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微观部门往年名词解释与简答汇总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1.经济学——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

2.资源的稀缺性——指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数量总是相对不足的,取用时要付出代价。

3.规范分析——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

4.实证分析——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5.需求——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6.需求量的变化——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7.需求水平的变化——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化。

8.需求定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示范方向的变动关系。

9.供给——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和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

10.供给定律——商品价格与供给量成正比。

11.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即需求数量等于供给数量的价格。

12.均衡数量——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时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称为均衡数量。

13.需求价格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因其本身需求量的变动程度。

14.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引起另一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

15.需求收入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引起某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

16.蛛网模型——运用弹性原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时发生的不同波动情况的一种动态分析理论。

17.蛛网稳定条件——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市场价格变动对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影响相同。

18.效用——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或欲望的能力。

19.边际效用——某商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20.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或劳务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21.消费者偏好——影响和制约消费者行为的重要主观心理因素。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部分名词解释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p13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

博弈均衡:是指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的策略的这样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P242吉芬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

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寡头市场:又称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

古诺解:在分析两个寡头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决定问题上,假定两个厂商都准确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生产成本为零,并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制订能够使得自身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双寡头竞争的最终结果是每个厂商生产市场容量的三分之一,市场的这一产量称为古诺解规模报酬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同比例变化时带来的产量变化。

规模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基尼系数:在洛伦兹曲线图中,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

机会成本: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

二级价格歧视: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微观-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打印)

微观-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打印)

需要: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有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要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恩格尔定律指出: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总效用(TU):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边际效用(MU):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微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微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微观部分第3章:效用论效用(utility):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基数效用:认为效用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其大小可用基数1、2、3…来表示。

序数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预算线(图)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第4章:生产论生产函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等成本线规模报酬规模经济第5章:成本论机会成本规模不经济外在经济外在不经济第6章:完全竞争市场市场收支相抵点(图)停止营业点(图)成本不变行业成本递增行业成本递减行业第7章: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及特征自然垄断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非价格竞争寡头市场卡特尔:在寡头市场上,厂商之间达成协议,成立合作性质的卡特尔,共谋卡特尔整体利益最大化,且每个成员都获得一定好处。

29.囚犯的困境:个人理性导致机体非理性的代表,不合作状态是均衡。

(支付矩阵图)第9章: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引致需求边际产品价值边际收益产品地租租金准租金基尼系数(公式)第10章:一般均衡理论局部均衡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帕累托标准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条件契约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图)第11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市场失灵寻租活动外部影响私人物品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1.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需求。

2.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供给。

3.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4.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5.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6.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7.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8.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9.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该模型所要决定的量,它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10.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的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本身不在模型内得到说明。

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11.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即可变得常数,也可被看作外生变量。

12.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他考察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

13.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他考察的是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

14.动态分析:在引进时间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变量的相互关系。

他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

第一章引论一、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答: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主要以家庭、厂商(企业)和市场等单个经济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的学科。

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

微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

2.稀缺答: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

故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

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

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

这样,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3.经济人答: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是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

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个人可支配收入:税后的个人收入,即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流动偏好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指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的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

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的收入和利率的关系。

这条曲线上的任一点所指示的利率与所相应的国民收入都会使货币供给M等于货币需求L。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若资本的边际效率r大于市场利率i,则此投资就值得)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货币幻觉:即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做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做出反应.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通过三项制度得到发挥: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非自愿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法定准备金率: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称为存款准备金,在现代银行制度中,这种准备金在存款中起码应当占的比率是由中央银行规定的,这一比率称为法定准备率。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1、经济人:经济人或理性人,是把个人或组织抽象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主体。

经济主体的决策和行为总是从维护和增进自身利益出发,进行投入和产出、得与失的比、权衡或盘算,企图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利益。

理性行为也就是最大化行为,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都是经济人假设的具体表现。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理论演绎最重要的逻辑前提。

2、经济学中“均衡”的含义:均衡是指相互对立的力量势均力敌,任何一方没有改变现状的愿望和能力,从而不改变其经济行为,各种经济变量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经济学中的“均衡”是指市场供求两种力量相等,这是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也称市场出清。

3、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量。

4、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5、补偿预算线: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补偿预算线是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

6、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7、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

8、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9、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10、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点的轨迹。

11、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常考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常考名词解释

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2.生产者剩余:在短期,厂商的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是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获得的最高收入。

4.公共物品:是指供整个社会共同享用的物品,例如,国防、警察、消防、公共道路、教育、公共卫生等。

其两大显著特点是:消费或使用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5.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6.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反应程度。

7.消费者剩余:指的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的时候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和实际支付的总价之间的差额。

8.供给: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9.需求函数: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10.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11.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2.需求变动: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

13.边际效用:是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的感觉。

14.交易成本:可以看成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

15.正常利润:通常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16.规模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的到提高。

17.规模不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这便是规模不经济。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1.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商品的数量。

2.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一种商品的数量。

3.边际效用MU: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5.边际替代率MRS: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6.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7.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8.消费者剩余CS: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9,生产者剩余PS:是指生产者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和实际接受的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10.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11.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12.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13.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1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量是递减的。

西方经济学 微观 宏观 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 微观 宏观 名词解释

1.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3.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5.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6.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小用量的增量。

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8.边际产量:既定技术水平下,在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

9.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短期生产的条件(技术不变、不变要素存在)下,在连续等额地把某一种或多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最佳比例的点)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而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连续等额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再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10.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要素的投入量连续等额增加时,等额的这种要素所能代替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11.边际成本:MC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

12.边际收益: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益的增量。

13.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14.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需求曲线:根据需求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需求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均衡: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需求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经济理论: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进行的系统描述。

经济模型: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

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的变量。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第一章导言1,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实证分析:它是进行经济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特点是他对有关命题的逻辑分析,旨在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涉及结果好坏和是否公平的评价,中间不包括任何的价值判断。

实证分析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

3规范分析:他是经济学分析的另一种重要方法,经济学常常要对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结果做出评价,回答经济过程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此时进行的分析为规范分析,其显着特征在于,经济学家进行规范分析时,往往都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得出对还是错的结论。

4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在需求曲线图中,需求量是需求曲线的一个点5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他是不同价格水平时不同需求量的总称,是一种关系,指整条需求曲线\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商品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在图形中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6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或价格水平,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则被称为均衡数量7需求价格弹性一般也简称为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动的百分率之比8蛛网模型是西方经济学家建立的一个动态的价格分析模型,用以解释某些商品,特别是农产品,生猪等的价格和产量一旦失去均衡时所发生的波动情况。

该模型因所描述的价格运动的图示形同蛛网而得名第二章消费者选择1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根据基数效用论,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因素,人们从么单位消费品中的感受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是逐渐减弱的。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1.经济人(economic agent):指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这样人们做出经济决策的出发点,就是私人利益,每个人都寻求个人利益极大化,而不会做出于已无利的事。

它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

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惟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例如,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

这就是说,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的利益。

②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

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

③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

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

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④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

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制”,即该假设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实现一定的社会利益。

2.稀缺(scarcity):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

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

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

这样,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往年名词解释与简答汇总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往年名词解释与简答汇总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需求变动: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2、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1单位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3、交易成本:围绕商品交易所产生的成本,一类交易成本产生于签约时双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带来的损失,二类交易成本是签订契约、以及监督和执行契约所花费的成本。

4、正常利润:指的是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5、价格歧视:垄断厂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

1、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在其它商品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获得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3、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4、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5、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4、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前提下,生产者增加一单位的要素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

1、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愿意的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3、隐性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4、需求交叉弹性: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影响程度,需求交叉弹性等于某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与另一种商品价格相对变化的比值。

5、边际收益:厂商连续增加商品的相对变化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的影响程度销售时,每增加1单位商品销售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量。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无敌笔记—— By CrazyMay目录☆需求与供给 (1)☆均衡价格、消费者均衡、厂商均衡、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1)☆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3)☆需求弹性、供给弹性 (4)☆效用、基数效用理论、序数效用理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5)☆无差异曲线、收入约束线、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 (6)☆吉芬商品 (7)☆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规模效益、内在(不)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8)☆引致需求 (9)☆机会成本和经济成本、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成本函数 (9)☆☆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区域、生产要素最优组合、利润最大化原则 . 11 ☆☆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 (12)☆P=MC、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厂商完全竞争厂商的关闭点 (13)☆产品差别 (14)☆折弯的需求曲线、古诺解 (15)差别价格、串谋、卡特尔、价格领导、非价格竞争 (15)☆☆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收益产品、边际产品价值 (18)☆☆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 (19)☆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21)☆☆契约曲线、最有交易条件、社会无差异曲线 (21)☆市场失灵、公共物品、外在性、科斯定理、政府失灵 (22)☆需求与供给需求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生产者在一系列可能的价格水平市场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提供的商品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

需求供给表示了消费者生产者在每个价格下消费供给商品数量的计划。

一般说来,随着商品价格的提高,消费者消费商品的数量减少生产者供给商品的数量与该商品的价格同方向变动。

消费者消费商品的数量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也受到相关商品的价格其他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偏好程度生产的技术水平、消费者对未来情况的预测生产者的预期、政府的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1.失业率:指失业人数在劳动力人数中所占的百分比。

即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100%2.市场失灵:指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一般认为,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等因素。

3.规模经济:各种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一定比率时,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的产量变化情况。

4.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记成MPL.5.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6.外部性:指一个经济主体行为的成本或收益自动外溢到其他经济主体身上的现象。

寡头:又称寡头垄断,指为数不多的销售者。

寡头垄断指少数几家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控制了这一行业的供给。

7.可变成本:指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称为VC。

当产量为零时,可变成本也为零。

产量越大,可变成本越高。

固定成本:指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大效益。

8.偏好:消费者的偏好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商品组合的喜好程度。

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是根据某些客观指标或者基于心理感受而给出的主观判断。

9.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简答题1.消费的生命周期假说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和布伦贝格、安东等人(共同提出来的)。

他们依据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从对个人消费行为的研究出发,该假说的前提是: 首先假定消费者是理性的,能以合理的方式使用自已的收入,进行消费。

生命周期假说将人的一生分为年轻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三个阶段。

年轻和中年时期阶段,老年时期是退休以后的阶段。

一般来说,在年轻时期,家庭收入低,但因为未来收入会增加,因此,在这一阶段,往往会把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消费,有时甚至举债消费,导致消费大于收入。

齐全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齐全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一.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

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完全信息:信息的充分和信息的对称。

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信息,并且市场的所有主体都可以准确迅速的获得这些信息。

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需求。

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供给。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7.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8.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9.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10.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11.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该模型所要决定的量,它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12.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的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本身不在模型内得到说明。

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13.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即可变得常数,也可被看作外生变量。

14.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他考察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需求变动: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2、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1单位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3、交易成本:围绕商品交易所产生的成本,一类交易成本产生于签约时双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带来的损失,二类交易成本是签订契约、以及监督和执行契约所花费的成本。

4、正常利润:指的是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5、价格歧视:垄断厂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

1、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在其它商品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获得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3、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4、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5、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4、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前提下,生产者增加一单位的要素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

1、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愿意的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3、隐性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4、需求交叉弹性: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影响程度,需求交叉弹性等于某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与另一种商品价格相对变化的比值。

5、边际收益:厂商连续增加商品的相对变化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的影响程度销售时,每增加1单位商品销售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量。

五、简答题(共10分)1、试述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有何区别?(5分)答案要点: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解释消费者行为的两种不同理论。

两者有明显的差异如下:(1)假设不同。

基数效用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值是多少;边际效用MU具有递减规律。

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用的特点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

(2)使用的分析工具不同。

基数效用论使用MU以及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的最大化为工具。

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预算约束线作为工具。

(3)均衡条件也不同。

基数效用论均衡条件为MU i/P i=λ,序数效用均衡条件为MRS xy=P x/P y。

2、简述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条件。

(5分)答案要点:(1)市场中有许多的买者和卖者;(2)同一行业中的每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同质);(3)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4)市场中的每一个买者或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免费)。

1、简述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

答案要点:(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简称为“理性人”或“经济人”的假设条件(2分);(2)所谓的“理性人”或“经济人”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2分);(3)消费者被假设为追求效用最大化,厂商被假设为追求利润最大化(1分)。

2、简述边际报酬递减的原因。

(5分)答案要点: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是: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

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逐步接近最佳的组合比,其边际产量递增(2分),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2分)。

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比就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于是边际产量就出现递减趋势。

(1分)2、简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5分)答案要点: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样一条基本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1分),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2分),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征值时,该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临界值时,该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2分)。

3、简述无差异曲线的基本特征。

(5分)答案要点:(1)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即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者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2分)(2)基本特征一: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多条无差异曲线;且离远点越远,效用水平越高。

1分(3)基本特征二: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1分(4)基本特征三: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1分3、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答案要点:主要原因是农产品在需求方面是很缺乏弹性的,它属于生活必需品。

(2分);在歉收的时候,由于粮食价格上升的幅度大于需求下降的幅度,农民获得的收入反而多于平常。

(1分)在丰收时,因为价格下降的幅度大于需求增长的幅度,所以农民获得的收入要比平常少。

(1分)。

所以,粮食价格低是导致农民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

(1分)。

3、薄利多销的道理何在?答案要点:薄利多销是指通过降低价格来扩大销售收入的策略。

在销售市场有可能扩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单位商品的利润来降低商品的价格,虽然会使企业从单位商品中获得的利润量减少,但由于销售数量的增加,企业所获利润总额可以增加(1分)。

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

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必须满足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此时需求富有弹性(2分)。

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2分)。

2、你认为花钱做广告宣传是完全竞争厂商获取更大利润的手段吗?答案要点:不是。

首先,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每一个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完全的信息,所以,不需要广告宣传。

其次,由于所有的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异的,所以,一般不会有一个厂商去为市场上所有相同的产品做广告。

再次,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每一个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非常小,而所面临的又是无数的消费者,这样一来,每一个厂商都认为在既定的市场价格下总可以卖出他的所有产品,所以,也不需要做广告。

2、比较SAC曲线和LAC曲线呈U形的原因。

(5分)答案要点:(1)SAC曲线和LAC曲线均呈U形,但二者呈U形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1分)SAC曲线呈U形的原因:短期生产中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MP曲线呈N形——SMC呈U形——TVC(STC)呈反S形——SAC呈U形。

(2分)(2)LAC曲线均呈U形的原因:厂商在规模扩张中,规模经济(内在经济)——规模不经济(内在不经济)。

(2分)五、分析题(10分)解:图1一般说来,发给消费者现金补助会使消费者获得更大的效用。

原因在于:在现金补助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来购买商品,以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用。

如图1所示。

在图1中,直线AB是按实物补助折算的货币量构成的现金补助情况下的预算线。

在现金补助的预算线AB 上,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商品1和商品2的购买量分别为x *1和x *2,从而实现了最大效用水平U 2,即在图1中表现为预算线AB 和无差异曲线U 2相切的均衡点E 。

而在实物补助的情况下,则通常不会达到最大的效用水平U 2。

因为,譬如,当实物补助的商品组合为F 点(即两商品数量分别为x 11、x 21),或者为G 点(即两商品数量分别为x 12和x 22)时,则消费者能获得无差异曲线U 1所表示的效用水平,显然,U 1<U 2。

五.分析题(10分)Q O(B)(1)图(A )中,两条线性需求曲线D 1和D 2相交于a 点,试问:在交点a ,这两条直线型的需求价格点弹性相等吗?(5分)(2)图(B )中,两条曲线型需求曲线D 1和D 2相交于a 点,试问:在交点a ,这两条曲线型的需求价格点弹性相等吗?(5分)解(1):根据需求点弹性公式Q P dP dQ e d ⨯-=,对于D 1和D 2而言,Q P 相等,而D 1的斜率的倒数绝对值dP dQ -大于D 2的斜率的倒数绝对值dPdQ -,因而,在D 1上a 点的点弹性大于D 2上a 点的点弹性。

(2):根据需求点弹性公式Q P dP dQ e d ⨯-=,对于D 1和D 2而言,QP 相等,而D 1的斜率的倒数绝对值dP dQ -大于D 2的斜率的倒数绝对值dPdQ -,因而,在D 1上a 点的点弹性大于D 2上a 点的点弹性。

五、分析题(10分)(1)比较a 、b 、c 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大小。

(5分)(2)比较 a 、f 、e 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大小。

(5分)(1)5分:根据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推知:分别处于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上的a 、b 、e 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相等的。

其理由在于,在这三点上,都有:AFFO Ed = (2)5分:根据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在a 点有:OG GB E da =;在 f 点有:OG GC E df =;在 e 点有:OG GD E de =, 由于GB<GC<GD ,所以 da E <df E <de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