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七年级上生物学第七章学案 -
七年级生物科学上册教案(全)
七年级生物科学上册教案(全)目录1. 第一单元: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1 细胞的基本结构- 1.2 细胞膜的特性与功能- 1.3 细胞器的作用与组成- 1.4 细胞的基本功能2. 第二单元:细胞的代谢- 2.1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2.2 光合作用的过程与意义- 2.3 呼吸作用的过程与意义- 2.4 酶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3. 第三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 3.1 遗传与变异- 3.2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与规律- 3.3 显性和隐性遗传- 3.4 基因与染色体第一单元: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1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1.2 细胞膜的特性与功能- 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屏障- 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细胞膜参与物质的进出过程1.3 细胞器的作用与组成- 细胞器是细胞内部的功能区域- 常见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不同细胞器有不同的功能和结构1.4 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的基本功能包括营养摄取、代谢、生长和繁殖- 细胞的功能受到基因的控制第二单元:细胞的代谢2.1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中能量的来源- 呼吸作用是细胞中能量释放的过程-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依赖2.2 光合作用的过程与意义- 光合作用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和葡萄糖对生物体具有重要意义2.3 呼吸作用的过程与意义- 呼吸作用是将有机物质氧化释放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提供细胞所需的能量2.4 酶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酶是生物体内的催化剂- 酶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 酶在代谢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第三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3.1 遗传与变异- 遗传是生物种群及个体之间的基因信息传递过程- 变异是遗传信息的多样性表现3.2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与规律-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遗传规律- 孟德尔的规律包括隐性与显性遗传、分离与独立遗传等3.3 显性和隐性遗传- 显性遗传是指表现型受到显性基因的影响的遗传- 隐性遗传是指表现型受到隐性基因的影响的遗传3.4 基因与染色体-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单位- 染色体是细胞内基因的携带者以上是《七年级生物科学上册教案(全)》的内容概要。
初中生物七上教案人教版
初中生物七上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掌握人体各器官的发育时间和顺序。
2. 理解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环境、遗传等因素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和规律。
2. 人体生长发育与环境、遗传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人体的生长发育是受环境、遗传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综合过程。
2. 掌握人体器官发育的时间和顺序。
教学准备:教科书、图片资料、生长发育时间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简短视频展示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导入新课。
二、讲解生长发育的过程(15分钟)1. 通过生长发育时间表,讲解人体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和重要器官的发育时间。
2. 分析人体生长发育与环境、遗传等因素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
三、讨论人体生长发育的因素(15分钟)1. 分组讨论人体生长发育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如环境、遗传、饮食等。
2. 汇总各组讨论的结论,展示同学们的观点和思考。
四、展示研究成果(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展示、口头报告等形式,展示他们对人体生长发育的研究成果,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收获。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体生长发育是一个综合过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整理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知识点,准备下节课的展示。
板书设计:人体生长发育1. 生长发育时间表2. 生长发育因素- 环境- 遗传- 饮食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和因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下节课可以继续深入研究人体生长发育的机理和调控方式,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的理解和探求。
第七章 复习学案
第七章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掌握本章知识点,并熟练应用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二、自主学习15分钟三、合作探究: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四、堂清(50分)(一)填空:1.以地貌和气候的差异为基础,综合多种因素,全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2.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山、()山、()山脉。
3.我国北方河流流量较(),冬季普遍有()现象,南方河流流量较(),汛期较()。
4.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是(),改造(),南方地区应发挥()()农业资源的优势,走()相结合的道路。
5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遥远,形成()为主的气候特征。
6.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7.我国四大牧区中位于西北的有()(),位于青藏地区的有()()。
8. 青藏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9. 北方地区耕地以()为主,南方地区耕地以()为主。
10. 青藏地区生活着()族,大多信奉藏传()教,代表建筑有拉萨的()。
(二)选择:1.下列区域中,属于我国一级行政区域的是()A济南B东北地区C内蒙古自治区D北方地区2.不属于秦岭—淮河的意义的是()A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线B亚热带与温带地区的分界线C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D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3.我国四大区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A北方地区B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D青藏地区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景观位于()A内蒙古自治区B西藏自治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5.昆仑山是下列哪两个区域的大致界线()A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B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C青藏地区和北方地区D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6.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自然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B气候因素C地形因素D经度位置7.下列地形区都位于南方地区的是()A华北平原、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东南丘陵C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D四川盆地、东南丘陵8.在我国,常绿树种——椰子分布较广的是()A山东半岛B长江中下游平原C四川盆地D海南岛9.关于北方地区主要耕地类型与南方地区不同的主导因素是()A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以下B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与800毫米之间C属于半湿润、半干旱的温带气候D每年春季高温少雨,常出现干旱10.下列语句中,描写南方地区景观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D远看是山,近看是川11.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地形区()A内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C云贵高原D喜马拉雅山12. 青藏高原的能源非常丰富,主要有()A石油、核能B太阳能、地热能C风能、核能D生物能、水能13、小明乘火车从呼和浩特出发去乌鲁木齐,沿途见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A草原、荒漠、森林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C森林、草原、荒漠D荒漠、草原、森林14.青藏高原上的重要农业区是()A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B河套平原、宁夏平原C河西走廊、天山山麓D柴达木盆地1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以下区域最合适的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B山东丘陵地区C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 D 塔里木河下游地区16.我国平原面积分布最多的区域是()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17.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严寒,夏季凉爽B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C山清水秀,鱼米之乡D风吹草地现牛羊18.夏秋牧草茂盛,百花争艳,成群的马牛羊像云彩一样点缀在绿色的草地上。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会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2.理解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掌握生物的特征和生物分类的方法。
4.能够通过实例理解生物的适应环境和变异。
5.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科学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2.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生物的特征和生物分类的方法4.生物的适应环境和变异的实例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讲述一只企鹅在南极的生活,以及它是如何适应寒冷环境的。
2. 概念讲解使用图示和实例,向学生介绍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让学生能够理解生物是指那些能够呼吸、营养和繁殖的有机体。
并简要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如植物和动物的分类。
3. 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展示生态系统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食物链、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4. 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介绍生物的特征,如自主运动、感知刺激和生长变化等。
并根据不同的特征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如按照形状、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等分类。
5. 生物的适应环境和变异的实例通过一些有趣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生物是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并发生变异的。
例如,讲述企鹅的生活习性和特殊的肢体结构,以及昆虫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异。
6. 总结和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
提供一些拓展材料,供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
四、教学资源1.PPT演示文稿2.图片和视频素材3.实例和案例材料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包括主动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的积极性。
2.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的思考方向和观点,评估学生对生物概念和分类方法的理解。
3.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课堂小组活动或实验,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生物特征和分类方法的掌握程度。
初中七年级上生物教案
初中七年级上生物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并且认识生物多样性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 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和规律。
3. 能够描述各种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似与差异。
教学重点: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2. 掌握生物分类的方法和规律。
3. 能够通过实例描述生物之间的相似与差异。
教学难点:1.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复杂性。
2. 掌握生物分类的详细规律。
教具准备:1. 生物多样性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不同类别生物的图片或标本。
3. 生物分类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有所了解,并引出生物分类的概念。
二、讲解(15分钟)1. 首先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并说明生物多样性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 然后介绍生物分类的方法,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分类和进化分类等。
3. 讲解生物分类的基本规律,如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单位的概念和特点。
三、实践(20分钟)1. 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类别生物的图片或标本,实际操作生物分类表格,自行分类生物。
2.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类别生物之间的相似与差异,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规律。
四、总结(5分钟)让学生回顾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生物分类的方法,并总结今天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分类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仍需进一步加深对生物分类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进行复习和巩固,确保学生能够深化对生物多样性及其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的认识。
初一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初一生物上册全册教案课程简介初一生物上册是生物学的入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细胞结构与功能、遗传与进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和其它生物,为以后的高中生物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如生命、生物、细胞等;2.独立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并掌握细胞结构和功能;3.掌握遗传与进化的基本原理,如基因、DNA、突变和自然选择、人类进化的历程等;4.了解生命在地球上的演化史和生态环境的变化;5.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安排第一章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学习目标:了解生物学的定义、生命的特征、生物的分类、细胞学说等基本概念。
•学习内容:1.生物学的定义和历史2.生命的基本特征3.生物的分类4.细胞学说第二章细胞结构与功能•学习目标:熟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细胞内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细胞的代谢过程等知识。
•学习内容:1.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2.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3.细胞的代谢过程第三章遗传与进化•学习目标:了解遗传的基本原理,如基因、DNA的结构和功能、突变等,以及进化的基本原理,如选择和适应。
•学习内容:1.遗传物质DNA和RNA的结构与功能2.分子生物学基础3.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4.人类进化的历程第四章生态与环境•学习目标:了解生命在地球上的演化史、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等知识。
•学习内容:1.生命在地球上的演化史2.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分类3.生态平衡与生态危机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问答、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感受生命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将由老师平时观察、课堂作业、实验报告和考试成绩等多方面评定。
同时也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积极参与教学评价过程。
教学资源为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我们将提供以下资源:•优秀教学视频•丰富的练习题集•多样化的实验操作指南•精心编写的电子学习资料总结初一生物上册旨在通过生命科学的知识、实验和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学生逐渐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认识和解决与生命科学相关的问题。
初中人教版生物七年上教案
初中人教版生物七年上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明确细胞的重要性。
2. 理解细胞的发现历史,认识细胞理论的重要性。
3.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胞的发现和基本结构。
难点:理解细胞的发现历史及细胞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
2. 图片、实物等教具辅助教学,生动形象。
3.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呈现一个包着研究细胞的显微镜让学生猜测今天的课题是什么,并简要引出细胞的概念。
二、讲解细胞的发现(10分钟)
1. 介绍微观视野下细胞的发现历史,包括哈肯、李维休克等科学家的贡献。
2.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重要性及细胞理论的意义。
三、探究细胞的基本结构(15分钟)
1. 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具展示细胞的结构,让学生对细胞的组成有更直观的了解。
四、小组讨论(10分钟)
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细胞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五、总结概括(5分钟)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的发现和基本结构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展示、小组讨论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细胞的相关知识。
初中7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初中7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 熟悉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掌握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3. 了解基本的生物遗传知识4. 认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 代谢过程的基本概念3. 遗传的基本原理4.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教学难点:1. 细胞的微观结构的认识2. 代谢过程的复杂性3. 遗传规律的理解4. 生态平衡的维持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教学实物2. 教科书和相关参考资料3. 实验器材和实验操作指导书4. 学生课堂笔记本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或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引发学生兴趣。
二、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1. 讲解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基本结构的组成和功能2. 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细胞的微观结构,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细胞的组成三、进行实验或观察(20分钟)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细胞切片实验或观察酵母菌的代谢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细胞结构和代谢过程。
四、讲解生物遗传(10分钟)1. 讲解基因的概念和遗传规律2. 介绍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的表达五、进行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讨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展示思考成果。
六、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代谢、生物遗传规律以及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完成细胞图解作业、阅读相关生物资料教学反思:教师应多采用实践操作和讨论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第七章估算学案
七(上)课题:生活中的数值估算一、学习目标1、经历对实际问题估算的过程,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的必要、意义2、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解释估算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二、重点难点重点: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难点:体会估算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教师课间安排科代表分工板演预习:科代表组织分工各组单号板演回答:你一个周的生活费学生预习抄写大约是多少?每周买零食大约花多少钱?单号代表板演你从家到学校骑车大约要多长时间?我们农村体会大约估计建房子大约花多少钱?将一张厚度为0.01 感受家长辛苦厘米的报纸对折一次后厚度约为多少?对折探究对折奥秘两次后厚度约为多少?对折30次后厚度会超过你的身高吗?教师点评计分有惊奇导入新课从惊讶走进新课2、教师组织学生探索对折报纸,分组交流学生操作交流展示展示思路,体会“不可思议”的厚度学生感受大数教师点评计分强调:准确列式0.01×2、学生校对、体会0.01×2……0.01×2,发展学生数感3、教师组织学生自学第142页引例部分。
学生独立阅读教师点评强调:教师特别关注学生表达的近似策略4、教师组织学生阅读第143页3-4行了学生阅读了解解估算,并举例交流。
学生举例体会应用教师点评计分强调:借助实例和智趣园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估算。
(二)精讲点拨:教师结合具体实例点评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进一步理解估算的含义。
(三)有效训练组织学生独立训练课本第143页练习1,学生独立训练教师点评强调:让学生讲清估算的每个思路学生体会估算组织学生独立训练课本第144页习题1、学生独立训练2,学生回答2题估算思路。
机动处理课本第144页B组,培养学生节约意识感受浪费利害。
(四)拓展提升1、一批货物总重1.4x107千克,下列可其一次性运走的合适运输工具是()A 一艘万吨巨轮 B一架飞机 C一辆汽车 D 一辆板车2、为了让人们感受丢弃塑料袋对环境的影响,某班环保小组的6名同学记录了自己家中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的数量,结果如下(单位:个)33.25.28.26.25.31如果该班有45名同学,估计一周全班同学各家共丢弃的数量约为()个A 900B 1080C 1260D 18003、赤道长约4万千米,若以每个人站立的宽度长40厘米计算,围绕地球一圈,大约可以站立()人。
湘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案)
湘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生物多样性与分类课时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培养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 教学内容: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图片展示。
- 教学资源:教科书、图片。
- 课堂活动:小组讨论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并列举几个生物多样性的例子。
- 作业:写一篇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小短文。
课时2:生物分类的基本原理-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原理,掌握生物分类的方法和意义。
- 教学内容:生物分类的基本原理,生物分类的方法。
-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实践。
- 教学资源:教科书、实物标本。
- 课堂活动:观察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并解释分类的原理。
- 作业:收集不同种类的树叶或昆虫标本,并进行简单的分类。
课时3:生物多样性与物种进化-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多样性与物种进化之间的关系,理解物种的起源和进化过程。
-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与物种进化的关系,物种的起源和进化过程。
-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例分析。
- 教学资源:教科书、图片、视频。
- 课堂活动:观看并讨论物种进化的相关视频,分析不同物种的共同祖先和进化途径。
- 作业:写一个对某个物种进化过程的小故事。
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课时4:细胞的基本组成- 教学目标: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掌握细胞的基本组成。
- 教学内容:细胞的定义,细胞的基本组成。
-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实验观察。
- 教学资源:教科书、显微镜、玻璃片、染色液。
- 课堂活动: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并进行比较。
- 作业:绘制一张细胞的示意图,标注不同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课时5: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膜在细胞中的作用。
- 教学内容: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的功能。
-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实验演示。
- 教学资源:教科书、模型、演示材料。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知识梳理复习学案【精品推荐】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知识梳理复习学案第一单元第二章探索生命一、探索生命的器具1.认识显微镜(1)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①放大物像的是、。
②调换物镜的是。
③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和。
④反射光线的是。
⑤升降镜筒的是和。
(2)显微镜的使用:①选择目镜,转动转换器使对准;转动反光镜,从目镜中看到一个的视野。
②将载玻片放到上,用压住。
③移动载玻片,使其位于载物台上的中央。
④调节粗准焦螺旋,将与载玻片靠近。
⑤通过目镜观察,再调节,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最后,细微调节,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2.其他常用的探究器具:、解剖盘、镊子、刀片、量筒、酒精灯、烧杯、试管等。
3.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1)净片:用洁净纱布把、擦拭干净。
(2)滴水:用滴管在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取材:用夹取生物材料,将其浸入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
(4)盖片:用镊子夹起,使它的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盖在生物材料上,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
(5)染色:在的一侧滴一滴碘液,在另一侧用吸引。
(用于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材料,必须是的)二、探索生命的方法4.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5.科学探究中,要坚持的科学态度。
6.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实验,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不同外,其他因素都应相同。
(要点透析)7.目镜和物镜是显微镜中最主要的结构,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低,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高。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高,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低。
8.显微镜的结构中与调节光线强弱有关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
光线强时,选择遮光器上的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弱时,选择遮光器上的大光圈和凹面镜。
9.取镜时:;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10.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压破玻片。
11.从显微镜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1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初中生物七上教案
初中生物七上教案教学内容:生物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生物的种类和分类方法;3. 了解生物的生存方式和适应环境的特点;4. 培养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生物的定义和特征;2. 生物的分类方法;3. 生物的生存方式。
教学难点:1. 区分不同种类的生物;2. 理解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方式。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生物分类表格;3. 实物标本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动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并与学生互动讨论。
二、讲解生物的定义和特征(15分钟)1. 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可以感知、生长、繁殖和适应环境。
2. 讲解生物的共同特征:细胞构成、代谢能力、繁殖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20分钟)1. 通过PPT展示生物的分类图表,向学生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如五大类法、等级分类法等。
2. 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写简单的生物分类表格,加深对生物种类及分类方法的理解。
四、探讨生物的生存方式(15分钟)1. 讲解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方式,如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环境中生物的特点,如动植物在生存环境中的适应与发展。
五、总结和提问(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并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回答和讨论。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包括复习本节课内容或拓展相关知识点的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和生存方式有了初步了解,培养了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生物标本或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生物的奥妙。
7.1.1有序数对学案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1.1:有序数对一:知识点讲解知识点一:有序数对➢定义: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
➢记法:由a、b组成的有序数对记作(a,b),两个数之间用逗号分开。
➢作用:确定平面上某点的位置。
➢“有序数对”的概念有两个要点:一是“有序”,二是“数对”。
✧“有序”就是有顺序,两数不可随意交换。
❖(a,b)与(b,a),两个数的顺序不同,含义不同;❖当a=b时,它们表示同一有序数对;❖当a≠b时,它们表示不同的有序数对。
✧“数对”是指必须由两个数组成。
例1:如图是某教室学生座位的平面图。
1)请说出王明和张强的位置;2)若用(3,2)表示第3排第2列的位置,那么(4,5)表示什么位置?王明和张强的位置可以怎样表示?3)请说出(3,3)和(4,8)表示哪两位同学的位置;4)(3,4)和(4,3)表示的位置相同吗?一般地,若a≠b,则(a,b)与(b,a)表示的位置相同吗?知识点二:有序数对的应用➢利用有序数对能准确地表示一个位置。
➢确定物体位置常用的方法:✧行列定位法:用排数、列数表示位置。
例如:规定排在前,列在后,则(5,3)表示第5排第3列。
✧经纬度定位法:通过地球上的经度和纬度确定一点在地球上的位置,地图上,水平方向的线表示纬度,竖直方向的线表示经度。
例如:北京在北纬39度54分,东经116度23分,表示为(北纬39°54′,东经116°23′)。
✧方格纸定位法:在方格纸上,格点的位置由横向格数与纵向格数确定。
设横向格数为a,纵向格数为b,则可把一个点的位置记为(a,b)。
通常横向格数写在前,纵向格数写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
例如图,(2,6)表示A的位置,则B的位置表示为(1,5),C的位置表示为(5,1),D的位置表示为(6,4)。
✧方向角、距离定位法:通过测定待定点到一个已知点的距离和方向角所进行的一种定位,常在航海中应用。
例如图,A为我方军舰所在位置,距我方军舰10海里,北偏东30°的位置B处有一不明舰艇向我领海前进。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上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理解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
3. 知道细胞的种类及其特点。
4. 能够描述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理解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
3. 掌握细胞的种类及其特点。
4. 能够描述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细胞的图示,引出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的概念。
2. 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介绍细胞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让学生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3. 学习细胞的种类及其特点:介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及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细胞。
4. 学习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通过示意图和动画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
5. 总结回顾: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巩固理解。
四、教学手段:1. 板书、图片、实验等教学辅助手段。
2. 知识梳理、思维导图等学习方法。
3. 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互动方式。
五、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进行小测验。
2. 观察实验: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进行实验报告。
3.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拓展延伸:1. 观察不同种类的细胞,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2. 探究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作用机制。
3. 学习细胞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探索更深层次的细胞科学。
七、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激发他们对细胞生物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第七章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案班级姓名目标要求:(1)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
(2)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3)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⒈内容:①地球上的生物不是____________的,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②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逐渐进化的;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⒉意义:历史上的____________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否定了________论和________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3、局限性:①学说多来自主观推测②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③生物因而获得的性状都是可以遗传的。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⒈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见图7-3①生物都有的倾向;物种内的个体数量_;生存的资源是。
②,生物物种的个体间普遍存在着变异,许多变异是可以的③进而推出的结论是通过,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
概括为:过度繁殖、________ _、遗传与变异、____ 。
⒉提出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一书的出版。
⒊意义:①达尔文创立的进化论从丰富的事实出发,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并对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了合理的解释。
它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步入了科学的轨道。
②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的多样性是____________的结果;生物界千差万别的种类之间有着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
③它给予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致命的打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了有力武器⒋局限性⑴接受了拉马克关于器官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观点,没有对_________的本质作出科学的解释。
初中七年生物上册教案
初中七年生物上册教案教学科目:生物教学班级:初中七年级教学内容:细胞的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功能;2. 掌握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的组成及功能;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教学重点: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1. 理解细胞的复杂结构;2. 掌握细胞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科书、PPT等教学资料;2. 实验器材及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细胞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并提出问题: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是如何构成的?二、讲授(15分钟)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组成和功能;3. 组织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三、实验(20分钟)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并进行实验报告分析。
四、讨论(10分钟)结合实验结果,让学生展开讨论,探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细胞的理解。
五、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生物体的运作至关重要。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细胞结构练习题,并准备下节课的复习内容。
七、反思(5分钟)回顾本节课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教后反思】通过这堂生物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还有待加强,下节课需要通过更多的案例和实验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人教版初中七上生物教案
人教版初中七上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微观世界中细胞的发现历程。
2.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能够描述细胞的组成及其功能。
教学重点:
1. 细胞的发现历程。
2.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1. 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2. 认识细胞的发现对生物学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璃片、盐水、洋葱片、片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引入显微镜的发明历史,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今天可以看到微小的细胞?
二、展示实验
1. 将盐水中的洋葱片取出放在玻璃片上。
2. 用微平刀将洋葱片切成薄片。
3. 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片的细胞结构,并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三、细胞发现历程
1. 讲解细胞学说的形成过程。
2. 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学家们对细胞的发现和研究。
四、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 通过PPT展示,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让学生讨论细胞的各个器官的功能作用。
五、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细胞的发现及基本结构和功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六、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细胞的分类。
2. 完成《课后作业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展示实验和PPT讲解,让学生感受细胞的微小世界,并了解细胞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目标:
本教案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掌握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并引发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课程安排:
第一课:生物的基本概念
- 研究生物学的定义和生物的主要特征
- 探讨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第二课:生物的组成部分
- 理解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
- 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课:生物的分类
- 了解生物的分类级别和分类方法
- 研究几个常见生物分类的例子
第四课: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 探索植物的不同部分及其功能
- 研究植物对人类和环境的重要性
第五课: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 理解动物的不同体部及其功能
- 研究动物的适应环境的特点
第六课:生物的繁殖方式
- 了解生物的不同繁殖方式,如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 探讨繁殖对个体和种群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 利用图表和图像展示生物的相关概念和知识
- 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思维- 运用故事和案例讲解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 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提高研究效果
测评方式:
- 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物概念和知识的掌握情况
- 在课程结束后进行综合测评,评估学生在实验和观察能力方
面的发展
教学资源:
- 生物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 实验器材和材料
- 图表和图像展示资料
- 课外阅读材料和互联网资源
结论: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希望能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从而打下坚实的生物学基础,为将来
更深入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1课时)
一、知识要点预习
1、可直接为人类所食用的植物器官是根、叶、茎、花、果实、种子。
2、世界主要食用作物前三位是:、、。
3、动物按食性可分为:、和动物(它们直
接或间接吃植物)。
例:人、老鼠就是杂食动物。
二、自我检测题:
1、下列植物中,食用部分属于植物根的是()
A、马铃薯
B、莴苣
C、胡萝卜
D、芹菜
2、下列属于杂食动物的是()
A、老鼠
B、骆驼
C、鳄鱼
D、河马
三、巩固练习:
1、课后自我检测题。
2、同步导学课堂提高及课后练习。
第二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1课时)
一、知识要点预习
1.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有: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参与生物圈的氧循环;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生物圈了是地球上的和它们的总称。
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是指的循环利用。
2.氧循环:
所有的生物通过作用消耗,产生;燃烧煤、石油也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吸收,放出;所以,大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21%,二氧化碳约为0.03%,氧气和二氧化碳处于相对平衡。
当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会出现效应。
3.水循环: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关。
1)、蒸腾作用的概念:植物根吸收的水,以的形式通过的散失到空气中,就是蒸腾作用。
植物吸收的水,蒸腾散失达%,只有%参与光合作用和其他生命活动。
2)、蒸腾作用的意义(好处)是:蒸腾作用产生一种拉力,促进了的吸收和运输;同时,促进了溶解在水中的的运输;降低,避免因阳光强烈照射而灼伤叶片,同时也起到调节气候、增加大气湿度的作用。
注意:水的吸收和运输、无机盐的运输的动力来自于蒸腾作用;
但无机盐的吸收的动力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出的能量。
二、自我检测题:
1、下列可以称为生物圈的是:
A、地球
B、一个小池塘
C、太平洋
D、一片森林
2、引起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的增加
B、植物数量的增加
C、工业生产
D、土壤中细菌的增多
3、下列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蒸腾作用促进了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B、植物茂盛的地方,人感觉凉快。
这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关。
C、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比其他生物少
D、一般情况下,气温越高,蒸腾作用越强
4、将一棵绿色植物用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扎紧袋口,放在阳光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塑料袋内壁出现细小的液滴,如图所示。
分析此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A)植物在光下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B)液滴是由泥土中的水蒸发后液化而成
(C)液滴是由植物放出的二氧化碳液化而成
(D)液滴是由植物蒸腾作用散发的水蒸气液化而成
5、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测得重为5牛,光照6小时后,测得重为4.8牛。
其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蒸腾作用 (B)运输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
6.炎炎夏日,绿地中央比马路中央凉爽,其主要原因是
A.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温度B.马路对太阳光的反射作用较弱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D.马路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7、在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中,绿色植物所起的作用是:
A、加快水循环的进行速度
B、增加空气的氧气含量
C、吸收地球上过多的水分
D、使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保持不变
8、以下对绿色植物各种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光照下只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在黑暗中只进行呼吸作用
B.根对无机盐的吸收,不消耗能量
C.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促进了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与运输
D.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9、是晴天的上午,张娟设计的用于观察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请你据图回答:(7分)
(1)此装置是否正确?,塑料袋内会有出现
(2)若不正确,请你画出正确的装置。
(1分)
(3)下午打开口袋,迅速把一支将熄灭的火柴伸进袋内,火柴复燃了,
说明袋内较丰富,这是的结果。
(4)傍晚再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亮就打开袋口,迅速伸进一支燃着的火柴,火柴熄灭了,说明袋内的较丰富,这是的结果。
10、试一试,你能运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植物生理作用的原理解答实际问题吗?如移栽植
物时,常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目的是降低植物的
_ ;同时,植株根部总是带土移栽,这主要是为了保护根毛,保证移栽后植株对______和无机盐的正常吸收,防止移栽后植物萎蔫;大棚内栽种作物,在增加光照的同时,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其目的是提高植物的_______ ,促进有机物的合成;农田土壤板结或水淹时,植物受害的原因是根的_________受到抑制。
因而栽种植物时要及时疏松土壤和防涝排涝。
第三节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1课时)
【学习目标】
1.描述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说出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2.阐明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3.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并积极得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重点难点】
1.懂得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意义,并能积极地参与美化祖国的活动。
2.唤起学生的危机感,激发起学生爱绿.护绿的保护意识
【知识导学】
一、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优美的环境,绿色是清新的色彩,它代表着健康,象征着生命和希望。
我们的环境质量与植物息息相关。
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播放课件:人类起源之处,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人类大规模砍伐森林.开垦农田.沙尘暴袭击等对自然界的破坏。
2.阅读教材第132~133页,四人一组讨论: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2)分组讨论:根据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特点,推断出我们这里的植被属哪一类型?有何特点?
三、探究学习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结合五国森林分布数据图表,利用计算器算出表中数据:
2.讨论:通过数据分析,我国在植被资源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3.畅所欲言:举例说明人类的那些活动对植被造成了破坏?应怎样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4.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阅读教材第135页回答:国家为保护植被,采取了那些有效措施?
(2)讨论“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出方案并进行组间评比。
【知识小结】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1.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
2.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由于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不合理的利用,使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
2.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对森林和草原进行依法治理和科学管理。
2.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基础训练】
1.下列属于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的是()
①我国的荒漠面积太大;②我国草原退化,沙化严重;③我国森林覆盖率低,对森林资源利用不合理;④我国种树太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2.对我国植被资源破坏性最大的是()和()
A.火山爆发 B.地震 C.乱砍滥伐 D.毁林开荒
【能力提高】
1.下列哪个节日与环境保护无关()
A.爱眼日 B.植树节 C.无烟日 D.世界水日
2.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沙尘暴,其根本原因是()
A.气候的反常B.严重的干旱C.植被的破坏D.环境的污染
【作业】
请以“爱护校园环境”为题写一份倡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