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直属体育院校建设新型三结合基地的思考
“一体、两翼、三结合”实践教学基地模式研究
“一体、两翼、三结合”实践教学基地模式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解决农林业生产实际问题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是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
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整体本科教学相互支撑的统一体系,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从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看,实践环节的意义更重要,它是实践理论、验证理论和发展理论的关键。
建设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掌握所学理论,强化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场所。
依托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着力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努力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
虽然各高等农业院校都把大学生的实践教学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存在部分形式主义,某种程度是为了完成实践“周数”而实践。
学生实习过程“全包”、经费“全给”、成绩“全合格”,忽视学生志趣,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和培养学生从事专门工作的技能得不到保证。
其次,在农业院校中把办好校办农场,看成是实践教学的唯一出路,事实证明,全国除了个别农业大学农场办得较好以外,其他多数学校的农场难以维持生计,如果把实践教学寄希望于校内农场那是不现实的。
更何况现有的校办农场生产项目单一,教学内容很本适应不了现代化农业、集约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培养不出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再次,大多高校建立了一批校外实习基地,但对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实践基地建设好坏一个样,签个合同挂个牌,应付检查。
实践基地教学活动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安排。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石河子大学农学院于2008年开始对本科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了大力改革,学院围绕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实施过程中应坚持哪些原则?如何管理校外实习基地?如何科学考核和评价校外实习基地的实施效果这些问题,从认知实践、专业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四个方面,初步形成了“一体、两翼、三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
3年多来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一些经验,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得到很好的训练,创新能力提高。
以体育强国梦为指引,“三结合”上好高职体育思政课
以体育强国梦为指引,“三结合”上好高职体育思政课作者:刘海英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7年第11期[摘要] 高职体育思政课是培养优秀体育人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是引导大学生为实现体育强国树立远大理想的主渠道,只有从高职体育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真正上好思政课。
[关键词] 体育强国梦;高职体育;思政课教学[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3-0154-02我国将体育工作放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和认识,把“体育强国梦”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谋划和布局,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的前进方向。
特别是“体育强,中国强”这一核心论断的提出,清晰地勾勒出了“体育强国梦”战略的宏伟蓝图。
高职体育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专业体育技能人才和优秀体育社会工作者的职责。
思政课是高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战场,以体育强国梦为指引,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高职体育的办学模式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思政课教学,不仅体现了高职体育思政课教学的规律,也彰显了思政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主流阵地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充实了高职体育思政课的内涵,使思政课教学更契合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规律,形成体育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
正如国家领导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思政课教学也应如此[1]。
一、结合中国特色体育事业发展成果进行思政课教学,使思政课教学更具时代性从“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到“百年奥运梦想成真”,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体育走向“体育大国”再到“体育强国”,体育强国梦正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大背景下产生的[1]。
从以足球为突破口到举办北京冬奥会,从推广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到健康中国建设,再到建成小康社会的“大体育”发展理念等,“体育强国梦战略”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是高职体育思政课最核心的教学内容。
2023学校三结合教育活动总结范文
2023学校三结合教育活动总结范文____学校三结合教育活动总结____年是我们学校开展三结合教育活动的第一年,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三结合教育活动。
在这一年的教育活动中,我们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
下面是我的活动总结。
首先,我们开展了以三结合为核心的实践活动。
在这一年的学校教育活动中,我们着重强调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团活动、课外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实际操作的机会,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来锻炼和提高自己。
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们不仅能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我们学校的科技创新周活动中,我参与了一个关于智能家居的项目研究,通过这个项目,我了解到了智能家居的原理和应用,同时也学会了一些电路设计和编程的基本知识。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科技能力,也增强了自己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其次,我们积极推进了三结合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在这一年的教育活动中,我们注重将三结合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通过设计和开展一系列与实践相关的教学活动,我们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例如,在我们学校的语文课堂上,老师组织了一次名人演讲比赛,要求每位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名人,通过研究和分析其演讲技巧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还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最后,我们注重了学校与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
在这一年的教育活动中,我们积极拓展了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合作渠道,通过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
例如,我们学校与当地的图书馆合作,开展了一次阅读活动,学生可以到图书馆借阅各种类型的书籍,并通过阅读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三生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研究综述
“三生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研究综述首先,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三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体育作为一种体验性、动态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学生的体格发育和身体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融入“三生教育”的理念,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
其次,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三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体育课程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训练,更应该注重品德教育。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要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团队合作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过程。
研究表明,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再次,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三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身体活动,更应该注重智能开发。
体育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例如,进行体育比赛时,学生需要根据比赛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这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同时,体育活动也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最后,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三生教育”需要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体育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运用游戏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乐趣和收获。
同时,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有挑战性的活动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可以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如运动监测设备、虚拟现实技术等,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三生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健康、品德素养和智能发展。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学校和教师需要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今后的研究可以探讨更多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深入研究“三生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学校三结合实施方案
学校三结合实施方案学校三结合实施方案是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密切结合,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温馨港湾,社会是学生实践的广阔舞台,三者之间的紧密结合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来分析学校三结合实施方案。
首先,学校应充分发挥其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搭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桥梁。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此外,学校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其次,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孩子进行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变化。
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予孩子足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
同时,家长还要引导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社会是学生实践的广阔舞台,学校应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锻炼自己。
综上所述,学校三结合实施方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密切结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应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社会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才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学校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
学校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篇一: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完善三结合教育络建设,扎实开展了学校三结合教育工作,使少年儿童在活动中锻炼身体,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养成美德,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结合教育以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少年儿童基本素质为目标,以家庭化、社区化为发展方向,结合家庭教育实验、社区教育实验,形成了我校三结合教育工作特色。
一、走家庭化、社区化道路,创“三结合”教育工作特色特色一: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努力构建“三结合”教育络。
为加强对三结合工作的领导,我校在调整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同时,成立了三结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任组长,大队辅导员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执教工作,办公室具体协调、安排我校“三结合”教育工作。
在此基础上要求各班级三结合领导小组在广泛吸收其他学校经验的同时,重点吸纳部分优秀家长和社区单位负责同志加入领导小组。
真正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络体系。
特色二:结合社区教诲实验,发挥社区少先队组织的优势,通过小手拉大手积极创建进修型家庭、进修型村组和进修型社区。
随着农民对社区认同感的不断增强,社区的教诲功能也日益显著。
少先队员通过社区少先队组织找到自己在社区的新岗位,将文明新风尚带进社区,他们在社区的管理、安全、宣传各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遍及地开展了道德实践活动。
二、以活动为载体,确保学校教诲的连续性①举办学校“三结合”教诲辅导员岗前培训班,我校青年教师大都参加了培训。
集中培训安排了《假日小队活动的指导》、《如何建立少先队文化》、《如何开展独具特色的暑期活动》等丰富的培训内容,切实有效,操作性强,为今后暑期乃至常年的“三结合”教诲工作打下了优秀的基础②开放快乐书吧,组织“我与新区共成长”等读书教诲系列活动,全校260多名师生参加了读书教诲活动。
③组织“读书节”征文活动,共计征集稿件70篇。
高职院校体育“三结合”教育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4注重文化 的差异 比较 , . 强调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渗透
英语 文化和汉语文化有共 同之处 ,但在含义和应 用上
生学 习和运用英 语的渠道 , 让学生立 体 、 象 、 动地 了解 形 生
英 、 等国家 的地理概况 、 活习惯 、 美 生 社交礼仪 、 宗教 信仰 、
存在很大差异 , 因此教师在进行语篇分析 的同时, 还应 指导
师, 研究方向为体育教 学。
和体育 比赛 , 帮助学 生合理 宣泄不 良情绪 , 消除 紧张 心理 ,
文章和段落 ; 等等。 这种实际交际不仅能激发学生学 习语言 和文化的兴 趣 , 能极 大地调动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强学 还 增 生的求知欲望 。 另外 , 师还可 以鼓励 学生 与外教联 系 , 教 与 有英语文化背景 的人交谈 ,从而学会处理在跨文化交际 中
系成为正 面的 、 积极 的体 系 , 英语成 为显 性 的 、 使 易于感受 和理解的知识 , 从而产生正向迁移 。 教 师在制定教学 目标时 , 了明确教学点和语言点 , 除 还
要 明确能够渗透的文化知识点 ,并对 这些 文化知识点加 以
介绍和解释说明 。文化知识点的选择 主要 围绕 影响语义和 语用 的各种文化因素进行 ,其中包括影响语 言意义的文化
『 韩红. 4 1 全球化语 境 下外语 教 学中的跨 文化 意识m 外语 学 . 刊, 0 ,) 2 2f_ 0 1
与语言功能项 目的呈现 和操 练同步进 行 , 二者相互交融 、 有
教学 艺术
高职院校体育“ 三结合 ” 教育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左 明 星
( 津工程技师学 院, 天 天津 摘
305 ) 0 2 0
要: 为应对 国际金 融危机给 高职 院校毕 业生带来的就业难 问题 , 高职 院校体 育教 育教 学应与就业 心理健 康教 育和
2023学校三结合教育活动总结范本(二篇)
2023学校三结合教育活动总结范本“三结合”教育工作结我们知道,学生在健康成长的进程中,受着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的影响,其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三种基本形式,这三个任何一个方面失控,都有可能危害学生品质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校在做好本质工作的同时,积极地同村委会、家庭取得全方位的联系,充分做好与社区、家庭的教育合作工作,具体做法总结如下:一、学校教育,培养良好品质。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我们十分注意利用学校教育环境优势,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良好品质。
1、____学生学习。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指导学生言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将教育范围逐步由校内向家庭向社会延伸,引导学生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社会讲公德、在家讲孝顺,从小做个好公民。
2、做好常规评比工作。
加强日常行为习惯的检查监督,形成由值日行政、值日教师、志愿者服务、学生会值日等组成的网络式的值日检查队伍,严格执行检查,及时总结、及时反馈教育。
通过“流动红旗评比”活动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校营造“学礼仪、讲文明、懂礼貌”的氛围,净化校园空气,实现美好人际关系,打造和谐校园环境。
3、通过校园广播站、宣传窗、例会、讲座、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法制、交通、消防、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安全常识、健康知识,学习自护本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____利用心理咨询室,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地了解掌握学生心理,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4、开展评选“平安班级”活动,并让“平安班级”评选深入人心,了解平安校园创建的内容。
让平安陪伴学生快快乐乐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6、重视团会、班会课的开展,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促进身心发展。
7、全面铺开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团结合作、互相欣赏、互相包容。
三结合教育心得体会(3篇)
三结合教育心得体会三结合教育是一种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校与社会结合、学科与专业结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在过去的教育中,往往缺乏与实践结合、学校与社会结合、学科与专业结合的紧密联系,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职业能力发展不够理想。
而三结合教育则通过将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学科与专业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我参与三结合教育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三结合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缺乏实际的操作和实践。
而在三结合教育中,学校会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我参与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走进社会、走进企业,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差距。
比如,在学校学习的市场营销知识,通过实践才真正了解了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复杂性。
通过这次实践,我对市场营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三结合教育强调学校与社会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传统的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自主发展。
而在三结合教育中,学校会与企业合作开展课程、实习和就业培训等项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的需求和要求,提前适应社会环境。
我参与了一次与企业合作的实习项目,通过与企业员工的交流和实践,我深刻地理解了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以及我的职业发展方向。
与传统教育相比,这种与社会结合的教育更加贴近实际,为我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机会。
最后,三结合教育强调学科与专业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在专业上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发展。
传统的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实践。
而在三结合教育中,学校会注重专业能力培养,通过专业课程、实习和实践等方式,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情况探究
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情况探究
随着国家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体育运动学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
这类学校在培养学生体能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智力的培养,实现“体教结合”的目标。
首先,体育运动学校需要注重运动训练的规范化。
真正科学的运动训练需要有科学的规划和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学生在进行运动训练时,需要遵循恰当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
其次,从知识和智力的角度来看,“体教结合”也非常必要。
除了体育运动之外,学生还需要学习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这样才能在未来走的更远,让自己的将来更为辉煌。
具体来说,这类学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实现“体教结合”,比如运用新技术,加强教育科技的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采用游戏体验方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习经验等。
总的来说,学校应该采用多种手段,从多个方面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体教结合”的目标。
此外,学校管理者也需要注重学校环境的建设。
学校所在地的环境和设施,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科学的、安全的以及人性化的环境和设施。
学校也应该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天地,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支持学生的发展。
因此,提高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的质量和水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各方共同合作,才能够使这些学校真正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体育运动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其办学模式需要兼顾学科教育和体育训练两方面,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体育技能。
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是体育运动学校发展的关键,需要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和实施。
首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体育运动学校需要拥有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师资队伍。
这些教师不仅应具备教学能力,还应具备专业运动技能和资格认证。
学校可以引进体育专业名师或职业教练,通过教练团队建设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体育运动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结合体育运动的特点,设置多样化的课程。
除了传统的学科教育,还可以开设体育培训课程、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和体育竞赛课程等,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体育水平。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体育科研活动,促进体育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再次,在学生管理方面,体育运动学校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体育训练和学习管理。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体育训练计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竞技精神。
同时,学校还可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体育素养培养,加强学生的体育道德教育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体育运动学校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需要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和实施。
只有不断完善办学
机制,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推动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学校三结合实施方案
学校三结合实施方案学校三结合实施方案是指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学校内部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学校整体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探讨学校三结合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
首先,教学方面。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跨学科课程,引入企业实践项目等方式,将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例如,开设跨学科的项目管理课程,结合企业实际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实际应用情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建立实训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次,科研方面。
学校可以积极引导教师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例如,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申请科研项目,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科研成果推广平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提高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
最后,社会服务方面。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咨询服务等方式,将学校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应用于社会服务中。
例如,学校可以开展技术培训项目,将学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应用于社会中,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咨询服务项目,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总之,学校三结合实施方案是学校内部资源整合的重要举措,可以有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学校与社会的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希望学校能够积极推进学校三结合实施方案,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023学校三结合教育活动总结范文
2023学校三结合教育活动总结范文【导言】2023年是学校三结合教育活动扎实推进的一年。
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目标,全面深化学校三结合教育活动,实现了以德育为基础、以知育为核心、以体育为抓手、以美育为铸魂、以劳动教育为特色的多维度全面发展。
下面,我将围绕活动的开展情况、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方面,对2023年学校三结合教育活动进行总结。
【一、活动的开展情况】2023年,学校三结合教育活动通过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和任务分工,确保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具体表现如下。
1.活动方案制定:学校成立了三结合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
方案明确了活动目标、任务分工、工作计划等,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活动内容安排:学校根据学生年级特点和学科需求,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
例如,在德育方面,我们组织开展了“道德模范”评选活动,通过校园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知育方面,我们开展了学科竞赛、数学建模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体育方面,我们组织了各类运动会、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身体素质;在美育方面,我们开设了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在劳动教育方面,我们开展了志愿者活动、实践实训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活动形式多样:学校注重创新活动形式,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验研究外,我们还拓宽了活动形式,包括学生社团活动、科技创新项目、社会实践、讲座报告等,通过多种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4.专业指导保障:学校注重专业指导,邀请各领域专家、教授等为学生提供指导和辅导。
同时,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指导团队,定期组织指导交流会,提供及时的教学指导和经验分享。
三结合教育心得体会范本(二篇)
三结合教育心得体会范本三结合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它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孩子们提供全方位的教育资源。
在我参与三结合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潜力。
下面是我对三结合教育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三结合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学校教育往往着重培养学生的学术成就,而忽视了学生的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
而三结合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社交能力等。
在我参与的三结合教育课程中,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并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三结合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
而在三结合教育中,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
这样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所需的能力。
第三,三结合教育注重与家庭和社会的紧密联系。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学校往往与家庭和社会割裂开来,缺乏有效的联系和交流。
而在三结合教育中,我们注重与家庭和社会的紧密联系,通过家长会、家访活动等方式,与家长保持沟通和协作,共同关心和教育孩子。
同时,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让他们感受社会的美好和困难,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参与三结合教育实践,我深刻领悟到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社交能力等。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
三结合教育心得体会
三结合教育心得体会我是一名小学教师,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逐渐了解到了三结合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应用。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三结合教育的独特魅力与价值。
在此,我将就我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希望能对其他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一、三结合教育的概念和意义三结合教育是指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基础,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智力和个性的一种教育模式。
它突破了传统的分散的教育模式,将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互补、融合的教育体系,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结合教育的意义在于:1.实现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三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提供给孩子全面、多元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家校社三方的合作与互动,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活力四溢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合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智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三结合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学校与家庭合作学校与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应该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教育问题。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教育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同时,学校也可以向家长提供有效的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孩子进行亲子互动,提高对孩子的教育质量。
2.学校与社会合作学校与社会是一体的,学校的教育任务也需要社会的支持与帮助。
学校可以积极与社会资源进行合作,吸引社会名师、专家等人才来学校进行教学讲座、辅导教学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有效的教育资源。
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浅谈军体德三结合的必要性和结合点
T HEORY理论研究30OCCUPATION2016 01浅谈军体德三结合的必要性和结合点文/董成龙摘 要:随着全国高等院校的扩招和社会办学力量的兴起,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受到影响,被迫降低招生的标准,导致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管理和德育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尤其近两年来,职业学校发展形势喜人,生源暴涨,软硬件条件不断提高更是给职业学校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动力和生机。
面对生源质量与学院发展的不协调,面对教学高水平和学管高能力与学生低素质的矛盾,怎样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体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本文主要针对提出的军体德三结合教育体系进行剖析和研讨,目的在于找到三者的结合点,探讨采用何种教育形式进行实践和推广。
关键词:生源质量 学院发展 不协调 军体德三结合 结合点 教育形式一、军体德三结合的必要性1.军体德三结合是学院大步伐发展与学生整体素质低下相矛盾的产物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必然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
近几年来,随着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层次不断提升、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学校软硬件资源不断丰富,教师的工作热情高涨。
但由于职业学校学生之前教育的不足,且家庭状况不同,生活、学习环境不好,使得学生出现厌学等不良行为和思想,学生整体素质水平与学校发展速度没有成正比,延缓了学校发展速度,造成职业学校加快发展与学生整体素质较低的矛盾,因此研究推行更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管理模式和德育教育模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2.军体德相互独立的教育方式不能达到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职业学校推行军事化管理,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组织纪律性,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铸就学生军人一样的意志品质。
但可以看出,单独的军事化管理模式不能完全实现职业学校学生培养目标,而单独执行德育课模式是很孤立的,只有理论课程的教授、没有行为训练的提高也是低效的。
加强校内外“三结合”基地建设的实践
作者: 孙德才[1];杨会来[2]
作者机构: [1]河北农业大学;[2]河北农业大学
出版物刊名: 高等农业教育
页码: 59-61页
主题词: 基地建设 教学基地 自愿互利 畜牧兽医系 科研成果奖 太行山区 实习学生 职业技术教育 教学实习 农业生产
摘要: 我校在实行教学、科研、生产(社会实践)三结合的实践中,对校内外“三结合”基地的建设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使“三结合”基地建设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基本满足了我校教学、科研的需要。
一、强化“三结合”体制,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三结合”教学基地我校校外“三结合”教学基地的建设工作是随着“太行山开发”而进行的。
随着“三结合”的巩固和发展,我校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又在一些基础较好的单位和地区,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三结合”教学基地。
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情况探究
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情况探究在目前社会推崇“健康生活”的背景下,体育运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建设体育运动学校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均衡教育的必然选择。
在这些体育运动学校中,“体教结合”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此模式体现了体育运动教育的全面性和独特性,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体魄、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体育运动则被当做休闲娱乐的一种,显得不那么重要。
然而,“体教结合”教学模式将体育运动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体育运动对学生体魄、心理和行为上的全面影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发展。
通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体育教师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就是身体的洗澡”,并充分认识到健康才是生命的基础。
此外,“体教结合”教学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拓展人际关系,增强社交能力。
通过组队参加各种竞赛,学生们有机会锻炼团队协作、沟通、合作等能力,提高了应对压力的能力。
这些都是传统教育难以实现的。
不过,“体教结合”教学模式也需要注意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问题进行重视。
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身体情况和运动能力,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严格控制运动量,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同时,体育教师还需充分了解学生们的心理需求,动员他们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让他们在平等、自由、开放、合作的氛围中体验运动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
总之,当前社会注重健康、发展健康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
通过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科学、有效的教育。
在此过程中,保证学生身体的健康与安全同样重要,体育教师应在保障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同时,尽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体育运动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岁月论坛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教育 > 职业教育关于直属体育院校建设新型三结合基地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作者:王揖涛张殿祥时间:2010-08-17摘要采用资料等研究方法,探讨了直属院校办学体制改革的途径,提出把学校建设成、科研、训练三结合基地的思路。
三结合基地要适应,遵循教育规律,体现体育规律,实现教育体系与体育体系的有机结合。
1问题的提出直属体育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直接为体育事业服务的行业性较强的高等学校,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我国体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应该以自身教育、科研、训练相结合的特点和优势成为科技兴体的重要生力军,为我国体育事业跨世纪的注入活力。
40多年来,直属院校曾经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体育专门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
但也应该看到,作为行业性院校,直属院校的作为不够突出,特别是当前实施“两个战略”和发展体育产业中,体育院校的作用过于间接。
实事求是估价我们自身的状况,不能不看到,我们直属院校还没有使人们看到教育对发展体育事业的基础性作用和直接的促进作用。
突出表现就是,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对“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体育工作方针体现得不明显、不充分。
一方面学校对群众体育缺乏有效的辐射、支持和推动;另一方面则疏远高水平运动训练,甚至一些院校曾取消运动训练专业,与训练体系脱钩,脱离体育事业的发展,造成办学的自我封闭。
而在内部教育体系中则是教育、科研、训练各自为政,互相封闭,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机制使三者结合起来,形成显著的体育特色和教育优势。
这种“双重的封闭”使直属体育院校不能很好地与体育事业结合在一起,成为体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限制了院校自身的发展。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学校主观上检讨,一个基本的教训就是:过分强调和突出教育的特点和要求,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体育行业的特点和要求,按一般高等体育教育的规律(师范)来建设行业性较强的直属体育院校,限制了学校为体育事业服务的多种可能性和发展前景。
直属体育院校办学与体育事业的发展联系不紧密,带来的后果是:“科教兴体”因缺乏教育支撑而无法获得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从而不能根本摆脱“粗放型”发展的模式,走上集约型发展的健康道路。
直属院校则因缺少体育事业的依托无法把其潜在的优势变成现实的优势,充分发挥教育对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从而吸引体育资源向学校配置,逐渐失去其作为行业性院校存在的根据和理由。
2定位与选择在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和体育事业中直属院校处在什么位置上,这是我们考虑院校发展的重要前提。
直属体育院校属于“行业性强”的少数高校,其职能是主要为行业服务。
因此,我们认为,直属体育院校应该定位于体,即在保持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和功能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功能,把全面服务于国家的体育事业作为办学的基本任务和基本立足点,并在这种服务中体现作为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的优势。
依照行业性院校的定位,选择直属体育院校的发展道路,就是要把学校建设成为教育、科研、训练三结合基地。
建设三结合基地反映了我国体育改革与发展对直属院校的期待和要求。
我国传统的运动训练模式存在着许多弊端,突出表现在与教育脱节,接受运动训练的青少年缺乏全面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影响了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分散建设在各地的数十个训练基地大多是生活服务型的,缺乏教育含量和科技含量,而且重复建设和结构性闲置严重,功能单一,效益不高。
改革开放以后原国家体委从“六五”开始就提出了在直属院校建设三结合基地的设想,后来陆续写入“七五”、“八五”、“九五”体育事业发展计划。
尽管我们在实践中感到“三结合基地”的含义还需加以明确界定和描述,其在体育事业中的地位还需明晰,在改革措施上还应该加以必要的倾斜和扶持,但是建设三结合基地的意图还是比较清楚的,那就是克服传统训练体制自我封闭所带来的弊端,寻求竞技体育体系与体育教育体系相结合的实现形式,目的是将我国高水平训练的基地建设在直属院校,或使院校基地化,训练学校化,使青少年运动员在接受高水平训练的同时,获得全面素质教育的条件,与此同时借助学校智力密集、人才集中的优势,使运动训练走上集约化、智能化的道路,使体育资源的配置趋于合理,得到有效利用,提高效益。
这既反映了体育事业全面改革和发展对直属院校的期待,也是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育、科研、训练三结合也是直属院校的优势所在。
直属院校直接面向体育事业发展的主战场,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
目前,大多数学校缺乏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经验和人才储备,也缺乏体制上的保障。
唯一可以借助的就是多年形成的教育、科研、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和物化于其中的智力因素,形成相比较的综合优势,以此切入体育事业发展的主战场,成为新的办学生长点。
建设三结合基地的实践预示着直属体育院校发展的良好前景。
十几年来,直属体育院校在建设三结合基地方面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探索,取得了有效的经验。
一是以运动训练专业和竞技体校为依托培养了一批优秀运动员,水上、冰雪等一些项目的国家队开始把院校作为训练基地,直属院校与运动训练脱离的状况有所改进。
二是通过安排教师下队或开展岗位培训,使教师接触高水平训练,增强了学校教育、科研的能力,使科技的先导作用开始体现,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
三是改善了学校的形象,提高了学校在体育事业中的地位,办学特色开始显现,吸引了体育资源向学校配置。
四是通过联办运动队,创办社会体育俱乐部、组织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办青少年体育夏令营和社区服务及开发体育产业等形式积极辐射群众体育和社会体育,为增强人民体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贡献。
五是通过建设三结合基地,为两个战略服务,促进了自身教育、科研、训练水平提高,教育教学的功能并没有削弱而且得到强化。
有人担心建设三结合基地是否会使直属院校失去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基本属性?我们认为不会。
因为跳出所谓“纯”教育的框框和师范教育的模式,并不取消学校作为教育教学单位的基本性质和教书育人的基本功能,而是以教育之本定位于体,发挥教育对体育发展的基础作用和开拓作用。
但这里所说的教育已不是单纯的学历教育,更不仅仅是大学教育,而应该包括成人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包括与体育人才培养不同阶段相适应的各种学制的教育,是一种面向社会、面向终生的教育。
这无疑将拓展学校人才培养的空间,同时也使学校的科研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有实现的具体形式。
因此建设三结合基地也反映了教育规律的要求。
3思路与举措建设三结合基地是一个渐进的、在不断探索中培育新的办学生长点的过程,也是直属院校适应事业的要求,不断脱胎换骨,最终融入体育发展的大格局,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过程。
由于实践的基础不尽相同,各校的特点和所在地区的社会发展的情况不尽相同,三结合基地建设也必将出现不同的形式。
但必须明确建设三结合基地的指导思想和方向,把它作为直属院校跨世纪发展的新机遇,从而再造学校发展的新优势。
3.1建设三结合基地的指导思想要适应经济,遵循规律,体现体育规律适应经济规律,是说今天我们提出要把直属院校建设成为教育、科研、训练三结合基地的背景和条件,是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市场而不是政府行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学校作为市场主体要以市场取向为基本原则,寻求利益的最大化,吸引资源配置。
为体育事业服务是由学校自身的地位所决定的,是一种发展的内在的需求,而非外在的指令和压力。
学校应该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把教育、科研、训练等内在的办学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自身的实力,完善为体育事业服务功能。
遵循教育规律,就是坚持学校教书育人本质属性和功能,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立面向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观,培育四有新人作为根本任务,在三结合基地建设中,强化教育的基础作用,为受教育者包括运动员提供全面的素质教育,为建设高素质的体育队伍服务,使学校以体育为载体,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地和辐射源。
体现体育规律,就是坚持在办学的一切方面贯彻以增强人民体质为主要内容的体育工作基本任务要求,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体育工作方针,发挥行业性院校的功能和作用,为两个战略服务。
应该认真研究和把握三个规律,找准结合点,使之统一于建设三结合基地的实践中。
3.2建设三结合基地要牢牢把握教育体系与体育体系有机结合的方向两大体系均有各自优势,遵循着各自的规律,要把两个体系结合起来,必须实行优势互补,而不能“削足适履”。
要通过相互融合,使学校基地化,教育、科研、训练和生活服务“四位一体”;同时也使基地学校化,成为名副其实的优秀体育人才成长的摇篮。
通过两个体系的互相促进,提高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形成自己的特色的优势。
对两个体系结合中所带来的矛盾要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着重防止相互取代或貌合神离的倾向。
3.3改革内部体制,创造全面实现三结合的条件3.3.1重构教育教学系统,有重点地实现三结合体育教育专业适当压缩,以教学为中心,实行教学、科研、训练相结合。
运动训练专业(含竞技体校),扩大规模。
以训练为中心,实行教学、科研、训练相结合。
研究生教育。
以科研为中心,实行教学、科研、训练相结合。
3.3.2构建全日制教育与成人教育相结合、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相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培训进修相补充,教学与训练(业余俱乐部和职业俱乐部)相协调的人才培养格局,全面为体育事业服务。
3.3.3重组队伍,改变教师和专业人员分散管理的现状,实行统一管理,定期轮换岗位,促进各学科交流和学科与体育的交流,组织专家学者下队担任科研教练,为岗培班授课,紧密结合体育实际进行研究和科技服务。
3.3.4实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业管理,建立业余和半职业、职业俱乐部,引进高水平运动队,努力使运动员学生化,学生运动员化,真正突出体育特色。
3.3.5围绕实施两个战略的需要,以应用研究为重点组织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开展科研活动,提高基地的科技含量,建设科技先导型运动队,同时使教学内容接近现代体育科学的前沿,使学校成为体育事业的科技支撑点。
3.4目前建设三结合基地的有利条件3.4.1教育体制的全面改革,使高校逐步摆脱了求“纯”、求“全”的束缚,社会服务的功能得到承认,并且在实践已经显示了它的巨大优势;教育思想的转变,推进了素质教育,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业管理、毕业生就业等一系列教育制度的变革,为建设三结合基地提供了过去从未有过的条件。
3.4.2体育体制的改革,将原来由机关管理的运动项目全部分离出去,组成20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实现了管办分离,政事分开的目标,走向协会实体化,同时体育社会化的格局逐步形成,这就改变了过去高度集中型的管理体制,使高水平运动队布局在体育院校,加速建设三结合基地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