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习题(2)
人教版必修二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练习题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1.牛在中国作为勤奋、力量、镇邪、诚实、吉祥、丰足的象征,其形象已深深地融入中华文化之中,形成诸如“鞭春牛”“送春牛图”及“舞春牛”“唱春牛”“跳春牛”“春牛会”等灿烂的“春牛”母题民俗文化。
“春牛”文化的形成发展主要缘于( )A. 石器锄耕的出现B. 农耕文明不断发展C.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D. 国家政局长期稳定【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牛在农业生产的作用解答即可。
【解答】AC.联系所学可知,石器锄耕出现在夏商周时期,而牛在农业中的使用最早是在战国时期,“春牛”文化的形成发展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故排除AC。
B.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农耕文明时代,牛在农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牛是相当重要的蓄力,因此“春牛”文化的形成发展主要是由于农耕文明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
D.“春牛”文化是民俗文化,与国家政局长期稳定关系不大,故不选D。
故选B。
2.南宋刘一止《苕溪集》载:“老龙下饮骨节瘦,引水上诉声呷呀。
初疑蹙踏动地轴,风轮共转相钩加。
……残年我亦冀一饱,谓此鼓吹胜闻蛙。
”这可以佐证A. 冶金工具革新B. 农业技术进步C. 风能普遍利用D. 小农生活富足【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宋朝农业生产工具演进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正确解题干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B.题干“老龙下饮骨节瘦,引水上诉声呷呀。
初疑蹙踏动地轴,风轮共转相钩加。
……残年我亦冀一饱,谓此鼓吹胜闻蛙。
”体现了南宋用风力水车灌溉农田的情景,可以佐证农业技术进步,故B正确。
AD.题干均不能体现,故排除AD。
C.“普遍使用”说法绝对,故排除C。
故选B 。
3. 下列图片可以直接用来印证我国古代( )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C. 经济结构的变化D. 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答案】D【解析】略4. 耧车是西汉时期发明的播种工具,它将开沟、播种结合在一起,一次可播三行,一人一牛,日种一顷,功效提高了十几倍。
高中二年级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习题
高中二年级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习题
一、选择题
1.被奉为中国农业始祖的是:
A黄帝B神农氏C炎帝D仓颉
2.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农业相比,下列说法不属于中国传统农业鲜明特点的是:
A中国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
B中国最早饲养的家畜是绵羊
C猪是中国一直饲养的家畜
D中国北方种植业以粟为主
3.青铜农具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A夏朝B春秋时期C西汉初期D商周时期
4.图示的耕作方式出现的朝代是?
A秦朝B商周时期C西汉D春秋战国
5.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灵渠C京杭大运河D通济渠
二论述题
6.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什么变化?
答: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生产力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1)人们摆脱了不断迁徙的生活方式,可以稳定的在一个地方定居。
(2)说明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升,有利于人口的繁衍。
(3)中国农业开始独立发展,自成体系,进入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4)劳动力得到进一步解放,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奠定了封建社会赖以统治的经济基础。
选择题参考答案
1.B
2.B
3.D
4.C
5.A。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21: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练习题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选择题1.“药祖”神农(下图)在中国上古传说的帝王中,地位显赫,其主要原因是()A.创制并推广铁犁B.使用大镰收获C.推广牛耕技术D.创制耒耜,教民耕作2.“春初砍山,众木尽噘。
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
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
”上述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耜耕D.耦犁3.史书记载:“汤有旱灾……教民粪种,负水浇稼。
”材料最能说明商朝时()A.掌握了原始灌溉技术B.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C.奴隶遭受沉重的压迫D.农业生产已使用粪肥4.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耒耕耜耕5.《荀子·富国》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古量器名),一岁而再获之。
”这说明,战国时期()A.五谷开始种植B.铁犁牛耕已经广泛使用C.土地私有出现D.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6.它在唐朝已经使用,“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其优点是深浅自如,轻便省力”。
该“耕作农具”是()7.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下图所示人物主持的水利工程闻名于世,历苍黄风雨,惠泽中华民族两千余载,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
这一水利工程是()A.灵渠B.都江堰C.郑国渠D.白渠8.曹魏时出现了一种用木制成,可用脚踏或手摇,既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涝的灌溉工具是()A.曲辕犁B.水排C.翻车D.筒车9.唐朝法律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
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
上述规定反映了()A.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10.春秋战国时期,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A.自然经济的形成B.商业经济的发展C.井田制的确立D.铁犁牛耕的逐渐推广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
发达的古代农业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期间,我国农业发达地域的最主要耕种方式是()A.刀耕火种B.耜耕C.铁犁牛耕D.集体耕种分析:刀耕火种是原始社会的耕种方式,故 A 项错误;耜耕是商周期间的耕种方式,故B 项错误;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期间出现的先进耕种方式,故 C 项正确;集体耕种不是一种耕作方式,故 D 项错误。
答案: C2.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应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升分析:图一是汉代二牛抬杠的耕种图,使用的是直犁;图二反应的是唐朝江南地域出现的曲辕犁。
曲辕犁相对于直犁拥有深耕、易碎土等长处,故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应了耕犁技术的成熟。
铁犁牛耕技术出此刻春秋战国期间, A 项错误; C 项在资猜中未表现; D 项与题意没关。
答案: B3.以下图展现的耕种方法,最早出此刻哪一期间()A.商周B.西汉C.隋唐D.明清分析:此题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判断能力。
图中所示的代田法是西汉时赵过推行的。
答案: B4.“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这受益于水利工程()A.都江堰B.郑国渠C.漕渠D.灵渠分析:都江堰是战国期间蜀郡李冰所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当今四川省成都市,依据- 1 -题目中“天府”,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故 A 项正确;郑国渠是战国期间由韩国水工郑国修筑的水利工程,位于关中,当今陕西一带,故 B 项错误;漕渠是汉武帝时开凿的沿秦岭北麓的人工运河,使潼关到长安的水道运输时间大大缩短,故 C 项错误;灵渠是战国期间修建,位于广西境内,与题意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 A5.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对于农业的表达,如《农书·粪田之宜》中的“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任地》中的“时至而作,渴时而止”。
以上资料均反应了() A.中国古代农业依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色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敬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着重就地取材分析:此题考察的是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色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1、宋哲宗元祐元年监察御史王假设叟在一道奏疏中向皇帝进言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货间,借贷赒〔同"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
"这段材料说明了( )A. 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B. 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C. 地主与佃户开场互相依存D. 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进步2、 ?后汉书?记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
……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
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A. 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了生活贫困B. 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了生活贫困C. 因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D. 开场注重精耕细作进步农业产量3、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开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这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C. 铁农具的制作精细,使用范围扩大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4、?荀子·富国?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财亩数盆(古量器名),一岁而再获之。
〞这说明战国时期( )A. 五谷开场种植B. 铁犁牛耕已经广泛使用C. 土地私有出现D. 单位面积产量大大进步5、宋代诗人叶茵在?田父吟?中写道:“桃花深映水边庄,夫妇相携笑语香。
耕耨有粮蚕有种,丁男戽水妇要桑。
〞此诗反映了( )A. 小农经济的自给性B. 田园生活的困难性C. 农业消费的富足性D. 男耕女织的分工性6、据俞森?荒政丛书?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这材料说明了( )A.农本商末观念开场改变 B.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C.商品经济已经相当兴旺 D.家庭手工业是主要收入来源7、元朝袁介在?检农吏?一诗中写道:“欲求一点半点水,却比农夫眼中泪。
高一必修二第一课练习题
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传说中的人物,曾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的是A.蚩尤B.黄帝C.大禹D.神农氏2.中国形成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是在A 五六千年前B 七八千年前C 六七千年前D 八九千年前3.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A石斧、石锛 B骨耜、石耜 C钱、钹 D铁铲、铁犁4.被称为“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的是A 火耕B 牛耕C 耜耕D 铁犁的运用5.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A农业B、手工业C、商业 D、工业6.垄与沟轮换耕种,能防风抗旱,比普遍采用的播撒方法先进,这种方法是A “区田法”B “代田法”C “轮种法”D “间种法”7.观察阅读下面材料,指出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的特点是“代田法”是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深宽各一尺的垄和沟。
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
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载种。
汉代代田法模型A.广种薄收 B.少种多收 C.休耕轮作 D.精耕细作8.下列结合错误的是:A.战国──铁农具 B.唐朝──高转筒车 C.明清──风力水车 D.汉朝──耦犁9.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本生产模式②不承担国家赋税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情景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A.①②B.①④C.①②③ D.①③④10.黄梅戏《天仙配》中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了中国古代A 农业的基本特点之一B 手工业的基本特点之一C 商业的基本特点之一D “重农抑商”的基本特点之一二、问答题农业是古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回答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的相关问题:(1)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2)这一耕作方式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有何影响?(3)简要概述这一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练)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个体农耕D.铁犁牛耕2.下图出自汉代的画像石。
这幅图片所描绘的生产场景盛行于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两汉时期D.隋唐时期3.曲辕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农具改进的一大突破。
曲辕犁最早出现在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4.《七夕乞巧》诗云:“……向月穿针易,迎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用一根彩线连续穿过七孔针或九孔针为巧)与这一风俗密切相关的认识是A.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B.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C.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D.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5.一句俗谚:种田种得全,只要买点盐!反映了小农经济这一经济形式的特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C.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D.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二、材料分析题6.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1)写出材料中图1、图2出现的时间以及名称。
图3在什么时期出现在什么地方?(2)从材料的三幅图片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它们体现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参考答案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伐木”“纵火焚烧”的信息可知,其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故A项正确;石器锄耕是奴隶社会的耕作方式,故B项排除;CD都是小农经济的特点,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刀耕火种【名师点睛】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①地域差异角度:南稻北粟格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1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同步练习题和答案
第1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 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C.刀耕火种D.耒耕耜耕2. 下列属于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是( )A.玉米B.番薯C.水稻D.辣椒3. 《荀子·富国》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古量器名),一岁而再获之。
”这说明,战国时期( )A.土地私有出现B.铁犁牛耕已经广泛使用C.五谷开始种植D.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4. “药祖”神农(右图)在中国上古传说的帝王中,地位显赫,其主要原因是( )A.创制并推广铁犁B.创制耒耜,教民耕作C.推广牛耕技术D.使用大镰收获5. 《华阳国志》卷三《蜀志》记载:“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这描述的是( )A.都江堰B.漕渠C.坎儿井D.白渠6. “春初砍山,众木尽噘。
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
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
”上述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B.刀耕火种C.耜耕D.耦犁7. 据《战国策》记载,秦国农业采用了“以牛田”的先进生产技术。
“以牛田”是指( )A.使用铁器B.用牛耕地C.刀耕火种D.耧车播种8. 叶茵《田父吟》诗云:“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
”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 )A.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D.赋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9. 史书记载:“汤有旱灾……教民粪种,负水浇稼。
”材料最能说明商朝时( ) A.掌握了原始灌溉技术B.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C.奴隶遭受沉重的压迫D.农业生产已使用粪肥10. 春秋战国时期,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 )A.自然经济的形成B.商业经济的发展C.铁犁牛耕的逐渐推广D.井田制的确立11. 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
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2)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D.①③④②春秋时A.赵过B.贾思勰C.宋应星D.徐光启5.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
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你能答案与解析1.B 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耒耜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并将其逐渐推广;西汉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故答案为B 项。
2.A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农业耕作方式的进步,如“石器锄耕”是耒耜出现和普遍使用的结果,而“铁犁牛耕”则是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逐渐推广的产物。
3.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准确把握,最后一句话反映了牛耕的出现,《国语》记载了西周中后期到春秋时期的史实,而材料其他部分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政治特征。
4.A 本题考查识图分析能力。
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代田法。
西汉时,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广代田法。
5.C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历史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抓住题干中的“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等可以判断反映的是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6.B 题干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重视气候、施肥等因素,这是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特点的表现。
7.D 本题旨在考查对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理解。
①②③④的说法均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8.C 小农经济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不是商周时期,因此排除含③的选项。
9.B 题干材料艺术化地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状况,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是在极低的生活标准下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条件下,在无天灾人祸的情况下,农民也就是勉强度日,根本不可能出现富足的情况。
10.C 解题关键是学会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时练习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时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从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中,你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 A.原始畜牧业出现B.原始农业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C.农业生产在春秋时期已经成熟D.我国主要农作物在春秋时期品种基本具备2.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大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
”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 ( )A.夏商时期 B.战国、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3.黍和稷为同一类农作物,粘性的叫黍,不粘的称稷。
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
由此,研究者可能作出的判断是( )A.《诗经》中包含了大量反映农事的作品B.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C.黍和稷是商周重要的粮食作物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4.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
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
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①③ B.①②③C.②④ D.①②④5.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包括( ) A.铁犁牛耕技术未能实现革命性进步B.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耕地有限,人多地少矛盾突出D.社会分工越来越细6.《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诸侯耕于东郊”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始蚕于北郊”的记载。
这主要表明(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D.统治者“以民为本”7.《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练习)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
米饭,永远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
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观察下列图片,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历史信息是A.铁农具使用范围的扩大B.农业耕作技术不断改进C.铁农具已占据主导地位D.传统农业经济不断发展3.我国古代有许多农业谚语,如“小满前后,种瓜种豆”、“麦要浇芽,菜要浇花”、“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等。
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的A.“精耕细作”特点B.“重农抑商”思想C.“自给自足”形态D.“靠天吃饭”观念4.有人根据甲骨文中“犁”字的形象,推断商代已有牛耕,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近年己出土了商代晚期的铜犁(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由此可以推知A.铁犁牛耕始于商代B.文献史料与考古发现相互佐证C.文献史料真实可信D.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为农具5.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
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D.官府募民耕作6.北宋张耒曾描述某种灌溉工具“踏车激湖水,车众湖欲竭”,清朝《松江府志》也记载这种灌溉工具效率较高,“凡一车用三人至六人,日灌田二十亩。
”这一工具应指A.B.C.D.7.《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沪核桑,菜茹苻畦,瓜瓠果,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这种生产体现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精耕细作D.因地制宜8.《中国经济史》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
”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A.西周B.春秋战国C.唐朝D.宋朝9.观察下图,图中所示耕种方法的先进之处主要表现在A.休养地力,保苗抗旱B.减少风沙等自然灾害的影响C.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D.扩大了农作物的种植面积10.一位学者认为唐朝时期江南曾经实施了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来证明自己的说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同步练习题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选择题1.《宋史·食货志》载当时的农民,“幸而收成,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
”这说明当时()A.钱庄盛行 B.借贷流行 C.租佃关系发展 D.社会和谐稳定2.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了3亿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
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一百多年里,人口增长最多的是江南三省(江苏、安徽、浙江)这一现象的出现()A.加速了明清王朝的腐化进程 B.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出现革命性变化C.扩大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D.引发了农耕文明深层的社会危机3.《汉书·惠帝纪》记载,女子到适婚年龄(15岁至30岁)不嫁,征收五倍人头税。
有学者对此解释说:婚姻是男女双方的事,但当时民间聘礼太重,罚女子,是为了迫使女子出嫁,男子能够娶妻。
此举()A.导致男尊女卑现象严重 B.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C.意在缓解政府财政危机 D.提高了女性经济地位4.商周时期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是()A.木、石、骨等材质的耒、耜 B.青铜材质的耒、耜C.青铜、铁材质的耒、耜 D.铁、钢材质的犁、锄5.1973年在余姚发现距今6000年左右的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人工栽培水稻遗物,其堆积数量之多,保存程度之完好,在同时代遗址的考古中是极为罕见的。
这说明()A.新时期时代已产生了小农经济 B.文革时期发现,事实已经严重夸大C.余姚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 D.中国是世界上较早种植水稻的国家6.苏轼《无锡道中赋水车》诗云:“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
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插稻芽。
洞庭五月欲飞沙,鼍鸣窟中如打衙。
天工不见老翁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这里“水车”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早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7.西汉时期的《氾胜之书》记载:“春,地气通,可耕坚硬强地黑垆土,辄平摩其块以生草;草生,复耕之;天有小雨,复耕和之,勿令有块,以待时。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12: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练习题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选择题1.下图为原始社会某种生产工具复原及使用方法示意图,该生产工具应为()A.石斧B.石犁C.木耒D.铁犁2.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铁犁牛耕B.曲柄锄耕C.刀耕火种D.铁铧犁耕3.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影响深远。
这一耕作方式形成于()A.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4.代田法是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深宽各一尺的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如下图所示)。
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的特点是()A.广种薄收B.少种多收C.休耕轮作D.精耕细作5.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人们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6.《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五谷六畜B.自给自足C.精耕细作D.铁犁牛耕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材料二材料三(王景)迁庐江太守。
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牛疫。
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后汉书》(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一单元 发达的古代农业(二)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二)传统农业
小农经济
精耕细作
经营“水土”
粟
南
稻
北
粟
稻
经营“水土”
“土” “水”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耕作方式 耕作制度
灌溉工具 水利工程
1.生产工具 (1)铁器的出现
铁锄
铁犁
铁镰
1.生产工具
东南根柢,谚曰苏常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常州奔牛闸记》
5.灌溉工具
动 曹力 魏( 翻人 车力
)
动 力唐 (代 水筒 力车 )
(练习)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
上……以溉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
最早出现于 C
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
筒车
6.水利工程
石、骨、木、青铜农具(少)
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发达地区)
铁制农具(发达地区)
汉代
牛耕普及全国
耦犁→一牛挽犁
唐代
铁犁牛耕
曲辕犁
3.耕作技术
从垄作法到代田法
垄作法
代田法(西汉.赵过)
4.耕作制度 汉代一年一熟
宋代江南地区一年两熟, 甚至一年三熟
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 南方江浙地区
“方朝廷在故都,实仰东南财赋,而中吴尤为
(2)曲辕犁的出现
汉代直辕犁
唐代曲辕犁
1.生产工具 (2)曲辕犁的出现
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从唐朝到明清时期一直在农业生产中使用。
2.耕作方式
(1)刀耕火种
“荆、扬……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 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5·福州高一检测)右图中的人物神农氏为后世所称颂,主要是因为他( )A.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B.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C.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D.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荆,以教天下解析: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农具——耒耜,被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分析选项,故选D。
答案:D2.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劦田”的记载。
据史学家考证“劦田”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可知商朝的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集体耕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由题干中“劦田”为“三耒共耕”的解释可知商朝使用奴隶集体耕作。
答案:D3.(2015·南京高一检测)1956年我国发现了一处古墓群,出土了包括兽骨、铁锛(一种工具)在内的大批珍贵文物。
根据出土文物判断,这处古墓应不早于( ) A.夏商B.春秋战国C.秦汉D.隋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铁锛”,即铁农具,而铁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此墓不会早于春秋战国时期。
答案:B4.(2015·安徽师大附中高一月考)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
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C.男女分工明确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解析:诗中描写的是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故A、B、C三项均正确;在封建制度下,农民需要负担沉重的徭役、兵役和赋税,因此D项表述错误。
答案:D5.(2015·广西学业水平测试)曲辕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农具改进的一大突破。
曲辕犁最早出现在(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习题(2)
【成才之路】2018-2019高中历史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9·厦门高一检测)右图中的人物神农氏为后世所称颂,主要是因为他( )A.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B.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C.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D.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荆,以教天下解析: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农具——耒耜,被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分析选项,故选D。
答案:D2.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劦田”的记载。
据史学家考证“劦田”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可知商朝的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集体耕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由题干中“劦田”为“三耒共耕”的解释可知商朝使用奴隶集体耕作。
答案:D3.(2019·扬州高一检测)1956年我国发现了一处古墓群,出土了包括兽骨、铁锛(一种工具)在内的大批珍贵文物。
根据出土文物判断,这处古墓应不早于( )A.夏商B.春秋战国C.秦汉D.隋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铁锛”,即铁农具,而铁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此墓不会早于春秋战国时期。
答案:B4.(201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曲辕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农具改进的一大突破。
曲辕犁最早出现在( )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隋唐时期在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答案:C5.(2019·高一滨州模拟)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A.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D.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解析:表格内容既有农业工具的革新,又有水利工程、农业节气的完善,这些都是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因素。
2020-2021学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后练习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文所述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C.井渠D.灵渠2.李文治在《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中说:“(松江)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
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主要反映了( )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B.农户闲适的乡村生活C.乡村市场的繁荣景象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3.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诗经》:“千耦其耘。
”(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材料反映了( )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C.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D.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4.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千耦其耘B.个体农耕C.刀耕火种D.代田法5.《竹书纪年》中有“人面龙颜(有称人身牛首),断木为耜,揉水为耒,耜耒之利,以教天下,故号神农”的记载。
这些内容( )A.是远古人们蒙昧无知的想象B.呈现了刀耕火种的实证资料C.提供着农业萌芽时期的信息D.记载着以农立国的大政方针6.在古代农业科技成果中,农具、耕作栽培这两类的科技成果数量最大,合计占农业科技成果总数的1/3。
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 )A.追求精耕细作B.重视耕织结合C.以家庭为单位D.满足自我消费7.《朱子大全》指出:“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
生民之业,莫重焉。
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B.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C.小农经济关乎封建社会的稳定D.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8.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开始向土地实际耕种者征收租税,有“粟米”,还有“布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才之路】2018-2019高中历史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9·厦门高一检测)右图中的人物神农氏为后世所称颂,主要是因为他( )
A.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
B.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
C.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D.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荆,以教天下
解析: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农具——耒耜,被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分析选项,故选D。
答案:D
2.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劦田”的记载。
据史学家考证“劦田”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可知商朝的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D.集体耕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由题干中“劦田”为“三耒共耕”的解释可知商朝使用奴隶集体耕作。
答案:D
3.(2019·扬州高一检测)1956年我国发现了一处古墓群,出土了包括兽骨、铁锛(一种工具)在内的大批珍贵文物。
根据出土文物判断,这处古墓应不早于( )
A.夏商B.春秋战国
C.秦汉D.隋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铁锛”,即铁农具,而铁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此墓不会早于春秋战国时期。
答案:B
4.(201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曲辕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农具改进的一大突破。
曲辕犁最早出现在( )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隋唐时期在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
本定型。
答案:C
5.(2019·高一滨州模拟)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A.
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
解析:表格内容既有农业工具的革新,又有水利工程、农业节气的完善,这些都是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因素。
中国古代农业重视这些技术的总结和应用,说明这一时期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
答案:D
6.(2019·商丘高一检测)宋代江苏吴郡“地沃而物夥,稼则刈(收割)麦种禾,一岁两熟”。
这说明了( ) A.垄作法得以推广B.代田法的普及
C.一年两熟制出现D.一年三熟制产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材料“一岁两熟”描述的是耕作制度。
而A、B两项是耕作技术,D项未在材料中体现。
答案:C
7.(2019·河北学业水平测试)《颜氏家训》中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可见当时的经济形态是( )
A.合作经营B.集体劳作
C.重农抑商D.自给自足
解析:材料中“稼穑而食,桑麻以衣”是指种植庄稼和纺织桑麻;“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即不与外界接触而能充足的生活。
综合判断,题干讲述的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A、B、C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答案:D
8.《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ā)省声。
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
”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 )
A.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D.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从关于“家”的解释“豕居之圈曰家”,而“豕”是
指猪,故材料体现出了家畜饲养业的有关信息,再结合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史实可知其特点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答案:A
9.(2019·长沙高一检测)中国的汉字充满时代的气息,具有时代的特征。
右图这个字不能得出的时代信息是( )
A.耒为主要农具
B.实行井田制
C.小农经济为主
D.属于农耕文明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农业的发展。
左边“耒”右边“井”,所反映的是井田制下的耕种情况,无法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征。
故选C项。
答案:C
10.(2019·通州高一检测)春秋战国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阶级的提倡B.宗法制的解体
C.铁器牛耕的使用D.社会人口的增加
解析:“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指的是生产组织形式,属于生产关系范畴,而生产关系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产工具。
因此本题中推动小农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使用。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
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
材料二《牛郎织女》“夏绣邮票”一套四枚,分别为“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鹊桥相会”。
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
(2)材料二和材料三哪个更能真实地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答案:(1)牛耕技术。
(2)材料三。
观点:农民长年累月劳累,生活困顿;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生产生活条件艰苦。
(3)①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的兴修;②政府要减轻对农民的剥削;③优越的自
然环境;④稳定的社会环境。
12.下列诗句反映了宋代太湖流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情况:
《春日田园杂兴》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奇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夏日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秋日田园杂兴》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
——[宋]范成大注:“钟”:古代以六斛四斗为一钟;“斛”: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糠核”指米麦的粗屑。
这句说的是农民每年收入两钟粮,就得忍痛输献一斛,只能把剩下的糠皮给孩子吃。
请回答:
(1)“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一句反映了农业生产是一种怎样的情况?
(2)“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一句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一句反映了农民怎样的生活?
(4)据你看来,作者写作此诗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1)农业精耕细作技术很高,采用稻麦轮作。
(2)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3)虽然农民日夜劳作,异常辛苦,但在封建剥削之下,仍不得温饱,生活十分艰难。
(4)反映农业技术水平低,农民生活困苦,希望进行政治改革,关注民生的重民情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