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耕地现状及耕地保护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耕地保护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然而,当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耕地占用、耕地质量下降、耕地流转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建议。

首先,加强耕地保护意识。

政府应该加大对耕地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耕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加强对耕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加强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对耕地保护的全社会共识。

其次,加强耕地质量监管。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管机制,加强对耕地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耕地质量下降的问题。

同时,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减少对耕地的污染。

第三,加强耕地流转管理。

政府应该加强对耕地流转的管理,建立健全耕地流转的登记备案制度,规范耕地流转的程序和标准。

同时,加强对耕地流转过程中的价格、土地权属等问题的监管,防止耕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不正当行为。

最后,加强耕地保护的经济激励措施。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
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减少对耕地的占用。

同时,加大对耕地保护的经济激励措施,如对耕地保护单位给予财政补贴、对耕地保护单位给予税收优惠等,鼓励各方面积极参与耕地保护。

综上所述,加强耕地保护意识、加强耕地质量监管、加强耕地流转管理和加强耕地保护的经济激励措施是解决当前耕地保护问题的有效对策。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耕地保护的目标,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发展趋势与保护对策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发展趋势与保护对策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发展趋势与保护对策一、现状和趋势。

1.现状:我国耕地总面积已经稳定在1.2亿公顷左右,耕地数量仍然是世界上最多的,但是随着工业、城镇化和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

根据报告显示,耕地面积在2000年达到峰值,之后持续下降,到2015年下降至1.8亿亩以下。

这意味着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越来越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2.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农业的现代化、机械化和规模化进程已经加速推进,而且未来在农业科技和创新的支持下,农业生产会更加精细化和智能化。

同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人口密度升高,对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些因素都将对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新的挑战。

二、保护对策。

1.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耕地保护与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耕地占用准入制度,设立“红线”短缺资源区,对耕地进行全面保护。

2.推进土地集中流转:支持土地流转与土地托管,加快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民多种经营方式并举,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是推进土地流转的目标。

3.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模式,促进农业和种植业等的产业转型升级,采取多样化的种植手段,合理配置种植空间,有利于生态农业规模效益逐步提高。

4.加强耕地监管:建立耕地用途监测、评估与调查制度,注重耕地土壤质量保护,实时监控耕地面积的变化,掌握稳定粮食需要的耕地数量。

5.推广科技技术:推广新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效益与产值,加强科技创新,开发高效、绿色、低成本的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耕作效率。

以上这些措施不仅能够保护并利用我国的耕地资源,而且能够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

我国耕地现状及耕地保护对策研究

我国耕地现状及耕地保护对策研究

我国耕地现状及耕地保护对策研究土地是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

随着人口的迅猛增长,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总体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利用率低等现实问题日益显著,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当前,我国的耕地保护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全国耕地总面积仅剩18.27亿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只有1.39亩,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每年还有1亿亩左右的耕地不能得到灌溉,有近三分之一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侵害。

根据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这是一条直接关系到13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底线。

加强耕地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一、我国耕地的现状与世界上其他各国相比,我国的耕地具有如下特点: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少。

1996年底我国耕地统计数为14.32亿亩,人均耕地为117亩,不及世界人均耕地3 75亩的1/3,而且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要比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要低。

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耕地总体质量差,生产水平低。

从全国范围来讲,我国的优质耕地少,抗自然灾害能力差。

耕地中还有近亿亩坡度在25度以上,需逐步退耕。

耕地质量差和耕地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我国耕地的生产水平较低,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100公斤以上。

2.耕地退化严重。

我国许多耕地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影响。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4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退化,全国有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3.耕地资源贫乏。

据统计,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即使全部开发成耕地,人均增加耕地也不足0.1亩,而且建国以来,经过长期开发,剩余的后备耕地资源大多为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

因而,我国必须要保护耕地。

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是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

二、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开展耕地保护1.我国的确实现了农产品严重短缺到供求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可以高枕无忧。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问题概述耕地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

然而,目前我国在耕地保护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重点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存在问题分析1. 地力逐渐下降由于过度耕作、过度施肥和不合理管理等原因,部分地区的耕地土壤质量正在逐渐下降。

土壤退化导致作物产量减低,且需要更多的化肥和农药来维持正常生长。

对策:- 加强土壤调查与监测:定期开展土壤状况调查与监测工作,及时了解各地区的土壤健康状况。

- 优化施肥措施:通过科学施肥技术来避免过度施用化肥造成污染,并恢复土壤自身养分循环能力。

- 推广有机农业:鼓励并支持有机农业种植模式,在减少化学物质使用同时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2. 耕地面积减少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张和工业发展的需要,大量农用地被转为建设用地或者工业园区。

耕地面积减少导致了粮食生产能力下降,给粮食安全带来威胁。

对策:- 严格限制非农化使用:加强土地管理,确保符合规定的农用地不会转化为非农化用途。

- 提高城市建设效率:优先利用现有城市闲置土地进行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能。

- 实行耕地保护补偿机制:通过经济激励措施鼓励乡村经济发展,在确保粮食安全前提下增加农民收入。

3. 农田水源受污染随着农药、肥料等的过度使用以及废弃物排放等原因,许多耕田水源出现了质量问题。

这些污染物会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和人们身体健康。

对策:- 强化环境监管: 加大对农药、肥料使用及废弃物处理方面的监管力度,严禁违法排放。

- 推广循环利用技术: 鼓励推广灌溉水、农田排水的循环利用技术,减少对地下水和河流水资源的依赖。

-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农民对环保意识的重视程度,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农药、肥料,并教授废弃物妥善处理知识。

4. 土地承包权不明确在一些地区,由于土地承包权不明确或发生纠纷等问题,造成了耕地被闲置或者流转出去。

这种情况严重浪费了耕地资源。

对策:- 健全法律制度:建立起健全的土地承包与流转制度,明确各方的权益与义务。

耕地利用现状分析及优化措施总结

耕地利用现状分析及优化措施总结

耕地利用现状分析及优化措施总结一、引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耕地利用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耕地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促进耕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二、现状分析1. 耕地面积逐渐减少随着城市扩张和工业用地的不断占用,我国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从20世纪80年代的2.5亿亩减少到目前的2.1亿亩,这对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2. 耕地质量下降过度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措施导致了大量土地的质量下降。

农业化肥的过度使用、农药残留和土地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影响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优化措施1. 加强耕地保护政府应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力度,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对耕地的管理和监管。

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加强耕地立法,严禁将耕地用于非农业用途。

同时,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及时发布耕地面积和质量的监测结果,提高社会公众对耕地保护的关注度。

2. 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引导农民采用科学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精准施肥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

鼓励农民使用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3. 实施耕地轮作制度建立健全耕地轮作制度,遵循不同地区和不同耕地类型的轮作规律。

通过轮作制度,可以更好地保持土壤的养分平衡,减少土壤的退化。

同时,根据不同地区和耕地特点,推动多种农业方式的融合发展,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4.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适度减少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空间。

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5.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村的土地流转,促进耕地集约利用。

耕地保护交流研讨材料

耕地保护交流研讨材料

耕地保护交流研讨材料耕地保护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维系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发展、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下降,严重威胁到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

为了有效保护和管理耕地资源,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举办了众多的耕地保护交流研讨会,以期推动耕地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

耕地保护交流研讨材料:一、耕地保护现状分析首先,耕地资源的减少和质量下降已经成为严重问题。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每年因城镇建设、工矿用地、交通建设、旅游开发等因素造成耕地减少的面积高达数十万公顷,农村土地的中性化、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其次,耕地保护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利益驱动等原因,存在部分地区对耕地保护重视程度不高、措施落实不力的情况。

同时,由于耕地质量的下降,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导致耕地流转、转非农等问题频发。

二、耕地保护的重要性首先,耕地保护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国计民生。

粮食是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保护耕地资源,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保持国家安全尤为重要。

其次,耕地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相关。

农田是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适宜的农业生产活动,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

同时,耕地保护也可以减少工业污染对土地的影响,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三、加强耕地保护的对策和措施首先,推行科学规划和土地管理。

通过制定耕地保护规划,明确划定耕地红线和功能区,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保护好耕地资源。

同时,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土壤修复工作,提高耕地质量。

其次,加大政策支持和经济激励。

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力度打击非法转耕、占地等行为。

同时,建立健全耕地征地补偿制度,确保农民通过流转等方式进行种植。

最后,加强耕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社会公众对耕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共同参与到耕地保护中来。

我国耕地现状及保护措施

我国耕地现状及保护措施
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以补定占”,将省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
3
加强补充耕地质量验收
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完善后续管护和再评价机制,确保补充耕地质量。
4
退化耕地治理
加强退化耕地治理,加大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力度,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
5
严厉打击非法占用
耕地保护任务
当前,全国耕地保有量目标为18.6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为15.46亿亩。这些任务已分解下达至各省(区、市)。
二、耕地保护措施
措施编号
保护措施
具体内容
1
健全保护制度体系
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2
改革占补平衡制度
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和耕地非法取土行为,持续整治“大棚房”等问题。
6
分类整改复耕
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细化明确耕地“非粮化”整改范围,合理安排恢复时序。
7
推进撂荒地利用
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对确无人耕种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途径种好用好。
8
考核经济奖惩机制
建立与耕地保护任务直接挂钩的考核经济奖惩机制,推动南方省份有序恢复
推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通过建设用地总量管控、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等措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10
鼓励公众参与
鼓励公民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对在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我国耕地现状及保护措施
一、我国耕地现状
项目
描述
耕地总量
2024年我国耕地总量达到19.14亿亩,仅占世界总量的9%,且质量总体不高。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耕地保护问题的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资源的保护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耕地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维持粮食安全和人类生存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现代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推动下,耕地面临诸多问题,如非农化、水土流失、污染等,亟需采取有效的对策保护耕地资源。

二、问题分析1. 非农化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耕地被转为工业用地、建设用地等,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压力。

2. 水土流失问题:过度耕作、过度集约化经营和不合理的农业措施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剧,土壤肥力下降,使耕地利用率下降。

3. 污染问题: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了污染,严重危害了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三、对策研究1. 加强土地保护管理为了保护耕地资源,需要加强土地保护管理,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土地用途管制范围,严格控制非农化行为,加大对违规开发和占用耕地的处罚力度,提高非农化土地补偿费用,以切实保护耕地资源。

2. 推广可持续农业技术通过推广可持续农业技术,如有机农业、精准农业等,可以降低农业对土壤的破坏程度,提高土壤质量,保持土壤肥力。

同时,合理轮作和休耕制度的实施可以减少耕地的机械性生态破坏,保护土壤的水、肥养分。

3. 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农业废弃物无序堆放和处理不当不仅会导致土壤和水源的污染,还会增加土地的负荷。

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或生物能源,可以降低环境污染风险,保护耕地资源。

4. 促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加强科技创新,研发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同时,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的科技和管理意识,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为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5. 强化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通过给予农民生态补偿费用,鼓励他们采取生态友好的耕种方式,保护和改善土地环境。

新形势下加强耕地保护与监管的对策与建议

新形势下加强耕地保护与监管的对策与建议

新形势下加强耕地保护与监管的对策与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扩张,农业用地的压力也不断增大。

耕地保护和监管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重要任务,必须加强耕地保护和监管的措施。

本文从新形势下加强耕地保护与监管的目标、现状和对策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当前耕地保护与监管面临的问题(一)土地资源的扩张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加,人口增加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土地资源日益减少。

填海造陆、土石方、荒山绿化等行为不断扩大,这些活动都需要大量的土地,给耕地保护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二)农业产业发展问题农村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难是地区性、结构性的矛盾突出,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地方政府经常采用耕地流转的方式,以吸引投资,助力进一步的发展。

但这种方式在实践中呈现出一些问题,比如说,耕地流转后的效益并不理想,大量商人或中介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部分农民一时收入增加但是,涵盖面不广,对所在区域管理也不利。

(三)张冠李戴问题不同农地类型的功能不同,有着各自的适宜用地性质和规划目的。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农地在使用管制时,存在着张冠李戴的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做法不利于农业生产和利用因地制宜的地方优势。

二、加强耕地保护与监管的策略和措施(一)调整政策和法规加强耕地保护与监管的首要任务是完善和调整有关政策和法规,对于非法占用耕地,应该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处罚;对于耕地流转,应该定期评估监管,确保流转耕地仍旧满足种植、养殖等农业产业的需求;对于土地用途,应该让各地政府理性划分土地性质,按照经济、生态、国家地理标准等因素进行分类,提高耕地的保护和管理效益。

(二)建立规范化高效的管理体系在区域农业发展和耕地保护计划中,应该加强土地管理服务,并且形成以农户、社区或合作社为核心的科学农业投入和生产管理模式。

尽可能发挥专业化耕地保护和管理局、省级和地方育种、农技推广站等技术扶持和服务机构的作用,做好农业技术对接、土壤肥力维护、种植技术指导以及苗木繁育等配套支持工作。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发展趋势与保护对策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发展趋势与保护对策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发展趋势与保护对策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发展趋势和保护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耕地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目前,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83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8.2%。

其中,粮食作物耕地占总耕地的70%,种植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耕地资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缺,耕地面积减少明显。

同时,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土地沙漠化等,这些都对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我国耕地资源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未来,我国耕地资源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耕地保护。

政府将加大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完善耕地保护政策,加强对耕地的监管和管理,遏制非法占用耕地的现象。

2. 推进农业现代化。

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形式。

政府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经营形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 推广科技创新。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对策为了保护我国的耕地资源,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1. 完善耕地保护政策。

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加强对非法占用耕地的打击力度。

2. 推广农业科技创新。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

3. 加强土地整治。

政府应该加强对土地的整治,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 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形式。

政府应该鼓励农民通过多种经营形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耕地保护问题及解决对策建议

耕地保护问题及解决对策建议

耕地保护问题及解决对策建议耕地保护问题及解决对策建议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耕地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耕地资源的浪费、土地污染、建设用地过多等现象严重威胁着耕地的保护。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从源头上保护好耕地资源。

一、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在耕地保护工作中,加强土地管理和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要建立健全土地管理体制,完善土地审批、认定和登记制度,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

要加强土地规划,合理划定耕地保护红线,划定好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并加大对农田的保护和监管力度。

二、推行耕地荒漠化治理耕地荒漠化是当前耕地保护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针对荒漠化问题,应加强土地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

引进科学技术手段,合理利用水资源,控制地下水位降低导致的土壤盐碱化,加强沙化土地的治理和恢复。

要加强封山育林,修复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确保耕地的长期稳定利用。

三、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耕地保护的根本出路。

应该鼓励农民开展绿色农业生产,推广科学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提高土壤质量和肥力,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还需要加强农田灌溉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耕地的灌溉需求。

四、加强耕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要保证耕地保护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加强对非农建设用地的监管,严格控制耕地转用,加大对非法占用耕地的打击力度。

加强对耕地资源的执法监督,严厉打击乱占乱种、破坏耕地的违法行为,形成有效的惩罚机制,提高违法成本,确保耕地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总结回顾:耕地保护是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当前,我国面临着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荒漠化等问题,亟待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推行耕地荒漠化治理,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新时期提升我国耕地保护实效研究

新时期提升我国耕地保护实效研究

新时期提升我国耕地保护实效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已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政策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我国耕地保护实效的提升。

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求提升我国耕地保护实效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1. 耕地资源严重匮乏。

我国耕地资源总量不足,而且受到城市化、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的影响,耕地资源的减少现象十分严重。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城市化、工矿建设等原因消失的耕地面积达到数百万亩,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

2. 耕地成为“荒地”现象严重。

一些地方由于环境污染、土壤退化等原因,导致耕地变成荒地的现象十分严重。

在这些荒地上无法进行正常的农作物种植,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3. 耕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由于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足,一些地方的耕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导致了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现象的加剧。

二、提升我国耕地保护实效的途径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

通过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使得耕地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保护。

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占用耕地的惩罚力度,提高耕地保护的法律效力。

2. 投入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大对耕地保护的投入力度,加强对耕地的修复和改良工作。

通过统一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灌溉、排水和水土保持等设施的质量和效率。

3. 推广科技,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要积极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

通过科技手段,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4.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保护意识。

要加强对耕地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保护耕地资源的意识。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人们对耕地保护的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耕地资源的良好氛围。

5. 建立健全的耕地保护监测体系。

通过建立健全的耕地保护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和分析耕地资源的动态变化,为采取相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概述: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耕地资源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下降,耕地保护面临许多问题。

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路线施工占用大量耕地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大增,导致许多现有耕地被用于道路、高速公路、建筑等项目中。

这种乱占乱用使得部分肥沃土壤变成了水泥和钢铁。

2. 地表水体污染影响土壤质量农业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农药和化肥。

这些物质渗透到土壤中并通过水流进入河流和湖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表水体污染。

当污染水源再回灌到田间作物的时候就容易导致肥力降低和品质下降。

3. 城市扩张压缩耕地面积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大量的土地被规划成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导致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这种扩张压力限制了农民的种植活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粮食的产量。

4. 土壤退化加剧导致农业可持续性下降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长期单一作物种植等因素都会引起土壤退化。

退化的土壤无法提供足够的养分支持作物生长,从而导致农业可持续性下降。

二、对策研究1. 加强土地规划管理政府应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类用地,确保优质耕地能够被有效保护和利用。

同时,要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占用耕地的审查和准入制度,严格控制占地面积。

2. 推行循环农业模式倡导循环农业模式是降低污染程度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途径。

该模式通过合理利用动植物粪便、秸秆等可循环资源,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依赖,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3. 实施耕地质量保护承诺制度建立耕地质量保护承诺制度,要求农民在种植过程中严格遵守耕地管理规定,不得随意改变土地用途,确保土壤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 鼓励节约用地政策推行节约用地政策是缓解城市扩张压力的重要措施。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强制城市更新改造来实现这一目标。

同时要鼓励农民采取集约化种植方式,提高单位面积产出以减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

耕地保护调研报告

耕地保护调研报告

耕地保护调研报告耕地保护是指对农业耕地进行管理和保护,以保持其良好的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利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工业化的推进,我国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耕地质量也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保护和管理耕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以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

一、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

保护耕地不仅是保障农产品供应的重要举措,也是保持农村稳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此外,耕地保护还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土地资源浪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耕地保护的现状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耕地被非农业用地占用。

同时,由于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方式不合理,耕地质量也面临严重威胁。

一些地方还存在乱占耕地、随意调整土地用途等问题,给耕地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

三、耕地保护的现状调研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开展耕地保护的调研工作。

调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耕地面积和质量调研:调查每个地区的耕地面积和质量情况,分析耕地减少和质量下降的原因。

2. 耕地用途调研:调查每个地区的耕地用途,了解耕地利用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3. 耕地保护政策调研:调查各级政府制定的耕地保护政策,分析政策的有效性和问题。

4. 耕地保护措施调研:调查各地耕地保护的具体措施,如土地整治、农业生产方式改革、耕地轮作制度等,分析措施的实施效果。

5. 耕地保护成果调研:调查各地耕地保护的成果,如耕地面积增加、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提升等,总结成功经验和问题。

四、耕地保护的问题与对策通过调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耕地保护面临以下问题:1. 耕地占用问题:一些地方存在乱占耕地、非法建设等问题,需要加强土地管理,严格控制非农业用地的扩张。

2. 耕地质量问题: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等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土壤退化,需要推广绿色农业技术,提高耕地质量。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耕地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我国耕地保护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大面积占用、非农化、土地沙化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制定合理的对策是必要的。

二、问题分析1. 大面积占用我国土地资源相对有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面积的土地被占用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这不仅导致了耕地减少,还造成了耕地的碎片化,影响农业的规模经营和高效生产。

2. 非农化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过程中的非农产业不断扩张,导致大量的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

这种非农化现象不仅会造成耕地资源的浪费,还会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向城市转移,进一步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土地沙化部分地区的耕地正在遭受土地沙化的威胁,这是由于环境恶化、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农业生产导致的。

土地沙化不仅对农作物生长造成影响,还会进一步加剧耕地的丧失。

三、对策提出1.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为解决大面积占用的问题,政府应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加强空间规划管理,合理控制城市扩张速度,确保农田面积不减少。

同时,对于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得不占用的耕地,应采取合理的补偿措施,确保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 加强非农化管控为遏制非农化现象,政府应加强非农化管控。

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土地保护红线制度,明确非农用地的范围和使用条件,严格禁止违规占用耕地。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保持土地经营权,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3. 积极防治土地沙化为解决土地沙化问题,政府应加大耕地保护和治理力度。

一方面,可以加强沙漠化土地的修复和治理,通过植树造林、抗沙固沙等措施,恢复土地的肥沃度和生产力。

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农业生产行为的管理,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减少土地沙化的风险。

四、对策的推行1.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强对耕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为耕地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制定明确的土地管理政策,加大对非法占用耕地的追责力度,确保耕地保护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耕地保护 问题 剖析

耕地保护 问题 剖析

耕地保护问题剖析
一、引言
耕地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耕地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如何有效保护耕地,防止其流失,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耕地保护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二、耕地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1. 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流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耕地被占用,用于建设住宅、商业设施和工业园区。

这导致了耕地面积的急剧减少,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2. 土地利用不当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也是导致耕地流失的重要原因。

例如,在部分地区,存在着过度开发、过度耕作、过度放牧等现象,导致土地退化、沙化、盐碱化等问题,使得土地无法继续耕种。

3. 保护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耕地保护制度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激励机制。

同时,农民的土地权益保护也不足,导致他们在保护耕地上缺乏积极性。

三、耕地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1. 加强立法与执法力度
完善耕地保护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加大对违法占用耕地的惩处力度。

同时,建立健全执法监管体系,加强对耕地使用的日常监管。

2. 推广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
通过推广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减少对土地的损害。

同时,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3. 完善耕地保护制度
建立有效的耕地保护制度,包括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等。

同时,完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制度,提高农民在耕地保护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一、问题的背景和现状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一直以来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然而,在长期的农业发展中,耕地保护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首先,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农田被用于城市扩展和建设,导致耕地资源的减少;其次,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导致大规模农业生产的集中化,造成部分地区的耕地被大规模占用;再者,耕地的二次开发和污染也给耕地保护带来一定的挑战。

这些问题给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压力,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二、问题分析1. 城市化带来的耕地减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田被开发为住宅区、工业园区和商业用地,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这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生产能力,也导致了农业产业链的短缺。

2.农业现代化对耕地的大规模占用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导致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机械化程度的提升,需要更多的土地来支持大规模农业生产。

这会导致部分地区的耕地资源无法满足需求,并且可能导致土地的过度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3. 耕地的二次开发和污染为了满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一些农田被用于工业园区、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造成耕地的二次开发。

同时,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也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影响耕地的质量和肥力。

三、对策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规划用地政府应加强城市用地规划,合理安排土地资源,避免住宅区、工业园区等用地过度扩展。

同时,加强对农田占用的审查和监管,确保农田数量不减少,不破坏耕地资源。

2.加强土地保护意识,推动精细化农业发展鼓励农民实施精细化农业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发展科技农业,推广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减少土地的占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加强耕地保护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加强耕地污染治理,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控制农田二次开发,确保耕地的质量和肥力。

4.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耕地保护的管理和监督力度。

严厉打击恶意非法占用农田行为,保护耕地资源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一、引言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但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导致了耕地保护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针对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问题描述1. 土地占用过度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土地被工业、居住、交通设施等占用。

这种占用过度导致了耕地减少,农田规模缩小。

2. 建设项目审批不严格在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往往存在审批流程简化、审核不严格等问题。

一些违法开发商通过贿赂或其他手段获取土地使用权,并非法将部分农田转为建设用地。

3. 没有统一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土地利用方向各异,缺乏科学规划和统一管理。

这导致了土地利用方式杂乱无章,大片农田被闲置或草率使用。

4. 土壤污染问题严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土壤污染问题愈发突出。

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因素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耕地受到严重破坏。

三、对策建议1. 加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应建立健全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体系,明确土地用途和保护范围。

加强对各类土地开发项目审批的审核力度,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批,防止违法转换农田用地。

2. 推动农业现代化通过推动粮食生产方式转变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

鼓励合作社组织农民集约经营,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施农业,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出。

3. 建立健全土壤保护制度加强对耕地质量监测和评价工作,及时掌握土壤污染情况。

制定相关法律规章,重罚违法行为,并加大对科研机构进行支持力度,推广环境友好型肥料和农药的使用。

4. 加强农地保护意识加强农民的耕地保护意识,提高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能力。

组织开展耕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让广大农民了解土地的重要性及其有限性。

5.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田的补贴扶持力度,给予耕地持有者一定的经济激励,鼓励他们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耕地现状及耕地保护对策研究土地是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

随着人口的迅猛增长,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总体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利用率低等现实问题日益显著,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当前,我国的耕地保护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全国耕地总面积仅剩18.27亿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只有1.39亩,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每年还有1亿亩左右的耕地不能得到灌溉,有近三分之一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侵害。

根据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这是一条直接关系到13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底线。

加强耕地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一、我国耕地的现状与世界上其他各国相比,我国的耕地具有如下特点: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少。

1996年底我国耕地统计数为14.32亿亩,人均耕地为117亩,不及世界人均耕地3 75亩的1/3,而且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要比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要低。

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耕地总体质量差,生产水平低。

从全国范围来讲,我国的优质耕地少,抗自然灾害能力差。

耕地中还有近亿亩坡度在25度以上,需逐步退耕。

耕地质量差和耕地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我国耕地的生产水平较低,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100公斤以上。

2.耕地退化严重。

我国许多耕地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影响。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4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退化,全国有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3.耕地资源贫乏。

据统计,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即使全部开发成耕地,人均增加耕地也不足0.1亩,而且建国以来,经过长期开发,剩余的后备耕地资源大多为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

因而,我国必须要保护耕地。

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是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

二、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开展耕地保护1.我国的确实现了农产品严重短缺到供求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可以高枕无忧。

农业仍然是我国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仍然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仍然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在21世纪,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人口与耕地、粮食矛盾是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大障碍。

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粮食生产将仍然是农业的主体,农业现代化进程包含着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没有国家粮食安全及其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

粮食安全水平是衡量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严格保护耕地是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说到粮食,必须以稳定一定数量的耕地为保障。

耕地是人类获取食物的重要基地,维护耕地数量与质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明确规定“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基本国策,要求在有限时间内,建立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最基本的依靠。

保护耕地最重要的是把基本农田保护好,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基本农田,是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

耕地问题的实质是农业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

三、中国耕地资源保护面临的困难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农业最为基本的生产资料。

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及健康发展都离不开耕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像我国这样一个典型的对土地高度依赖的农业大国,耕地的地位与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

党中央、国务院对耕地管理工作高度重视。

中央领导反复强调,要珍惜每一寸土地,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

强调保护耕地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基础作用,对亿万农民的生计具有保障作用,对农村乃至全社会具有稳定作用。

进入新世纪,中国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经济社会的新变化新要求,使中国耕地资源保护与食物安全保障面临不少难题。

”1.人口增长、耕地消失、粮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问题比较突出。

农产品稳定供给的任务越来越艰巨。

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后每年中国粮食消费还要增加50亿公斤左右,非粮食食物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食物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

但由于粮食生产必需的耕地和水资源数量难以增加,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难度越来越大,粮食和农产品供给始终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

耕地资源急剧流失,最大的影响就是使我国由于人口迅速增长而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更是雪上加霜。

一方面,全国人口每年以1000多万人的速度增长,最高达1700万人。

另一方面,全国耕地资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

根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估测,我国现有耕地约1.218亿公顷,绝对数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不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人口与耕地一增一减,使我国人地矛盾更加严峻。

在数量减少的同时,耕地质量下降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2.耕地资源保护的难度越来越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但这种高速增长主要有赖于外延扩展而非集约化利用土地,是以占用大量耕地为代价取得的。

全国上下的开发区热,是耕地流失的一大缺口。

近年来,由于城镇化加快、生态退耕以及部分地方违法违规乱占滥用耕地等原因,2006年土地违法案件数量和涉及的违法用地面积出现反弹。

农村建房、修公路、造坟墓等占用大量耕地,我国每年农村土葬占有2000公顷之多,其中半数以上是肥沃的耕地。

3.耕地后备资源限制强度较大。

国土部门组织的调查表明,当前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总量为0.0753亿公顷,但各主要耕地后备区域的开发均面临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压。

能否妥善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已成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成败的关键。

耕地后备资源生态背景不良。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在31个省、区、市都有分布,但大部分位于北方和西部干旱地区。

耕地后备资源丰富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质量较差。

其共同特点是存在干旱缺水、盐碱、风沙、低温严寒等一种或多种限制因素,且限制强度较大,生态环境脆弱。

4.我国现有的耕地质量不高。

耕地退化是指人类对耕地的不合理利用而导致耕地地力下降的过程,通常表现为耕地土壤利于农作物生长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等方面特性的下降。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全国优质耕地只占21%,土壤有机质低于0.5%的耕地约占10%。

现有的耕地中,缺磷地占59%,缺钾地占23%,缺磷钾地占10%。

水土流失,盐渍化、沼泽化、沙化的耕地,共计占53%。

现有的耕地中,按质量分,一等地占41%,二等地占34%,三等地占20%。

按产量分,一等地点41%,二等地占34%,三等地占20%。

按产量分,高产田占29.7%,中产田占30.3%,低产田占40%。

现有的耕地中,缺磷地占59%,缺钾地占23%,缺磷钾地占10%。

水土流失,盐渍化、沼泽化、沙化的耕地,共计占53%。

受工业三废污染和酸雨侵蚀的耕地还有0.0853亿公顷。

不宜继续耕种的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3.65%。

5.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的要求越来越紧迫。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

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高,成本较高,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较低。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规模不变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机器设备、加大科技含量的方式来增加产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低,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较高。

目前在中国农业发展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尚未建立起来。

在农业资源的节约和利用上,节约资源的良好氛围还未形成,经济上调动农民节约资源积极性的有效办法和利益补偿机制还不健全。

四、如何切实有效的保护耕地1、坚决制止耕地闲置、抛荒。

全面清理占而未用、具备耕种条件的耕地,组织乡(镇)、村、户及时复耕,并由土地征用单位支付复耕费用;对闲置一年以上的土地,要依法处以罚款;对闲置两年以上的土地依法收回。

对常年和季节性抛荒的承包地,可由种粮大户耕种。

县、乡两级政府对制止耕地抛荒承担直接责任,并把此项工作列入干部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对耕地抛荒严重的地方,坚决追究、严肃查处当地领导的责任。

2、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加强规划实施管理,促进各类建设特别是城镇建设合理集约用地。

严格实施土地规划计划,从严控制用地规模。

减少用地报批环节,缩短报批周期,积极主动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提供用地服务。

同时,各级地方政府要坚持依法用地,决不能以用地报批程序慢或缺乏征地资金等各种理由,擅自用地、越权用地、违法用地,决不能以牺牲资源和农民利益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3、严格巡查,加大执法力度。

建立土地动态巡查制度,成立土地巡查小组,坚持定期巡查,巡查到位、不留死角。

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将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加大对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对重大违法案件要公开查处,一抓到底,既要处理事,更要处理人,构成刑事犯罪的,要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4、认真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切实加强耕地保护,根据“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数量不少、质量不降和绝不允许擅自将耕地改为非农用地,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的总体目标和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

建立县乡村保护基本农田领导小组,形成保护网络,对基本农田管理实行定位、定量、定人,确保每片都有一个责任人,村村都有专职管护员。

5、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严格执行“占一补一“,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全面实行建设项目补充耕地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挂钩制度,严格按项目考核,落实责任,建立和完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管理制度,以重点项目实施为导向,全面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形成补偿耕地的良性循环机制。

总之,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面对我国耕地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消除危害耕地及环境的因素,稳定和扩大耕地面积,维持和提高耕地的物质生产能力,预防和治理耕地的环境污染,是保证土地得以永续和合理使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所以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保护耕地将是我国目前急需着力解决的一大重要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