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2.4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2课时)教案 苏科版
2.4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
计算:
(1)(-23)+(+58)+(-17)
1 2 5 5 (3) —+ (- —) + (- —) + (+ —) 6 7 6 7 分母相同的 先结合
(2)(-2.8)+(-3.6)+(-1.5)+3.6
巩固
比一比看谁算得好
计算:
1. 2. 3. (-11)+8+(-14) (-4)+(-3)+(-4)+3
样的规律跳100次,跳骚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
课堂小结:
1.你对你自己的表现如何?
2.你对同桌的的学习表现如何?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体会:
1.使用加法运算律, 可使运算简便. 2.培养了概括力和符号感.
自 主 探 究 合 作 展 示
12+(-8)+11+(-2)+(-12)
2 7 (-20.75)+3—+(-4.25)+(+19—) 9 9
6.35+(-0.6)+3.25+(-5.4)
4.
1+(-2)+3+(-4)+ …+2007+(-2008)
5. 小虫从某点o出发,在一直线上来回爬 行,假定向右爬行的路程记为正数,向左爬 行的路程记为负数,爬过的各段路程依次为 (单位:厘米):+5, -3,+10, -8, -6, +12, -10. 试问:小虫最后能否回到出发点o?
初中数学七年级
(苏科版)
上册
2.5 有理数的加法(2)
情景1:
最新版初中数学教案《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精品教案(2022年创作)
有理数的减法第2课时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一、导学1.课题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加减法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计算能力.〔3〕情感态度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获得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3.学习重、难点:重点:加减法统一成加法.难点:有理数加法的省略写法和读法.4.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23页至24页内容.〔2〕自学时间:6分钟.〔3〕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本,然后在组内交流讨论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步骤及本卷须知.〔4〕自学参考提纲:①例5中,根据有理数减法法那么,把原算式统一为加法运算.②例5的计算过程中,使用了哪些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③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用字母表示是a+b-c=a+b+(-c).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可以省略算式中的括号和加号,你会做吗?简化后的算式你会读吗?会计算吗?用下面算式检验一下:计算:(-8)+(-5)+(+3)+(+6)原式=-8-5+3+6=-4⑤完成课本上的探究,可得结论:数轴上两点A、B的距离AB与这两点所对应的数a、b的关系为:AB=a-b.二、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三、助学1.师助生:〔1〕明了学情: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特别是探究的结果是否正确,存在哪些问题.〔2〕差异指导: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予以帮助.2.生助生:学生通过相互交流探讨解决一些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四、强化1.解题要领:〔1〕引入相反数后,加减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2〕遇到一个式子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第一步应该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然后再运用加法法那么运算,并要注意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2.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这两个点所对应的数的差的绝对值.3.练习:〔1〕1-4+3-0.5;〔2〕-2.4+3.5-4.6+3.5;〔3〕〔-7〕-〔+5〕+〔-4〕-〔-10〕;〔4〕34-72+〔-16〕-〔-23〕-1答案:〔1〕-0.5;〔2〕0;〔3〕-6;〔4〕-134.五、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围绕三维目标〕:对自己的自学、交流的收获和缺乏进行自我评价.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本节课同学们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积极表现和缺乏之处进行总结.〔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主要通过学生习题的训练,稳固有理数加法、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那么与技能,教师要认真归纳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法、减法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本节课教学时针对性指导.训练以学生自主解答为主,教师根据学生所做的解法,及时指出最具代表性的方法给学生指明解题方向.一、根底稳固〔70分〕1.〔20分〕把18-〔+33〕+〔-21〕-〔-42〕写成省略括号的和是〔B〕A.18+(-33)+(-21)+42B.18-33-21+42D.18+33-21-422.〔20分〕算式-3-5不能读作〔C〕B.-3与-5的和3.〔30分〕计算.〔1〕-4.2+5.7-8.4+10 〔2〕-14+56+23-12〔3〕12-(-18)+(-7)-15 〔4〕4.7-(-8.9)-7.5+(-6) (6)-23+0-516+-456+-913解:〔1〕3.1;(2)34;(3)8;(4)0.1;(5)-634;(6)0.二、综合应用〔20分〕4.〔10分〕计算:-1+2-3+4-5+6-7+8-9+…+ 2021-2021.解:原式=(-1+2)+(-3+4)+…+(-2021+2021)-2021=1+1+…+1-2021=-1014.5.〔10分〕一天早晨的气温是-7 ℃,中午上升了11 ℃,半夜又下降了9 ℃,半夜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解:半夜的气温为-7+11-9=-5(℃).三、拓展延伸〔10分〕6.〔10分〕一种股票第一天的最高价比开盘价高0.3元,最低价比开盘价低0.2元;第二天的最高价比开盘价高0.2元,最低价比开盘价低0.1元;第三天的最高价等于开盘价,最低价比开盘价低0.13元,计算每天的最高价与最低价的差,以及这些差的平均值.平均值:〔0.5+0.3+0.13〕÷答:第一天最高价与最低价的差为0.5元,第二天最高价与最低价的差为0.3元,第三天最高价与最低价的差为0.13元;差的平均值是0.31元.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4.帮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客观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1.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2.能从图中识别三角形.3.通过度量三角形的边长的实践活动,从中理解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难点:1.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2.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教学过程一、看一看1.投影:图形见章前P1图.教师表达: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看条件许可, 可以把古埃及的金字塔、飞机、飞船、分子结构……的投影,给同学放映)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的飞机、上天的飞船,从宏大的建筑如P68-69的图,到微小的分子结构, 处处都有三角形的身影.结合以上的实际使学生了解到:我们所研究的“三角形〞这个课题来源于实际生活之中.学生活动:(1)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三角形.(2)选派代表说明三角形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2.板书:在黑板上老师画出以下几个图形.(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图:区别三条线段是否存在首尾顺序相接所组成的.图(1)三条线段AC、CB、AB是否首尾顺序相接.(是)(2)观察发现,以上的图,哪些是三角形?(3)描述三角形的特点:板书:“不在一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教师提问:上述对三角形的描述中你认为有几个局部要引起重视.学生答复: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b.首尾顺次相接.二、读一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第一局部至思考,一段课文,并答复以下问题:(1)什么叫三角形?(2)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内角?有几个顶点?(3)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________.(4)三角形ABC的边AB、AC和BC可用小写字母分别表示为________.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三角形ABC的三边,AB可用边AB的所对的角C的小写字母c 表示,AC可用b表示,BC可用a表示.三、做一做画出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同学们在画图计算的过程中,展开议论,并指定答复以上问题:(1)小虫从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有如下几条路线.a.从B→Cb.从B→A→C(2)从B沿边BC到C的路线长为BC的长.从B沿边BA到A,从A沿边C到C的路线长为BA+AC.经过测量可以说BA+AC>BC,可以说这两条路线的长是不一样的.四、议一议1.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3.三角形三边有怎样的不等关系?通过动手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到哪些结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五、想一想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几类?六、练一练有三根木棒长分别为3cm、6cm和2cm,用这些木棒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分析:(1)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 关键在捡判定它们是否符合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符合即可的构成一个三角形,看不符合就不可能构成一个三角形.(2)要让学生明确两条木棒长为3cm和6cm,要想用三根木棒合起来构成一个三角形,这第三根木棒的长度应介于3cm和9cm之间,由于它的第三根木棒长只有2cm,所以不可能用这三条木棒构成一个三角形.错导:∵3cm+6cm>2cm∴用3cm、6cm、2cm的木棒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错因: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为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里3+6>2,没错,可6-3不小于2,所以答复这类问题应先确定最大边,然后看小于最大量的两量之和是否大于最大值,大时就可构成,小时就无法构成.七、忆一忆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边、角、顶点)2.会用符号表示一个三角形.3.通过实践了解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八、作业课本P8习题11.2第1、2、6、7题.。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课件:2.4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4) 1 ( 2) (5)( 3) 1 ( 4)
77
55 5
练习2: • 在抗洪抢险中,人民解放军的冲锋舟沿东 西方向的河流抢救灾民,早晨从A处出发, 晚上到达B处,记向东方向为正方向,当天 航行路程记录如下:(单位:千米) 14,9,+8,-7,13,-6,+10,-5
• B在A何处?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苏科版)
2.4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4)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 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 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 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 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
桥面高
12.5米
年平均水位1米
0水位
水面(现在水位-0.3米) 12.5+1-(-0.3)=13.5-(-0.3)=13.8(米)
12.5+1+0.3=13.8(米)
小结:
1.加减法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 2.加法运算可以写成省略括号的形 3.适当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 若冲锋舟每千米耗油0.5升,油箱容量为29 升,球途中还需补充多少升油?
பைடு நூலகம்
练习3:
(1)(-2 .4)-(+1.6)-(-7.6)-(-9.4)
(2)(-4)-|-7|
(3) (5 7 3) (9 6 1)
4
4
(4)
|
23
|
(14)
|
4
1 3
(2
1) 3
|
思考:
桥面比年平均水位高12.5米,年平均水 位为1米,现在水位为-3分米。此时桥面距 水面的高度为多少米?
七年级数学上册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2课时)教案(1)(苏科版)
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2课时)时间:06年9月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2.能熟练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进行简化计算。
3.通过操作、演算、讨论等数学活动,增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有理数的范围内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与简化计算。
教学难点: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一.自主学习1.在小学里我们知道,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例如有7+8=8+7,还满足结合律,例如有(7+8)+92=7+(8+92),引进了负数后这些运算律是否还成立呢?先计算下列各题:(1)、(-8)+(-9)和(-9)+(-8)(2)、4+(-7)和(-7)+4(3)、〔2+(-3)〕+(-8)和2+〔(-3)+(-8)〕(4)、10+〔(-10)+(-5)〕和〔10+(-10)〕+(-5)小学已经学过的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二、例题剖析,巩固运算律。
(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并简单口述算理)例1:(1)(-23)+(+58)+(-17);(2)(-2.8)+(-3.6)+(-1.5)+3.6(3)16 +(- 27 )+(-56 )+(+57)简化加法运算一般是四种方法:首先消去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其和为0),同号结合,凑整数,同分母放在一起相加。
三.课堂练习:1.P30 练一练 12. 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所示,以每袋90千克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总计是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 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7 ,+5 , -4, +6, +4, +3 ,-3 ,-2 ,+8 ,+1四.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2.怎样进行有理数的简便运算?(1)和为0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2)和为整数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3)同号的数(或绝对值相近的异号两数)放在一起相加。
(4)同分母的放在一起相加。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课件(新版)苏科版
-5
﹢3
_ ﹦ -2
问题: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吗?
你们能再举一些数字也符合这样的结论吗?试试看! 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
a b b a.
探究二、有理数加法的结合律
( 3 ﹢ -5 )﹢ -7
3 ﹢( -5 ﹢ -7
_ ﹦ -9 _ )﹦ -9
问题: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吗? 你们能再举一些数字也符合这样的结论吗?试试看! 有理数乘法的结合律:
=-4.3+0
=-4.3.
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技能:
(1)同号结合法:同号的几个数先相加; (2)同分母结合法:同分母的分数先相加; (3)凑整法:能凑成整数的数先相加; (4)相反数结合法: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先相加; (5)拆项结合法:带分数可拆成整数和真分数两 部分来相加;
(6)同形结合法:既有整数又有分数时,可先把 相同情势的数相加.
(a b) c a (b c).
例1 计算: (1)(-23)+(+58)+(-17); (2)(-2.8)+(-3.6)+(-1.5)+3.6.
符号相同 的先结合
解:(1)原式=(-23)+(-17)+(+58)
=-40+58
互为相反数 的先结合
=18.
(2)原式=(-2.8)+(-1.5)+3.6+(-3.6)
谈谈你这一节课有哪些收获.
第2章 有理数 2.5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课时3)
算一算,看谁又快准!
(1)(+4)+(+16) = 20.
(2)(–2)+(–27) = -29.
(1)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 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七年级数学上册 2.4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
学习目标
1.认识有理数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合理性
2.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二、指导自学
为了帮助大家能顺利达到本节课的目标,请大家按照老师的指导认真自学
(投影)自学指导
认真看P34—35练习前面的内容,结合P34的导入,理解加法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仍适用.看例2时,着重看每题的第一步,并能说出运用了加法的哪个运算律.5分钟后,检测大家的自学效果.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进度.
2.教师巡视时帮助后进生解答疑难.
四、检测自学效果
点名6位学生板演P35“练一练”(1)—(6)
五、点拨、更正
分步点评:1.看第一步,点名口答每题运用了哪个运算律
2.看第二步,同号两数相加结果是否正确的加法与减法(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有理数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合理性
2.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在学过负数后,对于我们在小学学过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还适用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书)2.4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2)
3.看第3步,异号两数相加结果是否正确.可提问:异号两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
总结归纳:运用运算律的目的是为了简化运算,所以一般通过交换律和结合律先计算同号加数,再算异号加数.如果加数中有互为相反数的,将它们组合起来得到0即可.
六、课堂作业
必做题:T4(1)(2)
T5(3)(4)
选做题:T7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苏科版)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本节课是在学习正负数,相反数之后要学习的内容,有理数的加、减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继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有理数加法、减法的运算法则;理解加法的运算律,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过程;会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混合运算,并会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理数加法、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体现化归的意识、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过积极参与探索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及其应用的数学活动,体会相应的数学思想、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加、减的运算法则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提高运算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正确地运用运算律(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运算;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一、导入新课在小学时我们学习了自然数的加法与减法,现在数的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当遇到正数与负数相加或相减,负数与负数相加或相减的情况,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二、讲授新课(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试一试:甲、乙两队进行足球比赛.如果甲队在主场赢了3球,在客场输了2球,那么两场比赛后甲队净胜1球.你能把上面比赛的过程及结果用有理数的算式表示出来吗? 师生共同完成:如果把赢球记为“+”,输球记为“-”,甲队在两场比赛中净胜1求,可得算式: (+3)+(-2)=+1 做一做:填写表中空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 探究归纳:1.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沿数轴先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停在“”的位置上.用数轴和算式可以将以上过程及结果分别表示为: 师生共同完成:算式:(-5)+(+3)=-2归纳:一个数加上正数的和比这个数大.2.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沿数轴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停在“1”的位置上.用数轴和算式可以将以上过程及结果分别表示为: 学生观察分析,自主完成:算式:(+3)+(-2)=+1归纳:一个数加上负数的和比这个数小.3.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沿数轴先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请用数轴和算式分别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 学生观察分析,自主完成:算式:(-3)+(-2)=-5议一议: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怎样确定?和的绝对值怎样确定?2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出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实践应用:例1 计算:(1);(2);(3);(4).请同学们先个人研究,后小组交流,将研究结果进行整理.(1);(2);(3);(4).(二)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做一做:左边黑板上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吗?把中的数换成其他的有理数,两个算式的结果仍相等吗?右边黑板上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吗?把两个算式的结果仍相等吗?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得出结论:相等.归纳总结: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仍适用.加法的交换律:a+b=b+a加法的结合律:(a+b)+c=a+(b+c)实践应用:例2、计算:(1)(-23)+(+58)+(-17) (2)(-2.8)+(-3.6)+(-1.5)+3.6师生共同完成:解:(1)(-23)+(+58)+(-17)=[(-23)+(-17)]+(+58)=(-40)+(+58)=+(58-40)=18)3()15(-+-)20()180(++-)5(5-+)2(0-+18)3()15(-=-+-160)20()180(-=++-)5(5=-+2)2(0-=-+(2)(-2.8)+(-3.6)+(-1.5)+3.6=[(-2.8)+(-1.5)]+[(-3.6)+3.6]=-4.3+0=-4.3归纳:符号相同的先结合;互为相反数的先结合.(三)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提出问题: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日温差.如果某天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3℃,那么这天的日温差记作[ 5-(-3)] ℃.怎样计算5-(-3)呢?老师分析讲解:1、从上往下看,5℃到-3 ℃温度下降了5+3=8(℃)2、求5-(-3)的差,也就是求一个数,使它与-3的和等于5,这个数就是8. 即5-(-3)=8提出问题:观察分析这两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5“减去-3”与“加上+3”结果是相等的.归纳总结: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a-b=a+(-b)注意: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有两个变化:减号变为加号;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实践应用:试一试:(1)(-3)-5=(-3)+____;(2)3-(-5)=3+____;(3)3-5=3+_____; (4)(-3)-(-5)=(-3)+____.学生自主完成.例3、计算:(1) 0-(-22) (2) 8.5-(-1.5) (3) (+4)-16 (4)-11 24学生自主完成计算.例4、根据天气预报画面,计算当天各城市的日温差.学生观察分析,自主完成:解:北京:8-0=8(°C)呼和浩特:4-(-4)=4+4=8 (°C)天津:9-(-2)=9+2=11 (°C)沈阳:2-(-7)=2+7=9 (°C)长春:1-(-10)=1+10=11 (°C)哈尔滨:-5-(-14)=-5+14=9 (°C)(四)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归纳总结: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法则,一切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例5计算:(1)2+5-8 (2)14-25+12-17师生共同完成:解:(1)2+5-8=2+5+(-8)=(2+5)+(-8)=7+(-8)=-1(2)14-25+12-17=14+(-25)+12+(-17)=(14+12)+[(-25)+(-17)]=26+(-42)=-16归纳总结: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看成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其中负数前面的加号省略. 例如:2+5-8可以写成+2、+5、-8相加;14-25+12-17可以看成+14、-25、+12、-17相加例6、计算:(1) -3-5+4 (2) -26+43-24+13-46学生自主完成计算过程:解:(1)-3-5+4=-8+4 =-4(2)-26+43-24+13-46=-26-24-46+43+13=(-26-24-46)+(43+13)=-96+56=-40例7、巡道员沿一条东西向的铁路进行巡视维护.他从住地出发,先向东走了7 km,休息之后又向东走了3 km,然后折返向西走了11.5 km.此时他在住地的什么方向?与住地的距离是多少?学生分组讨论,完成解题过程:解:以巡道员住地为原点,向东为正方向,根据题意,可得:+7+3+(11.5)=-1.5所以,巡道员在住地的西边,离住地1.5km三、本课小结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看成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其中负数前面的加号省略.四、巩固练习1、计算:(1)(+5)+(+3) (- 5)+(-3)(+11)+(-6) (-4)+0(2)(+5)+(-3) (-5)+(+3)(-11)+(+6) (-42)+(+17)2、计算:(1)15+(-13)+18 (2)(-2.48)+4.33+(-7.52)+(-4.33)3、计算:(1)(-2.5)-1.5 (2)(-1)–(-4)-3 (3)11()42--(4)311284-4、计算:2111 3462 -+--5、一电脑公司仓库在8月1日库存某种型号的电脑20台,8月2日到6日该种型号的电脑进出记录如下表,问到8月6日止,该仓库有电脑多少台?记运进为正,单位:台略。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5.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设计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5.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中的《2.5.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一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加减法的运算律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法运算时,容易混淆符号,对于运算规律的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进行有理数运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2.难点:运算规律的灵活运用,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有理数运算的方法。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采用练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黑板,用于板书运算过程。
3.准备练习纸,供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4.准备课后辅导资料,以便于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与有理数加减法相关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例如,展示小刚去超市买东西,买了一个苹果(+1)后又返回退货(-1),最终他手中苹果的个数是几个?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例题中的运算过程,引导学生总结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七年级数学上册 2.4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2课时)教案 苏科版
计算:
3.例210筐苹果,以每筐30千克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记录如下:
2,-4,2.5,3,-0.5,1.5,3,-1,0,-2.5.
问这10筐苹果总共重多少?
说明:(1)教学方法可让学生独立先算,然后选取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请同学板书,教师在讲评时通过对不同方法的比较,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让学生养成选择最佳解题方法的良好学习习惯;
分析由学生独立思考而后交流解法,板演中在每一步骤中要求口述相应的运算律或运算法则.
解(1)(+26)+(-18)+5+(-16)
=(26+5)+[(-18)+(-16)]
=31+(-34)
=-(34-31)
=-3;
让学生口述
说明第(1)题是运用运算律将同号数先加,使计算简便;第(2)题是用运算律把同分母或易通分的分数先行相加,使运算简便.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学会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灵活、合理地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难点:有理数加法中运算律的探索,概括有理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具
投影片,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交换律和结合律,猜想这些运算律对于有理数是否同样适用?
二、探究归纳:
1.试一试:
(1)任意选择两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结果:
□+○和○+□
(2)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且比较两个运算的结果:
(□+○)+◇和□+(○+◇)
2.你能发现什么?请评判自己的猜想.
2.4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2课时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课件)七年级数学上册(苏科版2024)
.
18. [2024 北京通州区校级期中]有一组数:1,-2,3,-4,5,-6,…,99,
-100,这100个数的和等于
-50
.
19.(2024河北廊坊月考★★☆)如图,小明写作业时不慎将墨水滴在了数轴上,根据图
中的数值,可知墨水盖住部分的整数的和是
解析
-4
.
由题图可知,左边盖住的整数是-2,-3,-4,-5,右边盖住的整数是1,2,3,4,
.
−
+
解:[( - )+( - )]+[ +
解:(-2.4-4.6)+(3.5+3.5)
;
−
]+
+
−
;
−
]+
(4) −
+ +
+(-53.6)+ +
解:原式= − +
=0+0-100
=-100.
+(-100).
等,则 a + b 的值为( B )
A. -28或-10
B. -20或14
C. 2或-2
D. 2或-16
12. [2024 南京鼓楼区校级月考]已知 a , b , c 为有理数,且 a + b + c =0,
a ≥- b >| c |,则 a , b , c 满足的条件是( C
)
A. a >0, b <0, c <0
C.用10元纸币购买2元文具后找回的零钱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5.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5.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5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法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感悟数学思想,培养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进行有理数加法和减法运算时,容易受到实数加减法的影响,出现计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克服运算中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2.难点: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实质,能灵活运用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加法和减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运算的重要性。
2.讲授法:讲解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运算实质。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4.巩固练习法: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算规则。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丰富实例和练习题的PPT,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教学用品: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加法和减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红买了一支铅笔花了3元,又买了一支钢笔花了5元,问小红一共花了多少钱?2.呈现(10分钟)讲解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运算实质。
利用PPT展示具体例子,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数学思想。
苏科版初中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科版初中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目标为: 1. 能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及运算法则; 2. 能够利用加减法的运算性质解决实际问题;3. 能够正确使用符号表示及口头表达运算结果。
1.2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及运算法则的掌握。
教学难点为实际问题的解决以及正确使用符号表示及口头表达运算结果。
1.3 教学过程1.3.1 教学引入首先,由教师出示一道简单的有理数加减法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口算方式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思考该题的解法及规律。
1.3.2 教学讲解接着,教师对加减法的规则及运算法则进行详尽的讲解,并让学生通过课本上的例题进行手算的练习。
1.3.3 教学实践在讲解后,教师出示几道实际问题的有理数加减法例题,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方法并且在纸上进行手算纠错。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进行讲解。
1.3.4 教学总结最后,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开讨论。
教师鼓励学生分组合作解决加减法练习题,并在学生出题时进行点拨及纠错。
1.4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重在评估学生对加减法规则和运算法则的掌握以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测试和课堂作业来定期进行评估。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教授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及运算法则,并教会学生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做了以下的反思:2.1 教学方法本节课我的教学方法不仅包括了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练习,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此外,我还加强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环节,在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后再进行统一的解答,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加深并且巩固了知识点。
2.2 教学体验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本节课学生们的参与性很高,并且对加减法的规则和运算法则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之后,我将更加注重让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操作时间,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启发学生的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苏科版24七年级上册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掌握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
3. 熟练运用有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主要围绕《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的学习内容,重点加强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基本概念复习:让学生通过填空、选择题等形式复习有理数、正数、负数等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计算题练习:设计一系列有理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题,包括基础题和拔高题,帮助学生掌握运算法则和计算技巧。
3. 应用题训练:设计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温度变化、方向距离等,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思维拓展:设计一些拓展性题目,如一题多解、条件推理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作业要求1. 计算题要求步骤清晰,过程完整,结果准确。
2. 应用题要求结合实际,合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答案要符合逻辑且具有可操作性。
3. 思维拓展题目要求学生尝试多种解题思路,鼓励创新和探索。
4. 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严禁抄袭。
如遇疑问,可与同学或老师讨论后完成。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以准确性、过程完整性、创新性为主要评价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教师批改作业时,需对每道题目进行详细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建议。
同时,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合作学习能力。
3. 反馈形式:通过作业反馈表、课堂讲解、个别辅导等形式,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评价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下一步学习目标。
五、作业反馈1. 教师需对作业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共性和个性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2. 对共性问题,教师需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对个性问题,教师可通过个别辅导、线上答疑等方式进行针对性指导。
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
-25.6,-15,27,-7,36.3,97,该摊贩一周 内总的盈亏情况如何?
练习
1.从某点O出发,在一直线上来回爬行,假 定向右爬行的路程记为正数,向左爬行的 路程记为负数,爬过的各段路程依次为(单 位:厘米):+5, -3,+10, -8, -6, +12, -10. 试 问:小虫最后能否回到出发点O? 2.10名学生的某一次数学考试成绩如下 (单位:分)87,91,94,88,93,91, 89,87,92,86,你能迅速算出总成绩 之和吗?
(2)(-2.8)+(-3.6)+(-1.5)+3.6 1 2 5 5 (3) —+ (- —) + (- —) + (+ —) 6 6 7 7 分母相同 相加得整 的先结合 的结合 (4)(+4.56)+(-3.45)+(+4.44)+2.45
符号相同 的先结合
巩固
计算
(1) (-11)+8+(-14) 3 (- —) + (- —) + — 2 1 2 (2)(- —)+ 4 3 4 3 (3)0.35+(-0.6)+0.25+(-5.4) 1 1 1 (4)(-2)+ (- —) + —+ (- —) 2 3 6
规律探究:相信你能行!
加法的交换律: a+b=b+a
加法的结合律: (a+b)+c=a+(b+c)
总结提
交换律改变 加数的前后位置
加法的交换律:a+b=b+a 加法的结合律: (a+b)+c=a+(b+c)
2.5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2课时)教学课件 (苏科版七年级上)
练一练:
P30.计算
数学PK
1. 2. 3. 4.
12+(-8)+11+(-2)+(-12) 2 7 (-20.75)+3 +(-4.25)+(+19 ) 9 9 6.35+(-0.6)+3.25+(-5.4) 1+(-2)+3+(-4)+ …+2007+(-2008)
5. 一天早晨的气温是-7º C,中午上升了11º C, 半夜又降了9º C,则半夜的气温是多少?
思考题:
小虫从某点o出发,在一直线上来回爬 行,假定向右爬行的路程记为正数,向左爬 行的路程记为负数,爬过的各段路程依次为 (单位:厘米):+5, -3,+10, -8, -6, +12, -10. (1)小虫最后能否回到出发点o? (2)小虫离开出发点o最远是多少厘米? (3)在爬行过程中,如果每爬行1厘米奖 励一粒芝麻,则小虫一共得到多少粒芝麻?
数学PK
6. 10筐苹果,以每筐30千克为准,超过的 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 记录如下: 2, -4, 2.5, 3, -0.5, 1.5,3, -1, 0, -2.5 问:这10筐苹果总共重多少?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体会:
使用加法运算律, 可使运算简便.
规律探究:相信你能行!
加法的交换律: a+b=b+a 加法的结合律: (a+b)+c=a+(b+c)
讲解
请你当老师
计算:
符号相同 的先结合
互为相反数 (1)(-23)+(+58)+(-17) 的先结合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5《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5《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5《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2课时)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同号有理数加减法、异号有理数加减法以及绝对值不等的异号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对数轴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同号有理数加减法、异号有理数加减法以及绝对值不等的异号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同号有理数加减法、异号有理数加减法以及绝对值不等的异号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绝对值不等的异号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有关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PPT,包括例题、练习题和课堂小结等内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有关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例题和练习题,用于课堂上学生的练习和巩固。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温度变化、购物找零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呈现同号有理数加减法、异号有理数加减法以及绝对值不等的异号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2课时)-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教学设计
2.4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2课时)-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的概念和性质。
2.掌握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
3.能够运用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规则。
2.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规则。
三、教学难点1.运用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义卡片。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引入:今天我们将学习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请大家对这个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什么想法和疑问可以先提出来。
步骤二:复习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复习有理数的概念,强调有理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复习有理数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数轴表示方法。
步骤三:引入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引导学生思考:当两个数相加时,我们应该怎么操作呢?•告诉学生有理数的加法可以通过数轴上的移动来表示。
举例说明当两个正数相加、两个负数相加以及正数和负数相加的情况。
步骤四:有理数的加法规则•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示,介绍有理数的加法规则。
•强调正数和负数相加时,我们可以先将负数转化为相应的正数,再进行加法运算。
步骤五:有理数的减法规则•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示,介绍有理数的减法规则。
•强调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将减法公式转化为加法公式,再按照加法规则进行计算。
步骤六:练习与巩固•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规则的掌握程度。
步骤七:运用实际问题解决问题•将一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步骤八:总结与评价•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评价: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确认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有哪些规则?–如何将减法问题转化为加法问题进行计算?六、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江苏省赣榆县汇文双语学校七年级数学上册《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一 苏科版
一、创设情境:1.问题一位学生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20米,又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与原来位置相距多少米?2.我们知道,求两次运动的总结果,可以用加法来解答,可是上述问题不能得到确定答案,因为运动的总结果与行走方向有关,请同学们先个人研究,后小组交流.二、探究归纳:1.全班交流:将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得到以下几种情形.为了把这一问题说得明确些,现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1)若两次都是向东走,则一共向东走了50米,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东方50米处,写成算式就是(+20)+(+30)= +50.这一运算在数轴上可表示为如下图:全班交流,研究结果进行整理。
请同学们先个人研究,后小组交流.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注(2)若两次都是向西走,则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50米处,写成算式就是(-20)+(-30)= -50.(3)若第一次向东走20米,第二次向西走30米,在数轴上表示如下图:写成算式是(+20)+(-30)= -10.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同学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10米处.(4)若第一次向西走20米,第二次向东走30米,同样可结合数轴上表示可以看到,这位同学位于原来位置的东方10米处,写成算式是(-20)+(+30)= +10.小结指出:后两种情形中两个加数符号不同,通常可称异号.(1)、(+20)+(+30)= +50.(2)、(-20)+(-30)= -50.(3)、(+20)+(-30)= -10.(4)、(-20)+(+30)= +10.你能发现得到的结果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绝对值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吗?2.请同学们再来试一试,把下列算式中的各个加数不妨仍可看作运动的方向和路程,完成下列填空:(+5)+(-3)=( );让学生口述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注从以上写出的算式(1)~(6),你能探索总结出一些规律吗?由此可推出如下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4)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三、实践应用例1 计算并注明相应的运算法则:四、随堂练习课本P33的练一练,T1-2五、布置作业课本P41的习题2.4,T1 请同学们先个人研究,后小组交流,将研究结果进行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难点
重点:学会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灵活、合理地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难点:有理数加法中运算律的探索,概括有理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具
投影片,小黑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请同学们回顾小学里学习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猜想这些运算律对于有理数是否同样适用?
二、探究归纳:
1.试一试:
(1)任意选择两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结果:
□+○和○+□
(2)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且比较两个运算的结果:
(□+○)+◇和□+(○+◇)
2.你能发现什么?请评判自己的猜想.
3.概括:
通过实例说明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于有理数同样适用.对于交换律和结合律不仅要会用文字表示,也要会用字母表示:
2.练习
计算:
3.例210筐苹果,以每筐30千克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记录如下:
2,-4,2.5,3,-0.5,1.5,3,-1,0,-2.5.
问这10筐苹果总共重多少?
说明:(1)教学方法可让学生独立先算,然后选取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请同学板书,教师在讲评时通过对不同方法的比较,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让学生养成选择最佳解题方法的良好学习习惯;
(2)此例的实际算法有多种,如把同号的数结合起来分别相加,但这里把相加等于0的数结合起来相加,计算较为简便.
四、交流反思
1.本节课重点学习了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2.你能灵活、合理地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吗?你已经掌握了哪些技巧?学生思考后交流.
五、布置作业
课本P34习题2.4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先算,然后选取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请同学板书。
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有理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加法运算法则,理解加法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推广的合理性;
2.学会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灵活、合理地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3.经历有理数加法中运算律的探索,概括出有理数加法仍满足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数学活动,体会观察、实验、归纳、推理等活动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分析由学生独立思考而后交流解法,板演中在每一步骤中要求口述相应的运算律或运算法则.
解(1)(+26)+(-18)+5+(-16)
=(26+5)+[(-18)+(-16)]
=31+(-34)
=-(34-31)
=-3;
让学生口述
说明第(1)题是运用运算律将同号数先加,使计算简便;第(2)题是用运算律把同分母或易通分的分数先行相加,使运算简便.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说明:(1)上面式中字母a、b、c分别表示任意的一个有理数,在同一个式子中,相同字母只能表示同一个数;
(2)加法的运算律可以推广到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的情况.
三、实践应用
1.例1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