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公卫医师考试辅导:人际传播的概念
人际传播名词解释
人际传播名词解释人际传播是指个体之间通过双向交流和相互影响来建立、维持和改善彼此关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通过语言、非语言和行为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和理解,以实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
以下是与人际传播相关的一些常用名词解释:1. 沟通:指个体之间通过信息交流和相互理解来共享意见、情感和知识的过程。
沟通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可以通过语言、肢体语言和符号来实现。
2. 表达:指个体通过言语、行为、肢体语言等方式将内心的感受、思想、观点和意图传达给他人的过程。
表达是沟通的基础,同时也是人际关系建立的重要手段。
3. 接受:指个体通过倾听、观察和理解对方的表达,从中获取信息并作出反应的过程。
接受是沟通的双向过程,能够帮助双方建立共识、理解和信任。
4. 非语verbale行为:指除了语言之外的其他方式来传达信息和表达意图的行为,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
非语言行为常常比语言更直接地传递信息,对于人际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
5. 有效沟通:指能够双向理解对方意图、达成共识和产生预期结果的沟通过程。
有效沟通需要注意语言和非语言的一致性、言辞的清晰和准确性,以及对方的理解和反馈。
6. 情绪劳动:指个体为了维持人际关系而管理和调节自己情感表达的行为。
情绪劳动包括对情绪的抑制、表达和转换,以及对他人情绪的感知和处理。
7. 形象管理:指个体通过言行举止、外貌形象等方式来塑造他人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形象管理是人际传播的重要方面,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8. 亲和力:指个体之间主观感受的融洽程度和吸引力。
亲和力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重要因素,对于人际传播的顺利进行和个体的满意感具有重要影响。
9. 话语权:指在沟通过程中对于掌握和控制话语的能力和权利。
话语权在人际传播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与权力和社会地位密切相关。
10. 社会网络:指个体在社会中与他人互动、交流和建立关系的结构。
社会网络对人际传播起重要作用,不仅影响个体获取和共享信息的能力,也对个体的行为和态度产生影响。
15.传播学备考-人际传播
第二节人际传播【考研-传播学-知识点15】一、人际传播的动机1、概念: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2、人际传播的动机:①人际传播的首要动机和目的就是获得信息。
②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也是人际传播的一个基本动机。
③人际传播的第三个基本动机是自我认知和相互认识。
2、库利“镜中我”(1)概况:库利是在1902年出版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镜中我”概念。
(2)基本内容:他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联系包括:①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②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③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在这其中,前两项只有在与别人的接触中,透过别人的态度才能够获得。
库利认为,“镜中我”也是“社会我”,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是形成“镜中我”的主要机制。
一般来说,这种以“镜中我”为核心的自我认知状况取决于与他人传播的程度,传播活动越活跃,越是多方面的,个人的“镜中我”也就越清晰,对自我的把握也就越客观、越准确。
除自我认知以外,相互认知也是确立有效的社会协作关系的重要条件。
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也是个人从事人际传播活动的一个基本动机。
综上所述,寻求关于生产、生活和社会的有用信息从而进行环境适应决策、建立社会协作关系、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以及满足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是个人从事人际传播的基本动机。
习题1、简述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答:“镜中我”(the looking-glass self)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1902年出版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的,这个理论从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上说明了人际传播的重要性。
传播学概论 名词解释题 完整总结
传播学概论名词解释题完整总结1. 传播: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行为的总称。
2. 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简而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传播学又称为传学、传意学等。
3. 自我传播:自我传播,即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4. 人际传播:人际传播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仅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亦称亲自传播,还包括利用电话、书信等媒介进行的传播。
广义的则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形成了亲身、群体、组织三个人际传播的层次。
5. 群体:群体是指人数不多的一种团体,它的成员是由共同的社会活动结合起来的,并处于直接的个人交往之中,这两种情况是产生情感关系、团体规范和团体过程的基础。
6. 组织:.组织是指具有一定目的、任务,按照一定形式建立起来的集群结构。
7. 群体传播: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有时也称作小群体传播。
它是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也是介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
8. 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即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9. 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10. 拉斯韦尔:拉斯韦尔,美国政治学家,是传播学奠基人之一,为传播学的创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提出了传播的5W模式和“社会传播”的概念,并倡导和实践“内容分析法”,其代表作有《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11. 施拉姆:施拉姆,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美国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第二讲人际传播与组织传播
人际沟通
1.沟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思想交流”
2.沟通是“所有的人们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
3.沟通是“分享或传递思想和感情的过程,这个过程有 一种动态的力量,它能深深地影响人际间的亲密程 度。”
人際溝通的内涵
1.沟通首先是信息的传递 (1)语言信息 (2)非语言信息 2.沟通的信息要能够被理解 3.有效的沟通是准确地理解信息的含义 4.沟通是一个双向与互动的反馈和理解过程
语言、非语言、有声和无声符号等。 (3)接触了解
五、 人際溝通中的反馈与障碍
(一) 人際溝通的反馈(153)
1.反馈的意义: 一方面,讲话者之所以需要反馈,是为了 核实对方对自己所发信息的理解程度和 态度。另一方面,反馈也是信息接受者 的一种自我表现,同样是一种沟通的需 要和满足。
接受者真诚接受反馈是表达者调整沟通 行为的重要依据。
(一) 人際溝通的反馈(153)
2.反馈的类型: 提问性反馈;理解性反馈;讨论性反馈; 回避性反馈;肯定性反馈;批评性反馈; 建设性反馈
(一) 人際溝通的反馈
3. 提高有效反馈的基本途径
(1)如何给予反馈
富有换位思考的反馈;针对对方的需求反馈;具 体而明确的反馈;富有建设性的反馈;富有自信 的反馈;对事不对人的反馈;谨慎而富有分析的 反馈;及时而富有理解的反馈
人际沟通
个体
情感 人 思想
群体
人际传播的动机
1.认识与控制周围环境 2.与他人建立有效的社会协作关系 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需要 4.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建立和谐的人
际关系,拥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和娱乐伙伴,满足人的情 感需要。
人際溝通的重要性
現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會複雜,人際疏離感干擾較多。 人與人之間,需要坦誠交談溝通。
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人际传播
(3)非语言符号的应用
~目光: 目光停留的部位:近亲密注视、远亲密注视、社交注视
注视时间长短:视线接触对方面部的时间应该占全部谈话时 间的20%——60%。
注视方式:
服饰: ~代表人们的文化背景; ~可以表达人们的某种情绪和情感; ~可以表露人们的文化素养和社会地位; ~可以体现人的个性 姿势:
公共关系学考试:论文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现状、问题及对策 第一关键词: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选其一) 第二关键词:公共关系、形象、传播、宣传(任选其一) 方式:以问卷法和访问法收集相关公众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论文写 作。 要求(1):随论文交问卷原稿一份,作为平时成绩计分依据。
副语言:又称为类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音现象,包括两种类 型:一是伴随着有声语言出现的语音特征,另一种则是表意的 功能性发声。 语调 改变呼吸——调整情绪——情绪到位——有声语言、副语 言结合——感染力 语顿
2、非语言符号(体态语)
(1)非语言符号的重要性 ~不依赖语言符号,独立的传达信息; ~可以加强、扩大语言符号的传播效果; ~可以帮助辨别语言符号所包含的真意。 (2)非语言符号的多义性 ~与传播情境相联系;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同一种非语言符号不一定具有相同 的意义。
(同时可附相关说明,如抽样方法、研究假设、调查人数及其基本资料 等。)
(2)字数:共计不少于5000字
(3)时间:
公共关系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的定义:人际传播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传递和交换知
识、意见、情感、愿望等信息的社会行为和过程Biblioteka 它是最常见、 最广泛的一种传播方式。
人际传播的类型:口头式个体传播 书面式传播
专题活动
论述人际传播的特征
论述人际传播的特征人际传播是指个体之间通过交流和互动传递信息和意义的过程。
在人际传播中,信息的传递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输,还涉及到情感、意义和价值观的交流。
人际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双向性:人际传播是双向的,即信息的传递是双方互动的结果。
在人际传播中,发送者发出信息,接收者接收并回应,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
这种双向互动的特征使得人际传播更加丰富和有效。
2. 动态性:人际传播是动态的过程。
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态度是时刻在变化的,因此人际传播也随之变化。
人际传播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还涉及到意义的构建和共享。
在交流过程中,人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和情感对信息进行解读和理解,从而赋予信息以意义。
3. 多样性:人际传播具有多样性。
人际传播不仅涉及到语言的交流,还包括非语言的交流,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声音语调等。
这些非语言元素在人际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传递更加丰富和准确的信息。
4. 影响性:人际传播具有影响力。
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他人的影响,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
人际传播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还包括说服、劝导和影响他人的能力。
因此,人际传播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5. 上下文依赖性:人际传播的效果和意义往往取决于交流的上下文环境。
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中会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和策略。
比如,在亲密的关系中,人们更加倾向于直接和坦诚地交流;而在正式的场合中,人们则更加注重礼貌和形式的规范。
6. 不对称性:人际传播往往存在信息的不对称。
即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信息量和能力不对等。
有时候,发送者会有更多的信息,而接收者需要通过询问和倾听来获取信息。
在人际传播中,双方需要不断地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以达到信息的平衡和共享。
7. 语境依赖性:人际传播的意义和效果取决于语境的不同。
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中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和交流方式。
比如,在正式的场合中,人们会使用正式的语言和措辞;而在亲密的关系中,人们则会使用更加随意和亲昵的语言。
传播类型篇-人际传播
4. 自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 自我表达是以他人为对象和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 里进行的,如果不顾及他人和社会价值与规范,一味以 自我为中心,就会容易导致误解和自我的社会孤立。 例如: 个性青少年 另类行为艺术
返回
客观的自我认知是使个人能力得到恰当发挥的前 提。对自己评价过高过低都会影响一个人社会成 就的高低,而这种自我评价是在与他人的社会交 往和传播中形成的。
2. 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复杂和丰富。
例:“我很难同意你的意见”
3. 人际传播双向性,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4. 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 非制度化的传播。
5.人际传播需要在一种相同相通或相似的经验范围 内进行,否则就会导致传而不通。
施拉姆:“所以参与者都带有一个装得满 满的生活空间;固定的和储存起来的经验.
案 例
一种新型人际传播方式:CMC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即以电脑 网络为媒介的传播方式。(非面对面的网络 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就像一个万花筒,它的多样
性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人为什么要与他人进行传播?人际传 播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三、人际传播的动机
隐蔽窗格,开发未知窗格和扩大透明窗格的过程。
个人通过观察自己公开的行为以及自己行为发生 的环境来了解自己的态度、情感和其他内在性格。 与周围的人接触,同他人进行信息交流,是自我 认知的基本途径。 人际传播的过程也是认识他人的过程。
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
也是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
●斯图尔特指出,“人际的”这一词语用来 修辞“传播”时,不只具有“两个人的”、“面 对面的”、“非正式的”等表面的意味。在人类
2013公卫医师考试辅导:人际传播的非语言传播技巧
人际传播技巧直接影响交流的效果。
在人际交流活动中,运用身体语言、类语言和时空语言传播技巧是指借助视、听、触觉等感官分享信息,增进交流效果的一些技巧。
人际传播的非语言传播技巧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1)动态体语:以点头表示肯定,以摇头表示否定;微笑、握手表示友好;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对方表示尊重。
(2)静态体语:服饰整洁,仪表端庄。
(3)类语言:改变声调节奏,合理运用笑声,可以起到调节气氛的效果。
(4)时间语:如提前到达会场或约会地点准时赴约,可以给人以信赖感。
(5)空间语:如安静整洁的环境,给人以安全和轻松感。
与谈话者之间不要有大的障碍物,使双方置身于有利交流的空间位置和距离,有利于增进交流。
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1.人际传播:是两人或者多人之间的语言和非语言互动2.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3.人际关系: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4.反馈信息:是传给说话者的对其说话内容的反应5.前馈信息:在传递基本信息前就已经得到的信息6.渠道:是信息传播的媒介,是连接信息源和接收者的桥梁7.噪音:是扭曲信息的干扰元素,它会妨碍接收者接收信息8.噪音分类:物理噪音、生理噪音、心理噪音、语义噪音9.自我意识: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大特征10.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11.增强自我意识的方法:自我提问倾听他人积极寻找关于自己的信息发现不同的自我增加开放的自我12.自我概念:即自我形象13.自我概念包括:对自己优点和缺点的认识和感受对自己的能力和不足的认识和感受对自己的抱负和世界观的认识和感受14.认知: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来认识事物、事件尤其是认的过程15.人际认知:人际认知是一个不断的连续的、相互交错的过程16.人际认知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通过感官接受某种形式的刺激以某种方式组织这些刺激解读和评价感知的事物把这些内容存储在大脑里需要时重新回忆这些内容17.(第二阶段组织)通过规则组织:通常的感知规则是接近性第二个认知规则是相似性第三个认知规则是差异性18.(通过模式组织)模式:关于对象的一般观念,可以是关于某类人,关于自己和关于社会角色等的一般看法19.印象形成过程:自我实现的预期内隐人格理论认知强化首因-近因效应一致性控制归因20.归因时潜在的错误:利性偏差(把成绩归因于自己而拒绝承担消极后果的责任)过度归因偏差(当认识到某人的一两个明显特征后,就把这个人所做的事情全部归因于这一两个显著特征上)基本归因偏差(高估内部因素(如人格),低估外部因素(如环境))21.提高人际认知准确性的方法:分析认知检验认知减少不确定性增加文化包容性22.印象管理的目标和策略:被他人喜欢:寻求亲近与喜爱的策略被信任:信任策略为失败申辩:自我障碍策略寻求帮助:自我批评策略掩饰错误:自我监督策略被跟随:影响策略巩固自我形象:形象巩固策略23.语言信息原理:信息是包裹着的信息的意义因人而异信息有本义和引申义信息可以表达不同程度的抽象信息可以表达不同程度的礼貌信息可以用于批评和表扬信息可以表达不同程度的自信24.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相互影响的六种方式:强调补充否定控制重复替代25.表扬时注意:使用“我”的信息面部表情是积极的说出赞扬的具体内容考虑文化因素26如何表达负面评价:对事不对人从积极的一面来表述批评讲明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表达清楚不要命令他人去改变注意批评的语境作为接受批评的人,应考虑批评背后的动机27.如何表达负面评价:对事不对人从积极的一面来表述批评讲明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表达清楚不要命令他人去改变注意批评的语境作为接受批评的人,应考虑批评背后的动机28.提高人际传播中自信的方法:分析自信的交流练习自信的交流实践自信的交流29.有效使用语言信息指南:名副其实,避免名义倾向关注个性,避免笼统化区分事实和推论,避免事实和推论的混淆注重差异,避免不分青红皂白中庸之道,避免极端更新信息,避免静态评估30.表情管理技巧:强化、弱化、压制、掩饰、假装31.眼神接触的功能:观察反馈吸引注意调控谈话界定关系的性质界定地位填补空间距离32.辅助语言包括:重音、语速、音量、笑声、呻吟声和音高等33.根据辅助语言形成印象:实体印象性格印象评价印象34.语速越快是否说服力越强?(关系):取决于说话者是支持还是反对听话者的现有观点意见相左,语速越快说服力越强意见相同,语速正常说服力越强35.关于空间的理论(展开):保护理论(个体在自己周围建立了一个缓冲区域,以避免遭到不喜欢的碰触和攻击)均衡理论(亲密程度和距离有关系。
人际传播1第一章
特征:
一、人际传播发生在相互依赖的个人之间
相互依赖:一个人的行为会对另一个人产生影响,一 个人的行为会导致另一个人的行为。
特征:
二、人际传播和人际关系紧密相连 人际传播影响人际关系也定义人际关系。也就是说,
你进行人际传播的方式是实现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特征:
三、人际传播存在于人际系列之中
为原因,将另一些标记为结果 。
一对夫妻在餐馆吃饭。丈夫在女招待调情, 妻子在用手机聊天。他们怒目相对,显然 在进行一场非语言战争。
A表明实际发生的事 件是连续的行为。
B是妻子分解的事件。
C是丈夫分解的事件。
七、人际传播不可避免、不可逆转、不 可复制
不可避免:一个人即使不想参与传播活动,
非个性化传播与个性化传播的区别 非个性化交流中,人们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来回应对方; 个性化交流则是特殊的个体之间的互动。 非个性化交流服从于社会规则;个性化交流服从于个人规 则。 非个性化交流很少自我表白,很少感情流露;个性化传播 通常是高度个性化的、充满情感的。
特征:
四、人际传播包括语言和非语言信息
男:明天周末,我要去打保龄球。工厂的那 帮家伙拉了一支队伍。 女:为什么周末我们不能在一起做些什么呢? 男:我们可以再找时间做任何事情啊,可明 天他们就要拉球队了。
请举出两个类似事例。
六、人际传播是可以分解的系列活动
传播是连续行为,没有明确的开头,也没
有明确的结尾。但观察者可将其分解。
请你将下例分解,你可以把一些因素标记
第一章 人际传播基础
第一节 为什么学习人际传播 第二节 人际传播的定义与特征 第三节 人际传播的要素 第四节 人际传播的原理
人际传播的概念与特点
第三节 健康传播
二、人际传播 (一)人际传播的概念与特点 • 2.人际传播的特点 • (1)人际传播一般不需要任何非自然媒介,简便易行,不受结
动中,交流的双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在人际交流的过程 中,交流双方或多方都在不断地交流着自己的传受角色,不断地 接受信息和发出信息。由于反馈及时,交流充分,交流的双方可 以即时了解双方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和传播效果。
第三节 健康传播
二、人际传播 (一)人际传播的概念与特点 • 2.人际传播的特点 • (3)人际传播有益于提高传播的针对性,由于人际传播中的反
第三节 健康传播
二、人际传播 (一)人际传播的概念与特点 • 1.人际传播的概念 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
面对面的直接信息沟通的交流活动。这种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来 完成,但也可以通过非语等。
第三节 健康传播
二、人际传播 (一)人际传播的概念与特点 • 人际传播可以分为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
馈及时,交流的双方都可以即时了解对方对信息的接受情况和自 己的传播效果,这样可以随时调整传播策略,充分运用和发挥传 播技巧。
构、媒介、时空等条件的限制,可以比较随意地进行。所以在健 康教育的传播活动中,人际传播是广泛应用的基本传播形式。在 媒介使用还不够普及、不够方便的地区,人际传播往往是主要的 传播策略。
第三节 健康传播
二、人际传播 (一)人际传播的概念与特点 2.人际传播的特点 ❖ (2)就传播活动中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而言,在人际传播活
人际传播的概念和特点
人际传播的概念和特点以下是 8 条关于人际传播的概念和特点的内容及例子:1. 人际传播啊,那可是人与人之间超直接的信息交流啊!就好比你和朋友面对面聊天,分享生活点滴,这可不就是人际传播嘛。
比如你今儿个遇到啥好玩的事儿了,赶紧和闺蜜说,她的回应又反馈给你,这过程就是人际传播呀!2. 人际传播有着很强的互动性呀!不是单方面的输出,而是有问有答,像下棋一样你来我往呢!你想想看,你和同事讨论工作问题,你说一句他回应一句,多有意思呀,这就是人际传播互动性的体现哟!3. 人际传播中每个人的角色都很重要呢!就如同一场精彩的戏剧,你我都是主演啊!比如家庭聚会时,爷爷讲过去的故事,其他人倾听、提问,每个人都在这个人际传播中有着独特的位置呀,不是吗?4. 人际传播的信息传递那可是多样化的呀!不只是语言,还有表情、动作等呢。
就像你和朋友聊到兴奋时手舞足蹈的样子,这些非语言的表达也是人际传播的一部分呢,多神奇啊!5. 人际传播的效果可是很明显的呀!你一句话可能就会改变对方的想法或心情呢!比如说你鼓励朋友去尝试新事物,结果他真成功了,这就是人际传播产生的巨大影响呀,厉害吧!6. 人际传播的情境也是很关键的呢!在不同的场合说同一句话效果可不一样哦!像在严肃的会议室和在轻松的咖啡馆说话的氛围就完全不同呀,这对人际传播多么重要呀!7. 人际传播可是能建立感情的呀!想想看,和好朋友的深厚情谊不就是一次次聊天交流中积累起来的嘛。
好比每次和老友聊天后,感情就又加深了一层,这就是人际传播的魅力所在啊!8. 人际传播就是这么独特又不可或缺呀!没了它,我们的生活得多无趣呀!我们每天和别人交流互动,感受着人际传播带来的一切,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呀,难道不是吗?我的观点结论就是:人际传播在我们的生活中至关重要,它让我们与他人紧密相连,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和情感。
传播学100个名词解释
传播学100个名词解释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5、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6、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7、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8、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互之间的关系。
美国学者戴维•伯洛透彻分析了传播过程,主要论点是:①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②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③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相互影响和变化。
他提出“S-M-C-R”(讯息来源-讯息-渠道-受者)的传播过程模式,强调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9、“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
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模式。
传播学上的三大类基本模式:①线性模式,②控制论模式,③社会系统模式。
10、拉斯韦尔模式(传播过程中的5W):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11、申农-韦弗模式:线性模式之一,把媒介分为三种,把讯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增加了噪音的因素。
12、传统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
忽视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
13、控制论模式: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
人际传播
关系差别因素
信任、 开放、 冲突、 危害性、 支持性
情境因素
物理环境、 角色情境、 公开或私密、 暂时情境、 后果情境 社会认知在关系中的作用
人际关系的三种维度 (dimensions):米勒夫妇的研究
控制 (control) 信任 (trust) 亲密度 (intimacy)
社会渗透理论 (social penetration theory)
自我展露(self disclosure) 强调关系的逐渐发展过程 : 定向阶段(Orientation) 探索阶段(exploration) 情感交换(affective exchange) 稳定交换阶段(stable exchange)
人际关系发展的诸阶段
契约
亲密,一体化
合作强化 试探接触
觉察
。
人际传播定义
传统的人际传播的定义是特指在两个人之间进行的 传播活动 (dyadic interaction) 。包括面对面或借助 于媒介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特定情境下的或长期 的。 这一定义强调传播双方的相互作用,如果一个人的 行为对另一个人下一步的行动发生了影响,或者说 一个人的后续行动是以另一个人的行动为基础的, 那么就发生了人际传播。
人际关系破裂的诸阶段
变异分化 冷漠限定 停滞
回避
结束
意义的协调管理(CMM) ( theory of cooperative management of meaning)
意义的协调管理(CMM) ( theory of cooperative management of meaning)
传播变成一种协调,一种对个人行为 规则和规则下的行动的意义的协调。 按照CMM理论,有效传播应该包括两 个部分的作用:一是共享的规则体系; 二是行为意义的协调管理 以规则为基础,人们更重视的是规则 的一致性而不是实现共同达成的传播 效果。
健康管理师三级知识点: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和传播材料
1.人际传播的概念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一类交流活动。
这类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但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来进行,如动作、手势、表情、信号(包括文字和符号)等。
人际传播可以分成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三种形式。
2.人际传播的特点(1)直接的人际传播不需要任何非自然的媒介。
因此,人际传播简便易行,不受机构、媒介、时空等条件的限制。
所以在健康教育的传播活动中,人际传播是广泛应用的基本传播形式。
(2)就传播活动中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而言,在同一次人际传播活动中交流的双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
(3)由于人际传播中的反馈及时,所以双方的交流也就容易充分。
交流的双方都可以即时了解对方对信息的接受情况和自己的传播效果,这样就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的传播策略和技巧,以提高传播的针对性。
在健康管理的人际传播活动中,健康管理师应该根据传播的目的、信息内容和传播对象的反馈随时了解传播效果,随时调整传播技巧,以提高传播效果,实现传播目标。
这种在传播活动过程中即时收集反馈、即时调整传播技巧的特点在大众传播中就无法做到。
(4)相对大众传播而言,人际传播的信息量比较少;覆盖的范围比较小;传播的速度也比较慢。
在一定时限内,人际传播的信息覆盖的人群远不及大众传播。
(5)在人际传播活动中,特别是在多级的人际传播活动中,信息容易走样。
这是因为接受者的理解能力、知识背景、接受习惯,以及记忆力等原因造成的。
因此,在开展人际传播活动时要特别注意对传播者的培训,使其理解、记忆和掌握信息的内容,并在传播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注意对信息质量的监测。
3.大众传播的含义大众传播是指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等大众媒介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
4.大众传播的特点(1)传播者是职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员,并需要借助非自然的特定传播技术手段;(2)大众传播的信息是公开的、公共的,面向全社会人群;(3)大众传播信息扩散距离远,覆盖区域广泛,速度非常快;(4)大众传播对象虽然为数众多,分散广泛,互不联系,但从总体上来说是大体确定的;(5)大众传播是单向的,很难互换传受角色,信息反馈速度缓慢而且缺乏自发性。
5、人际传播
一、选择性接触
• 选择性接触又叫选择性注意。它是指人们尽量接触与 自己观点相吻合的信息,同时竭力避开相抵触的信息 这么一种本能倾向。
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 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
刘勰.《文心雕龙》
• 选择性接触不仅指受众对投合心意的信息给予更 多的注意,而且更指他对不合心意的信息总是加 以排斥。 在大众媒介无孔不入的年代,选择性接 触这道防卫圈十分脆弱,很容易被突破。
编码和译码的概念
信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编码
信号
译码
目的地
施拉姆的传播模式
在传播学中,所谓编码就是指把信息转换成可供传 播的符号或代码,所谓译码就是指从传播符号中提取信 息。
人际传播就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编码与 译码 。
第二节 左右认知的主观机制
一、影响感知的因素 类似与相近、完形趋向、残缺闭合、共同命运
第四节 人际影响与媒介效应
在以探讨大众传播为主的传播学中,有许多研究都不由地涉 及到人际交往与媒介网络这两个方面,都难免将人际影响同媒 介效应结合在一起进行考察。
两级传播论,是传播学的经典理论之一。提出这一理论 的代表人物,就是名列传播学四大先驱中的社会学家拉扎 斯菲尔德。 1940年调查报告《人民的选择》
第二节 左右认知的主观机制
二、制约理解的因素
心理预设、文化背景、动机、情绪、态度
1、心理预设
人们在理解活动开始之前,都带有某种根据生活经验而 形成的心理期待,都已不知不觉地预先设定了理解对象的应 有面貌。
2、文化背景
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便不免要受自身文化背景的影响,从而 带有鲜明而独特的文化烙印 。
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际传播(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message)沟通的一类交流活动。
这类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但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来进行,如动作、手势、表情、信号(包括文字和符号)等。
人际传播是人类最早的、最原始的传播方式。
自有人类以来,这类传播活动就开始了,而且直到今天,甚至将来,人际传播也是人类的主要传播形式。
人类的祖先最早仅仅是用声音、动作、手势、表情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
再发展,就懂得用符号(如刻木、刻石、结藤等)来传递信息。
正是当人类有了语言和文字以后,才使这类交流活动变得方便、丰富、广泛而久远。
而近代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媒介技术的发展,使人际传播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人们不仅可以通过书信来交流,而且还可以通过电话来交流,现在又可以通过互联网来交流。
使人际传播这种直接的交流形式逐渐扩大到间接交流的范围。
人际传播可以分成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三种形式。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有交谈、访问、咨询、等直接交流形式,还有通信、电话、电子信件等间接形式。
个人与群体之间的传播有授课、报告、演讲、讲座等直接形式,还有电话会议、电视电话会议、网上交流等间接形式。
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传播有会谈、座谈、讨论等直接形式,也有电话会议、电视电话会议、网上交流等间接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