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外对我国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建设的启示

合集下载

德国财政平衡机制经验借鉴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财政平衡机制经验借鉴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财政平衡机制经验借鉴及对我国的启示一、德国政府间财政平衡机制概况(一)明确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明确界定了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事权划分,虽有一定交叉,但基本事权范围明确,联邦主要负责国防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国家全局或整体利益的事务。

在财政支出责任方面,《基本法》规定:自治事务由各级政府独自承担。

共担事务按照项目协议划分,属于联邦和州共同承担的事务,原则上各承担一半,联邦和州共担事务支出责任分配在共同承担协议书中写明。

通常情况下,联邦财政支出约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40%、各州约占40%,地方约占20%。

(二)明确政府间支出责任的基础上进行税收分割德国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税收收入、国有企业投资收益、公共管理服务收入以及贷款收入。

为满足各级政府履职和落实财政支出责任所需资金,《基本法》对各级政府应征的税种和税率进行划定。

三级政府都有各自的专享税,税额大、税源稳定的税种则被划分为共享税,共享比例由《基本法》确定。

增值税作为调剂性共享税,联邦和州的分配比例随双方财力变化定期协商调整,每四年调整一次。

通过税收收入分配,联邦、州和地方获得税收约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0%、40%、20%。

表1 联邦、州、地方政府间税收收入划分(三)政府间双向财政平衡机制一是纵向财政平衡。

一方面,增值税作为调剂性税种,联邦与州的分享比例根据财力变化动态调整。

首先将增值税收入的5.63%预先分配给联邦政府专用于养老保险,然后将剩余增值税收入的2.2%划拨给地方政府,剩余的再由联邦与州按一定比例分享,联邦与州共享比例大约为55%和45%。

另一方面,州对所辖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有两种模式:一是一般均衡性拨款,主要用于地方政府的行政开支和特别困难地方的特殊拨款,约占州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总额的70%;二是专项拨款,主要用于学校、公路、医院、公共交通、环保等,约占州对地方转移支付的30%。

二是横向财政平衡。

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发展县域经济的启示

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发展县域经济的启示

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发展县域经济的启示作者:迟海琭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02期摘要:介绍了韩国“新村运动”的背景和四个阶段以及“新村运动”在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市农村间差距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分析了韩国政府在“新村运动”期间所采取的支农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农民培训政策。

最后提出了我国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所能借鉴的经验,主要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产业化发展,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培养新型农民。

关键词:“新村运动”;县域经济;公共政策中图分类号:F312.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2-0133-02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壮大县域经济”以来,县域经济越来越受到关注。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继续发展小城镇和县域经济,充分发挥辐射周边农村的功能,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县域经济对我国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城乡二元结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上世纪70年代,韩国展开一场全国性的“新村运动”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在韩国开展“新村运动”的几十年里,农村经济水平大幅提升,农民收入得到较大提高,城乡差距快速缩小,农民生活得到大幅度改善。

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对我国发展县域经济有着较大的借鉴作用。

一、韩国“新村运动”概况1.韩国“新村运动”的背景1962—1971年,韩国工业经济和城市经济迅速发展,迅速跃居新兴工业化国家之列。

但在此期间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调,二者发展速度之差从2.5个百分点扩大到8个百分点[1],城乡生活差距日益显著,农业和农村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民增收困难,农业服务体系残缺不全。

这极大地阻碍了韩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韩国“新村运动”的四个阶段自1970年4月起,韩国政府为扭转农业日益衰退的局面,主导倡议了以“勤奋、自助、合作”为宗旨的乡村建设——“新村运动”,其基本理念是把传统落后的乡村变成现代进步的希望之乡。

县级政府财力困境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县级政府财力困境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前言县级政府作为地方政府的基层组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县级政府的财力状况有待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县级政府财力困境成因的分析,探讨对策研究,以期能对解决财力困境问题起到一定的帮助。

财力困境的成因一、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合理中央与地方在财政事务方面的关系是匹配协作,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就是体现这种关系的要素之一。

但在实际情况中,这个制度的调整并没有完善,地方政府的财力得不到有效保障。

转移支付制度有许多缺点。

首先,中央财政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少而不多,地方政府难以承担多项公共服务的开支。

其次,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范畴过于狭小,不能充分覆盖地方政府的开支范畴。

最后,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机构缺乏监管,资金流向不能得到妥善的监督,也导致各类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二、经济结构单一化某些地方的经济结构缺乏多元化,只有少数产业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这种情况下,当这些产业出现问题时,地方政府就可能面临巨大的财力压力。

举个例子,某县区的GDP主要是通过卖出某一种独特的产品来维持的。

但是,随着这个产品的市场份额下降,县区的税收也随之减少了。

这就导致了政府的财政困境。

三、行政管理成本过高随着政府机构的扩张,行政管理成本也不断升高。

一些政府机构毫无效率地运作,仅仅是消耗政府的财力,却不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政府机构的资金开支范畴内大部分是人员支出、办公开支和行政执法的开支。

对于这些支出,政府可以适当调整,寻求降低成本的办法。

对策研究县级政府的财力困境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一、健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财政管理部门共同合作解决。

政府应当加强制度完善和监管,以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此外,政府也应该在制定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细则时适当扩大范畴,允许地方政府在合法范围内更加自由地支配公共资源,以更好地满足地方民众的需求。

制定纪律严明的约束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率,限制经费浪费和贪污腐化等现象。

美国政府绩效预算对我国预算绩效改革的启示

美国政府绩效预算对我国预算绩效改革的启示

4、强化信息技术支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的效 率,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信息支持。
5、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预 算绩效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参考内容
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地方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逐渐成为的热点。 地方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地方政府管 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本次演示将探讨我国地方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现状、问题 及相应对策,以期为进一步推动地方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供参考。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是我国政府治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预算管理模 式存在重投入轻产出、重过程轻结果的问题,导致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低下。为 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逐步推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旨在建立以结果为导向、注 重成本效益的预算管理模式。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然而,仍 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绩效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标体 系,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公正。其次,绩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缺 乏必要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最后,政府部门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 效的问责机制。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首先,地方政府对 绩效管理的认识逐渐深入,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许多地方相继成立了专门的绩效 管理机构,负责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其次,绩效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各 地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绩效管理政策、制度和办法,为开展预算绩效管 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最后,绩效管理成效初显。
针对上述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地方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
1、完善法律法规。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地方预算绩效管理 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规范,为改革提供法律保障。

浅析中外社会救助制度的比较与启示

浅析中外社会救助制度的比较与启示

浅析中外社会救助制度的比较与启示作者:程琳来源:《活力》2016年第02期社会救助是国家和政府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居民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与公共服务的一种制度安排。

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若要完善该制度还需要借鉴先进的经验与模式。

本文将美国的生活救助、英国的医疗救助及日本的灾害救助与我国的相应制度进行对比,以期对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中美生活救助制度的比较与分析生活救助是为保障弱势群体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本需求而提供一定的现金或服务的救助项目。

美国的生活救助的项目主要包括:食品券、贫困家庭临时救助、补充保障收入等。

食品券是美国联邦政府为穷人提供的一种用于购买食物的票券。

这种票券只能在政府指定的商铺里购买食物,不能调换成非食品类的物品,也不能出卖。

可接受食品券的人群必须要接受经济调查。

一般家庭的毛收入不能超过贫困线的130%,家庭资产不超过2000~ 3000美元;“贫困家庭临时救助”旨在帮助那些单亲家庭或是父母双方当中有一人无劳动能力或是长期失业的家庭。

其经费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承担,一般来说联邦政府的支出能占到总投入的50%-80%;“补充保障收入”是一项针对特殊人群的救助项目。

它是由政府出资,给那些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盲人等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务的救助项目。

其经费来源于联邦政府的拨款。

各州可以根据实际的操作需要进行一定的增补。

目前,我国统一性的基本生活救助项目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农村的“五保”供养制度。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群体是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生活来源的贫困群体,以及那些虽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但是人均收入标准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家庭。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是国家对农村中的缺乏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以及残疾人员,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予适当的安排和照顾,保证他们的吃、穿和柴火供应,保证年幼的受到教育和年老的死后有所安葬。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解决国内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的思考张龙安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解决国内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的思考张龙安

方工商业税所占比重下降,税收收入更 多的来自联邦政府的税收分享。
2.转移支付。转移支付制度是发达国 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 国财政体制的公平性和运行效率,是完 善政府间责任划分和收支分配的重要内 容。如德国制定了《财政平衡法》,在分税 制方法基础上,规定了各级政府的财政 应采取纵向平衡和横向平衡两种方法对 财政收入进行再次分配,包括联邦对州 和各州之间两个方面。受地方收入和所 担负的公共支出不同,各国地方政府转 移支付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不同,如美 国 30%,加拿大 40%,英国能够达到 50%。 在补助条件上,分为无限制性条件的一 般补助和有限制条件的特殊目的补助, 如指定用于教育、城市发展、交通等。在 支付形式上有专项拨款,一般性补助、税 收返还等。
三、几点启示 1. 以职能定收支,改变地方政府职 能。通过发达国家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构 成来看,政府的职能决定支出,支出的范 围决定了收入的来源。地方政府要履行 公共服务职能,受益范围只局限于特定 地区的由地方收入来支出,而所提供的 具有外部性的准公共物品则由中央转移 来支持。从国内情况看,地方政府在履行 公共服务职能的同时也在主导地方经济 发展,进行大规模投资。因此要解决土地 财政问题,必须突出公共服务职能,彻底 扭转地方政府“卖地”、“举债谋发展”的 思路。 2.建立合理的财政来源配比、选择合 适的税收体系。完全依赖由上级政府转 移支付的地方政府独立性很低,但地方 财政完全由地方税收构成也会产生许多 问题,会造成不同地区之间无法协调,形 成不同的地方利益。因此,建立合理的财 政来源配比、选择合适的税收体系是保 障地方财政顺利平衡运行的关键。中央 政府除在事权职责划分上做好对地方的 转移支付,也要在横向上做好各地区之 间的财政收入调节,保证各地区财政收 入大致平衡。 3.以财产税方式增(下转第 214 页)

国外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4)促进政府创新:鼓励政府在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满足公众需 求。
3、不足
3、不足
尽管国外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3、不足
(1)受限于法律法规:各国法律法规不一,给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带来一定困 难。
3、不足
(2)协调难度较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多重利益关系,协调 难度较大。
五、结论
五、结论
借鉴国外经验对陕西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科学规划 和管理,深入挖掘文化价值,注重旅游设施建设和强化管理和保护等措施,陕西 将能够更好地推进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实现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同时 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下一步,陕西应继续加强对国外经验的学习和 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推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发 展。
三、结论
未来,中国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将朝着全覆盖、数字化、智能化、强化社会参 与和跨界合作的方向发展,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提升政府形象和 公信力。
参考内容
陕西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国外经 验的启示
陕西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国外经验的启示
随着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逐渐成为一种 趋势。陕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丰富的遗址资源,如何借鉴国外经验, 有效推进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自20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注重考古遗址的保护和利用。例如, 英国的哈德良长城遗址公园和美国的查科峡谷考古遗址公园等。这些公园在建设 过程中,不仅重视遗址保护,还注重旅游开发和文化传播。
三、国外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的 经验教训
三、国外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的经验教训
1、坚持规划先行。国外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通常由专业的规划机构和团队负 责,确保公园的布局和设计符合科学要求。

社会保障支出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社会保障支出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社会保障支出的国际比较及启示【摘要】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探讨了社会保障支出的现状和结构,分析了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以及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建议和展望,探讨了社会保障支出对我国的启示,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

通过对不同国家社会保障支出的比较研究,可以为我国的社会保障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社会保障支出,国际比较,现状分析,结构比较,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发展,国际经验借鉴,建议,展望,启示,未来发展方向,政策建议1. 引言1.1 社会保障支出的国际比较及启示社会保障支出是各国政府为了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所开支的资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策之一,也是各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保障支出的国际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各个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情况,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提高我国社会保障水平。

通过对国际社会保障支出的现状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支出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

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支出结构也各有特点,有的国家注重养老保险,有的国家注重医疗保障。

在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中,我们发现社会保障支出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经济发达的国家往往会拥有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到,它不仅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减少社会不平等。

通过对国际社会保障支出的经验借鉴,我们可以学习其他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进提供借鉴。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社会保障支出的重要性,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人民提供更好的保障。

2. 正文2.1 国际社会保障支出的现状分析国际社会保障支出的现状分析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

首先是总体支出水平的比较。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约为16%,但各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国外保障性住房的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保障性住房的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保障性住房的对中国的启示社会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投资新建或收购的,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具有保障性质和特定用途的住房。

它是我国在新形势下对多年以来各类政策性住房(如经济适用房、安置房、廉租房等)建设、分配、管理工作进行总结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

作为解决居民住房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一种有效政策供给,社会保障性住房在发达工业国家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多层次供应体系和灵活高效的运作机制,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我国,社会保障性住房正处于探索的初级发展阶段。

因此,需要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的模式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性住房供应和管理体系。

今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规模或将高达1000万套,未来五年我国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

到“十二五”末,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将从目前的7%到8%提高到20%以上,基本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但这一计划要想真正实现需要健全的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支撑。

保障性住房本是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很有效地措施,20多年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市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住房条件总体上有了较大改善。

但就现在来说大量的问题都致使保障性住房不能成为一项切实利民的政策。

与商品房相比,保障性住房制度还很不完善,甚至有人开始怀疑这项举措的推行。

保障性住房在国外也是困难家庭居住的第一选择,有很多国家的保障住房政策已经发展的相当完善。

以下是一些发达国家的保障性住房的主要政策在我国的适用度:英国——“共有产权”模式:其方式就是先购买部分产权,然后逐步购买完全产权。

英国的成功实践,让共有产权房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了一定的吸引力。

目前在我国一线或二线城市,即便政府支付50%,很多居民家庭或许仍然难以负担剩余部分。

所以,此举比较适合三线城市或者中等收入家庭。

韩国——10年内完成“百万户国民廉租房建设”:这种按照计划进度,有序提供廉租住房,并有执行程序和保障举措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逐步解决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另一方面给予市场良性的预期,即政府在住房供应中究竟起到多大的作用,从而有利于稳定居民的购房预期,减少对高房价的恐慌和炒房行为。

发达国家财政分权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财政分权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Cop r t n r o ai o
n ii u l I d v d a
Es t te a
财政年度
R vn e eeu
clci s oetn l o ra f1 吨
3 9 9 7, 9 5 ,2 32 6 0, 4 9 7 5 2 4, 4
n oi Icl l e
Tx a
2%。 7
在明确事权的基础上,通过划分税种明确各级政府的财
由州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地方行政管理、 权。联邦政府以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三大 治安、消防、交通管理、公用事业、地方教育、地方基础设 税为主体税种,20 年三税占联邦税收总额的9 . %,详见 04 60 2
E pom n m ly et
t e as x
l 8, 3 4 0 2 3 0, 8 3 7 2 9, 2 6 ,1 3 1 6 96 184 3 ,5 ,1 7 7 2 7, 9 1 ,4 26
ad n
酗 t e as x
6, 9 3 1 4 8, 8 1 7 1, 3 1, 6 9 9 2 7 16 9, 2 , 2 0 2 594 2 5, 7 , 6
,这三项收入约占州本级财政收入 出责任范围。20 04年,美国联邦政府在 292 22 亿美元总支出 司所得税上是分率计征的)
[ 作者简介]倪志良 (96 ) 16 一 ,男,内蒙人,南开大学财政系副主任,博士,副教授 王洪涛 (93 ) 1 一 ,男,河南人,南开大学财政系博士研究生 . 7
然资源、警察及设备、住屋和社区发展、固体废物管理、 付国 债并为合众国的 共同防 御和全民福利提供经费……。 自 宪 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 宪法既未委代给合众国、亦未禁止各 公众建筑物、一般债务利息等其它支出 48. 647 7亿美元,占 州( 使用)的权力,分别被保留给各州人民。 ”因此,各州所 行使的权力为 “ 保留权力” ,范围相当广泛。地方政府的权力

农业补贴政策国外农业补贴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及政策建议

农业补贴政策国外农业补贴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及政策建议

农业补贴政策国外农业补贴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及政策建议关键词外国农业补贴启示政策建议一、美、欧、日农业补贴政策(一)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直接补贴、投入品补贴、市场价格支持、营销环节补贴、长期性补贴、其他支持。

美国的农业补贴源远流长,已有近80年的历史,虽补贴方式和方法变化了许多次,但基本原理没有超出三种类型:一是支持性收购,如农民在按支持性价格把粮食卖给国家后,如果市场价格上升,农民还可以把粮食要回来再拿到市场上去卖,而把原来支持价格的钱加上一定的利息还给国家洲;二是差价补贴,其原理是事先确定一个目标价格,然后按照目标价格与平均市场价格之差对农民进行补贴;三是脱钩补贴,补贴只与基期的产品种类、面积和单产有关,而与现在的种植面积、产品种类和单产无关。

2002年5月白宫批准了新农业法案,其补贴内容实质上是由上述三部分构成的,只是在名称上有所区别。

这项为期6年的农业法案以为农场主提供“可靠的收入安全网”为主要目标,使美国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升了67%,它通过“销售贷款补贴”,“固定直接补贴”和“反周期补贴”三道保护线对种植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和油料的农场主提供收入补贴,形成严密的收入安全保护网。

同时它扩大了补贴的范围,对乳制品和食糖的生产者提供价格、贷款补贴和进口保护,将使30%的农场主获得70%的补贴,补贴相对集中,这有利于提高农场主的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

(二)欧盟的农业补贴政策欧盟各成员国在2003年6月26日达成了关于改革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一致性成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削减直接生产补贴,促使农民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决策;第二,调整农业支持框架的结构重心,将资金更多用于加强对有利于环境和动物保护的生产过程和优质食品生产以及相关的农村地区的支持;第三,直接补贴要与遵守有关动物和环境保护以及质量控制的规定相符合,取消对没有遵守有关动物和环境变化以及质量控制规定的农业生产者的直接补贴。

县级财政债务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县级财政债务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县级财政债务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马昊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摘要][关键词]县级财政债务问题是县级财政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转移支付及财政预算管理等制度都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考察了国外地方财政债务制度的相关做法,总结了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县级财政债务制度的政策建议。

县级财政地方债务或有债务地方债券当前,我国县级财政债务问题突出,主要表现有:县级地方债务规模庞大;县级地方债务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县级或有债务问题突出,极易产生财政风险;县级财政偿债能力低,违约率高。

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县级财政的正常运行。

本文考察国外地方债务管理的做法,总结相关经验,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县级财政债务制度的政策建议。

(一)地方政府的举债范围、方式和用途。

尽管各国的国情不同,举债权的下放几乎是所有实行分级财政体制国家长期实践得出的经验。

虽然绝大多数的国家允许地方政府举债,但多数国家规定地方政府只能举借内债。

各国地方政府的举债方式有两种:一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如美国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

二是向金融机构的借款,如英国、意大利、南非等,但是规定不能向其所属的金融机构借款。

实际上,大多数国家地方政府同时采用两种方式,如加拿大、韩国等。

多数国家要求地方政府在举债时必须遵守“黄金规则”,即除短期债务外,地方政府举债只能用于基础性和公益性资本支出项目,不能用于弥补地方政府经常性预算缺口。

(二)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模式。

由于各国的法律要求不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行政控制力度和财经纪律差异较大,财经状况和金融市场成熟程度不一,各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举债控制的模式多种多样。

归纳起来,主要的模式有市场约束模式、共同协商模式、制度约束模式、行政控制模式。

市场约束模式的主要做法是,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不作具体规定,由地方政府基于市场秩序自我约束,比如加拿大和新西兰主要采取此种方式。

共同协商模式的主要做法是,地方政府通过参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以及相关指标的制定,与中央政府就各级政府的总赤字目标以及收支项目的增减情况达成协议,比如澳大利亚。

国外改善农民收入财政经验的几点启示

国外改善农民收入财政经验的几点启示


法 律 保 障机 制
提高农民收入 , 应该使 公共产品供给走法制化的轨道 。从 国家修订 与农 民收入有关的法律看 ,0 4年修订 了= 地管理法 , 20 L 同年修正 了种子 法。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 民的利益。20 06年 1 月开始 , 国人大常 全
在农业内部发掘农 民收入 的增长点 ,应 该借鉴 日本造村运动 的做 法, 发展一村一品。这项运动要求一个地方( 、 、 ) 县 乡 村 根据 舟身 的条件 和优势 , 发展一种 或几种有特色的 、 在一定的销售半径内名列前茅的拳 头产 品, 也包括特 色旅游项 目及 文化资产项 目, 如文化设施或地方庆典 活动等。 日本支持 当地的“ 特色” 经济发展的政策 , 是当地政府着重扶持 主导农产品和支柱农产品 , 实现就地增收。现代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特色 农业包括 水体农业 、 洲农业 、 绿 旱地农业 、 旅游农业 、 市农业 、 都 生态农 业 、 品农 业等 。 精 特色农业是实现农 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 它是作为减轻 国 际、 国内市场压力 , 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为此 , 我们还应该借鉴韩 国发展农村工业的做法逐步实现三阶段 , 一阶段是发展农村基础设施 第 建设 ,这在 20 0 8年 的中央一号文件已有体现 ;第二阶段以增加收入为 主 , 府 推 出增 加 农 、 民 收 入 计 划 , 持 农 村 调 整 农 业 结 构 , 广 良种 政 渔 支 推 和先进技术 ;第 三阶段 主要 是发展以农产品加 I为主要止了农业税条例 , 减轻了农民负担 , 向实行城 乡统一 的税 制迈 出 了重要的一步。20 年制定农 民专业合作社法 , 06 对提高农 民的组织化程 度,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 意义 。2 0 年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 07 上, 对现行动物防疫法加以修订 , 了养殖农 民的切身利益 。20 年, 保护 07 重点推进农民工工伤和大病医疗 保障工作 。城 乡规划法在 20 年 】 08 月

外国经验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立法的借鉴与启示

外国经验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立法的借鉴与启示

外国经验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立法的借鉴与启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转移支付成为调整地区间财政收入差距、促进地区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立法体系,借鉴外国经验并加以吸收和创新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以外国经验为依托,探讨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立法的借鉴与启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思考。

一、加强财政转移支付立法的科学性与规范性财政转移支付立法应该以科学性和规范性为核心原则。

首先,应当建立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财政转移支付立法框架,确保政府在财政转移支付中能够合理分担经济发展所需的社会成本。

其次,应当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的程序和机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和权责关系,有效防止财政资金的滥用和浪费。

最后,应当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地位,为其提供法律保障,确保财政资金的合法合规使用。

二、借鉴国际上地区间财政转移支付的经验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财政转移支付立法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其成功做法。

其中,澳大利亚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典范。

澳大利亚在财政转移支付立法方面,通过建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合作协调机制,确立了一套完善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它明确规定了财政转移支付的标准和程序,并对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

此外,加拿大、德国等国家也在财政转移支付立法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三、积极开展地方经济实验和政策创新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我国的落地实施不会一蹴而就,需要经过积极的地方经济实验和政策创新。

各地方政府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模式,通过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来引导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的实施。

同时,地方政府还应加强与中央政府和其他地方政府的合作与沟通,推动财政转移支付的共同发展。

四、注重法律法规的协同配套财政转移支付立法不应仅仅局限于一部独立的法律,而应考虑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协同配套。

例如,与财政目标管理法、地方财政法、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相协同,形成统一的财政管理制度。

国外区域经济政策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区域经济政策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区域经济政策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近年来,全球各国纷纷制定和实施了各自的区域经济政策,旨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地方发展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目标。

这些经验与教训对于我国发展自身区域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从欧美、亚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的案例中,探讨国外区域经济政策的实践经验,并总结对我国的启示。

一、欧美地区的区域经济政策实践1. 欧洲区域经济政策实践欧洲联盟作为一个由多个国家组成的经济体系,其区域经济政策以促进地区间的均衡发展为目标。

具体实践中,欧盟通过资金的调配和分配,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提供,以及创新和科技研发。

此外,欧盟还通过建立跨国地域合作联盟,促进地区间的经济一体化与互联互通。

2. 美国地区经济政策实践美国以州为单位,通过实施区域经济政策来促进各州经济的发展。

例如,税收优惠政策、就业机会的扶持和经济特区的设立等,旨在吸引投资和产业发展,改善地区的经济环境。

此外,美国还注重加强大学和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升地方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

二、亚洲地区的区域经济政策实践1. 中国香港的区域经济政策实践作为一个开放经济体,中国香港在区域经济政策方面实践较为成功。

香港通过建设优质的物流体系、金融中心和国际交流平台,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同时,政府还鼓励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创业,推动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

2. 新加坡的区域经济政策实践新加坡以发展高科技产业和创新型企业为目标,通过积极引进外资和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了众多外国企业的投资。

此外,新加坡鼓励人才培养和创新研发,通过建设科技园区和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了创新创业氛围的形成。

三、澳大利亚的区域经济政策实践澳大利亚在区域经济政策方面注重发展地方的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

例如,澳大利亚将农业、矿业等产业发展作为重点,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支持地方农民和矿工的发展。

此外,澳大利亚还注重提升地方教育和医疗水平,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地方居民生活条件。

国外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经验借鉴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经验借鉴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经验借鉴及对我国的启示为确保粮食安全,各国通过法制建设和市场调节的手段,建立了相应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更为重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的成功经验,有利于强化我国粮食安全机制建设。

一、主要粮食出口国粮食安全保障机制(一)美国美国对粮食安全的宏观调控是在利用较为全面的预警信息指引的基础上,通过法制手段和市场调节来实现的。

在1996年《联邦农业完善与改革法》实施以前,政府为保证粮食安全,从农场主直接购买粮食进行储备。

但近年来,政府粮食储备量逐渐减少,而农场主的自有储备则不断增加。

美国联邦政府还运用信贷杠杆等经济手段对粮食市场实行间接调控。

农场主储备粮食时需参加储粮计划,并执行政府的粮食种植计划,对储备的粮食在3年内必须保证质量,当市场粮价平稳时不得抛售储备粮,只有粮价剧涨时,方可出售储备粮,以避免压价倾销,保护农民利益;当市场粮价大大高于农场主抛售价时,政府即运用所掌握的储备粮投放市场,维护粮价的稳定,保证粮食供应安全。

2002年5月13日,美国新的《农业法》正式出台,根据该法,未来10年内,美国联邦政府用于农业的补贴将高达1900亿美元,比旧法规定的补贴增加了80%,从而调动了美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二)加拿大加拿大在粮食管理方面最主要的法规是《加拿大谷物法》和《加拿大小麦局法》,通过运用法律手段,该国建立起粮食贸易所需的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相关规定),并根据期货市场情况,对生产和储备进行必要调控。

加拿大对谷物公司经营谷物和谷仓均有严格的审批条件。

《加拿大谷物法》规定,经营谷仓申请人必须有一定储备条件,并提供经营审计的财务证明,即申请人必须有一定财力,还要以保证书、保险或其他方式提供足够的担保,谷仓储存的谷物必须全额保险等,以保证粮食的稳定投放。

(三)澳大利亚一般情况下,澳大利亚政府不采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而主要采取法律手段。

国外财政可持续性评价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财政可持续性评价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财政可持续性评价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丁鑫来源:《财会通讯》2012年第30期摘要:财政可持续性已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

本文分析了全球范围内财政可持续性面临的挑战,通过分析、评价国外财政可持续性报告,提出在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中构建财政可持续性报表的建议,以反映我国财政的可持续能力,使其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财政可持续性政府财务报告财政可持续性报表一、引言目前世界范围内各国财政的可持续性正面临着挑战。

200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关于《财政未来、公共部门预算改革及其效果》的研究项目,该项目指出各国正面临着长期财政挑战,包括由人口老龄化引起的养老金、医疗以及其他服务支出的增加、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导致的风险及其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政府项目中包含的或有负债成本以及更换陈旧基础设施的需求等不同因素引致的财政风险。

同年在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委员会(IPSASB)发布的征询意见稿——《公共财政长期可持续性报告》也指出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众多因素包括人口结构变化、科技进步引起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日益增加以及由于人口老龄化引起医疗、养老支出的增加等等,给各国政府财政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在2011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约翰·利普斯基在《财政政策与结构性财政挑战》中指出,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均面临着财政挑战。

尽管财政挑战不尽相同,但就中长期而言,新兴经济体的政府支出仍可能会提高。

许多新兴经济体则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来支持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在改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保持财政长期可持续性是各新兴经济体面临的主要挑战。

201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一份《财政监督报告》指出,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之下,大多数经济实体面临着艰难的财政状况,财政可持续性面临着很高风险。

同时,IMF强调,由于全世界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医疗保健等方面支出上升,在更长时期内,各国的财政持续性将面临着巨大挑战。

国外县域经济发展经验及启示

国外县域经济发展经验及启示

国外县域经济发展经验及启示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我国近期经济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总结分析德国、美国、韩国三国县域经济发展及管理的主要特点基础上,总结了国外县域经济建设的经验做法,并为我国县域经济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标签: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金融协调;机制改革1国外县域经济发展经验借鉴1.1德国模式20世纪70年代,原联邦德国进行了广泛的县级行政区划,对县的区域范围进行重新划定。

到目前为止,在德国设置了237个县,每个县的人口大体在10万-25万之间,面积在500-1500平方公里之间,县以下设乡(镇)。

在管理体现方面,德国的县级管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政府的服务意识较强。

德国的县在性质和功能上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县是一级地方行政单位,体现了国家主权功能的伸展,另一方面,县具有部分自治的性质,是公民实行自治管理的服务性机构。

这样的双重性质促使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成为德国县级政府的主要职能,如社会福利、公共救济、进修培训、机动车牌照及驾驶执照管理、防灾救灾、兵役法的实施、卫生监督和环境保护等。

(2)政府大力扶持中小型、微小企业发展。

中小型企业是德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

德国政府通过严格执行《反对限制竞争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确保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德国对中小型企业雇佣短工给予补贴,当雇主选择短工而非解雇人员时,雇员工资的60%(没有孩子)或67%(有一个孩子)由政府来承担。

企业为雇员缴纳的前6个月的社会保障费的50%,以后的100%由国家来支付。

(3)着力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德国县政府以巨额的农业补贴消除农业与工商业的利率差,还对农村贷款提供多种多样的利息补贴,包括降低金融机构农业贷款利率,限制农村贷款最高利率,减少农业贷款的存款准备金比例等,重点项目如技术创新、环境保护类的银行贷款,甚至可以全部贴息。

政府贴息成为金融机构积极向农村贷款的主要动力,也免除了农民债息过高的风险。

德国各类银行为县域经济发展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更是多种多样,县域范围内的各类融资需求基本都能够得到满足。

国外财政可持续性评价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财政可持续性评价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财政可持续性评价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p :财政可持续性已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

本文分析^p 了全球范围内财政可持续性面临的挑战,通过分析^p 、评价国外财政可持续性报告,提出在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中构建财政可持续性报表的建议,以反映我国财政的可持续能力,使其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p :财政可持续性政府财务报告财政可持续性报表一、引言目前世界范围内各国财政的可持续性正面临着挑战。

2021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关于《财政未来、公共部门预算改革及其效果》的研究项目,该项目指出各国正面临着长期财政挑战,包括由人口老龄化引起的养老金、医疗以及其他服务支出的增加、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导致的风险及其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政府项目中包含的或有负债成本以及更换陈旧基础设施的需求等不同因素引致的财政风险。

同年在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委员会(IPSASB)发布的征询意见稿——《公共财政长期可持续性报告》也指出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众多因素包括人口结构变化、科技进步引起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日益增加以及由于人口老龄化引起医疗、养老支出的增加等等,给各国政府财政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在2021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约翰·利普斯基在《财政政策与结构性财政挑战》中指出,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均面临着财政挑战。

尽管财政挑战不尽相同,但就中长期而言,新兴经济体的政府支出仍可能会提高。

许多新兴经济体则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来支持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在改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保持财政长期可持续性是各新兴经济体面临的主要挑战。

202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一份《财政监督报告》指出,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之下,大多数经济实体面临着艰难的财政状况,财政可持续性面临着很高风险。

同时,IMF强调,由于全世界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医疗保健等方面支出上升,在更长时期内,各国的财政持续性将面临着巨大挑战。

国外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制度比较及启示

国外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制度比较及启示

国外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制度比较及启示摘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义务教育非均衡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对的课题。

适应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要求,各国选择了相应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机制与政策。

比较分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的财政政策的国际做法,可以为我国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政策选择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比较启示任何一个国家,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条件、种族、性别、语言、宗教等社会因素的不同,导致了其国内地区间发展间的不均衡。

源于此,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于世界范围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无一例外。

又因为义务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它的均衡发展关乎国家的整体发展,这就使得各国都十分重视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并且为致力于本国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而努力。

本文将对美国、英国、南非、韩国四国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制度加以介绍,以期对我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起到借鉴作用。

一、国外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制度1.美国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制度美国在均衡区域间义务教育财政供给方面的财政政策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联邦政府推进区域义务教育财政均衡的各类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计划。

联邦政府用于学区最大的义务教育拨款计划是标题Ⅰ计划,该计划主要是为低收入学区成绩不佳的学生提供教学帮助,使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不因其家庭贫困而降低学业成绩。

这项拨款计划的分配范围很广,全美大约有2/3的小学生得到此项拨款。

联邦政府拨款的第二部分为集中拨款,其目的是为贫困儿童集中的地区集中的地区提供额外补助,以满足特殊需要。

二是州政府推进学区间义务教育财政均衡的财政补助计划。

为弥补地方政府即学区政府的财力差异,美国州政府对下辖学区实行财政补助。

衡量补助的指标主要有学区财产价值、学区财产税率、学生数。

从公立中小学系统的经费来源来看,美国联邦政府分担的经费比例在10%左右,州政府分担的经费所占比例超过学区政府,接近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国外对我国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建设的启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为保障社会整体的和谐和稳定,我国中央政府对省以下财政体制建设问题给予很大的关注。

如今,国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正以县乡政府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为目标,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财政和公共服务的方向发展。

在这方面, 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具有公平和效率的财政制度和经验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

而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在该方面的成就也给我国县级机制改革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国现状我国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主要包括财政体制、财力构成、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对实施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责划分及保障状况等方面。

目前,我国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

自1994 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中央本级支出占全国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逐步下降趋势。

1994 年,中央本级支出占全国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30.3%,2010 年下降到17.8%,与1994年相比下降了12.5 个百分点,相应地,地方本级支出占全国财政总支出的百分比提高了12.5 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呈现大体逐步上升的趋势,2010 年全国财政收入为83080.32 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收入为42470.52亿元,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51.12%,比1993 年提高了29.1 个百分点,其主要用于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地方本级收入为40609.8 亿元,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48.88%,比1993 年下降29.1 个百分点1。

从上述数据可看出,省以下财政体制是国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对省财政体制的贯彻和延伸,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至关重要。

虽然分税制改革后,我国财政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从实施过程看,我国财政体制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税权过于集中,征收权限划分错综交叉,缺少职权制衡机制等等。

一是在某些地区出现国、地两个税务系统征管不一致,使得中央部分税收立法仅仅是一种形式,失去了立法的实际意义;二是个别地方税税种本应由地方直接征收,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交给国税局征收,这造成了责任和权力脱节,导致地方政府收入流失,税收增收积极性下降,地方税务部门失去其原有的独立性;三是在税收管理权限上界定缺乏明确性,造成漏征、少征的现象,导致国家税收的流失。

在财政体制存在一定的缺陷的情况下,财力构成中转移支付也不可能很规。

国现转移支付制度仍旧是按收支总额来确定,省以下各级政府间的转移支付缺乏公正,且透明度不高,导致地方政府向上而不向。

除了中央对地方政府专项补助外,其他财政转移支付用途未能明确界定,又诱使地方政府不将拨款用在刀刃上,从而丧失了转移支付的目的和意义,形成无效的投入和严重的浪费现象。

财力构成的另外两大要素——税收和非税收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各级政府财政赤字越来越严重,迫使其不断的增设预算外收入项目,造成了非税收入规模日趋增加,对其的管理也出现令人担忧的不健全,监督缺乏约束力。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建立和完善基本财力保障体制的基础上,政府越来越重视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但各级政府之间公共服务职责1孟勐:《我国财政体制的现状、问题与“十二五”时期的改革走向》,载于《经济视角》2011年第7期。

仍缺乏合理的划分,进而阻碍了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二、国外经验借鉴1、美国美国实行的是三级政府构架: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

实施的是分税制分级财政体制。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主要包括一般财政收入、公共事业收入、酒类储备收入与保险信托收入。

其中一般财政收入又由政府间转移支付、税收收入、使用者付费和专项收益税款组成,地方收入中来自州政府的转移支付与税收收入并重,成为两大支柱来源。

美国的地方收入体系大致而言具有以下特点:其一,独立的税权。

财产税为地方政府收入的稳定来源。

此外,在州宪法围,各级地方政府还有独立的税收立法权和税收管理权。

税收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一般不到35%,且其中财产税占大头,而销售税和所得税所占比重较轻,尤其企业所得税,对地方财政贡献极为有限。

对于与GDP挂钩的财政收入,如所得税(尤其公司所得税)、销售税等,美国将其归由联邦或州政府收取,这样更有利于联邦和州政府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对整体产业布局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工业聚集。

其二,健全的转移支付制度。

美国政府是一个高度分权的国家,州与地方政府承担了较多的事权。

地方政府如果仅凭借自己获得的收入维持政府的运作,那公共服务的供给将会面临很大困难。

因此美国州政府的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联邦政府的转移支付。

2007-2008年,美国州政府一般性收入的27.95%来自联邦政府,地方政府收入的37.45%来自联邦和州政府。

强有力的转移支付在败仗州与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的同时,也对州与政府的行为进行了监督和制约。

上级政府的监督配合着选民的监督,有力保障了州与地方政府资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其三,发债权的限定。

美国州与地方政府都有发债权,主要发行市政债券。

为了遏制美国市政债券“地方政府无节制”现象,州和政府发行债券都要经过公众投票批准。

北卡罗来纳州法律规定,一个地方政府的发债规模不能超过其地方财产价值总额的8%。

最后,美国地方财政收入透明度高,各项收入均有源可溯。

美国的地方政府并不对州或联邦政府负责,而是对辖区居民负责。

地方财政收入与GDP 脱钩,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各经济部门的依赖性较小。

这一方面较降低了地方政府为了创收而投身地方经济建设的冲动,另一方面也促使地方政府为了提高财产税收入而迎合居民意愿、改善地方环境、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也为了获得更多的转移支付而加强政府间配合与合作。

2、英国英国是一个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在政府级次上分四级,即中央联邦政府、省政府,大区政府、市(小区)政府。

在财政管理体制上,中央政府的权责比较集中,涉及整个国家利益或具有规模经济特点的公共劳务或事业,如教育、空间开发、环境保护、海洋开发、尖端科技、卫生保健、社会保险、全国性的交通运输、通讯和能源发展都由中央政府提供和管理2。

地方政府虽然对某些事项有一定的自由裁决权,但总体上要受中央政府的监控,服从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中央政府的财政职能包括资源配置、稳定经济和提供公共劳务等涉及整个国家的全局性利益以及地方政府无能力去实现的政府职能。

英国政府的财政活动由财政部主管,与其它发达国家不同的是,该国财政部对货币发行与利率调整有最终决定权,而作为中央银行的英格兰银行则有责任向财政部提供有关经济信息,并代表财政部发行2杨立文:《英国财政体制和政府投资监管体系——政府投资监管体系林业考察团赴英国培训考察报告》,载于《林业通信》2010年第1期。

货币、登记债券、管理外汇和发行国库券等,英国财政部负责组织并实施英国全面的经济发展战略,部设有若干机构,其中公共服务局负责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计划和会计安排。

英国财政根据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来划分收入围,实行高度集中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中央与地方收入完全按税种划分,实行严格的分税制,但不设共享税,分别由与收入归属相一致的税收机关负责征收。

英国政府投资支出主要用于经济项目方面和社会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

主要包括能源、农业、工业、就业、出口鼓励、环保,给私人部门补助支出等。

英国政府投资支出主要用于教育、交通、医疗保健和住房。

3、法国与其他欧洲国家一样, 法国也是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

上百种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中央税主要税种是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等, 地方税主要税种是职业税、居住税、房地产税、注册税、印花税等等。

法国奉行税收平等和“杀富济贫”的税收政策,所得税起征点较高,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家庭只占总家庭数的一半,并且所得税采取了高额累进税率,这样可以使得富人与高收人者缴纳的税收比重较高,从而减小贫富差距。

之所以法国能做到公正平等这一点,从根本上讲离不开其财政国库管理职能。

法国财政机构的一大特色就是其国库司的设置及职能配备。

国库司的主要职责是在管理政府现金的基础上, 对政府预算进行控制, 制定政府融资政策, 负责国债的发行和管理。

所有国库资金收人均通过公共会计司在中央银行开立的国库单一账户设分类账户进行的, 国库支付实行控制实际支出资金的支出方式。

国库监督不仅包括财政监察总署的财政监督、公共会计的支出拨付监督等日常业务监督, 还包括审计法院的事后监督。

法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非税收入占比例较小,只占约10%。

法国税收体制为中央、省、市镇三级管理体制,中央政府掌握征税权和税额分配权,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体制。

相对财政收入而言,法国财政支出管理更为严谨,其管理的主要特点是财政支出管理具有很强的刚性约束,且预算管理支出非常规化。

法国财政支出的约束性在发达国家中是极强的,这也加强了其财政体制的严谨性建设,使得国家和地方财政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4、日本日本的税收管理具有独特的调整制度,虽然国税、地税分离,但国家仍旧掌握着国税、地税划分的权力,权限相对集中,其地方税收入的比重相对较低,地方政府不得不依赖中央,因而自主性和自治性受到限制。

为了缓解税权集中与事权分散的矛盾,日本建立了由地方交付税、地方让与税等中央税收组成的相应税收调整制度,弥补了地方财力不足,从而避免出现不公平的现象。

因为日本财政收入大部分集中在中央政府,而财政支出又以地方为主,因此,必须有一套联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传导机制即转移支付制度。

在转移支付方面,日本的根本原则是保证全国任何一个地区的地方政府都能够向其居民提供一定水准之上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在日本,中央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相当部分要转移给地方政府,以支持和保障地方政府履行职责,这种转移支付主要有三种:地方交付税、地方让与税和国库补助金。

国库补助金是中央政府指定支出方向和附加支出条件的资金,它是中央支出通过地方政府来实现的;地方交付税和地方让与税属于规的转移支付资金,是对地方履行本身职责发生资金不足的补充,不附加任何条件,不指定使用方向,可以认为是地方本级的收入3。

3周宇宏:《日本财政体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载于《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日本税收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其国家税收宣传力度很大,地方政府每年向市民公布财政收支情况,详细报告税收的各种用途,同时还公布市民人均纳税额和享税额,使公民既了解自己的义务,也享受着税金使用带来的利益,做到了权利和义务的有机结合,使得税收工作具有很大的透明性。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还设置了专业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划拨专项经费,日本税务机构均设立了“面谈室”(即咨询机构),配备了专门人员接待、采访、询问、解答疑难问题、专门从事税法宣传、协调外部关系、融洽征纳双方感情、改进税收环境等,此外日本各级税务机关成立咨询室,咨询占咨询总量的78.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