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报的陷阱--用攀缘心

合集下载

一生要避开的26个心灵陷阱《2》

一生要避开的26个心灵陷阱《2》

急功近利的人目光短浅,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要闻到芝麻香,就会忘却西瓜甜。们的视野只能看到眼前,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急功近利者一贯的行为方式。为了摆脱眼前的状况,这些人可以不顾未来的利益,只为求得一时的痛快,而不长远考虑。其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的。
诚信为立身之本,要做到诚信,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轻易承诺,这样才能避免背信弃义。如果不经过深思熟虑就答应别人的要求,事后又做不到,这样的人就不会获得他人的信任。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做到,要一诺千金。孔子说:“民无信不立。”人的言行要以诚信为。
有着张扬性格的人狂妄自大、盛气凌人、锋芒太露,言行之间容易招致非议,伤人伤己,因此做人要谨言慎行。“谦受益,满招损。”无论是才华满腹还是志高意满时,都不可趾高气阳、骄傲自大,而应该在充分发挥自己才华的同时收起锋芒,低调处世。《老子》曰:“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
固执是一种坚持成见,不懂得变通的心理现象。人对事物的认知,以及对事物价值的评判都要通过自己的价值观来完成,这本身就带有极其浓郁的主观色彩。如果对一个事物的认识错误,但是又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进行有效的改正,就会错上加错。固执并不是坚持的近义词。其实,打开固执的枷锁也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能及时地改正自己错误的观点,有效地接受新事物,很容易就能打开固执的心灵枷锁。
不自矜,故长。”即便是有才华而不得志的时侯,也无需悲观或者埋怨生活的不公,要做到淡然处之,以低姿态做人。
虚荣是追求个人的荣耀和表面的光环,以求博得别人的欣赏、尊敬的表现。爱慕虚荣的人都有较强的自卑心里,他们不知道,内心空虚无知、外表光鲜的人反而招人厌烦。气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虚荣心,不应该把它扩大升级,而应该通过虚荣心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加强学习和改进,不断提升、激励自己,勇往直前。

千万不要急着让福报现前

千万不要急着让福报现前

可怕:千万不要急着让福报现前(转)在三宝门中做了善事,都不要急着让福报现前。

没有福报,修道很困难,但是生活太安逸了,什么都好了,对修道来说,也是障碍。

有的人学佛诵经后,就求着生意,求的钱财,这样不好。

不要刻意得去求。

凡夫的自制力都比较差,没有钱时,想着钱。

钱来了,又想着更多的钱。

也就没有时间去念经了,去搞世俗法去了。

在一个,能量是守恒的。

你去念经做善事,很辛苦,那这样子会产生一种正能量。

这个能量可以转化成智慧,转化成善知识,转化成色身健康,或者转化成钱财。

都可以。

但如果一味的求财,就是把他转化成钱财了。

有了钱财后,应该更要节约,更要布施,更要惜福。

那凡夫一般很难,终于发财了,就买车或者开始享受了。

没有那么多钱时,还能努力工作,努力工作就是培福报。

生活安逸后,就开始骄奢淫欲,那就是消福报。

看起来是好事,其实是坏事。

有的人,很少做事,就喜欢拜神。

他去许愿发财,那神也会帮他。

怎么帮他呢。

要知道,钱财不会无缘无故的来,好像土地公变来给你的。

不是的。

就是说把未来要用的钱,甚至下辈子用的钱,都给你拿来了。

要知道,福报是守恒的,总数是一定的,是靠自己努力付出而来的,不是拜神出来的。

那做生意也一样,不要想着好像哪个行业比较赚钱,然后一直变换行业,或者一直换工作。

大钱靠福报,小钱靠努力。

也有的人,喜欢看风水,摆一个招财的东西来招财。

凡是看风水,看相,这些靠外力的东西,都不好。

钱是靠福德的,有了福德,钱自然跟你跑。

没有福德,钱进来了,未必是好事。

没钱时做苦力可以消业,有钱时享受就是消福报了。

真正富贵的人,会很谨慎钱财,好比王永庆,他就是很珍惜福报,用纸张写名片,都是写小张的。

但在布施上,就很舍得。

我去柏林寺拜访明海和尚,他递给我一个名片,也是上面有简单的涂改过的,其实他可以换新的,但大和尚珍惜福报,就是用旧的。

还涂改过。

一叠名片其实很便宜的。

但不能因为便宜就浪费现在人用纸张,大张的一撕,就扔掉了,看起来好像只有几分钱的问题。

福报是修来的不是求来的

福报是修来的不是求来的

福报是修来的不是求来的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达真堪布发布时间:2013-6-2 22:46:08繁體版有的人总想发财,做梦都想发财,经常到外边买彩票,想中奖——这是中魔了。

财富是修来的,你要修施舍心。

比如,服务他人,教他人知识,这都是舍。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你喜欢拥有钱财,就要做布施。

“我没有那么多钱财啊!”做供养、做布施不是必须要拿很多钱财,主要是修施舍心。

在生活中,比如吃饭时也可以先做供养,洗脸刷牙倒废水时可以念“嗡阿吽”施舍给恶道众生。

在行住坐卧中,把吃喝拉撒都变成供养、变成布施,这样才能积累福报,才能发财。

为什么有的人能发财,有的人不能发财?这都是有因缘的。

福报是修来的,不是贪来的;福报是修来的,不是求来的。

有的人到处求,什么都贪,都变成贪心的奴才了。

有些人找借口说“为了生活”“为了生存”……其实,不贪也能生存。

如果能生存,怎样都能生存;如果不能生存,再贪得无厌也不能生存。

你认真学佛,如理修行,这也是积福,也是一种生存的方式。

若是你真正放下了,真正能修行,生存是不会有问题的。

佛陀讲,那些俗家人困难到在指甲上耕地的时候,我的这些声闻、出家人、真正跟着我学修的这些人,在生活上也不会有任何困难,不会饿死,不会冻死。

米勒日巴当时在山上那么多年,喝的是凉水,吃的是草,但是也没有发烧感冒,也没有生病啊!现在都说“不能着凉,会感冒的”“不能吃这些,会生病的”……若是这样,米勒日巴可能到山上没几天就饿死了或者病死了。

但是没有发生这些事情,米勒日巴成就了。

所以不会有问题的,主要是自己放不下心态,自己相续中有贪欲心。

越贪内心的痛苦越大,而且得不到你想要的。

你的福报不够,再多的财富也守不住

你的福报不够,再多的财富也守不住

你的福报不够,再多的财富也守不住福报和财富实际上就是因果关系,因为有了种福报的因,所以才能收财富的果,故此佛家总是强调福报的重要性,认为人活一世,什么都可以少,唯独福报不能少。

有福报才能坐拥财富,没有福报,就算人生获得了财富,也终归是守不住的。

佛法有曰:人的命运就是因果业力,三世循环。

广种善因,未来自然命运顺坦,福报深厚。

而福报缘浅的人,就算人生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也往往守不住。

有的人通过努力打拼,好不容易得到了一笔财富,结果却在守业的时候败坏掉了。

就算自己守住了,来日也会在子孙后裔的手中亏空。

而这就是福报不够的原因所导致的。

相较于积财,人们更应该重视的其实是如何“积福”。

一个人无论有多少财富,背后若无福报加持,就容易变得骄奢淫欲,蛮横自傲。

不懂得行善积德,积累福报,那慢慢所有的福报享受完了,所谓的富人也就变成穷人了。

因此,很多人之所以可以成就,跟他的德行和福报不无关系。

一个只会赚钱却不能修缮福报的人,即便他坐拥金山银山,最后也是无福消受。

而一个有福报的人,即便他不向财富走去,财富也会向他走来,有多少福报就能守得住多少财富。

01财运旺的人,其他方面却难如意有财富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财富太多了,却也不见得有多么享受。

就好比那些有钱的富豪就时常会问自己:自己明明很有钱,但为什么身体欠佳,感情坎坷,家庭不和。

事实上,一切不顺的根源实则是因果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财运旺的人,此消彼长,其他方面就多半不尽如人意。

这绝非危言耸听,因为人的福报不仅仅表现在财富方面,其实它包括五个不同层面:第一家庭,第二儿女,第三事业,第四身体健康,第五要有修行的智慧。

而我们总是片面的把金钱当成福报的唯一,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为什么说财运旺,其他运势就会跟着减弱呢?这也是相对而言的,它所针对的对象,其实就是指现实中那些不懂得惜福培福之人。

这种人相较于常人而言,确实财运过旺,但是在得到财富的同时,也往往弄丢了很多淳朴的本性。

略谈“直心是道场”

略谈“直心是道场”

这大约是学佛者无人不知的一句话,它来自于《维摩诘所说经》之菩萨品,当光严童子遇到了维摩诘居士,相互见礼以后,问他从哪里来,维摩诘居士回答说从道场来。

光严童子又问,什么才是道场呢?维摩诘居士做了如下精彩回答:“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发行是道场,能办事故;深心是道场,增益功德故;菩提心是道场,无错谬故;布施是道场,不望报故;持戒是道场,得愿具故;忍辱是道场,于诸众生心无碍故;精进是道场,不懈怠故;禅定是道场,心调柔故;智慧是道场,现见诸法故……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一切法是道场,知诸法空故……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成就一切智故。

”“如是,善男子,菩萨若应诸波罗密,教化众生,诸有所作,举足下足,当知皆从道场来,住于佛法矣。

”因为原文较长,引文做了一些省略,以免喧宾夺主。

这样一大段关于道场的精彩诠释当中,为我们大家所熟悉的,主要是第一句:“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

”这并不奇怪,因为,在日常生活和修行当中,我们的心绪往往过于杂乱,充满了谄曲就是那些弯弯曲曲的念头,要么表里不如一,要么阿谀奉承,要么藏污纳垢,要么哗众取宠,等等,不一而足。

这样的心境根本就没有办法修行,与觉悟背道而驰,佛陀在《遗教经》当中说的很清楚:“谄曲之心,与道相违,是故宜应质直其心。

”“质直其心”就是直心,也叫做正直心,做人尚且应当如此,何况修行呢!正因为修行需要从直心开始,而现实生活当中的人们,却往往缺少它,所以,历代高僧大德,都特别强调维摩诘菩萨的这句名言: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

什么是“直心”?何为“道场”?所谓“道场”,梵文是“菩提曼拏(音:拿)罗”,本意是指佛陀成就圣道之处,也就是古代中印度摩竭陀国,尼连禅河畔菩提树下的金刚座,我们这个世界当中的贤劫千佛,都将会在这里成就正觉。

就通常意义来说,道场则指的是修行圣道的场所,或者是弘扬圣道的场所。

因此,从佛陀时代,僧团所安住的精舍或者伽蓝,一直到如今的那些有佛弟子在修行的寺院、茅棚,等等地方,都可以称之为道场。

心好嘴不好,荣华富贵折去了!

心好嘴不好,荣华富贵折去了!
心好嘴不好,荣华富贵折去了

1 、人家侮辱你,你要当作是培福;人家伤害你,你要当 作是他来成就你。你受尽委屈,记得!你是有福报的人,不要 抗拒。一个人伤害别人两种情形:伤害别人就是花自己的功德
法财,一个伤害别人的,心肠不好,常常伤害人家,就是拿钱
去给人家赚;一个忍辱的人,就是一直收钱。这个大忍辱就像 开银行、能够纳百川。
才能驾驭自己,成就自己。放纵自己,
就会被激情和欲望的魔力牵制,不得 自由。莫说成就事业,甚至会走向可
悲的境地。一个人只有在无人监督的
情况下也能坚持做正确的事,才算真 正成为了自己的主人。这是一个人获 得无悔人生必备的素质。
13、世出世法成就的大 小,全在于忍耐功夫之高低。
忍耐功夫愈高,成就愈大;
忍耐功夫愈低,成就愈小。 不能忍耐,则无成就!
满殊胜的功德,是真实的快乐。
7、纵然别人侮辱我、毁谤我、陷害 我,也仍然要以善心待之,并由衷地感恩。 正是由于对方的侮辱、毁谤和陷害,消除
了自己过去今生所造的罪业,因而决不能
有丝毫怨恨之心。若有丝毫怨恨之心,不 但不能消业,反而增长业障。
8、不安静是自己不让自己好,不修 行就不能过一天安静生活。
9、我们以不善的心对人,恶意对人,受害者只有十分之三, 自己受害十分之七,那是糟蹋自己。你自己要健康、要长寿、要 充满智慧,你就用爱心对一切众生,我们全身细胞都是爱心、都
2、世界上有一种生意是永远亏本,那就是发脾气。
3、心好嘴不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华富贵折去了。
4、什么都不能忍耐,你的成就就有限。
忍辱也就是我们世间人讲的恒心、毅力、长
远心。称心如意的要忍,为什么?怕生贪爱, 要保持距离。冤家对头也要忍,为什么?保
护你自己的清净心。修忍辱的果报是相好。

一生必须规避的50个陷阱(教你学会跨越人生障碍的生存智慧)

一生必须规避的50个陷阱(教你学会跨越人生障碍的生存智慧)
古代的哲人墨子有一句名言:“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人也不例外,人无完人。那么,又何必凡事苛求,结果徒令自己成为那颗完美的珍珠呢?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试图达到完美境界的人与他们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恰恰成反比。正是这种似乎无关紧要的生活态度,让他们掉进了完美的陷阱中难以自知,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莫大的焦虑、沮丧和压抑。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以理想的模式选择、评价自己生活中的一切,容不得客观的任何一丝不足,听不得不同意见,常常为生活中的挫折而痛不欲生,从而形成孤僻、抑郁的性格。
48.遗忘,解除旧事纠缠的利器(沉湎过去也是一种陷阱)
49.工作的报酬不仅仅是薪水(仅仅为薪水而工作的陷阱)
50.你到底是为了谁而工作(为老板而工作的陷阱)
一生必须规避的50个陷阱(教你学会跨越人生障碍的生存智慧) 文章节选
人应该追求完美,但这仅仅是追求而不是要求或苛求。因为,完美只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世上并没有真正的完美。完美只是一个方向,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以人短暂的生命,也不可能完美。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为没有做到尽善尽美的事情而耿耿于怀,更不应该为自己的一点点小缺陷而郁郁寡欢。而那些为追求完美郁郁寡欢的人,他们也许做梦都难以想像——追求完美也是生活的一种陷阱。
34.别忘了留出时问来调整(留出时间来思考、休息)
35.做人别太贪婪(贪婪是陷阱)
36.努力,要让别人看得见(一味地埋头苦干,也是陷阱)
37.成人,更需要模仿(超级模仿,给成功加速度)
38.退一步海阔天空(只知道进的陷阱)
39.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糊涂哲学)
40.拖延,等于浪费生命(拖延的陷阱)
14.做个傻瓜又何妨(不懂得付出、吃亏是陷阱)
15.人不是生来做大事的(小事成就大事)

修行人接受别人的布施会消自己的福报吗

修行人接受别人的布施会消自己的福报吗

达真堪布:修行人接受别人的布施会消自己的福报吗
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达真堪布发布时间:2011-6-21 22:01:59繁體版
问:很多修行人不敢接受别人的布施,怕消损自己的福报,怕背业。

接受别人的布施,会消损福报,会背业吗?
答:接受别人的布施,不一定就是消损福报,主要是你以什么样的心态来接受。

若是你能发一个慈悲心,不会受不好的影响。

你接受他的布施,对他来说,你也是个布施的对境,也是一种福田。

你能当他的福田,也是好事。

若是你不能发心发愿,怕背业,认为我还是不接受的好,那么你不接受布施也是一种自私。

“我不能造业啊,我将来要下地狱啊。

”表面上虽然在断恶行善,实际上都是自私自利。

你的心到位了,真正能为了利益众生而造业,这也是一种修行,也是一种功德。

不敢造业,怕自己背业,那是自私。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作为大悲商主的时候,杀死短矛黑人,圆满了四十劫的福德。

其实境界也是在一层层的证悟中提升的。

对空性的了解也是,从有到没有,没有到有,最后才是真有。

现在我们的“有”叫执着。

先从有到没有,从没有到有,才是真正的成就。

日常损福报行为方式及增福报的方法

日常损福报行为方式及增福报的方法

日常损福报行为方式及增福报的方法(一定要看)最折杀毁灭福禄的日常不智之行为--------------福禄都是自己不懂佛法损掉的1) 杀生.杀生在一切行为中第一等折福份.买肉吃可以,但不可以买活物杀死做菜,活活煮死1命,削禄20善. 即使虫蚁也不能伤,教育子女小时候不玩杀虫蚁鸟雀,他的福份就不会折损,寿命就不会短缺. 杀生的坏处是: 短命,工作差,多病,怨气重,贫穷,丑陋.2) 发脾气发脾气骂人的声音,就像狼叫一样.印光大师告诫:女孩子不发脾气,儿女必不夭死,脾气大的女人,生子必多死,或多病.因为一生气,乳即变成毒汁.发大脾气,喂儿立刻即死.稍小点,半天一天方死.发小脾气虽不死,亦必定生病.这是一定不变的事理.发脾气是一切如来都救不了的.佛经上说"世间之疾莫过猛风,怨念之徵复速于彼,一切如来、金刚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护"发脾气叫做火烧功德林,一把怒火把一切福德烧尽. 对普通人嗔恨发气一次,毁灭一百大劫积累的福德,对父母长辈大德君子发怒,毁灭一千大劫积累的福德.抵触顶撞父母,嗔恨发气,是福薄命浅的最明显特征,世界上最没有福气的,就是这两种行为.3) 抵触顶撞父母上司长辈,说先贤大德坏话.抵触顶撞父母是第一等损福败禄的事,无论求什么,必定求不到,万求也枉然,因为积福没有损福快. 工作,姻缘,办事不顺,马上反省抵触顶撞父母上司长辈,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如果工作不顺,感情痛苦,办事阻碍大,马上软语好物孝顺父母,父母若欢喜,一切天人鬼神都会来护持你.不抵触父母的人,工作顺利,良缘佳偶. 从小不抵触父母师长的人,从小不抵触顶撞父母,就算出身在最贫穷最晦戾的家庭,都会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 用钱财供养父母的人,将来必定会富有,孝顺父母但不用钱财物品供养父母,做大官也会缺乏财富.搜集宣说先贤大德乃至圣贤坏话,一句削禄一百善,败尽一家族血脉的福禄.4) 怨天尤人,搬弄是非,宣扬别人过恶,嫉妒讽刺挖苦他人,脏话骂人. 这些损伤天地的德气和和气,财气全被毁灭,如果没有父祖的资财庇荫,贫穷是一定的,办事不顺.怨天尤人一次,削禄三善,印光大师亲说遇到逆境不怨天尤人必有后福及子孙兴盛.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天,养天,才能得天独厚. 说是非,是破坏天地的德气,引起鬼神怨憎,诸事不遂.嫉妒讽刺挖苦人,挖苦别人什么,自己将来就怎样,佛经上有个女人挖苦穷人,她五百生转世贫穷. 脏话骂人,比这更糟糕.若在网络上或者公众场合批评或者宣扬别人过恶,一人听到看到削一禄,百人就削百禄. 凡事要针对行为,针对具体的事件,不要针对人来说.5. 炫耀自己炫耀自己,在什么地方自满,会招来人天鬼神嫉妒破坏,所以炫耀什么,将来就在什么地方失落.6. 说人坏话,搬弄是非说人坏话,这就已经伤了天地间的和气,而招鬼神的降祸.而且,将一些杯弓蛇影,恍惚无凭的谣言加以夸张、添醋,讲得如同目睹一般,使被说的人气愤得忍耐不下,致抑郁难言.他这口怨毒之气历劫难消,岂会没有索报之日?只恐来日刀山剑树有自己的一份天地既生发滋润万物的药草,也生发毒害万物的毒草;天地养育善人君子,也养育小人恶棍;日月从来不是只照耀善人,不照耀恶人的;海水从来不是只收纳清流,拒绝污流的;不管我有多少过错缺点,天地日月从来不曾要求我丝毫,所以我不可以要求他人,不可以排挤伤害自己认为的小人,恶人. 所谓厚德载物,容不下恶,就不能载物,物就是生活好,工作好,学习好,姻缘好,人缘好,身体好,一切好.论语说: 泰山不辞土壤,河海不择细流.联合国秘书长解释这段话说: 为人要善于接受所有的人,对于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要兼收并蓄,才能成就自己.损福行为:1. 【大慎】爸妈责备发怒, 子女生嗔恨是一过, 抵触顶撞是十过.2. 工作不竭忠尽力, 一事为一过3. 【大慎】不尊敬先贤和长辈, 一日为一过4. 【大慎】堕胎为二十过5. 【大慎】心里计划怎样伤害人, 有这个念头就一过, 如果真的去实施害到了人, 就十过.6. 【大慎】杀生, 一命一过, 大命十过7. 【大慎】把活的物命丢锅里煮等等残忍方式做菜, 害一命二十过8. 笼子关小动物, 一天一过9. 【大慎】看见别人忧愁, 不解释是一过, 反而觉得畅快, 是二过, 说话让别人更忧愁是五过10.不要骂斥基督、玉皇大帝、月老、财神、元始天尊等, 这些也是诸天正神,一次一过11. 不100%确定就说某经是假经, 一次十过12. 念经的时候生气是10过, 骂人是20过, 打人是30过13. 知道别人的善行, 隐藏不说, 一次一过;14. 【大慎】知道别人的恶行, 宣扬一次是一过.14. 【大慎】刻意搜集先贤的短浅不好的地方, 立新说法, 一言十过.15. 【慎】出损德之言, 一言为十过。

福报是修来的不是求来的

福报是修来的不是求来的

福报是修来的不是求来的
1. 福报是修来的不是求来的。

很多人一旦日子过得不好了,就会开始求神拜佛,希望佛祖保佑自己能够拥有好运,能够过上好日子。

其实这样完全没有效果,只能够是自己安慰自己。

因为福报是需要你自己去修来的,只有做好事,才能够有好报。

2. 福报消耗完的面相。

一个人的福报若是消耗完了,那么从面相上是能够比较明显的看出来的。

比如八字纹特别的深厚,就说明这个人的运势会开始走下坡路。

而额头纹增多,也是福报用完的体现,说明这个人会开始遭遇磨难。

3. 积累福报的方法都有哪些呢?
很多人是想要去积累福报,但是苦于无从入手,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比较好。

其实真心想要做的话,方法有很多。

比如尽量的不去杀生,连同植物也不要损害。

然后就是不偷盗,想要什么自己努力去争取。

4. 最损福报的事情都是什么呢?
有时候不要把事情给做得太绝了,否则会容易折损自己的福报。

比如不孝顺父母,有的人就是会对自己的父母呼来喝去的,总是不把
父母太当一回事。

这样的行为就会得到报应,以后也会很容易被自己的孩子不孝顺。

什么叫做攀缘

什么叫做攀缘

什么叫做攀缘?
净空老和尚答问
问:请问什么叫做攀缘?
答:攀缘是你有意愿,有目的,才会去找或去做一桩什么事情,这是攀缘。

佛教导我们随缘,随缘和攀缘不一样,随缘是别人来找你,我们看到别人有苦难需要帮忙,要尽心尽力去帮助,这是随缘。

如果随缘当中我们有目的,有名利夹杂,也变成攀缘,这点我们一定要晓得。

攀缘心不清净,随缘心是清净的。

为别人做事,事情做好了,是他人有福报;事情没有做好,但是我们已经尽心尽力,这也是功德圆满。

所以,做事以不妨碍自己的清净心,这是随缘;与自己清净心有妨碍,这是攀缘。

福报自有定数,这5种透支行为不可取

福报自有定数,这5种透支行为不可取

福报自有定数,这5种透支行为不可取前段时间在山西佛光寺游历,在礼佛的过程中,我无意间听闻一位无名老僧告诫香客:“福尽灾来,禄尽人亡。

世人皆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殊不知,世人之福,皆有定数,福报享尽,灾到人亡。

”细细斟酌老僧所说的每一个字我就发现事实确是如此,每个人生来的福报就是有定数的,提前透支完了,随之而来的将是深深的痛苦。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当时老僧叮嘱香客,福报有量,有五种行为最为折损福报,生活当中需多加留意,就算只有其中一种,也要及时修正!01得意忘形,喜欢夸耀民间有句俗话,叫做“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意思当我们在某些方面强于别人的时候,心中难免会有一种自豪感,想要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优异之处,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本身也是无可厚非。

但如果过于夸张的自吹自擂,刻意的去炫耀去显摆,这就有些得意忘形了,在这种心理作用的影响下有时候一件好事反而会变成坏事。

老僧说:“祸生怎无本,福至终有因。

一个人过于得意忘形和炫耀,表面上满足了一时的虚荣和快感,殊不知这种行为往往意味着福报耗损的开端。

”相信不少朋友依然记得当年轰动全国的“郭美美炫富事件”,当初郭美美在网上炫耀自己名下的各种名包名表豪车豪宅,尽显自己的奢华生活。

甚至对外宣称自己是中国某知名慈善机构的商业总经理而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

虽然事后根据警方的调查和郭美美本人的供述,她以及她的资金来源都与该慈善机构毫无关系,是一种误会,但是至此事件发生以后,郭美美就成为大众眼中“得意忘形”“自作自受”等贬义词的代言人了。

拥有财富是一件幸事,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都不如“郭美美”那般富裕,甚至有些人仅仅为了活下去就要付出常人百般倍的汗水,所以当我们拥有这种优势的时候就更应该要懂得去珍惜,而不是把财富、地位、权力当作你过于自傲、无视规则制度的资本。

倘若肆意显摆炫耀,不思进取,那么即便坐拥金山银山,有朝一日坐也会吃山空,甚至因此而演变出灾难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正如老僧所说,进财容易守财难,每个人的福报都是有定数的,浪费容易,想要获取福报却并非易事,它离不开自己平日里的积攒储蓄,如果自身挥霍无度,浪费福报,待得福报耗尽,随之而来得自然就是灾祸。

人生5大陷阱,躲过便是福

人生5大陷阱,躲过便是福

人生5大陷阱,躲过便是福人生不易,走着走着就有一个陷阱,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让你难以自拔。

人这一生,都有哪些陷阱呢?笔者认为,起码有六大陷阱:贪婪,骄傲,自私,浮躁,抱怨,固执。

这些陷阱,你遇到了几个?又躲过了几个呢?往后余生,擦亮眼睛,加强自律,躲过这些陷阱便是福气。

01“自我”陷阱有人问过这么一个问题:什么最禁锢我们的思维?心理学专家认为,所有禁锢我们的思维方式中,最可怕的一种应该是“我是对的”这种想法。

如果一个人坚持“我是对的”,并且以自我利益为出发点,那么会千方百计捍卫自己的想法,哪怕这个想法看起来很可笑或者很无知。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将困于人生最大的陷阱。

过于自我的人,往往伴有自负、自大与自私。

这样的人,在交际过程中会让人敬而远之。

物极必反,过于自我的人,必将失去自我。

02“偏见”陷阱申公豹在《哪吒之魔童降世》里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国人烹饪时追求鲜味,喜欢用“点石成金”的味精,但美国人却是谈味精色变。

有位大厨请了一些志愿者来谈谈吃中餐的感受,有的直称“一想到中餐就头晕眼花唇齿发干”、有的表示“味精让我拥有可怕的紧束感,好像脑袋在收缩”……随后大厨拿出一袋零食分给大家,让大家边吃边吐槽。

看大家吃得很开心,一位食品专家问道:这些零食里面都添加了味精,各位感觉如何?现场一片尴尬的笑容。

也许,让人难受的,不是味精,而是偏见。

你呢?是否也经常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是否陷入偏见而不自知呢?03“贪婪”陷阱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天下人,整日奔忙,不过是为了利益而来。

逐利是人的本性,本无可厚非。

然而,若太过贪婪必作茧自缚。

庄子说:“贪财而取危,贪权而取竭。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过分贪图钱财必然容易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过分贪图权力必然会耗尽自己的心力。

正如贪吃蜂蜜的苍蝇常常死在蜜浆里,贪婪的人们也常常败在了自己的贪心上。

其实,我们需要的东西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多。

道德经奥秘:人生有五个陷阱,请小心前行

道德经奥秘:人生有五个陷阱,请小心前行

道德经奥秘:人生有五个陷阱,请小心前行许多年前,老子总结天地人生写下《道德经》,他发现了福祸相依的奥秘,比如你正幸福地啃酱大骨头呢,咔一下咬到舌头又把牙缝塞住了,你郁闷地找牙签扣出碎肉一阵轻松,转头发现肉骨头被狗叼走了……老子感觉人生太沧桑了,又不忍心打击年青人,就用一个“道”字概括了宇宙最高法则。

懂得了“道”再走人生道路,摔倒了可以躺下揉一会伤痛,看一看路边的蚂蚁,脸红了再爬起来飞奔。

其实老子也发现了人生道路两边有大大小小的馅阱,一不小心就掉进去毁了一生。

今天我们来捋捋人生当中五种触目惊心的陷阱,一、刚强到狂妄傲慢,掉进钢铁自残牢笼陷阱,不知刚柔并济、上善若水的妙处。

越是猛兽,越是喜欢张牙舞爪的逞威风,老虎在在被捆绑扔进动物园以前不会相信自己有失去威风的一天,野猪疯狂向前冲锋时何曾想过自己会横尸荒野,会变成猎人餐桌上的美味?陷阱通常是有诱饵的坑,猎人先挖好坑,又在坑底埋好利器。

掉进陷阱的野兽惊恐地看着猎人狞笑着一步步靠近……野兽面临着人类的陷阱打击,而人类面对的是全世界的诱惑和打击。

人的一生因为过分刚强和傲慢会吃很多亏,甚至掉进钢铁牢笼陷阱中。

赌场上,那些输得倾家荡产的人通常是刚愎自用的家伙,听不进别人的劝说,被欲望困在陷阱中输掉一切。

战场上,那些狂妄自大的家伙会落入包围陷阱中,被打得满地找牙血流成河。

人生也如战场,有时还要经过赌场,所以记得危险总在得意时来临。

《道德经》点醒人,不要痴迷于刚强,一顿操作猛如虎一会跪地求饶如老鼠是很可悲的。

过分的刚常常距离狂妄自大只有一步,如同阳亢症状。

阳亢的人好像生病了,往往张扬、自负,看不清形式,做事也容易粗技大叶而草率行事。

历史上这一类的失败太多了,象什么肥水之战、火烧连营,败走麦城,一把辛酸泪也讲不完……在《道德经》看来,柔软能胜刚强,柔软有生机活力,而僵硬与死亡靠近。

《道德经》干脆直说了,知其雄守其雌,要刚柔并济,还要学习利万物而不争的水的妙处。

水势浩大如海之波涛,不必与刚硬的顽石为伍而能掀翻巨轮,击碎最坚硬的贝壳……二、自信到自己永远正确,在困兽的土坑陷阱中等死,不知虚怀若谷道的空灵之道。

福报一书,创造财富靠的是内心后部分感悟

福报一书,创造财富靠的是内心后部分感悟

福报一书,创造财富靠的是内心后部分感悟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福报一书,创造财富靠的是内心后部分感悟》,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福报一书,创造财富靠的是内心后部分感悟》篇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福报”这个概念,尤其是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

而《福报一书》就是其中一本备受推崇的著作。

在这本书中,作者强调了内心对于创造财富的重要性,而且这种重要性不仅仅是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更是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财富来自于内心”。

这句话并不是简单的安慰,而是有着深刻的道理。

在我们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内心往往会成为我们的动力和指引。

当我们内心坚定、自信、有信念时,我们才能够拥有足够的勇气去尝试新的事物,去面对挑战和困难。

而这些品质恰恰是成功创造财富所必需的。

同时,内心也是我们幸福感的来源。

当我们内心平静、满足、喜悦时,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而这种幸福感也是我们创造财富的重要动力。

正如《福报一书》中所说:“追求财富并不是为了拥有更多的物质,而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幸福感。

”然而,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

这时候,我们需要依靠内心的力量来帮助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

我们需要培养内心的坚韧、耐心、勇气和智慧,才能够在创造财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除了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内心对于我们的人生旅程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内心清明、善良、慈悲时,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而这种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也是我们创造财富的重要基础。

《福报一书》中所强调的“内心”,不仅仅是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更是在我们整个人生旅程中。

只有当我们内心坚定、自信、有信念,才能够拥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挑战和困难;只有当我们内心平静、满足、喜悦,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只有当我们内心清明、善良、慈悲,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福报一书,创造财富靠的是内心后部分感悟》篇2《福报一书》并没有完全强调内心感悟是创造财富的唯一途径。

培植福报的具体方法

培植福报的具体方法

培植福报的具体方法
促进福报的方法包括:
一、思想上改变
1、相信付出有收获:众所周知,付出就去获得,只有不断付出,才可能获得最美好的回报,所以要执着于自己想要积极为实现自己理想或目标而付出代价,就会获得受益。

2、学会“奖赏”自己:现实生活中学会奖励自己,给自己定期出一些小的鼓励,让自己在努力的路上更充满动力,同时,学会接受挫折,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相信未来会更好。

二、行动上变化
1、表达多多:付出越多,回报越多。

学会表达感恩之情,给周围的人传递走自己友善正能量,珍惜身边每一份关爱,也要让身边的人觉得温暖。

2、做一个负责的人:重视自己的责任,去建立一个清晰的行动计划,鼓励自己及时完成自己的义务,承担自己的职责,与人和睦相处,收获的才会更多。

三、生活上变化
1、学会巧妙把握机会:实践也是一种付出,多关注身边的机会,努力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自己,不要犹豫,善于利用时间,把握机会,更多的去参与和学习,进步自己。

2、学会照顾自己: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如保持家居清新,多锻炼,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注意培养合理的节奏,保持心情舒畅,每天培养行善理念,保持乐观的心态,不断的去向上,做一个有福报的人。

福报转化的秘密

福报转化的秘密

一个人投胎人间,其命运是有定数的,福报是有限的。

福报享完,立刻寿终,所谓禄尽人亡。

每个人因为宿世修福不同,所以这一生福报大小也不一样。

人生如同吃一桌饭,有人的一桌饭比较丰盛,有人比较一般。

如何受用人生这一桌饭?这里面有许多道理和智慧。

首先,福报可以转化。

福报分成有形、无形两种,人的寿命、地位,钱财、家庭、婚姻、儿女、事业是可以算得出来的,这就是定数,从其前世积福而来。

在D府的善恶薄上是有数目的,这是无形的福报。

我们可以讲,但是看不到。

有形的福报就是健康长寿,地位色貌,家庭事业,聪明智慧等等。

看得见的是有形的福报。

有形之福如同物质,无形之福如同能量,二者互相可以转化。

其实人生享福,是把命中无形之福转化成有形的福报来受用。

无形可以转化成有形,有形也可以转化成无形。

无形的福报比有形的福报更重要!所以享福不如存福。

今人的观念是拼命追求钱财,快速积累财富,其实钱赚得多,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无形之福快速地转移为有形的福报。

如果福报不够,即便有天大的能力,再怎么努力去赚,也赚不到钱。

所以一个人能不能赚到钱取决于其命中有没有足够的福。

如果无形之福充足,有求必应,有愿皆成,所作全办。

所以无形的福报最重要。

福人居福地,福人可以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因为无形之福是万能的,能够化解各种意外的灾难与逆境。

世人无知,想早早地出人头地,把无形之福转化为有形的福报。

他不重视无形之福,而喜欢享受有形的福。

这是没有智慧!过早地透支无形之福,以后的日子会很难过。

没有福了,各方面立刻会出问题。

比如家庭不如意,夫妻总打架,儿女不贤良;然后身体健康出问题,寿命折损。

所以古圣先贤教导我们要惜福存福,尽量少享福。

把已经变成有形的福转成无形的福报,积存起来以备后用。

其次,享早福不如享晚福。

先苦后甜好受,先甜后苦难过。

有人年轻的时候家境好,日子很好过,过分享用财富,这是享早福太过,往往没有晚福可享而晚景凄凉。

所以宁可年轻的时候艰苦,留着福报晚年享才真幸福,还可以延长寿命。

六根攀缘的种种境界都不是真实的

六根攀缘的种种境界都不是真实的

六根攀缘的种种境界都不是真实的
缘影心就是指的第六意识,能够缘种种影像。

缘就是靠六根去攀缘,眼睛能够看,耳朵能够听,鼻子能够嗅,舌头能够尝,等等六种感觉。

但是无论外面的境界,还是你的感知能力都是虚妄的,都不完全是真实的。

好像我们觉得这是甜的、这是苦的、这是咸的、这是辣的,但实际上都不是真实的。

就是因为我们过去造的种种业力,现在现出来的种种感知的能力,或者说接触的种种境界。

在接触这些境界的时候,大家有共业,就像说每个人吃糖都觉得是甜的,这是共业。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吃糖都觉得是甜的,共业之中还有别业。

就像我们现在的饮用水,我们觉得挺干净的。

天上人一看,脏不拉叽的没法喝。

三恶道的人一看是脓血,喝不下去。

它的业报一现前,同样是水就变了。

在你这里是正常的一种果报,是水,自自然然的,到了他那里没这个福报,就变成了脓血。

你看目犍连去救他的母亲,很好的人间美味,一到她这里就变成火炭。

因为他母亲自身的业障,没这个福,吃不下去,自然就感知不到,反而产生一种变化,所以说很可怜。

大家不要相信我们虚妄的六根,书上说【是缘尘分别影事】,六根不净,然后依六根所感知的、所认知的外在境界同样会产生一种偏差,甚至是完全错误,甚至是完全的颠倒。

然而现在的我们是什么呢?认为自己感知的就是真实的,从而离不开它,受它的影响,受它的牵引,在这个业上继续造业,妄上继续起妄,梦中继续做梦,最终都已经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梦中了。

悟道明理故事集上-第八章

悟道明理故事集上-第八章

第八章省察、功夫其检点省察造诣工夫,明为总纲,格致诚正,乃别目耳。

讲到做功夫,关系到我们日常修持的事情了。

“检点、省察、造诣”“造诣”,全神贯注不到不罢之意。

修行一定要成功,从那里做起?明是总纲,明就是真智慧。

诸位想想看,世出世间法都是以真智慧为基础,而不是以聪明。

世间的聪明与真实智慧不一样,这千万要把它分别清楚。

佛说世间聪明是八难之一-世智辩聪。

世智辩聪与真智慧的拣别在那里?世智辩聪是有分别、有执着的;真智慧是没有分别、没有执着。

作用看起来一样,用心不一样,作用受用也不一样。

一个是从分别心生出来的,一个是从无分别心生出来的。

佛经确实是智慧,真智慧。

我们现在念佛经,为什么我们真智慧不能现前?那就是我们仍用世智辩聪来读佛经,所以把佛经也变成世智辩聪了;不但不会开智慧,也开不了悟,成就不了。

我们的心清净了,用无分别心来读经、来听经,一看就开悟了。

换一句话说,那些开悟的人,会用功的人,我们跟他用的方法似是一样,而用心则全不一样。

人家念一句阿弥陀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我们念八十万句阿弥陀佛,也消不了一个罪业。

他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也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什么效果不一样?人家是以无分别心、真心念的;我们是攀缘心、分别心、杂乱心、希求心,悭吝心、乱七八糟的心在念,怎么会一样呢?当然不相同。

如果有人问学佛有什么秘诀?很简单,秘诀就是:“于一切法当中无心。

”在一切法里有心就不行,你一分一毫也入不进去。

我们细看佛菩萨日常生活形式与我们没有什么分别,《金刚经》表现的尤其明白。

释迦牟尼佛发起般若大经,是在穿衣、吃饭、日常生活当中发起。

我们哪一个人哪一天不穿衣?哪一天不吃饭?人家穿衣、吃饭,是证无上菩提;我们穿衣、吃饭,是造生死根本。

那怎么会一样呢?这就是说明了事是一样,心不一样;他穿衣、吃饭没有心,我们穿衣吃饭有心。

穿一件衣服,要讲究什么质料?什么样式?吃饭要适合口味,要挑挑拣拣的,这就是生死根本。

诸位想想看,我们穿衣、吃饭是不是攀缘?佛菩萨穿衣、吃饭是随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报的陷阱--用攀缘心
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净界法师发布时间:2013-4-17 0:04:24繁體版
我们一般人在造善的时候,内心隐藏了恶法在里面活动,这个就是轮回性。

等到得果报的时候──糟糕了,如同佛陀说的:以攀缘善法的心,成就安乐果报,譬如什么呢?一个美好的蛋糕、美好的食物夹杂毒药。

就是:你来生变成大国王、大富长者的时候,你的心跟安乐果报接触的时候,就夹杂了烦恼跟罪业的毒药─譬如美食夹杂毒药,初虽美味终成大患。

你肯定会放逸的,因为你在前生就已经把这个恶种种下去了;所以当我们第二生安乐果报现前的时候,你就放逸;放逸之后,你那信仰的善心就消失掉了,取而代之是一种贪嗔痴邪恶的心现前。

你一个邪恶的心面对广大的安乐果报,那就开始造恶业了,第三生就堕落了,这正是印光大师所说的三世怨。

什么叫三世怨呢?印光大师说:一个人,他以攀缘心来修布施、持戒、忍辱的善法,他同时产生两种力量─对第二生来说,他创造一个安乐的力量;但是他同时也对第三生埋下了三恶道的祸根,叫三世怨!
你第一世造业的时候,已经把第三世三恶道的力量埋藏下去。

为什么?
诸法因缘生─你因地的时候善中夹杂恶法,所以得果报的时候,它就会有问题了。

这就是我们一般说的:成就善业它本身是一种轮回性,善久就会成恶;一个人造善造久了…安乐果报现前,就开始放逸,放逸以后就堕落,堕落久了,他的苦恼吃多了,他就起惭愧心,又开始收摄身心,诶…这个人惭愧心一现前,他又起善。

所以我们为什么在三界当中,就这样起起落落?就是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是真理。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贴疏》里讲:“生死甚难厌,佛法复难欣。

”如果对生死大苦的认识不是很智慧,很清醒,纵使修行,结果转为福报,福报又成为堕落轮回的因。

三界无非生死,六道都是穷人。

安士先生在《欲海回狂》里这样讲到:“纵或矢贞守操,现享富贵,而享富贵时,必造恶业,一日行凶,万劫受报,所得不偿所失。

”就是现世做得很圆满了,道德操守也好,生活富足安乐。

如果不求了脱生死,所得不偿所失。

长远来看,还是非常不划算。

“即或享福之时,又修善业,直至生天,而天福一尽,复入轮回。

”这就更进一步,有福报又懂得继续修善积德,可是结果呢,还是不出轮回。

所以讲:“业缘福报,总归堕落之因。

地狱天宫,尽是轮回之处。

”念佛人一定要看清楚福报的陷阱。

“若不发出世之心,趣菩提之路,而徒屑屑焉今日修善,明日改恶,转轮于三途八难,非所望于血性男子也。


如果不能当生往生极乐,生死不了,来世必然掉到福报的陷阱里,再度遭受无尽的幻妄之苦,可怕之至。

三世因果真实不虚的。

所以人生第一件大事、比天还大的大事是了生死,没有比这件事更大的事了。

自警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