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指南
《消化内镜超级微创手术创面预处理与抗生素应用专家共识》要点
谢谢聆听
SMIS的抗生素应用
• 下消化道自然腔道手术:
• 结直肠SMIS非全层缺损且创面<2cm不建议使用抗生素 。 • 结直肠SMIS非全层缺损且创面≥2cm建议使用抗生素。 • 结直肠SMIS全层缺损均建议使用抗生素。
(推荐级别:A+, 80%、 A, 20%;证据等级:高等质量)
SMIS的抗生素应用
SMIS创面预处理的方案
• 5. 经多腔隙通道的SMIS有感染风险,应进行创面术前 预处理。
(推荐级别:A+, 90%、A, 10%;证据等级:高等质量)
SMIS的抗生素应用
• 经自然腔道上消化道SMIS: • 若上消化道非全层缺损、低风险患者酌情使用抗生素 。 • 若上消化道非全层缺损、高风险患者建议使用抗生素 。 • 若上消化道全层缺损均建议使用抗生素。
• 阑尾自然腔道手术: • ERAT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
(推荐级别:A+, 74%、 A, 22%、A-, 4%;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SMIS的抗生素应用
• 上消化道隧道手术: • 上消化道经隧道通道SMIS建议使用抗生素。
(推荐级别:A+, 66%、 A, 26%、A-, 8%;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消化内镜超级微创手术创面预处理与抗生素应用专家共识》 要点
前言
• 近年,国内外多家医院在超级微创理念下进行了一系列 超级微创手术(SMIS),凸显其理念优势。
• 在SMIS的临床实践中,内镜医师应充分考虑不同手术 通道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创面预处理和抗生素应用方法 ,同时制定隔离措施、严格消毒内镜、使用一次性无菌 器械,以最大程度降低感染发生率。
SMIS创面预处理的方案
• 3. 经消化道穿刺通道的SMIS有感染风险,应进行创面 术前预处理。
肠道息肉内镜切除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 预防性及合理性使用-药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肠道息肉内镜切除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及合理性使用-药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药物分析论文名师推荐10篇之第五篇:肠道息肉内镜切除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及合理性使用摘要:目的:调查和分析我院消化内科内镜切除肠道息肉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提取我院2018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内镜切除肠道息肉的出院患者信息,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选用药物、用法用量、给药时机、用药疗程、预防用药效果与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338例患者中有用药指征的127例(37.6%);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以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为主(58.0%),其次为注射用头孢呋辛钠(31.0%);所有预防用药均在术后给药;预防用抗菌药物平均疗程为(2.961.55)d.术后因感染指标升高接受治疗的构成比为2.07%.结论:我院肠道息肉内镜切除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有效性较好,但在用药指征、用药品种、给药时机与疗程等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仍有待改进。
关键词:肠道息肉;消化内镜切除;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合理性;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biotic prophylaxis in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intestinal polyps in our hospital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 The data of the discharged cases suffering from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intestinal polyps from October 1 st, 2018 to December 31 st, 2018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 indications of antibiotic prophylaxis, antibiotics, dosage, time of administration, course of treatment, outcome and cost, etc. Results: Among 338 patients enrolled in this study, 127 patients(accounting for 37.6%)had indications of antibiotic prophylaxis. Etimicin sulfate for injection(accounting for 58.0%)was mostly used for antibiotic prophylaxis, which was followed by cefuroxime for injection(accounting for 31.0%)。
ERCP诊治指南(2010版)
一“3~
·标准与规范·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ERCP学组
自从1968年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let- rograde cholanglopancreatography,ERCP)问世以来,尤其是 1974年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 my,EST)的临床应用,ERCP已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胆胰疾 病的重要手段。我国ERCP技术起步于1970年代,经过几 代内镜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目前已日益成熟和普及。为规范 ERCP操作,促进我国消化内镜技术的健康发展,中华医学会 消化内镜分会ERCP学组制定了ERCP诊治指南,指南是遵 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及专家经验,结 合国内各地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并将随着ERCP技术的发展 不断更新完善。
5.ERCP需要由有合法资质的医生、助手及护士团队协 同完成,团队中应有高级技术职务的医生,须由主治医师职 称以上、经过正规培训的人员主持工作。建议根据ERCP操 作的难易程度,实施分级操作(见表2)。
6.ERCP的主要操作者及其助手必须接受过规范化的 专业技术培训,在他人指导下完成至少100例ERCP、30例 EST,选择性插管成功率达80%以上者,方可独立或主持操 作。为保持和提高操作技能,操作者应每年完成不少于40 例次的ERCP,还应经常参加有关的学术活动,以不断更新
万方数据
结石的ERCP诊治
一、胆总管结石的诊断 1.临床表现:典型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会有腹痛、寒战高 热和黄疸(Charcot三联征),严重者还可有血压下降及神经 精神症状(Re.rids五联征);体检时可发现皮肤、巩膜黄染, 右上腹压痛、反跳痛、或肌紧张,有时可见Murphy征(+); 在发作间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体征;少数患者始终没有 明显症状。 2.实验室检查:在发作期患者可有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的升高;肝功能检查可见异常,如胆红素、碱性磷酸酶、1·谷 氨酰转酞酶及血清转氨酶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有重症胆管 炎的患者,电解质及肾功能指标可能异常;在静止期各项指 标可以正常。 3.腹部超声:可显示肝内外胆管及胆囊的病变情况,是 ERCP前不可缺少的一线影像诊断手段;但经腹壁超声检查 往往不能清晰显示胆总管下段,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假阴性率 在30%以上,容易将胆管内气体误诊为结石,同时不能提示 胆管下段是否存在狭窄,因此,仅有超声检查结果尚不足以 决定是否应该实施ERCP治疗,建议进一步接受其他影像 检查。 4.CT:诊断胆管结石的特异性为84%~100%,敏感性 65%~93%;可作为二线的影像诊断手段,用于超声检查阴 性的患者,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肝、胆、胰及其周围脏器情况的 病例。 5.MRI/MRCP:断层M砒检查有与CT类似的敏感性和 特异性;MRCP可更直观清晰地显示胆、胰管的病变,对 ≥3 inIn的结石具有较高的诊断率。MRCP对于ERCP前判 断病情、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6.超声内镜:EUS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性为84%一 100%。特异性为96%一100%,有与诊断性ERCP类似,其对 胆管内微小结石诊断准确率较高,且相对安全,适合于尚未 明确诊断的患者。 7.ERCP:诊断胆管结石敏感性在79%一100%,特异性 87%一100%。由于ERCP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和风险,患者 往往需要住院,费用较高,还需承担操作失败及并发症的风 险,因而原则上不建议实施单纯诊断性ERCP。
抗生素在消化系统感染中的应用指南
抗生素在消化系统感染中的应用指南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药物,它们具有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的能力,从而治疗和预防感染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在消化系统感染中,抗生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感染的传播和发展。
本文将针对消化系统感染,介绍抗生素的应用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及患者提供科学、准确的用药指导。
一、胃肠道感染的类型及常见病原菌胃肠道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胃肠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常见的病原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阿米巴原虫等。
根据感染部位和病原菌种类的不同,可将胃肠道感染分为胃炎、胃溃疡、急性肠胃炎、细菌性痢疾等类型。
二、抗生素的选择原则在治疗胃肠道感染时,应根据病原菌、感染严重程度、耐药性及患者的特殊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以下是抗生素选择的原则:1. 选择广谱抗生素:鉴于胃肠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复杂,且常伴有混合感染等情况,首选应为广谱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等。
2. 耐药性的考虑:抗生素耐药性是当前临床用药的一大挑战。
在选择抗生素时,应参考当地的耐药监测数据,避免使用已存在耐药问题的药物。
3. 目标治疗:根据病原菌的特点和药物的敏感性,选择能够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的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三、常用抗生素的应用1. 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是一类常用的广谱抗生素,具有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作用。
适用于胃肠道感染、泄泻等病因不明的急性腹泻等。
常用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有头孢氨苄、头孢地尼等。
2. 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可广泛应用于胃肠道感染治疗,尤其对耐药细菌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有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3. 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常用于治疗胃肠道感染中的病原菌,对沙门氏菌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适用于一些急性腹泻病例。
常用的大环内酯类药物有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
四、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1. 注意剂型的选择:消化道感染通常可选择口服给药,但对于病情严重或无法口服的患者,可选用静脉给药。
版消化内镜超级微创手术创面预处理与抗生素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原体具有有效的杀菌作用。
抗生素敏感性和耐药性
02
根据病原体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选择敏感抗生素
,避免使用耐药性较高的抗生素。
抗生素的抗菌谱
03
选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抗生素,能够覆盖多种病原体,减少
联合用药的必要性。
抗生素使用时机与剂量
预防性用药
在手术前或手术后预防感染时, 根据手术类型、感染风险和患者 情况,确定预防性用药的时机和
共识价值与意义总结
规范和指导临床实践
版消化内镜超级微创手术创面预处理 与抗生素应用专家共识为临床医生提 供了规范和指导,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推动学科发展
该共识的发布有助于推动消化内镜领 域的发展,提高学科整体水平。
通过优化手术创面预处理和合理使用 抗生素,患者能够更快地恢复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
Hale Waihona Puke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与建议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完善和更新共识
加强培训和教育
加强多学科合作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版消 化内镜超级微创手术创面预处 理与抗生素应用的相关问题, 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 的研究成果的出现,需要不断 完善和更新版消化内镜超级微 创手术创面预处理与抗生素应 用专家共识,以适应临床实践 的需要。
版消化内镜超级微创手术创 面预处理与抗生素应用专家 共识解读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消化内镜超级微创手术创面预
处理 • 抗生素应用策略 • 专家共识解读与临床实践建议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版消化内镜超级微创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制定版消化内镜超级微创手术创面预处理与抗生素应用专家共识,旨在提高手术的安 全性和有效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消化内科常见操作抗生素的预防使用
浓度依赖型
“浓度依赖型”抗生素: 范围: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万古霉素、甲硝唑类和阿奇霉素等 抗生素 定义:当血药浓度超过MIC甚至达到8~10×MIC时,可以达到最大 的杀菌效应 特点:①有首次接触效应;②有较长的抗生素后效应(PAE),临 床疗效的关键是提高药物浓度,所以给药的关键是剂量,给药的时 间间隔也逐渐转向一天一次疗法。
消化系统菌群特点
食管: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 厌氧菌
胃 十二指肠 近端小肠: 含量较少,类似口腔菌群
回肠:肠道杆菌,肠球菌等,G->G+
结直肠: 厌氧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 埃希菌
内镜诊治与抗生素
内镜诊治导致术后菌血症
操作名称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1 菌血症发生率 4小时
不主张
无 有 无 无论 无论
食管狭窄扩张 曲张静脉硬化治疗
主张,建议用药时间不超 过24小时
ERCP、EUS下FNA、 PEG
经皮内镜胃造瘘置管
主张,建议使用一次 主张,建议用药时间不超 过24小时
抗生素的选择
时间:操作前半小时静脉给药 药物: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肝胆系统手术 结、直肠手术 胃十二指肠手术 抗生素选择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抗生素使用中的重要概念
适应症 浓度依赖性 时间依赖性 病原学检查 毒性反应 疗程
时间依赖型
“时间依赖型”抗生素: 范围: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 定义:MIC(最小抑菌浓度)和PAE(细菌在接触抗生素后虽然抗 生素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制 作用依然维持一段时间的效应)已达最大值时,杀菌效应达到饱和 的程度,再继续增加血药浓度,其杀菌效应不会再增加。 特点:无首次接触效应,当浓度低于MIC时,不能抑制细菌生长, 浓度达到MIC时,可有效地杀灭细菌 “时间依赖型”抗生素要求考虑其“持效时间”,它已成为临床疗 效的重要因素。关键是延长和维持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的时间而不 是药物浓度。
消化内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指南
【编者按】本文是消化内镜在常见临床情况下应用的系列讨论之一,由美国消化内镜学会提供。
在撰写这一指南的过程中,除MEDLINE检索到的文章外,还参考一些专家推荐的文章。
内镜的合理应用指南是基于目前的一些重要的综述和专家共识。
还需要大量的临床对照研究加以确定和必要的修订临床上遇到情况和指南有所差异时应适当调整。
1 消化内镜检查和感染并发症的风险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目的是减少发生两重的感染并发症。
然而可能永远都不会有这方面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
能从文献中得到的是已报道的与日常内窥镜操作有关的感染并发症的数量和菌血症的发生率。
本文更新了ASGE1995年公布的该方面的指南。
尽管每年有大量的内窥镜检查,但操作后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的报道非常少。
15例并发心内膜炎的患者中有4例与引起菌血症的高风险操作有关,如食管扩张、食管硬化剂注射治疗,剩余11例发生在胃镜、乙状结肠镜和结肠镜检查。
其他与食管硬化疗法和扩张治疗有关的罕见感染并发症包括细菌性腹膜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肾周脓肿。
高风险操作是指菌血症发生率高的操作。
尽管菌血症有可能发生而且被认为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潜在的危险因素,临床上严重感染罕见。
食管狭窄扩张治疗和曲张静脉硬化治疗的菌血症发生率最高。
原先估计食管扩张和硬化治疗的菌血症发生率分别是45%和31%,是分别综合了四项研究的59例和61例病例的结果。
血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主要是口腔消化内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指南American Society of Gastrointestial Endoscopy共生菌,如草绿色链球菌。
然而一项针对探条扩张术的研究表明菌血症似乎源于扩张器上的病原菌而非口腔共生菌。
因为各种研究的方法不同,菌血症真实的发生率可能被高估了。
最近有3项前瞻性研究可能更准确评估了食管探条扩张术后菌血症的发生率,即12%~22%。
在第1项研究中,103例无心瓣膜病的患者在食管狭窄扩张前后做了血培养,对照组为50例接受内镜检杳但未扩张的患者,菌血症的发生率分别是21%和2%。
消化内镜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策略
消化内镜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策
略
引言
消化内镜操作是一项常见且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然而,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穿孔、感染等。
为了提高操作安全性,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策略。
预防并发症的策略
下面是一些预防消化内镜操作常见并发症的策略:
1. 严格消毒操作:在消化内镜操作前,必须对内镜以及相关设备进行严格的消毒。
这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 使用高质量的内镜:选择高质量的内镜设备可以减少操作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如断裂或卡住。
3. 注意病人情况:在进行消化内镜操作前,必须认真评估病人的情况,包括病史、药物使用等。
这有助于预测和减少操作过程中的并发症风险。
4. 观察操作技巧:操作者应具备丰富的消化内镜操作经验,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良好的技巧和专业知识可以帮助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处理并发症的策略
以下是一些常见并发症的处理策略:
1. 出血:如果出现出血,操作者应立即停止操作,采取止血措施,如使用电凝术或夹取血管。
严重出血时,可能需要转诊到手术室进行治疗。
2. 穿孔:穿孔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如果发生穿孔,操作者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考虑进行外科修复。
治疗方案根据穿孔的大小和位置而定。
3. 感染:预防感染的最佳策略是严格的消毒操作。
如果发生感染,应根据感染部位和程度进行抗生素治疗。
结论
消化内镜操作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但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并发症。
通过遵循预防和处理策略,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消化内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指南
双盲 、安慰 剂对 照 的临 床研 究 。能 从文 献 中得 到 的 患 者 共 完 成 了 100次扩 张 ,22%术 后 血 培 养 阳性 ,
是 已报道 的 与 日常 内窥 镜操 作有 关 的感 染 并发 症 的 其 中恶 性 狭窄 菌血 症 的发 生率 高 于 良陛狭 窄 ,多次
数量 和菌血 症 的发 生率 。本 文更 新 了ASGE1995年 扩 张高 于 单次 扩 张 。血培 养得 到 的病 原 菌 并非 来源
的系列讨论 之一 ,由美 国消 化内镜学会提供 。在 术 的研 究表 明菌 血 症似 乎 源于 扩 张器 上 的病 原 菌而
撰 写 这 一 指 南 的过 程 中 ,除 M EDLINE检 索 到 的 非 口腔 共生 菌 。 因为各 种研 究 的 方法 不 同 ,菌血 症
文章 外 ,还参 考 一 些 专 家 推 荐 的 文 章 。 内镜 的合 真 实 的发 生 率 可 能被 高 估 了 。
原先 估计 食 管扩 张和 硬化 治 疗 的菌 血症 发生 率 分 别 的菌 血症 发生率是 0%~25%,平均为4.40/00
是45%和 31%,是 分 别 综 合 了四 项研 究 的59例 和 61
迄 今无 研 究证 实 预 防性 应用 抗 生 素能有 效减 少
例 病 例 的结果 。血培 养分 离 出 的病 原菌 主要 是 口腔 内窥 镜操 作过 程 中感 染 并 发症 的发 生 。另 外 ,接 受
1 消 化 内镜 检查 和 感 染 并 发 症 的风 险
2%。24例 血 培 养 阳性 的 标 本 中 19例 分 离 出草 绿 色
预 防性 应 用 抗生 素 的 目的是 减 少发 生 两重 的感 链 球 菌 ,其 中又 有 2例 (10%)菌 血 症 持 续 近 30分
消化科相关抗生素的使用
EUS引导下胰腺囊性病灶细针抽吸术前主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胰腺实性病灶则不需 要——主张 所有接受内镜下经皮置胃管术的患者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限制软组织感染的风险—— 推荐
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内镜操作
人造血管移植术后1 a内的患者接受高风险操作(食管狭窄扩张、曲张静脉硬化治疗或在 明确有或怀疑有胆管阻塞情况下行逆行胆管造影)时,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主张)
安装了人造关节或整形假体的患者接受任何内镜操作时预防应用抗生素的意义还不明确 或未达成共识(不主张)
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内镜操作
肠道
急性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 肠梗阻 伪膜性肠炎(难辨梭状杆菌) CMV肠炎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诊断:针对有腹泻的患者进行相关检测 CD-PCR,CD-A+B
治疗:轻-中度 甲硝唑 500mg tid,10d 重度 万古霉素 125mg qid,10d
CMV肠炎
更昔洛韦 5mg/kg,Q12h,疗程?
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等风险的心脏病变(可选择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1)多数先天性心脏畸形(除上述列举之外);但房缺、室缺及动脉导管未闭不增加风险 (2)获得性瓣膜功能不全(如风湿性心脏病); (3)肥厚性心肌病; (4)二尖瓣脱垂伴瓣膜反流和/或叶瓣增厚.
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内膜炎预防方案: (1 h前口服,30 min前静推或肌注)阿莫西林口服或氨苄青霉素静推:成人2.0 g儿童 50 m∥kg 青霉素过敏:氯林可霉素(成人600 mg儿童20mg/kg),或先锋霉素IV或头孢羟氨苄 (成人2.0 g儿童50“g/kg),或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成人500 mg儿童15 m∥kg)或先锋霉素 V(成人1.O g儿童25 mg/kg静推,肌注),或万古霉素(成人1.O g儿童lO一20 mg,kg静推)
抗生素在消化系统感染中的应用指南
抗生素在消化系统感染中的应用指南抗生素是一类对抗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在治疗消化系统感染方面,抗生素的应用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抗生素在消化系统感染中的应用指南。
一、抗生素的基本原理抗生素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细菌,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主要的机制包括:破坏细菌细胞壁、抑制蛋白质合成、阻断DNA复制和干扰细菌的代谢过程。
抗生素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细菌而不对人体细胞产生明显的损害。
二、常见的消化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是指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在消化系统内引起的感染。
常见的消化系统感染包括:1. 胃肠炎:主要由食物或水源性病原体引起,包括致泻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2. 胃溃疡:多数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演变而来,可产生溃疡、出血等症状。
3. 肠道感染:包括细菌性肠炎、阿米巴痢疾、菌痢等肠道感染。
三、抗生素在消化系统感染中的应用抗生素在治疗消化系统感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具体的应用指南如下:1. 根据感染类型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不同的消化系统感染由不同的病原体引起,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需根据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
常见的抗生素有青霉素、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和大环内酯类等。
2. 注意抗生素的用药途径:抗生素的用药途径有口服、静脉注射、局部涂抹等。
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用药途径。
3. 按照规定剂量和使用时长使用抗生素:根据医生的建议,按照规定剂量和使用时长使用抗生素。
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提前停药,以免引起细菌耐药性。
4. 注意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种双刃剑,滥用会引发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慎重,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
5. 注意合并治疗:对于一些复杂的消化系统感染,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合并治疗时,需注意抗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
6. 注意抗生素的副作用:抗生素可能会引发一些副作用,如过敏反应、肠道微生态失调、肝肾损害等。
消化科抗生素使用规范
消化科抗生素临床应用规范与指南第一部分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抗生素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1)有无指征应用抗生素;(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一、治疗性应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一)细菌性感染的抗生素应用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或经病原微生物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生素;由真菌、衣原体、螺旋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也有指征应用抗生素。
如果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生素。
(二)根据病原微生物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应用抗生素抗生素应用的原则是根据病原微生物种类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或耐药程度而定,即根据细菌的药物敏感(药敏)试验的结果而定。
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必须在开始抗生素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以尽早明确病原微生物和药敏结果。
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微生物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凭经验推断最可能的病原微生物,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经验性的抗生素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应调整给药方案。
(三)根据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选择抗生素各种抗生素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其临床适应证也不同。
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抗生素的特点,按临床适应证正确选用抗生素。
(四)综合确定抗生素的应用方案根据病原微生物种类、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生素治疗方案。
1.抗生素选择:根据病原微生物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2.给药剂量:按各种抗生素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
治疗重症感染和抗生素不易达到部位的感染时。
抗生素剂量宜较大,即治疗剂量范围的高限。
3.给药途径:(1)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生素,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
消化内镜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消化内镜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一、概述内镜操作过程中并发症不可避免。
医源性损伤、操作失误、诊断错误等情况均可引起严重后果,但几乎所有的内镜医师在其职业生涯中均会经历或多或少的并发症事件。
早期识别并发症并进行妥善处理对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至关重要。
二、内镜检查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一)出血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出血发生率为0.01%~0.13%,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胃。
内镜操作和活检所致的Mallory-Weiss撕裂或者对曲张静脉的损伤均会诱发出血,内镜检查中并发的Mallory-Weiss撕裂一般发生于胃食管交界处小弯侧,一般预后较好,无需特殊治疗。
此外,内镜活检可致出血,尤其是长期应用抗凝药物者。
预防措施:(1)填写知情同意书(2)操作前详细询问病史,尤其是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史;(3)操作过程中,少注气,操作轻柔,禁忌暴力操作。
处理措施:(1)如有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病史,应避免行内镜活检,或建议停用抗凝药物恰当时间后再行检查;(2)活检后少量出血观察是否可自行凝固;(3)活动性出血可局部喷洒1:10000肾上腺素,无效可选择粘膜下注射、钛夹止血、氩气刀止血、高频电止血;(4)在止血的同时酌情建立输液通道,保持患者血压平稳;(5)止血后酌情留院观察;(6)止血无效通知外科处理。
(二)穿孔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穿孔发生率为0.02%~0.22%。
上消化道内镜所致穿孔最常见的部位是咽部及食管上段,食管穿孔发生率约0.03%。
颈段食管易穿孔多源于解剖学因素,即Zenker憩室、颈椎骨性隆起等;而胸段和腹段食管穿孔的原因则多以器质性病变为主,如肿瘤、狭窄、重度炎症等。
术者缺乏经验以及患者不合作也是重要因素。
与食管穿孔有关的最常见的病变为食管下1/3良性或恶性病变引起的狭窄。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所致的胃或十二指肠穿孔非常少见。
由于患者剧烈干呕、内镜操作时注气过多及溃疡部位的活检均可导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此外,正常小肠黏膜活检也可发生穿孔。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指南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指南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指南1、引言1.1 背景1.2 目的1.3 范围1.4 定义2、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适应症2.1 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1.1 常见手术类型及适应症2.1.2 使用抗生素的剂量和时间2.1.3 注意事项2.2 免疫系统抑制患者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2.2.1 免疫系统抑制患者的常见感染风险 2.2.2 使用抗生素的选择和剂量2.2.3 监测和调整预防性抗生素方案2.3 其他特定情况下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3.1 老年人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3.2 孕妇和婴儿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3.3 乳腺癌放疗患者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3.4 其他特殊病例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3、抗生素选择和使用原则3.1 根据病原体特点选择抗生素3.1.1 细菌感染的常见病原体3.1.2 抗生素的谱和覆盖范围3.2 根据患者特点选择抗生素3.2.1 肝肾功能的影响3.2.2 年龄和患者特殊条件的考虑3.3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3.3.1 常见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3.3.2 应对多重耐药菌的策略4、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监测与评估4.1 监测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的效果4.2 不良反应的监测与管理4.3 预防性抗生素的耐药性监测5、文档涉及附件5.1 抗生素使用指南附件A: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记录表5.2 抗生素使用指南附件B:免疫系统抑制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记录表5.3 抗生素使用指南附件C:其他特定情况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记录表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法律名词解释6.2 相关法律条款。
预防性抗生素使用
5、 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 加强对抗菌素的过敏反 应的抢救知识学习,使在急救时不慌乱。
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难点
5、 手术室护士既要接受外科医生指令,也要接受 麻醉医生指令,在处理医嘱时给手术室护士带来 一定压力。如喹诺酮类静滴速度不宜过快,每 100ML滴注至少45-60分钟,而且滴后可能会出 现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执行时会比较 矛盾。
6、因麻醉、手术需要或病情变化无法按时间用药 如:硬腰联合麻醉后容易出现麻醉平面、循环的不
稳定,需等待麻醉稳定后方可用药,这时手术已 经开始或止血带已上,使术前抗生素错过最佳使 用时间。
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护理
1、注意配伍禁忌,原则上2种抗生素不宜 置于同一溶液中静注或滴注以免发生相互 作用,而致抗生素的活力受到影响,或导 致溶液变色、混浊、沉淀等。
2、静滴抗菌药物的溶液,原则选择生理 盐水,除必要时才选择5%糖盐水或5%葡 萄糖,以免溶液PH值对抗生素的破坏。
2、 医院管理部门严格规范医生的医嘱书写。预防性 抗生素医嘱术前开出,医生在病历的临时医嘱单上 写明术中用药的名称、剂量、用法、时间并签名。 手术通知时间确定,手术划刀时间准时,外科医生、 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及时沟通,尽可能衔接无缝 隙。
提高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的有效性
3、加强沟通 1) 与病房护士的沟通 手术室护士在接病人的时候,
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难点
3 、执行医嘱时间不确定,原因是手术划刀时间不准 时,麻醉操作难易程度不确定,手术室护士无法确 定用药时间,且医护缺乏沟通造成抗生素使用的时 机不当,首次给药时间缺乏术前用药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内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指南-ASGE 发表时间:2008-11-10 发表者: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科 (访问人次:220)ASGE. Guidelines for Antibiotic Prophylaxis for Gatsrointestinal Endoscopy. Gastrointest Endosc2003;58:475-482编者按消化内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指南是消化内镜在常见临床情况下应用的系列讨论之一。
由美国消化内镜学会提供。
在撰写这一指南的过程中,除MEDLINE检索到的文章外,还参考一些专家推荐的文章。
内镜的合理应用指南是基于目前的一些重要的综述和专家共识,还需要大量的临床对照研究加以确定和必要的修订。
临床上遇到情况和指南有所差异时应适当调整。
1 消化内镜检查和感染并发症的风险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目的是减少发生严重的感染并发症。
然而,可能永远都不会有这方面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
本文更新了ASGE 1995年公布的该方面的指南。
尽管每年有大量的内窥镜检查,但操作后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的报道非常少。
15例并发心内膜炎的患者中有4例与引起菌血症的高风险操作有关,如食管扩张、食管硬化剂注射治疗,剩余11例发生在胃镜、乙状结肠镜和结肠镜检查。
其他与食管硬化疗法和扩张治疗有关的罕见感染并发症包括细菌性腹膜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肾周脓肿。
高风险操作是指菌血症发生率高的操作。
尽管菌血症有可能发生而且被认为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潜在的危险因素,临床上严重感染罕见。
食管狭窄扩张治疗和曲张静脉硬化治疗的菌血症发生率最高。
原先估计食管扩张和硬化治疗的菌血症发生率分别是45%和31%,是分别综合了4项研究的59例和61例病例的结果。
血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主要是口腔共生菌,如草绿色链球菌。
然而一项针对探条扩张术的研究表明菌血症似乎源于扩张器上的病原菌而非口腔共生菌。
因为各种研究的方法不同,菌血症真实的发生率可能被高估了。
最近有3项前瞻性研究可能更准确评估了食管探条扩张术后菌血症的发生率,即12-22%。
在第1项研究中,103例无心瓣膜病的患者在食管狭窄扩张前后做了血培养,对照组为50例接受内镜检查但未扩张的患者,菌血症的发生率分别是21%和2%。
24例血培养阳性的标本中19例分离出草绿色链球菌,其中又有2例(10%)菌血症持续近30min。
没有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第2项研究包括86例患者共完成了100次扩张,22%术后血培养阳性,其中恶性狭窄菌血症的发生率高于良性狭窄,多次扩张高于单次扩张。
血培养得到的病原菌并非来源于扩张器。
亦无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第3项研究目的是调查口服抗生素洗液的疗效。
59例良恶性食管狭窄扩张后菌血症总的发生率是12%。
分离到的细菌都是口腔共生菌。
无感染并发症发生。
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VL)因为疗效好、并发症少通常可替代食管硬化治疗。
6项关于EVL的研究报道该操作菌血症的发生率为1-25%,平均8.8%。
对通常被认为是低风险的内窥镜操作也作了菌血症发生率的评估。
胃镜(取或未取活检)菌血症发生率为0-8%,平均4.4%,通常持续时间短(不到30min),不会发生任何感染并发症。
两项研究报道可曲式乙状结肠镜菌血症发生率很低,分别为0和1%。
结肠镜相关的菌血症发生率是0-25%,平均为4.4%。
迄今无研究证实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有效减少内窥镜操作过程中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另外,接受内窥镜操作的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也并不总能成功地防止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
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还提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能并不影响操作后心内膜炎的发生率。
其他研究则表明现有预防方案的依从性差。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防止心内膜炎的发生应用于有感染高风险的患者(表1)。
不主张在消化内镜操作过程中无选择地应用抗生素,因为增加了不必要的费用和潜在的不良反应。
表1 内镜操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疑有胆管阻塞的患者接受ERCP操作前,主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不充分的依据推荐中等风险的心脏病患者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内镜医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决定。
2.1.5 方案:(1)标准常规预防方案:操作前1 h口服阿莫西林2.0g(成人)或50mg/kg(儿童)。
不能口服者的替代方案为操作前30 min内氨苄青霉素2.0g静推/肌注(成人)或50 mg/kg静推/肌注(儿童)。
(2)青霉素过敏者:操作前1 h口服氯林可霉素600mg(成人)或20mg/kg(儿童)。
替代方案:操作前1 h 口服先锋霉素IV或头孢羟氨苄2.0g(成人)或50mg/kg(儿童);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操作前1h口服500mg(成人)或15mg/kg(儿童)。
(3)青霉素过敏但无法口服的患者:操作前30min内氯林可霉素600mg 静推(成人)或20mg/kg静推(儿童)。
替代方案:操作前30min内先锋霉素V 1.0g静推/肌注(成人)或25mg/kg静推/肌注(儿童)。
万古霉素1.0g静推(成人)或10mg/kg-20mg/kg(儿童)。
2.2 人造血管移植术后患者人造血管的移植材料感染有着可怕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移植物感染的风险随时间的推移会下降。
肾下动脉聚脂纤维移植术后的狗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术后1 mo内的狗全部获得感染,术后1 a狗感染数目明显减少。
单次初始剂量的抗生素显著降低了感染率。
当全部的假内膜被覆盖后就不会发生感染,因此有理由推测假内膜覆盖在1 a内完成。
建议:人造血管移植术后la内的患者接受食管狭窄扩张、曲张静脉硬化治疗或在明确有或怀疑有胆管阻塞情况下行逆行胆管造影时,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对于其他内镜操作,常规应用抗生素的依据尚不充分。
内镜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决定。
2.3 安装了人造关节或整形假体的患者内镜操作后医源性人造关节感染极其罕见。
与内镜操作(Nd:YAG 激光治疗已失去手术机会的食管癌)相关的感染并发症(化脓性膝关节炎)仅见1例报道。
在感染性疾病培训基金的项目主管间进行一次调查,询问他们关于带有整形假体的患者接受消化内镜操作时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意见。
然而,针对假体安装6 mo内患者接受结肠息肉电切术时是否应使用抗生素意见都有分歧。
建议:有尚不充分的依据主张带有人造关节或整形假体患者接受消化道内镜操作时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2.4 伴胆管阻塞、胰腺假性囊肿或需行细针抽吸术(FNA)的胰腺囊性病灶患者胆管炎和败血症是已知的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并发症,发生率接近3.0%。
胆管阻塞和不恰当的引流会增加临床严重感染的风险。
这类患者身上有许多病原菌都能导致感染。
胆汁培养液的抗生素测试证实多数病原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
一项近期的荟萃分析表明,这类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减少菌血症发生的趋势。
然而败血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最近,另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分析表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降低胆管炎的发生率并减少患者费用。
与上述发现一致,尽管似乎对胆管引流不畅(如胆石症、恶性肿瘤等)的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有意义的,许多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相互矛盾。
2.4.1 假性囊肿逆行胰管造影、可能还有超声内镜引导的FNA都会造成假性囊肿的感染。
明确的治疗措施是减压和引流。
尚没有随机对照研究比较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安慰剂的疗效。
然而考虑到感染的风险,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显然是慎重的。
2.4.2 EUS引导的实性或囊性病灶的FNA 一项评价EUS引导下的占位性病灶FNA疗效的研究中没发现发生临床有意义的菌血症。
随机对照研究尚未明确EUS引导下胰腺囊肿FNA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意义。
一项分组分析表明胰腺囊肿FNA发生感染并发症的风险是14%。
建议:所有明确有或怀疑有胆管阻塞的患者、胰腺假性囊肿的患者在行ERCP检查前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同时对阻塞的胆管或囊肿行恰当的引流。
内镜下胰腺假性囊肿的透壁引流同样可能会导致腔内感染。
另外,EUS引导下的胰腺囊性病灶的FNA也有这种可能性。
尽管尚未被随机对照研究所证实,仍主张在引流假性囊肿或类似的胰腺病灶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推荐使用抗菌谱覆盖胆道细菌如肠革兰氏阴性菌、肠球菌和假单孢杆菌的抗生素。
实性占位性病灶行FNA不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2.5 内镜下经皮放置胃管多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在经皮胃切开置管前30 min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显著减少胃周伤口的感染。
然而,也有一些随机研究得到相反的结果。
最近对7项研究(其中3项未采用盲法)的荟粹分析证实接受抗生素预防的患者,其胃周伤口感染率显著低于未使用者(分别是6.4%、24%)。
建议:所有接受内镜下经皮置胃管术的患者均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预防软组织感染。
应在操作前30min胃肠外给予先锋霉素V或抗菌谱相同的其他抗生素。
如患者已使用了等效的抗生素,那么不需要另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2.6 肝硬化、腹水及免疫功能受损患者除个案报道和回顾性研究之外,几乎没有资料可用来明确肝硬化、腹水和免疫功能受损患者常规内镜操作前是否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2,6.1 注射硬化剂硬化治疗菌血症的发生率接近50%。
临床试验中接近5%患者有明显发热和/或细菌性腹膜炎。
已报道的其他并发症还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和肺部浸润。
一项研究报道胃曲张静脉的硬化治疗菌血症发生率接近32%,其中大约1/3患者有发热,50%的患者接受了抗生素治疗。
一些随机对照研究支持硬化治疗前使用抗生素,然而研究者未采用安慰剂对照的盲法研究。
有一随机试验表明预防性应用头孢氨噻患者硬化治疗后腹膜炎的发生率减低。
2.6.2 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治疗据报道套扎后菌血症的发生率近25%,腹膜炎的发生率不到5%。
尚无这方面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有关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研究。
2.6.3 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因消化道出血而收治入院者感染(尤其是细菌性腹膜炎)的风险大大增加。
目前消化道出血被认为是肝硬化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的危险因子。
抗生素的使用能减少感染并发症并降低死亡率。
2.6.4 狭窄扩张在免疫功能正常患者中的情况前面已经讨论过了,免疫功能受损患者食管扩张导致临床有意义菌血症的比率有待明确。
建议:肝硬化及其他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易因一过性菌血症而发生感染,接受侵入性操作时风险更高。
内镜医师应根据具体病例分析决定在进行高风险操作如食管硬化治疗和狭窄扩张时是否使用抗生素。
但所有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均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对于其他内镜操作包括预防性曲张静脉套扎术,不主张常规使用抗生素。
然而亦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决定。
肝硬化腹水患者有发生感染的较高的潜在风险。
移植患者大量使用非甾体药物也增加了感染易感性,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特定的情况分析决定。
总之,高风险心脏疾病患者接受一过性菌血症发生率高的内窥镜操作时主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防止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专家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