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医学实验室信息系统进展
高原疾病学在我校卫勤演习中的实践和思考
[ ] 甫克勉 , 1 王心. 警卫生勤 务学 [ . 武 M] 北京 : 人民卫生 出版社 ,
2 0 8. 0 4:
段: 由所 有参加 卫勤演 习 的学员参 加 , 拟大部 队快 模 速进 入 高原并 向某 高原 高 地 发起 进 攻 , 攻途 中分 进 别通 过核 爆 区 、 高原 缺 氧 地 区 等。在 这 个 阶段 全 面
容, 以满足 实战性 、 实用 性及 可操 作性 的要求设 计演
习方 案 。
节 ¨ 。随着现 代 战 争 模 式 的发 展 , 事 医 学 训 练 J 军 模 式也 要不 断改革 以适应 新 军 事 变 革 , 便更 好 地 以 培 养适应 未来 高技术 条件 下局 部战 争 的军 事 医学人 才, 为此 需要优 化军 事 医学综合 演 习的科 目, 以提高 教学 训练 效果 。模拟 高原 、 高寒 、 山地 作战 是我校 军
在这 个 阶段 学员 分成 8—1 0人/ , 员分组 进行 轮 组 学 训 , 员重 点介绍 在 实 战环 境 下该 组 的 主要 工 作 要 教 点 。例如 医技保 障组在 高原环境 下 能够开 展 的辅 助 检查有 哪些 , 哪些 检查是 必须 的 , 高原保 障 中应 该 在 注意 的 问题 是需要 带上 高原特需 药 品和装备 。学 员
性 高原 病外 , 高原 战创 伤 救 治也 与平 原 存在 着 显 著
的 区别 。例 如在 高原 地 区输 液 量 不 能 比平 原 多 , 输
急性 高原病 伤员 , 明确 军 事 医学 综 合 演 习 中科 目设
置 的 目的 、 义 , 强学 员的学 习动力 。② 强化训 练 意 增
液量太 大容 易引发 高原肺 水肿 、 高原 脑水 肿 ; 高原 在 地 区对 失血量 的耐 受 性 比平 原 差 , 因而 在高 原 地 区
高原医学研究报告
高原医学研究报告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高原医学的相关问题,并总结目前的研究成果。
首先介绍了高原医学的背景和意义,随后探讨了在高原环境下人体的生理变化,并列举了高原疾病的常见症状及其影响。
另外,文章还讨论了目前高原医学研究的进展,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最后,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高原医学的重要性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 引言高原地区由于其特殊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对人体的影响较大。
高原医学研究旨在探索人体在高原环境中的生理变化,以及相关的疾病发生机制。
截至目前,许多研究已经证实高原医学的重要性,并且为高原地区的人们提供了有效的医疗保健措施。
2. 高原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变化在高原环境下,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变化。
首先,由于氧气稀薄,人体需要通过加快呼吸来提高氧气的吸入量。
其次,心脏会加速跳动以弥补氧气不足,这可能导致高原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高原环境还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增加感染和神经科疾病的风险。
3. 高原疾病的常见症状及其影响高原疾病是指在高原环境下发生的一类疾病。
最常见的高原疾病是高反应,其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胸闷等。
另外,高原水肿和高原肺水肿也是常见的高原疾病,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这些疾病对人体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 高原医学研究的进展在现代医学的发展过程中,高原医学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研究发现,通过适应性训练和药物干预等手段,可以减轻人体在高原环境下的生理变化,提高生存能力。
此外,对高原疾病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别是在预防和治疗方面,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5. 未来的研究方向虽然高原医学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但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未来的研究可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深入了解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机制,揭示高原疾病的发生机制。
其次,研究高原环境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为高原地区的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
另外,发展高原医学的教育和培训体系,提高医务人员在高原地区的工作能力。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成立高原转化医学中心建设推进工作组的通知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成立高原转化医学中心建设推进工作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1.07.06•【字号】青科发社〔2021〕45号•【施行日期】2021.07.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其他规定正文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成立高原转化医学中心建设推进工作组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按照《关于推动高原转化医学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青政办函〔2021〕29号,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加强组织管理,统筹各部门力量,协调推进高原转化医学中心科学论证工作,成立高原转化医学中心建设推进工作组。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成人员组长:莫重明省科技厅厅长苏全仁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副组长:苏海红省科技厅副厅长厍启录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黄俊玉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张强省人民医院院长吕凌南京医科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组员:黄立成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马瑞省科技厅社会科技处处长瞿文蓉省科技厅政策法规与基础研究处处长叶拴劳省外专局局长杨立嵘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张静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副部长李占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院长陈立新省人民医院工会主席童丽青海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李先加省藏医院院长朱亮省中医院院长徐波青海红十字医院院长汪晓波省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郗爱旗省第四人民医院院长蒋秀莲省妇女儿童医院副院长边惠萍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院长张雪飞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多杰金诃藏药集团董事长、省藏医药研究院院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主要职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重要精神,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战略支撑,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优化整合资源,抢占全国乃至世界高原医学竞争高地。
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牵头编制总体工作方案及有关规划。
分解下达各阶段目标任务,督促各项任务落实。
负责与国家相关部委对接,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
1、内科学(高原医学)专业简介
花子共享1、内科学(高原医学)专业简介内科学(高原医学)是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原医学实验室为科学研究平台, 充分利用青藏高原的地域、自然资源优势,紧跟国际高原医学研究的发展前沿,积极与美国、日本、法国等多个国家的相关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对低氧生理和高原病的防治展开系统研究,内容涉及高原低氧生理、低氧细胞生物及分子生物、组织形态学、慢性缺氧环境中免疫功能变化、中藏药开发研究、高原运动生理及高原训练、高原病临床防治研究等数个方向。
高原医学实验室下设低氧生理实验室、低氧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形态免疫学实验室、中藏药研究与开发实验室和高原疾病临床实验室等5个现代化实验室和一个标准实验动物饲养室,并在可可西里建立了国内海拔最高的高原医学现场固定实验研究基地。
目前开展有《慢性高原病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机制》、《高原病易感性相关基因研究》、《藏羚羊高原适应相关基因调控机制研究》及《藏药抗缺氧(三味檀香散)作用机制》、《低氧严寒环境因素损伤适应机理与干预措施》等多项课题。
预期研究目标为增加寒冷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高辐射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高空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等环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找出高原适应动物和人特异性基因(包括种群差异和不同疾病间差异);继续加强藏药学的研究和开发,进一步完善藏医藏药学理论,建立中藏药实验室研究数据库,把实验室建设成国际化的高原医学研究基地。
争取到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教育部及地方性研究项目,还特别参与了青藏铁路医疗保障、高原运动医学等重大研究项目;《慢性高原病诊断标准及防治措施研究》获2006年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促进了高原医学的发展。
2、民族医学(藏医藏药)专业简介民族医学(藏医藏药)源远流长,博采欧亚诸医学之长,是祖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千百年来,它为藏族和其它民族的防治疾病和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显示了东方传统医学的强大生命力。
民族医学(藏医藏药方向)的学术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建立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医学理论,涉及生理、病理、解剖、诊断、保健、药理等领域,是藏医学的立论之本;二是对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神奇的效果,其中对心脑血管、风湿、类风湿、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领域一些病种的疗效甚至超过西医;三是在很多领域具有一定的领先性和独创性,如胚胎学、尿诊、外科手术等。
青海大学高原医学中心介绍
青海大学高原医学中心介绍高原医学研究中心是青藏高原第一个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高原医学研究机构,成立于2001年,2003年被批准为青海省省级重点实验室,2005年被批准为首个教育部高原医学重点实验室。
中心2002年设立了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硕士学位点,2006年内科学(高原医学)被批准为博士学位点,实现了青海省高校博士点零的突破;2010年高原医学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成为了产、学、研一体的具有完善学科体系的青海大学重点学科。
2014年成立了“青海-犹他高原医学联合重点实验室”,同年青海大学高原医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研究中心现占地 6600平方米,具有各类仪器设备300多台套,下设有低氧生理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工程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中藏药研发实验室、高原病临床诊疗室、电镜室和低压氧舱室等功能实验室,在可可西里建有中国第一个海拔4600米野外高原医学现场研究基地。
高原医学学科依托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的研究资源和广泛的国际合作空间,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已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和良好的研究基础,在国际高原医学领域已崭露头角。
研究中心汇聚有青海省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医学首席科学家、新世纪优秀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其中青海省自然科学带头人4人,昆仑学者1人;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7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0余人。
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始终将国家需求和科学发展前沿相结合,突出青藏高原的“高原、民族、地域”等特色,坚持现场-实验室-临床三结合的研究模式,以高原基础医学、高原生理学、高原病理生理学和高原流行病学等专业为建设重点,加强团队教学和课程建设,增加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
学科围绕高原特有疾病——高原病和地方病,研究其发生、发展机制和防治措施,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拓宽学科领域、提高学术水平,凝练并优化出了相对稳定的团队研究方向:①高原低氧习服和适应机制研究,②高原低氧的损伤机制及其干预措施研究,③高原人畜共患病的防治研究,④高原脑科学及脑疾病研究,⑤高原肠道微生态和健康,⑥中藏药药物研究。
青海高原医学研究中心
青海高原医学研究中心人才招聘公告青海高原医学研究中心是我国唯一专门系统开展高原医学研究的科研教学机构,拥有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现场实验研究基地。
该中心为青海省重点科学研究机构,教育部高原医学重点实验室,其实验设备先进,实验条件优越。
实验中心设低氧生理、医学分子生物、细胞工程、形态免疫、中藏药研究与开发、高原疾病临床5个实验室。
中心自成立以来先后承担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已完成项目取得多项国际先进水平成果。
实验中心科研经费丰厚,研究方向独特,其中“高原低氧环境的习服与适应机制”、“高原病的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和“中藏药耐缺氧与抗疲劳作用机制研究”三个主要研究方向项目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
该中心具有“内科学(高原医学)博士”授予权,是国家重大攻关课题“973”项目子课题承担单位。
目前该研究中心已和美国哈佛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日本信州大学等6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起友好的国际间学术交流合作关系。
根据科研工作的需要,经上级部门批准,青海高原医学研究中心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科研人才,公告如下:一、招聘专业、名额医学生理学1名医学药理学1名医学分子生物学1名二、招聘的条件、要求1、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经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2、年龄在45岁以下,身体健康;3、具有研究生学历和博士学位。
4、聘用后须在该研究中心工作5年以上(含5年)。
三、有关待遇受聘人才除享受国家和省上规定的工资、津贴及有关福利待遇外,同时可以下优惠待遇:1、一次性安家补助费10万元;2、科研启动费10万元;3、生活补助费1.5—2万元/年。
四、联系方式联系地址:青海大学医学院人事处(西宁市昆仑路16号)邮编:810001联系电话:(0971)6143751联系人:杨老师E-mail: mjx810001@。
中国高原医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高原医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高原医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当时第一支青藏高原卫生大队深入到青藏高原进行高原病
防治。
之后,在1978年青海省委书记谭启龙的指示下,青海高原医学研究所成立,标志着我国高原医学研究的正式起步。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我国高原医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1980年,第一次高原医学远征队进行了以高原心、肺功能为中心的现场研究,并取得了大量高原生理资料。
1984年,青海省卫生厅组织《高原低氧适应的综合考察》项目联合研究行动。
1987年,中华医学会高原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会议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标志着我国高原医学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原医学研究更加深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2000年,第六届高原医学分会暨第六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会议在青海西宁、西藏拉萨召开,大会主题为“21世纪的高原医学和人类健康”,300多名中外医学专家会聚青藏高原,共论高原医学和人类健康。
此外,我国对高原医学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的国际关注和认可。
国际高山医学协会主席Peter Hackett曾担任第六届高原医学分会暨第六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会议的主席,这表明我国的高原医学研究在国际上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地位
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中国高原医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的过程。
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在高原医学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国高原地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高原训练观点与发展
高原训练发展与研究进展1.高原训练概念和研究现状高原训练即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
1在高原低压缺氧的环境下进行训练,通过高原缺氧和训练负荷双重刺激,可以使训练者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使机体产生一系列抗缺氧的生理适应变化近年来,在总结大量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国际上已基本认同世居平原的运动员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应为2000一2500m,低于2000m,低压缺氧刺激过小,不利于充分挖掘机体的潜力;高于2500m机体难以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少个日_不利于训练后的恢复。
而对于十天高原的运动员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则缺乏研究。
关于高原训练的强度控制,则应根据运动员训练水平以及比赛的强度来进行安排,强度过低,刺激小,难以收到成;强度过大,无刺激过深,对适应和恢复不利最近的研究表明,高原训练的最适宜持续时间为4-6周,时间过短,不利于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时间过长,则不利于机体到平原后的适应性变化,而对于高原训练后的最佳比赛时间,普遍认为,长跑马拉松项目的最佳比赛时间是下平原后的4-5天,中长距离项目13-14天,短距离项目20-26天。
2.高原训练的发展过程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人提出在较低海拔的高原上,人体1的最大心率会逐渐下降,这或许是高原训练研究的萌芽。
20世纪50年代中期,原苏联的研究人员提出在高原环境下人体可以产生缺氧适应;而在高原不同时进行运动训练获得的适应,更有利于使人体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功能得到加强,对提高有氧代谢运动能力,促进运动成绩特别是耐力性运动项口成绩有良好效果。
因此,他们开始对高原训练进行研究,并且在高加索建立了一个高原练基地。
在1968年的墨西哥城奥运会土,肯尼亚人获得了10000m项目冠军,人们认为肯尼亚人在中长距离赛跑中具有突出能力,随后人们发现中距离赛跑中成绩优秀的几名运动员都是出生在维多利业湖畔海拔1500一2000m的中度高原地区,这个地区的世居人有一个体格特征,就是股骨比白种人长,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身体机能上的适应特征。
NO检测方法的新进展及其在高原医学中的应用
国
坠医堂杂志2 0 1 3 午1 月第 3 4 卷第 2 期 I m J L a b Me d , J a n u a r y 2 0 1 3 , V o 1 . 3 4 , N o . 2
・
17 l ・
・
综
述 ・
NO 检 测 方 法 的新 进 展 及 其在 高原 医学 中的应 用
一
氧化氮 ( NO) 是 由 内皮 细 胞 分 泌 的 一 种 脂 溶 性 气 体 , 由
代初 , 通过 N 0 的 化 学 发 光 分 析 仪 可 以 检 测 呼 出 气 体 中 的
NO, 并 且 用 于 临床 实 验 ¨ 1 ] 。在 临 床 肺 功 能 实 验 中 常 通 过 标 准 化 法 测 量 呼气 中 N O, 它 可 以 测 量 呼 气 早 期 的 气 道 NO( 在 气
n mHg单 位 的 NO 分 压 的 计 算 如 下 : p p b单 位 的 N O乘 以
n mHg单 位 时 的 周 围环 境 气 压 然 后 再 除 以 1 0 0 0 。 因此 在 高 原 地 区由于低气压 的影 响 而使 N 0 分子 数较 少 , 所 以 从 上 述 可 知, 高 原 地 区 的研 究 报 道 也 应 考 虑 大 气压 影 响 _ l 。
高原医学地理环境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
高原医学地理环境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陆红祥;汪雨潇;罗勇军【摘要】医学上的高原是指海拔在3000 m以上的地区,在高原环境条件下,低氧、低气压严重威胁高原人群的健康,与此同时,高原特殊的饮食习惯(酥油、茶叶、肉食等)对高原人群的健康也具有特殊的效应。
其中,在高原地区特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条件下,高原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平原地区有所不同,本文就特殊高原地理环境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加以探讨。
%Plateau in medical terms refers to the region above 3 000 m ,where people's health is threatened seri‐ously by the low oxygen and low press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diet (ghee ,tea ,meat ,etc .) has a special effect on people's health .Due to the special natural and human geography ,hyperuricemia occurs differently on plateaus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and research progress between plateau geography environment and hyperuri‐cemia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2页(P97-98)【关键词】高原;医学地理;高尿酸血症【作者】陆红祥;汪雨潇;罗勇军【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军事医学地理学教研室; 第三军医大学学员旅5营;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军事医学地理学教研室; 第三军医大学学员旅5营;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军事医学地理学教研室; 高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8高原在医学上的定义是指海拔3 000m以上的地区,世界上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的人口超过了1.4亿,加上流动人口将达到5亿左右,因此加强对高原人群健康的关注具有重要意义[1]。
促进高原习服措施的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促进高原习服措施的研究进展3高钰琪 黄庆愿 刘福玉(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全军高原生理与高原病研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8) 摘要 高原低氧环境对机体有很大影响,平原人进入高原后,劳动能力明显降低,部分人可发生急性或慢性高原病。
但人体对高原环境也具有强大的习服适应能力,在一定限度内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手段,可以有效加快个体或群体的习服过程,促进高原习服。
促习服的措施和手段主要有阶梯习服、适应性运动锻炼、缺氧预适应、高原富氧室、药物、促习服因子、营养和高原耐缺氧食品等。
平原人在由平原进入高原的过程中阶梯习服复合适应性体格锻炼是促进高原习服最有效的措施,在此过程中,辅以药物预防可能会起到更为有效的效果。
有关其作用的模式和效果更为显著的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提高高原睡眠质量,合理的营养均有利于促进高原习服。
预缺氧作为一种新的促习服措施,目前正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对预缺氧方式的选择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积极研究寻找有效的生物促习服因子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着重综述国内外有关促进高原习服措施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高原, 缺氧, 习服 中图分类号:Q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48(2002)04-0306-04 高原环境影响人体的主要因素是缺氧。
平原人进入高原后,机体在神经-体液调节下发生一系列的代偿适应性变化,以适应高原环境,这个过程称之为习服。
大多数平原人在由平原进入高原后,通过机体的代偿适应性反应可以获得对高原环境的良好习服,能够在高原环境中正常工作、生活而无任何不适。
但也有一部分人,在由平原进入高原后,由于上述代偿适应性反应不足或过于强烈而发生习服不良,从而出现各种急、慢性高原病。
实践证明,人体对高原环境具有强大的习服适应能力,在一定限度内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手段可以加快习服过程,促进高原习服。
积极研究寻找能有效促进高原习服的措施对于提高进驻高原部队指战员的健康水平和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同意“青海省高原医学重点实验室”等23个项目变更的批复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同意“青海省高原医学重点实验室”等23个项目变更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公布日期】2014.12.10
•【字号】青科发计财〔2014〕178号
•【施行日期】2014.12.1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计划
正文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同意“青海省高原医学重点实验室”
等23个项目变更的批复
各有关单位:
根据《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管理暂行办法》、《青海省基本科技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经厅务会讨论研究,同意“青海省高原医学重点实验室”等23个项目部分内容进行变更(见附表)。
望你们按照相关管理办法认真做好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后续管理工作。
2014年12月10日
附件
“青海省高原医学重点实验室”等项目变更表(略)。
高原医学现场实验研究的注意事项分析
高原医学现场实验研究的注意事项分析徐刚;黄河;韦汉南;高钰琪【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8(028)004【摘要】我国高原幅员辽阔,海拔3000 m以上的高原约占国土面积的1/6,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和新疆等地区,地处边陲,边境线长达4000多公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我国是世界上高原常驻人口最多的国家,达3000多万;同时,随着我国高原地区社会经济建设和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每年有近1000万人从平原进入高原从事旅游、商贸、建设和守防【1】。
【总页数】3页(P384-386)【作者】徐刚;黄河;韦汉南;高钰琪【作者单位】400038重庆,陆军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高原特需药品与卫生装备研究室,全军高原医学重点实验室;400038重庆,陆军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高原特需药品与卫生装备研究室,全军高原医学重点实验室;400038重庆,陆军军医大学学员旅三营二连;400038重庆,陆军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高原特需药品与卫生装备研究室,全军高原医学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35【相关文献】1.《高原军事医学地理学》高原现场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实践 [J], 吴玉;罗勇军;刘运胜;李婵娟;袁超2.二十八烷醇增强高原军事作业能力的现场实验研究 [J], 刘福玉;高钰琪;周其全;崔建华;罗勇军;廖卫公;王伟;蒋春华;王宏运;陈丽3.高原现场体外动物细胞培养的实验研究 [J], 张明森;李素芝;郭灵常;郑必海;杨光;陈有4.中国青年男性急性高原暴露后急性高原病危险因素分析:高原野外现场的队列研究 [J], 张来平;卞士柱;张辰;张继航;余洁;刘川;杨杰;高旭滨;黄岚5.青藏高原封闭道碴层对下部多年冻土保护作用的现场实验研究 [J], 马小杰;张建明;张明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智能头带式高原生理信息监测系统
智能头带式高原生理信息监测系统吴锋;周玉彬;成奇明;吕沙里;俞梦孙【期刊名称】《中国数字医学》【年(卷),期】2015(000)003【摘要】目的:研制一款用于高原作业的头带式或帽式可穿戴生理信息监测系统。
方法:基于血氧、脉搏、温度、加速度、海拔高度等感知技术,以蓝牙4.0为通讯方式,研制头带式或帽式生理信号采集终端,利用手机安卓平台开发生理信号接收、报警、显示、传输、处理平台。
结果:研制了一款可实时监测人体血氧、脉搏、体温、体动加速度、环境温度、海拔高度和经纬度的监测头带和监测帽,并开发了相应的安卓手机软件平台和云端远程监测平台。
结论:该系统操作简单、使用简便,可用于各种高原作业人员的生理监测,也可用于旅游、科研、医疗、体育、健康管理等诸多领域。
%Objective:To develop a plateau wearable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system in the form of fillet or cap. Methods:Based on the sensory technology of SaO2, Pulse, temperature, acceleration, height and th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f Bluetooth 4.0, we developed a wearable signal collection device. The software based on android platform is developed which includes signal receiving, warning, signal show, data communication and data analysis, etc. Results:We develop a fillet and cap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system, which can monitor human SaO2, Pulse, body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body movement, plateau height and person's location. Otherwise, the software base on android and remote monitor is also developed. Conclusions: The system is simple andoperated easily, which can be used in many fields, such as plateau work, tourism scientific research, medical care, physical training, health management, etc.【总页数】3页(P35-37)【作者】吴锋;周玉彬;成奇明;吕沙里;俞梦孙【作者单位】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100142;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100142;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100142;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100142;航空医学研究所航空医学工程研究中心,1001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9【相关文献】1.利用腰带式多参数生理信号监测系统进行咳嗽检测与辨识 [J], 裴晓娟;俞梦孙;成奇明;杨军2.高原单兵生理参数监测系统的研制 [J], 邹慧玲;董秀珍;李斌;杨国胜;焦纯3.武警哨兵国产CPU芯片集成多生理参数及环境信息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J], 程乃俊;周金治;周建丽;吴斌;韩宾;罗卢4.履带式收割机远程状态监测系统智能终端的研究 [J], 张晓云5.矿用带式输送机智能监测系统研究 [J], 毛清华;毛金根;马宏伟;张旭辉;李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高原反应两种症状学评分标准比较
急性高原反应两种症状学评分标准比较吴玉;杨晓红;刘运胜;李鹏【期刊名称】《西北国防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36)7【摘要】目的:比较急性高原反应(AMS)两种症状学评分标准,为急进高原后急性高原病的诊断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17名研究对象空运到海拔3 850m高原后1d填写《急性高原反应自主感觉症状表》,分别采用《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GJB 1098-91)和《加拿大路易斯湖评分标准》(LLSS)对AMS症状进行定量评估,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依GJB 1098-91标准评分结果,AMS发病率为74.36%;依LLSS结果,AMS发病率为53.83%.两种评分标准发病率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群体在冬季乘飞机急进海拔3 850m地区时,AMS发病率较高,在诊断轻度AMS时,军标标准诊断率高于LLSS评分标准,而在中度和重度AMS诊断上无明显差异.【总页数】3页(P449-451)【作者】吴玉;杨晓红;刘运胜;李鹏【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军事医学地理学教研室;高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全军高原医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8;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军事医学地理学教研室;高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全军高原医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8;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军事医学地理学教研室;高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全军高原医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8;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军事医学地理学教研室;高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全军高原医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21.52【相关文献】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急性高原反应综合征:一体化评分分级标准 [J], 中华医学会高原医学分会高原危重病急诊专业委员会2.高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急性高原反应综合征:一体化评分系统的初步探讨 [J], 罗晓红;耿智隆;林树新;达嗄;武建英;张鲜英;高炜;张世范;刘惠萍;刘毅;李富军;李乃斌;刘传兰3.急性高原反应症状学评分与地理因素关系的多元回归分析 [J], 吴玉;宋桐林;罗勇军;刘运胜4.心率变异性与急性高原反应评分关系初探 [J], 隆敏;覃军;黄岚;田开新;于世勇;喻杨5.肺功能与急性高原反应症状学评分之间的相关分析 [J], 周其全;高钰琪;黄庆愿;刘福玉;翟羽;蒋春华;牟信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ie Dl i 、 SS LSr rSs s、 r l等大型数据库 . udr e h等) M Q v 、y a Oa e l 、 p e e be c 运行 环境 : Wi osN 以 n w T网络 为主 ; d 服务 器 : nos I Sr r Widw T e e; 5 v
维普资讯
20 正 07
青 海师范 大学学 报 ( 自然科 学版 ) Ju / f iga N r a U i r t N t a Si c) oma o n{ i om l nv sy a rl c ne Q 1 e i( u e N 2 o
,
关键词 : ; 高原 医院实验室 ; 信息系统 ; 进展
中图分类号 : P 12 13 文献标i ] : Ri A  ̄ 文章编号 : 3 ~ 5 220 } — 09 0 1 1 74 { 70 0 3 — 3 1 0 0 2
1 实验室信息 系统
任何实验室( 当然包括检验医学实验室)无论其规模 的大小 , , 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 这些 信息主要是一些测量、 分析的数据 , 还有许多维持实验室运行的管理型数据 . 这些数据是如此的复杂和
支持功能更加强大的统计 、 分析功能 3 目前: . 开发环境 : i o s W n w 系列平 台, ln Sr r d C et v 与多层 结构体 系相结合 , i/ e e 可视化 编程语言 ( 如
Pwr udr 库 oe ie、ep 等 , SS LSv rSsa Oal Bl h e e e 网络 环境 : nos T Wi o s00 U I N V L Wi w 、 nw 20 、NX、O E L等 d N d 工 作站 : no s Wi w 系列 d
功能 : 完全实现检验科 、 f 临床实验室办公 自动化 , 整个流程采用条形码 , H 接收检验 申请 , 从 I S 并送 人检验仪器 , 对仪器实现双向控制 , 自动接收仪器分析结果, 审核后生成报告单 , 并将检验结果通过 电子 报告单送 回f床 , 临 完全实现临床实验室 自动化 .
收 稿 日期 : 0 —1 ∞ 6 2—1 0
作者简介: 张文 明(91 , ( 1 一)男 汉族 )陕西安康人 , 7 , 工程师 .
维普资讯
青 海师 范大 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20 07血
术人员 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从 事实验室信息系统 的建设以来 , 先后经历 了以下三个阶段 :
2 医院实验室信息 系统发展 阶段
在医院 ,I 是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的一个重要部分, L S 随着计算机在实验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 实验室信息系统的计算机化 已成为现代化医院必不可少的的基础设施 . 经过多年的发展, 以数据的后期 处理为主要任务的 L 系统已在我 国各级 医院试验室广泛 的应用 .I 2 世纪 7 年代提出以来, I S L S自 0 0 随 着实验室管理水平 的不断提高, 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I在发达 国家应用开发较早 , L S 但国内起步较晚. 技
海量 , 得每一 个 实验 室为维 护这些 数据 而浪费 了大量 的人力 和物 力 , 使 但效 率却 十分低下 , 并经 常 出错
展.
,
更谈 不上 数据 的快 速准确 科学 分析 . 为此 , 国际上相 关 实验 室均 已开 始 向 自动 化 、 网络 化管理 的方 向发
L …( I 实验室信息系统 ,ao ty n rao sm 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集现代化管理思想方 S 1hmo fm tn y e ) . r Io i S t 法与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用于各行业实验室管理和控制的一项崭新的应用技术 . 实验 室信 息 系统 主要 模块 :
.
第2 期
高原 医学 实验 室信 息 系统进 展
张 文 明
( 青海省人民医院 信息管理处 , 青海 西宁 摘 8 07 1 0) 0
要: 本文就医 院实验室信息系统的组成 、 发展进行了介绍 , 分析了我省高原地 区医学 实验 室进展状 况 并提出在高原 并 建设 医学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
3 医院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发展趋 势
今后 ,I 发展方向: L S 通过引进先进的 自动化设备 , 形成完整的临床实验室 自动化系统 , 拓宽 L 系 I S 统的管理范围 , 进一步简化工序 . 引人人工智能专家系统 , 决策分析 系统, 。 协助实验诊断, 加同实验 增 室外部 的信息交换 , 使试验室工作模式得以改变 , 逐步实现实验室“ 无纸化”新的技术手段——条形码 . 的引入 , 使包括医院内部各临床科室、 物质设备管理 部门、 财务部门等相关科室, 各临床实验室之间、 上 级业务指导部门、 t nt nr Ie e等得 以共享 .
18 年代末期 : . 0 开发环境 :O 平台和 Fxr数据库 DS oP o 运行环境 : 以单机 D S O 环境为主 , 网络以 N V L 环境为主 O EL
功能 : 自动接收仪器检验结果 , 将英文报告翻译成中文报告 , 方便f床使用, 临 方便检验科报告单 的查 询和管理 , 方便检验科对数据作简单统计分析 , 自动统计工作量和费用情况 , 对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9 年代 中后期 : . o 开发环境 : no s Wi w 系列平台 ,ln Sr r d Ci t e e 结构体系、 e/ v 可视化编程语言 ( Pwr 如 oe
工作 站 : no s Wid 系列 ; w 功能 : 加强 网络 功能 , 强检 验科 内部 管理功 能 , 用 CS 构 , 加 采 /结 使性 能更加 优越 , 具 开放 性 , 更 使用
大型数据库 , 系统规模 、 速度、 安全性 、 稳定性更有保障 , HS H sil n rao y e 与 I( o t fm tnSs m医院信息系 pa Io i t 统 ) 部分联网, 实现电子化申请单调度和检验结果网上及时反馈 , 完善系统计费功能 , 杜绝漏费、 错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