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教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知识点总结归纳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4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炎帝的贡献:(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2)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3)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汇总本文将对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汇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以下是对该单元各知识点的详细解析和总结。

一、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在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继夏朝之后的朝代,周朝是继商朝之后的朝代。

夏商周三代的更替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起始。

夏商周三代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夏朝的建立与衰落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夏朝的建立离不开尧、舜、禹等伟大的帝王的努力。

夏朝的衰落则与夏桀的暴政和商汤的起义有关。

夏朝的建立和衰落是一段中华文明的重要历史。

三、商朝的兴起与发展商朝是继夏朝之后的朝代,商朝的兴起与发展受到宗族制度的影响。

商朝时期,商汤发动了农民起义,推翻了夏朝的统治,自立为商王,建立了商朝。

商朝的发展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我国古代社会演变的重要里程碑。

四、周朝的建立与革命周朝是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朝的建立与革命有着独特的历史意义。

周武王发动了商朝的灭亡,建立了周朝,此次革命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事件。

周朝的建立打破了奴隶制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封建制度的地位,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商周青铜器文化商周青铜器文化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铜器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被誉为华夏文明的瑰宝。

六、封建制度的建立夏商周三代的更替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建立。

在封建社会中,人们按照等级关系,遵循尊卑有序的原则,实行世袭的统治方式。

封建制度的建立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奠定了基础。

七、归纳总结通过对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汇总,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封建制度的建立以及商周青铜器文化等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知识点整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知识点整理

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1、禹建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夏朝,都城阳城,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启继承了禹的位置,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商汤灭夏: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桀,建立商朝,都城是亳,后盘庚迁殷。

3、武王伐纣: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带兵在牧野灭商纣,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4、西周的分封制:为稳定政局,西周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确立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

5、西周灭亡:约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第五课青铜器和甲骨文1、青铜器的高超技艺: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泥范铸造法)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2、甲骨文记事:1899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后在安阳殷墟等地出土大量商周的甲骨。

甲骨文是已知的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造字方法:象形(如日、田)、会意(如明、从)、形声(如河、柄)、假借(如正佑)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同时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王室衰微:平王东迁后,周王室地位下降,已无力控制诸侯,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3、诸侯争霸:齐桓公任用管仲,发展生产,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成为第一个霸主。

4、诸侯争霸的影响:诸侯争霸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但诸侯国减少,有利于局部地区的统一和不同民族之间的交融。

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孙膑)、长平之战(白起)兼并战争的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伤亡大兼并战争的影响:给百姓带来灾难,诸侯国减少,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部编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重要基础知识点整理

部编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重要基础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1课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代表—元谋人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产活动:能够制造工具和知道使用火。

4.发现的意义(重点):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

5.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质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4.生产和生活:会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

)使用天然火,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过群居生活。

火的使用(1)用途: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

(2)意义: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5.北京人发现的意义(重点):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2.距今约3万年3.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4.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5.有了审美观念6.已会人工取火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彩陶。

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考点1.战国时期各国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确立封建统治2.铁制农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是在春秋时期3.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是春秋时期4.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战国时期5.孔子的思想主要有仁和礼6.商鞅变法后,要想获得爵位的方式是建立军功7.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公元前356年8.商鞅变法后,要想免除徭役、获得奖励可以通过多种粮食多织布9.商鞅变法对后世影响最深的是建立县制10.秦国贵族都讨厌商鞅变法的原因是商鞅以军功为标准授予爵位11.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12.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秦孝公13.商鞅变法后,要受到严厉处罚的是经商致贫的人14.“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决定性因素是铁器牛耕的广泛应用15.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6.牛耕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战国时期17.秦国一跃成为大的诸侯国的最重要原因是商鞅变法18.推崇法治和中央集权,主张变法强兵的思想家是韩非子19.孔子的思想中适合用于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0.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21.孙子的军事名言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22.古书将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称为千耦其耘23.提倡对立统一、要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是老子24.我国百家争鸣时期的各个学派被合称为诸子百家25.战国时期对各国影响的思想派别是法家26.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7.提倡民贵君轻、施行仁政的思想家是孟子28.提倡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对立统一的派别是道家29.我国最早创办私学的人是孔子30.战国七雄中,处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诸侯国是齐楚秦燕31.我国已知最早、最成熟的文字是甲骨文3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的朝代是商朝33.青铜器主要的用途是祭祀和打仗34.我国奴隶社会时期在生产力方面的进步是青铜器的使用35.商朝最发达的手工业是青铜器制造业36.目前世界已知的青铜器是后母戊鼎37.都江堰修建的时期是战国时期38.都江堰的修建者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39.都江堰的地点是四川成都岷江流域40.都江堰的主要作用是防洪和灌溉(今天还有旅游的作用)41.都江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宝瓶口分水鱼嘴飞沙堰42.战国时期的编钟出土于今天的湖北随州43.战国编钟主要使用的场合是祭祀和宴会44.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或铭文45.甲骨文主要刻在龟甲或兽骨上46.青铜器的主要成分有铜锡铅47.发现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地点主要都在河南安阳的殷墟中48.四川成都被称为是天府之国,主要得益于都江堰49.战国编钟从制造材料来讲,属于青铜器50.我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是公元前2070年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51.用甲骨文记载的商王室的占卜内容,被称为卜辞52.我国文字的源头是甲骨文53.按照六分法,人类社会的先后发展阶段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54.都江堰中,用于灌溉的是内江55.都江堰中,用于分洪的是外江56.都江堰中,具有泄洪排沙功能的部分是飞沙堰57.孔子的弟子将孔子的言论整理成了一本书,这本书是《论语》58.都江堰中,用于对江水进行分流的是分水鱼嘴59.我国现在推行的县制,最早开始于商鞅变法时期60.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个“潮流”指的是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法,确立封建统治历史学习的十个有效方法1. 阅读历史文献阅读历史文献是学习历史的基础。

2017年人教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2017年人教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2017年人教版(部編版)曆史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第二單元夏周商時期:早期國家の產生和社會變革第四課早起國家の產生和發展知識點一夏朝の建立與“家”天下1.建立: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王朝,標志著中國早期國家の產生。

2.措施:禹在位時,征服南方三苗之亂,在陽城修建城池,制定了各種制度,社會生產有了很大の發展。

3.政治制度:禹死後,啟繼承父位。

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4.國家機構:(1)夏朝建立了軍隊。

(2)制定了刑法,(3)設置了監獄,(4)還制定了曆法,稱為“夏曆”。

5.統治中心: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帶,考古學家發現二裏頭遺址。

6.亡國之君:夏朝經曆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期間,國力衰微。

他不修德行,統治殘暴,用武力傷害百姓,引起民眾反抗。

知識點二商湯滅夏1.建立:公元前1600,湯滅夏,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bo)2.遷都:由於戰亂和環境變化等因素,盤庚遷都到了殷。

3.發展:商朝長期對外征戰,控制範圍不斷拓展,為了鞏固統治,設置監獄,制定酷刑,加強奴隸和平民の控制。

4.亡國之君:商紂王對外征討,耗費國力,同時修築豪華宮殿,對百姓征收繁重の賦稅,還施用酷刑,殘害人民。

知識點三武王伐紂1.滅商:公元前1046,在牧野決戰中商朝被周武王組織の政治聯盟所滅。

2.建周:公元前1046年得到呂尚,周公等人輔助の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史稱西周。

知識點四西周の分封制1.目の:穩定周初の政治形勢,鞏固疆土.2.依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

3.內容:(1)將宗親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の權利,建立諸侯國。

(2)諸侯具有較大の獨立性,但需要向周王進納貢物,服從周王調兵。

(3)受封者可以接著在自己の封地再分封。

4.西周の社會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隸。

5.滅亡:公元前841年,周曆王與民爭利,引起“國人暴動”。

到周幽王時,朝政腐敗,社會矛盾激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社会的形成时期)1、建立:约年,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局面。

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开始的。

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代替了,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

3、巩固统治:建立了,制定,设置,制定。

2、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5、灭亡:统治残暴,约年被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1、建立:约年,建立商朝。

2、:迁都至,统治稳定。

3、灭亡:商王统治残暴,约年,伐纣,双方在大战,商朝灭亡。

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动脑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1)引起民愤(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1、建立: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史称“西周”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①周王根据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和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和的权力,建立;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并服从。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

(3)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扩大了。

(4)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制度。

(西周时期社会等级:→→→)(5)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3、灭亡:公元前841年,时发生。

年,时,西周被族所亡。

(四)东周建立:年,东迁,史称东周。

★★总结讨论:(1)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都是由于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腐败,失去民心。

(2)从夏朝和商朝灭亡中我们能得什么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夏、商、周的更替:北京人、山顶洞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石器石器时代 河姆渡人、半坡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又是什么? 石器青铜器 青铜时代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青铜器的成就:(1) 后期:出现青铜器,代表是甘肃地区齐家文化遗址出现铜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2.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4.夏朝的暴君是桀称商朝为殷商。

7. 商朝最后一个暴君是:商纣王9.武王伐纣中商朝灭亡的决定性战役是牧野之战,商纣自焚而死。

10.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分封制产生的。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11.15.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3.4.的重要阶段。

(甲骨文中约40%都是象形字)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1.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

起止时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东周后期被称为:战国。

起止时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标志。

3.春秋后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

4.齐桓公继位后,任用管仲为相,在齐国进行改革。

5.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

最早“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是:齐桓公(春秋首霸)6.论语》中说,“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是对春秋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7.春秋时期设置郡县,分封制开始瓦解。

8.春秋时期,诸侯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春秋时期的第一9.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10.晋楚争霸时,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退避三舍的成语出自此战役。

概括:注释: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争战而得名。

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战国时期,诸侯征战的目的是拓展疆域,战争性质是兼并。

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局面: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巩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

4、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5、灭亡: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600 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1600 年,汤建立商朝。

2、盘庚迁殷: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商王纣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1)暴政引起民愤(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1、建立:公元前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5)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3、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 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第二单元《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知识清单-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第二单元《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知识清单-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过度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2)建立人物:禹(3)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4)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5)末代国君:桀(6)禹死后,启夺取王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7)启继承王位影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7)夏朝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2.商朝的统治:(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2)建立人物:汤(3)都城:亳、殷(盘庚迁殷)(4)末代国君:商纣王(5)盘庚迁殷:原因:躲避自然灾害;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经济。

3.西周的兴衰:(1)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2)建立人物:周武王(3)建国之战:牧野之战(4)都城:镐京(5)末代国君:周幽王(另外一个暴君是周厉王)(7)西周:分封制目的:为稳定周初政治形势,扩大统治范围,巩固疆土。

分封对象:宗亲(主体)、功臣等权利:管理土地和人民,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义务: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作为藩篱拱卫周朝)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评价:积极: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当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三代王朝兴盛和灭亡的相似之处,并说说从中能得到怎样的启示:1、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2、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任用贤才,广纳谏言。

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因刘向《战国策》而得名)1.王室衰微:(1)根本原因:是春秋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背景:礼崩乐坏,分封制等各种制度瓦解。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重难点、必考点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重难点、必考点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重难点、必考点总结5.《秋天的怀念》(1)文学常识体裁:散文,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2)重点字词残疾焦躁不安憎恨(zēng)暴怒无常砸碎墙壁沉寂瘫痪(tān huàn)侍弄(shì)捶打整宿(xǐu)翻来覆去唰唰啦啦憔悴(qiáo cuì)央求神色喜出望外絮絮叨叨豌豆仿膳踩扁敏感诀别淡雅深沉泼泼洒洒烂漫创伤(chuāng)(3)词语解释瘫痪(tānhuàn):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活动能力。

憔悴(qiáocuì):形容人脸色不好。

整宿:整夜,整个晚上。

诀(jué)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絮絮叨叨(xùxùdāodāo):形容说话等连续不断。

6.《散步》(1)文学常识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

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代表作有《散步》《诗礼人家》等。

(2)问题巩固思考:在面对分歧时,我的决定是什么?为什么我会感到责任的重大?我决定走大路。

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

母亲、妻子、儿子都听我的,我的决定直接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之重大。

(这其中表达式我对母亲、妻子、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怎样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

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小孩,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

老人、小孩组成当前典型的小家庭,而整个世界正是一个个小家庭组成,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7.《散文诗两首》(1)文学常识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问答式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问答式知识点汇总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问题: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建立者?继承者是谁?答案: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者:禹继承者:禹的儿子启问题:2、新的王位传递制度?夏朝的亡国之君是谁?答案:制度:世袭制亡国之君:桀问题:3、商朝的建立者?商朝中期的迁都事件?暴君是谁?答案:建立者:汤事件:盘庚迁殷暴君:商纣王问题:4、西周朝的建立者?时间?都城?通过哪次战役?答案:建立者:周武王时间:公元前1046年都城:镐京(今西安)战役:牧野之战问题:5、(1)西周开创了什么制度?分封的对象?答案:制度:分封制对象:宗亲和功臣(2)分封制的目的?答案: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为了巩固统治)(3)诸侯的权力?诸侯的义务?答案:权力:周天子授予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允许建立诸侯国。

义务: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4)分封制的四个等级分别是?答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5)分封制的作用?答案:①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②消极诸侯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强大后会威胁周天子的统治地位。

问题:6、(1)夏商西周散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答案:都出现了暴君,残暴的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2)夏商西周的灭亡给我们什么启示?答案:暴政可以亡国;只有施行仁政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问题:1、商朝时期青铜器的功能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案:由食器发展为礼器问题:2、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制作方法?代表作品?答案:制作方法:泥范制作法代表作品: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问题:3、(1)甲骨文的含义?最早出现于哪个朝?发掘的地点?答案:含义: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朝代:商朝发觉地点:河南安阳殷墟(2)甲骨文发现的意义?答案:①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又称原始社会时期,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社会时期:夏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期(距今约170万年——公元前2070年),是人类历史最长的社会阶段。

一、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名称距今时间遗址地点体质特征工具用火获取食物社会组织思想意识元谋人170万年前云南元谋县猿形打制粗糙石器天然火采集、狩猎原始人群北京人70—20万年前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粗糙石器天然火,保存火种采集、狩猎原始人群山顶洞人3万年前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制骨针,装饰品人工取火采集、狩猎、捕鱼氏族公社审美意识,死后埋葬1、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我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元谋人(云南元谋县)2、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氏族里。

⑤山顶洞人则除会采集和狩猎外,还会捕鱼、缝制衣服。

⑥山顶洞人会进行物品交换。

⑦山顶洞人有审美意识和埋葬死者。

3、北京人用火的意义:用火烤制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

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4、北京人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①远古时期,自然环境险恶,猛兽经常出没;②工具简单粗糙,个体无法抵御猛兽攻击:③以采集、狩猎为主,依靠集体力量才可以生存下来。

5、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和发现的意义:体质特征:保留了猿人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能够直立行走。

二、原始农耕生活名称河姆渡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农耕距今时间距今约7000年距今约6000年遗址地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骨耜)耕种磨制石器、骨器、角器原始农业种植水稻种植蔬菜、粟原始畜牧业(饲养业)饲养猪、狗、水牛饲养猪、狗手工业会制陶器,简单玉器,原始乐器、雕刻、使用天然漆彩陶、纺线、织布、制衣生活方式定居,干栏式房屋,挖掘水井定居,半地穴式圆形房屋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知识清单-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知识清单-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考点一:王朝的更替朝代建立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君主社会形态夏约公元前2070年阳城禹、桀奴隶社会的建立时期商约公元前1600年亳—盘庚迁殷汤、纣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西周公元前1046年镐京周武王、周幽王奴隶社会的成熟时期东周公元前771年洛邑周平王考点二、夏朝1.地位: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家天下”:家天下的局面从启开始。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国家机构: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4.统治区域:中心区域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5.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手工业作坊、生活区、出土精美礼器反映文明水平)。

考点三、商朝1.强盛的原因:任用贤才,发展农、工、商业。

2.迁都:①原因: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

②盘庚迁殷:迁到殷后保持相对稳定,控制范围拓展。

3.统治措施:巩固统治手段:设置监狱,制定刑法,加强对奴隶和平民控制。

4.奴隶的悲惨生活:没有人身自由,被随意转让、买卖、屠杀或殉葬(河南安阳殷墟商王大墓殉葬者众多)考点四:西周1,区域: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

2.发展方式:以农业立国,拓展疆土,发展迅速成为强大政治势力挑战商朝。

3.过程:①周文王在吕尚等人辅佐下做灭商准备。

→②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牧野决战(牧野之战)获胜,灭商建周,定都镐京。

→③周公旦营建洛邑:加强对东部地区控制。

→④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发"国人暴动",厉王逃亡。

→⑤周幽王时:朝政腐败,内外矛盾激化。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西周灭亡。

4.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依据: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3)分封对象:宗亲和功臣;(4)内容:①周王授予诸侯的权力:a.建立诸侯国;b.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c.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再分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年人教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二单元夏周商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四课早起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知识点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措施:禹在位时,征服南方三苗之乱,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了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

3.政治制度:禹死后,启继承父位。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4.国家机构:
(1)夏朝建立了军队。

(2)制定了刑法,
(3)设置了监狱,
(4)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5.统治中心: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考古学家发现二里头遗址。

6.亡国之君:夏朝经历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期间,国力衰微。

他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反抗。

知识点二商汤灭夏
1.建立:公元前1600,汤灭夏,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bo)
2.迁都:由于战乱和环境变化等因素,盘庚迁都到了殷。

3.发展:商朝长期对外征战,控制范围不断拓展,为了巩固统治,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4.亡国之君:商纣王对外征讨,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

知识点三武王伐纣
1.灭商:公元前1046,在牧野决战中商朝被周武王组织的政治联盟所灭。

2.建周:公元前1046年得到吕尚,周公等人辅助的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知识点四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3.内容:
(1)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

(2)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3)受封者可以接着在自己的封地再分封。

4.西周的社会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5.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历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到周幽王时,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激化。

公元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所灭。

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6.历史导图(只背诵黑体下划线的内容,其他内容理解性记忆即可)
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知识点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发现地点: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等地出现了铜器,在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2.种类: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

3.作用:功能有食器发展到礼器。

4.工艺:商周时期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
5.代表: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的青铜器。

知识点二甲骨文记事
1.含义: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3.考古学家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大量商代和西周的文字,至今为止已有十万余片,已经识别的字越有1500多字。

4.地位: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知识点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2.特点: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知识点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春秋后期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手工业:手工业的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都有所发展。

3.商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的使用。

知识点二王室衰微
1.分封制的瓦解:春秋时期,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

一些诸侯国不再把
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郡,县,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样就使分封制逐渐瓦解。

2.周王室衰微: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在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3.诸侯崛起: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

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知识点三诸侯争霸
1.原因: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互相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2.状况:
(1)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项征战,争夺霸主地位。

(2)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

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3.结果
(1)在春秋争霸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与此同时,中原“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知识点一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诸侯国中,秦,赵,魏,韩,楚,燕,齐
2.兼并战争: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扩展疆域。

当时战争规模很大,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都是发上在这一时期。

知识点二商鞅变法
1.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具体内容: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政治上:
①确定县制,由国君直接排官吏治理,从而奠定了现在县级的划分。

(重点必背)
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上:
⑤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私有。

⑥鼓励耕织(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可免除徭役。

⑦统一度量衡。

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授予爵位并奖励土地。

(重点必背,商鞅因此得罪了贵族)
商鞅变法的意义(影响):经过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加,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的基础。

知识点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
①时间:公元前256年
②修建者: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③地点: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④组成:都江堰渠首和灌溉网,渠首由: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
2.影响:建成之后,成都平原称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第八课百家争鸣
知识点一老子
1.学派: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万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3.学说:《道德经》,道家经典。

知识点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制度,主张以德治国。

2.政治思想: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3.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意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突出了一些列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5.作用:孔子的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三百家争鸣
1.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此时在学术思想领域非诚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

2.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诚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百家争鸣”
3.作用: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