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物流地理
地理必修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PPT课件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 交通运输需求也相应较大, 如高速公路、铁路等。
政策法规
政府的政策法规对交通运 输布局有重要影响,如土 地使用政策、交通规划法 规等。
技术因素
工程技术水平
工程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 影响到交通运输方式的实 现和布局,如桥梁、隧道 等工程的建造技术。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未 来展望
未来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趋势
高速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交通 运输方式将更加高速化,如高速 铁路、高速公路等将得到进一步
发展。
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 未来交通运输方式将更加智能化, 如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等将逐
渐普及。
绿色化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交通 运输方式将更加绿色化,如电动 汽车、太阳能飞机等将得到广泛
未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前景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0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未来交通运输业的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技术创新成为推动力
02
未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技术创新,如智能交通系
统、无人驾驶技术等。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方向
03
未来交通运输业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出行
和低碳交通。
THANKS
感谢观看
公路运输
优点是灵活性强、可 以实现门到门运输; 缺点是运输成本高、 排放污染大。
水路运输
优点是运输量大、成 本低;缺点是受航道 限制、速度慢、易受 天气影响。
航空运输
优点是速度快、运输 效率高;缺点是运输 成本高、受天气影响 大。
管道运输
优点是连续性强、密 封性好;缺点是建设 成本高、灵活性差。
高中地理必修二 5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课件
智能调度系统
02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化的交通调度和路线规
划。
信息化管理
03
加强交通信息化建设,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共享和高效处理。
综合交通发展
多模式交通
发展多种交通方式的联合运输,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无缝衔 接。
交通一体化
加强城市内外交通的衔接,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提高交通整体效率 。
详细描述
合理布局原则是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在规划运输线路时,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资源分布、人 口分布、城市规划等因素,以实现运输线路和运输方式的优化配置。这样可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满 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经济最优原则
总结词
经济最优原则要求在交通运输布局时,要实现经济效益的最 大化,即在满足运输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运输成本 。
05
局的未来展望
绿色交通发展
绿色出行
鼓励使用公共交通、骑行、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 ,减少私家车出行。
节能减排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减少燃油车的使用,降低 交通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注重环保材料的使用和 节能设计。
智能交通发展
自动驾驶技术
01
研发和推广自动驾驶汽车,提高道路安全和运输效率。
城市交通布局的概念
城市交通布局的实践案例
城市交通布局是指城市内部交通网络 的空间分布和组织结构,包括道路、 轨道、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的布局。
北京地铁网络、上海城市快速路网等 。
城市交通布局的原则
城市交通布局应遵循便捷性、高效性 和可持续性的原则,旨在提高城市交 通的通行效率和运输能力,同时降低 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物流地理学习总结
关注全球物流发展动态,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物流政策和市场情况 ,拓展自己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选址方法
包括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其中定量分析法包括重心法、线性规划法、整数规划法 等。
案例分析
以某电商公司配送中心选址为例,通过综合分析交通条件、市场需求、土地成本等因素 ,最终确定选址方案。该方案有效提高了配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选址原则
在配送中心选址过程中,应遵循适应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和战略性原则, 确保选址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05
国际物流与外贸地理
国际物流概述
国际物流定义
国际物流是指物品从一个国家( 地区)的供应地向另一个国家( 地区)的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
国际物流特点
国际物流具有运输距离长、涉及环 节多、风险大以及运输方式复杂等 特点。
国际物流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物流 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 发展趋势。
物流地理知识掌握
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了物流地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了解 了不同地区的物流发展特点和趋势。
物流网络分析能力
学会了如何运用GIS等工具对物流网络进行分析和优化,提高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学交流,增强了跨文化沟通和合 作的能力。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和展望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小等。
铁路运输与物流地理关系
铁路运输网络布局和运输能力对物流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同时物流 需求也影响着铁路运输的发展。
铁路运输在物流中的应用
主要用于大宗货物和长距离运输,如煤炭、钢铁、粮食等。
第5章 运输业物流地理
3、高速公路的主要线路: 1)、沈大高速公路。 2)、京津塘高速公路。 3)、沪(上海)宁(南京)高速公路。 4)、广(广州)深(深圳)珠(珠海)高 速公路。 5)、京(北京)石(石家庄)高速公路。 6)、吐(吐鲁番)—乌(乌鲁木齐)—大 (大黄山)高等级公路。 7)、成(成都)渝(重庆)高速公路。 8)、沪(上海)杭(杭州)高速公路。 9)、广(广州)佛(佛山)高速公路。
2、国际航线: 1)、以北京、上海和广州为中心,通过国 内的航空港向东、西、南辐射。 2)、国际航线的主流程为东西向。 3)、是亚太地区航空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 部分。
第六节 管道运输
一、管道运输的基本概念: 1、管道运输:是利用管道输送气体、液体 和粉状固体的一种运输方式,其 运输形式是靠物体在管道内顺着压力方向 循序移动而实现的。 2、按照运输货物的不用可以分为六种。 主要为原油管道运输和天然气管道运输。
2、铁路枢纽的功能和作用: 1)、衔接各条干线,使各条干线联结成一 个有机整体。 2)、办理各线路间客货车辆的编组、中转、 发送等技术作业。 3)、集中调配铁路运量,具有铁路运输生 产中心作用。
3、铁路枢纽的类型: 1)、政治、经济贸易中心城市:如北京、郑 州、西安、石家庄等。 2)、综合性工业城市:一般位于特大城市, 客货运输量庞大,如上海、天津、沈阳等。 3)、水陆联运中心:如哈尔滨、武汉、重 庆、广州、大连等。 4)、大型加工工业地区:具有大宗货物汇 集和分散作用。包头、兰州等。 5)、采掘工业地区:如大同,焦作等。
4、我国主要铁路枢纽:
北京铁路枢纽 天津铁路枢纽 上海铁路枢纽 哈尔滨铁路枢纽 郑州铁路枢纽 武汉铁路枢纽 沈阳铁路枢纽 广州铁路枢纽 兰州铁路枢纽 重庆铁路枢纽
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在交通运输布局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交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 坏。
经济性原则
01
02
03
降低交通运输成本
在交通运输布局中,应尽 可能降低运输成本,提高 运输效率。
优化运输资源配置
合理配置运输资源,避免 浪费和重复建设。
提高综合运输效益
通过优化交通运输布局, 提高综合运输效益,促进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分布
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影响交通运输网的布局,如煤炭、石油等资源 的开发需要配套的交通运输设施。
社会经济条件对交通运输网影响
01
02
03
04
人口与城市分布
人口密集和城市化水平高的地 区对交通运输需求大,影响交 通运输网的布局。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达的地区对交通运输的 需求和质量要求高,推动交通 运输网的发展。
优化交通运输结构
合理配置各种运输资源,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 势,形成高效、协调、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
提升运输服务质量
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满足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策略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人口 分布等因素,统筹规划交通运输设施 布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现代交通运输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如 智能交通系统、物联网技术等,使得交通运输更加高效、 便捷和安全。
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地位
基础产业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是联系生产 、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纽带,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 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先导产业
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往往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因此交通运输也被视为国 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
交通运输与物流的地理优势与挑战
交通运输与物流的地理优势与挑战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和物流系统。
交通运输与物流的地理优势对于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地理优势能够为交通运输和物流提供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一些挑战。
本文将重点探讨交通运输与物流的地理优势与挑战,分析其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一、地理优势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决定交通运输和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处交通枢纽地带的国家和地区,能够便利地连接不同地域,实现交通共享和物流畅通。
例如,位于亚欧大陆桥上的哈萨克斯坦,地处中欧亚交通走廊的核心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成为了中欧贸易的重要通道。
2. 自然资源地理位置还会影响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进而对交通运输和物流产生影响。
一些地区富集的自然资源,需要通过交通运输和物流网络进行开发和运输。
例如,中国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和水电资源,通过交通运输和物流网络,这些资源可以得到高效利用和分配。
3. 港口设施港口是交通运输和物流的重要节点,特别是对于海上贸易和国际物流而言。
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拥有良好的港口设施,成为国际物流的中转站和集散地。
例如,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战略位置,发展了极为繁忙的港口,成为东南亚物流中心。
二、地理挑战1. 自然条件一些地区的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给交通运输和物流带来了挑战。
例如,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其地势陡峭且缺乏水源,交通运输和物流十分困难。
此外,高山、河流等自然地理因素也会对交通运输和物流造成不便。
2. 政治因素地理优势的实现还受制于政治因素的影响。
一些地区因为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交通运输和物流往往面临政治障碍。
例如,中东地区由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其交通运输和物流网络受到较大限制。
3. 环境影响交通运输和物流系统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地理挑战之一。
大量的交通运输和物流活动会带来空气和水污染,噪音和能源消耗等问题。
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减少交通运输和物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地理区位对物流与运输的影响
地理区位对物流与运输的影响篇一:地理条件对物流网络的影响地理区位是一个地区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地理条件会对物流运输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海港位于海岸线上,通常可以作为重要的物流节点,方便海上运输与陆路运输的衔接,同时也提供了便利的进出口条件。
而山区则可能因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对物流与运输带来更多的挑战。
海洋地理条件对物流与运输的影响是最为明显的。
海港作为国际物流的重要枢纽,海洋运输为各种货物提供了广阔的运输通道。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海港,如纽约港、上海港等,因其地理优势,成为国际物流中心,吸引了大量的贸易与投资。
陆地地理条件也对物流与运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地貌平坦的地区更适合发展公路与铁路交通,方便货物的流通与运输。
相比之下,山区与高原地区地势复杂,交通瓶颈较多,运输成本较高,限制了物流运输的发展。
因此,合理规划山区与高原地区的物流网络,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解决运输难题,尤为重要。
篇二:地理区位对物流效率的影响地理区位不仅影响物流网络的构建,还直接影响物流的效率。
物流效率是指物流运输中,物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经历的时间与成本。
不同的地理区位条件会对物流效率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首先,交通运输距离是地理区位对物流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如果物流距离较长,远离产地或市场,那么运输时间和成本会增加,物流效率自然下降。
相反,如果物流距离较短,生产与市场紧密结合,物流效率会有所提高。
因此,在规划物流网络时,应当尽量减少运输距离,提高物流效率。
其次,地理条件还影响了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与速度。
平坦的地貌和发达的交通设施可以提高物流运输的便利性与速度,从而提高物流效率。
相反,地形复杂或交通设施落后的地区,物流运输往往受到限制,降低了物流效率。
因此,应当通过改善交通设施,提高物流运输的便利性,以提高物流效率。
总之,地理区位对物流与运输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决定了物流网络的构建方式,而且直接影响了物流效率。
地理教案:不同地区的交通运输发展
地理教案:不同地区的交通运输发展一、不同地区的交通运输发展概述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对交通运输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不同地区由于其独特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水平以及文化背景,其交通运输模式和发展现状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以亚洲、欧洲和非洲三个大洲为例,分析不同地区的交通运输发展情况,探讨其原因和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二、亚洲地区的交通运输发展1.海上运输发达:亚洲地区东临太平洋、南濒印度洋,拥有众多海岛和沿海城市,海运一直是亚洲地区的主要交通方式。
近年来,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依托先进的港口设施、航运技术和贸易网络,使得亚洲的海上运输更加高效和便捷。
2.铁路交通快速发展:随着亚洲各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铁路交通成为很多国家的重要交通工具。
中国的高铁网络遍布全国,成为世界上最长、最快、最先进的高速列车网络。
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也在加大铁路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亚洲地区的铁路运输能力。
3.航空运输枢纽:亚洲地区拥有许多重要的航空枢纽,例如迪拜国际机场、新加坡樟宜机场和香港国际机场等。
这些机场不仅连接了亚洲各国,也连接了亚洲与其他大洲。
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亚洲地区的国际贸易和旅游业的繁荣。
三、欧洲地区的交通运输发展1.铁路运输高度发达:由于欧洲地区国家间地理距离相对较近,铁路运输成为了欧洲地区最为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
欧洲各国之间拥有庞大的铁路网,通过高速铁路和国际列车相互连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货物的运输。
2.水上运输繁荣:欧洲有很多重要河流和运河,例如莱茵河、多瑙河和挪威海峡等,这些水道为欧洲地区的水上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
著名的莱茵河运输系统和丹麦的哥本哈根港等货物港口,促进了欧洲各国之间和欧洲与其他地区之间的贸易和交流。
3.航空运输先进:欧洲有许多重要的国际机场,例如伦敦希思罗机场、巴黎戴高乐机场和法兰克福机场等。
这些机场不仅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还是欧洲地区国际航空公司的重要运营基地,为欧洲与全球其他地区之间的空中运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第四章 运输物流地理
第四章运输物流地理学习目的1.明确交通运输业作用、掌握影响运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熟悉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它们的分布。
3.理解铁路运输的定义及特点;掌握铁路运输布局。
4.了解全国主要公路概况,熟悉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
5.熟悉我国交通运输物流发展战略。
重点难点1.重点(1)铁路运输布局(2)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3)我国交通运输物流发展战略2.难点影响运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案例导入】假定你是一家物流公司的运输管理员,你的客户向你咨询以下运输问题:①从上海到赞比亚(非洲),50Kg 的发电厂急需零件。
②从青岛到美国的各主要城市, 1 O00 台冰箱。
③从天津某食用油工厂到乌鲁木齐,500 箱食用油④某牛奶工厂在方圆50Km内收购牛奶,然后将生产好的包装牛奶运送到本市超市。
问题:请你从客户利益出发,根据客户不同需求为其选择合理运输(联运)方式,并阐述理由。
第一节运输业概述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而运输业是整个物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物流业包含了交通运输业所有的内容。
国际经验表明,运输业是物流服务的主体或主要提供者。
现代交通运输业主要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及管道运输等五种主要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业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运输业概念及特点(一)概念交通运输是指利用各种运输设备和工具,使物品沿特定线路从一个地点运送到另一个地点的位移活动,包括运输、终点服务、货物储存和装卸等一系列的业务活动。
其基本要素包括线路、运具、货流、动力和终端设备。
它是联系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社会再生产环节的纽带,是沟通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桥梁,是发展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生产的基本条件和先行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发展交通运输业.对促进工农业生产、商品流通、旅游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改善人民生活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二)特点1.交通运输业的非物质性交通运输业的生产过程是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移,其产品是无形的,不产生新的实物形态产品。
交通运输与物流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整理
交通运输与物流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整理交通运输与物流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它们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高中地理学习中的交通运输与物流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一、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指人和物在空间中的迁移与流动,是现代经济社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交通运输可以分为陆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几种形式。
1. 陆路运输陆路运输是人和物通过陆地进行迁移和流动的方式,主要包括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依靠道路进行,其灵活性较高,适用于短距离和小批量的运输;铁路运输则依靠铁轨进行,其运输量大,速度较快,适用于远距离和大批量的运输。
2. 水路运输水路运输是人和物通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进行迁移和流动的方式。
它可以分为内河航运和海洋航运。
内河航运适用于河流和湖泊等内陆水域,提供了廉价、大容量的运输方式;海洋航运则适用于海洋间的长距离运输,可以通过货轮和集装箱船等实现大规模的运输。
3. 航空运输航空运输是人和物通过航空器进行迁移和流动的方式。
航空运输具有高速度、远距离和灵活性等特点,适用于快速达到目的地的需求。
然而,相较于其他运输方式,航空运输成本较高,适用于高价值、高时效的货物和旅客运输。
4. 管道运输管道运输是通过管道进行输送的方式,主要用于输送液体和气体等物资。
它具有连续、自动和大规模运输的特点,适用于成本敏感的大宗物资运输。
常见的管道运输包括石油管道、天然气管道和水利管道等。
二、物流物流是指在商品生命周期中,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中,包括物质和信息流动的过程。
物流包括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逆向物流等多个环节。
1. 采购物流采购物流是指企业从供应商处获取所需物资的过程,主要包括供应商选择、采购合同签订、运输方式选择等环节。
采购物流对于企业的运营和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合理的采购物流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2. 生产物流生产物流是指企业内部将原材料转化为成品的过程,包括生产计划、生产调度、物料管理等环节。
交通地理与物流发展
交通地理与物流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交通地理与物流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地理考察了地理环境对交通网络的影响以及交通网络对地理空间的改变,而物流发展则是指在交通网络基础上,对商品、信息、资金等要素进行高效流动的过程和方式。
本文将从交通地理与物流发展的联系、交通地理的影响因素以及物流发展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交通地理与物流发展的联系交通地理与物流发展密不可分。
交通地理通过研究地理环境对交通网络的制约和影响,帮助了解物流发展的空间格局和运输规模。
同时,物流发展也对交通地理产生深远影响,提升了地理环境对交通网络的要求和制度建设。
1.1 交通地理对物流发展的作用交通地理研究了陆地、水域、空域等交通网络的空间布局和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制约。
不同地理环境的不同交通网络对物流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例如,高山地区地势险峻、交通不便,物流发展受到限制;而沿海地区海洋运输便捷,有利于国际物流的发展。
交通地理的研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交通网络的空间优势和局限性,从而指导物流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1.2 物流发展对交通地理的要求物流发展要求高效、顺畅的交通网络来保证货物的及时流动。
因此,物流发展对交通地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物流发展的需要,各国在交通网络规划、交通设施建设、交通管理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
同时,也通过优化路线、加强调度、提升服务质量等手段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能。
物流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交通地理的进步和改善。
二、交通地理的影响因素交通地理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因素和政策法规等。
2.1 地理环境因素地理环境是交通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文条件等,对交通网络的建设和运行有着直接的制约作用。
地形险峻的山区、交通路径艰难,对物流发展形成制约;河流、海洋等水域自然条件的利用,使水路交通成为重要的物流通道。
人文地理条件则包括人口分布、城市规模、经济活动等因素,这些因素对交通网络的建设和使用都有着重要影响。
交通与运输地理
交通与运输地理在现代社会中,交通与运输地理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交通与运输地理研究着人类在地球上如何移动、运输货物和人员的方式,以及这些方式如何影响城市发展、经济活动和环境。
本文将探讨交通与运输地理的重要性、不同的交通方式以及其对城市和环境的影响。
一、交通与运输的重要性交通与运输是现代社会中连接不同地区、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通过各种交通方式,人们可以迅速地旅行、物品可以迅速交付,并且城市可以与其他地区建立联系。
交通与运输地理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种交通方式如何影响城市间的联系和人们的移动。
同时,交通与运输地理也对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当人们可以轻松地移动和运输商品时,市场得以扩大,并且地区间的贸易也更加频繁。
交通网络的发展可以促进商业活动和经济增长,为人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交通与运输地理还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不同的交通方式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汽车尾气污染、航空业的碳排放等。
因此,了解交通与运输地理可以帮助我们制定环境友好的交通政策,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二、不同的交通方式1.陆路交通陆路交通是最常见和最基本的交通方式之一。
它包括道路和铁路交通。
道路交通涵盖了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步行等方式,而铁路交通则是指火车、地铁等。
道路交通的优势在于灵活性和便捷性,人们可以根据需求自由选择出行的方式。
然而,道路交通也面临着交通拥堵和尾气污染等问题。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我们应该合理规划道路,提高交通效率,同时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铁路交通相较于道路交通而言,其容量更大,运输效率更高,同时也对环境影响较小。
发展高速铁路网络可以促进城市之间的联系,减少对空气质量的负面影响。
2.水路交通水路交通是连接不同地区最古老和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它包括河流、湖泊和海洋上的船舶运输。
水路交通对于长距离运输来说是非常有效的,并且其运输成本较低。
然而,水路交通的速度较慢,无法直接进入内陆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运输业概述
3. 运输业资产构成的特殊性 与一般生产不同,运输过程中没有原材料的消耗,固定资产 的折旧和工资构成运输部门的主要费用。运输的流动资金则 主要是燃料和辅助材料,没有原料和成品,固定资产占很大 比重,约占 80% 。 4. 运输业生产和消费的同一过程性 运输产品把生产和消费两种行为合二为一,把时间和空间有 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运输产品具有非实体性和非储存性。
(四)地形、气候、矿产资源的分布,影响交通运输的分布和 规模 平原地区有利于铁路和公路的建设,且投资少,建设速度快。 高原和山地则不利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成本会大大增加。 恶劣的气候条件也不利于航空、铁路和公路的建设。矿产资 源的发现与开发,会带动当地经济,并促进当地交通运输的 发展。自然条件对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影响是直接的、限制性 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运输业概述
2. 运输业的生产过程是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移。 物流运输的生产过程不改变劳动对象的属性和形态、不生产 新的实物形态产品,是产品在地理位置上的移动,是产品价 值的一种增值或延伸,不改变产品的原有特性和使用价值, 没有半成品,产品的价值总量也不会因运输而增加。作为旅 客来说,运输满足了旅客的异地旅行需要,运输产品直接被 消费掉了;作为货物来说,运输产品附加在其成本上,并随产 品的交换流通而转移。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运输业概述
(二)运输业的特点 1. 运输业的生产过程是流通领域的继续 由于交通运输业不断为企业生产提供原料、燃料、半成品并 将其产品运往消费地,以保证企业不间断地从事生产活动, 因此,运输业与生产资金作用的发挥和加速流动强金周转有 着密切关系,是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商品实体从 生产地向消费地的转移,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完成。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运输业概述
随着运输市场发展,各种运输方式开始发挥自身优势拓展空 间,特别是从 20世纪 90年代中期开始,各种运输方式围绕 市场份额的竞争日趋明显。至 21世纪初,我国运输结构在 经历了持续多年演变之后,已促使全国性综合运输体系运作 渐入佳境,即开始进入五种主要运输方式各展其长,优势互 补,既有竞争又能在大体上协调发展的阶段。全国综合运输 体系也已形成。 目前我国运输存在的问题是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不能完 全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技术与装备水平差距悬殊(如既有时速 430 km的磁悬浮列车,又有蒸汽机车);运输设施的区域布 局也不适应地区协调发展(如西部大开发)的需要。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运输业概述
在各种运输线路增长的同时,运网布局也发生较大变化。如 占国土面积一半以上的西北、西南地区新建了 1万多 km铁 路和 30万多 km公路,并新建一批机场,开辟多条国际、 国内航线,还整治了内河航道,对改变本地区落后、闭塞状 况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东部和中部地带,也新建了一系 列运输线路,并改进了原有线路的技术装备,加上海洋运输 的迅速发展和管道运输网的初步形成,使综合运输能力大有 提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运输业概述
二、运输业的重要地位
(一)交通运输业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任何一个生产部门,都必须具备交通运输条件,才能连续生 产,否则,生产流通渠道堵塞,就会停工待料或停产待销。 可见,交通运输业是发展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 (二)交通运输是加速、扩大商品流通的重要手段 交通运输的发展加速了商品生产,使商品迅速从生产领域进 入消费领域。交通运输网愈发达,就愈能缩短商品待运和在 途时间,保证及时供应市场,减少资金占用,为商品的购、 销、调、存提供方便条件,节约社会劳动消耗,从而提高商 业经济效益。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运输业概述
(三)人口的数量与分布影响交通运输业的布局 人口数量多,分布密集的地区,经济一般都比较发达,不仅 货运量大,客运量也大,运输网络一般都比较密集完善;反之, 运输业不可能发达。我国铁路、公路分布在东西部的密度差 异就说明了这一点。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运输业概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运输业概述
5. 运输产品的同一性 运输对象不论是人还是物,以及货物的种类如何繁多,各种 运输方式的产品都是一样的,即吨公里和人公里。运输产品 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各种运输方式可以单独 使用,也可以联合起来组成多式联运,以提高运输的效率, 即造成了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相互替代和相互竞争的存在。 6. 运输业生产的协调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运输业概述
就货物运输来看,工农业产品是运输的主要对象(货源),是 运量形成的物质基础。工农业发展不断地给运输业提出新的 任务和要求,运输业的发展及技术创新、设备更新等都需要 工业的直接支持;同样,工业企业的建立又促进了运输业的发 展,工业技术的进步为运输业提供更多更先进的运输工具以 及线路、导航、通信、装卸等设施。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 可以增加运输工具的牵引动力,提高运输效率。工农业生产 布局对运输网的形成有决定性作用。同时,交通运输业的发 展和分布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受制于一个时期 内经济发展水平下所能提供的建设资金数额。另外,交通运 输的发展和延伸,可以促进边远落后地区经济的开发,经济 得到发展后又会进一步促进该地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铁路运输
据2003年统计,铁路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 17 092亿吨千 米,占货运总周转量的 29.9%;旅客周转量4789亿人千米, 占客运总周转量的 34.7%,由此可见,铁路运输在全国运 输业构成中,虽然地位有所下降,但仍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铁路运输
从 1876年修建淤沪铁路开始,至 1949年,我国共修筑 2. 2万 km铁路,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 0.23km,分布偏 于东部沿海、东北地区,铁路质量差,运能低,尚未形成有 效的路网。从 20世纪 50年代至今,修筑了 160多条铁路 干支线,总长 5万 km。同时还对 I日线进行技术改造,并 在一些运能紧张的线路和区段修建复线或实现电气化。至 2002年底,中国内地既有铁路营业里程 71 900 km,其 中电气化铁路17 400 km,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电气化铁路 最长的国家。全国铁路电气化率为 24%,促使我国铁路网 结构和运营设施有了改善。
上一页 返回第二节 Nhomakorabea铁路运输
一、我国铁路运输发展概况
我国的资源与生产力布局错位分布,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加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人均 GDP值较低。因此,需 要依靠资源节约型的运输体系来满足高速增长的运输需求。 铁路在交通运输中的骨干地位由此建立。近年来,铁路运输 的地位,虽然面临公路、航空的激烈竞争,但在铁路提速和 改进服务之后,依然在发挥重要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运输业概述
(三)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利于建设边疆和巩固国防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差异很大,建立发达的交通运输业, 就能更快地开发利用边远地区的丰富资源,发展落后地区的 经济,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还能增强军队的机动能力,促进 内地与边疆、后方与前线的联系,有利于加强国防建设。 此外,交通运输对于发展旅游业,促进国内外政治、经济、 文化的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等,都具有重要意 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运输业概述
四、影响运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发展是运输业发展和分布的先决条件 经济发展对运输的需求是交通运输发展和分布的主要依据。 当人类社会处于自然经济状态时,由于生产在很小的地域范 围内进行,自给自足,因此,交通运输落后,依靠的主要是 人力和畜力。产业革命后,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生产规模 不断扩大,效率越来越高,所需的能源、原材料越来越多, 产品日益丰富,交易越来越频繁,从而促进了铁路、公路、 水运、航空和管道等现代运输方式的产生和发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运输业概述
对外运输口岸迅速增加。国家级一类口岸已由 1978年底的 51个增加到 2001年的 245个。在新开辟的 194个一类口 岸中,以水运口岸最多,其次是空运、公路和铁路运输口岸。 此外,各省、市、自治区境内还开辟了大量的地方口岸。
但我国交通运输业原有基础薄弱,加上从 20世纪 50到 70 年代期间对发展交通运输认识片面,重铁路、轻水运和其他 运输方式,致使整个运输业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不够 适应,运输业的结构和运用布局也有不合理之处。
第一节 运输业概述
7. 运输生产的安全性 运输生产过程直接关系到旅客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以及国 民经济的正常运行。运输不安全,造成的后果是人流和物流 的不畅通,使国民经济的第一、二、三产业之间不能有效联 系;国土开发、区域发展和资源利用不能平衡发展;阻断了商 品的交换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从而制约了国民经济各 部门的协调发展。例如, 2004年,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 人数达 9.4万人,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汽车保有量只有世界 的 2%,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全世界的 15%。 近年来,我国连续 3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数超过 10万 人,平均每天死亡 300人。因此,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更应强 调安全性。
第三章 交通运输物流地理
第一节 运输业概述
第二节 铁路运输
第三节 公路运输
第四节 水路运输
下一页
第三章 交通运输物流地理
第五节 航空运输
第六节 管道运输
第七节 综合运输
返回
第一节 运输业概述
一、运输业的概念与特点
(一)运输业的概念运输业是"交通运输业"的简称,是指人类 利用各种运输工具和通道,促使人或货物沿特定路线实现空 间位置移动,从而增加运输对象的价值,实现其使用价值的 物质生产部门。交通运输业是一个独立的物质生产部门,与 工农业生产一样,也有三要素劳动者(运输工作者)、劳动对 象(货物、旅客)、生产资料(交通线路、车站、港口、码头 及各种运输工具)。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