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课件
合集下载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六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26页

3、东汉以来的田庄制
①经济上自给自足
特易形成②军地事方上拥割有武据装!
点
③人员上聚族而居
人身依附关系强烈
归纳小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演变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经营方式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商周)
土地公有制
国王所有的 贵族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
集体耕种,平均分配
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 协作方式
君主土地私有制 农民服务役、“均田”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7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7日星期五2021/8/272021/8/272021/8/27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72021/8/27August 27,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72021/8/272021/8/272021/8/27
A.周王 B.贵族 C.平民 D.奴隶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72021/8/27Friday, August 27,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4:54:15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72021/8/272021/8/27Aug-2127-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72021/8/272021/8/27Friday, August 27, 2021
①经济上自给自足
特易形成②军地事方上拥割有武据装!
点
③人员上聚族而居
人身依附关系强烈
归纳小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演变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经营方式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商周)
土地公有制
国王所有的 贵族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
集体耕种,平均分配
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 协作方式
君主土地私有制 农民服务役、“均田”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7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7日星期五2021/8/272021/8/272021/8/27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72021/8/27August 27,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72021/8/272021/8/272021/8/27
A.周王 B.贵族 C.平民 D.奴隶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72021/8/27Friday, August 27,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4:54:15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72021/8/272021/8/27Aug-2127-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72021/8/272021/8/27Friday, August 27, 2021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178人民版PPT课件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B.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1.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 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2.《国语 • 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 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 周时期
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B.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3.中国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 人士的喜爱。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瓷器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三种形态 经营方式 产 品 流通状况 地 位
官营 手工业
(夏朝)
政府直接 武器,皇室、不在市场流 长期占主导
经营
官府和贵族
通 地位
消费品 (不(以自交然换经济为)生产目的)
民营 民间私人 民间消费品 在市场流通 明中期后占 手工业 经营 (以交换为(生商产品目经的济))主导地位
2、发展缓慢的原因: ①自然经济的抵制; ②封建制度的阻碍; ③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束缚。
五、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①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享誉世界; ②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官营-主导,
民营-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重要比重) ③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而相应变化; ④明中后期在江南地区的一些手工业部门
明清 青花瓷、彩瓷、珐琅彩瓷器争奇斗艳
3、丝织业:(中国最早养蚕缫丝织绸)
时期 主要成就
四五千 已经养蚕,有了丝织品 年前
商周 商朝有了织机,能织多种丝织品; 周朝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1.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 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2.《国语 • 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 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 周时期
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B.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3.中国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 人士的喜爱。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瓷器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三种形态 经营方式 产 品 流通状况 地 位
官营 手工业
(夏朝)
政府直接 武器,皇室、不在市场流 长期占主导
经营
官府和贵族
通 地位
消费品 (不(以自交然换经济为)生产目的)
民营 民间私人 民间消费品 在市场流通 明中期后占 手工业 经营 (以交换为(生商产品目经的济))主导地位
2、发展缓慢的原因: ①自然经济的抵制; ②封建制度的阻碍; ③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束缚。
五、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①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享誉世界; ②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官营-主导,
民营-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重要比重) ③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而相应变化; ④明中后期在江南地区的一些手工业部门
明清 青花瓷、彩瓷、珐琅彩瓷器争奇斗艳
3、丝织业:(中国最早养蚕缫丝织绸)
时期 主要成就
四五千 已经养蚕,有了丝织品 年前
商周 商朝有了织机,能织多种丝织品; 周朝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材料二 明朝时美洲作物的引进,产生了一个重大后果,那就是清朝的人 口爆炸。有研究表明,1685年中国人口约为1.1亿,1765年增长到2亿,1790年 达到3.08亿,1850年达到4.36亿。在这段时间里,人口的猛增,仅靠传统粮食 作物是无法支撑的,幸好这批强壮的新作物及时出现,将深山老林和不毛之 地,尽数化为粮田。《宜都县志》中载:“山田多种玉黍(玉米),俗称包谷。 其深山苦寒之区,稻麦不生,即玉黍亦不殖者,则以红薯、洋芋代饭。”
1.概况: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 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 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
2.外传概况 物种 概况
①从 16 世纪中叶起,玉米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 和饲料作物之一。到 17 世纪,玉米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 玉米 欧洲各国 ②明朝时,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乾隆、嘉庆年间,玉米得到 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前,玉米的种植已遍布全国 马铃 ①16 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薯、 ②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 甘薯 ③马铃薯和甘薯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小麦 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 ②用面粉做成的食品种类繁多,风格迥异,小麦产业随之兴盛 ①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
水稻 ②18 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
3.禽畜传入美洲 (1)种类:鸡、牛、驴、马、羊等。 (2)影响:这些禽畜在美洲繁衍生息,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 了农业的发展。 拓展延伸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物种传播到世界各地,世界其他地区 的物种也传入美洲并得以推广,对美洲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世 界各地区的物种交流,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也 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材料二 明朝时美洲作物的引进,产生了一个重大后果,那就是清朝的人 口爆炸。有研究表明,1685年中国人口约为1.1亿,1765年增长到2亿,1790年 达到3.08亿,1850年达到4.36亿。在这段时间里,人口的猛增,仅靠传统粮食 作物是无法支撑的,幸好这批强壮的新作物及时出现,将深山老林和不毛之 地,尽数化为粮田。《宜都县志》中载:“山田多种玉黍(玉米),俗称包谷。 其深山苦寒之区,稻麦不生,即玉黍亦不殖者,则以红薯、洋芋代饭。”
1.概况: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 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 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
2.外传概况 物种 概况
①从 16 世纪中叶起,玉米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 和饲料作物之一。到 17 世纪,玉米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 玉米 欧洲各国 ②明朝时,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乾隆、嘉庆年间,玉米得到 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前,玉米的种植已遍布全国 马铃 ①16 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薯、 ②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 甘薯 ③马铃薯和甘薯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小麦 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 ②用面粉做成的食品种类繁多,风格迥异,小麦产业随之兴盛 ①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
水稻 ②18 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
3.禽畜传入美洲 (1)种类:鸡、牛、驴、马、羊等。 (2)影响:这些禽畜在美洲繁衍生息,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 了农业的发展。 拓展延伸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物种传播到世界各地,世界其他地区 的物种也传入美洲并得以推广,对美洲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世 界各地区的物种交流,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也 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优质PPT课件

夏、商、周:官府垄断 (“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继续发展
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收归官办
4、主要成就和影响:
领先世界的冶金业; 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历史悠久;素 称发达;世界 领先。
第二页,共29页。
(1)高超的冶金技术:
技术 冶铜技术 冶铁技术
炼钢技术
发展概况 原始社会晚期:掌握 商周时代:繁荣 西周晚期:已有铁器(铁剑 )春秋战国:使用铁农具,并推广 两汉:高炉炼铁 东汉: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两汉:炒钢技术 南北朝:灌钢法 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夺得千峰翠色来。”五代人徐夤赞叹曰:“捩翠融青瑞色新,陶 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诗歌、文献的描写越是优美,越引得人们去考证、猜想,以致于出 现了各种各样的说法。而秘色瓷究竟“秘”在何处,知道的人却越
来越少,也就越发加剧了这种瓷器的神秘感。
第七页,共29页。
鉴宝
当一回文物鉴定专家,请同学辨别其它宋朝五大名窑的瓷器。
“瓷器大国”
第二十页,共29页。
探究小结: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有何特征?
1、中国古代手工业是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三种家经庭营手形工态业并存。
材料一:在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种类较少,只有石器、骨角器、陶
器、纺织、酿酒、编织部门;奴隶社会增加了冶铜业,封建社会又增加 了冶铁、制糖、棉纺织业等部门。……明清时代的某些手工业部门, 如制瓷、制糖、矿冶、井盐等行业的部分手工工场中,都已具有相
"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
艺品"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
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
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中国艺 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重要成就: 重要成就 (1)冶金业(铜、铁、钢) )冶金业(
原始社会晚期: ①原始社会晚期:已掌握冶铜技术 商周: ②商周:青铜铸造业繁荣 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③西周晚期 出现铁器 西汉: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④西汉 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 杜诗发明 ⑤东汉 杜诗发明水排 魏晋南北朝:发明的 发明的灌钢法 ⑥魏晋南北朝 发明的灌钢法 (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 (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 世界领先地位) 世界领先地位)
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 秦汉
开始 得以发展
魏晋南北朝 遭受摧残 隋唐 两宋 元朝: 元朝: 明中叶 清:
恢复与发展 日常用具及用品, 在曲折中艰难发展 (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 自民营手工业) 自民营手工业) 黄道婆推广先进棉纺织技术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出 现资、三种形态: 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 三种形态: 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
二、官营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 手工业 素称发达
1、地位、特征、发达原因:P8 地位、特征、发达原因: 成就: 2、成就: (1)冶金业 ①②③④⑤ 各朝代 冶金业: ①②③④⑤P8(各朝代 各朝代) 冶金业 (2)制瓷业 ①②③④⑤⑥ P8(各朝代 制瓷业: 各朝代) 制瓷业 各朝代 (3)丝织业 ①②③④⑤⑥⑦ P8(各朝代 丝织业: 各朝代) 丝织业 各朝代
D、唐朝
5、下列手工业中较早兴起的是: 下列手工业中较早兴起的是: A.冶铁业B.棉织业C.造纸业D.印刷业 冶铁业B.棉织业C.造纸业D. A.冶铁业B.棉织业C.造纸业D.印刷业 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诗中的名句。 唐诗中的名句。然而楼兰古国在唐代以前已销声 匿迹,留下了千古之谜。 匿迹,留下了千古之谜。楼兰国的兴盛在很大程 度上得益于: 度上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农耕文化的发达 C.旅游业的发展 D.战略位置的重要 7、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 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二次工业革命》课件

人教版新课标 高中历史 必修2 经济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课件
课堂导入
世界第一辆汽车
世界第一辆四轮汽车
课堂导入
电灯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课堂导入
这些图片大家并不陌生,这些交通工具与照明电灯与现在现代化的设备 相比较确实比较简陋,但是正是这些产品的问世,宣告了人类历史上又一次 革命时代的到来。
那么这一次革命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工 业革命。
“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世界市场的发展
➢ 特点: ➢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第
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 第一次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
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
世界市场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相 同和不同之处?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 次,工业革命具有哪些特点?
世界市场的发展
相同:两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 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 了 制、垄断制。
推进新课
世界市场的发展
➢ 不同: ➢ 前者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后者以电力、电动机和内
世界市场的发展
➢ 以电动机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电力与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讯等伟大的发明使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 个更光明、更美好的新时期,也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资本主 义把全世界都作为它的活动舞台,不间断地掠夺世界各地区,到19世 纪末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终于把世界瓜分完毕,世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 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而最终建立起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课件
课堂导入
世界第一辆汽车
世界第一辆四轮汽车
课堂导入
电灯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课堂导入
这些图片大家并不陌生,这些交通工具与照明电灯与现在现代化的设备 相比较确实比较简陋,但是正是这些产品的问世,宣告了人类历史上又一次 革命时代的到来。
那么这一次革命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工 业革命。
“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世界市场的发展
➢ 特点: ➢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第
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 第一次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
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
世界市场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相 同和不同之处?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 次,工业革命具有哪些特点?
世界市场的发展
相同:两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 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 了 制、垄断制。
推进新课
世界市场的发展
➢ 不同: ➢ 前者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后者以电力、电动机和内
世界市场的发展
➢ 以电动机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电力与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讯等伟大的发明使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 个更光明、更美好的新时期,也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资本主 义把全世界都作为它的活动舞台,不间断地掠夺世界各地区,到19世 纪末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终于把世界瓜分完毕,世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 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而最终建立起来。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3)不同物种的交流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情境三
材料五:死板的英国人认为,马铃薯是对小麦面包营造的传统食 物文明的破坏。直到1794年,英伦诸岛小麦歉收,面包价格暴涨,食 品短缺引发社会骚乱,此时,对于要不要吃马铃薯,英国社会展开了 一场大辩论,在当时颇具声望的农学家阿瑟杨也宣称:马铃薯是“丰 富之根”,可以保证英格兰人免受饥饿。
——教材第8页
根据地图和材料指出新航路开辟前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
交流范围有限:各大洲内部,亚欧之间;物种种类少,存在少量食物交流
二、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8—10页内容,了解“美 洲物种的外传”情况,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物种
传入欧洲
传入中国
① 15C末16C初传入(观赏) ①传播途径:明朝传入(三路并进)
——摘编自朱基福《新航路开 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材料四:
(2)丰富人们食物种类,改变饮食习惯和食物结构。
情境三
材料五:在北美地区,水稻仅有3%供本地消费,其余全都用于出 口。玉米、番薯的上市贸易,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起到了平抑粮价的 作用。
材料六:在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供应总 量。粮食除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外,还投入市场出售,促进了商品经济 的发展。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当时甘薯大规模引入对中国所产生的作用。 ①有利于解决粮食饥荒问题; ②延长了中国人的寿命; ③促进了人口增长; ④扩大了土地的开垦利用。
物种
传入欧洲
传入中国
① 15C末16C初传入(观赏) ①传播途径:明朝传入(三路并进)
玉米
②16世纪中叶在南欧推广, 成为主粮和饲料。
马铃薯 ③17世纪传遍欧洲,仅次于
情境三
材料五:死板的英国人认为,马铃薯是对小麦面包营造的传统食 物文明的破坏。直到1794年,英伦诸岛小麦歉收,面包价格暴涨,食 品短缺引发社会骚乱,此时,对于要不要吃马铃薯,英国社会展开了 一场大辩论,在当时颇具声望的农学家阿瑟杨也宣称:马铃薯是“丰 富之根”,可以保证英格兰人免受饥饿。
——教材第8页
根据地图和材料指出新航路开辟前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
交流范围有限:各大洲内部,亚欧之间;物种种类少,存在少量食物交流
二、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8—10页内容,了解“美 洲物种的外传”情况,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物种
传入欧洲
传入中国
① 15C末16C初传入(观赏) ①传播途径:明朝传入(三路并进)
——摘编自朱基福《新航路开 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材料四:
(2)丰富人们食物种类,改变饮食习惯和食物结构。
情境三
材料五:在北美地区,水稻仅有3%供本地消费,其余全都用于出 口。玉米、番薯的上市贸易,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起到了平抑粮价的 作用。
材料六:在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供应总 量。粮食除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外,还投入市场出售,促进了商品经济 的发展。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当时甘薯大规模引入对中国所产生的作用。 ①有利于解决粮食饥荒问题; ②延长了中国人的寿命; ③促进了人口增长; ④扩大了土地的开垦利用。
物种
传入欧洲
传入中国
① 15C末16C初传入(观赏) ①传播途径:明朝传入(三路并进)
玉米
②16世纪中叶在南欧推广, 成为主粮和饲料。
马铃薯 ③17世纪传遍欧洲,仅次于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返回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基础落实
任务一:阅读课本P10第二目,对欧洲传入美洲的物种进行分类。
提示 粮食类:小麦、大麦、水稻; 水果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 蔬菜类:黄瓜、豌豆; 经济类:甘蔗; 畜禽:鸡、牛、驴、马、猪、羊等。
任务二:阅读课本P10,梳理外来物种传入美洲的影响。
提示 影响:(1)小麦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 (2)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 (3)禽畜的传入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总结拓展
(5)时间长期性:新航路开辟后,开始了物种大交流。时至今日, 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6)过程双向互补性。
[针对训练] 中国传统本草学一向认为辛辣食物或辛辣味有“除六腑寒 冷”的功效。《清稗类钞》记载:“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 下列关于辣椒的表述,正确的是 A.原产于南美洲的阿根廷 B.16世纪传到西班牙等欧洲国家
√C.明朝时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
D.传入中国后,流行于山东、山西地区
明朝时辣椒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C项正确。 根据所学可知,辣椒原产于拉丁美洲的秘鲁和墨西哥一带,A项错误。 15世纪末辣椒传入西班牙,16世纪辣椒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B项错误。 辣椒传入中国后,流行于西南和中南地区,D项错误。
图解历史 世界物种的交流
新航路开辟导致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的物种交流和 疾病传播。食物物种交流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疾病传 播给人类带来灾难。
问题思考 1.阅读课本P10“早期英属北美殖民地农作物分布图”,思考其他地区物 种在美洲的传播有何特点? 提示 最先在大西洋沿岸种植,再由沿海地区向内地推广种植。 2.阅读课本P11“历史纵横”,谈一谈咖啡与咖啡馆的出现有何影响? 提示 为人们提供了新的休闲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情趣。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基础落实
任务一:阅读课本P10第二目,对欧洲传入美洲的物种进行分类。
提示 粮食类:小麦、大麦、水稻; 水果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 蔬菜类:黄瓜、豌豆; 经济类:甘蔗; 畜禽:鸡、牛、驴、马、猪、羊等。
任务二:阅读课本P10,梳理外来物种传入美洲的影响。
提示 影响:(1)小麦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 (2)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 (3)禽畜的传入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总结拓展
(5)时间长期性:新航路开辟后,开始了物种大交流。时至今日, 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6)过程双向互补性。
[针对训练] 中国传统本草学一向认为辛辣食物或辛辣味有“除六腑寒 冷”的功效。《清稗类钞》记载:“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 下列关于辣椒的表述,正确的是 A.原产于南美洲的阿根廷 B.16世纪传到西班牙等欧洲国家
√C.明朝时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
D.传入中国后,流行于山东、山西地区
明朝时辣椒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C项正确。 根据所学可知,辣椒原产于拉丁美洲的秘鲁和墨西哥一带,A项错误。 15世纪末辣椒传入西班牙,16世纪辣椒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B项错误。 辣椒传入中国后,流行于西南和中南地区,D项错误。
图解历史 世界物种的交流
新航路开辟导致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的物种交流和 疾病传播。食物物种交流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疾病传 播给人类带来灾难。
问题思考 1.阅读课本P10“早期英属北美殖民地农作物分布图”,思考其他地区物 种在美洲的传播有何特点? 提示 最先在大西洋沿岸种植,再由沿海地区向内地推广种植。 2.阅读课本P11“历史纵横”,谈一谈咖啡与咖啡馆的出现有何影响? 提示 为人们提供了新的休闲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2.主要组织方式: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 3.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 4.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封建土地私有制
练习:
牛耕之所以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
B 次革命”,原因是(
)
A.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B.畜力代替人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沉重的徭役,农民时刻面临贫困、 破产流亡的威胁
一、小农经济的形成
(1)条件: (2)时间:
(3)特点: 利:生活稳定,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4)地位: 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精耕细作的方向发展。
弊:
(5)评价:
A个体小农经济力量薄弱,难以扩大生产规模,
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较差(脆弱性);
B 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 重要原因。
弱点:分散性 封闭性 落后性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的异同?
异: 自然经济简单讲就是自给自足没有商品交换的 经济,与商品经济相对立。产生于原始社会,鸦 片战争后开始解体。 小农经济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农业生产,产生于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后,与集体耕作相对立。 解体于鸦片战争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被 集体经济取代。 自耕农经济指一家一户的个体农业生产且拥有 耕种土地的所有权,与租佃经济相对立。 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属于自然经济,但自然 经济不一定就是小农经济。
C.使人不再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D.使土地不必进行休耕
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始于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 D.汉代以后
铁犁牛耕发展的几个阶段
•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使用、逐渐 推广。
• 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到,东汉时已经推广到珠 江流域
•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 主要耕作方式。
•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且安装了 犁评,至此,我国耕犁已经相当完善,一 直为后世沿用
活学活用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
次第下倾于岸上……以溉稻田,日夜不
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
出现于(
)
A.东汉 C.唐朝
B.曹魏 C D.北宋
C
• 最能反映唐朝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是
√1、“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 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2C、关古于代小妇农女经的济地的位说较法高不D正、确商的品是经济的发达 A. 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 B. 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生产方式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他用生动的笔墨勾画出这个小村男耕女织、安适宁静的生活图景。
一、小农经济的形成
(1)条件:
(2)时间: (3)特点:1.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2.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一、小农经济的形成
(1)条件: (2)时间: (3)特点: 利:生活稳定,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4)地位:
弊:
(5)评价:
一、小农经济的形成
(1)条件: (2)时间: (3)特点: 利:生活稳定,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4)地位: 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精耕细作的方向发展。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的相同处:
(1)封闭性. 三者都很少与外界进行产品和 技术的交流。
(2)保守性. 都难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墨 守陈规。
(3)狭隘性. 劳动者大多目光短浅,没有远 大理想,只追求眼前利益。
(4)自给自足性. 对外依赖性很小。
二、精耕细作农业的突出成就
1 耕地面积扩大 2 提高土地利用率 :实行间作、套种、
√C.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 D.有利于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3、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种经济形态的特征
√之一是 A.农民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基本用于自己消费 B.土地集中在地主阶级手里 C.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D.农民不到市场上去出售农产品
4、战国以来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得以确立,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第二课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一、小农经济的形成
(1)条件:
1.铁犁牛耕技术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现和普及; 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时间:战国时期
三、小农经济的形成
(1)条件: (2)时间: (3)特点:
小农经济的概念
生产单位
生产领域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 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
中耕
垄作法
垄作法的特点是:在高田里,将作物 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在低田里, 将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高田 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低田种 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且有利于 通风透光。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弊:
(5)评价: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 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 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 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 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 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 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 模式。
生产目的
一、小农经济的形成
(1)条件:
(2)时间: (3)特点:1.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2.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朱陈村》
——白居易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轮作复种
3 提高土地生产率
二、精耕细作农业的突出成就
1.耕地面积扩大
2.提高土地利用率 :
3.提高土地生产率:
A耕作方面
B排灌方面
C施肥方面
D选育良种
E掌握农时: 创造二十四节气
麦田套种棉花
兰考人民创造的农桐间作种植模式
耧 犁
播种工具,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
调节犁耕的深浅
高转筒车
清代 风力水车 风力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