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农用地、农用地转用概念,耕地保护措施
耕地保证措施
耕地保证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农地面积逐渐减少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
保护宝贵的耕地资源,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本文将从土地整治、农业生产措施、政策保障和教育宣传等方面,展开对耕地保证措施的详细阐述。
一、土地整治土地整治是保证耕地质量和数量的重要措施。
首先,要加强土地调查和监测工作,建立健全土地登记、考核和审批制度,确保土地利用的科学合理。
其次,对于出现水土流失、退化现象的耕地,要进行综合整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植被覆盖等,避免水土流失的发生。
此外,在耕地质量监测过程中,要加强对农药、肥料和农业废弃物的监管,防止对土地质量造成污染。
二、农业生产措施农业生产措施是保证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环节。
首先,要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
其次,要鼓励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此外,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育高产优质的农作物品种,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三、政策保障政策保障是保证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权利和责任,加大对非法占地行为的打击力度。
其次,要建立健全农地保护和监管体系,加强对土地流转、耕地转用的监督和管理。
此外,应鼓励企业和农民参与土地扶贫和生态补偿工作,提供相应的惠农政策和资金支持。
四、教育宣传教育宣传是提高公众对耕地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加强对学生和农民的相关教育,提高他们的土地保护和环境意识。
其次,要利用新闻媒体和社交平台,加强对耕地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农地保护工作。
此外,要组织开展耕地保护宣传活动,加强与社区、企业和农民的互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总结起来,耕地保证措施是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土地整治、农业生产措施、政策保障和教育宣传的综合运用,我们可以切实保护好自己的耕地,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平衡作出贡献。
耕地保护保障措施
耕地保护保障措施引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维系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但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全球耕地资源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威胁。
为了保护和保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安全措施来保护耕地。
一、加强土地管理和规划1. 建立健全土地管理制度:制定土地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土地权属管理,明确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2. 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划定耕地、建设用地和保护用地三大功能区,确保耕地资源的优先利用和保护。
二、推行耕地保护政策1. 实行耕地保护制度:建立耕地保护专项扶持资金,给予符合条件的农民适当的补贴和激励,鼓励他们继续耕种。
2. 制定土地利用总量控制政策:合理确定土地利用总量控制目标,防止过度扩大耕地利用规模,避免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
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1. 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加大投入力度,修建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田灌溉和排水能力,增加农田水资源的利用率。
2. 推广高效水肥一体化技术:利用科学合理的施肥和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降低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四、加强土壤质量保护1. 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减少农药、化肥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等对土壤的污染。
2. 加强土壤保育措施: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技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五、保护农业生态环境1. 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行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保护耕地的生态功能。
2. 加强生态农田建设:建设湿地、林草和花卉种植等功能区,形成农田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
六、加强农业综合开发与保护1. 提高农业土地利用效率: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效益。
2. 加强农村土地整治:进行农田水利和土地整理,提高农民土地使用的集约化和现代化程度。
结语:耕地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基础。
通过加强土地管理和规划、推行耕地保护政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土壤质量保护、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加强农业综合开发与保护等一系列安全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保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耕地的有效措施
保护耕地的有效措施保护耕地是保护农业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障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保护耕地的几个有效措施:1.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建立健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划定耕地保护红线和压减粮食生产用地空间范围。
加强对土地利用行为的监管,加大对非法占用耕地的查处和惩罚力度。
2.提高耕地利用率:通过科技进步和耕地改良,提高土壤质量和肥力。
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促进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业用水利用效率。
推广合理轮作休耕、中耕、深松等耕作方式,减少地力衰退和土壤侵蚀。
3.鼓励粮食种植业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鼓励农民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种植效益。
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广高产优质品种,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4.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农民采取农机整地、留茬、避让、沿河、草带种植等措施,保护耕地周边的生态环境。
加强农药、化肥和畜禽养殖等农业生产环节的环保监管,减少对土壤和水体污染。
5.实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通过鼓励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形式,引导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专业化经营主体,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产出能力。
加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力度,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和收益。
6.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强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推广高效节能农业机械设备和技术的应用。
发展智慧农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出品质。
7.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土地权属登记和确权工作,保障土地产权和流转交易的安全和便利。
建立农村土地执法机构,加强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查处和处罚。
8.优化农业政策环境: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通过农业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激励和引导农民保护耕地、增加种植粮食的积极性。
同时,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农民土地流转、农业企业化经营的政策,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保护耕地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保护耕地的具体措施
保护耕地的具体措施保护耕地是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
为了保护耕地,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加强耕地保护意识。
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耕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开展耕地保护知识培训,普及科学的耕地管理方法,使农民了解到保护耕地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耕地保护工作中来。
建立健全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加强对耕地资源的管理,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非法占用耕地的打击力度。
通过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鼓励农民积极参与耕地保护,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第三,加强耕地保护监管。
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监测体系,加强对耕地质量、面积、利用状况等进行监测和评估。
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确保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四,加强农业技术支持。
通过推广科学的农业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的耕地利用率和产量。
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轮作、控制病虫害等,减少对耕地的损害。
第五,加强耕地保护的监督和考核。
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的考核机制,对耕地保护工作进行全面评估。
对于耕地保护工作成效不明显地区,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确保耕地保护工作的实效。
第六,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加强农业产业规划,鼓励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减少对耕地的占用。
促进农业与农村非农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减少对耕地的压力。
第七,加强土地整治和改良。
通过土地整治工程,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地的肥力和产能。
加强土地水利设施建设,保障耕地的灌溉和排水条件,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益。
第八,加强耕地保护科研力量。
加大对耕地保护科研的投入,推动耕地保护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开展耕地保护技术示范和推广,帮助农民掌握科学的耕地保护方法。
保护耕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农民和科研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才能有效保护耕地资源,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
耕地保护应知应会手册
耕地保护应知应会手册一、概述耕地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了保护好我们的耕地,需要了解和掌握耕地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手册将为您介绍耕地保护的基本概念、政策法规、保护措施以及如何提高耕地质量等内容,帮助您更好地参与耕地保护工作。
二、耕地保护政策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实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永久基本农田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其用途。
禁止通过擅自调整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方式规避永久基本农田农用地转用或者土地征收的审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国家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
耕地应当优先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生产。
三、耕地保护措施1. 保护耕地数量: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耕地产出水平。
2. 提升耕地质量:通过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治、土壤改良等措施,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
同时,加强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及时掌握耕地质量变化情况。
3. 防止耕地污染:加强对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的监管,防止其对耕地的污染。
同时,科学施用化肥和农药,降低其对耕地的影响。
4. 完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激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耕地保护工作。
四、如何提高耕地质量1.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同时,避免过量施肥,以免造成土壤污染和资源浪费。
2. 轮作休耕:合理安排耕作制度,实行轮作休耕制度,恢复耕地的地力。
同时,避免连作障碍,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3. 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善灌排体系,提高抗旱抗涝能力。
同时,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和盐碱化问题。
4. 土地整治与改良:通过土地整治和改良措施,改善耕地的土壤条件和地形地貌。
耕地保护措施
耕地保护措施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的发展,农业耕地逐渐减少,面临着破坏和贫瘠的威胁。
耕地是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保护耕地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耕地保护的一些重要措施,以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关键的措施,它可以确保耕地合理利用。
政府应该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相关政策,遵循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原则,合理分配土地资源。
通过合理安排农田、林地和草地的开发利用,可以减少农地占用和破坏,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农业生产基地。
2. 推行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是农业水资源管理的关键。
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农田用水量,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例如,滴灌、喷灌和微喷灌等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还可以防止土壤侵蚀和盐碱化问题的发生。
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可以保护和提高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实施科学施肥合理的施肥管理是保护耕地的重要措施之一。
过量施肥不仅会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还会导致农田肥力下降。
因此,应根据耕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计划,并合理使用有机肥料和化肥。
此外,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等措施也可以提高土壤质量,保护耕地。
4. 加强耕地的防治措施耕地的破坏和贫瘠主要是由于水土流失、沙化和盐碱化等问题引起的。
因此,必须加强防治措施,保护耕地。
在水土流失方面,可以采取种植防护林、修建沟渠和梯田等措施来减少水土流失。
对于沙化土地,可以采取退耕还林、沙漠治理和防护林建设等措施来恢复植被和减少风沙侵蚀。
对于盐碱化土地,可以进行排盐、改良土壤和合理使用水资源等措施来降低土壤盐碱度,提高耕地质量。
5. 加强农田环境监测和治理农田环境监测是保护耕地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加强对农田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还应加强对农药、化肥和重金属等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和控制,避免造成农田环境污染。
通过加强农田环境监测和治理,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耕地的破坏。
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的措施
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的措施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好耕地意味着保护好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耕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耕地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的制度和政策,明确责任主体和权益保护机制。
加大对非法征用、破坏耕地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惩罚侵占耕地和破坏耕地资源的违法行为。
二、加强耕地土壤保护和改良。
耕地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保护好土壤是提升耕地质量的关键。
加强耕地的有机肥料使用,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采取轮作休耕和绿肥种植等措施,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同时,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渗漏和流失。
三、推进耕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提高耕地质量至关重要。
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灌溉用水量。
加强田间水利建设,修建排灌渠道,改善排水条件,防止土壤水分过度积聚,造成土壤盐碱化。
四、加强耕地生态环境保护。
耕地生态环境的良好状况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至关重要。
加强耕地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农田面积的扩大和耕地的碎片化现象。
同时,加强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等生态工程建设,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
五、加强耕地科学管理和精细化农业生产。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耕地进行精确测量和评估,建立数字化耕地管理系统,实现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精细化农业生产。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耕地利用的动态监测和评价,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水平。
六、加强农民的耕地保护意识和能力。
加强对农民的耕地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耕地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加强农民的职业培训,提升他们的耕地管理和农业生产技能,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合理施肥,减少对耕地的不良开发和过度利用。
我国对耕地的保护措施
我国对耕地的保护措施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耕地的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
以下是些主要的保护措施:
1. “红线”保护:国家对耕地实行划定“红线”,禁止将耕地用于非农业建设,严禁违法占用和破坏耕地。
2. 耕地质量监测:建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定期对耕地进行质量评估、监测和分类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耕地质量问题。
3. 耕地保护补偿:对因公共建设等原因占用耕地的,要按照一定标准进行补偿,并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
4. 耕地整治和提质增效:通过耕地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利用率和农田灌溉设施水平,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
5. 种植结构调整:通过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耕作方式,减少农业对土壤资源的压力,提高土地的持续利用能力。
6. 禁止放任耕地闲置:对闲置耕地要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禁止放任和荒芜耕地。
加强农村耕地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加强农村耕地利用与保护的措施农村耕地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基础,加强农村耕地的利用与保护对于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加强农村耕地利用与保护的措施:1. 加强土地管理。
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流转和保护的制度机制,严格土地使用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布局。
加强土地资源调查和监测,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鼓励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设,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交易平台,提供流转信息和流转服务。
3. 加强农村土地整治。
对农村耕地进行综合整治,加强耕地质量改良和耕地水土保持工作。
加大土地治理力度,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耕地利用率和农田灌溉率。
4. 实施耕地保护政策。
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和管理,严禁非法占用和破坏耕地。
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鼓励农民参与耕地保护,提高农民的土地保护意识。
5. 加强农业科技支持。
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6. 加强农田建设和设施配套。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的排水、灌溉和肥水管理能力。
加强农村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高农村用水的效率。
7. 加强农业环保工作。
加大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力度,严禁农业投入品的超量使用和非法排放。
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8.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
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确保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收益权。
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增加农业收入,提高农民的土地经营积极性。
耕地保护的措施(一)
耕地保护的措施(一)耕地保护措施一:合理规划农田利用•制定农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农田使用类型和面积。
•合理划分耕地种植区域,确保不同农作物合理布局。
•严格控制非农业配置用地占用农田范围。
•提倡精细化管理,减少浪费和低效耕地使用。
措施二:加强土壤保护与管理•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加强有机肥利用和推广,提高土壤肥力。
•鼓励农户使用土壤改良剂,改善土壤质量。
•遵循耕作制度,轮作休耕,保持土壤养分平衡。
措施三:加强耕作措施管理•推广合理种植方式,如水稻田种稻田组合种植。
•推广水培技术,改变传统耕地利用方式。
•加强灌溉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
•加强农业机械化管理,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措施四:加大耕地保护宣传力度•加强耕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知晓度。
•组织耕地保护培训,提升农民的意识和技能。
•开展农业示范推广活动,宣传科学的耕地保护方法。
•引导媒体关注耕地保护问题,扩大社会的关注度。
措施五:建立健全监测与评估机制•建立耕地资源监测系统,定期对耕地利用情况进行评估。
•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与评估,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完善农田环境监测网,确保耕地生态环境安全。
•对耕地保护工作进行定期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以上是针对“耕地保护”的一些措施,通过合理规划农田利用、加强土壤保护与管理、加强耕作措施管理、加大宣传力度以及建立健全监测与评估机制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更好地保护农田资源,提高耕地利用效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措施一:合理规划农田利用•制定农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农田使用类型和面积。
合理规划农田利用是保护耕地的基础。
通过制定总体规划,可以明确农田的功能定位和利用方式,合理分配不同作物的种植面积,避免过度占用耕地资源。
•合理划分耕地种植区域,确保不同农作物合理布局。
科学合理地划分不同作物的种植区域,可以提高农田利用效益,防止种植同一作物过多导致病虫害的暴发,同时也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保护耕地的具体措施
保护耕地的具体措施保护耕地是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
为了保护耕地,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加强土地保护意识。
人人都应该认识到土地的宝贵性和有限性,树立节约用地的理念。
政府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地保护的认识,引导人们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完善土地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规范土地利用行为。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管理,确保土地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加强土地的所有权保护,打击非法占用和乱占耕地行为,维护耕地的完整性。
第三,加强土地整治和改良工程。
通过水土保持、土地平整、排水设施等工程,提高土地的质量和利用效益。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的灌溉能力,增加耕地的产出。
同时,加强土地治理,防止土壤退化和污染,保护耕地的生态环境。
第四,推广科学耕作技术。
合理选择作物品种,科学施肥,合理耕作,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生态系统,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第五,加强土地监测和评估。
建立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的情况和变化,为土地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对耕地流失和占用的监管和惩处,确保耕地的稳定和安全。
第六,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土地管理和耕作技术水平。
培养一支专业的农业技术服务队伍,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技术和耕地管理建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第七,加强跨部门协作和合作。
土地保护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各方联动,形成合力。
政府部门要加强协调和合作,形成统一的土地保护政策和措施,确保耕地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保护耕地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土地保护意识,健全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整治和改良工程,推广科学耕作技术,加强土地监测和评估,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加强跨部门协作和合作,才能有效保护耕地资源,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粮食安全。
农村耕地保护措施
农村耕地保护措施农村耕地是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对其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疏松、环境污染等原因,农村耕地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为了保护农村耕地,维护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常见的农村耕地保护措施。
首先,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政府应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耕地保护的目标和重点区域,科学合理规划农田布局,合理划定农村总体用地控制区和重要农田保护区,严禁将农村用地用作非农用地。
其次,加强用地审批和管理。
政府要加强对土地用途变更的审批和管理,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非农用地占用农村耕地的行为。
加大对非法占用耕地的打击力度,对违法非法用地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切实维护农村耕地的合法权益。
再次,推行耕地轮作制度。
农民应该根据自身的农田条件和作物特点,合理安排农作物的轮作,实行合理肥料施用和轮作时间的科学控制,减少对土壤的耗损,保护耕地的肥力。
轮作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的生产能力,还可以防止耕地的病虫害发生。
此外,加强耕地水土保持。
采取一些措施,如平整土地、植树造林、修建沟渠等,加强农田水土保持,提高农田的抗洪抗旱能力。
同时,科学合理运用化肥农药,防止农田的化学污染,减少对土壤的伤害。
还应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
农村环境的污染对耕地的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在农村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环境污染处理和治理的能力。
同时,加强对农村工业和农业生产的监管,减少对农田的污染。
此外,加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
政府应该开展宣传教育,加大对农民的法律法规和环保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土地观念,自觉保护好自家的耕地。
总之,农村耕地保护是一个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完善耕地保护措施,才能确保农村耕地得到有效保护,并为农业生产提供持续稳定的土地资源。
保护耕地的措施
保护耕地的措施
一、保护耕地的措施
1、加强耕地保护意识:开展耕地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耕地保护意识,积极营造保护耕地的社会氛围。
2、坚持“三权分置”:落实国有土地、集体土地和私人土地的“三权分置”,坚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把耕地纳入国家和地方政府各级依法享有所有权的管理范围。
3、完善行政管理制度:实行耕地管理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制度,加强耕地权属确认,建立耕地权属登记制度,科学管理耕地,杜绝非法侵占和滥用。
4、减少耕地开发:限制农用地的开发、转移和流转,严格审批绿化用地、建设用地的减少利用,把耕地纳入国家保护管理范围,把耕地纳入国家重大项目规划中,统筹规划,加大耕地保护力度,规范耕地开发行为。
5、加强法律实施:加强对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的监督,推行“统一申报、统一审批、统一监督”的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时查处违法行为,保护耕地面积,切实把耕地的数量稳定在一定的数量之中。
耕地、农用地、基本农田、农用地转用及建设用地的区别附中国现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耕地、农用地、基本农田、农用地转用及建设用地的区别1、耕地按照《土地管理法》和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土地分类》的规定,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整理复垦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小于一米,北方宽小于两米的沟、渠、路和田埂。
耕地又可分为五种:①灌溉水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②望天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无灌溉设施的水旱轮作地;③水浇地,指水田、菜地以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④旱地,指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种植旱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⑤菜地,指常年种植蔬菜为主的耕地,包括大棚用地。
2、农用地按照《土地管理法》和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土地分类》的规定,农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农用地分为下列五种: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
3、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是耕地的一部分,而且主要是高产优质的那一部分耕地。
一般来说,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都是基本农田。
老百姓称基本农田为“吃饭田”、“保命田”。
4、农用地转用农用地转用,是指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确定的农用地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及国家规定的审批权限报批后转变为建设用地的行为。
农用地转用又称为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未利用土地转为建设用地以及农用地内部之间的相互转换不属于农用地转用的范围。
5、建设用地按照《土地管理法》和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土地分类》的规定,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商业、工矿、仓储、公用设施、公共建筑、住宅、交通、水利设施、特殊用地等。
保护耕地措施
保护耕地措施
保护耕地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下面是几项常见的保护耕地的措施:
1. 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政府应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农田保护区,严格限制非农业用地的占用,并加强土地执法力度,防止违法占用耕地。
2. 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修建水库、水渠、水利工程等水利设施,加强农田的灌溉和排水能力,提高土壤肥力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 推动耕地的科学管理:采取合理的轮作轮休制度,避免连作连种导致土壤疲劳,合理施肥、耕作和种植结构调整,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4. 鼓励农民增加耕地绿化和园林美化:支持农民在农田周边或空闲的地块上进行园林绿化,种植果树、花卉等,在提高农田景观的同时也增加农民的收入。
5. 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加强对农业用地的土壤污染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受污染的土地进行治理和修复,确保农田土壤的质量和肥力。
6. 鼓励科技创新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机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同时提高农民的生产收益。
7. 打击非法转用耕地行为:加大对非法转用耕地的打击力度,加强土地执法监管,对违法占用农田的行为进行处罚和制止。
总之,保护耕地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制定政策、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等措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耕地资源的目标。
保护与利用耕地的措施有哪些
保护与利用耕地的措施有哪些保护与利用耕地的措施。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速,耕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成为了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保护与利用耕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保护与利用耕地的措施,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一、加强对耕地的保护。
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保护耕地资源需要依托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耕地的管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力度。
同时,对于违法占用耕地的行为,应当依法予以严惩,以起到震慑作用。
2. 加强监管力度。
加强对耕地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和监管机制,对耕地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
对于违规占用和破坏耕地资源的行为,要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确保耕地资源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耕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农民和社会公众对耕地保护的重视程度。
通过各种宣传途径,普及耕地保护的知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保护耕地资源的良好氛围。
二、优化耕地利用方式。
1. 推广高效农业技术。
推广高效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采用先进的种植、施肥、灌溉等技术,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
2. 实施轮作休耕制度。
实施轮作休耕制度,合理安排农作物的轮作种植,避免连作连种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通过休耕的方式,让土地得到充分的修复和休息,保持耕地的肥力和健康状态。
3. 发展多种经营。
发展多种经营,实现农田种植、养殖、林果等多种农业产业的有机结合。
通过多种经营,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土地整治与改良。
1. 实施土地整治。
实施土地整治工程,对于耕地资源的整治和改良,提高土地的质量和产能。
通过土地整治,改善土地的排水条件、保护水源和土壤,提高土地的适作性和耕作条件。
2. 推广有机农业。
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地生态环境。
保护耕地措施
保护耕地措施
保护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保护耕地的措施:
1. 实施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制度,包括耕地基本农田保护、耕地转用审批制度、补偿机制等。
2. 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科学编制耕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明确合理用地范围和时序。
3. 加强土地利用管理:严格执行耕地保护红线,严禁非法占用和盗采土地资源;加强执法监管,打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
4. 推广高效农业技术:通过推广科学合理的农业耕作技术,如精细化施肥、轮作休耕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耕地破坏。
5. 加强耕地保护意识:提高农民和社会公众的耕地保护意识,增强全社会对耕地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6. 加强生态建设:保护和恢复农田生态环境,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农业生产模式,减少农业化学品对耕地环境的污染。
7. 积极开展耕地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排水系统、防护林等,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抗风蚀能力。
8.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降低土地的不合理利用程度。
9. 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评估系统,及时发现耕地破坏和问题,制定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
综上所述,保护耕地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从法律法规制度、土地管理、农业生产等多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保护耕地的措施。
保护耕地的措施。
保护耕地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要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过度占用耕地。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限制城市扩张和工业用地规模,优先保护耕地。
2. 加强土壤保护: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和损害。
倡导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保持土壤的生态平衡和健康。
3. 治理水土流失: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修建水利设施和防护工程,防止土壤被水冲刷和侵蚀。
推广植被覆盖和防风固沙措施,减少风蚀。
4. 提高农业生产水平:通过科技手段和创新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对耕地的开垦需求。
使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利用。
5. 加强耕地保护管理:建立健全农田土地权益保护制度,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
加强对耕地的监管,禁止非法占用和破坏耕地。
建立土地保护补偿机制,对耕地保护单位给予补偿和奖励。
6.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和社会公众的耕地保护意识教育,引导大家重视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媒体、宣传渠道等途径,普及耕地保护的知识和
科学种植方法,提高公众对耕地保护的支持和参与度。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实施,可以保护耕地的利用和质量,维护农业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
保护耕地的具体措施
保护耕地的具体措施
保护耕地的具体措施有:
1. 加强土地管理:建立健全土地调查监测体系,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审批和监管,减少违法占用耕地行为。
2. 实施土地保护政策: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力度,加强耕地基本农田和重点农产品生产保护,禁止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限制土地承包转让和流转。
3. 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水利灌溉设施,提高耕地的灌溉利用率,增强农作物的抗旱能力。
4. 推广高效农业技术:积极推广种植技术、肥料施用技术和农药使用技术,提高农作物单产,减少农业面积对耕地的需求,有效保护耕地资源。
5. 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秸秆还田、生物质燃料利用等,减少对耕地的二次占用。
6. 强化环境监管和执法: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占用耕地的查处和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增强耕地保护的法律威慑力。
7. 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与规划:对农村的土地进行规划和整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布局耕地和非耕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8. 加强农民教育和意识提升:加强对耕地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农民对耕地保护的自觉性。
保护耕地措施
保护耕地措施耕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
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以下是橙子给大家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保护耕地措施耕地的数量保护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1、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2、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3、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4、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
质量保护耕地的质量保护包括以下几方面:1、国家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措施,如:防止水土流失、耕地沙化、盐碱化、贫瘠化等;2、实现耕地环境保护。
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是指确定一定区域的耕地保护目标任务,措施到位,责任到人,运用目标化、定量化、制度化管理方法,规范各级人民政府、部门以及各级领导的耕地保护工作行为,确保耕地保护基本国策贯彻落实的制度。
自1990年以来,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建设在全国范围由点到面、由部门到政府得到逐步推进。
除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外,还有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土地管理目标责任制、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等形式。
目前,全国近2/3的省份建立了地方政府耕地目标责任制,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省级政府耕地保护目标和任务后,根据各地区情况,分解耕地保护指标,由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上级国土部门与下级国土部门分两条线逐级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明确责任制的具体内容和指标。
由上级政府及国土部门定期考核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并在考核的基础上建立耕地保护奖惩制度,调动各地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今后要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领导保护耕地的责任意识,部将在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反映各地工作实际效果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各省(区、市)耕地保有量和耕地占补情况进行考核并公布考核考核结果,使目标责任制切实对耕地保护起到促进和保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土地估价师—第11讲内容提要第七章耕地保护管理第一节耕地资源状况第二节耕地保护措施第三节农用地转用管理重点难点耕地、农用地、农用地转用概念,耕地保护措施内容讲解第一节耕地资源状况一、耕地及其分类1.耕地的概念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小于1m,北方宽小于2m的沟、渠、路和田埂。
例题:判断题: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小于1m,北方宽小于2m的沟、渠、路和田埂。
(r)例题: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 )。
A.新开荒地B.轮歇地、草田轮作地C.休闲地D.耕种3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答案:A。
B。
C。
D2.耕地的分类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生产条件,对耕地可划分出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和菜地等5个二级地类。
(1)水田。
有水资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生产、种植水稻、莲藕和席草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
(2)望天田。
无灌溉工程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以生产的耕地,包括无灌溉设施的水旱轮作地。
望天田主要用于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农作物。
(3)水浇地。
除水田、菜地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生产的耕地。
水浇地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灌溉方式一般都是浇灌、滴灌、畦灌和喷灌。
(4)旱地。
无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水生长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固定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土地。
旱地主要种植棉花、杂粮、油料等旱作物。
(5)菜地。
种植蔬菜为主的耕地,包括温室和塑料大棚用地。
对耕地的另外一种划分方法为:把耕地分为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
这是基于对耕地进行特殊保护的需要所做的一种划分。
例题: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对耕地可划分出( )个二级地类。
A.4个B.5个C.6个D.8个答案:B二、我国耕地资源状况1.人均耕地少,分布不均衡我国耕地面积为19.51亿亩,人均占有耕地为1.59亩,仅为世界人均数3.75亩的42.4%。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0.8亩是人均占有耕地的最低界限全国2800多个县级行政单位中,人均耕地低于0.8亩的有666个,占全国县级区划单位的23.7%,人均耕地低于0.5亩的有463个县级区划单位,占全国县级区划单位的16.55%,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2.耕地减少情况严重3.耕地总体质量差,生产水平较低耕地中坡度在25‘以上,应逐步退耕还林、还牧。
还有一些是围湖围河造地形成的,影响了防洪安全,也要退耕。
4.耕地退化现象比较严重5.耕地区域分布差异大6.耕地后备资源有限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这是我国国情的一个重要特点。
因此,实行对耕地进行特殊保护的政策,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这是执行基本国策的重要措施和目标.例题:我国耕地面积为19.51亿亩,人均占有耕地为1.59亩,仅为世界人均数的( )。
A.39%B..42.4%C.51.20%D..40%答案: B例题:人均耕地低于o.5亩的有463个县级区划单位,占全国县级区划的( ),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A.13.4%B.16 55%C.40%D.42.40%答案: B例题:在耕地中坡度在( )以上的应逐步退耕还林,还牧。
A.10度B.15度C.20度D.25度答案: D第二节耕地保护措施一、坚持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土地管理法》确定的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
通过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和土地利用计划的安排使用土地,严格控制占用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合理利用,从而保证耕地数量稳定二、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管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的重要制度推广实行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的项目挂钩制度,切实落实补充耕地的责任、任务和资金;加强按项目检查核实补充耕地情况,确保建设占用耕地真正做到占一补一;推进耕地储备制度的建立,逐步做到耕地的先补后占;强化耕地的占补平衡管理,这是耕地保护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三、严格耕地保护执法四、严格执行城市用地规模审核制度严格控制城镇用地规模,实行用地规模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项目服从城镇总体规划的“双重”管理,充分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逐步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发展向内涵挖潜转变,才能切实保护城郊结合部的耕地资源。
五、建立有效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建立有效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关键是要认真执行和落实《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确保新增用地的有关费用按标准缴足到位,使新增用地特别是占用耕地的总费用较以往真正有大幅度的提高,从而抑制整个建设用地的扩张。
因此,一是要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确定的征地费用标准和耕地开垦费标准;二是要执行好财政部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确保足额、及时收缴;三是要建立保护耕地利益奖惩和补偿制度。
六、建立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系统首先应着眼于地面人工监测系统,主要是:①加强完善土地变更登记,及时汇总,及时输入,这是信息库更新的重要来源;②建立合理的观察网,进行定期观察或定点固定观察;③建立自上而下校核和自下而上反馈的信息传输体系,以便不断地获取和检验信息。
同时,应充分应用现代遥感等高新技术,及时监测耕地变更状况,尤其是城市周围的耕地利用情况,为耕地保护决策和执法检查提供科学依据。
七、引入耕地保护的社会监督机制第三节农用地转用管理一、农用地转用的概念1.农用地的概念与分类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农用地可分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2.农用地转用农用地转用是现状的农用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报批后转变为建设用地的行为。
又称为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农用地转用是《土地管理法》重要的内容,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国家控制建设用地增长,保护农用地尤其是耕地普遍采用的手段..例题:判断题:农用地转用是现状的农用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报批后转变为建设用地的行为。
(R )例题:判断题:.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 R )二、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依据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用地能否转为建设用地,首先应当看其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的规划用途。
国务院批准的大型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建设用地需要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文件修改规划;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符的,或虽未纳入规划,但已经通过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按照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的具体要求及时调整规划。
2.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是国家实行建设用地宏观控制的有效措施。
土地利用计划中,包括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计划。
其目的是控制建设项目大量占用农用地,造成耕地大量减少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
3.建设用地供应政策这是控制建设用地方向的主要手段,通过制定建设用地的供应政策,不但有利于控制建设用地总量,防止大量占用农用地,目时,还可能优化投资结构,防止重复建设,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建设用地政策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制定。
在建设用地供应不足的条件下,应当优先保证国家急需建设项目的用地,使建设用地供应政策对国家经济调控起到辅助的作用。
例题: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依据是( )。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土地利用年度计划C.建设用地供应政策D.土地征用计划答案:A。
B。
C三、农用地转用的条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村庄和集镇规划区范围内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城市、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2)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包括上级下达的计划指标和土地整理折抵指标)。
(3)保质足额补充所占耕地;·(4)符合国家的土地供应政策。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村庄和集镇规划区范围以外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确需必需占用农用地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明确预留的项目用地;(2)经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的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3)供水、供电、排污等确实无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特殊建设项目用地。
市、县土地利用规划部门对符合农用地转用的申请,应当受理,并在一定时间内拟定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
例题: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村庄和集镇规划区范围内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必须符合的条件有( )A.城市、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B.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确定的控制指标C.保质足额补充所占耕地D.符合国家的土地供应政策答案:A。
B。
C。
D例题: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村庄和集镇规划区范围以外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确属必须占用农用地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明确预留的项目用地B.经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的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C.农村道路、水利及其他设施建设D.供水、供电、排污等特殊建设用地答案:A。
BD四、农用地转用的批准权限根据中央确定的土地要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土地管理法》对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实行两级审批的制度,即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
但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将乡村企业、农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和农民宅基地等占用农用地的,授权地(市)级人民政府审批。
1.国务院批准的项目用地(1)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农用地的。
包括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规定,由国务院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项目,并且是在城市建设用地区之外需要单独选址的项目。
同时包括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能源、交通、水利、矿山等项目,也包括中央军委批准建设的军事项目用地。
(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铁路、公路、各种管线及大型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需要在城市建设用地区外单独选址的项目用地。
(3)城市建设用地区内统一征地的,包括直辖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城区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其他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其他城市用地。
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些城市中只有城市本身用地需要报国务院审批,而市辖县的县城则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市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由地(市)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
但对于一些市设的开发区、卫星城将按城市市区同样对待,需报国务院批准。
(4)涉及到基本农田的。
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15条规定,农用地转用需要报国务院批准。
2.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项目用地(1)除了报国务院审批之外的其他城市的市区占用农用地的。
(2)县和县级市所在的城镇及其他城镇建设占用农用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