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策略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策略探析
【摘要】高职教育是区域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区域经济水平决定其发展规模。

当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时促进经济发展,反之则阻碍经济发展。

高职教育应当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与区域经济相适应,才能实现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非常紧密,其宗旨和生命力在于主动并有效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由于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管理水平、劳动力基础素质等多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经验,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争取做到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需要积极探索,深入研究。

近几年来,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趋突出,尤其是技能型人才需求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

开展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可以使职业教育更好的为我市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服务。

因此,开展该项目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1.1区域经济发展是高职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动因
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已不再是资金和土地,而是更多地依赖于人力资源,依赖于对新技术的掌握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依赖于完善的教育体系。

高职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地方经济、面向产业、面向大众的,其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推广科学技术等都是围绕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展开的。

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的人才需求,成为高职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为其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2区域经济特征对高职教育的制约作用
区域经济特征主要表现在区域差异和区域优势上。

首先,区域产业结构决定了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

其次,劳动力需求结构反映了产业结构对劳动力的需要,而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类型不仅反映了区域内劳动力的构成状况,也反映了区域内劳动力的供给结构状况。

再次,区域技术结构的变动和发展及其对劳动力层次的需求直接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层次。

1.3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高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其课程设置主要是从相应的职业岗位群或者相应的技术领域要求出发,按照这类人员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实践技术、专门技能和全面素质来设计。

1.4高职教育为加速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人才保障
应用技术型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与企业发展的瓶颈。

高职教育由于人才培养的职业定向性、市场针对性以及价值功能的高效性,能较好地缓解区域应用技术型人才短缺矛盾。

高职教育是一种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教育,其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都以市场需要为目标,市场要什么样的人才,高职教育就培养什么人才。

1.5高职院校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和信息资源基地
高职院校具有较为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人才,是一个能参与技术创新、技术交流、技术转化和技术贸易的基地,一方面,可以把科研成果、发明创造、先
进工艺、先进技术通过技术市场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需要来调整技术方向和计划,使之更符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秦皇岛市经济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2.1秦皇岛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秦皇岛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北方著名港口,旅游为为其支柱产业。

2007 至2009 年的三产比值分别为11.4∶38.9∶49.7;11.3∶40.5∶48.2 和11.4∶36.8∶51.2,均呈现“三二一”的产业一五期间,在“旅游立市”的前提下,秦皇岛市提出要重点发展成套装备、汽车配件、造船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大力开发数控机床、港口机械等专用工程机械和成套装备。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向优化和升级的方向发展,其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2秦皇岛市职业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的基本情况与现状
目前,秦皇岛市有市属高职院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8所和重点技工学校4所及民办职业院校40余所。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是其中的市属综合性高职院校,经过十年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已成为河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为秦皇岛市及京津唐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3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基本策略
如前所述,高职教育只有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才能使自身得到发展。

为此,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等方面必须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3.1投入资金建立多功能的综合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应重视建设一批一体化的多功能实训基地。

各高职院校可以引入科学的管理机制,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把高职院校的实训中心、教授工作室及教师工作室与企业的研发中心、产品开发工作室共建,为社会提供多方位服务,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

3.2专业设置应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
专业既是学校进行教育的基本载体,又是社会需求的反映,同时是学校实际教学工作和社会需求的结合点。

高职院校应努力把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及科研活动与本地区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要求紧密联系起来,推动本地经济的发展。

一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

二是根据区域经济建设,适时开设新专业、淘汰旧专业。

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根据区域经济建设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按照职业岗位或技术领域的需要进行新建或调整。

专业设置要适度超前,充分注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对未来人才的需求进行科学预测,适时开设新专业。

对已开设的专业,要及时更新和补充有关内容,对预计数年后可能遭淘汰的专业要及时停办。

3.3开拓教育市场、扩大办学规模
随着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跨行业、跨地区流动的增多,高职院校要转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职前与职后培训并重,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区域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鼓励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试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3.4职业培训为社会提供有效服务
目前,我市镇职工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较大。

调查显示,造成这些人员失业的主要原因是在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职工原有的知识技能不能适应新岗位的要求。

另外,在实现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发展战略进程中,大量向城市转移、
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因此,加大社会培训力度,对包括下岗职工在内的有实际需求的人员进行培训和再培训,也是促进高职教育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有效措施。

3.5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各高职院校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加强学习,考取双证;另一方面还要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要注重教师知识更新能力、教学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

为此,各高职院校应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鼓励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学历深造。

3.6创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储备创新人才
在加快区域经济建设、实施“旅游立市”战略决策中,高职院校还担负着培养大批创业人才的历史重任。

因此,各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探索,开辟创业教育途径,培养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周鸣阳.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J].区域扫描,2010,6.
[2]陈树生.县域经济与职业教育发展:东、西部地区的比较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7,9.
[3]周雪梅.关于社会转型中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