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 儿科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合集下载

儿科寒冷损伤综合征1

儿科寒冷损伤综合征1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概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neonatal cold injure syndrome),又称新生儿冷伤。

本病主要临床特征是新生儿低体温(neonatal hypothermia),病情严重者出现皮肤硬肿(scleredema),亦称新生儿硬肿症。

本病多发生在寒冷季节或并发于重症感染、颅内出血、窒息缺氧、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尤其家庭分娩或社会经济条件低下地区。

严重低体温与硬肿症患儿可继发肺出血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而致死,是新生儿危重症之一。

【病因与发病机制】1.新生儿体温调节与皮下脂肪组成特点(1)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低下: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易于散热,能量(糖原、棕色脂肪)贮备少,产热不足,生后早期主要以棕色脂肪组织(BAT)的化学产热为主,缺乏寒战的物理产热机制以及产热代谢的内分泌调节功能(如儿茶酚胺、甲状腺素水平)低下等,尤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更为明显。

(2)皮下脂肪组成特点:新生儿皮下白色脂肪组织(WAT)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比未饱和脂肪酸(UFA)多,前者熔点高,当体温降低时,皮脂易发生硬化,被认为是新生儿遇冷时易发生硬肿的主要原因。

2.寒冷损伤本病多发生在寒冷地区和季节,寒冷损伤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

目前认为冷伤引起本病过程中,常出现以下几种主要病理生理改变。

(1)能量代谢紊乱致体温低下:新生儿在寒冷侵袭下,皮肤环境温差加大,失热增加,体内分解代谢增强,增加产热,以补偿失热。

如寒冷环境持续,产热不能抵偿失热时,则体温下降,并出现显著的能量代谢紊乱。

Matsanictis报道单纯冷伤而致低温患儿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轻微增加,甘油增加明显。

我国学者的研究发现,重症低体温硬肿症患儿,血清FFA总量降低,且此时FFA组分中亚油酸含量也明显降低,二者呈正相关,且后者比总量改变更敏感。

这些报道说明寒冷损伤的程度不同,硬肿症患儿产热能力有相应变化,早期BAT 中三酰甘油分解增强,血中FFA增加,当病情加重时,热能耗竭,特别是血清亚油酸含量降低,而致FFA总量低下。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护理常规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护理常规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护理常规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伤,主要由受寒引起,其临床特征是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此时又称新生儿硬肿症。

【临床表现】1、体温低下,常在35℃以下,全身冰凉,个别感染性硬肿症体温正常或低热。

2、全身皮肤自下而上出现不同程度范围的硬肿、水肿,严重者波及全身。

受累皮肤紧贴皮下组织,呈软蜡样或橡皮样,肤色暗红或蟹红。

3、早期吸吮差、哭声低或不哭,反应差。

4、胸腹硬肿者呼吸微弱、心率减慢,严重者循环障碍,休克,心、肺、肾功能衰竭。

【治疗原则】1、复温是治疗的关键。

2、补充足够的热量,严格控制输液的量及速度。

3、合理用药,抗感染、止血、纠酸、维生素E口服等,必要时吸氧。

【护理评估】1、评估患儿的病史,了解患病的诱因。

2、检查患儿反应情况,评估皮肤颜色、全身硬肿范围及程度;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变化,注意有无休克、心力衰竭、DIC、肾衰竭等器官多功能损伤情况。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等结果。

4、评估患儿家长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按新生儿或早产儿护理常规。

1、根据体温情况决定给予保温或复温。

体温正常者置温箱或远红外辐射床上保温,每2小时监测体温1次,保持体温于正常范围。

2、对于体温低于正常者给予复温,其复温方法如下:(1)对于肛温大于30℃的轻-中度患儿,置于30℃的温箱中,每小时监测体温1次,并提高温箱温度0.5~1℃,使患儿6~12小时恢复正常体温,再将温箱温度调至该患儿的适中温度。

(2)对于肛温大于30℃的重症患儿,先将患儿置于比体温高1~2℃的温箱中开始复温,每小时监测肛温1次,并提高温箱温度0.5~1℃,使患儿于12~24小时恢复正常体温。

也可用远红外辐射床复温,方法是:先将床温调至30℃,患儿置于远红外辐射床上并用保温性较好的无色透明塑料薄膜罩好,以减少对流散热。

每小时监测肛温1次,随着体温的逐渐升高及时提高床温,每次提高0.5~1℃,但床温一般不超过34℃。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二)。皮肤硬肿:包括皮脂硬化和水 )。皮肤硬肿: 皮肤硬肿 肿两种情况,皮肤变硬, 肿两种情况,皮肤变硬,皮肤紧贴皮下 组织不能提起。严重时肢体僵硬, 组织不能提起。严重时肢体僵硬,不能 活动,触之如硬橡皮样, 活动,触之如硬橡皮样,皮肤呈暗红色 或青紫色,可伴水肿,指压呈凹陷性, 或青紫色,可伴水肿,指压呈凹陷性, 硬肿为对称性,累及部位依次为下肢、 硬肿为对称性,累及部位依次为下肢、 面颊、上肢、 胸等, 臀、面颊、上肢、背、腹、胸等,而眼 手心、足底、 睑、手心、足底、阴囊和阴茎背部等处 因皮下脂肪很少或缺乏,故不发硬。 因皮下脂肪很少或缺乏,故不发硬。
《一》.与新生儿机体有关的因素: 与新生儿机体有关的因素: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调节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 功能差,尤其是早产儿, 功能差,尤其是早产儿,新生儿体表面 积大,皮肤薄嫩, 积大,皮肤薄嫩,血管丰富且皮下脂肪 易散热。 少,易散热。
新生儿皮下脂肪缺乏使饱和脂肪酸转变 为不饱和脂肪酸的酶, 为不饱和脂肪酸的酶,故皮下脂肪组织 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包括软脂酸和硬 脂酸)其熔点高, 脂酸)其熔点高,体温过低时易凝固变 硬出现皮肤硬肿。 硬出现皮肤硬肿。
新生儿时期棕色脂肪具有特殊的产热功 但新生儿对其分解及氧化功能差, 能,但新生儿对其分解及氧化功能差, 在缺氧、酸中毒、 在缺氧、酸中毒、休克时产热过程受抑 同时此期糖原储备少, 制,同时此期糖原储备少,总液体含量 体内储存热量少,产热更加不足, 小,体内储存热量少,产热更加不足, 对失热的耐受能力差, 对失热的耐受能力差,寒冷时即使有少 量的热量的丢失,体温便可降低。 量的热量的丢失,体温便可降低。
〈三〉。器官功能损害:轻者:器官功 器官功能损害:轻者: 能低下,表现为不吃、不哭、反应低下、 能低下,表现为不吃、不哭、反应低下、 心率减慢或心电图及血生化异常。重者: 心率减慢或心电图及血生化异常。重者: 多器官功能衰竭,可发生休克、 多器官功能衰竭,可发生休克、心力衰 DIC、肾功能衰竭及肺出血等。 竭、DIC、肾功能衰竭及肺出血等。

儿科护理: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儿科护理: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2.合理喂养 根据患儿的吸吮、吞咽、消化能力,选择适宜的营养
供给方式,保证能量和水分的供给。有明显心、肾功能 损害者,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供给的能量和 液体需加温至35℃左右。
3.预防感染 ①实行保护性隔离。 ②做好病室、暖箱内的清洁消毒。 ③加强皮肤护理;经常更换体位;尽量避免肌内注射。 ④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
声低弱、心音低钝、心率减慢、尿少等。 1.低体温 体温常低于30℃ 2.皮肤硬肿 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
肢→全身 3.多器官功能损害
(三)心理-社会状况 家长因对本病病因、护理、预后等知识的缺乏,常出现
内疚、焦虑和恐惧等心理反应。评估其家庭居住环境、生 活习惯及经济状况等。
(四)辅助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做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血糖、血电解质、
尿素氮、肌酐、X线胸片等检测。
(五)治疗要点
复温 供给能量和液体 合理用药
护理诊断
1.体温过低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3.有感染的危险 4.潜在并发症:多器官功能损害
护理措施
1.复温 积极复温是护理的关键措施,应根据患儿的
体温情况采取相应的复温方法。 (1)自产热复温 (2)外加热方式复温 (3)其它方式复温
新生儿疾病的护理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伤,亦称新生儿硬 肿症,是由于受寒及其他多种原因(早产、感染、窒息) 引起,主要表现为低体温、皮肤发硬和水肿,严重者可发 生多器官功能损害。
病因
寒冷 早产 缺氧 感染
发病机制
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 皮肤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层薄 棕色脂肪含量少 缺乏寒战产热方式 摄入能量少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名词解释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名词解释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名词解释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指新生儿由于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导致身体组织受到损伤和功能障碍的一系列症状和表现。

这种症状包括体温下降、呼吸急促、心跳缓慢或不规律、肌肉僵硬或松弛、皮肤苍白或发紫、口唇发紫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呼吸衰竭、心脏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后果。

为了预防和治疗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需要在新生儿出生后及时进行保暖措施,保持室温适宜,同时进行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 1 -。

临床儿科知识: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概述及病因

临床儿科知识: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概述及病因

临床儿科知识: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概述及病因
复习医疗事业单位考试,需要掌握临床医学知识,帮助大家梳理儿科学的知识。

一.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概述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以皮肤、皮下脂肪变硬,兼有水肿为特点的一组症候群,简称新生儿冷伤,主要由寒冷、感染、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长时间受寒引起冷伤,致体温过低造成寒冷损伤综合征。

是新生儿的危重急症,可以继发肺出血、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

又称新生儿硬肿症。

二.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
1.新生儿生理因素特殊性
(1)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
(2)皮肤表面积相对较大,血流丰富,皮肤嫩薄,易于散热;
(3)皮下脂肪组成特点:
①新生儿皮下脂肪组织的饱和脂肪酸多,体温降低时,皮脂容易发生物理性状的变化,会产生硬化,硬肿。

②皮下脂肪特别是棕色脂肪少,影响产热,难以防止散热,若摄入不足,储备很易耗竭。

2.外在因素
(1)寒冷损伤: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要求环境温度越高。

足月儿生后第一天的适宜环境温度为33℃,第二天降到32℃;体重1000g的早产儿生后十天内的中性温度为35.4℃0.5℃。

(2)摄入不足:新生儿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能源储存不足,若不及时补充,产热来源受到影响,疾病、感染等应激情况下处于高代谢状态,促进能源消耗,得不到及时补充则耗竭。

(3)疾病:重症肺炎、败血症、腹泻、窒息、颅内出血及严重的先天感染,先天性心脏病或畸形。

严重硬肿常提示新生儿病情危重。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课件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课件
喂养频率:根据新生儿的体重 和年龄,制定合理的喂养频率
喂养温度:保持奶温适中,避 免过热或过冷
喂养姿势:采用正确的喂养姿 势,避免呛奶或窒息
皮肤护理
01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02
使用温和的沐浴露,
避免感染
避免刺激皮肤
03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04
穿着宽松舒适的衣
避免过冷或过热
物,避免摩擦皮肤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案 例分析
05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例,可 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02
补充营养:提供足够的营养支 持,促进身体恢复
04
辅助治疗:如吸氧、补液等,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06
康复治疗:出院后,进行康复治 疗,促进身体恢复和发育
预后与预防
1
2
预后:及时治疗, 预后良好
预防:保持新生 儿体温稳定,避
免受凉
3
护理:加强新生 儿护理,保持皮
04 案例四:新生儿出生后未及时保暖,出现低体温、呼吸困 难等症状,经诊断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护理要点分析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 冷或过热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 如体温、呼吸、心率等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感染
及时补充营养,保证新生儿 的营养需求
加强新生儿的保暖措施,如 使用保暖毯、帽子等
肤清洁干燥
4
营养:保证新生 儿营养充足,增
强抵抗力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护 理要点
保暖措施
01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等
03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冷空气中
04
定期检查新生儿体温,确保体温正常
喂养护理
喂养方式:选择母乳喂养或配 方奶喂养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概述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概述

5.激素:疗效不肯定,可造成负氮平衡,免疫抑制,感染扩散, 除重症休克外慎用
6.吸氧:缺氧时 7.肺出血:早期气管内插管正压通气。
四 控制感染:PG、Ampicilline等。忌用对肾功 能和听力有影响的药物。
【预防】
本病防重于治 加强新生儿护理,尤其冬春天冷时;生后立即保暖,避
免受凉。 做好孕妇保健工作,力求避免早产、难产、产伤及防止
question.
变化(change)。 4.会议将持续(last)两个小时。 5.关于这个问题存在exist着不同的意见opinions 。
句型二:主语+及物动词+宾语 (S+VT+O)
1.我不知道他新家的地址。 2.他承诺要比以前更加努力工作。 3.他们现在正在谈论全球经济危机。 4.学生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出发。 5.我的哥哥现在在英国学电脑。
(look.see.smell.sound等):
表语用来说明主语的身份、性质、品性、特征
和状态的。 例如:I am a student. I为主语. am为谓语. a student为表语
Her idea sounds interesting. Her idea 为主 语;sounds为谓语;interesting就是表语。
广州六所医院统计新生儿住院4110例,新生儿 硬肿症280例,占6.8%,第6位。
【预后】
死亡率:25%~75%,国内既往平均37.7%~44.9%。 北京:40%~50% 广州:47.1% 国外:20%~50%
预后:取决于病因及复温与胎龄、月龄、季节、环境、 硬肿程度及合并症。 体温<30°C 体重<2500g 心率<100次/分 硬肿面积>50% 严重感染,肺出血 出现以上情况提示预后差。

儿科学(第四版)课件 第5章第九节 寒冷损伤综合征

儿科学(第四版)课件 第5章第九节 寒冷损伤综合征

病例分析
1.初步诊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肺 炎,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新生儿黄疸。 2.诊断依据: (1)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指胎龄<37 周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儿指BW<2500g的新生儿。 该患儿胎龄35周+4天,为早产儿。BW 2100g,为 低出生体重儿。 (2)新生儿肺炎:患儿生后3天出现呼吸急促, 哭声弱,体温不升,查体:HR 60次/分,呼吸急 促,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胸片示双 肺纹理增多,可见点片状阴影。
治疗
2.补充热量和液体:补给充足的热量有助于复温和维 持正常体温。热量供给从每日210kJ/kg(50kcal/kg) 开 始 , 逐 渐 增 加 至 每 日 419 ~ 502kJ/kg(100120kcal/kg)。早产儿或产热衰竭患儿适当增加热量。 给予口、部分或完全肠外营养。液体量按 0.24ml/kJ(1ml/kcal)计算,重症伴少尿、无尿或 明显心、肾功能损害者,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液 量。
3.控制感染 :根据血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4.纠正器官功能紊乱:抗休克治疗,改善微循环障碍,
抗凝/止血治疗,纠正心衰和肺出血等。
预防
❖ 做好围产期保健,防早产,低体重儿,防窒息、产 伤等;
❖ 保暖、早开奶,保证热量供给; ❖ 积极治疗诱发冷伤的基础疾病。 ❖ 在新生儿外科手术、各种检查 及转院过程中应注意保暖。
(4)新生儿黄疸:颜面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TB 209μmol/L,DB 15μmol/L。
病例分析
3.治疗原则 主要处理包括复温、控制感染、供给热能和
液体、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纠正器官功能 障碍。
4.思考题 1.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定义? 2.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分度? 4.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治疗原则?

儿科学 0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儿科学 0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neonatal cold injure syndrome)
简称新生儿冷伤,由受寒引起,其临床特 征是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 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又称新生儿硬肿 症。。(p18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EY WORDS
• neonatal cold injure syndrome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低体温、低环境温度导致缺氧、能量代谢紊 乱和代谢性酸中毒,严重时发生多器官功能 损害。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其他 新生儿严重感染(肺炎、败血症、化脓性脑
膜炎等)、早产、颅内出血、红细胞增多 症等易发生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紊乱,出 现低体温和硬肿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 临床表现
• 多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 • 以出生3日内或早产新生儿多见 • 发病初期表现体温降低、吮乳差或拒乳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 治疗原则
• 复温是低体温患儿治疗的关键 • 复温原则是逐步复温,循序渐进 • 支持疗法 足够的热量有利于体温恢复 • 合理用药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 一般治疗
• 合理喂养,保证能量供给 • 保证液体供给,严格控制补液速度 • 预防感染,做好消毒隔离 • 健康教育
思考题
• 1.新生儿寒冷损伤的病因是什么? • 2. 新生儿寒冷损伤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 3. 新生儿寒冷损伤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 sclerema neonatorum 新生儿硬肿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
• 新生儿体温调节与皮下脂肪组成特点 ①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 ②皮肤面积相对较大 ③能量贮备少,产热不足 ④缺乏物理产热方式 ⑤饱和脂肪酸多,易硬化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寒冷损伤 -寒冷环境或保温不当,体温下降,肢端发冷

儿科学第三章第九节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

儿科学第三章第九节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

病因与发病机制
寒冷、机体散热大于产热、缺氧和酸中毒 ↓
皮下脂肪发生凝固 ↓
皮肤发硬 ↓
皮肤血管痉挛收缩,血流缓慢淤滞-皮肤暗红
组织缺氧
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水肿、发亮



血容量减少


DIC ---- + ---- 休克→多器官受损
临床表现
多器官损害 皮肤硬肿 低体温 一般表现
病情分度
分度 肛温 轻 ≥35℃ 中 <35℃ 重 <30℃
腋-肛温差 硬肿范围(%) 器官功能改变
正值
<20
无明显改变
020Βιβλιοθήκη 50器官功能低下负值
>50
器官功能衰竭
辅助检查
❖ 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电解质、血 糖、尿素氮、肌酐、凝血时间、凝血 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等
❖ 必要时可做ECG及胸部X线摄片检查
诊断
致病因素 体温降低 皮肤硬肿
新生儿寒冷 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鉴别诊断
新生儿 水肿
新生儿 皮下坏疽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治疗
复温 补充热量 和液量
控制感染
纠正器官 功能损害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预防
围生期保健 注意保温 治疗基础疾病
sciencep
第三章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
第九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郑惠
第九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 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
3
诊断和治疗
4
预防措施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是指新生儿期内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皮肤和皮 下脂肪变硬和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 功能受损,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名词解释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名词解释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名词解释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简称新生儿冷伤,也被称为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寒冷或多种疾病导致的,主要表现为低体温或者皮肤硬肿,重的孩子会发生多器官功能的损害。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主要病因包括寒冷、早产、感染和窒息。

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或者重症感染时,多发生于生后一周内,早产儿比较多见。

低体温和皮肤硬肿是本病的主要表现。

如果低体温严重,可以出现四肢冰冷,心率减慢等情况。

皮肤硬肿及皮肤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按之似橡皮样感,呈暗红色或青紫色,伴有水肿者可以指压凹陷。

硬肿常呈对称性,其发生部位包括下肢、臀部、面部、上肢、全身等。

严重的硬肿可以妨碍关节的活动,胸部受累可致呼吸困难。

此外,严重的病例可能会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如休克、DIC、急性肾功能衰竭、肺出血等。

儿科学之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及护理课件

儿科学之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及护理课件
注意喂养
家长应确保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营养,增强其免疫力。
保持卫生
家长应定期清洗和更换新生儿的衣物和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Part
04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并发 症及处理
并发症类型及处理
感染
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 容易感染。应保持环境清洁,定 期消毒,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急性肾衰竭
若出现尿少、无尿等症状,应及 时就医,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
预防感染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
消毒,避免接触感染源。
合理喂养
3
保证新生儿充足的营养摄 入,增强抵抗力。
Part
05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护理 研究进展
护理研究现状
护理实践指南
目前已经有多项针对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护理实践指南 发布,这些指南为临床护理提供了具体的操作规范和标准。
护理效果评估
通过对照实验、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对不同护理措施在新 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中的实践效果进行了评估,为优化护理 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护理研究展望
创新性护理措施
未来将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新生儿寒冷 损伤综合症的护理措施,如开展新型 保暖技术、个性化护理方案等,以提 高护理效果和患儿生活质量。
跨学科合作
加强儿科学、护理学、医学工程等多 学科的合作,共同研发更为科学、有 效的护理技术和设备,为新生儿寒冷 损伤综合症的护理提供更多可能性。
重度寒冷损伤护理
重度寒冷损伤
表现为全身皮肤发紫、硬结,甚至出现坏死和溃疡。需要立即就医,并采取紧急保暖措施。
护理要点
立即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在等待就医期间,要保持宝宝体温在正常范围内,避免摩擦和压迫受损部 位,用无菌纱布覆盖受损部位以减少感染风险。同时,要密切观察宝宝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 常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又称新生儿硬肿症(故名思意就是冷损伤引起的新生儿皮
肤硬肿)。

一、临床表现
不吃、不哭也不动、体温不升,体重不增、(“五不一低下”)
1.低体温常降至35℃轻症为30~35℃;重症<30℃
2.硬肿硬肿发生的顺序: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小腿大腿都是下肢,臀面上肢都是全身)
硬肿范围可按: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计算(头颈20,双9上,臀8下肢为26)程度硬肿范围体温(肛温)
轻度<50% 3 0~35℃
重度>50% <30℃
二、治疗
1.复温是治疗新生儿低体温的关键,
轻度(肛温>30℃)置于30~34℃暖箱,力争使患儿6~12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
重度患儿(<30℃)则先以高于患儿体温1~2℃的暖箱温度开始复温(复温不能快),每小时提高箱测温1℃(不>34℃),使患儿体温在12~24小时恢复正常。

2.控制感染:根据血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3.纠正器官功能紊乱早期心率低者可用多巴胺。

4.热量和液体补充
2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