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二《位置》第一课时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二《位置》第一课时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二《位置》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够理解“左右、前后、上下”等位置词的意义。

2.能够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通过互动游戏和实物操作来加深对位置词的理解。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应用位置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位置词的理解和应用。

2.通过实例巩固学生对左右、前后、上下等位置词的掌握。

教学难点1.让学生区分左右和前后的概念。

2.搭建合适情景,让学生理解并应用上下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包括位置词的图片和实例案例。

2.大小不同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实物操作。

3.互动游戏道具:如指示卡片、小动物模型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位置词,如左右、前后、上下等。

2.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描述图片中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

二、探究1.向学生提出问题:“书在桌子的哪一边?”,“球在书的上面吗?”等,引导学生思考。

2.分组进行实物操作,让学生通过操纵物体来练习使用位置词。

三、拓展1.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模仿指令进行移动,巩固位置词的掌握。

2.让学生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并与同伴交流。

四、总结1.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概括总结左右、前后、上下等位置词的用法。

2.鼓励学生运用位置词描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位置。

五、课堂作业1.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家中的物体位置,用纸笔描述。

2.拓展作业:出示图片,让学生写出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

六、板书设计•位置词:左右、前后、上下•实例:例如书在桌子上、球在书的下面等七、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实物操作和互动游戏的形式,生动地教授了位置词的概念。

然而,部分学生在区分上下的概念上有一定困难,需要更多练习和巩固。

下节课将增加上下概念的难度,提高教学效果。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精品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精品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位置课题1: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正整数)表示具体的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4、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把握在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初步了解确定位置的信息需要教师:孩子们,我们是哪个班?学生回答。

教师:如果只说五年级或者只说班级,行不行?(不行,都不能准确的表示我们这一班)看来,用年级、班级这两个信息介绍了我们的班级,别人一听就明白了。

(二)尝试探索,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1、用自己的方法确定位置。

教师:现在谁来介绍一下自己在班级里所处的位置?(学生回答)这些学生分别介绍自己的位置,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都用两个信息来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

教师:为了研究方便,现在用方框表示每个同学的位置。

2、展示学生的写法(黑板上展示)3、交流、统一描述位置的方法。

(1)确定位置的必要条件。

(这些写法都用两个数据来表述)(2)理解列和行的意义。

教师:一般,我们把竖排称为列,横排称为行。

(板书:列行)(3)统一定位。

通常先确定列数,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这样每一个座位与位置一一对应,简洁明了。

巩固:教师指座位,学生口答。

4、提炼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1)理解(2,3)的意义。

教师:用(2,3)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好吗?学生:说说想法,大家议一议。

教师:鼓励学生写一写。

(强调先列后行的约定)(2)读法。

可以直接读(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位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位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位置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主要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理解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能够利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物体位置的相对性,利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他们对物体的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以及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个体之间在学习基础和能力上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理解物体的相对位置。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2.难点:利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位置关系,如电影院里的座位、比赛场上的运动员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如(2,3)表示第2列第3行的位置。

并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用数对表示不同物体的位置,并互相交流、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表示位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利用课件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教室里的座位安排、图书馆的书架布局等,让学生运用数对知识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主要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位置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但在表示复杂物体的位置时,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逐步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使学生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以及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资源,提高学习兴趣。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教学PPT和教学视频等。

2.准备方格纸、直尺、铅笔等学习用品。

3.准备相关练习题,以便进行课堂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教室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教室里的物品和它们的位置。

提问:“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表示这些物品的位置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并通过PPT展示具体例子。

例如,一个学生在第3行第4列的位置,可以用数对(3,4)表示。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数对表示教室里不同物品的位置。

每组选定一个物品,用数对表示其位置,并写在纸上。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

一课时教学内容位置。

(教材第19~23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明确竖为列,横为行,在描述位置时要先说列后说行,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用语言描述数对表示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准确找出指定的位置,能够用语言描述路线图。

3.使学生初步建立坐标系的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用数对表示指定的位置。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指定图形或地点的位置。

教具学具电脑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一导入明确课题:位置。

(板书课题)提问:假如学校要开家长会,你的家长要来班里开会,你怎样告诉他们哪个是你的座位呢?学生自由发言。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确定位置的例子呢?学生举例:电影院、剧场和看球赛的运动场馆等。

师:以上这些,只要说明是第几排第几个就能确定座位。

二探究新知1.教学教材第19页例1。

(1)教师出示教材第19页例1的图片。

学生观察思考:指出张亮是哪一个同学?(第2列,第3行)教师讲解:竖为列,横为行,我们在描述位置时,一般要先说列,再说行。

提问:图中有几列,几行?(6列,5行)你能说出周明的位置吗?(第1列,第3行)(2)教师介绍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师:有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位置的方法,就是数对表示法。

先写一个括号,中间点个逗号,逗号前面的数表示列,后面的数表示行。

例如,第二列,第三行就写成(2,3)。

提问:你能用这种方法表示图中王艳和赵雪同学的位置吗?学生尝试完成。

集体订正:王艳的位置是(3,4),赵雪的位置是(4,3)。

提问:这两个数对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发言。

(3)归纳: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两个)这两个数分别表示怎样的含义?(前一个表示列数,后一个表示行数)(4)学生根据数对(6,4),找出王乐同学的位置。

2.教学教材第20页例2。

(1)教师出示教材第20页例2的图片。

师:不仅找座位需要确定位置,看图时我们也需要确定位置。

学生观察例2的图片。

师:这张动物园示意图很清楚地表示了每个场馆的位置,你能说出这张图分成了几列几行吗?(6列,6行)师讲解:横着数0~6表示从左往右数有6列,竖着数0~6表示从下往上数有6行,0表示原点。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位置教案)-单元2位置主题1:确定位置带结对数教学内容:课本第19页示例1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可以用两个数据来确定,这样学生就可以知道列的含义并知道在特定情况下确定列和行的规则2,对数字的含义的初步理解,将使用数字(正整数)来表示身体位置的具体情况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单性的教学重点:理解数字的含义将使用数字来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掌握在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理解首列和首行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1)会话介绍,位置信息的初步理解需要教师:孩子们,我们是哪个班的?学生回答道小学教学最新单词试卷-可编辑老师:如果只提到五年级或班级,可以吗?(不,两者都不能准确表达我们的班级)似乎当我们用年级和班级的信息介绍我们的班级时,其他人会理解(2)试着去探索,理解数字1的含义,用你自己的方法去确定位置老师:现在谁来介绍他在班上的位置?(学生回答)当这些学生分别介绍他们的职位时,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学生:两者都使用两条信息来确定他们的位置老师:为了便于研究,现在用这个方框来表示每个学生的位置。

2.展示学生的写作风格(如黑板所示)3。

以统一的方式交流和描述位置(1)定位的必要条件(这些书写方法由两个数据表示)(2)理解列和行的含义老师:一般来说,我们称垂直行为列,水平行为行(板书:行列)(3)统一定位通常首先确定列数,从左到右确定列数,从前到后确定行数。

这样,每个座位都一一对应,简洁明了。

巩固:老师指座位,学生回答4.细化表示位置的对数(1)理解(2,3)的含义老师:( 2,3)是表达立场的好方法吗?学生:让我们谈谈想法,谈谈它。

小学教学最新词汇试卷-可编辑教师:鼓励学生写作(强调同意先上市后继续)(2)阅读可以直接读取(2,3)或成对读取(2,3)(3)揭示主题老师: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用两对数字顺序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1课时 位置(1)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1课时  位置(1)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1课时位置(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学生能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数对的含义。

2. 能够用数对表示位置。

四、教学准备1. 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位置的认识,引入新课。

2. 新课学习(1)讲解数对的含义。

(2)讲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3)举例说明数对表示位置的应用。

3. 练习巩固(1)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2)教师给出数对,学生找出对应的位置。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5. 作业布置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家中某个物品的位置,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七、板书设计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1. 数对:(,)2. 表示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过程顺畅。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高,能够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氛围良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按照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适用于第2单元第1课时位置(1)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新课学习”环节中的“讲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详细解释数对的含义,以及如何使用数对来表示位置。

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有关位置的知识,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在平面图上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吗?”、“之前我们学过哪些方法来表示位置?”等等。

人教版数学五上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上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上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上第二单元《位置》主要介绍了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以及用直角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以及了解坐标系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以及用直角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了解坐标系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难点:用直角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动画、图片、实例等,生动形象地展示知识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卡片、小动物图片等,用于游戏和实践活动。

3.坐标纸:准备一些坐标纸,方便学生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动物园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园中各种动物的位置。

然后提出问题:“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表示这些动物的位置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对的含义,示例讲解如何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如:点A的位置用数对(2,3)表示,表示点A在第2列第3行。

同时,介绍坐标系的概念,以及如何用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发放一张坐标纸和一些小动物图片。

要求学生用数对表示出每个小动物的位置,并把它们放在对应的坐标位置上。

实践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练习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练习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练习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位置(练习课)》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练习的方式来巩固学生对位置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教材通过各种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对于位置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在实际运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位置知识。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位置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教学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题、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情境,如电影院、公园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位置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明确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如: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同时,让学生理解,数对中的数字是有顺序的,不能随意更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内的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坐在第5列第3行,请用数对表示他的位置。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第二单元位置教材简析:本单元包括:用数对表示位置和借助方格图用数对表示和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表示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并会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2、用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发展其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数对的过程,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掌握借助方格图用数对表示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和勤于思考、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

体会事物间的相对关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19例1、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表示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来表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与位置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数对的过程,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数对来表示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难点:用数对的形式来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新朋友——海宝(教师出示海宝的图片),他很想认识你们。

咱们先来给他介绍一下我们班的班长,可以吗?教师: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长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写或画在纸上。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法可能有以下三种:(1)用“第几组第几张”来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边”、“右边”来描述。

(3)用“第几列第几行”来描述。

教师:今天我们来探索用一种简便的方法表示物体的位置。

二、引导自学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19页,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相关练习,并记录疑问。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人教版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人教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根据物体位置确定数对,或者根据数对确定物体位置。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位置的表示方法: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如(3,4)表示物体在第3列第4行。

2. 位置的应用:根据物体位置确定数对,根据数对确定物体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2. 教学难点:根据物体位置确定数对,根据数对确定物体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位置的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位置的表示方法。

3. 练习法: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4.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位置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讲解位置的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3. 演示新课: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位置的表示方法。

4. 练习新课: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5.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批改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图中点的个数、位置与形状;
–熟练掌握用坐标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描述、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对位置的直观感知;
–通过游戏、趣味研究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实践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图中点的位置关系;
•用坐标描述物体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坐标描述位置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班级黑板
•学生练习册
•学生教材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通过地图、教室布局等实例来回顾描述位置的基本方法。

二、新课讲解
1.引入坐标系的概念,讲解坐标系的构成和作用。

2.带领学生学习如何通过给定的坐标,在平面上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课堂练习
1.讲解基本坐标系,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坐标的基本表示形式。

2.出示几个简单的示例,让学生在坐标系上标注相应的点。

四、课堂讨论
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探讨不同的解题方法。

五、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强调坐标描述位置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册相关题目。

2.观察周围环境,尝试用坐标描述几个物体的位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位置的描述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后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本单元主要涉及位置概念,包括方位词、地点及其位置关系等内容。

教材目标1.知识技能–学会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能够通过图形表示物体的位置关系。

–学会简单的方位导航。

2.过程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推理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位置概念。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位置概念。

二、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1.学习方位词的用法。

2.学习如何表示物体的位置关系。

3.学习基本的方位导航。

2.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2.能够通过图形表示物体的位置关系。

3.能够根据简单的方位导航找到目标位置。

3. 教学重点1.让学生熟练掌握方位词的用法。

2.帮助学生理解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3.引导学生通过位置描述进行简单的方位导航。

4. 教学难点1.理解方位词在描述中的具体应用。

2.注意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5. 教学策略1.示范教学结合学生练习。

2.小组合作探讨位置概念。

3.利用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6.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引入方位词,让学生初步认识并练习使用。

•第二课时:学习表示物体位置关系,通过图形表示理解。

•第三课时:学习简单的方位导航,让学生实际操作。

三、教学活动1. 活动一:方位词拼图•分组进行拼图,每组根据提示用正确的方位词组合完成拼图。

2. 活动二:位置关系图•给出几个物体的位置,让学生用图形表示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3. 活动三:方位导航游戏•模拟场景,让学生按照提示进行简单的方位导航,在规定时间内找到目标物体。

四、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位置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图形表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方位词的应用。

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通过互动合作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图上位置的表示方法;学会使用方位词描述位置关系;能利用地图上的位置信息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比较地图上事物的位置;主动思考,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地图上位置的表示方法,学会使用方位词描述位置关系。

•难点:能利用地图上的位置信息解决简单问题。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师生互动,通过展示一幅简单地图,引出本节课的话题:位置概念。

2.学习新知(15分钟)
–讲解地图上位置的表示方法,让学生认识地图上的东西南北以及方位词的使用。

3.小组活动(20分钟)
–让学生分组,在地图上指定位置,自由练习使用方位词描述位置关系。

4.课堂讨论(10分钟)
–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5.拓展练习(15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场景,利用地图上的位置信息解决问题。

6.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进一步巩固地图位置概念。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观察、描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信息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主要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能利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坐标系的应用和数对的含义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难点:坐标系的应用和数对的含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点和实例。

2.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坐标纸:准备坐标纸,方便学生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公园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公园里的各种设施,如滑梯、秋千等。

提问:“如果你要找到这些设施,你会怎么告诉别人它们的位置?”从而引出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对的表示方法,如(2,3)表示第2列第3行的位置。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数对与坐标系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坐标纸上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互相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华在图书馆的第3列第4行,请找出他的位置。

”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集体讨论答案。

5.拓展(10分钟)设计一个寻宝游戏,让学生在教室里用数对表示宝物的位置。

《第二单元位置》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位置描述的基本概念。位置描述是使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在空间中的具体位置。它在日常生活和多种学科领域中都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如何使用方向和距离给朋友发短信描述你的位置。这个案例将展示位置描述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二单元位置》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一、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位置》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利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理解和使用“角度”和“距离”两个概念,用它们来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学习使用平面图,以自身或某个物体为中心,绘制简单路线图;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作为一个引导者,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总体来看,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有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较为被动,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够熟悉或者缺乏自信。为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自信心。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但在课后,我收到一些学生的反馈,表示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困惑。这让我意识到,除了课堂教学,还应加强对学生的课后辅导和跟进。我将在课后主动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帮助他们真正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4.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5.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加强数学生活化、实践性的学习体验。
二、核心素养目标
《第二单元位置》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1.培养学生运用空间观念描述物体位置和运动,增强对上、下、左、右、前、后等方向的理解和应用;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2单元 位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2单元 位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2单元位置一、教学目标1.理解“左”、“右”、“前”、“后”、“近”、“远”等表示位置的词语。

2.学会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3.能够根据题目描述,正确使用位置词语进行位置定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和应用位置词语描述位置。

难点:能够准确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教具:图片、小物体、黑板、彩色粉笔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探索位置关系1.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教室中各个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认识“左”、“右”、“前”、“后”等位置词语。

2.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提问并回答:你的左边是什么?你的右后方是什么?3.教师引导学生在黑板上绘制简单平面图,并指导学生描述图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第二课时:运用位置词语1.教师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书上有关位置词语描述的练习题。

2.学生自主练习,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答案,并讨论正确答案的原因。

3.教师注意纠正学生在使用位置词语时的错误,并指导学生如何准确描述位置关系。

第三课时:综合运用1.教师布置综合练习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位置词语,综合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选择一名学生上台展示答案。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提高描述位置关系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各种位置词语的理解程度有所差异。

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需要通过更多的实际操作和示范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位置概念。

同时,在综合运用环节,需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对位置词语的应用能力。

以上教案仅为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应调整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通用10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通用10篇)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明确竖为列,横为行,在描述位置时要先说列后说行,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用语言描述数对表示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准确找出指定的位置,能够用语言描述路线图。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数对表示指定的位置。

2、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指定图形或地点的位置。

教学准备:电影票、班级座位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位置提问:假如你的家长要来班里开家长会,你怎样告诉他们哪个是你的座位呢?(第几组第几排……)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确定位置的例子呢?(举例……)师:以上这些,只要说明是第几排第几个就能确定座位。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投影出示班级座位图(1)说一说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师:吕全同学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吕全同学的位置表示出来。

A: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B: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4)讨论师:同样都是吕全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

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行老师左手起竖排第一竖就是第一列…,横排第一排就是第一行…(5)探索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6列,第3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A:明确说明:吕全在第6列,第3行就可以写成(6,3)这样的一组数对来表示。

B: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自己数学组长的位置。

要求:a、先说一说他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对表示;b、集体订正:吴丹的位置是(3,4),杜佳伦的位置是(4,3)。

五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共5篇)

五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共5篇)

五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五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位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的学习,是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用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三年级下册学习了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对于学生进一步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数对与位置的一一对应思想起了一定的帮助。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会了在具体情境中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物体的位置,知道在平面图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在生活情景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过程与方法:知道可以在平面上用两上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坐标最基本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要用两个数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学习过程。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大量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经验,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帮助学生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同时,在“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经历表示物体位置的过程,在比较中发现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简洁与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位置
课题1: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使学生在具体的情
境中认识列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正整数)表示具体的情境中物
体的位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
意识。

4、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
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把握在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步了解确定位置的信息需要
教师:孩子们,我们是哪个班?
学生回答。

教师:如果只说五年级或者只说班级,行不行?(不行,都不能准确的表示我们这一班)看来,用年级、班级这两个信息介绍了我们的班级,别人一听就明白了。

(二)尝试探索,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1、用自己的方法确定位置。

教师:现在谁来介绍一下自己在班级里所处的位置?(学生回答)这些学生分别介绍自己的位置,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都用两个信息来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

教师:为了研究方便,现在用方框表示每个同学的位置。

2、展示学生的写法(黑板上展示)
3、交流、统一描述位置的方法。

(1)确定位置的必要条件。

(这些写法都用两个数据来表述)
(2)理解列和行的意义。

教师:一般,我们把竖排称为列,横排称为行。

(板书:列行)(3)统一定位。

通常先确定列数,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这样每一个座位与位置一一对应,简洁明了。

巩固:教师指座位,学生口答。

4、提炼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1)理解(2,3)的意义。

教师:用(2,3)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好吗?
学生:说说想法,大家议一议。

教师:鼓励学生写一写。

(强调先列后行的约定)
(2)读法。

可以直接读(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

(3)揭题。

教师:用有顺序的两个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4)数对的作用。

教师:数对让我们充分体会到数学表达的简约之美。

请用数对写出甲、乙两位同学所在的位置。

甲同学在( , )乙同学在( , )?小结: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教室里每个人的位置。

(5)针对性练习。

请用数对表示小强、小刚的位置,为什么(2,4)(4,2)表示的不是同一个人?
在图中找出数对(1,4)(2,4)(4,4)的位置,你们发现了什么?(三)巩固练习,综合应用
1、练习五第2题。

2、在方格纸中用彩色笔给(9,3)(3,4)(7,4)(5,5)(9,5)(7,6)。

3、(6,4)、(7,4)、(8,4)、(7,5)、(7,3)这几块拼起来会是什么图案呢?
(四)联系生活,应用提升
1、展开想象,找生活中的数对。

教师:用数对表示位置,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例子吗?
2、根据理解,欣赏生活中的数对。

出示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扫雷图、十字绣、奥运会活字表演等。

(五)课堂总结,延伸
教师:今天这节课学了什么?你对数对都了解了哪些?
小结:在直线上确定一个点,只要一个数据;在平面上确定一个点,需要两个数据,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数对。

请大家想一想:在三维空间里确定一个点需要几个数据?
教学反思:
课题2: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
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

教学准备:方格练习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列、行标准
教师:这是动物园的地图,(课件出示),动物园内的大象馆、猴山、海洋馆等不规则地分布着,说说动物园大门的位置。

(列、行不明,难以描述)
课件出示动物园的示意图,可用一定大小的方格来统一距离,那些分散的场馆就好似方格中的格点了。

(二)观察起点的位置。

1、方格纸上的0表是什么?(既是列的开始,也是行的开始;同时明确列从左往右,行从前往后。


2、大门的位置用数对(3,0)表示,明确数对表示的含义和方法。

3、用数对表示大象馆和海洋馆的位置。

表示第几列,第几行,学生说说看法。

(三)拓展练习
1、熊猫馆的位置在第( )列第()行,用数对表示为(3,5)。

2、海洋馆的位置在第()列第()行,用数对表示为(5,3)。

3、在图上标出下列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0,1)大象馆(0,4)猴山(3,3)
(四)观察讨论,深化数对的意义,同时向学生渗透坐标思想。

选择其中的两个位置进行比较,你发现什么?
发现一:数对(3,5)和(5,3),同样的两个数写的位置不同,实际的位置不同,因此在写数对时要按照规定“先列后行”描述。

发现二:猴山和海洋馆都在同一行上,因此第2个数都相同。

教师:这一行上还有许多点,他们的列数不确定而行数确定,能用一个数来概括这行上的所有点的位置吗?
学生:可以用( x,3)表示。

发现三:熊猫馆(3,5)和猴山(3,3),数对中的第一个数相同,它们都在同一列上用(3,y)可以表示这列上所有点的位置。

小结:同学们不仅要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而且还能找到数对中数的特点跟位置变化之间的关系,你们发现了规律,提高了认识,很了不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