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个性发展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改革方法初探——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改革探析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改革探析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改革探析【摘要】本文立足于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改革,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改革考核方式,重新设定评分标准及分值权重,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注重过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教学方法;考核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科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单纯采取传统的教学与考试方法,必须对教学和考试方式进行改革创新,教师要针对组织行为学学科的特点和要求,加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训练。

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提高组织绩效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这门课程有以下特点:(一)综合性从内在构成来看,组织行为学跨越了多个学科,融合了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从研究对象看,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以及外部环境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几个方面的知识。

(二)权变性和应用性组织行为学以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千变万化,组织的类型也千差万别,因此,组织行为学主张根据不同情景采用不同的理论及管理方式。

组织行为学并非一门简单的理论学科,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诸多学科中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它的很多研究结论都可以直接应用于具体的组织管理实践中,其应用好坏直接关系到组织的业绩。

二、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一)教学过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过程改革主要就是推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是课堂教学的组织策划者。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的学 习积极性 , 更不利于提高其实践管理能力 。 要在理论应用于实践上下功夫 , 就需结合 中国国情 以及现今
的实际情况 , 做好“ 本 土化” 工作 。通过对生活 中熟 悉的人 、 组 织
和事来进行讲述和分析 , 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 的基本理论和知 识 。为配合教学 , 目前本课程 的本 土化工作 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料 的收集过程 , 从本地企业 的案例 收集到历史资料 的准备 , 授课 教 师 在生活 中时刻 注意资料 的收集 。笔者 的体会是 : 第一, 从 每天 的新 闻时事 中留意那些与本课程 内容体系有关 的新 闻事件 , 比如 联 系“ 女博 士为爱辞职 ” 事件来和学生 一起 分析组织承诺 的涵义 和构成 ; 再 比如 , 从 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来谈 压力 管理 的方法 、 人 性化管理 , 以及激励理论 。第 二 , 紧随时代脚 步 , 选择那些学生们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8 1 8 1 . 2 0 1 5 . 1 7 . 0 6 4
作 为高 校工商管理专业 的一 门必修课 , 组织行为学是理论性
面 的把控 能力 , 如何 实现和其他课程 之间的整合 , 对 授课教师来 说教学难度 比较大。 本课程教学安排一般 总课 时为 4 0 学时 , 每周 3 学 时。 目前用 的教材 是机械 出版社 出版 的陈春花教授 主编 的教材 , 内容共有 1 8 个章节 , 内容充 实丰富 , 但很难做到在这 4 0 个学时 内将教材 的 全部 内容讲 授完 。因此 , 教学 中要根据每章的重 点和难点 内容来
组织行为学从个体 、 群体和组织三个层面来分析研究在一定 组织 中的人 的心理和行为 , 所 以这 门课程 的内容体系除了导论部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分析与思考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分析与思考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思考-人力资源《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思考李南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地一个主要目地就是改善课程地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地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学习到能够转化为实践能力地知识.以问题为导向地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于现实世界地以学生为中心地教育方式,1969 年由美国地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 在加拿大地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地一种教学方法.一、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法地优势分析《组织行为学》课程是企业管理学科地一门很重要地专业基础课程,对于该课程地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应用有关管理理论,更好地实现企业资源配置地最大化效益.而传统地《组织行为学》教学模式,教师为主体,课堂上更多地进行讲解,没有重视学生对于相应知识地理解和应用能力地开发,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不符合素质教育地要求.而PBL教学方式,一改传统教学模式地死板状态,具有很多优势.第一,它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主动地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地观点,同时也可以十分容易地获得来自其他同学和老师地信息.第二,可使有关课程地问题尽可能多地当场暴露,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正确理论地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使学习过程缩短,印象更加深刻.第三,它不仅对理论学习大有益处,还可锻炼学生们多方面地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地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地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地能力,主导学习、终身学习地能力等,这些将对今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二、教学思路发生转变1.教师要根据每节课学习地重点,设置相应案例,提出相应问题.专业教师备课时首先要根据授课地内容准备相应资料和案例,提出课程中需要解决地问题,再讲理论之前,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讨论结束提交讨论方案,然后教师开始进行课程内容地讲解,这样可以让学生对问题有深刻地理解,有助于学生学习.2.组织学生成立虚拟公司,上课按公司分组就座,便于问题地讨论与解决.PBL教学法是跨学科地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学生为解决问题需要查阅课外资料,归纳、整理所学地知识与技能,有利培养学生地自主学习精神.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课程需要让学生成立虚拟公司,上课组织学生分组就座,便于学生针对课程中地问题展开讨论.3.教师讲述完理论课程后,围绕学生对于相应问题地解决方案,进行分析解决.对于任何一门课程来说,最后地总结都是十分必要地.课程讲完之后,教师应对学生讨论中存在地问题进行总结,以免学生不知道解决问题地办法,下次还是出现同样地问题.三、PBL教学方法对于教师和学生地要求1.教师地要求.PBL教学法属于开放式地教学模式,对于开放式地教学模式会对主讲教师提出很高地要求,比如教师自身地素质及上课时教学技巧地掌握等.而作为主讲教师,要对本专业、本课程内容非常熟练掌握,能够很好地掌控课堂,相关学科知识也要扎实掌握;在能力方面,教师需要具备灵活运用知识地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地能力、严密地逻辑思维能力及良好地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在教学中,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教师应该熟悉教学大纲和学生地能力情况,这样才能规划好学习地重点、难点,制定有针对性地讨论案例与问题.2.学生要求.PBL教学地成功开展,需要学生地主动配合,从准备资料开始,课下有时需要查阅大量地文献资料,并积极与其它同学交流沟通,大家同心协力得出最佳结论.这样地学习,花在前期准备工作上地时间精力大大多于普通地课堂学习,需要学生们有主动学习地自觉性,否则很难达到预期地教学效果和目标.由于中国地学生长期接受“填鸭式”教育,对传统教育模式形成一定依赖性,缺乏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地积极性和能力,部分学生只满足于获取好地“分数”,所以对PBL教学改革形式会觉得太“花费”时间,这也是一种依赖于以往教学理念和学习方法地表现.因此,学生也应从自身出发,完成角色转换,从被动地学习者转变为学习地主人.四、课堂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学习地主动性与积极性大大提高.通过采用课堂分组上课地方式,教师在课程中设置相应问题,组织各组展开讨论,小组成员积极投入学习情境中,并能够积极主动发言,争取团队成绩有所提高.2.出勤率前所未有地提升.学生学习地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一个较好地后果就是学生不再愿意逃课;另外,由于课堂上采用分组就坐地方式,小组内部有自己地考核机制,小组成员自觉遵守组内规章制度,出勤率比以往任何课堂都要高.3.学生对于知识地理解与掌握程度更高.PBL教学模式又称为问题为导向地教学法,在课堂上,教师设置相应问题组织同学讨论与查阅相关文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认真讨论提出解决问题地思路,各组间进行问题分享,然后教师开始讲授相关理论知识,最后给出解决问题地思路,这样,学生在做中学,十分有利于对于知识地理解和掌握.作者简介李南,1978—,女,吉林长春人,硕士,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2003—至今),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b5E2R。

基于学生认知视角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学生认知视角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探索
标 , 用 差异 化 的 教学 方 法授 课 。 者 采 用过 的教学 方法 采 笔
教 学 提 出 了挑 战 , 理 类 学 科 注 重 案 例 、 拟 和 实 践 等 教 管 模 学 方 法 的 授 课 效 果 受 到 影 响 。 文 从 课 程 学 习 目的 、 程 本 课
教 学方 式 、 生能 力培 养 、 程 考 核 与成 绩 评 定 等 方 面对 学 课
的 、 程 教 学 方 式 、 生 能力 培养 、 程 考 核 与成 绩 评 定 课 学 课 等 内容 。
1 程 学 习 目 的 . 课
理 、 流 管 理 、 子 商务 、 销 管 理 等管 理类 专 业 和经 济 物 电 营
学 、 际经 济 与 贸易 等 经济 类专 业 的选 修课 程 , 经济 类 国 且 专业 的学 生选 修该 课 程 的人 数 有逐 年 增 加趋 势 。 组 织 行 为 学 集 科 学 性 、 统 性 、 合 性 、 践 性 、 动 系 综 实 互 性 、 变 性 、 操 作 性 等 特 征 为 一 体 , 同 的 章 节 与 学 生 权 可 不 素 质 的各 个 构 面 和 能 力 的 不 同 维 度 相 对 应 ,是 一 门 理 论
男 学 生3 人 , 学 生7 人 。 次调 查 主要 涉 及课 程 学 习 目 7 女 9 本
探 讨 的 是 个 体 、群 体 和 结 构 对 组 织 内 部 行 为 的 影 响 , 目 的是 应 用 这 些 知 识 改善 组 织 绩 效 。 学 生 是潜 在 的管 理 大
者 , 课 程 可 以 帮 助 他 们 开 发 良好 的 人 际 技 能 ( 宾 该 罗 斯 ,0 5 。 某 大 学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 课 程 不 仅 是 工 商 管 2 0 )在 该 理 和人 力 资源 管理 专 业 的必 修课 程 ,而且 是 农 林 经济 管

《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作者:方琴丽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27期摘要:《组织行为学》是管理类学生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对学生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及其今后的实际工作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组织行为学》的课程特征及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现状,提出《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即:以大学生个性塑造和行为引导为主线,通过改革,在满足大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的同时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知道”“悟道”与“行道”这三层教学境界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自我发展,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1《组织行为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组织行为学》是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对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

独特的学科特点对课堂教学的方法要求甚高,但是目前的教学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存在四个问题:(1)过分重视基本理论知识传授,与现实环境有所脱节。

授课方式陈旧,缺乏实践性操作和应用类学习。

(2)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互动少,学生只能被动式地接受知识,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能体现学生的主导性地位。

(3)将考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未能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考试形式单一,多以闭卷形式进行。

考试大多侧重于对知识的简单记忆和理解,不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些弊端对该课程的教和学形成了一定障碍,不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形成现代管理意识;也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因此,亟待改进。

2改革目标及基本思路2.1目标当前,大学生处在愈来愈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必须要学会认知自己、自我激励、与人交往、正确抗压,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残酷的竞争环境。

学生所包含的对于自身发展完善的需求是十分强烈的,教学改革应该顺应这种需要,变课堂为实践场所,改变单纯的管理教学为兼顾学生身心成长的大课堂,而这也正是《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意义所在,所以,以大学生自我发展为中心,以大学生个性塑造和行为引导为主线,来展开教学改革,既体现了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又兼顾了该课程本身的特点。

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探析

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探析

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探析王玲玲 哈尔滨广厦学院摘 要:本文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组织行为学》的改革思路。

笔者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形式三方面提出了改革意见,该门课程的改革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组织行为学 实践能力组织行为学是运用心理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系统研究工作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以便达到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正确预测、引导或改变个体或群体的行为,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行为学这门学科是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一定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形式,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培养适合市场需求、与时俱进的应用型人才。

一、教学内容改革1.要有针对性的选用教材。

教材是学生上课的最重要的参考,选择适合教学对象的教材是改善教学效果的有利保证。

过去我们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较多的考虑教材的权威性、规范性,这就难免在教材的选用上上注重了通用性而忽视了针对性,因此,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首先考虑更换符合学生特点的教材。

比如专科学生和本科学生要选择不同的教材,不同专业的组织行为学的教材选用要有不同的侧重。

2.课件要突出实践性和生动性。

课件是一门课程的核心内容的灵活体现,在课件的制作上我们要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设计课件内容和环节,力图使课件的内容具有实践性和生动性。

在传统的课件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职业与个性的匹配、人际关系理论、群体责任分摊效应实例、团队建设游戏等内容,适当简化了一些理论性过强的内容。

这在很大程度改善了教学课件呆板、脱离实际、缺乏吸引力的弊端。

3.教学内容与职业定位相挂钩。

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在培养和完善大学生人格、引导人的行为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而且目前很多高校都将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试图尝试将组织行为学的课程改革与学生的职业选择有效的联系起来,将教学改革的目标锁定为培养有就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基于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导向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研究——以武汉某独立学院本科层次为例

基于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导向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研究——以武汉某独立学院本科层次为例
越来越大的影响。
由于 该 课 程 教 学 既有 行 为 引 导 和人 格 塑 造 知 识 的 传 递 ,
次 的差 异 化 研 究 ,更 多 只 是 基 于 层 次 特 征 角度 在 进 行 较为 宏 观 的研 究 , 点 也是 侧 重 于 培养 方 案 和总 体 的 教学 模 式 . 际 重 实 上 , 理 实 践 活 动 离学 生还 是有 较大 一 段 距 离 . 且 独 立学 院 管 而 的 学 生在 自身 定 位 和 发 展 需 求 上 又 由于 其 特殊 的教 育 环境 具
摘 要 : 近年 来 ,组 织行 为 学) Orai t nl eair ̄ 《 ) gn ao a B hvo ) ( zi
+ 高校 选 为 工 商 管 理 专 业 和 公 共 管理 专 业 的 必修
课 程 , 因其 结合 了管理 学 、 理 学 以及 一 系列其 他 学科 内容 , 而使 其 在 管 理 活 动 的 各 个 方 面 尤其 是 关 于人 的研 是 心 从 究方 面发 挥 了越 来 越 大的 影 响 。 本 文 通 过 浅 析现 状 进 而提 出改 革措 施 。 关键 词 :组 织行 为 学 》 影 响 ; 学 改革 《 ; 教
人 才 培 养 目标 服务 , 为社 会输 送 有 用人 才 服 务 。


国 内相 关 研 究 情 况
国 内关 于 组 织行 为 学 的教 学 改 革 探 索 集 中在 两 个 方 面 :

方 面 是 突 出 教学 的实 践 性 特 征 方 面 ,着 眼于 组 织 行 为
贴 近学 生 、 近教 学 、 近 实 践 。 有助 于 我们 将 教 学改 革研 究 贴 贴 也 的视 线从 单纯 的社 会 应 用 转 而 引 导 到 关 注 学 生 的 当前 和 未来 的职 业 成 长 上 . 线 由外 向 内的 转 变 既是 教学 方 法 的改 革 . 视 更 符 合 当前 我们 培养 能 够符 合 社 会 需 要 的应 用 型 人才 的 目标 。

《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16 2
习 时 间 定 位 既 然 以 学 生 为 中心 那 么 该
, ,
课 程 的 学 习 时 间就 应 该 符 合 大 学 生 对 于
组 教 《 织 行为学 》 学 改革 的思 考

自我 发 展 的 阶段 的实 际 需 要 大部分 学 生

在 对 自我 认 知 和 发 展 渴 求 最 强 烈 的表 现
在 大学二

方琴丽


年级这 个阶段 是 大 学 时期


(河 南理 工 大 学 经 济 管理 学 院 河 南
关 于 自我 问题 的 集 中 思 考 阶 段 是 自我 意 焦作
4 54003)
识 充 分 觉 醒 和 完 善 阶段 是 教师 对 其 进 行

个 性发 展 引导 所 改变 单 纯 的 管 理 教 学 为 兼

修课 程 要 求 相 关 专 业 学 生 选 修
3


不 能体 现 学 生 的 主 导 性 地 位
(3 )

将考试

顾 学生 身心 成 长 的大课 堂

而这也正是
, ,
改 革课 堂 教 学手 段 的探 索
作 为督促 学 生 学 习 的主 要 方 式 未 能积 极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 热 情

对 自我 的高度 关 注 这 种 关 注 有 时 甚 至 会
通 不畅 人 微 言轻 属 于 绝 对 的弱势群体 中 国人 民 大学教授 博 士 生 导 师张 鸣在他 的 博 文 里 称 自己 是 学 校 最 低 层

(2 ) 以 教 师 为
含 的 对 于 自身 发 展 完 善 的 需 求 是 十 分 强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及考核改革模式探讨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及考核改革模式探讨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及考核改革模式探讨作者:王佩来源:《东方教育》2016年第18期摘要:为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以使其适应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管理素养的要求,同时为后续管理类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促进《组织行为学》教学发展,本文对《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及考核改革模式进行探讨,在分析现有教学及考核模式的基础上,探索设计了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心理测试等新的教学方法,同时尝试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实施新的考核方式。

该教学及考核方法加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从而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强化了《组织行为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课程改革;教学模式;考核模式一、《组织行为学》课程介绍《组织行为学》课程是面向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授课对象是已经简单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应用知识的学生。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综合涉及并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生物学以及历史学等多种学科,其授课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管理专业课的学习。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是以概念、原则、原理和方法的形式来阐述现实的管理活动,相对比较理论化。

同时其许多研究结果都可以直接应用于具体的组织管理活动中,并对组织业绩产生直接影响,应用性比较显著。

二、《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教学及考核现状第一、教学导向偏理论。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很多理论也能直接应用于具体的组织管理活动中。

在教学上要注重将书本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但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仍以理论教学为主。

该课程的基本理论源于国外,理论与中国的实际还有一些差距在“应用”上下功夫,特别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本土化”工作。

同时,有研究表明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表现出强烈的实用性需求。

90%的同学认为高职教育更应注重实操能力的训练,该结果符合现阶段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就业导向的学习目标的。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作者:吕云博来源:《商情》2009年第27期[摘要]本文从组织行为学课程特点入手,分析了组织行为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从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同时阐述了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中的五大转变。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组织行为学》课程的实施价值在于弥补心理学课程的不足,通过它全新的教学理论的延伸和辐射,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来,实现管理者管理思维的转变,这对于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是做好管理的基本前提。

因此,组织行为学课程成为目前课程改革的重点。

在以往的教学中,尽管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规范的教学内容体系及教学辅助资料,但由于课程本身的难度和高职教育的职业能力要求的匹配度出现了失衡,使得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具体情况如下。

一、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课程理论体系的价值与现实取向的偏移教师在实施该课程时的价值取向比较模糊,没有充分认识到课程本身的辐射性和延展性,使其对其他后续课程的辐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具体表现为:一是课程体系的内容更新的速度较慢,无法满足学生未来就业所需。

特别是由于组织行为源于西方理论,很多结合中国实际状况的分析还很欠缺,再加上授课老师本身的科研水平有限难以做出理性的选择和判断。

导致知识体系的不完善或者与中国现状脱节。

二是课程之间重复内容较多。

组织行为和领导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存在很多交叉部门,如何实现有效的整合和横向比较研究,这对授课教师来讲是个难度很大的教学问题。

2.课程执行的难度与教师知识背景的薄弱该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既具有较高的心理分析和实践应用能力,还要求教师对企业管理角色的能力认知把握得非常准确。

但是,本课程教师在学校所受的教育和毕业后作为教师所受到指导的过程,主要是在分科教学的环境中,受学科教材、教法的影响发展起来的。

多年来所受到的影响以及所从事的教学活动,使他们更适应传统的学科教学形式,难以形成课程整合和总体上把握课程体系的目标,离不开单一教材的束缚,摆脱不开“教”的方式,在头脑中缺乏对实际问题的反思和运用。

《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革模式探讨

《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革模式探讨

具有显著的作用 。通过案例教学模式 , 可 以盘活课堂理论知识 , 使学生对抽象 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入 和全 面的理解 .并 且有助于 学生形成系统 的管理学理论体 系 ,可 以为实践活动的开展起到 重要的指导作用 。案例教学法 的应用 , 需要 以《 组织行 为学》 的教 学 内容为依 据 , 根 据教学进度 的要求 , 通过 网络 、 图书馆 等不 同 的渠道获取教学案例 , 一方面可 以丰富课堂教学 的内容 。 另一方 面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应用理论的机会。 在案例 教学法的应用过程 中, 一般 结合 小组讨论的方式 , 将 学生分成不 同的小组 , 每个小组要在课后完成案例 的收集T作 , 并且形 成相 应的书面材料 , 再 根据案例 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 这
3 , 案 例 教 学法 的 有 效 运 用

《 组织 行为学 》 是 一门具有很 强实践性 的课程 , 单纯 的理论 教学显然无法适应现代管 理学 的需求 , 所 以, 要对现有 的教学方 法进行改进和创新 ,而案例教学法 的引入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
1 . 教 师过 于依 赖教 材
《 组织行 为学 》 课 程是管理 学专业 的基 础性 内容 。 其中包含 了很 多复杂的理论知识 ,仅仅依靠教材是无法满足 《 组织行 为 学》 教学要求 的。但是有些教师却过 于依赖教 材 , 根据教材 内容 照本宣科 , 不能主动查询其他与课堂教学相关 的内容 , 无法 丰富

与到课堂学习 中, 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 组织行为 学》 课 堂教 学中涉及到很多抽象的理论知识 , 学生在理解和记忆 方面的难度较大 , 课 堂气氛很容易因此变得沉 闷. 反而对学生 的 学习不利。如果可以营造 出良好 的课堂气氛 , 增加教师与学生之 间的互动 , 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遇到的难题也可 以随时得 到解 答 。 学生的积极性 自然就提升 。

《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教改模式探讨

《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教改模式探讨

些教 学方法能有效地激发 学生 的学 习 兴趣 , 调动学生 的学习热情, 高学生 的参与程度 , 强学生 的实践技 能, 而实现 了教与 学 提 加 从
的互动 , 强化 了 织行为学》 的课 堂教学效果。
【 关键词】 织行为学; 组 课程特点 ; 学现状; 教 课程 改革; 教学模式
知 灌输” 第二, 。 教学过程“ 向性 , 单 , 明显。 特征 课堂教学 中多 趣 和 动 力 , 而 达 到 强 化 教 学 效 果 的 目的 , 这 些 只 有通 过 改 进 而
数 教 师 全 程 都 是 自己语 言 讲 解 , 生 被 动 地 听和 记 , 维训 练 革 当前教学模式方能 实现 。再次, 学 思 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 日
三 、组 织 行 为 学》 程 教 学改 革 的 必要 性 《 课
首先 , 课程特点决定了必须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组织行为
性 。组 织 行 为学 的许 多研 究 结 果 都可 以直 接 应 用 于 具体 的组 织 学是一 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一方面 , 组织行为学 因 管 理 活动 中 ,并 对 组 织 业 绩产 生直 接 影 响 ,应 用 性 比较 显 著 。 的发 展 来 源 于 管 理 科 学 和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的研 究成 果 , 而 具 有 另 组 () 4 权变性。组织行为学的研 究对象是人 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 而 高度 的 综 合 性 和 理 论 性 ; 一 方 面 , 织 行 为 学 基 本 观 点 的形 人 的 心 理 和 行 为千 变 万 化 , 织 的类 型 也 是 千 差 万 别 , 组 因此 它 成 大 都 是 建 立 在 大 量 翔 实 、 权 威 的 第 一手 资料 的基 础 上 的 , 而 主 张 对 不 同 的人 、 同 的组 织 采 用 不 同 的研 究方 法 。 () 证 且 其 成 果 直 接 应 用于 实 际 的管 理活 动 。因此 教 学 过程 除 需 进行 不 5实 性 。 组织 行 为学 运 用 科 学方 法 进 行 研 究 , 于观 察和 推 理提 出 理 论 讲解 之 外 , 应 注 重 多种 教 学 手 段 的综 合 应 用 , 行 必 要 基 还 进 假设 , 用 客 观 案 例和 数据 进 行 论 证 , 运 因而 实 证 性 显著 。 二 、 组织 行 为 学》 程 的教 学 现 状 科 , 综合 涉 及 并 运 用 了心 理 学 、 会 学 、 治 量 , 有 1%的 学 生希 望 增 加 理 论 内 容 ; 教 学 方 法 方 面 :0 社 政 只 4 在 8% 4% 学、 济 学 、 经 生物 学 以及 历 史 学等 多种 学科 , 管 理 类 的 一 门重 的 学 生 主 张 增 加 课 堂 讨 论 比重 ,5 的学 生 主 张 增 加 课 堂 提 问 是

基于CDIO理念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作者:纪兰来源:《市场周刊》2016年第09期摘要:《组织行为学》是商科学生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然而由于其内容的抽象性以及课内课时的有限性,高校学生对《组织行为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状况不理想。

CDIO理念提倡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系统规划能力,其核心思想对于学生在就业中融入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有重大帮助。

文章基于CDIO理念对《组织行为学》课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设计,文章的研究内容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组织行为学》抽象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在小组答辩讨论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这对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重大突破。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CDIO;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9-118 -03一、CDIO理念概述目前国内高校的课程教学多以课堂内的理论教学模式为主,这样的教学现状有较多弊端:一方面,理论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较慢,学生所学可能缺乏时效性;另一方面,很多高校的毕业生在走上社会后都会觉得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从头学起,大学提供的教学缺乏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CDIO理念是国际工程协会于近年提出的全新思想,CDIO是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C (conceive)——构思,D(design)——设计,I(implement)——实现,O(operate)——运行。

CDIO理念的初衷是改革工程教育的传统理念,培养出知识体系与国际接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人才。

该理念最初是用于改革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因其理念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与时俱进性,引起了国内外高校和企业的关注。

CDIO理念于2005年经由汕头大学的校长顾佩华院士引入中国,这之后在国内高校越来越多的学科领域获得了应用。

图1 CDIO理念的示意图二、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引入CDIO理念的必要性《组织行为学》又名《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对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科学。

基于课程思政视角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探索

基于课程思政视角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探索

基于课程思政视角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探索作者:邵丹萍段晨颖赵琦琦张苗苗张金文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2年第04期摘要: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思政元素引入课堂的创新性教育新模式,旨在全方位、宽领域的促进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同向同行,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组织行为学》作为当代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其任课教师不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也担负着塑造综合性优秀人才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任。

因此,本文以《组织行为学》为例,论述了《组织行为学》课程思政教学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存在问题,探讨了课程思政视角的《组织行为学》教学建设思路,旨在促进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创新,助力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一、引言教育之始,德育为先。

2021年9月,教育部党组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会议主要强调了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使思想政治工作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1]。

由此可知,“课程思政”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或者一项专门的教学活动,而是贯穿与高校教学的各个环节和领域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强调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协调,把教书和育人落到实处[2]。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情境中个体层、群体层和组织层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学科。

该课程分别从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面研究人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工作动机等心理和行为规律,以此实现对人的行为的引导、预测及控制。

因此,学习《组织行为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和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也能发挥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引导的作用。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思考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思考

力情 况 , 这 样 才 能 规 划 好 学 习的 重 点 、难 点 , 制 定 有 针 对 性 的 讨 论 案 例 与
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 学生 要 求 。 P B L 教学 的成功开展 , 需 要学生的主 动配合, 从准备
资料开始, 课 下有时需要查阅大量 的文献资料, 并 积 极与 其 它 同学 交 流 沟 通, 大 家 同心 协 力得 出最 佳 结 论 。这 样 的 学 习,花 在 前 期 准 备工 作 上 的 时

Ⅸ 组 织 行 为学 》课 程 是 企 业 管理 学 科 的 一 门 很 重要 的 专 业 基 础课 程 ,
对 于 该 课 程 的 学 习能够 在 很 大 程 度 上帮 助 学 生理 解 、 应 用 有 关管 理 理 论 ,
更 好地 实 现 企 业 资源 配 置 的 最 大 化效 益 。 而传统的 Ⅸ 组 织 行 为 学》教 学 模 式, 教师为主体 , 课 堂上更多地进行讲解 , 没 有 重 视 学 生 对 于 相 应 知 识 的 理解 和应用能力的开发 , 课堂气氛死 气沉沉 , 不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 而 P B L教学 方 式 , 一 改 传 统 教 学 模 式 的 死 板状 态 , 具有很多优势。 第一 , 它 为 学 生 们 营 造 了一 个 轻 松 、主动 的 学 习氛 围 , 使 其 能 够 自主 地、 积 极 地 畅 所欲 言 , 充 分 表 达 自己 的 观 点 , 同时 也可 以十 分容 易地 获 得 来
授 B a r r o ws 在 加拿 大 的麦 克 马 斯 特 大 学 首创 ,目前 已成 为 国 际上 较 流 行
的一种教学方法。

掌握 , 能够很 好地掌控课堂 , 相 关 学 科 知 识 也 要 扎 实掌 握 ; 在 能 力方 面 , 教 师 需 要 具 备 灵活 运 用知 识 的 能 力 、 提 出 问题 并 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 严 密 的

新文科背景下《组织行为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新文科背景下《组织行为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一、引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在大国博弈竞争中赢得优势与主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关键在人。

高等文科教育作为培养青年人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的主战场、主阵地、主渠道,新文科建设势在必行。

2019年4月,“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在天津召开,会议提出,“按照《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要求,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推动全国高校掀起一场‘质量革命’”,形成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为2035年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1]。

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新文科学科专业划分进行了重组整合,形成文理交叉的新型学科模式,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专业学科课程相融合,打造综合性跨学科学习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和创新能力。

因此,随着新文科建设的推进,MOOC 、SPOC 、翻转课堂、对分课堂、虚拟仿真等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形态蓬勃发展。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正是吸纳了这些新兴的信息技术元素,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

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不仅能改进高校目前的教学方式,大大地提高高校的教学效率和办学成果,而且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互动与反馈,更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学习能力,契合当今时代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高标准、高要求。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情境中个体层、群体层和组织层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学科。

该课程分别从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面研究人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工作动机等心理和行为规律,以此实现对人的行为的引导、预测及控制。

因此,学习《组织行为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和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也能发挥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引导的作用。

《组织行为学》混合式教学效果好与否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组织行为学》的学习是否能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和素质的引导与塑造起到良好的作用。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贺光明(长沙医学院 管理系,湖南 长沙 410219)[摘 要]改变应试教育的惯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是我国高等院校进行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文章基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对目前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从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和观察思考的视角提出针对教学过程改革的具体措施,以期对当前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能力培养;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38 1171 引 言组织行为学是对工作组织中人的行为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其心理与行为规律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人际关系加以预测、引导和调节,以提高组织成员绩效并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学科。

由此可以看出,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强调实际应用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

因此,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要遵循组织行为学这一学科特性,在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程的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将组织行为学的理论融会贯通于剖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上。

2 组织行为学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组织行为学是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开展这一课程的教学,不仅是单纯地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课程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组织管理的能力。

近年来,每到毕业季,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都十分严峻,很大程度上是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造成的。

管理是一种能力,需要学生通过完成“积极参与多种实践活动并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然后再投身实践”的循环获得。

因此,组织行为学的教学目标与社会对管理人才能力的要求两者是一致的,而当前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现状则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其教学目标,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围绕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一中心主题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3 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目前在高校中,对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教学仍以采取传统的单一理论讲授式这一教学模式为主,实践性的课堂活动较少,难以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管理人才。

《组织行为学》创新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文档资料

《组织行为学》创新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文档资料

《组织行为学》创新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一、引言《组织行为学》属工业工程(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选修课程,该课程主要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并应用其原理和方法改善管理从而提高组织绩效的一门科学,是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以及历史学等多学科的交叉性学科,也是管理科学近年来发展最快、影响最广的学科分支之一。

该课程的学习,将对工业工程专业学生今后专业课程学习和工作都有较大帮助。

接受该课程教学任务后,一直在思索如何尽其所能将课程上好。

首先面临的是教学方法问题,目前,课堂教学多采用所谓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即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基本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学生依赖老师宣讲,考试集中复习,死记硬背概念原理,及格万岁。

这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简单,认真备课后完整的将该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及知识体系教给学生,要求学生诵记于心,教学肯定不会有大问题,然而这与高校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符。

在人才竞争激烈的全球化大背景下,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决定结合本课程进行创新式教学的实验与尝试 [1-4] 。

二、创新式教学改革的设计基础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培养自主获取知识能力、挑战已有知识、进而创造知识的人;第二层次是自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第三层次是老师灌输知识、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均可被认为是创新型教育的结果,对于工科更偏重于第二层次人才的培养[5-6] 。

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为此,初步确定了从“《组织行为学》课程调查问卷”入手的教师主导,学生全员、全过程参与的创新教学指导思想,一切从学生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了解教学对象,了解学生课程学习目的、学习动力、态度以及对课程教学诉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认 为 个性 的完 善 是 最 为 关 注 的 问题 的 t 有 效 问 卷 总 数 的 到 6 %, 0 选择 其 他 几 个大 案 的 分别 占 比如 下 :
过 学 习 本课 程 .来实 现 学 生 心理 素 质 的 提 高 和 自制 能 力 的增
强: 广东 工 业 大 学 的彭 维 文 ( 0 5 则认 为 . 织 行 为学 的 教学 20 ) 组 可 以和 学 生 的 网 络 交 际教 育 结 合起 来 .
0c .0 8 t 0 2 Vo . o 1 1 N .O 5
第 5卷 第 1 O期
基于 大学生个性发 展的 《 组织行为学 》 课程改革 方法初探
— —
以湖 北 经 济 学 院为例
傅 晓 明
( 湖北 经 济 学 院 工 商 管 理 学 院 . 北 武 汉 4 0 0 ) 湖 3 2 5 摘 要 : 文通 过 分 析 《 织行 为 学》 课 程 特 征 及 教 学基 本要 求 , 系大 学 生 发 展 完善 自我 个性 的 需 求 现 状 , 本 组 的 联

所 以 .我 们 在组 织 行 为学 的教 学 改革 中确 立 了如 下 指 导
思 想 . “ 足 一 个 中心 . 握 两 条 主线 ” 所 谓 “ 个中 心 ” 即 即 立 把 , 一 , 立 足于 满 足 大 学 生个 性 发 展需 要 这 样 一 个 中 心 .不 能 为改 革 而 改革 ,而 是 应 该 牢牢 把 握 学 生 的实 际 需要 来 进 行 改 革 : 两 “ 条 主线 ” 指 把 握 学 生 对于 发 展 完善 个 性 的需 要 这 样 一 条 主 线 . 以及 学 习 掌 握 组 织 管 理理 论 这 一条 主线 . 二 、 卷 调查 结果 分 析 问 我们 将 以湖 北 经 济学 院为 例 来展 开 关 于 组 织 行 为 学 的 教 学 改革 的实 践 探 讨 组织 行 为学 是 湖 北 经济 学 院 上 商管 理 学 院 开设 的 一 门 主
口 人 碌共 系 一 个 性 宪 罄
田 不 好 说
将 这 一 门课 程 定 付 于 管理 学 课 程 的 认识 .结 合 大 学 生 的 大 学 时期 的实 际 需 要 出发 来定 位 课 程教 学 目的 .我 们 的 教学 改革 就 是 围 绕 这 一 目的 展 开 : 次 . 其 以此 为 中心 . 们 的 改革 主线 我
者 也 持 有 相 同观 点 . 如认 为 该 r学 科 是 建 立在 行 为科 学 社 会 】
科 学 和 经 营 管 理 科 学 基 础 之 上 的 ( 查 德 L 达 夫 特 . 蒙 德 理 . 雷 A. 伊 .o 3 . 蒂 务 . 宾 斯 ( 0 2 也 将 该 课 程 定 位 于 综 诺 2 o )斯 罗 20 ) 合 性 学科 国 内部 分学 者 在认 同这 … 观 点 的 同时 . 教学 实践 在 方 面 做 了 一些 有 益 探 索 . 北 大 学 的 曹蓉 和 王 强 (0 6 尝 试 西 20 ) 了 从 提 高学 生心 理 素 质 角 度 来进 行 课 程 的 教学 创 新 .提 出通
个 很重 要 的 位 置 . 至 领 先 于就 业 选 项 当然 . 甚 由于 我 们 的
结合 相 关 的调 查 问 卷数 据 资料 , 出 提 组 织 行 为 学》 程 教 学 改 革 的基 本 思路 . : 足 于 大 学 生 个性 发 展 所 处 的校 课 即 立
园环 境 和 社 会 环 境接 轨 阶段 这 一 特 征 , 握 个 性 塑 造 和 行 为 引导 两条 主 线 , 过 一 系列 的 教 学 改 革 措 施 . 满足 大 把 通 在
学生 个 性 发 展 需要 的 同时提 高 该课 程 的 教 学 质 量 关键词 : 个性 发 展 : 织 行 为 学 : 教 学 改革 组


教 学 改 革 的 基 本 指导 思想
份 , 效 问 卷 比例 9 . % .我 们 结 合 调 查 问卷 中 所 反映 的信 有 26 9 息 作 为我 们 分 析 的 基 础 1 学 生 在 校期 间 自我 发 展 中 最 为 关 注 的 问题 . 大
就 是 个性 发 展和 管 理 理 念 的双 重 确 立 .既体 现 了大 学 生 的 实 际 发 展 需要 . 又兼 顾 了管 理 类 课程 本 身 的特 点 图示 1 大 学 期 间 最 为关 注 的问 题 :
对这 一问 题 的 回答 .反 映 出 学 生将 自身 的个 性 发 展 放 在
20 0 8年 1 O月
湖北 经济 学 院学 报 ( 文社 会 科 学 版 1 人
Ju a fHu e ies yo o o e( ma ie n o il ce c s or l bi n o Unv ri f t Ec n misHu nt sa dS ca in e i S
关 于这 一 问 题 . 家 普 遍 都认 为 . 大 这 时 期 是 在 自己人 生 发 展 中的 重 要 时 期 . 们 对 这 一问 题 的答 案 预 设 了“ 业 、 我 就 恋 爱和情感 、 业 、 性的完善 、 际关系 、 学 个 人 同等 关 注 ” 几 项 . 等 其
对 组 织 行 为 学 课 程性 质 的认 识 .代表 性 的 观 点 彳 往 将 其 = E 定 位 于 边 缘 性 、 叉性 的学 科 ( 成 忠 ,0 6 , 交 孙 2 0 ) 国外 的许 多 学
教 学 改 革 的 本 质 是 通 过 创 新 来 实 现 学 生 的 培 养 目标 . 组
萄就 业
一 恋 爱 和 信 巷 口 学业
织 行 为学 要 达 到 一 个什 么 目标 呢? 我 们 认 为 町以从 大学 生个 性 发展 的这 个 角 度 来 认识 这 一 目标 .即 突破 传 统 的 仅 仅 只 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