约的、特定的“译者”,因此,这时的译者已经能够体现、以至代表“翻译生态环境”来实施对译文的选择了。

(胡庚申,2008)生态翻译学提出“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还是Eco―TranslationStudi es一、问题的缘起2006年,中国学者胡庚申在翻译全球文化国际研讨会上宣读了Understanding Eco-translatology,诠释了生态翻译学研究的基础、内容和方向。

特别是,他于2008年在《中国翻译》上发表的“生态翻译学解读”一文,明确指出了生态翻译学的基本内涵,其中包括生态翻译学的英译名(Eco-translatology)。

自此,生态翻译学的研究拉开了序幕。

虽然国内外专家逐渐认可并发展生态翻译学的这一事实摆在面前,可是笔者想到“翻译学”在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初,也经历了英译名定位的问题。

起初学者也用诸如Translatology,Translation Theory,Translation Studies和Translation Science等英译名来命名“翻译学”这门学科。

由此,生态翻译学是不是需要从翻译学学科建设背景中,吸取借鉴它的翻译方法呢?二、Translatology,Translation Studies的译学背景我们先考察一下translatology一词究竟有何译学背景。

实际上,translatology是一个合成词,大多数英语词典里无法找到这个词。

那么,将生态翻译学译为Eco-translatology是否难于被外国学者理解甚至沿用?有学者考证translatology已基本成了我们翻译学一词的英语对应词,譬如学科名称玄翻译学(Metra-translatology)、译介学(Medio-translatology)、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等。

穆雷(1996)指出,我国首部以翻译学命名的专著是1988年问世的,这是一部47万字的英文大作《翻译学》(Translatology)。

由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教授凯伊?道勒拉普担任主编,中国学者王宁担任中文主编的书名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中译文的名称是《视角:翻译学研究》。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黄帝内经》英译的翻译生态环境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黄帝内经》英译的翻译生态环境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黄帝内经》英译的翻译生态环境1. 引言1.1 生态翻译学的概念生态翻译学是翻译学领域中的一个新兴概念,它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翻译活动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翻译活动的质量、效果甚至翻译本身的发展都受到环境的影响。

生态翻译学强调翻译活动应该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提倡翻译过程中的环保意识和实践。

翻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应该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材料或技术,选择环保的翻译方式和工具。

生态翻译学的出现为翻译学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为翻译活动注入了环保意识,有助于推动翻译学科向更加可持续、绿色的方向发展。

生态翻译学的概念对于当代翻译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我们研究《黄帝内经》的英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1.2 黄帝内经的重要性黄帝内经作为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源头和宝库,对于中医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记载了古代医学理论、诊疗方法、药物治疗等内容,贯穿着古人对疾病、健康、生命的认知和探索,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医学实践和研究。

黄帝内经中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医学思想,例如阴阳五行理论、气血津液等概念,为后世医学家和翻译学者提供了珍贵的研究对象和文化遗产。

通过对黄帝内经的研读和翻译,不仅可以促进中医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可以为当代医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对黄帝内经进行英译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可以推动中医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和认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黄帝内经英译工作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翻译理念和方法,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2. 正文2.1 生态翻译学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生态翻译学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是指将生态学理念引入到翻译过程中,注重保护和维护翻译环境的生态平衡。

在翻译实践中,生态翻译学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体现其重要性:生态翻译学倡导翻译过程中的可持续性发展。

生态翻译学论文六篇

生态翻译学论文六篇

生态翻译学论文六篇生态翻译学论文范文1【关键词】生态翻译学;翻译生态体系;翻译本体理论一、生态翻译学的基本内涵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是一项从生态视角对翻译活动进行综观描述的跨学科讨论。

胡庚申教授认为,“生态翻译学是一种从生态视角C观翻译的讨论范式,立足于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同构隐喻,以生态整体主义为理念,以东方生态才智为归依,以“适应/选择”理论为基石,是一项系统探讨翻译生态、文本生态和“翻译群落”生态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跨学科讨论,致力于对翻译生态整体和翻译理论本体做出符合生态理性的综观和描述。

”(胡庚申,2021)二、生态翻译学的背景、起源与进展1、生态翻译学的产生背景生态翻译学的发生与进展,与时代社会和学术进展的方向是相符合的。

首先,它是经济社会转型在译学讨论方面的一种反映。

其次,生态思潮又是现代思想与哲学转型的必定结果。

2、生态翻译学的起源与其说生态翻译学的起源,倒不如说生态翻译学建基的三个前提。

一是人类认知路径一“关联序链”(这是生态翻译学形成和进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和依据)。

胡庚申教授曾图示了一条“从翻译”到“自然界”的具有内在规律联系的认知视野延展的链条,“翻译语言文化社会/人类自然界”。

二是翻译生态和自然生态两个生态系统具有类似性和同构性(这是构成生态翻译同学存进展的客观基础和理据)。

首先,生态学强调生态环境与生物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翻译生态也是这样。

其次,在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肯定的生态平衡。

翻译生态也是如此。

由于以译者为代表的“翻译群落”的思维方式、教育背景、翻译理念、审美标准、实践阅历等不同,又由于翻译文本类型、读者需求、接受文化、沟通渠道、规范环境等的差异,这些主客观、内外部环境的不同和差异必定造成“翻译群体”主体的不同的适应与选择,他们必需动态地调整自己,以适应整体翻译生态环境,形成翻译生态相互依靠的动态平衡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月中国三峡出版社隆重推出了许建忠教授的大作翻译生态学2009这是一部对翻译生态进行系统描述的其生态环境之关系入手以翻译系统为纵深推进之主线以生态体系为?横断面?建立起全书纵横交织的整体构造和框学客观地阐释了翻译生态学的内涵以及翻译存在的生态环境生态结构和生态功能全面深入地揭示出翻译生态之基本原理和规律阐述了翻译生态的演进翻译行为生态及其评估标准并提出了实现翻译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创造了一个新的空间为翻译理论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旨在建立翻译生态学这一崭新学科
本 书把 “适 应 、选择 ”学说 的基本 思想 和原理 引入译 学研 究 ,首次从“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等理论视角 出发 ,利用作为
必然是确立以“译者为中心”的理论框架 。这一点还可从该作里 第 6O一61页 图 2a的 “翻译 活动 与生 物界关 联 的环节 ”,即“翻 译一 语言一文化一人类一生物”(后来虽改成“翻译 一语言一 文 化一 人类一 自然界 ”,但本质未变 )得到证实。另外 ,胡教授 2004 年和 2011年在 《中 国翻译》 的两篇论 文 (胡 庚 申 ,2004(3): 1O一16&2011(2):5-9)的有关 内容也可证实这一点。
“翻译适应选择论 ”,并运用理 证 、例证 以及实证 的方法 阐述和 论证 了翻译 适应选择论 的可行性。
研究表明 ,达尔文的“适应 、选择”学说 与翻译活动是 相关 、 且相通 的,运用这一学说的基本原理确实可以合理地解释翻译 活动 ;在“求存择优 ”的基本思想指导下是能够确立 翻译适应选 择论 的。(胡庚 申,2004:174)
笔者认为 ,虽然生物学与生态学之 间的关 系极 为密切 ,但 毕竟 还是 有区别 的 ,不能 等同划一 ,所 以把从生物学 切人说成 是 从 生 态 学 切 入 有 点 牵 强 。
《翻译 适应选择论 》(2004)以达尔文 的“适应选 择”学说 为 理论 基础 ,对翻译本质 、过程 、原则 、方 法和评价标 准等重要 问 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实证分析 ,最终确立 了译者 为中心的翻译 适应选择论的理论框架 。然而 ,以“人 ”为中心的理念往往会让 人联想到这是一个人类学 的研究视角 。正如已故 著名学者杨 自
【广角镜 】Wide—angle Lens
20]4年 第 l期 (总第 447期 )上
“生态翻译学 "和“ 翻译生态学 "之辩
王 祖 友
(河南理工大学外 国语 学院 ,河南 焦作 454000)
摘 要 :全球性的生 态理论热潮 中,国际翻译界从“生 态”、“环境”等生态 学视 角描述翻 译活动的相关研 究在翻译 文 献里 日渐增 多。国内的翻译生态研 究也在 轰轰烈烈的进行 着,国内存在 着既互相 关联 又有 区别的两个研 究体 系,即“生态 翻译 学”和“翻译 生态学”。 生态翻译 学,可以理 解为一种 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 究;或生态学视 角的翻译研 究。翻译 生态学 是 研 究翻 译 与 其周 围 生 态环 境之 间 的 相 互 作 用 的机 理 与 规律 。 具 体 地 说 ,就 是 将 生 态 学 的研 究 成 果 引入 翻 译 研 究 ,将 翻 译及其生 态环境相联 系,并以其相 互关系及其机理 为对 象进行深入研 究,从 生态学角度审视翻译 、研 究翻译 ,力求对翻译 中的种种现象进行剖析和 阐释。两个研 究途径既相互联 系,又相互区别。两者切入点不同,论证 过程 不同,得 出的结论 自 然也 有 不 同之 处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类 行为的翻译活动与 自然法则使用的相关性和普遍性 ,特别 俭教授认为“传 统译 学本体论说 的原文(客体 )和译者 (主体 )的 是利用人类具有的“适应 ”与“选择 ”的本能 ,提出译者为中心的 关系 问题 ,原文为第一性 ,译者 为第二性 ,就是说译者 的翻译必
收 稿 日期 :2014一O1—02 基金项 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 目“中国当代译者生态调查研究”(项 目编号 :132400411231)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王祖友(1968一),男 ,安徽 马鞍 山人 ,博 士 ,教授 ,从事英美文学及 文学 翻译研究 。
263 CHINESE&FOREIGN ENTREPRENEURS
【广角镜】Wide—angle Lens
2014 第 l期 (总 第 447崩)上
须仅仅依据 原文 ,在理论上 译者没有 任何 自由 ,译 文的优劣 的
既然该书是从 达尔文这 个世界著名 的生物学家 的生物进 化论切入 的 ,那也就是说 ,其切入点是生物学有关理论 ,而不是 生态学有关理论。正因为其切入点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其
二 、生态翻 译学 简论
论证过程 中必然会强调“活物”的重要作用 ,因而其研究结论就
“所谓生态 翻译学 ,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 门类 ,而可以理 解为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 ;或生态学视角 的翻译研究 。 对翻译 研究来说 ,生态 翻译 学 既是一 种 ‘喻指 ’,又 是一种 ‘实 指 ’。所谓 ‘喻指 ’,指 的是将翻译生态与 自然生态作隐喻类 比而 进行 的整体性 研究 ;所谓 ‘实指 ’,指 的是取 向于译者与 翻译 生 态环境相互关 系的研究 ,特别是译者在翻译生态 中的生存境遇 和 能 力 发 展 研 究 。他 将 翻译 生 态 整 体 性 与 译 者 主 体性 科 学 地 融 汇 、并纳入 到翻译 的定义之中。而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翻译适 应选择论 》,被视为生态翻译学初期发展的一项探索性的基础 研究 。”(胡庚 申 ,2009(2):47—53)《翻译适 应选 择论 》将达尔文 的生物进化论引入翻译 研究 。
关键词 :生态学;生态翻译 学;翻译 生态学 中图 分 类 号 :HO59 文 献 标 志码 :A 文章 编号 :1000—8772(2014)O1—0263—03
一 概 、 论
全球性 的生态理论 热潮 中,国际翻译 界从 “生态 ”、“环境 ” 等生 态学视角 描述翻译活 动的相关研究 在翻译文 献里 日渐增 多 (Warren,1989& Wilss,1996& Katan,1999& Cronin,2003)。 国内的翻译生态研究也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着 ,国内存在着 既互 相关联又有 区别 的两个研究体 系 ,即“生 态翻译学 ”和“翻译 生 态 学 ”。这 足 以显 示 出我 国 翻译 生 态 研 究 的 和谐 性 ,呈 现 出“百 花齐放 、百花争鸣”的大好局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