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土壤简介

合集下载

海南省土地资源简析

海南省土地资源简析

水利设 施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18996公 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0.5%。
未利用地
沼泽地 12690公顷
荒草地 251473公顷
滩涂144460 公顷
土地利用特点
1
土地资源区位、 经济、体制优势
土地利用具有地域性差异 土地利用经济化方向发展
2
3
地貌类型多样,土地适宜性广
4
5 丰富的海洋资源和陆地海岸带
●丘陵主要分布在山地周围的内陆和西北、西南等地区 ●台地与阶地分布在山区丘陵周围, 一般海拔低于100米, 相对高度在80米以下 ●熔岩台地常见的地貌是火山锥,多布在海南岛北部 ●平原多分布在环岛的滨海地区
土壤类型分析
砖红壤占土地总面积的 53.42%,全省19个市县 均有分布,是海南省的 主要土壤类型。
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
海南岛由于中高周低起伏变化的地貌结构, 使光、热、水土等生态环境条件进行再分配。 目前土地利用地域分布上,已形成三个环带:
①沿海平原台地以粮食作 物、经济作物、防护林及 城乡居民点为主的环带
③中部山区以热带森 林保护为主的中心带
②丘陵地区以橡胶等热带 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 物、经济林为主的环带
主要是高岭石,且多数结晶良好。
沼泽土
●沼泽土大都分布在低洼地区,具有季节性或长年的停滞 性积水,地下水位都在lm以上,并具有沼生植物的生长 和有机质的嫌气分解而形成潜育化过程的生物化学过
程。
水稻土
●发育于各种自然土壤之上、经过人为水耕熟化、淹水种 稻而形成的耕作土壤。
海南省土壤类型分布图
燥红土剖面
土地问题分析
海南 土地利用 问题 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较低 存在短期行为,优地未完全得到优用 局部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协调

海南土壤简介PPT课件

海南土壤简介PPT课件

53.42%,
全省19
个市县
均有分
布,是
海南省
的主要
土壤类
.
型。 9
.
10
❖ 土壤性状描述:砖红壤是热带雨林、季雨林下生成
的强烈脱硅富铝化的深厚红色土壤,在福山县分布
于雷州半岛和钦州湾北岸,分布区年降雨量1400mm
以土,≥10℃积温7500℃以上。砖红壤风化淋溶系数
<0.1,盐基饱和度<15%。由于冬季偶有寒潮侵袭,
17
水 稻 土 剖 面 图
水稻土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及人们种植水稻后,采用各种栽培措施的影响下形成的。 它由于长期灌溉和干湿交替,形成了不同于旱地的土壤性状。水稻土在种稻灌水期间,耕 作层为水分所饱和,呈还原状态;在排水、晾田、秋冬干田季节,耕作层呈氧化状态。水 稻土在淹水缺氧的情况下,有机质分解比较缓慢,腐殖质程度高,肥效比较稳长,养分损 失较少。但如果土壤还原性较强,有机质进行嫌气分解,则产生多种有机酸,阻碍稻根的 泌氧能力。 水田淹水以后,三价铁被还原为能溶于水的亚铁,锰也发生类似的变化,钾 也有部分被铁、锰、铵等离子置换而释放出来,供水稻生长需要,而且亚铁和硫化氢结合 生成硫化亚铁沉淀,减轻硫化氢的危害。这些都是水田在淹水以后适当的还原环境形成对 水稻生长有利的一面,但还原程度太强或还原状态时间太久时,则对水稻生长不利。因此, 要利用排灌技术、晾田、耕作等措施,使土壤对水分具有适当的渗漏性能,以调节土壤中 氧化还原状态和pH值,不断更新土壤营养环境. ,满足水稻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要。 18
.
5
第三阶段,由于风化盐基的进一步淋溶而使土 体上部酸化,因而使铁、铝胶体开始活动,在 干湿交替的气候条件下,一方面是铁的氧化物 胶体蒙覆于粘粒表面,在土壤干旱期变为针铁 矿与赤铁矿,使土壤颗粒变红,即所谓红化过 程;另一方面是粘土矿物的进一步破坏,形成 高岭石,以至三水铝石,这就是富铝化过程的 最后阶段。

海南岛黄壤分布反应的规律

海南岛黄壤分布反应的规律

海南岛黄壤分布反应的规律
海南岛位于中国南海,是我国重要的热带岛屿之一。

岛上的黄壤分布广泛,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黄壤是一种富含有机质、矿质元素丰富的土壤类型。

它在海南岛的分布反应着一定的规律。

海南岛黄壤的分布主要受到地质、气候、植被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地质条件对黄壤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海南岛地处岩浆活动带,地壳运动频繁,这导致了地质构造的复杂性。

岛上的黄壤主要分布在火山岩、花岗岩等酸性地质环境下,这些岩石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通气性,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和矿质元素的富集。

气候条件也是海南岛黄壤分布的重要因素。

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雨量充沛。

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和矿质元素的释放,进而促进黄壤的形成。

此外,热带气候还提供了适宜的生物环境,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进一步促进了黄壤的发育。

植被也对海南岛黄壤的分布产生了影响。

海南岛拥有丰富的热带植被资源,不同类型的植被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热带雨林植被的茂密枯落物可以提供大量的有机质,进而促进黄壤的形成。

而热带草原植被的根系发达,可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有利于黄壤的发育。

海南岛黄壤分布反应的规律受到地质、气候和植被等因素的综合影
响。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海南岛土壤的特点。

黄壤的广泛分布为海南岛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基础,也为岛上的生态建设和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加强黄壤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海南岛的可持续发展。

海南地理课件——海南岛的土地资源

海南地理课件——海南岛的土地资源
称“褐色砖红壤” • 在海相台地上发育的砖红壤含细砂较多而称为“砂质砖红
壤”
三、主要土壤类型
• 砖红壤的性质
– 分布广泛但不连片,剖面发育层次较明显,表 土红色,心土有网纹层,即红、白色斑纹层; 铁质砖红壤层次不明显,表层暗红色,重粘, 小于0.01mm粘粒可达65%,心土红色而松; 砂质砖红壤表层黄红色,心土棕红色,铁锰结 核成层;褐色砖红壤表层铁质聚集,层次较明 显,表土呈褐色,心土呈红、黄、白混杂的网 纹层;黄色砖红壤表土呈黄棕色,心土下部显 示为红色,淋溶作用大,铁锰结核在心土常见, 网纹层呈红白色
四、土壤资源的地区性分异
– 1、海南岛北部丘陵台地铁质砖红壤、砖红壤土 区
– 2、东南丘陵、阶地黄色砖红壤土区 – 3、西南丘陵、阶地燥红土地、褐色砖红壤土区 – 4、中部山地赤红壤、黄壤土区
1、海南岛北部丘陵台地铁质砖红壤、 砖红壤土区
• 砖红壤除了玄武岩台地上发育的铁质砖红 壤,还有砂质砖红壤,花岗岩风化壳上发 育的砖红壤。另外还有水稻土、砂质土等。
三、主要土壤类型
• 赤红壤-又称砖红壤性红壤,分布在山地及丘陵 地
– 赤红壤与砖红壤不同在于缺乏铁质结核层 – 赤红壤的剖面是表土红黄色,下为红、黄、白斑纹层,
少见铁及锰结核存在。 – 赤红壤分布于400-800米之间,因山区水湿条件影响
可形成黄色赤红壤,在本岛山区东侧热带雨林下易发 育 – 赤红壤分布面积约490万亩,占全岛9.6%,主要用于 种植林木,以保持水土和发展热带珍贵木材林
海南岛的土地资源
• 一、土壤类型的水平分布 • 二、土壤类型的垂直分布 • 三、主要土壤类型 • 四、土壤资源的地区性分异 • 五、海南岛土地类型系统
一、土壤类型的水平分布

海南主要土壤类型

海南主要土壤类型

海南主要土壤类型砖红壤:土种名称淡泥砂砖土描述1. 归属与分布淡泥砂砖土,属砖红壤亚类泥砂砖红土土属。

主要分布在海南省文昌、琼山、定安、屯昌、临高、澄迈、儋县、东方、白沙、乐东、三亚等县(市)的丘陵地区。

面积128.6万亩。

2. 主要性状该土种发育于砂页岩风化物,经长期耕作熟化而成。

剖面为 A11—A12—Bs型。

土体厚度大于100cm,层次分明,多为浅黄,棕灰色,并常见铁锰结核、铁子。

质地为砂质壤土至砂质粘壤土。

Bs层粉粘比0.8左右,pH5.5,土壤有效阳离子交换量5.7me/100g土,盐基饱和度20%左右。

据19 个农化样分析结果统计:有机质含量1.35%,全氮0.075%,全磷0.021%,全钾1.04%;有效微量元素铜0 .401ppm、锌0.01ppm、锰8.8ppm、钼痕迹,硼0.15ppm、铁29ppm。

3. 典型剖面采自儋县番加农场一队,低丘下部,海拔150m。

母质为砂页岩风化物。

年均温23.1℃,年降水量2000mm,≥10℃积温8454.1℃。

冬季无霜。

种植甘蔗。

A11层:0—15cm,暗棕色(干,7.5YR3/4),砂质壤土,碎块状结构,松散,根系多,有少量砾石。

A12层:15—32cm,浊黄色(干,2.5YR6/3),砂质粘壤土,块状结构,根系少,有铁锰斑、夹有少量砾石。

Bs层:32—100cm,灰棕色(干,5YR5/2),砂质粘壤土,小块状结构,根系少,有铁锰斑,夹有少量砾石。

4. 生产性能综述该土种土体深厚、质地适中,疏松,易耕作,宜种性广。

但各种养分含量偏低,有效微量元素锌、钼、硼含量在临界值以下。

目前种植橡胶、胡椒、茶树、甘蔗、甘薯、豆类等作物。

一般橡胶亩产干胶50—80kg,甘蔗亩产 2000—3000kg。

部分处于斜坡地带土壤侵蚀较重,耕层中砾石、铁子较多,质地偏砂,土壤贫瘠,作物产量低。

在改良利用上,重点发展经济效益高的热带经济作物,但要注意营造防护林,搞好水土保持,间种或轮作绿肥。

海南主要土壤类型知识分享

海南主要土壤类型知识分享

海南主要土壤类型海南主要土壤类型砖红壤:土种名称淡泥砂砖土描述1. 归属与分布淡泥砂砖土,属砖红壤亚类泥砂砖红土土属。

主要分布在海南省文昌、琼山、定安、屯昌、临高、澄迈、儋县、东方、白沙、乐东、三亚等县(市)的丘陵地区。

面积128.6万亩。

2. 主要性状该土种发育于砂页岩风化物,经长期耕作熟化而成。

剖面为 A11—A12—Bs 型。

土体厚度大于100cm,层次分明,多为浅黄,棕灰色,并常见铁锰结核、铁子。

质地为砂质壤土至砂质粘壤土。

Bs层粉粘比0.8左右,pH5.5,土壤有效阳离子交换量5.7me/100g土,盐基饱和度20%左右。

据19 个农化样分析结果统计:有机质含量1.35%,全氮0.075%,全磷0.021%,全钾1.04%;有效微量元素铜0 .401ppm、锌0.01ppm、锰8.8ppm、钼痕迹,硼0.15ppm、铁29ppm。

3. 典型剖面采自儋县番加农场一队,低丘下部,海拔150m。

母质为砂页岩风化物。

年均温23.1℃,年降水量2000mm,≥10℃积温8454.1℃。

冬季无霜。

种植甘蔗。

A11层:0—15cm,暗棕色(干,7.5YR3/4),砂质壤土,碎块状结构,松散,根系多,有少量砾石。

A12层:15—32cm,浊黄色(干,2.5YR6/3),砂质粘壤土,块状结构,根系少,有铁锰斑、夹有少量砾石。

Bs层:32—100cm,灰棕色(干,5YR5/2),砂质粘壤土,小块状结构,根系少,有铁锰斑,夹有少量砾石。

4. 生产性能综述该土种土体深厚、质地适中,疏松,易耕作,宜种性广。

但各种养分含量偏低,有效微量元素锌、钼、硼含量在临界值以下。

目前种植橡胶、胡椒、茶树、甘蔗、甘薯、豆类等作物。

一般橡胶亩产干胶50—80kg,甘蔗亩产 2000—3000kg。

部分处于斜坡地带土壤侵蚀较重,耕层中砾石、铁子较多,质地偏砂,土壤贫瘠,作物产量低。

在改良利用上,重点发展经济效益高的热带经济作物,但要注意营造防护林,搞好水土保持,间种或轮作绿肥。

海南省土壤污染情况严重吗

海南省土壤污染情况严重吗

海南省土壤污染情况严重吗
海南省是最小的省份,面积3.5万多平方公里,陆地和海域南北长1800公里、东西长900公里,海岸线长1528公里。

海南是岛屿生态,其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是岩浆岩,以各种花岗岩分布最广,其次为新生代喷出的玄武岩,还有第三纪浅海沉积物和第四纪沉积物。

海南省由于现代工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农用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土壤污染问题日趋突出,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和关注。

海南省目前存在问题:
(1) 海南省农用地大部分属于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等水平。

各个地区有机质含量差异较大。

(2) 海南省农用地5
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1995)二级标准限值。

但研究区土壤中Hg、Cd、Cr 3。

海南土壤简介

海南土壤简介

第三阶段,由于风化盐基的进一步淋溶而使土 体上部酸化,因而使铁、铝胶体开始活动,在 干湿交替的气候条件下,一方面是铁的氧化物 胶体蒙覆于粘粒表面,在土壤干旱期变为针铁 矿与赤铁矿,使土壤颗粒变红,即所谓红化过 程;另一方面是粘土矿物的进一步破坏,形成 高岭石,以至三水铝石,这就是富铝化过程的 最后阶段。
土壤类型 砖红壤 赤红壤 燥红土 沼泽土
水稻土
海南主要土壤类型图表归类
空间分布
成土过程
形成原因
脱硅富铝化作 用
全省19个市县均 有分布
富铝化过程和生 成几 化程度最高
乎分解殆尽
本省东部、西部 同上 的高丘低山上
同上
高,但弱于砖 红壤
海南岛西部五指 腐质化过程 山的背风坡
土壤肥力低。即所谓酸、粘、瘦、蚀等不良 的物理性状与化学性状,与气候生产力不协 调,因此,必须重视铁铝土的利用与改良。
由于高温、多湿,铁的氧化物在土体中表现 突出的颜色,如赤铁矿、褐铁矿等水化度低, 为红色;针铁矿水化度高,为黄色等。
海南省 土壤普 查面积
4262.42 万亩砖 红壤占 土地总 面积的 53.42%, 全省19 个市县 均有分 布,是 海南省 的主要 土壤类 型。
赤红壤是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主要分 布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带至热带地区,包括南的大 部,广西、广东的南部,海南省的几乎全部,福 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 22至25度之间。赤红壤地区的生物气候特点是: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 10℃的积温在6500~8000℃之间,年降水量在 1290~2000毫米之间,全年雨量分配比较均匀,干 湿季节变化不很明显。天然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雨 林,沟谷内常有部分热带植物,且向南逐渐增多。 林内也有攀缘植物及附生植物。目前,赤红壤上 的天然林大部分已被破坏,成为疏林草地。赤红 壤富铝化作用弱于砖红壤。

海南岛主要土壤类型概要

海南岛主要土壤类型概要

海南岛主要土壤类型概要
土壤类型
海南岛土壤的水平地带性不明显,地带性土壤为砖红壤。

因海南岛地势中高周低,无论成土条件,或是土壤分布,均以中南部山地为中心向四周递变。

中国地质调查局始于2004年的《海南岛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日前结束,首次在海南岛发现大面积富硒土壤,面积达9545平方公里,占全岛总面积的28%以上,其相对值和绝对值在中国都是最高的。

硒对人体具有良好的生理保健功能,并有益于人体健康长寿。

海南岛土壤不仅富硒比例在全国是最高、面积最大,也是最清洁的,因此,海南可开发天然、优质、无污染的富硒农产品,提升农产品品质。

扩展资料:
海南是位于中国最南端的热带岛屿型省份。

根据中国国务院2010年1月4日公布的《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若干意见》,海南省将充分发挥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建设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使海南岛成为中国重要的热带水果和冬季蔬菜生产地区。

海南省已规划了全岛富硒水稻、富硒薯类、富硒水果、富硒槟榔等的适宜性种植区。

海南种植什么土最好

海南种植什么土最好

海南种植什么土最好海南是我国的热带岛屿,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

但是海南的土壤类型较多,如红土、黄壤、黄土、砂质土等,它们的适宜种植作物也有所不同。

下面我将结合海南的气候特点和土壤类型介绍适宜种植的作物以及最好的土壤类型。

首先,由于海南属于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在22-26摄氏度之间,降水丰富,因此适宜种植热带水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椰子。

椰子树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较强,但最好的土壤类型是沙质土壤。

海南的砂质土透气性好,排水良好,有利于椰子的生长发育。

此外,海南还适宜种植菠萝、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这些作物对土壤要求较低,主要依靠热带气候和充足的雨水来生长。

另外,海南拥有丰富的热带雨林资源,适宜种植热带雨林植物。

这些植物对土壤要求较高,最好的土壤类型是黄壤。

黄壤由于质地疏松、肥力较高、含水性好,非常适合热带雨林植物的生长。

海南的黄壤集中分布在岛屿的东部和南部地区,这些地区适宜种植大叶杨、紫藤、木棉等热带雨林植物。

此外,海南的红土也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在海南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红土质地细腻,容水能力较强,肥力也较高,是适宜种植的土壤之一。

红土适宜种植的作物有茶叶、槟榔、胡椒等。

其中,海南的槟榔种植面积广泛,红土是槟榔生长的理想土壤。

最后,海南的部分地区也存在一些黄土和山地土壤。

黄土质地疏松,富含矿物质,但排水性较差,适宜种植的作物主要是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柠檬等。

山地土壤则适宜种植湿地植物,如蕨类、竹类等。

山地土壤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和保水性,可以为湿地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海南的土壤类型较多,适宜种植的作物也不尽相同。

对于种植热带水果,沙质土壤是最好的选择;种植热带雨林植物,黄壤最为适宜;红土适宜种植茶叶、槟榔等作物;黄土和山地土壤则适宜种植柑橘类水果和湿地植物。

种植者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类型选择适宜的作物进行种植,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

4.典型土壤的利用 典型土壤的利用
砖红壤 该土种土体深厚,质地偏砂,耕作容易,宜种性广, 该土种土体深厚,质地偏砂,耕作容易,宜种性广,但 灌溉水源不足,常有干旱威胁,养分含量亦很低,特别缺磷 干旱威胁 灌溉水源不足,常有干旱威胁,养分含量亦很低,特别缺磷、 作物生长欠佳,产量不高。改良利用措施是: 缺钾,作物生长欠佳,产量不高。改良利用措施是:改善排 灌系统,改善农田生态条件、能灌能排;由于土壤缺肥, 灌系统,改善农田生态条件、能灌能排;由于土壤缺肥,应 增施有机肥 分次多施钾肥及因土配施磷肥 有机肥, 钾肥及因土配施磷肥, 增施有机肥,分次多施钾肥及因土配施磷肥,提高土壤供肥 此外,由于下层土壤质地较好,养分相对较高, 力;此外,由于下层土壤质地较好,养分相对较高,可适当 轮作深根作物 以利改良土壤。目前在开发利用中还有“ 深根作物, 轮作深根作物,以利改良土壤。目前在开发利用中还有“刀 耕火种”现象,以致引起水土流失和肥力退化, 水土流失和肥力退化 耕火种”现象,以致引起水土流失和肥力退化,这种粗放垦 殖方法必需改正。应有计划地合理垦殖,并进行多种经营。 殖方法必需改正。应有计划地合理垦殖,并进行多种经营。 在橡胶树林间,可种植云南大叶茶、金鸡纳、可可、肉桂、 橡胶树林间,可种植云南大叶茶、金鸡纳、可可、肉桂、 林间 三七等短期热作 这是充分利用热带土壤资源的重要途径。 等短期热作, 三七等短期热作,这是充分利用热带土壤资源的重要途径。
2.土壤的构成和土壤的景观格局(不同的地形有什么土壤,分布在哪里, 2.土壤的构成和土壤的景观格局(不同的地形有什么土壤,分布在哪里, 土壤的构成和土壤的景观格局 占有的比重) 占有的比重)
海南是岛屿生态,其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 是岩浆岩,以各种花岗岩分布最广,其次。主要土壤类型为 砖红壤。其他还有滨海砂土、滨海盐土、 赤红壤、山地黄壤和水稻土等,海南土壤 的养分循环具有强烈的养分生物积聚、土 壤有机质快速分解周转、强烈的风化淋溶 和土壤侵蚀引起的养分快速释放和淋失等 特点。

海南地理课件——海南岛的土地资源

海南地理课件——海南岛的土地资源

滨海沙土上种植木麻黄
三、主要土壤类型
• 水稻土-人工种植水稻下土壤,多分布在河谷平 原、三角洲、沿海平原等地 • 具有耕作层、犁底层、潴育层、淀积层、潜育层、 底土。 • 本岛水稻土耕作层浅,土质瘦,砂性大 • 以潴育性水稻土为主;烂洴田多在山坑田和澙湖 的黑沙土区;淹育性水稻土多在一造田和旱田区; 渗育性水稻土多在阶地和梯田区 • 全岛水稻土面积581万亩
三、主要土壤类型
• 砖红壤的性质
– 分布广泛但不连片,剖面发育层次较明显,表 土红色,心土有网纹层,即红、白色斑纹层; 铁质砖红壤层次不明显,表层暗红色,重粘, 小于0.01mm粘粒可达65%,心土红色而松; 砂质砖红壤表层黄红色,心土棕红色,铁锰结 核成层;褐色砖红壤表层铁质聚集,层次较明 显,表土呈褐色,心土呈红、黄、白混杂的网 纹层;黄色砖红壤表土呈黄棕色,心土下部显 示为红色,淋溶作用大,铁锰结核在心土常见, 网纹层呈红白色
2、东南丘陵、阶地黄色砖红壤土区
• 本区以花岗岩丘陵及海成阶地为主要地形, 其间有万泉河、太阳河、陵水河河谷平原 及河口三角洲。 • 气候湿润,砖红壤的含水氧化铁较多而成 为黄色砖红壤。河谷多为砂质壤土,海岸 为砂质土 • 本区包括琼海、万宁、陵水、保亭和三亚 东南等地,面积5000平方公里,占本岛面 积15%
4、中部山地赤红壤、黄壤土区
• 中部山地为多湿山地,使砖红壤发育不起来,只 能形成砖红壤性红壤或山地黄壤 • 面积约1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岛面积31%。可分东 西两部分,大致以五指山、黎母岭山脊为界,西 部较干旱,东部较湿润 • 本区土壤垂直分带明显,由山脚砖红壤到山顶草 甸土,依次出现了砖红壤、赤红壤、黄壤、山地 草甸土。 • 在河谷、盆地和丘陵区,分布有砖红壤 • 山地主要用于保护森林和营造森林,谷地、盆地、 丘陵发展热带农业和热作

海南省土地资源简析

海南省土地资源简析

其中:沟渠17221公顷,水工 建筑物1755公顷,分别占水利 设施用地的90.7%、9.3%。
水利设 施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18996公 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0.5%。
未利用地
荒草地 251473公顷 沼泽地 12690公顷性差异
土地资源区位、 经济、体制优势
海南土地 资源简析
海南省成员
资料收集:xxx PPT制作:xxx
1
2
3
4
5
自然条件 概括
土壤类型 分析
土地利用 类型
土地利用 特点
土地问题 分析
自然条件概括
海南岛的地貌呈穹窿状,即中间高四周低,由山地、 丘陵、台地、阶地、平原等组成;其地势从中部山地 向外,按山地、丘陵、台地、阶地、平原的顺序逐 级递降,构成层状垂直分布和环状水平分布。 由于深受地质构造和热带气候的影响,其地貌的发 育具有如下特征:多级层状地貌显著。火山地貌和沿 海堆积平原广布,具有我国最为典型的珊瑚礁和红 树林海岸。
山地 25.4% 丘陵 13.3% 台地 32.6%
其他 0.6%
平原 11.2%
阶地 16.95%
五指山
面积 km^2 6067.6 2555.45 11052.4 2604.16 1893.55
子地类 中山 低山
地类
地貌
地类
面积 km^2 5724.36 3808.85 214.16
山地 台地
赤红土
●是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赤红壤的粘粒矿物组成比较简单, 主要是高岭石,且多数结晶良好。
沼泽土
●沼泽土大都分布在低洼地区,具有季节性或长年的停滞 性积水,地下水位都在lm以上,并具有沼生植物的生长 和有机质的嫌气分解而形成潜育化过程的生物化学过程。 ●发育于各种自然土壤之上、经过人为水耕熟化、淹水种 稻而形成的耕作土壤。

海南土壤类型、土壤利用、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海南土壤类型、土壤利用、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题目:分析家乡的土壤类型、土壤利用、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我的家乡在海南,我所见过的土壤有两种,一种是我家的土壤,是红色的土壤,还有一种是我外婆家的土壤,是黄色的,但是大多数都是红色的土壤。

以下的研究结果是通过查找资料以及生活常识所总结的,资料查找占多数。

土壤类型:根据土壤类型的分析,可以知道海南土壤主要有五种,其中的主要类型是砖红壤,砖红壤是热带雨林的地带性土壤,在全省19个市县都有分布。

除此之外,还有赤红壤,分布在本省东部、西部的高丘低山上;燥红土(焚风效应造成),分布在海南省西部五指山的背风坡;沼泽土(由于经常受到海水侵渍),分布在琼海、儋州的河流两侧或山前山间局部低洼地;水稻土(一定的自然环境及人们种植水稻后采用各种栽培措施的影响下形成的),分布在海南的崖县。

其中砖红壤和赤红壤是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旺盛的生物富集和脱硅富铁铝化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只是生物积累过程和地球化学过程的程度不一样。

土壤利用:海南的气候是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动植物种类丰富,拥有众多的砖红壤。

海南的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麻类、花生、芝麻、茶等,经济价值较高的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椰子、油棕、槟榔、胡椒、剑麻、香茅、腰果、可可等;农作物一季三熟。

在海南,除了种植该些经济作物外,还有种植椰子、菠萝蜜、香蕉、菠萝、荔枝、龙眼、芒果、西瓜、杨桃等热带水果。

粮食作物是海南种植业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产值最高的作物,主要有水稻、旱稻、山兰坡稻、小麦,其次是番薯、木薯、芋头、玉米、高粱、粟、豆等。

砖红壤:农作物可一年三熟。

适宜橡胶、椰子、胡椒等生长,是橡胶的主要产区,也是中国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基地。

由于冬季偶有寒潮侵袭,对发展热带林木不利,现仍以亚热带的荔枝、香蕉等果木为主。

并可种植咖啡、可可、菠萝、油桐、剑麻等热带经济作物。

在海南道路的两旁,随处可见椰子树,因此海南也叫做椰城。

赤红壤:该种类型土壤侵蚀严重,土体薄,林木立地条件差,生物积累量较砖红壤少,肥力较低,在开发利用上应采取封山育林,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

海南土壤特点及测土配方施肥

海南土壤特点及测土配方施肥

甜瓜缺B
木瓜缺B
胡椒缺镁
可可叶片缺镁
Hainan University
海南大学
柑橘缺Zn
柑橘缺Zn
椰子叶片缺氯
鱼尾葵缺氯的叶片
Hainan University
海南大学
海南土壤供与保肥特性
土壤的保肥能力差: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低有关 土壤的供肥能力快但不持久
所以,海南土壤上施肥更应该注意少量多次或 缓释肥与速效肥结合施用
Hainan University
海南大学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级别 有机质 碱解氮 速效磷 速效钾
1很丰富 含量 >4
级别
>150
120-150 90-120 60-90 30-60 <30
>40
20-40 10-20 5-10 3-5 <3
>200
150-200 100-150 50-100 30-50 <30
作物 香蕉 柑橘 葡萄 芒果 木瓜 菠萝 西番莲果
产量
(t/hm2) 40 30 20 15 50 50 15 N 250 270 170 100 90 185 60
养分吸收量 (kg/hm2)
P2O5 60 60 60 25 25 55 15
K2O 1000 350 220 110 130 350 75
Hainan University
海南大学
Hainan University
海南大学
Hainan University
海南大学
Hainan University
海南大学
海南土壤养分状况
• 中量元素:
交换性镁缺乏普遍

两座岛屿的土壤类型有何特点?

两座岛屿的土壤类型有何特点?

两座岛屿的土壤类型有何特点?一、海南岛的土壤类型特点:1. 黄红壤:海南岛的大部分地区土壤类型为黄红壤,这种土壤呈现出红褐色或黄棕色,富含腐殖质和氧化铁,具有很高的肥力。

黄红壤适宜农业生产,可供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

2. 水稻土:由于海南岛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水稻土广泛分布。

这种土壤富含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适合水稻的生长。

水稻土属于淤泥土,保水能力较强,有利于稻谷的生长生育。

3. 红壤:部分海南岛北部和西部地区存在红壤,这种土壤呈现出红色或棕红色,肥力较高,但相对排水性差。

红壤适合柑橘、荔枝、龙眼等果树的种植。

二、台湾岛的土壤类型特点:1. 山地土:台湾岛地势复杂,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地。

山地土呈现酸性,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适合种植高山茶、竹子等植物。

山地土的保水性较好,有助于山区植物的生长。

2. 砂岩土:台湾岛东部的海岸地区常见砂岩土,这种土壤含沙量较高,不易保水,但透气性好。

砂岩土适合栽培蔬菜、瓜果等作物,且易于农耕。

3. 红黄壤:台湾岛南部和中部地区存在红黄壤,这种土壤肥沃,适宜种植茶叶、芒果、木瓜、榴莲等水果。

红黄壤的土壤颜色介于黄壤和红壤之间,土层深厚,富含养分。

4. 黄壤:部分台湾岛西南部地区的土壤类型为黄壤,这种土壤颜色呈现黄褐色,疏松且肥沃,适宜种植甘蔗、花生等农作物。

总结:海南岛的主要土壤类型为黄红壤、水稻土和红壤,适宜农作物的种植;而台湾岛的土壤类型较为多样,包括山地土、砂岩土、红黄壤和黄壤,适合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

这些土壤类型与地理、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于农作物种植有重要影响。

了解土壤类型的特点有助于合理选择作物的种植,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海南省黏壤土水田反季节黄瓜高产栽培技术

海南省黏壤土水田反季节黄瓜高产栽培技术

海南省黏壤土水田反季节黄瓜高产栽培技术一、引言海南省位于中国南部,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黏壤土是海南省主要的土壤类型之一,该土壤适合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的种植。

而黄瓜是一种受欢迎的蔬菜,能够为当地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本文将介绍在海南省黏壤土水田中反季节高产栽培黄瓜的技术。

二、土壤准备1. 土壤测试:在种植黄瓜之前,应进行土壤测试,以了解土壤的养分水平和PH值。

根据测试结果,适时施入有机肥、磷肥、钾肥等,以保证土壤的养分充足。

2. 土壤翻耕:在土壤准备阶段,需要进行适量的耕翻工作,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湿性。

避免在下雨后进行土壤处理,以免土壤结块。

三、品种选择选择适合海南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黄瓜品种,一般来说,对于反季节种植,可以选择抗病虫害、早熟、高产的品种。

例如“银泰”、“加勒比”等。

四、育苗和移栽1. 育苗:黄瓜育苗一般采用厢户式温室。

用新鲜的有机肥、腐熟的稻草堆肥等作床土,培育出适合移栽的幼苗。

2. 移栽:当幼苗长到2-3叶时,可以进行移栽。

移栽时要注意保持苗床湿润,以减少移栽后的伤害。

五、田间管理1. 浇水:黄瓜是喜水蔬菜,要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

在干旱天气中,应适时进行灌溉。

2. 施肥:在黄瓜生长期适时施入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维持植株生长的需要。

3. 除草:必须保持菜地清洁,及时清除杂草,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4. 病虫害防治:黄瓜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要及时进行预防和防治,避免发生病害。

5. 支架管理:针对黄瓜藤蔓生长蔓延迅速的特性,建立支架系统,为藤蔓提供良好的支撑,促进正常生长。

六、采收与储存1. 采收时机:黄瓜是属于早、中熟蔬菜,采收时应该根据品种的特性和当地气候,选择适当的采收时机。

2. 储存:采收后的黄瓜应该及时进行包装、保存,以延长货架期。

同时要保持通风透气,避免受潮。

七、结语海南省黏壤土水田反季节黄瓜高产栽培技术,要注重土壤准备、育苗和移栽、田间管理、采收与储存等诸多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 基 高 度 不 饱 和 的 岭 以 高 物 矿 土 粘
富 集 , 土 层 深 厚 石 、 粘 三 水 。 铝 粘 石 粒 硅 铝 率 , 铁 铝 大 量 , 1.5 尽 解 殆 重 几 乎 分 物 矿 生 原 烈 , 强 常
省 福 山 , 母 岩 为 玄 武 岩 。 成 土 风 化 作 用 非 南 海 于 摄 , 面 剖 壤 红 砖 这 是 县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由于风化盐基的进一步淋溶而使土 体上部酸化,因而使铁、铝胶体开始活动, 体上部酸化,因而使铁、铝胶体开始活动,在 干湿交替的气候条件下, 干湿交替的气候条件下,一方面是铁的氧化物 胶体蒙覆于粘粒表面, 胶体蒙覆于粘粒表面,在土壤干旱期变为针铁 矿与赤铁矿,使土壤颗粒变红, 矿与赤铁矿,使土壤颗粒变红,即所谓红化过 另一方面是粘土矿物的进一步破坏, 程;另一方面是粘土矿物的进一步破坏,形成 高岭石,以至三水铝石, 高岭石,以至三水铝石,这就是富铝化过程的 最后阶段。 最后阶段。
土壤肥力低。即所谓酸、粘、瘦、蚀等不良 土壤肥力低 的物理性状与化学性状,与气候生产力不协 调,因此,必须重视铁铝土的利用与改良。 由于高温、多湿,铁的氧化物在土体中表现 铁的氧化物在土体中表现 突出的颜色,如赤铁矿、褐铁矿等水化度低, 突出的颜色 为红色;针铁矿水化度高,为黄色等。
海南省 土壤普 查面积 4262.42 万亩砖 万亩砖 红壤占 红壤占 土地总 面积的 53.42%, 53.42%, 全省19 全省19 个市县 均有分 布,是 海南省 的主要 土壤类 型。
所 土 剖 面 ,
这 是 海 由 于 经 常 受 县 到 海 水 浸 渍 林 沼 泽
红树林沼泽土
南 岛 琼 山 的 红 树


水 稻 土 剖 面 图
水稻土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及人们种植水稻后,采用各种栽培措施的影响下形成的。 它由于长期灌溉和干湿交替,形成了不同于旱地的土壤性状。水稻土在种稻灌水期间,耕 作层为水分所饱和,呈还原状态;在排水、晾田、秋冬干田季节,耕作层呈氧化状态。水 稻土在淹水缺氧的情况下,有机质分解比较缓慢,腐殖质程度高,肥效比较稳长,养分损 失较少。但如果土壤还原性较强,有机质进行嫌气分解,则产生多种有机酸,阻碍稻根的 泌氧能力。 水田淹水以后,三价铁被还原为能溶于水的亚铁,锰也发生类似的变化,钾 也有部分被铁、锰、铵等离子置换而释放出来,供水稻生长需要,而且亚铁和硫化氢结合 生成硫化亚铁沉淀,减轻硫化氢的危害。这些都是水田在淹水以后适当的还原环境形成对 水稻生长有利的一面,但还原程度太强或还原状态时间太久时,则对水稻生长不利。因此, 要利用排灌技术、晾田、耕作等措施,使土壤对水分具有适当的渗漏性能,以调节土壤中 氧化还原状态和pH值,不断更新土壤营养环境,满足水稻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要。
赤红壤是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主要分 布在我国南热带地带至热带地区,包括南的大 部,广西、广东的南部,海南省的几乎全部,福 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 22至25度之间。赤红壤地区的生物气候特点是: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 10℃的积温在6500~8000℃之间,年降水量在 1290~2000毫米之间,全年雨量分配比较均匀,干 湿季节变化不很明显。天然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雨 林,沟谷内常有部分热带植物,且向南逐渐增多。 林内也有攀缘植物及附生植物。目前,赤红壤上 的天然林大部分已被破坏,成为疏林草地。赤红 壤富铝化作用弱于砖红壤。
海南主要土壤类型图表归类
土壤类型 砖红壤 空间分布 全省19个市县均 有分布 成土过程 富铝化过程和生 物富集过程 形成原因 脱硅富铝化作 用 成土风化作用非常 本土纲中富铝 强烈,原生矿物几 化程度最高 乎分解殆尽 同上 高,但弱于砖 红壤 不明显
赤红壤
本省东部、西部 的高丘低山上 海南岛西部五指 山的背风坡
海南土壤简介
介绍人代表:李娜 介绍人代表:李娜 2010年 2010年6月8日
海南土壤类型分布图
海南省土壤普查面积为4262.42万亩,共划分15个土 海南省土壤普查面积为4262.42万亩,共划分15个土 类、27个亚类、117个土属。砖红壤占土地总面积的 类、27个亚类、117个土属。砖红壤占土地总面积的 53.42%,全省19个市县均有分布,是海南省的主要 53.42%,全省19个市县均有分布,是海南省的主要 土壤类型。赤红壤占土地总面积的10.01%。分布于 土壤类型。赤红壤占土地总面积的10.01%。分布于 本省东部、西部的高丘低山上。黄壤占土地总面积 的3.56%。主要分布于五指山脉东部、西部的中山 3.56%。主要分布于五指山脉东部、西部的中山 山地。占土地总面积1%以上的自然土壤还有燥红土、 山地。占土地总面积1%以上的自然土壤还有燥红土、 新积土、滨海沙土、火山灰土。占土地面积1%以下 新积土、滨海沙土、火山灰土。占土地面积1%以下 的有:石灰(岩)土、珊瑚沙土、石质土、沼泽土、 的有:石灰(岩)土、珊瑚沙土、石质土、沼泽土、 滨海盐土、酸性硫酸盐土等7 滨海盐土、酸性硫酸盐土等7类,其中珊瑚沙土分 布于西沙、中沙和南沙等海南诸岛。沼泽土仅零星 分布于琼海、儋州的河流两侧或山前山间局部低洼 地。水稻土面积为425.0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地。水稻土面积为425.0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8.33%,是本省的主要耕作土壤。 8.33%,是本省的主要耕作土壤。
铁 铝 土
、 铁 矿 为 。
铁铝土的形成特点: 铁铝土的形成特点:
由于其生物气候的特殊性, 由于其生物气候的特殊性,即高温与高湿的气候 条件,使母岩进行彻底的地球化学风化, 条件,使母岩进行彻底的地球化学风化,在土壤 形成中即进行脱硅富铝化过程。 形成中即进行脱硅富铝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 段: 首先是原生矿物的强烈水解, 首先是原生矿物的强烈水解,形成一些简单的化 合物。 合物。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由于水解风化中形成较大量的碱金属 与碱土金属,使风化溶液呈中性至微碱性, 与碱土金属,使风化溶液呈中性至微碱性,因而 形成碱性的所谓硅酸淋溶。 形成碱性的所谓硅酸淋溶。
赤 红 壤 剖 面 图
这样的地方因为焚风效应,气候干热,土壤的 风化与淋溶作用较比同纬度的砖红壤和赤红壤 都弱得多。燥红土是在气候干热的稀树草原植 被这样的地方因为焚风效应,气候干热,土壤 的风化与淋溶作用较比同纬度的砖红壤和赤红 壤都弱得多。燥红土是在气候干热的稀树草原 植被燥红土土质较为粘重,透水性比砖红壤、 赤红壤差,酸性到弱酸性,pH6.0~6.5,植物 养分比砖红壤、赤红壤丰富。燥红土的天然植 被景观为干旱稀树草原,主要是刺篱木、仙人 掌,扭黄茅。燥红土区除了水稻、玉米、小麦 等粮食作物外,可以种植腰果、剑麻、番麻等。
燥红土分布在海南岛西部五指山的背风坡。
燥红土剖面
燥红土植被景观
地 表 聚 积 , 容 易 种 形 成 沼 泽 盐 土 。 盐 渐 向 渐 分 , 后 植 围 垦 土 壤 种
这 酸 性 硫 化 物 , 故 见 到 不 少 黄 色
显 。 表 层 因 红 土 树 根 系 分 解 释 色 放 斑 块 多 明 较 征 特 灰 兰 育 潜 的 土 底 心 以
同上
燥红土
腐质化过程
焚风效应
沼泽土
琼海、儋州的河 流两侧或山前山 间局部低洼地 海南的崖县
泥炭化或腐殖质 化过程和潜育化 过程 水耕熟化过程
由于经常受到海水 ? 浸渍
水稻土
一定的自然环境及 无 人们种植水稻后, 采用各种栽培措施 的影响下形成
结束了!
谢谢!
感谢所有参与制作的同学!
土壤性状描述:砖红壤是热带雨林、季雨林下生成 的强烈脱硅富铝化的深厚红色土壤,在福山县分布 于雷州半岛和钦州湾北岸,分布区年降雨量1400mm 以土,≥10℃积温7500℃以上。砖红壤风化淋溶系数 <0.1,盐基饱和度<15%。由于冬季偶有寒潮侵袭, 对发展橡胶、咖啡等热带林木不利,现仍以南亚热 带的荔枝、香蕉等果木为主。砖红壤土类划分砖红 壤和黄色砖红壤两个亚类,前者具土类典型特征, 后者具黄化特征,本区均有分布。是我国云南西双 版纳、海南岛、雷州半岛和台湾西南角地区热带雨 林条件下形成的土壤,适宜橡胶、椰子、胡椒等生 长,是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基地。
铁铝土的基本特征: 铁铝土的基本特征:
化学风化过程强烈。矿物的水解、脱钾、 化学风化过程强烈。矿物的水解、脱钾、脱盐 脱硅等过程能迅速和彻底地进行, 基、脱硅等过程能迅速和彻底地进行,最后残 留于土体中者仅以高岭石和铁、铝氧化物为主, 留于土体中者仅以高岭石和铁、铝氧化物为主, 土体中原生矿物和蚀变矿物很少。所以, 土体中原生矿物和蚀变矿物很少。所以,它超 出了生物化学风化所影响的范畴, 出了生物化学风化所影响的范畴,而称之为地 球化学风化。 球化学风化。 剖面深厚。在正常条件下,真正的土体( + 剖面深厚。在正常条件下,真正的土体( A+ B)厚度仅 ~2m,而这类土体下的风化壳层可 )厚度仅1~ , 以上。 达10~20m以上。 ~ 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