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中语文新闻与报告文学02包身工学案-语文知识点
《包身工》教案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包身工》教案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包身工》的内容,掌握作者夏衍以及作品的相关背景。
2. 通过对作品内容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学会从语言、形象、情节等方面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包身工》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的基本内容。
2. 分析作品中的形象描写,理解包身工的悲惨生活。
3. 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品中的语言特色,感受作者对包身工生活的描绘。
2. 从作品的情节分析中,深入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命运。
3. 结合现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和情节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包括作者夏衍的生平介绍、作品创作背景等。
2. 学生提前阅读《包身工》,了解作品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3.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素材,用于辅助教学。
六、教学内容1. 回顾《包身工》的故事情节,梳理作品结构。
2. 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
3. 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联系现实思考作品的意义。
七、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夏衍及作品《包身工》的背景。
2.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作品的基本了解。
3. 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讨论。
4. 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5.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分析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八、课堂练习1. 根据作品内容,分析包身工的生活状况,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 结合作品中的情节,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包身工的悲惨命运的。
高中语文《包身工》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全册语文教案
D.不久前,中国入世谈判代表龙永图做客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就入世后人才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
〔二〕、填空题
10.新闻稿的基本结构分、、、 、等五个部分。
11.夏衍,原名,现代著名。主要剧本有 、 、
A.不用说, 冲出 保藏 运用 B.不用说? 跑出 收藏 使用
C.还用说? 冲出 保藏 使用 D.不用说, 跑出 收藏 运用
4.以下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那是一X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2、《包身工》是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的代表作。
考虑、讨论、交流〔5分钟〕
合作探究
畅所欲言,互相交流
学生读文章
学生交流
学生写作
二、学生分析
我们这课的目的是抓住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把握课文的线索。理解本文选材和结构的特点,学习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一、导入1、作家作品
夏衍:原名沈端先,某某杭县人。著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某某《新华日报》副刊。解放后,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等。曾写过许多作品,代表作有《某某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
思路提示:报告文学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包身工》属于第三种,写问题。①包身工: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被贩卖的是女孩子,由承包人送到工厂去做工,身体无自由,工钱全归承包人所有。②本文的提法——包身工:“她们的身体,已经以一种奇妙的方式给了叫做‘带工’的老板。〞“包〞:立“包身契〞。名字的奇妙不仅在于这些女孩子近乎被拐骗,而且是一仆二主,一主是日本资本家〔工头是拿莫温〕,一主是中国二老板,带工的。日本资本家称她们是“试验工〞“养成工〞,中国带工者称她们是“包身工〞。以“包身工〞为题,点名文章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同时也暗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揭露“包身工〞制度。
《包身工》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包身工》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包身工》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夏衍及作品背景。
2. 分析并欣赏作品中的艺术特色,如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等。
3. 通过对作品的阅读与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包身工》的基本内容。
(2)分析并欣赏作品中的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2)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品,形成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启发式教学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包身工》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作者夏衍的简介、作品背景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夏衍及作品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课堂讲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品主题及艺术特色。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4. 案例分析: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课堂提问: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作品的现实意义。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与《包身工》相关的其他作品,如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子夜》等,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学特点。
2. 邀请相关专家或经历过类似历史时期的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那段历史,增加对作品的感悟。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北京版语文选修第2课《包身工》word公开课教案
《包身工》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报告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
2、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并学会据此分析一篇报告文学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2、养成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能力,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以一天活动为线索,选取典型生活图景和典型事例,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学生的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2、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激发学生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剥削压迫者的仇恨。
【教学重点】1、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理清两条线索,区分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
2、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典型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同学们,你们对打工仔、打工妹这些名词有所了解吧?甚至有些同学还打过暑假工呢!时下的打工生活自由自在,工资待遇也普遍高了。
可是谁能想到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他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他们的年龄与我们相仿,甚至更小,但他们干的却是每天十二三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
他们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他们也不能拥有他们自己──这就是包身工,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榨、失去人身自由的包身工。
从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起,一个伟大的剧作家一直向人们含泪诉说着包身工的苦难生活──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是一种兼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文体。
【精华】《包身工》教案
【精华】《包身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包身工》这一篇课文。
该课文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章。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整体理解,分析包身工的生活状况和所遭受的剥削压迫;学习作者夏衍的写作背景及创作意图;深入剖析课文中的重要语句、修辞手法及文章结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生活现状。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文本的深入分析能力。
3.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语句、修辞手法及文章结构。
教学重点:了解包身工的生活现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反映旧社会包身工生活现状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包身工的生活现状。
3. 课堂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语句、修辞手法,讲解文章结构,阐述作者的创作意图。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进行详细讲解,指导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其他语句,巩固所学内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包身工》2. 主要内容:课文整体理解作者夏衍背景及创作意图重要语句、修辞手法分析文章结构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课文《包身工》的主要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一个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其作用。
(3)谈谈你对包身工生活现状的认识,结合现实谈谈你的感悟。
2. 答案:(1)课文《包身工》通过讲述旧社会包身工的生活现状,揭示了剥削压迫的严重性。
(2)示例:拟人。
如“那些破旧的被褥,仿佛也带着它们的负荷,在痛苦的呻吟。
”这里将被褥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
包身工课文笔记
包身工课文笔记
1. 社会背景:《包身工》是夏衍于1935 年创作的一篇报告文学,反映了20 世纪30 年代上海纱厂中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对中国工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2.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对包身工日常生活的描写,揭示了包身工制度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的同情,以及对这种不人道制度的谴责。
3. 人物形象:文中的包身工是一群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压迫下,失去人身自由,过着悲惨生活的工人。
他们在工厂中遭受着非人的待遇,生活困苦,没有人权。
4. 写作手法: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事实材料和生动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同时,文章采用了倒叙、插叙等手法,使情节更加紧凑,引人入胜。
5. 艺术特色: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
作者通过对包身工生活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他们的苦难,引发读者的共鸣。
6. 现实意义:《包身工》让人们了解了过去的历史,认识到劳动者的权益需要得到保障。
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努力消除不平等现象。
这些只是关于《包身工》这篇课文的一些基本笔记,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
希望这些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笔记,请提供更多信息,我将尽力为你提供帮助。
高一语文《包身工》导学案
1.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学习《包身工》,使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作者夏衍的文学表达,培养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增强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运用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剖析课文内容,形成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育文化意识: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包身工》这篇文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文章中所揭示的包身工制度的不公平现象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同情心。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提出的问题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这让我意识到,需要用更多具体的例子和对比分析来帮助他们掌握这些知识点。同时,我也发现,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学生们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包身工》的背景和主题。这篇文章揭示了旧社会包身工制度的残酷和不公,反映了作者夏衍对这一制度的深刻批判。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文中的具体描述,了解包身工的生活状况,以及作者如何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强化主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结构、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章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看待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尝试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北京版高中语文选修包身工学案
《包身工》是一篇优秀的课文,选择这篇课文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教学案例很有典型意义。
(一)阅读作品,确定选题把课文分为三大块:主题研究、文本研究、纵横比较研究。
根据这三大块,就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要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些选题合在一处,建立选题库。
如主题研究:1.《包身工》的主题是什么?2.《包身工》最后三段的意义何在?对揭示全文主题有何作用?文本研究:1.《包身工》的结构有何特色?2.作家与时代背景简介。
3.什么是报告文学?它的特点是什么?4.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评析。
5.文中数字的作用。
6.文中引号的作用及句子的含义分析。
纵横比较研究:1.包身工现象与打工妹现象的比较。
2.包身工、海外华工与偷渡者的比较。
3.现代“包身32\'’现象思考。
(二)搜集资料,形成观点论题确定后,关键就是指导学生针对论题,搜集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网上、图书馆里相关资料很多,面对众多的资料,学生该如何选择呢?必须与自己所选的题目内容相吻合。
材料是为主题服务的,材料不符合主题要求,即使再好的材料也是废品。
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最好选在星期五布置这一任务,星期二展示。
这样,双休日每个同学都有时间搜集资料,星期一小组的同学又可以相互交换资料,整理、修正自己的观点。
(三)成果展示成果展示,最能反映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谈论“数字”作用的同学说:最能反映日本帝国主义恶劣行径的当属一系列数字:不到两万、三十年后、六个、五个、二十五万个、三千张、八千工人、一千二百万的资金,都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可恶和没有人性,他们赚取了工人们的血汗钱,把她们当做了罐装的劳动力,作者对此表示深恶痛绝。
我们应从此体会作者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句子分析的同学说:“所以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引号作用:在此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句子分析:“罐……”是指封闭式的,形容包身工自由丧失的程度。
“安……”是对包工头及老板而言的,因为包身工无从接受革命思想,这是帝国主义惯用的一种手段。
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教学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教学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夏衍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掌握报告文学的特点,理解文中重要的字词和语句表达。
(2)反复阅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3)赏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和叙事结构,学习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2)体会中国现代文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阅读并理解课文,积累文中的重要字词和表达。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赏析文中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包身工制度的批判和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节奏和语言魅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4. 赏析感悟法: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的语言、描写手法和叙事结构,感悟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近代中国劳工生活的视频或展示一些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苦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介绍夏衍的生平及文学成就,引出课文《包身工》。
2. 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1)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
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2)《包身工》写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包身工制度盛行,广大劳工遭受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3.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情感表达。
《包身工》知识点清单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新教材)《包身工》知识点清单7 包身工一、重点剖析1.《包身工》这篇文章内容丰富,思路清晰。
请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2. “带工”是从哪几个方面游说同乡的?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答案:(1)从五个方面游说同乡。
①福利待遇:住、吃、玩,样样都好。
②理想教育:人生一世,多长见识。
③描绘前景:三年期满,未来美好。
④危机意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⑤攀扯老乡:拉近距离,消除戒备。
(2)反映的社会现实:①城乡差距巨大,农村贫穷落后,农民长期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②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民缺乏抗灾能力;③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造成了农业凋敝、农民破产的后果;④农民淳朴老实而又愚昧无知;⑤国民政府懦弱无能,社会骗子横行。
3. 作者是如何描写“芦柴棒”被殴打的情况的?作者具体地描述“芦柴棒”的悲惨遭遇有何目的?答案:(1)作者通过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等,重点描写了芦柴棒在病重时惨遭毒打的情况,以此证明包身工“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表现了她们所受的残酷压迫。
“见机”“缩作一团”“用手做着手势”,写出了“芦柴棒”的可怜。
打杂的先是“抓”,接着是“摔”“踢”,动作一次比一次狠,最后竟然“顺手夺过一盆……冷水”迎头泼去,多么歹毒!而老板娘的笑和话语,更表现了她蛇蝎一样的心肠。
(2)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以点带面的写法,“芦柴棒”是点,“包身工”是面。
“芦柴棒”是众多包身工中的一个典型人物,虽然作者只写了一个“芦柴棒”,但读者看到的却是成百上千个“芦柴棒”。
“芦柴棒”遭受毒打、饱受折磨的情景,是众多包身工悲惨遭遇的缩影;老板要“芦柴棒”“做到死”,这也是每个包身工最终都逃不过的厄运。
作者通过对“芦柴棒”的悲惨遭遇的描述,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包身工被压榨、被摧残的悲惨命运,有力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凶残、狠毒。
4. 如何看待小福子挨打?答案:(1)挨打的普遍性、随意性。
前文交代,工人“只要断了线不接,锭壳轧坏,皮辊摆错方向,乃至车板上有什么堆积,就会有遭到‘拿莫温’(工头)和‘小荡管’(巡回管理的上级女工)毒骂和殴打的危险”,而小福子仅仅是因为“整好了的烂纱没有装起”这件不在上述范围之内的小事,就遭到了一顿毒打。
《包身工》学案课后语言知识总结
《包身工》课后语言知识积累(1)知识积累蠕.动(rú)呵欠..(hēqiàn )裸.(luǒ)露拎着(līn)芦柴梗.(gěng)弄.堂(lîng)衣衫褴褛..(zhíniù)..(lán lǚ)游说.(shuì)荤腥..(hūn xīng)执拗栅栏..(wōjù)揩.(kāi)油五卅.(sà)运动流氓.(máng)怜悯.(mǐn)..(zhà)莴苣脚趾.(zhǐ)宁.愿(nìng)锭.(dìng)子皮辊.(gǔn)瞌.睡(kē)难堪.(kān)作践.(jiàn)骷髅..(jiāo zhuï)怔.住(zhâng)屏.(bǐng)气颈.子(jǐng)..(kūlïu)焦灼(2)多音字辨识shuō说.笑说.服说.话说.客nîng 玩弄.máng流氓.说弄氓shuì游说.lîng 里弄.mãng愚氓.yà倾轧.hãng 横.行霸道jǐn 尽.管轧横尽zhá轧.钢hâng 蛮横.无理jìn 山穷水尽.(3)形近字辨析揩.油(kāi)揩.地板殴.打(ōu)瞌.睡(kē)谄.媚(chǎn)楷.书(kǎi)呕.吐(ǒu)磕.碰磕.头(kē)陷.阱(xiàn)咳嗽.(sîu)钞.票(chāo)贿赂..(huìlù)蓬.松(pãng)漱.口(shù)砂.岩(shā)烙.印(lào)篷.车(pãng)(4)词语解释【拎着】提着。
【弄堂】方言,胡同,小巷。
【褴褛】衣服破烂。
【揩地板】擦地板。
【游说】文中指四处活动,用谎言劝说别人。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蹒跚】因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北京市高中语文新闻与报告文学02包身工学案
北京市高中语文新闻与报告文学02包身工学案一、课前预备通过网络等手段查阅关于包身工的相关资料。
二、导入课文:让学生来设想:假如你是作者,让你去写包身工,你会怎么去搜集材料,搜集哪些材料?三、分析课文1. 什么是包身工?包身工是指被贩卖的工人,多是青青年,由包工头骗到工厂、矿山做工,没有人身自由,工钱全归包工头所有,受资本家和包工头的双重剥削。
2.这么非人的待遇什么缘故还有包身工的显现呢?包身工来自哪里?因为:可靠(躯体属于带工老总,•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安全(罐装的劳动力,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工潮的阻碍)价廉(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一)。
包身工来自:4. 作者夏衍是如何收集到包身工的材料的?5.夏衍获得了这些资料之后,他会如何剪裁组织这些材料?第一个场景:“上午四点过一刻”包身工起床第二个场景:“四点半之后”包身工吃早饭第三个场景:“五点钟”包身工开始上工6. 芦柴棒的故事(重点明白得生病挨打那一段)7. 小福子的故事小结,通过芦柴棒和小福子的故事,对包身工的凄惨命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通过对包身工制度的分析,我们也了解了包身工产生、进展到庞大的过程。
包身工制度的显现不是偶然的,它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温床上,受到国民党政府“专门优待”的爱护,相伴中国农村经济衰败生长出来的一颗毒瘤。
8.“看着这种饲养小小姐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小孩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
”“饲养”一词没有用错。
它的本义是喂养动物,那个地点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9.文章中写了两类工人,一类是包身工;一类是外厂工人。
外头工人是如何对待包身工的?包身工又是如何看待外头工人的?四、课后,举荐完成1.拓展阅读夏衍《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
2.回忆整理你的收成,你的课堂感受,你的摸索与疑惑……(欢迎公布到互帮互学或作文天地栏目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包身工》知识点汇总2021最新
《包身工》知识点汇总2021最新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猎取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包身工》知识点汇总2021最新,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包身工》知识点汇总2021最新包身工,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
多指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
文中再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包身工制度对工人的迫害,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包身工》知识点】包身工,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
多指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
文中再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包身工制度对工人的迫害,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一、课内字词蠕动汗臭褴褛游说水门汀执拗吆喝籼米莴苣揩地板怜悯蹒跚瞌睡殴打谄媚懒惰譬如贿赂滋养冤魂骷髅噩梦焦灼嚷骂娼妓胆怯拎着弄堂搽粉锭子怔住二、课内成语:1、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
2、里应外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3、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三、文学常识:1、夏衍本名沈端先,1900年生,浙江杭州人,现代剧作家,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
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代表作品有话剧剧本《在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
2、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特点。
语文学习方法一、内容更加广泛、丰富从高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看,几乎包括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各个时期的作品。
例如: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看,将涵盖从《诗经》到明清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而其中的作家做品、文学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章内容理解归纳、文学鉴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都在学习范围之内;而外国文学则重点学习历史上著名作家、政治家的有较大影响的诗歌、小说、散文、演讲词等作品。
北京版高中语文选修包身工教案2
教学目的1.理解本文选材和结构的特点:全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记叙主线,穿插有关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的说明和议论,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表现主题。
2.学习本文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以及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语言的形象、鲜明及句式丰富多变的特点。
4.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激发学生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剥削压迫者的仇恨。
教学设想本课教学以自读讨论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通过教给方法、提示、引导,达到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的目的。
1.布置预习,要求学生课前阅读“预习提示”,分析提示要点;阅读全文,按下面的提示进行思考,理清全文脉络,理解全文内容。
①给课文划分层次。
(培养分析能力)②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按课后“思考和练习”的要求作口述的准备。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③理解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作简要的概括。
(培养概括能力)2.抓住典型的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断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作深入分析,理解作者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的特色,学会精读课文。
重点分析的片断:① 1-4段包身工起床的场面描写。
② 14、15段“芦柴棒”得病备受折磨这一场面描写。
③ 21-23段“小福子”受“文明的惩罚”的记叙。
④ 26段关于包身工悲惨命运的概括描写。
⑤最后三段的抒情议论。
3.教学时,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分析“预习提示”弄清学习重点。
2.给课文划分层次,理解作者选材、构思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
3.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居住、饮食、劳动的情况。
4.理解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
目的:①让学生习惯于根据整个单元的要求和每课学习的重点,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②大致弄清本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预习提示”,理解提示的要点。
提问:“预习提示”有哪些要点?老师小结:第1段三个要点:(1)体裁:报告文学。
《包身工》知识讲解
《包身工》知识讲解告文学要写真人真事,但不是任何真人真事都能成为报告文学描写的对象;报告文学要追踪事实,但并不是任何事实都值得它们去报告,而是要有所选择和提炼。
文学性:它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有生动的形象化的细节。
报告文学不同于小说,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但它在艺术形象性上的要求是很高的。
人物特写自然必须在介绍人物事迹中努力刻画人物,即使在以写事为主的作品中也离不开写人,如果能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必然会大大加强感染力。
报告文学还可以吸收小说的描写技巧、戏剧的对话艺术、电影分镜头的叙述方法以及诗歌的跳跃手法等。
包身工及卖身契包身工是指被贩卖的工人,多是青少年,由包工头骗到工厂、矿山做工,没有人身自由,工钱全归包工头所有,受资本家和包工头的双重剥削。
包身工的卖身契“立自愿书人×××,情由当年家中困难,今将少女××自愿包与招工员×××名下带到上海纱厂工作。
凭中言明,包得大洋三十元整,以三年满期,此款按每年三月间付洋十元。
自进厂之后,听凭招工员教训,不得有违。
倘有走失拐带,天年不测,均归出笔人承认,与招工员无涉,如有头痛伤风,归招工员负责。
三年期内,该女工添补衣服,归招工员承认。
倘有停工,如数照补。
期限×年×月×日满工,满工后,当报招工员数月。
恐后无凭,立此承认。
”走进作者夏衍(1900—2019),字端轩,号瑞先,汉族,祖籍河南开封,生于浙江省余杭。
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著名文学家、电影作家、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品: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赛金花》《秋瑾传》《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报告文学《包身工》;改编电影剧本《在烈火中永生》《祝福》《林家铺子》。
写作背景一九二五年内外棉的“顾正红事件”,尤其是一九三一年的“一二八”战争之后,东洋厂对于这种特殊的廉价“机器”的需要突然地增加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身工
一、课前准备
通过网络等手段查阅关于包身工的相关资料。
二、导入课文:
让学生来设想:如果你是作者,让你去写包身工,你会怎么去搜集材料,搜集哪些材料?
三、分析课文
1. 什么是包身工?
包身工是指被贩卖的工人,多是青少年,由包工头骗
到工厂、矿山做工,没有人身自由,工钱全归包工头所有,受资本家和包工头的双重剥削。
2.这么非人的待遇为什么还有包身工的出现呢?包身工来自哪里?
因为:
可靠(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安全(罐装的劳动力,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工潮的影响) 价廉(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一)。
包身工来自:
4. 作者夏衍是怎么收集到包身工的材料的?
5.夏衍获得了这些资料之后,他会怎么剪裁组织这些材料?
第一个场景:“上午四点过一刻”包身工起床
第二个场景:“四点半之后”包身工吃早饭
第三个场景:“五点钟”包身工开始上工
6. 芦柴棒的故事(重点理解生病挨打那一段)
7. 小福子的故事
小结,通过芦柴棒和小福子的故事,对包身工的悲惨命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通过对包身工制度的分析,我们也了解了包身工产生、发展到庞大的过程。
包身工制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温床上,受到国民党政府“特殊优惠”的保护,伴随中国农村经济衰败生长出来的一颗毒瘤。
8.“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
”“饲养”一词没有用错。
它的本义是喂养动物,这里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9.文章中写了两类工人,一类是包身工;一类是外厂工人。
外头工人是怎么对待包身工的?包身工又是怎么看待外头工人的?
四、课后,推荐完成
1.拓展阅读夏衍《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
2.回忆整理你的收获,你的课堂感受,你的思考与疑惑……(欢迎发布到互帮互学或作文天地栏目与同学和老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