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防御系统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民防课程教案

小学民防课程教案

小学民防课程教案年级:小学四年级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防的基本概念和意义,知道民防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防护意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内容:1. 民防的概念和意义2. 民防的基本防护知识和技能3. 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地震、火灾等灾难现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灾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灾难的认识和感受。

二、民防的概念和意义(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民防的概念,即人民防空、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

2. 学生通过讨论,理解民防的意义,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

三、民防的基本防护知识和技能(15分钟)1. 教师讲解地震、火灾等灾害发生时的防护措施,如躲到安全地带、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地震、火灾等灾害发生时的防护动作。

四、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方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紧急情况下如何保护自己,如遇到地震、火灾等灾害时,如何迅速找到安全出口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学校遇到紧急情况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对民防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学校遇到紧急情况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二、民防的基本防护知识和技能(15分钟)1. 教师讲解洪水、台风等灾害发生时的防护措施,如及时转移、避免外出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洪水、台风等灾害发生时的防护动作。

三、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方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紧急情况下如何保护自己,如遇到洪水、台风等灾害时,如何迅速转移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学校遇到紧急情况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民防知识和技能。

人民防空知识教案

人民防空知识教案

人民防空知识教案第一课:人民防空的任务与作用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到现代战争危险的存在,增强国防观念.2、了解人民防空的概念和任务,掌握防空袭警报音响信号的特征。

3、了解什么是三防,认识现代高技术战争空袭的特点和破坏的严重性。

二、教学重点:1、结合国际、国内形式,进行国防教育。

2、明确普及防空知识的意义。

3、掌握防空袭警报音响特征。

三、教学难点:人民防空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事例和道理说明课题内容,利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引言:人类几千年来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残酷的战争史。

集团、国家、民族、宗教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矛盾不断,战争也不断发生.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两伊战争,美国对阿富汗的反恐战争,美、英对伊拉克的倒萨战争。

前南斯拉夫的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与阿尔巴尼亚人之间的战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过战争吗?发生过,而且不止一次。

如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苏边境珍宝岛保卫战、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是不是就不可能有战争了呢?我说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世上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不变的规律.如中国和越南,中国帮他抗击美国侵略,胜利后,他们却想在亚洲称王称霸,在中越边境挑起事端,引发了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

更重要的是宝岛台湾还没有回归,虽然我们提出了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但台湾岛内的台独份子非常嚣张,采用极端卑劣的手法分裂祖国领土。

一旦台湾宣布独立,大陆对台湾的战争就不可避免,因为每一个中国有良知的人,都不会去做割裂祖国领土有损中华民族利益的千古罪人。

现代战争大多以空袭开始,空袭手段多,武器性能好,空袭强度高,准确性高。

如美、英联军对伊拉克的倒萨战争,太空有侦察卫星、空中有侦察飞机为其侦察,有预警飞机为其导航,并对伊拉克实施电子干扰,使伊拉克指挥系统瘫痪.用B—52、F—117A、F—111等轰炸机,各种舰载攻击机,攻击直升机发起空袭。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示范教案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示范教案

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

2.学会辨析免疫系统的功能。

3.从系统视角阐释生命本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

2.学会辨析免疫系统的功能。

【教学难点】1.熟练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

2.学会辨析免疫系统的功能。

【设计思路】本节内容主要是一些免疫调节中基本概念的学习,难度相对低,但是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多。

因此多采用读书指导法和问题引导相结合,帮助学生尽可能掌握这些概念,最终达到学生不仅理解并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还可以辨析各自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展示图片。

如图所示是我们在医院里常见的情景。

引发学生讨论:1.医生为什么要检查患者的扁桃体?扁桃体肿大意味着什么?2. 扁桃体肿大对机体的健康是有利还是有害的?【学生】思考、讨论。

1.扁桃体是免疫系统的成员之一,里面有很多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扁桃体肿大意味着病原体侵入了我们的机体,引起了免疫反应,上呼吸道感染产生了炎症。

2.扁桃体肿大说明身体有炎症,炎症总体而言对机体是有益的,是机体的一种免疫防御功能。

但是过度的炎症会对机体正常组织产生损伤,所以有时候需要吃消炎药来消除过度的炎症。

【新知讲解】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创设情境:流感季节来临时,同在一个教室里,有的同学每次都难以幸免,有的同学却每次都不生病。

这跟我们的免疫系统有什么关系呢?事实上,学生抵抗力的强弱就是免疫系统的强弱。

免疫系统的强弱和哪些因素有关呢?阅读课本66页的内容,我们先来简单认识一下免疫系统。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完课本之后,教师随机提问学生对“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的内容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掌握效果,教师针对错误率高的知识重点重复强化记忆。

设疑过渡:◆锻炼身体能提高免疫力,这和哪个免疫器官有关呢?◆白血病需要做器官移植,这和哪个免疫器官有关呢?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本67页的内容,认识免疫器官。

学生阅读完毕,针对课本中的概念教师进行提问。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认识人体的生理和疾病预防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认识人体的生理和疾病预防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认识人体的生理和疾病预防第一课时:人体的组成与功能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的组成和功能,认识人体的重要器官。

2. 掌握人体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人体的组成和功能。

2. 难点:人体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人体模型、能代表人体各个系统的图片、幻灯片、小黑板。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书包。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用幻灯片播放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图片。

然后进行问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教师问题:1. 人体有哪些器官?2. 人体的器官都有什么功能?学生回答问题,并由教师引导总结,呈现到小黑板上。

Step 2:展示与解释(10分钟)教师通过PPT和人体模型,详细展示人体的各个部位和器官,解释其功能。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人体模型上的各个部位,并提问:1. 你知道这个器官是什么吗?2. 你知道这个器官的功能是什么吗?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做出解释。

Step 3:探索与实践(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幅代表人体系统的图片。

学生任务:1. 分析图片,确定图片代表的是哪个系统。

2. 列举该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3. 为小组分享结果做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搜集信息,并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展示。

Step 4: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

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人体有哪些系统?2. 每个系统的功能是什么?3. 不同系统之间如何相互作用?五、课堂作业: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标题:人体的组成与功能要点:1. 人体器官及其功能。

2. 人体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人体的组成和功能,认识了人体的重要器官,并且理解了人体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将为后续的人体生理和疾病预防教学打下基础。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教案pdf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教案pdf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教案pdf 教案: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小学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主要涉及动物微生物和免疫学的基础知识。

教材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免疫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微生物的概念,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2. 学生能够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理解免疫的功能。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微生物与免疫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微生物的概念、分类、特点,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难点:微生物与免疫学的关系,实验操作技巧。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培养皿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微生物和免疫学的短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微生物和免疫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微生物的定义:介绍微生物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微生物是一种微小的生物体。

2. 微生物的分类:讲解微生物的分类,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3. 微生物的特点:阐述微生物的特点,如体积小、繁殖快、适应性强等。

三、实例讲解(10分钟)以流感病毒为例,讲解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人体免疫系统如何对抗病毒。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微生物与免疫学在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等方面的应用。

五、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2. 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免疫细胞的功能,如白细胞、淋巴细胞等。

六、板书设计(5分钟)板书设计包括微生物的分类、特点,以及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作业设计:1. 教材课后练习题。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与免疫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如疫苗研发、免疫治疗等。

教学内容:一、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二节1. 微生物的定义2. 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病毒、真菌等3. 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繁殖快、适应性强4. 免疫系统的组成:白细胞、淋巴细胞、抗体等5. 免疫的功能:防御、自我稳定、免疫监视二、教学目标:1. 理解微生物的概念,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自我防御技巧教学计划

自我防御技巧教学计划

自我防御技巧教学计划
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自我防御技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以下是教学内容及方法:
一、认识自我防御的重要性
自我防御是一项必备的技能,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还可以帮助他人。

学生需要认识到自我防御的重要性,明白只有具备相关技巧才能在危
急情况下有效保护自己。

二、掌握基本的自我防御技巧
1.注意力集中:在面对危险情况时,要保持冷静,集中注意力,做
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2.身体姿势:学会保持正确的站立姿势,保护自己的要害部位,提
高抵抗能力。

3.警惕周围环境:学会观察周围环境,发现危险的迹象,及时采取
相应措施。

4.学习基本防身技巧:如踢腿、握拳等技巧,可以在面对攻击时有
效自我保护。

三、实操训练
1.模拟危险情况: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模拟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自我防御技巧。

2.实地指导:由专业教练进行实地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
和技巧。

3.实战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实战演练,检验学生掌握程度,并提供
针对性指导。

四、定期检查和复习
定期检查学生的自我防御技巧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

定期对学生进行复习和强化训练,巩固所学技能。

通过本教学计划的实施,相信学生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自我防御的
重要性,掌握基本技能,并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更好地保
护自己免受伤害。

愿每位学生都能自信、安全地生活和学习。

初中生物人体三道防线教案

初中生物人体三道防线教案

初中生物人体三道防线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学会保护身体免受外界侵害。

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是什么。

2.掌握如何保护人体的三道防线。

教学重点:1.人体的三道防线包括皮肤、呼吸道、消化道。

2.了解如何保护三道防线不受外界侵害。

教学准备:1.图片或实物展示人体的三道防线。

2.视频或幻灯片展示如何保护人体的三道防线。

3.教材:人体三大系统的生物知识。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人体在生活中遇到哪些侵害?如何保护自己?2.展示人体的三道防线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猜测是什么。

二、讲解(15分钟)1.讲解人体的三道防线:皮肤、呼吸道、消化道。

2.介绍每道防线的作用和保护方法。

三、讨论(10分钟)1.让学生分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自己的三道防线?并向全班汇报。

2.指导学生根据讨论结果总结出保护三道防线的重要性和方法。

四、展示(10分钟)1.播放视频或幻灯片展示如何保护人体的三道防线。

2.让学生结合展示内容,思考自己在平时是否有哪些不良习惯需要改正。

五、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人体三道防线的文章。

六、课堂总结(5分钟)1.回顾今天所学内容,强调保护人体三道防线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将保护自己的三道防线贯彻于日常生活中。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加深他们对人体三道防线的理解和重视。

同时,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他们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高中生物防御原理教案人教版

高中生物防御原理教案人教版

高中生物防御原理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了解免疫系统如何对抗病原微生物,掌握免疫系统的防御原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和防御原理。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图片,并介绍它们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引出免疫系统的作用及重要性。

二、讲授(15分钟)
1. 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先天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

2. 讲解免疫系统的功能:识别病原微生物、进攻并消灭病原微生物、记忆病原微生物。

3. 分析免疫系统的防御原理:非特异性防御和特异性防御。

三、实验(20分钟)
进行免疫系统的实验,观察白细胞在体外吞噬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让学生亲身体验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

四、讨论(1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免疫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如何预防疾病和加强免疫力。

五、总结(5分钟)
总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和防御原理,强调免疫系统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撰写一份关于免疫系统的防御原理的报告,并介绍如何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来增强免疫力。

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讨论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免疫系统的防御原理,提高他们对健康和免疫系统的认识。

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高中生物防御原理教案

高中生物防御原理教案

高中生物防御原理教案
目标:使学生了解生物体内外的防御机制,并理解其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生物的防御机制:外周防御和内部防御
2. 免疫系统的作用和组成
3. 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4. 疫苗的防御机制和作用
教学步骤:
1. 引导讨论: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 什么是生物的防御机制?为什么生物需要防御机制?
生物的防御机制有哪些?
2. 学习生物的防御机制:介绍生物体内外的防御机制,重点解释外周防御和内部防御的区别。

3. 探讨免疫系统:了解免疫系统的作用和组成,讨论免疫系统在保护身体免受疾病侵袭中
的重要性。

4. 深入了解免疫系统:讲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分类,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类型的免疫反
应对抵抗病原体的作用。

5. 讨论疫苗的作用:解释疫苗的防御机制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疫苗是如何帮助人类建立
免疫抵抗力的。

6. 总结和评估: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生物的防御机制的重要性,并讨论如何有
效地保护身体免受疾病侵袭。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和简答题来评估学生对生物防御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扩展活动: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疾病或免疫系统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向班级展示
他们的发现和观点。

教学反思:通过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讨论和表现,反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一步完善生物防御原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安全预防保护生命教案

安全预防保护生命教案

关于安全预防和保护生命教案为了保障和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防范能力和自救能力,我们制定了一份关于安全预防和保护生命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孩子们将了解到安全预防和保护生命的重要性,学会辨认和预防安全隐患,并掌握一定的自救技能,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常见的安全隐患通过实际的案例、视频播放等方式,向学生们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如:火灾、地震、交通事故、溺水、电击等。

2. 安全防范方法针对以上常见的安全隐患,我们向学生们系统地讲解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方法。

比如说,在火灾发生时,要尽快关好门窗,拨打报警电话;在地震来临时,要迅速找到安全的角落躲避;在交通事故发生时,要主动判断危险范围,迅速进行安全撤离等。

3. 自救技能的训练我们在课堂上模拟了一些突发事件的场景,让学生们通过自我相关的行动,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救的方法和技能。

例如:在火灾中要尽量选择逃生路线、接近窗户,以便用被子、床单等物资制作“救生绳”,进行室内逃生;遇上地震时,如果不能及时找到安全的避难点,要采用“三角形原则”,以尽量减少伤害等。

三、教学方法1. 案例讲解法我们将多样的案例和安全视频,通过短时间的演示,直观呈现给学生们,使他们能够快速地理解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

2. 实践训练法通过实际模拟、带领学生们进行实际的拯救训练,帮助他们真正掌握安全救援技能和能力。

3. 互动讲解法通过互动讲解、尝试还原场景,打破单调的讲解方式,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安全知识和技能。

四、示范和评估除了现场指导外,我们还会不定期地进行安全策略考核、真实的案例试验和其他活动如模拟考试,并为学生们的安全行为予以评估。

同时,还会邀请学生的家长和老师们到学校,共同参与这个活动,以提高家校合作的效果。

五、教学价值与意义1.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学习安全知识,加深学生对安全问题的认识,提高其安全意识,从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安全风险。

初中生物第一道防线教案

初中生物第一道防线教案

初中生物第一道防线教案目标:了解生物体的防御机制,掌握生物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什么,及其重要性。

教学内容:1. 生物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什么2. 生物体的第一道防线的意义和作用3. 生物体如何保护第一道防线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生物是如何抵御外来病原体和有害物质入侵的?2. 提问:你知道生物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什么吗?为什么说它是第一道防线?二、讲解生物体的第一道防线(10分钟)1. 生物体的第一道防线是指表皮和黏膜,它们覆盖在生物体的外表面,起到隔离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的作用。

2. 第一道防线的主要作用是阻止病原体和有害物质侵入生物体,保护身体健康。

三、探讨第一道防线的重要性(10分钟)1. 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第一道防线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以及没有第一道防线会带来的后果。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第一道防线,包括保持身体清洁、饮食健康等。

四、生物体如何保护第一道防线(10分钟)1. 教授学生几种保护第一道防线的方法,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避免不良生活习惯等。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保护自己的第一道防线,注重个人卫生和健康。

五、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生物的第一道防线在维护生物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2. 教师再次强调学生应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第一道防线。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总结并记录下自己每天是如何保护自己的第一道防线的。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维护自己的第一道防线,重视健康和个人卫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生物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什么,以及它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卫生保健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初中生物人体免疫防线教案

初中生物人体免疫防线教案

初中生物人体免疫防线教案
目标: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免疫系统的作用和防御机制。

一、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 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淋巴器官(脾脏、淋巴结等)、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和淋巴系统。

2. 免疫系统的功能: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病原体(细菌、病毒等)的侵害,维持机体内环境
的稳定。

二、免疫系统的作用和防御机制
1. 免疫系统的作用:
(1)识别并清除病原体;
(2)生成抗体,增强机体免疫力;
(3)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2. 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
(1)无特异性免疫防御:包括皮肤、粘膜屏障、巨噬细胞等,对各种病原体都起作用;
(2)特异性免疫防御:通过淋巴细胞和抗体对特定病原体做出应答和攻击,形成免疫记忆。

三、实践活动
1. 观察淋巴细胞的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淋巴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2. 模拟免疫反应:制作模拟抗体,观察其与模拟病原体的反应;
3. 实验淋巴细胞的活性:比较免疫反应前后淋巴细胞的活性变化。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免疫系统的作用
和防御机制,增强对人体免疫防线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的进行,可以培养
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加深对免疫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生物防御行为教案

初中生物防御行为教案

初中生物防御行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防御行为的意义和分类。

2. 掌握生物的主动和被动防御行为。

3. 理解生物防御行为的发展和演化。

【教学步骤】一、导入1. 让学生观察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出讨论:你们看到的生物是如何防御自身的呢?2.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为什么需要防御行为。

二、概念解释1. 解释生物的防御行为是指生物在受到外界威胁或侵害时,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来保护自己的生存。

2. 介绍主动防御行为和被动防御行为的概念,和常见的例子。

三、深入讨论1. 分组讨论生物的主动防御行为和被动防御行为的区别和联系,并总结生物防御行为的好处和局限性。

2.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防御行为是如何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四、练习与训练1. 以图片或文字形式展示一些生物的防御行为,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2. 要求学生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总结生物的防御行为的特点和分类。

五、拓展延伸1. 让学生收集更多现实中的生物防御行为案例,进行展示和分享。

2. 对比不同种类生物的防御行为,探讨生物防御行为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教学反馈】1. 结合课堂讨论和练习,让学生完成相关思考题和笔记。

2. 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意见,进行互动和讨论。

【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生物的防御行为,并写一份报告。

2. 思考如何利用生物防御行为的原理去研究和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教学资源】1. 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

2. 练习题、笔记本等教学辅助资料。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思维活跃度等。

2.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表现,评价其对生物防御行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备注】1.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加强生活案例的引导,让学生理解生物防御行为的重要性和普遍存在性。

高中生物免疫防御方案教案

高中生物免疫防御方案教案

高中生物免疫防御方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掌握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方式和机制。

3. 认识免疫系统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持免疫力。

教学内容:1. 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淋巴器官、淋巴细胞等。

2. 免疫系统的功能:识别病原体、产生抗体、清除异物等。

3. 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4. 免疫系统失调对人体的影响:自身免疫病、感染病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免疫系统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讲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工作方式。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免疫系统如何对抗不同的病原体,加深学生对免疫机制的理解。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免疫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免疫力。

5. 总结提醒: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提醒学生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资源:1. 课件:包括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等内容。

2. 实验器材:如显微镜、细胞培养皿等。

3. 参考书籍:生物课本、相关科普读物等。

评估方式: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某个疾病的免疫防御机制,展示他们的理解。

2.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免疫系统的掌握情况。

3.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互动中的表现,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延伸拓展: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免疫领域的知识,深化对免疫系统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免疫反应的现象,加深对免疫机制的认识。

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研究,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安全防护教案

安全防护教案

安全防护教案(教案格式)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安全防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常见的安全防护知识和技巧;3. 培养良好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1. 安全防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常见的安全防护知识和技巧。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张事故图片,并提问:“你们看到这张图片后有什么感想?”2. 引导学生思考,之后提示:“这是一起事故,你们认为如何预防这样的事故再次发生呢?”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安全防护。

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1. 介绍安全防护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安全防护对我们的生命和财产的保护作用。

2. 指导学生了解事故的分类(包括交通事故、火灾事故、意外伤害等),并明确安全防护的应用范畴。

Step 3:常见安全防护知识和技巧(25分钟)1. 交通安全:a) 教授行人过马路时的注意事项,如观察信号灯、振手示意等;b) 引导学生掌握乘坐交通工具时应该遵守的规则,比如系安全带、不乱扔垃圾等;c) 通过案例分析,教育学生如何避免交通事故。

2. 火灾安全:a) 教授如何正确使用火源,如煤气、电器等;b) 强调火警发生时的正确应对方式,如迅速疏散、拨打火警电话等;c) 实施火灾逃生演练,提高学生应对火灾的应变能力。

3. 意外伤害防护:a) 介绍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的意外伤害,如烫伤、割伤等;b)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日常工具和设备,如刀具、电器等;c) 强调应急处理措施,如止血、包扎等。

Step 4:案例分析(25分钟)1. 选择一起事故案例,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2. 学生展示并讨论各自小组的分析和措施;3. 教师引导讨论,总结归纳事故原因和防范措施,增加学生对安全防护的认识与理解。

Step 5:小结与提醒(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和每个人的责任;2. 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并提醒他们遇到问题时及时寻求帮助;3. 分发并帮助学生填写一份安全防护宣传单,以增强宣传效果。

初中生物人类身体系统教案

初中生物人类身体系统教案

初中生物人类身体系统教案课题:人类身体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身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2. 掌握人类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 理解人体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1. 人类的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人类的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1. 理解人类的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人类的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具准备:1. 教科书、图片资料、实物器官模型;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人类身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并带入今天的话题:人类身体系统。

二、学习人类的呼吸系统(15分钟)1. 讲解人类的呼吸系统的构造和功能;2. 演示呼吸过程,让学生理解呼吸的重要性。

三、学习人类的循环系统(15分钟)1. 讲解人类的循环系统的构造和功能;2. 使用图片资料展示心脏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心脏的作用。

四、学习人类的消化系统(15分钟)1. 讲解人类的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利用实物器官模型展示消化器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消化的过程。

五、学习人类的神经系统(15分钟)1. 讲解人类的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神经元传递信息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神经系统的作用。

六、梳理知识(10分钟)让学生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小结,强化对人类身体系统的理解。

七、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不同身体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醒学生要注重保持身体健康。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人类身体系统有了初步了解,能够认识到身体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对人体健康的意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身体系统的作用。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教案 3-3 身体的防卫(第2课时)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教案 3-3 身体的防卫(第2课时)

以上两种方法可综合使用。

例如,狂犬病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

对被狗咬伤的人,应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自动免疫方式);对咬伤严重者同时注射狂犬病血清(被动免疫方式),以提高疗效。

3.计划免疫:卫生防疫部门有计划地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使他们获得免疫,从而达到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方法叫做计划免疫。

思考:列举你曾经接种过的疫苗,然后讨论接种疫苗的目的是要预防哪种传染病,该病的病原体是什么?人体免疫功能1、免疫三大功能1.抗感染的免疫功能当人体受病原体侵袭时,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保护自身,这是免疫的抗感染功能。

2.免疫监视的功能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突变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3.自我稳定的功能能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及损伤的细胞,以保持自我稳定。

2、免疫失调时产生的疾病1.过敏反应春天有些人对花粉易引起过敏。

是免疫系统对抗原(该抗原称为过敏原)的免疫反应造成的。

抗感染过强而产生。

思考:你还知道哪些物质是过敏原?出现过敏反应时如何解决?过敏原可以是完全抗原(如微生物、寄生虫、花粉、异种动物血清等),也可以是半抗原(如药物和一些化学制剂)。

有时过敏的自身成分作为自身抗原,也可以引起过敏反应。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可用药物减轻过敏症状,但最好的办法是尽量避免与使你过敏的物质接触。

2.自身免疫病自我稳定功能(即消除衰老死亡细胞)过强时,常见的有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分辨“自我”和“非我”,而在免疫功能异常时,抗体或淋巴细胞会失去这种能力,把自身的某些细胞和组织当做入侵的抗原而攻击,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自身免疫病。

3.免疫缺陷病例如:艾滋病(AIDS)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思考1:感染了HIV后,是否就是艾滋病患者?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即呈HIV阳性,该个体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大多数感染者在感染病毒后很多年内没有任何症状,也不发生任何疾病。

高中物理防御升级系统教案

高中物理防御升级系统教案

高中物理防御升级系统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中的防御升级系统的概念及原理;2. 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3. 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防御升级系统的概念及作用原理;2. 防御升级系统的应用领域与案例分析;3.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教学重点:1. 防御升级系统的概念及作用原理;2. 防御升级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教学难点:1. 防御升级系统原理的深入理解;2.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的能力提升。

教学方法:1. 教师授课结合学生讨论;2. 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3. 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引入防御升级系统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理论知识(15分钟)1. 防御升级系统的定义和原理;2. 防御升级系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 案例分析与讨论。

三、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设计并讨论防御升级系统的实验方案,包括材料的选择、实验步骤等。

四、实验操作(20分钟)学生按照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数据。

五、数据分析与讨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六、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防御升级系统在物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如电路设备、传感器等);2. 实验材料(如金属、绝缘材料等);3.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评估方式:1. 实验报告;2. 实验操作能力;3. 讨论参与度。

拓展阅读:1. 《现代物理学导论》;2. 《物理实验教程》。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4.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4.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4.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这一节选自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调节是人和动物生命活动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方式之一,与第一章内环境稳态,第二章神经调节和第三章体液调节紧密联系,共同完成内环境的稳态调节。

本节内容是学习免疫调节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对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初中生物学有所涉及,但是不够具体,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有些概念模糊,因此需要教师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归纳,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1、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三个方面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是免疫调节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熟知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的三大基本功能,认同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组成2、教学难点免疫系统的功能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温故知新】通过我们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内环境的稳态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前面几章我们已经学习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接下来我们开始学习免疫调节。

学习免疫调节维持稳态的机制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情境创设】当我们感冒去医院时,医生经常会通过我们的扁桃体来判断是不是细菌感染【提问】1、医生为什么要检查我们的扁桃体?扁桃体肿大意味着什么?2、扁桃体肿大对我们的健康是有利还是有害?归纳总结学生答案,讲解以上问题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创设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共鸣与思考新课讲授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到处都是微生物,只是因为他们太小了,所以我们观察不到,在这个满是微生物的世界里我们人类得以生存,都是免疫系统的功劳,要想了解它的功能,我们首先要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一、免疫系统的组成【提问】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66-P69,思考问题:1、免疫系统包括哪些组成成分?2、什么是免疫器官?包括哪些?3、免疫细胞从何产生?都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作用?4、淋巴细胞如何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5、什么是抗原?抗原呈递细胞是什么?展示免疫系统组成图解,将其比作是人体的安全保卫部,包含部门“免疫器官”,士兵“免疫细胞”,武器弹药“免疫活性物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提问】免疫器官主要是由淋巴组织构成的,它们借助什么互相联系的呢?免疫器官主要包括哪些器官?【讲解】展示图4-2,介绍人体免疫器官的分布、特征及功能。

高中生物防御原理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防御原理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防御原理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体的防御机制和原理。

2. 能够掌握生物体如何对抗外界病原体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意识。

教学重点:1. 生物体的机体免疫和细胞免疫。

2. 病原体对生物体的侵入方式及防御反应。

教学难点:1. 生物体的免疫系统是如何识别和消灭病原体的。

2. 不同病原体对生物体的影响和对策。

教学内容:1. 机体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基本原理。

2. 病原体的分类和对生物体的危害。

3. 生物体的防御机制和反应。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课件。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3. 组织实地考察和观测病原体。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介绍生物体的免疫系统和防御机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步:讲解1. 生物体的机体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原理和作用。

2. 病原体的分类和侵入方式。

3. 不同病原体对生物体的危害及对策。

第三步:实验演示进行生物体对抗病原体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

第四步: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生物体的免疫系统如何识别和消灭病原体,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感染疾病等问题。

第五步: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生物体的防御机制和健康意识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物体免疫系统的进化和发展。

2. 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测各种病原体的特点和对生物体的危害。

教学反馈:请学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总结,为下节课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资源:1. 《生物学教材》2. 《生物学实验手册》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理解程度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做出调整。

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总结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的防御系统壹.病原体:一.能让生物体罹患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寄生虫二.病原体致病力强弱之指标:病原的入侵能力、繁殖能力、产生有毒物质的能力貳.病毒:一.人体有80%的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病毒大小约十~数百毫微米二.基本构造:蛋白质外壳(capsid) + 中心核酸(DNA 或RNA)1.蛋白质外壳单位:壳粒(capsomere)为颗粒状蛋白2.核酸:(1).DNA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水痘、天花、鼻咽癌、B型肝炎、玫瑰疹(2).RNA病毒:艾滋病、SARS、肠病毒、流感、麻疹、登革热、腮腺炎、狂犬病、小儿麻痺、下痢病毒、口蹄疫、ACD型肝炎、禽流感、德国麻疹三.部分具有套膜:(envelop)1.来自寄主,DNA病毒来自核膜,RNA病毒来自细胞膜2.磷脂质所组成,表面具糖蛋白,可为进出寄主细胞之锁钥,如:AIDS、禽流感、SARS3.入侵锁钥:(1).外壳本身或其上的糖蛋白,糖蛋白由病毒基因控制产生(2).例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流感病毒)套膜上镶嵌有「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两种表面蛋白。

血凝素使病毒能吸附并感染宿主细胞,神经氨酸酶则可溶解宿主细胞,让增殖后的病毒从宿主细胞中释出。

(3).人类A型流行性感冒疾病(人流感)的病毒株,主要具有H1、H2、H3三种之一的血凝素亚型,与N1、N2二种之一的神经氨酸酶亚型。

(4).高致命性鸟传人之禽流感:H5N1四.生理特征1.无细胞构造,介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非五界内生物2.缺乏与代谢相关的酵素系统(酶系),亦不具核糖体,为绝对寄生(obligate parasites),只能在寄主内可进行繁殖3.不具生长、分裂现象,但遗传物质,仍具突变、重组之能力五.依外型的病毒分类1.长杆状:如菸草镶嵌病毒,植物性病毒常如此2.球形多面体:常为动物型病毒,如腺病毒,壳上有糖蛋白3.球形:常为动物型病毒,外壳外常具套膜(寄主),如感冒病毒、AIDS4.噬菌体:寄生于细菌的病毒,像太空登陆艇六.病毒的繁殖1.感染→辨识、附着(靠外壳上的糖蛋白)→穿入→脱(除)壳→控制寄主合成病毒核酸→依病毒核酸转译蛋白质外壳暨糖蛋白→释出2.病毒离开寄主的方式(1).寄主细胞破裂解体:小儿麻痺病毒、噬菌体(溶菌酶)(2).出芽方式:常带有寄主细胞的膜,进而形成套膜,如AIDS、流感3.生活史:(1).DNA病毒(疱疹病毒)的增殖过程I.病毒藉胞噬进入细胞II.病毒套膜与核膜融合,蛋白质外壳崩解,病毒DNA进入细胞核,DNA不断复制。

III.病毒DNA转录成m-RNA进入细胞质IV.转译病毒外壳蛋白进入细胞核V.新病毒于细胞核中组合,以细胞核的核膜为套膜,再以出芽方式释出(2).RNA病毒(HIV)的增殖过程I.病毒与寄主膜上受体结合,外壳崩解,病毒RNA进入细胞II.病毒RNA反转录为DNAIII.嵌入寄主细胞核内的DNA,并转录出mRNA进入细胞质中IV.mRNA转译出蛋白质外壳暨糖蛋白V.组合并以出芽方式释出VI.套膜为寄主细胞膜(3).噬菌体I.辨识、附着II.注入DNA(外壳保留在外)III.合成核酸及蛋白质外壳IV.组合V.释出4.潜溶性生活期(1).有时病毒感染寄主细胞候,并不马上繁殖,凡而是将自己的DNA嵌入寄主中,并随着寄主DNA复制,称之(2).部分细菌须有病毒与之共存才有致病力,例如白喉杆菌(3).若以有病毒共存,常会干扰其他病毒感染相同细胞(4).此关系若受到化学或物理因素诱发,会使该病毒开始活动七.病毒使寄主罹病的原因1.增殖时消耗寄主细胞内的物质2.抑制寄主细胞的基因表现3.破坏寄主细胞膜的构造4.破坏寄主细胞溶体、造成寄主细胞死亡八.病毒引起的疾病1.全身性疾病:麻疹、水痘、登革热、AIDS2.器官性疾病:(1).神经系统的疾病:小儿麻痺病毒、狂犬病毒和日本脑炎病毒(2).呼吸道的疾病:流行性感冒病毒、SARS(3).皮肤疾病:疱疹病毒(4).肝脏疾病:肝炎病毒(A、B、C、D 、E型)九. 肿瘤病毒诱发人类癌症1. 与DNA 病毒有关的人类癌症,例如:人类乳突状病毒与子宫颈癌、肝炎病毒与肝癌……等2. 与RNA 病毒有关的人类癌症,例如:人类T 淋巴球病毒与白血症等十. 人类乳突病毒1. 人类乳突病毒HPV 子宫颈癌元凶2. 会感染人类生殖器官的皮肤及黏膜,造成各种疾病。

例如我们在临床上常见的性病“尖状溼疣,俗称“菜花“,就是HPV 的6,11基因型感染所致。

3. 人类乳突病毒是经由性交传染參. 细菌一. 属原核生物,缺乏细胞核,但遗传物质DNA 仍凝聚在一特定区域,环状摺叠二. 无膜状胞器(粒腺体、高基氏体、内质网、叶绿体、溶体….等等),但仍具核糖体 (病毒无),不具中心粒,无有丝分裂三. ATP 于细胞膜完成四. 大部分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植物为纤维素,真菌为几丁质)五. 另具质体,为染色体以外的一小段游离的DNA ,与正常生长无关,细菌分裂时,能随染色体一起复制亦可独立复制,因硷基对较简单,易为遗传工程基因载体六. 许多于细胞壁外具多糖体的筴膜,与保护、致病力相关1. 具有保护作用:可避免被寄主的白血球破坏。

例如:肺炎球菌2. 与细菌致病力有关,例如:有荚膜的肺炎球菌才会引起肺炎七. 鞭毛:1. 起自细胞膜,成分为蛋白质,是细菌的运动的构造2. 组成与真核鞭毛不同 (真核为微管以9+2的方式构成)八. 线毛1. 成分亦为蛋白质2. 正交配型的细菌才会产生线毛3. 与细菌的附着能力和接合作用有关4. 线毛与基因交换 (1). DNA 的提供者(F+)(2). DNA 的接受者(F-)(3). 利用线毛将基因,由F+复制送入F- 中,引起 F- 中之基因重组(4). 不增加数目,只基因重组九. 内孢子1. 若干种类会形成休眠的内孢子2. 不是生殖方式3. 可度过环境不良时期4. 杀死内孢子的方法5. 高压蒸气灭菌法:121℃,蒸气压 1.1 kgw/cm ,15分钟6.干热灭菌法:160 ℃干热2小时十.革兰氏分类1.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不同,经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可呈现不同的颜色2.革兰氏阳性菌(1).细胞壁较厚,由肽聚糖组成,易受水解酶或溶体素所分解(2).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呈紫色,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炭疽杆菌3.革兰氏阴性菌(1).细胞壁较薄,由肽聚糖外加一层质膜所构成,可防酵素分解(2).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呈红色,例如:大肠杆菌、鼠疫杆菌、霍乱弧菌十一.细菌的增殖:1.二分法的无性分裂生殖,无有丝分裂2.改变基因的方式:(1).接合作用(2).转型作用:活菌直接摄入DNA片段,例如肺炎双球菌中R型摄入以热杀死的S型的DNA结果转为S型的现象(3).转导作用:噬菌体带入新基因十二.细菌使寄主罹病的原因1.分泌外毒素:(1).成分为蛋白质(2).毒性很强,易受温度影响,易诱发免疫反应(3).来源:革兰氏阳性菌所分泌,包括:I.神经毒素:例如肉毒杆菌、破伤风杆菌II.肠毒素:例如霍乱弧菌病菌III.溶血素:例如炭疽杆菌、猩红热病菌2.释出内毒素:(1).细菌死亡后释出(2).成分:脂多糖、脂蛋白(3).毒素较弱,对热安定,可引起发烧、白血球减少、休克(4).来源: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成分,包括I.分泌体外酶: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II.凝固酶:使寄主血液不流通III.血纤维蛋白溶酶:引起寄主内部出血IV.胶原酶:破坏寄主的胶原蛋白肆.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一.直接接触:与带原者直接接触而传播,如:握手、接吻、抚摸和性交等二.间接接触:经由受病原体污染的无生命物体所传播,例如:水和食物、注射器材、玩具、输血等三.空气传播:吸入含有病原体的空气或飞沫四.生物媒介传播:例如:登革热、日本脑炎和狂犬病伍.人体的防御系统:一.非专一性防御系统1.可防止病原体的入侵或摧毁病原体,无特定对象2.第一道防线:皮肤与黏膜的防御作用(皮膜屏障)3.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抗微生物蛋白质’、发炎反应二.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的防御作用1.皮肤:(1).皮肤外层角质化,可防病原体侵入(2).皮肤汗腺、皮肤皮脂,使皮肤pH值维持3~5不利病原体生存(3).汗液、泪液、唾液含溶体素-细菌的细胞壁溶解2.黏膜(1).呼吸道皮膜:I.黏液包裹微生物II.纤毛摆动排出痰(2).胃黏膜(胃腺)分泌的胃液含有盐酸,可杀菌(3).生殖道黏膜亦可分泌酸性物质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4).皮膜表面的共生微生物可与外来病菌竞争,使其难以大量繁殖三.第二道防线:1.吞噬作用(1).白血球藉伪足将微生物或异物摄入,并藉溶小体分解,包含:I.嗜中性球:最先进入发炎部位、数量也最多,可藉变形虫运动穿过微血管至组织间隙进行吞噬作用,再利用溶体内的酵素将吞噬入胞内的病原体分解II.嗜酸性球:对抗较大病原体,例如寄生虫III.单核球:可增大为巨噬细胞(I).巨噬细胞功能:吞噬作用、抗原呈现和产生细胞激素以调节发炎反应和活化淋巴球(II).巨噬细胞释出生长因子经血液送到红骨髓使之产生更多白血球(III).游离巨噬细胞:可随血液循环至感染处(IV).固定巨噬细胞:大多固定分布在脑、肺、肝和淋巴结等部位IV.自然杀手细胞(I).不必到胸腺成熟的淋巴球(II).作用方式和细胞毒性T细胞相似(III).可攻击癌细胞和受到病毒感染的细胞2.发炎反应(1).发炎产生红、肿、热、痛四大症状(2).受伤的组织释放舒缓肽→痛觉受器→感觉神经→大脑→引发痛觉(3).受伤的组织释放舒组织胺,微血管血流量增加产生红、热症状,微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让吞噬细胞进入组织中,引起肿的症状(4).发炎反应中,血液会将抗微生物蛋白带至受伤处,包括:溶体素、干扰素和补体I.补体(I).是血液中一系列的小分子蛋白质由肝脏制造(II).补体的作用方式:调理作用、细胞溶解、趋化作用II.干扰素(I).当组织被病毒感染破坏,巨噬细胞、淋巴球或组织细胞会释出的物质(II).可抑制病毒复制的过程,对短期的感染控制很有效,可减低其他细胞受感染的机会(III).非专一性防御,但有物种专一性(5).发炎部位战死的白血球、细菌和组织液形成脓(6).严重的发炎反应会引起发烧、全身倦怠的症状,因为大量活化的白血球分泌发炎介质,可增加吞噬细胞的活动力暨增加干扰素的产生四.第三道防线--专一性防御作用1.主要在次级淋巴器官中产生,以淋巴球为主体所产生的一种防御作用,包括:(1).细胞免疫:免疫细胞分泌酵素破坏受感染细胞(以T细胞为主)(2).体液免疫:抗体—抗原反应(以B细胞为主)2.有四大特征:辨认力、专一性、多样性、记忆性3.淋巴系统(1).淋巴系统包括:I.初级(中枢)淋巴器官:(I).骨髓:内含干细胞,是白血球分化生成处(II).胸腺:是T淋巴球成熟的场所II.次级淋巴器官:是白血球执行功能的场所(I).淋巴结:网状构造,不具收缩能力(II).脾脏(III).黏膜表皮层淋巴组织(IV).扁桃腺(2).脾脏是最大的淋巴器官分为白髓(由淋巴球和巨噬细胞组成)以及红髓(由红血球、淋巴球和巨噬细胞组成)I.富含T细胞、B细胞及巨噬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