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的两个维度
从“四个角度”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从“四个角度”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作者:蔡嘉鑫来源:《环球市场》2018年第04期摘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个有机的完整的整体来看待,从整体上认识、学习、把握、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
本文将从“四个角度”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原因;角度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和把握的原因(一)无论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还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看,都既有坚持以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取得革命成功的经验,也有因为对马克思主义片面理解而发生“左”的或右的错误,导致革命遭受挫折,事业受损,甚至人头落地的惨痛教训。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
对历史的重要启示一旦从经验教训中所得,才是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重要加强依据。
(二)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探究和把握,也是全面、准确、完整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以此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而不是以马克思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为指导,更不是以后人不准确、不全面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就要求要对马克思主义从整体上进行理解,全面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和理论体系。
(三)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和把握,不仅是加强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经典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和把握,也要加强对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和理解。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而只有加强对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和把握,才能更好地全面准确地理解、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和把握“四个角度”(一)马克主义的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了相当发展的时代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时间的要求,在对人类文明成果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彭五堂: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全面解读
彭五堂: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全面解读首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学术年会会议综述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原理部主办的首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学术年会于2013年1月8日在北京举行。
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和辽宁大学等全国2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重点围绕“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马研院院长程恩富教授分析了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现状,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新思路。
他指出,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把握,既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问题本身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又要注重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关系。
他提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应从10个视阈或10个方面展开:一是综扩性研究,即从理论特质、社会理想、政治立场和理论品质四个角度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整体把握和概括;二是分类性研究,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必须要分清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观点中,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教条式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错误观点;三是统一性研究,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四是层次性研究,即从一般原理、具体论断、思维方法或分析方法三个层面来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框架;五是破立性研究,即从批判性和建设性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和研究,特别应加强马克思主义建设性理论和思想的研究;六是分科性研究,即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角度展开专业性研究;七是互动性研究,即按照领袖思想和学者思想两条线索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推进领袖思想和学者研究之间的互动、互补;八是国别性研究,即重视对世界各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政党和政治家的理论和思想的研究,不仅要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和实践,而且要研究非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或左翼组织和学者的理论,把全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统合起来进行研究;九是定义性研究或定义的整体性研究,即从理论特质、社会理想、政治立场和理论品质四个方面整体地界定马克思主义;十是“三化”研究,即研究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
浅谈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方法及其启示
浅谈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方法及其启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方法是指马克思主义者在研究社会、历史和自然等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种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思维方法。
它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从整体和全面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不能片面地、零散地看待问题,要通过对矛盾的分析和统一,找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最终达到深刻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目的。
整体性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独特之处。
本文将就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方法及其启示进行浅谈。
一、整体性方法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方法包括了一系列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辩证性原则。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是联系的观点。
辩证方法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求因果关系时,不能片面地只看表面现象,要善于发现问题中的内部联系和矛盾冲突,善于从矛盾的双方中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规律。
在研究问题时要关注事物的发展变化和相互作用,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
2. 历史性原则。
整体性方法要求我们在研究社会问题时要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不能割裂地分析问题,要把问题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来看待,找出问题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规律,从而为深刻认识和解决问题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3. 实践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整体性方法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联系实际,要与实践相结合,要关注问题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不能脱离实际,只顾死板地套用理论。
只有通过实践检验,理论才能得到升华和发展。
4. 统一性原则。
整体性方法要求我们在研究问题时要统一全局和局部,要在整体和部分之间找到正确的关系,不能只看局部,忽略全局,也不能只看全局,忽略局部。
要树立全局观念,善于把握问题的全貌,从而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方法对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借鉴。
1. 善于从整体和全面的角度看待问题。
整体性方法要求我们在研究问题时要从整体和全面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不能孤立地、片面地看待问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认识论困境及其出路
摘要: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属性,整体性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和人的思维的至上性的共同诉求。
目前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陷入自身无法克服的认识论困境。
从本体论视阈出发,重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是走出这一困境的路径之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困境;出路整体性问题是近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
围绕这一话题,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展开了多方面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同时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研究视阈的狭窄,主要囿于认识论和方法论视阈,而未进一步深入到本体论层面,这使得研究很难再继续深入下去。
在此情形下,从本体论视阈出发,重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无疑是一种明智选择。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认识论困境从认识论角度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这是目前学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中陷入困境的最根本原因。
表现在:第一,以知性化思维方式去认识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呈现出简单化和庸俗化的倾向。
我们知道,整体一般可分为有机整体和无机整体。
无机整体是由各部分机械组合而成,等于各部分之和。
对于无机整体,我们往往采用知性思维的“拆零”方式进行认识和研究。
在它那里,整体不同于部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僵死的、凝固的、不变的。
然而,对于有机整体来说,整体与部分之间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部分既是个体,又同样是整体”,[1]在它那里,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采用知性思维的“拆零”方式并不能完成对它的整体认识和研究。
正因为如此,对于人这个特殊的有机整体,著名分析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觉得,即使一切可能的科学问题都已得到解答,也还完全没有触及到人生问题。
”[2]第二,从整体主义出发,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视为绝对整体,并且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需要首先找到一种整体性的研究方法。
这是以知性化的思维方式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必然的方法论诉求。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两个维度
社会 的一种力量。国家也不像黑格尔所断言的是
‘ 伦 理 观念 的现 实 ’ , ‘ 理性 的形 象 和 现实 。 ’毋 宁 说, 国家是 社会 在 一定 发 展 阶段 的产 物 ; 国家 是 表 示: 这 个社会 陷入 了不 可解 决 的 自我 矛盾 , 分 裂 为 不 可 调和 的对 立 面而 又无 力 摆脱 这 些对 立面 。而
霍布斯和黑格尔两人关于国家的相关理论 比
亚 里 士 多 德 和 卢 梭 要 更 为贴 近 社 会 现 实 发 展 过 程 。霍 布斯 和 黑格 尔都 认 为人 与 人之 间存在 着 各
为 了使这些对立面 ,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 级, 不致在无谓 的斗争 中把 自己和社会消灭 , 就需
的各式各样的理论 ,这些理论绝大部分有一个基
本 的设 定 ,那 就是 国家是 社 会 已经 达 到或 者能 够 达到 的理 想状 态 ,是 人类 社 会 所应 该达 到 或者 能
够达 到 的发展 阶段 。 然得到让人源自服的说明 ,以符合社会的进一步发
展和人 们 对 国家 的进 一步 认识 。社 会 契 约论 无 疑
长的 目的就在显明其本性” 。 人类在本性上就是 向 往城邦生活的存在 , 城邦是人类 自我发展 、 自我完 善 的最高阶段 , 是人类 的自然本性的充分展现。 城 邦意味着“ 社会进化到高级而完备的境界” , 是“ 至 善 的团体” [ 。从家庭到城邦的发展, 是人的政治 本性 的逐渐显露 。与其说是一个 人、社会不断发
城邦 中, 个人在真正完善人的本性 , 才真正完善为
人 。亚里 士 多德预设 的一个 基本 前提 就是 , 城邦 才
统 治工 具 的国家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思考摘要:本论文旨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特征,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概念与内涵,回顾了其历史渊源与理论基础,以及与人类实践的紧密关系。
接着,我们关注整体性思维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应用,特别是劳动范畴的整体性思考,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综合性分析,以及社会阶级、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之间的整体性关联。
通过这一综合性研究,我们希望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解,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引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其整体性思维是其独特之处。
本论文旨在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其概念、历史渊源、哲学基础以及与人类实践的关系。
整体性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特征之一,它使我们能够全面理解社会的各个方面,并将它们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概念与内涵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核心特征,它强调社会现象和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这一概念的核心思想是,社会不是孤立的、分割的部分,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方面都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首先,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要求综合考虑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社会结构等。
这种综合性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提供一个全面的社会分析框架,不仅仅关注单一领域。
其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认为社会现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联。
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变化会相互影响,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
[[1]]同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关注社会的历史发展,强调社会是在历史进程中演变的。
它考察社会现象的历史根源和演化过程,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
此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将实践视为理论的基础,强调理论应该根植于社会实践之中。
这一观点反映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证研究方法中,理论的形成和修正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三个层次-最新文档资料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三个层次列宁曾经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作过经典的论述,即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完备而严密”,这种“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完整的世界观。
”可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和它有着完备而严整的世界观密切相关的。
马克思主义作为世界观、方法论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重要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就没有什么整体性而言了。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突出特征,也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生命线。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通过三个层次表现出来的。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的,这是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就已经被确定下来的。
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往往都是从这三个组成部分方面来理解的。
长期以来,我们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中,忽略了对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整体性,这既说明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之间是存在着密切关系的,也说明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的。
说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主要强调了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说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主要强调了整体就是整体,真正的整体既不能归结为部分,也不是由部分的集合所构成,我们既不能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能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就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拼凑或相加。
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就在于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组成部分为基础,并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组成部分而产生的“一以贯之”的具有综合性特点的理论,它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论。
有关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若干分析
关键 词 :马克思主义 ;整体性;研 究;分析 1 、马克思主 义整体性 的内涵和本质 马克 思主义作为一个有机 统一 的整体 , 其根本 属性 和 内在特 质是 其 拥有 的整体性 , 从整体 性的角度来研 究马克 思主义有 着重要意义 。在 回 答 “ 什么是 马克思 主义 ” 的时候 ,必须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的内涵和本 质进行深 层次的理解 和定义。 1 . 1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是什么?回答 这一个 问题 ,首先 必须要 回答 “ 什 么是 马克思主义”这一个本质 的问题 。但是 当前在这一个 问题 的的基础上 ,许 多学者提 出 自己对 于马 克思主义整体性 的理解 ,如何来定义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的内涵 和本质是 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的问题 。我们主要从理解的态度 、主 旨层面 、层 次和结构上进行分析 : 其一 。从理解的态度上而盲 ,主要认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的实质是 正确地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 的态度 ,首先态度决定一切 ,认 识马克思 主义的整体性 ,需要有一个科学严谨 的态度 。整体性是一个有 机整体 中 的重要属性 。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整体性更 是其根本 的属性和 内在 的本质 ,所 以以一个怎么样的态度去理解和把握 整体性是 第一性 的问题 ; 其二 ,从主 旨层面上而言 ,马克思主义 的整体性是整一个 马克思 主 义理论 的宗 旨和灵魂 ,我们都说它是解放人类的科学 。我们都 知道整体 和部分 的关系 ,整体并不是部分 的简单相加 ,而是有序组 合。马克思 主 义理论也是如此 。它不是各个部分 的简单相加 ,而是有序 组合 形成科学 的马克思 主义 的科学理论 ,在研究 的过程 中要 立足核 心来更 好地研究 , 把每一部分都看做是 马克思 主义 中必不可少 的一部分 ; 其三 ,从层次上 而言,我们都知道每一个有机 的整体都 是各个部分 的有机统一 。是有一定 的层次 的,整 体性也是 通过这 些层次来 把握 的。 马克思 主义 的层 次主要 包括三个层 次 ,马克 思主义理 论整体 性的理解 , 马克思 主义理论科学 的整体性理解 ,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整体性理解 ,把 握好各个层次才 能更深入透彻地理解 马克思 主义整体性 的内涵和本质 ; 其 四。从结 构上 而言,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 的整体 性主要是指其 内在结构 的整体性 , 所 以如何 把握 内在结构之 间的关 系 ,需要从根本 方 法 和基本原理 以及具体论 断上 去把握 ,不仅要理解其理 论 ,更要立足 实 际。从实 际的国情出发来更好 地把握 。 2 、马克思主义整体 性的体现 众所 周知 ,马克思主义源起于资本主义 矛盾 的激化 和工人运动 的发 展 。马克思主义的出发作为一个科 学的理论 工具指导各 国工人运 动 ,同 时又在 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在时代 的不断发 展中 ,马克 思主义也是 根据 新 问题 不断创 新 。来更好地满足时代 发展 的需要 ,而马克思主义 的整体 性却是 一直是有着指导性的意义和价值 ,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 面: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一、本文概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一文旨在全面、系统地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特征及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本文首先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概念进行界定,阐述其理论内涵和历史背景。
接着,文章将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逻辑。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在当代社会的实践意义,特别是在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推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文章还将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评述,以期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推动实践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二、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涵和特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各个理论观点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所呈现出的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状态。
这一整体性并非简单地将马克思主义的不同内容堆砌在一起,而是一种深刻的内在逻辑关联和理论体系的有机构成。
在内涵上,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体现在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理论与实践的统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同时,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指出了实现人类解放的革命道路,体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在特征上,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表现为系统性、发展性和实践性。
系统性是指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
发展性则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强调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属性,它要求我们在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时,必须全面把握其整体性和内在逻辑关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问题及其现实意义
2012年5月山东社会科学SHANDONG SOCIAL SCIENCES收稿日期:2012-05-18作者简介:潘顺照,四川南充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问题及其现实意义潘顺照(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715)[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各个组成部分是有机联系的,存在着“一以贯之”的理论内核。
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对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构建及科学内涵,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科学发展,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实效性都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问题;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2]专辑-0142-0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问题,是伴随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就存在的问题,以前一直是哲学家们研究的内容。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的推进,出现了部门学者依据自身专业特点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并且涌现出了丰硕的成果。
然而从综合性的角度去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需要,也是解决马克思主义发展及其学科建设中的现实需要,这就要求研究者拓宽研究的视野和眼光,树立强大的理论勇气,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问题的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必须弄清的三个前提问题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问题。
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世界上存在的革命性的科学性最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解放自身的精神武器,是适应实践发展的理论体系。
其次是要搞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对象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把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
第三是要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性是什么?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为无产阶级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特性。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与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与整体性韩佳君【摘要】摘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与“整体性”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二者之间并不冲突,“三个组成部分”隐含着“整体性”的思想。
“内容”的产生与“提法”的产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在“三个组成部分”和“整体性”研究中是一个前提性的问题。
“整体性”问题的提出有深刻的时代背景、理论背景和实践背景,而且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和目的中“整体性”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期刊名称】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5)001【总页数】4【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与“整体性”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
一些学者认为强调“三个组成部分”容易消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也有学者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就是研究人的解放的学说,有意无意地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束之高阁。
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就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雏形,“三个组成部分”孕育并形成了“整体性”。
这并不是上述两种观点的折中,而是基于上述观点的一种批判和超越。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与“整体性”关系问题的提出是时代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传承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也有助于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提出(一)文本依据在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文本包括: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
需要指明的是,《反杜林论》只是在形式上谈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即文本中明确地标分为哲学编、政治经济学编和社会主义编。
恩格斯在此只是针对杜林的三部著作:《哲学教程》《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教程》《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展开的,并非是系统性地或建构性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其目的在于批判和反驳杜林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逻辑与“两个结合”
收稿日期:2023-05-19作者简介:杜利英(1979-),女,山西吕梁人,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百年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和实践经验研究”(项目编号:HB21ZX002)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56卷 第4期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7月 Vol.56 No.4JOURNALOFZHENGZHOUUNIVERSITYJuly202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逻辑与“两个结合”杜利英(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0)摘 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一个科学的有机整体,是人民立场、唯物辩证的科学观点与方法的辩证统一,其“理论与现实双向趋同”的整体性逻辑构成“两个结合”的深层本质。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源于青年马克思对“理论与现实”矛盾的解决,开启于对“物质利益”问题的深层剖析,以哲学立足现实,创立唯物主义大历史观。
在这一科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剖析,让现实印证理论,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创立剩余价值理论。
由此,社会主义学说被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上,为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奠定了科学前提。
“两个结合”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现实的双向趋同,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两个结合”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23)04-0012-07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整体,始于青年马克思对“理论与现实”矛盾所进行的哲学批判。
立足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创立之根本,正是对“现实的人”的现实生存状况的关注,马克思揭示了“物质利益”以及人类现实劳动之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源性,创立唯物主义大历史观,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辩证统一。
对于人类社会本质和一般规律的整体性把握,使马克思进一步发现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悖论,开启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现实的科学分析和对“异化劳动”及资本逻辑的辩证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劳动的“二重性”本质以及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建设的多维路径
能分家, 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级学科的设立不是 以公共政治课 为惟一 目的 , 它是 要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甚至为全社会思想政治研究提供支撑 , 如果在 高校这个 学科不能把学科成
果 转化成 为 思想政 治 理论课 教 育教 学 的支 撑 , 是 不好 的 。 那
“ 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 科 建设 的多 维 路 径 马 学
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内涵 ; 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 , 特别是 “ 毛泽
东思想 、 邓小平理论 和‘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概论” 课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课 为加 强高校思想政治理
【 作者简介】 宋进( 9 2 ) 男 , 1 6 一 , 浙江奉化人 , 华东师 范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维普资讯
思主 义研 究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和重 要方 面 , 中国 的学 者 作为 中 国人 应 当承担 马 克思 主 义在 中 国 的继 承 、 丰
富和发展的研究。笔者觉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成为标 志性学科 还表现在这一学 科当 中的师资队
伍 , 的同志认 为 , 有 目前 马克思 主 义 中 国化 研 究学科 师 资 队伍 主 要来 自原来 承担 中共 党 史课 程 、 以往 或
二是都体现了公共性 , 整体性也是强调大众性 , 它不是培养某个方面的专 家 , 它的培养在公共性 的教育 当中是整体性 的研究成果 , 当然它也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性问题 , 强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和思想
政治 教育 功能 问题 ; 三是 无论 这个 学科 的建 设 和思 想政 治课 不
・
7 ・
维普资讯
论课建设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 ; 有利于凝聚学科人才 , 建设学科梯队 , 为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队伍提 供有力的学科支撑。 第二 , 凝练方向。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学科建设的重要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是 以马克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研究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研究摘要: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工作,其不仅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有力举措,同时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所在。
为此,在组织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的研究工作时,既要将历史研究与当前我国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又要坚持将整体性和个体性相结合,从而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在中国的践行和发展有一个宏观的把控。
此外,还应该弄清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以及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的具体历程,通过找出其发展的规律性,将历史叙述与发展规律相结合,从而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具体方法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还是有不少的问题存在。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有些研究人员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中,只注意到了其存在的历史意义,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却很少深入的进行研究,进而导致研究的成果缺乏时代感和现实感,很难满足当前我国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部分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只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系统上的研究,注重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以及在中国的深化历程有一个宏观的把握,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细节和问题却很少去着重解决和处理,进而导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历史问题,很难得到有效的解决和处理。
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和说明,希望能够为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支持和建议:一、将历史研究与现实问题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作为以实践为基础的思想发展史,其发展的历程不单单是思想上的演变,更为重要的是它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演变的,是一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思想发展史。
想要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就必须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国家的表现形式,通过着重分析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同国家的践行和发展历程,从而对于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当然,想要将马克思主义予以中国化,还必须在分析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基础上,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所潜藏的一些问题,通过正确梳理马克思主义与当前中国的实际关系,从而保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加符合当前我国国家建设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 学
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整体性研究的两个维度
李 春 江
( 国人 民 大 学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北 京 1 0 7 ) 中 0 8 2
摘
要 : 体 性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基 本 属 性 与 特 征 。 中 国化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是 一 个 相 对 的 、 一 的 、 放 的 、 态 整 统 开 动
则。
关键词 : 马克 思 主义 马 克 思 主 义 中国 化 中 图分 类 号 : 8 A 1 文献标识码 : A
整 体性 两个 维 度 文章 编 号 :0 3 6 1 2 1 ) 2 0 0—0 1 0 —4 4 (0 1 0 —0 1 4
马克思 主义 在 中国的生 存 和发展 , 臾也 离 不 须 开 与特定 时代 条件下 的 中 国国情相结 合 。这个 马克
的 、 体性 的理 论 体 系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的 整 体 性 研 究 , 从 两 个 维 度 去 开 展 : 一 ,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的 理 整 要 第 对 论 成 果 应 坚 持 从 整 体 上 去 把握 ; 二 ,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历 史 进 程 的 考 察 应 坚 持 理 论 和 实 践 相 统 一 的整 体 性 原 第 对
化 成果 的整体 性 , 方 面表现在 它作 为一个 “ 一 艺术 的
解和认 识 就难免 发 生 机 械 主义 的偏 差 。从 《 哲学 的
贫 困》 共产党 宣言》 到《 再到 《 资本论 》 经典马 克思 主 ,
义 的任 何一 篇著 作 , 几 乎不 可 能 进行 严 格 意义 上 都 的哲学 著作 、 政治 经 济 学 著作 抑 或科 学 社 会 主 义著
要从 以下两个 维度 开展 。
一
治经 济学 项 科
变革 , 都不 是孤 立在本 领域 中发 生 的 , 都是与 其他领
域 中的研究 和发 现 紧 密交 织 在 一起 , 并互 为 前 提 和 结果 的 。“ 因此 , 马 克思 主义 来 说 , 对 归根 结 底 就没
作的 区分 。 因 为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说 的创 立 和发 展 过 程, 就是一 个整体 性过 程 。马克思 恩格 斯在哲 学 、 政
整体 ” “ 或 一整 块钢 ” 的思 想体 系而存 在 , 一方 面体 另
现 在基本 理论 和具体 实践 相统 一 的过 程之 中 。也 就 是说 ,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 的理论 成果 , 或称 中 国化 的
有什 么独 立 的法 学 、 治 经 济学 、 政 历史 科 学 等 等 , 而
只有 一 门唯 一 、 一 的—— 历 史 的 和 辩证 的——关 统
、
对 马 克 思主 义 中国 化 的理 论 成果 应 坚持 从
于社 会 ( 为 总 体 ) 展 的 科 学 ”1 ’此 处 暂且 不 作 发 [( ) ] 论 卢卡奇 对 马克思 主义是关 于社 会发 展 的科 学 的归 结 是否全 面客 观 , 仅 他这 种 “ 为 总体 ” 仅 作 的研 究方 法, 却是符 合 马克思 主义 理论 原 旨而 值得 肯 定 与借
思 主义普遍 原理 与 中 国具体 实 践 相 结合 的过程 , 就
对马 克思 主 义 学 说 体 系 展 开 分 门别 类 的研 究 和 教
学 。事 实上 , 虽然 这 三 大组 成 部 分 涵 盖 了马 克思 主
义 的基本 内容 , 现 了马克 思主义 的基 本精神 , 体 但若 把马克 思 主义简 单 归结 为 这 三 大板 块 的组 合 , 然 显
为马克思 主义哲 学 、 马克 思 主 义政 治 经 济 学 和科 学 社会 主 义三大 组 成 部分 。后人 为 了研究 的便 利 , 在 相 当长 的时期 内固化 了这 三 大部 分 的 划分 , 以此 并
1 0
马克 思 主义 中国化是 马克 思主义 基本理 论这棵
大树 上所结 出来 的果 实 的种 子 , 洋 过海 在 中 国的 飘 土地 上 生 根 、 芽 、 花 、 果 的过 程 ; 个 所 结之 发 开 结 这 果, 无疑就 是 中 国化 的马 克思 主义 。由此 , 不难理解
马克 思主 义具有 整 体 性 特 征 ; 马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的 历史 进程 , 即马克 思 主义 普 遍 原理 和 中 国具 体 实 践 相结 合 的过程 , 体现 了理 论 与实 践 相 统一 的整 体 也
性 原则 。 因此 , 马克思 主义 中 国化 的整体 性研 究 , 对
鉴的。
整 体 上 去 把 握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本 人 从 来 没 有 有 意 识 地 将 自己 的
学 说施 加任何 意义 上 的板块分 割 。列宁 根据恩格 斯
的《 反杜林 论 》 《 克思 主义 的 三个 来 源 和三 个 组 在 马
成 部分》 中将 马克思 主义 恢弘精 深 的思想 体系 , 分 划
性 特征 为表现 的 。所 谓整 体性 原则是 指坚持 承认 和
组成部 分 的划分 , 有 在 承认 马 克 思 主义 整 体性 原 只 则 的前提 下才有 意义 。如果 我们对 马 克思主 义的最
终解读 , 能逾越 这三 大板 块 的人 为分 割 , 们的理 不 我
维 护事物 的整 体性存 在 , 强调对 象 的完 整性 , 强调 思 想 和行 为的全 面性 。也就 是说 马克思 主义及 其 中 国
是对 马克 思主义 整体性 这一 基本 属性 的破坏 。三大
是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 。它贯穿 于 中国革命 、 建设 、 改
革 的全程 , 并将 不 断 持续 下 去 。 马克 思 主义 普 遍 真
理之 所 以普遍 , 之所 以能 够 和 中 国革 命 具体 实 践 相 统一 , 恰恰 是 以整体性 原则 为前 提 , 最终 又 以整 体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