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初二物理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案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案1《匀速圆周运动》一、教学任务分析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认识到需要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研究圆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认识类比方法的运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从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最新初二物理教案沪科版(精选11篇)
最新初二物理教案沪科版(精选11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最新初二物理教案沪科版(精选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最新沪科版初中八年级(下)物理教案(全)
第七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力第二节怎样描述力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三要素。
2.知道力的单位,并对1N,10N等有具体的感受。
3.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难点:三要素中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教学准备弹簧拉力器、弹簧、皮球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教师活1】提问上一节内容:(1)力的定义(2)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说明其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的两种表现形式,并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1】回顾上一节的内容并回答师的提问。
【教师活动2】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对力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力作为一个抽象的物理量,我们如何能够具体的形象的去描述呢?板书课题:怎样描述力【学生活动2】根据师的问题回顾上一节的内容。
思考师的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
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板演、交流、讨论,形成共识。
【学生活动2】部分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达成共识,初步了解本节课的的有关内容三、合作共建,解决问题1、力的三要素的探究提出问题:力的三要素同学们已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为什么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呢?分析制定计划与试验设计:(1)取一弹簧拉力器,分别让大小不同两同学拉,观察、比较弹簧拉力器的变化情况。
来研究力的大小对效果的影响。
(2)取一弹簧让一同学分别去向中间压和向两方拉。
观察、比较两次的变化情况。
来研究用力方向对效果的影响。
3)利用教室的门做器材,让一同学用相同的力、相同的方向在不同的地方推门,比较门的变化情况。
来研究作用点对效果的影响。
实验器材:弹簧拉力器弹簧教室的门进行实验:师生共同完成实验,并把现象做好记录。
分析与论证: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能影响,所以称为力的三要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行将展开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当怎么展开物理教学计划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1力的分类[教学要求]1、力的示意图2、力的分类[重点难点]1、力的分类[教学要求]1、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意思的图,一为逗乐,二为揭示物体名词的命名方式)用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分在于,力的图示除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外,还表示力的大小。
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正好是力的三要素。
而力的示意图中并不表示力的大小)2、力的分类(力有许多种分类方式,比如力可以分成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但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它的分类方法)①按力的性质分--重力、摩擦力;弹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性质力)②按力的成效分--引力、斥力;压力、支持力、浮力、动力、阻力、拉力等(每个分类前两个力的后面之所以用分号分开,目的是说,前面的两个力老师直接给出它们是什么力,也通过这四个力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性质力”什么是“成效率”。
后面的力,告知同学们名称,让同学们试着自己分析是性质力还是成效率。
以增强同学们的分析能力。
这比直接把几个力都写出来成效好多了。
)(这里还有两个没有学过的知识,老师可以提早简单地做一下介绍。
第一个是“弹力”,我告知同学们说,“弹力”这一概念是中学物理中同学们遇到的第一个难知道的概念,它包括三层含义,先是“变形”二是“复原原状”,三是“产生弹力”,然后叙述: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复原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
第二个是“电场力”,让同学们想象小学学到的“摩擦起电”中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初中学到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挤,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实际上物理学上把这种力叫做电场力;同理,磁体间的作用力就叫磁场力。
((沪科版))[[初二物理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第一节质量教学目的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重点与难点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常用单位间的相互换算。
教具教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托盘天平1台、砝码1盒。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在课本第一、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力学中长度的测量、简单的运动的初步知识,从第七章质量和密度至第十四章功,研究的都是物理学中力学的内容。
今天就学习质量这个物理量。
(板书:一、质量)二、讲新课1.质量(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察讲台、课桌。
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
由上面的观察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
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1.概念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2)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出示:①一个牙膏皮。
提问:(a)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②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
提问: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可见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而改变。
(板书: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2.质量的单位(1)复习小学学过的重量的单位提问: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重量时,常用哪些单位?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为了方便,还有比千克大的单位吨,比千克小的单位克、毫克。
(板书:2.单位:吨,千克、克、毫克)出示:1分米3的纯水。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5篇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5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中学物理教案设计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功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难点: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展示汇报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前两段,知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知道力何时能做功.并填写下列空格: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二、观察课本中前三个图,找出三个实例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本中的后三个图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出原因: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力学力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第二段,了解两种不做功的情况,要知道为什么不做功.通过各个实例可知力学里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力才做功.课堂达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 )(5)受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 )三、阅读课本“功的计算”部分的内容,然后填写下列空白.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就___________.在物理学中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功.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 功 -----_________( )F----____-----_________( )S----____-----_________(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 ____,距离的单位是________,功的单位是_________,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_________,简称_______,符号是______,且1J=_____Nm【典型例题】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200N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了10m,则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五、拓展提升1.已知物体受10N的拉力,并沿拉力方向匀速前进了5m,拉力对物体做功_________J.2.用100N的拉力将重5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运速移动了5m,拉力做功________J,重力做功为_______J.3.马拉着质量为2023kg的车在平路上前进,马的水平拉力是500N,做了2×105J的功,则马拉车前进了_______m.4.某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着重1500N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10m,已知受到的阻力为100N,求它推车做的功.5.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做了功的是( )A 用力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B 用力提着水桶水平匀速移动C 用力在斜面上拉车前进D 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运速移动6.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kg,用10N的水平拉力在地面上前进了10m,则拉力做的功是_____J,若把物体匀速向上提起10m,则需要的拉力是_______N,拉力所做的功又是_________J.7.起重机将重3×103N的楼板以1m/s的速度举到10m高的三层楼后,又将楼板水平移动了3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对楼板做的功是( )A 6×103JB 9×103JC 3×104JD 3.9×104J8.某同学用50N的力将重10N的足球踢出去15m远,该同学对足球做的功是( )A 750JB 150JC 没有做功D 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确定9.两辆车的重力分别是100N和500N,用200N的力都使它们前进了15m,则( )A 拉大车做的功多B 拉小车做的功多C 拉力对两车做的功一样多D 无法比较10.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都沿接触面匀速移动了S的距离,则功的计算公式W=FS( )A 只适于甲B 只适于乙C 只适于甲和丙D 甲、乙、丙都适用11.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5m,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05倍,求拉力F做的功.(g=10N/kg)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2●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第一章翻开物理世界大门教学目标1.保持对自然界好奇,激发对科学探索兴趣,在了解与认识自然过程中有满足感与兴奋感。
2.了解根本科学探究过程,乐于参与与科学技术有关社会活动与探究活动。
3.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疑心,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4.关心科学开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开展意识,树立正确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效劳于人类使命感与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兴趣。
(2)知道科学探究方法与几个主要环节。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难点(1)初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2)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物理小实验。
(3)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课时划分第一节走进神奇l课时第二节探索之路l课时第三节站在巨人肩膀上1课时第一节走进神奇教学目标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自然界让人惊叹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小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人类智慧结晶神奇。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知识,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
4.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与生活中神奇,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物理小实验。
(2)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3)初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演示法、讨论法、科学探究法、提问题教学法。
教具准备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碗、拉链、圆珠笔、烧杯、冰棒、茶壶、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大自然神奇师:清同学们观看媒体动画。
(动画中配有配乐朗读:浩潮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地球在宇宙什么地方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霞光当天公“发怒〞时,狂风暴雨常伴随电闪雷鸣,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生发万物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流淌江河,为何既能输运航船、灌溉良田,也会奔腾咆哮、冲垮河堤、摧毁房屋巍巍雪山,高耸人云,为何甚至一声喷嚏就可能导致雪崩变幻莫测龙卷风,为何平地而起,直冲云霄,来势汹汹)师:看了刚刚播放媒体动画,你有什么感受生:大自然很神奇,惊心动魄,令人震惊。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课题 6.1牛顿第一定律课型新授课课时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能力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强化学生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转变学生的经验概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教学准备斜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滑块、刻度尺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导提问: 1.用多媒体显示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紧密的现象,如:“推箱子”“敲铁钉”“踢球”“火车进站”,提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2.提出伽利略的观点,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但又各具一定道理的观点活动二:猜想: 1.针对问题学生充分思考,小组讨论,并说明各组的猜想及理由2.教师统计分类活动三:设计实验: 1.针对猜想,根据新提供的实验器材,个人思考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2.小组讨论后写出简单的步骤活动四:进行实验: 1.根据设计进行实验,要求每组学生确定其工作要求,力求各负其责;教师强调注意事项2.观察并如实记录在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及时记录在实验过程中遇到或发现的新问题活动五:分析论证: 1.思考、讨论、回答: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2.各组分析概括实验新得的结论是什么?最后师生一起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活动六:评估与交流: 1.回顾、分析你的探究过程,哪些问题还不清楚操作中有没有失误,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2.学生总结出本节课的收获活动七:巩固加深:1.完成实验报告2.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作业巩固本节课知识点,预习下节课知识点布置通过实验、然后合理外推、验证牛顿第一定律课堂总结课题 6.2力的合成课型新授课课时 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2.会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并会判断方向.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教学重点难点1、合力的理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第四节阿基米德原理教学目标1、认识浮力;会用“称重法”测量浮力。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2、观察日常生活中由于浮力而产生的现象;经历实验中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3、关注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有关浮力的现象。
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解决与浮力有关的问题。
重点做好三个探究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认识浮力,总结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发现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对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理解。
教具弹簧测力计一个,大烧杯一个,小烧杯一个,细线,水,盐水,溢水杯一个,鸡蛋一个,圆玻璃筒(直径比鸡蛋大,深度约30cm),支架带杠杆,砝码一盒,气球、排球各一个,石块或金属块。
教学方法预习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师:让生看课本图7-17,7-18,思考提出的问题。
并引导学生举例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例: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这些都是有关浮力的问题。
引出:从本节起学习一种新的力,"浮力"。
浮力演示实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2、教师指出,为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分组完成课本7-19的实验。
(两人一组进行实验)要求:①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在水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石块要用细线拴牢。
读取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时,石块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完毕,组织讨论,教师总结。
①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在空气中静止不动,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是怎样的?说出石块在空气中重多少牛。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的读数是多少牛?此时,浸没在水中的静止石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两次弹簧秤的读数之差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一章略第章运动的世界一、考点知识:1.能用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2.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及参照物概念;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4.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5.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二、重点难点:.重点: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难点:速度计算题三、易错点:参照物的选取及刻度尺读数里准确值和估读值的判读四、本章注意事项:参照物的选取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平均速度的定义及平均速率的关系教学过程:一、讲授新课一、参照物、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例题、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完整word版)最新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下全教案
最新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下全教案第六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科学探究一一牛顿第一定律(课时1)教学目标(1)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通过动手实验,用分析和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3)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了解物理上理想实验的实质。
重点与难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理解,难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法的实质;力和运动的关系教学方法以实验为中心,用分析与论证及科学推理的方法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准备:斜面、木板、棉布、玻璃板、毛巾、滑块、刻度尺等。
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弓I入新课【教师活动1】提问:(1)力的作用效果表现有哪些?(2)摩擦力的定义理解。
【学生活动1】回答师的问题并了解感知力和运动在生活中关系。
【教师活动2】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引入新课:(1)让两同学分别推桌子。
用力推,桌动;停止用力,桌不动。
(2)让两学生分别滚球。
施力则运动,离开手后球最终停止。
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与力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板书课题:牛顿第一定律【学生活动2】根据师的要求阅读并实验,找出共性。
思考师的问题,进入新课。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
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板演,交流与讨论,形成共识。
【学生活动2】板演、交流、讨论。
进一步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三、合作共建,解决问题1、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提出问题: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将会如何呢?制订计划与试验设计:参考课本,师生讨论形成共识。
进行试验:实验过程由师生讨论达成共识(可参考课本)。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沪科版八年级物理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一、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
(2)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即包括速度大小一改变,又包括速度方向的改变,同时也包括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
(3)知道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4)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5)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现象(6)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1)观察实验形成力与运动究竟是什么关系?(2)通过实验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3)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4)知道历史上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再研究过程得到自己发现的喜悦。
(2)领会理想实验方法的意义(3)由惯性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物理学习的情感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难点: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三、教具仪器:多媒体、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木块、气垫导轨、滑块教法:1、对比实验、自主探索、合理推理。
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开门见山,阐述课题:前面几章学习了运动和力基础知识,这一章开始我们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第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二)进行新课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古代人劳动的漫画:边播放边说,人推车走,不推车停,由此看来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不运动——这是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说的,不是我说的。
是这样吗?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漫画:人推着车子,汗流侠背,推车的人放下车,一边擦汗,一边叹气。
通过看漫画思考问题。
教师活动:下面你就利用桌子上的器材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让学生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分别研究:l、力推物动,力撤物停。
2、力撤物不停。
教师巡回指导,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是不是一定需要力?学生活动:利用桌子上的器材: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运动一、动与静二、快与慢三、直线运动力一、什么是力二、力的描述三、弹力力的描述四、重力五、摩擦力力与运动一、力的合成二、平衡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三、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压强一、压强二、液体的压强二、液体的压强三、连通器和液压技术四、大气压强流体的力现象一、在流体中运动二、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一)二、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二)三、沉与浮功与机械一、功二、杠杆二、杠杆(二)三、滑轮四、功的原理及应用五、机械效率六、机械能七、改变世界的机械机械能1.知识与技能:(1)明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初步判断物体是否做功;(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是焦耳,并会进行有关计算;(3)知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通过的距离垂直时,该力不做功;(4)知道功率的概念,会进行简单计算。
机械效率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二、机械效率:η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η= (/ )×100% =[ /( + ) ]×100%η无单位实际机械η<100%;理想机械η=100%例题中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减少?当机械一定时,在可能情况下,增加,也可以提高η。
提问:例题中怎样增加?增加被提起货物的质量。
说明:一般来说,用机械对物体做功,有用功是固定的,这时候,机械效率越高,机械需要做的总功就越少,可见,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越省功。
提问:这和功的原理中说的“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不矛盾,功的原理说的是使用机械时,人们做的总功,不会少于有用功。
矛盾吗?例题:如图利用一个动滑轮把重为400N的货物匀速提高2m,所用的拉力F是250N,求总功、有用功、额外功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解:人做的总功等于人拉绳子的力F乘以在拉力作用下绳子的自由端被拉上去的距离s。
人拉绳子的力F=250N,s=2×h=2×2m=4m,h为货物提升的高度。
= Fs = 250N ×4m = 1000J有用功只是克服货物重力做的功。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六章力和机械怎样认识力【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根据日常生活中学生较为熟悉的"推,拉,提,压"等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实例,让学生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并能分析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2)通过观察实验结合实例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知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和实验现象,让学生体会物>概念的建立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力的学习,鼓励学生立志科学研究,为人类的进步做贡献;通过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学习,教育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力的概念;2.力的作用效果;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力的三要素。
(二)难点:1,力的概念;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设计】本设计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力的初步概念;(2)力的作用效果;(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力的三要素。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实例为基础,根据日常生活中学生较为熟悉的"推,拉,提,压"等实例,将"蚂蚁,运动员,起重机,水流,磁体"等用"一个物体"来概括,讲"物体,杠铃,重物,物体,磁体"等用"另一个物体"来概括,将"推,拉,提,压"等用"作用"来概括,从而建立力的初步概念;通过观察实验结合实例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溜冰鞋两双。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的实例,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第一节质量教学目的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重点与难点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常用单位间的相互换算。
教具教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托盘天平1台、砝码1盒。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在课本第一、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力学中长度的测量、简单的运动的初步知识,从第七章质量和密度至第十四章功,研究的都是物理学中力学的内容。
今天就学习质量这个物理量。
(板书:一、质量)二、讲新课1.质量(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察讲台、课桌。
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
由上面的观察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
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1.概念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2)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出示:①一个牙膏皮。
提问:(a)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②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
提问: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可见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而改变。
(板书: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2.质量的单位(1)复习小学学过的重量的单位提问: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重量时,常用哪些单位?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为了方便,还有比千克大的单位吨,比千克小的单位克、毫克。
(板书:2.单位:吨,千克、克、毫克)出示:1分米3的纯水。
介绍它的质量是1千克。
请学生看课本图7—l“国际千克原器”。
(2)学生练习一些质量单位的换算提问:质量的单位由大到小怎样换算?(板书:1吨=103千克、1千克=103克、1克=103毫克)请学生观察课本表格“一些物体的质量”。
读出“大头针的质量、苹果的质量、鲸的质量”。
教师示范,学生完成课本本节后的练习(1)、(2)。
(板书:大头针的质量=8.0×10-5千克=8.0×10-5×103克=8.0×10-2克=80毫克。
) 请四位学生上黑板每人完成该练习的一个问题。
3.质量的测量——天平(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讲解:日常生活中买粮、买菜,称出的都是货物的质量。
请学生看课本图7—2“常见的测质量的器具”。
提问:谁能说出每种工具的主要优点?台秤、案秤使用方便;杆秤携带方便;电子秤能自动显示质量的价格。
出示: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介绍学校实验室与工厂化验室常用天平称质量。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讲解:由于托盘天平使用较简便,先学习托盘天平的用法。
(a)托盘天平的构造让学生将讲台上的托盘天平与课本图7—3对照,认识托盘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称。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利用托盘天平的实物说明托盘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板书:托盘天平的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b)天平标尺的零刻线、最大秤量值、最小刻度值讲解:使用有刻度的工具,要先观察:①零刻线在哪里?②量程多大?③最小刻度值多大?让学生观察课桌上的托盘天平,然后汇报上述三个问题的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指出:由于标尺上零刻线在左边,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时,是游码的左边与“0”对齐,因此游码读数时以左边的线为准;天平的量程即最大秤量值就是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游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最小刻度值就是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
(C)托盘天平的调节讲解:托盘天平是较精密的称质量工具,使用前要先调节,先把游码放在零刻线处,再调节横梁平衡。
(板书:托盘天平的调节)①由常见跷跷板的道理知道,指针偏左,右边平衡螺母向右调;指针偏右,右边平衡螺母向左调;②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如指针在分度盘中央左右摆动的格数相等,横梁也平衡;③天平调好后,左右天平盘不能互换。
(d)天平的使用让全班阅读课本天平的使用方法部分。
提问:如何用调好的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称一个铁块的质量?(板书:天平的使用)师生讨论后归纳: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质量的方法:①铁块放左盘,砝码放右盘;②向天平盘加砝码要由大到小逐步替换;③铁块质量等于砝码和游码的质量数相加;④测量结束后,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线。
(3)介绍物理天平(a)物理天平的构造讲解:实验室也常用物理天平称质量。
引导学生看课本图7—4,对照讲台上物理天平的实物,说出物理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板书:物理天平的构造)(b)物理天平的调节教师边讲边演示:物理天平使用前要先调节底板上的底脚螺钉,让重垂线的小锤尖端跟底板上小锥体的尖端正对,使底板水平;然后再调节横梁上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C)物理天平的使用讲解:观察物理天平的零刻线,最大秤量值,最小刻度值及用调好的物理天平称质量方法与托盘天平相同。
(4)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引导学生看课本天平使用要注意的事项。
三、布置作业小结:你学到了什么?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教学目标会读产品说明书,养成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知识与技能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会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测物体的体积。
经历用天平和量筒或量杯测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过程器的良好品质。
重点能参照说明书正确调节和使用托盘天平,会正确使用量筒难点使用天平和量筒的操作过程。
教具托盘天平附砝码一套量筒1个(规格不同) 量杯1个烧杯水木块等教法阅读指导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提问学生:1什么是质量,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个基本属性?(学生回答)2.据学生回答:那么用什么测物体的质量呢?(学生回答)问天平的构造怎样?一(引入新课):那么如何使用呢?这就是本节要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二(讲授新课):(一)学会使用天平:1.我们都知道,当我们使用其一产品时应先阅读它的说明书,而课本117页有托盘天平使用说明,同学们阅读一下,然后与同学讨论如何正确使用托盘天平(学生阅读、讨论)之后提问:怎样才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呢?(学生回答)2.教师板书使用 1_____2_______3______4____________天平保养 1__________2_____________强调注意事项,提问:为什么要做到“物左码右”?(学生回答)2.让学生完成课本119页第一题,讲评,适当变形1若物体与砝码放错位置,那么铜的质量为___重力是______。
2.若要用这个天平测量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应该如何测量?3.如何测量出50ml水的质量?引入量筒或量杯的学习(二)学会使用量筒或量杯1.出示量筒和量杯,要学生观察。
2.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10,7-11完成探究23页第4、5题。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总结。
3.(板书)用途:_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量筒使用 (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4)4.引导学生思考:若要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又不溶于水的小固体,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教师说明此种方法叫做“排液法”并要学生学会这种方法。
5.练习课后3题,讲解,并变形:(1)若要测量不则规的、又不溶于水的,并且体积较大的固体,应该如何测量?(2) 若要测量不则规的、又不溶于水的,且飘在水面上的物体,应该如何测量?分析。
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三)课堂练习1.探究23页《开放作业》2、3、4、7;2.指导,提示,讲解做题方法,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四)课堂小结1.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学生回答。
2.要学生回扣教学目标。
3.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写出。
(五)拓展性学习要学生完成探究25页-26页,讲评。
六(作业与预习)1.上交作业:2.复习本课所学知识,完成探究。
3.如果没有量筒和量杯,怎么测液体的体积呢?预习: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以及单位间的换算.2.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3.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4.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利用密度公式求解某种物质密度.重点与难点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2.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3.建立密度的概念教学用具托盘天平、砝码盒、烧杯、水、量筒、铁块、铝块、铜块、投影仪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讨论法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讲台桌上放着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师:1.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2、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性。
根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3、我们桌上放的两个物块,一个是塑料块,一个是铁块,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a、讨论与交流:(提出猜想)师: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提出猜想“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相同的”b、设计实验:分别选取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的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然后加以比较。
C、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测出3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1、测出3个体积不同的塑料的质量与体积;2、分别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书中P9的表格中.教师巡迴检查、指导.把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后,填写在下表中:d、实验结论: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不相同)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相同不相同)的。
3、建立概念:质量有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
所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
[板书1]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4、[板书2]密度的公式:ρ=mv 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5、[板书3]密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为kgm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