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7269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1)原始阶段采用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形成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3)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到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增。
出现播种工具楼车、耦犁、一牛挽犁。
(4)唐代出现曲辕犁,可控制耕土的深浅。
附:铁犁牛耕方式推广的影响:提高农产品亩产量,是农业动力的革命,使农业生产力得到飞跃性提高。
促进一家一户的小农个体经济和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产生、发展。
2.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P6(1)商周:井田制,名为国家公有,实为国王所有。
(2)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3)战国以后:土地大部分为地主所有,农民占有土地较少(4)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附一:战国以后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土地制度:第1页共6页①国家土地所有制②地主土地所有制③自耕农土地所有制④君主土地私有制附二:土地兼并问题P6(1)产生原因:①官僚地主依靠特权,把公田据为己有②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贫民③农民因天灾人祸被迫卖地逃亡④国家不抑兼并的政策⑤(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可以买卖(2)危害:①地权和劳动者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②使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③使国家赋税减少和劳役征发困难,国力削弱④社会资金流向土地和农民的贫困又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3)解决方案:①开明政治家:改革田制,缓和兼并②民众暴动:提出均田口号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战国以后):(1)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
(2)以跳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第2页共6页(3)主导的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制(4)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精耕细作。
4.列举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1)主要经营方式:①家庭手工业特点:与小农业紧密结合,是小农个体经济的组成部分;大部分产品和原料自给自足P10②田庄手工业特点:在汉代豪强地主的田庄中进行,也是自然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P10③官营手工业特点:盐铁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官办,政府垄断;皇家工场专门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物品;制作工艺水平高,但生产不计成本,使国家财政支出大等P11④私营手工业特点:民间富人创办,面向市场生产民用产品,属于商品经济性质,后期出现雇工经营的手工工场即资本主义萌芽。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
都江堰建于公元 前三世纪,是 中国战国时期 秦国蜀郡太守 李冰及其子率 众修建的一座 大型水利工程, 是全世界至今 为止,年代最 久、唯一留存、 以无坝引水为 特征的宏大水 利工程。2200 多年来,至今 仍发挥巨大效 益,
(1)赋税制度: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 田租(赋税)、人头税(丁税)、徭役、兵役 (2)土地制度:
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
如何认识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改进的问题?
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 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 凹 形 铁 锄
马桥文化石锄
战国时期铁锄 (湖南长沙出土)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阶段 春秋战国和 秦汉 特点 出现精’ 耕作工具 耧车\耦犁 其 它 垄作法 江南开发 曲辕犁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农业 古代中国经济 的基本结构 手工业 商业 是其发展的基础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 发展 阻 碍 古代中国的经 济政策 重农抑商 海禁、闭关锁国 构成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神农”的传说和农业的地位 ▲古代中国农业经 2.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变革 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和基本特点 3.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主要经营形态 2.主要生产部门 3.主要特征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都江堰
漕渠、白渠 龙首渠
铁 犁 牛 耕
翻车 筒车
曲辕犁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例: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 耜,教民农作。”上述反映了这一时期( )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原始农业的出现 D.个体小农经济的出现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500字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三个主要部分。
这三个部分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框架。
首先是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经济在古代经济中起着基础和主导作用。
古代中国农业以种植和养殖为主要方式,主要农作物有稻谷、小麦、蔬菜等。
古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三农政策的支持,包括土地制度、税收等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此外,农业在古代社会中也起到了保障食物供应、维持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其次是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以家庭手工业为主导,包括纺织业、瓷器业、木器业等。
古代手工业发达,技术熟练,产品品质精良,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享有盛誉。
手工业经济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又为贸易和商业提供了原材料和产品。
最后是商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起步较晚,但在后期逐渐发展壮大。
商业经济主要以城市商业为中心,城市作为商业集散地和贸易中心,积聚了大量商品和商贾。
商业经济促进了商品产销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繁华。
古代中国的商业交往主要以陆上贸易为主,丝绸之路等重要贸易通道的开通推动了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
由于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古代中国的经济主要以封闭和自给自足为特点。
各地的生产和消费都较为独立,难以实现统一的市场和经济体系。
其次是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农业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起着基础和主导作用。
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农民的生活和社会稳定都与农业经济密切相关。
再次是政府的控制和干预。
古代中国的经济活动受到政府的广泛控制和干预,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调控经济,包括土地制度、税收制度、市场监管等。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9、( )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工匠无生产、生活 、(1)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工匠无生产、 、( 资料。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资料。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相同点:表现在都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存在。不同点:表现在早期 )相同点:表现在都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存在。不同点: 资本家身份的变化,清朝时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早期资本家。 资本家身份的变化,清朝时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早期资本家。 (3)不同。材料三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 )不同。材料三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义萌芽。起阻碍作用。 义萌芽。起阻碍作用。 (4)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997年以来,高考对中国古代经济史的考查比例是相当大的, 其中1997年和1998年全国卷中古代经济史为18分;2000年春季 高考卷为12分,全国文科综合卷为12分;2002年全国文科综合 卷占22分之多;2003年历史卷所考的古代史的材料题,实际上 考查了明朝商品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此外 关于古代对外贸易、赋税制度、水利工程、工具的改进、资本 主义萌芽和社会转型时期的经济发展等在全国各类高考试卷中 出现频率很高,在2005年高考复习过程中,对这些内容和古代 经济制度仍要重视。
6、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阶段”主要是指( A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阶段”主要是指( 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 B、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移 、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 、 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 D、城市向南方发展 、 、 C ) 7、明清重农抑商政策最重要的影响是 、 (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 B、增强了明清时期的国力 、 、 C、丧失了发展经济的最好机遇 D、导致了科学技术的落后 、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手工业和商业 的发展促进了 城市化进程提 高了人民的生
活水平
赋税征收方式:按户、按丁、 按亩等
赋税制度:人头税、土地税、 商业税等
土地制度:井田制、均田制、 租佃制等
赋税征收标准:固定税率、 浮动税率等
赋税征收目的:国家财政收 入、社会福利等
赋税征收影响:促进经济发 展、社会稳定等
货币:铜钱、银两、黄金等
古代中国经济的衰 落对世界经济产生 了重大影响
手工业发展:促进了手工业技 术的进步推动了手工业经济的 发展
农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力 的提高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商业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和 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经济的
发展
城市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 程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传承 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 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创新提供了动力和源泉
均
赋税制度:以 人头税为主缺
乏弹性
土地制度:土 地私有制土地
兼并严重
赋税征收:征 收方式单一缺
乏灵活性
土地制度僵化: 土地制度僵化 阻碍经济发展
重视农业发展:古代中国经济以农业为主对现代经济启示是农业是基础需要重视农业发展。
发展商业贸易:古代中国经济中商业贸易发达对现代经济启示是商业贸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 动力。
商品种类单一:以农产品和手工业品为主缺乏多样化的商品 地域限制:交通不便商品流通范围有限 商业规模小:商人数量少商业规模难以扩大 政府干预:政府对商业活动进行严格控制限制了商业的发展
农业生产:以 小农经济为主
自给自足
技术传统:以 手工业为主技
术传承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治水的历史文献 a.早期代表作:《河渠书》、《沟洫志》 b.后来文献:治黄的文献、地方史志、水利 学的专著。
一、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演进
(三)古代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 2.主要成就 1)治水的历史文献
关中地区:或关中平原,指陕西秦岭 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又称关中盆地
2)水利事业的发展
a.战国时期 都江堰、 郑国渠 b.汉代 关中地方灌溉渠 道、 “井渠” 王景治黄河
B
图一 图二
一、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演进
(二)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 ——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云南的“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春秋战国)
牛耕:中国古代农业动力的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现 代 牛 耕
一、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演进
请回答: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 哪种方式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 展有什么影响?
(二)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耕作方式的转变;农用工具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兴修; 自然条件的优越;统治者的重视;劳动者辛勤劳动 ……. 2.不利因素: 地主土地所有制;赋税徭役的沉重; 社会环境的动荡;自然条件的恶劣……
三、古代中国农业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特征
(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第二讲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农业
生产 力 (耕 作工 具+耕 作技 术+水 利) 生产 关系 (土 地制 度+经 济政 策)
手工业
三种 经营 模式 (官 营+ 民营 +家 庭) 三种 代表 行业 (冶 金+ 制瓷 +纺 织)
商业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工商食官制度:“工商食官”制度是周代,尤其是西周春秋 原始社会晚期,
时期工商业发展的基本制度。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指当时的手 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 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 独立的生产部门。 求从事生产和贸易。在这种制度下,周王室和诸侯都有官府管理 的各种手工业作坊,属司空管辖。这些手工业作坊的各类生产者 夏商周时期, 称为百工,他们既是具有一定技艺水平的工匠,又是从事手工业 手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生产的是青铜器(铜、 生产的管理者。 锡、铅等合金),代表作有 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 “工商食官”按三国时韦昭解释是:“工,百工;商,官贾 尊,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也。《周礼》曰府藏皆有贾人,以知物价。食官,官禀之。”
⑷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实行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 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 ⑸从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看:一方面……另一方面…… ⑹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具有脆弱性。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4、小农经济的弊端有哪些?
⑴自耕农经济脆弱,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 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很难扩大。 ⑵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⑶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五、生产组织结构(经营方式): 1、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2、影响: 六、产业结构: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七、农业生产的目的: 自给自足(封闭性!)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有哪些?店铺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发达的古代农业(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在世界上最早培植粟、水稻。
2、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火耕)3、商周:少量青铜农具,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
4、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5、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6、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施肥、灌溉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提高)(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工具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二牛三人后发展成二牛一人,东汉推广到珠江流域。
(3)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犁评,标志我国传统歩犁的基本定型,一直为后世所沿用。
2、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
西域的坎儿井(2)灌溉工具:曹魏时的翻车(人力)唐朝时的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的风力水车。
我国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农具、技术和水利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以家庭(生产单位)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生产领域)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生产目的),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1、耕作方式: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①商周,土地国有集体耕作。
井田制②春秋战国,个体耕作。
2、形成:(1)条件: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使劳动者有可能独立进行生产活动;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使劳动者获得一定的土地。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西周
生产斜纹提花;
战国
已掌握淬火和炼钢技术
西汉
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
②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形式
地主土地私有制(主要);君主(国家)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评价
地主阶级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两极分化。
抑制土地兼并
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
措施:北魏至唐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国家授田(抛荒
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税)。
两税法
均田制破坏后,各种租税加以合并,分夏秋两季征收,简化了征收手续。
明中期
一条鞭法(张居正)
就是田赋、徭役以及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
清雍正
摊丁入亩
(地丁合一)
即将丁银摊入田赋中一并征收。标志着中国古代人头税的结束。
古代手工业
时间
纺织业
(丝织业、棉纺业)
制瓷业
冶金业
商朝
已有织机;
烧制出原始瓷器;
影响
①农民对国家和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②提高农民积极性,推动农业发展。
③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促进新的生产关系(雇佣关系)的产生(明清);
封建社会
土地私有
制下各朝
各代具体
土地政策
(补充)
王田制
西汉末年王莽掌权后颁布诏令: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这就是王莽的"王田制",其核心是变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为封建土地国有制,企图以此来遏止土地兼并。
④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犁评可调节犁耕深浅。标志中国传统犁耕技术基本定型。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编稿:张爱华责编:陈敏考点提示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知识清单知识梳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
2、春秋战国时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
3、小农经济的特点:A、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B、男耕女织、自给自足C、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D、以满足自身需求为生产的基本目的E、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很难扩大再生产,既脆弱又顽强自耕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生产方式,其最主要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4、评价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1)积极:自耕农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牲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除盐铁外,生活用品一般不必外求,可以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较少;(2)局限: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发展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后来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小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十分脆弱,统治者的过度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古代手工业的特点1、手工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2、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
3、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私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占主导地位。
4、明中叶后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5、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制约。
古代商业发展特点1、起步较早,发展水平高2、有丰富的商业文化3、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4、一直从属于自然经济古代的经济政策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有利因素: 有利因素:
①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 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 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 具有生产积极性; 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 ②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农民为生存而努力、精耕细作; ③农民为生存而努力、精耕细作; ④政府的重农政策 ⑤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① 耕犁技术的完善
时期 工具名称 春秋战国 铁犁 西汉 耦犁 耧车 隋唐 曲辕犁
特点 只能松土破土, 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 作垄。 作垄。
二牛三人、二牛一人(二牛抬杠) 二牛三人、二牛一人(二牛抬杠)
播种工具, 播种工具,将开沟和播种 结合在一起。 结合在一起。 可调节犁耕的深浅
② 灌溉工具的改进
不利因素: 不利因素:
①分散、简陋——抗灾能力弱; 抗灾能力弱; 分散、简陋——抗灾能力弱 分散、个体——难以开展大生产 不利于技术革新; 难以开展大生产, ②分散、个体——难以开展大生产,不利于技术革新; 赋税、徭役沉重;土地兼并严重; 阶级矛盾尖锐, ③赋税、徭役沉重;土地兼并严重; 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④旱、涝等自然灾害 商品经济的冲击(在中国相当有限) ⑤商品经济的冲击(在中国相当有限)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 刀耕火种 • 石器锄耕
集体耕作
• 铁犁牛耕
个体农耕
变化原因: 农具和生产技术的发展 变化原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基本模式 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基本模式
生产、 单位, 家庭手工业相结 以 1、含义: 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 、含义: 家庭为生产 生活单位 农业和家庭 生产主要 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 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及特点单元总结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及特点单元总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
农业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人力和土地资源。
手工业是农业经济的补充和延伸,商业则是连接各地区经济的纽带。
以下是对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及特点的单元总结:一、农业经济:1.普遍采用农业耕作:古代中国主要以农业为经济基础,大部分人口都从事农业生产。
耕作方式普遍采用水稻种植、农民十分依赖于农业生产。
2.集体土地所有制:在古代中国,土地通常是集体所有制,有赋税制度,地主和农民按比例分取农田产出,并向国家交纳赋税。
3.农业工具改良:古代中国逐渐发展出一系列农具和农业技术,诸如铁制农具和水利工程的建设,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二、手工业经济:1.经济分工:手工业经济主要是家庭工业,城市多以手工业为主。
城市里的手工业者和家庭工业者分工明确,通过分工合作提高效率。
2.制作精细长久:古代中国手工业生产讲究制作精细和耐久,如丝织业、造纸业等,产品多出口商品,制作精良受到国内外市场的青睐。
3.特种手工业的独立性:古代中国还有各种特种手工业,如瓷器、织锦、制陶等,这些手工业都有独立的特殊工艺和传统。
三、商业经济:1.内河和海洋贸易:古代中国商业经济主要分为内河和海洋贸易,内河贸易主要以黄河、长江等内河为交通枢纽,海洋贸易则以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
2.运输与市场:商业经济发展需要运输和市场,古代中国通过水路运输和驼队运输发展贸易,同时也出现了集市和商业中心。
3.闪族商人及乡村商业:古代中国商人多为闪族人,他们特点是移居他乡,为商业目的经商和定居,发展了乡村商业。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包括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
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手工业经济起到补充和延伸的作用,商业经济则是连接各地区经济的纽带。
农业经济主要以农业耕作为主,采用集体土地所有制;手工业经济则是家庭工业和城市手工业为主,注重精细制作和制作耐久;商业经济主要由内河贸易和海洋贸易组成,涉及运输和市场,商人多为闪族人。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会考说明:(1)农业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水利设施和灌排工具的改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手工业家庭(田庄)手工业的特点;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3)商业古代商业发展概况;“市”的变迁(4)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资本主义萌芽基础知识梳理:一、农业1.耕作方式的进步: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①原始社会时期: 刀耕火种,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
②春秋战国时期:在农业发达地区已经开始采用了、。
③在汉代: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多(有、、)④东汉:囿于藕犁回转不便,在某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便于牛耕普及,山地开垦)⑤:出现曲辕犁(作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控制)——唐朝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
评价古代工作技术的进步:进步性:局限性:2、主要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战国时期:①李冰——(秦国拥有);②——郑国渠;(秦国拥有)两汉时期:①关中农民“井渠”(坎儿井)②治理黄河(东汉)【灌排工具改进】:隋唐五代,北方:;长江流域:。
宋代的翻车;明清的水车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经营模式:以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4.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含义:以家庭为单位,以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劳动者自己的劳动,独立经营小规模农业,以满足自身消费需要为主的经济形式。
形成:春秋战国时期。
基本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实际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弱点:分散性: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
落后性: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生产资料有限,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小富即安的社会心理状态。
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自远古时代起 2.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2.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 和社会生活。 和社会生活。 3.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 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 3.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 之上。 之上。 据说, 教导民众耕作, 4.据说 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 4.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 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黄河流域——种植粟、麦;长江流域 种植粟、 长江流域——种植水稻。 种植水稻。 种植粟 种植水稻 5.农耕格局 黄河流域 农耕格局: 5.农耕格局: 思考: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格局? 思考: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格局?这给你 带来哪些启示? 带来哪些启示? 气候不同; 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 ①气候不同;②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 与自然应和谐发展。 与自然应和谐发展。 思考: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思考: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 的因素有哪些? 的因素有哪些? ①自然条件、技术、水力、土地制度、政策、劳动者等;② 自然条件、技术、水力、土地制度、政策、劳动者等; 耕作方式的演进与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工程的兴修。 耕作方式的演进与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工程的兴修。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 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 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那么, 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 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 本课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复习: 本课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复习: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 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 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两个部分。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起到了农业经济的补充作用。
古代中国手工业主要包括纺织业、制陶业、铁器业等。
纺织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以家庭手工纺纱织布为主,后来逐渐形成专业化的手工织布业。
制陶业则是以瓷器制作为主,瓷器成为中国独特的工艺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古代中国铁器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铁器制造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工具和武器的提高,推动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首先是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
农业生产需要耕地、劳动力和天候等要素,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受制于人力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限制,还受到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是地租制度对经济的影响。
地租制度的存在使得地主阶级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经济财富,并形成了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地租的征收使农民负担沉重,为地主和贵族阶级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体,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助,官僚经济对整个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样的经济结构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的特点,也为后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秦汉
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但是,“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商业还是得到了发展。
据说,西汉都城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各占两坊(坊,城市里的居民住宅区。)之地,仅东市就有二百二十行。
3、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悠久。
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先秦
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考古发掘证明,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总结
刀耕火种
发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达
石器锄耕
的
铁犁牛耕
古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耕作技术进步
代
农业灌溉
农
业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含义和特点
评价
课后拓展 为什么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古代
中国的农业一直都使用牛耕,而没有得 到突破性的进步呢?
——中国古代传统农业以小农 户个体经营为主。
预习要求: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 展的基本史实;
1. 商周时期的集体劳作
殷墟甲骨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曰
”的卜辞。“众
人
”
是商代集体耕作的反映。
2. 小农经济的形成 (1)原因: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生产力 的发展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
(3)概念:小农经济
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的单位,农业和家 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 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 耕作方式(犁耕技术)的演进 2. 耕作技术的进步 3. 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
1、犁耕技术的演进
时期 工具名 称
特点
春秋战 国(开始使用,
逐步推广)
两汉
(改进推广)
铁犁 牛耕
耦犁 犁壁
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 造垄,构造比较简单
二牛三人、二牛一人
翻土做垄
隋唐
(完善)
评价 破产:⑴传统农业具有极强的保守性,脆弱的小
农经济需要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保护他们。
⑵自然经济限制了人口的流动,再加上户
籍束缚,新的阶级很难在中国产生。
⑶精耕细作靠投入大量劳力来获取收获量,
未成年人过早投入劳动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
补充:
古代中国经济中心的南移
1.魏晋南北朝:开始南移 2.唐(安史之乱后):加速 3.南宋:完成南移
(4)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对,自给自足, 产品不用于交换;
存在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经济是自然经济, 而不是小农经济。 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等于自然经济,并延续 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 展的特征。
工具水平的标志。
——杨荣垓《曲辕犁新探》
春秋时期, 我国出现牛耕, 战国后期,铁犁 用于牛耕,西汉 时,发明犁壁, 此后牛耕得到推 广。
唐代出现了 曲辕犁,标志着 中国传统步犁的 定型。
唐代曲辕犁与前代直 犁作用力比较示意图
曲辕犁至今仍在使用
2、耕作技术的进步
耕作方法:垄作法;代田法 耕作技术:耕耙耱技术(北);耕耙技术(南)
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 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又严重地阻碍着新 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迟 滞不前,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特点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小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农
经
●有生产积极性
济
●国家赋役的承担者,但过度的剥削压榨易致其
汉代代田法
耕耙耱作方式现在仍然广泛使用
3、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
时期 战国 汉朝 曹魏 唐朝 宋朝 明清
工程或工具 都江堰 漕渠、白渠、龙首渠 翻车 筒车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这是一幅航拍照片, “鱼嘴” 使岷江水 从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左边的 内江用于灌溉。
翻车的模型
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的比较简表
时期 朝
国别与出处
收获量与 播种量之比
10倍或十几倍
6世纪
公元前27年476年 13世纪
中国
粟:24-200倍
《齐民要术》 麦:44-200倍
罗马时代
4-5倍
《克洛米拉农书》
英国
3倍
《亨利农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 商周时期的集体劳作(国有土地 制)
2. 小农经济的形成
3. 对小农经济的评价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中国古代经济结构
1. 基本结构
农业:农耕和家庭手工业一起并称中
国古代农业
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专业的民间作
坊手工业
商业:大小商人从事的买卖活动
2. 相互关系(古代中国)
是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主要原因
农业是基础,在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手工业、商业是农业的补充,是中国古代
熟制的增加:
垄作法,又叫畎亩法,由畎和 亩两部分组成。畎是沟,亩是垄, 畎亩法也就是一种垄作法。这种耕 作法对于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 亩,下田弃畎”两种方式。它的特 点是:在高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 而不种在垄上,这就叫做“上田弃 亩”。在低田里,将作物种在垄上, 而不种在沟内,这就叫“下田弃 畎”。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 旱保墒;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 排水防涝,且有利于通风透光。
3. 小农经济的优势: ①铁器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 ②农民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 积极性 ③农民为生存而努力,推动精耕细作 ④政府的重农政策
4. 小农经济的劣势: ()
3、如何评价小农经济?
评价: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封建王朝主 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经济的重要是组中成国部古分代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中国农业的起源
2、原始农业的生产状况:
耕作方式 农具的发展 耕作技术 农作物品种
刀耕火种
双
齿 木 耒 复 原 及 使 用 方 法 示 意 图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曲辕犁 犁评
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
铁犁铧冠
(1951年于河南辉县出 土)
汉代的犁和犁壁
犁壁不仅对起垄作亩、复土埋草等有作用,
而且对减少阻力有作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曲辕代替直辕明显地降低了犁的受力点,既减轻
了扶犁农夫的体力消耗,又大大节省了畜力,充
分有效地利用畜力……曲辕犁成为有唐一代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