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

课时课题: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重点)②分析生物圈中生物栖息地的类型(重点、难点)③举例分析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2. 能力目标通过对生物栖息地类型的探究,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确立本节应用“情境激趣-——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本节课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小学形成的阅读能力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本节主要的知识点并识记。

再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实例,通过读图、观察和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归纳出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分析不同生物的栖息地类型,认识到地球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关注生物的栖息地、关注生物圈就是关注人类自己的生存。

本节课通过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观赏图片、阅读教材、表达交流,学生可初步形成生物生活环境的科学概念,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地球仪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3分钟课件展示:两种不同的天空、陆地、海洋,让学生分析比较哪个有生机:欣赏图片,发挥想象力有生物生活的天空、陆地、海洋更有生机。

使学生从感到熟悉、亲切、的图片入手,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将注意给学生2分钟识记,中间教师抽查学生掌握情况。

合作探究点拨建构20分钟【过渡语】通过老师检查,基本的知识点同学们能够掌握了,但还有一些知识我们需细致研究。

探究任务一、生物圈的范围请同学们精读课本第6页和第7页的相关链接,结合观察自己手中的地球仪,理解生物圈的范围。

合作讨论:1、生物圈的范围是什么?2、动手画出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示意图?3、分角色扮演,说出三个圈层中各有哪些生物存在?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后,结合学生画的生物圈的图讲解,明确生物圈的范围。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生物与环境》教案【八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生物与环境》教案【八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生物与环境》教案【八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爱好【教学重点】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预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

【教学过程】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那么,同学们谈一谈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2、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后,谈自己的观点,教师摘要板书。

(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

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3、师:大家谈了自己看法,我们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实呢?大家说说要注重什么?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

(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什么?三、阅读书种子发芽实验内容:1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提示:选大小差不多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盒子里,每盒放入2-3颗绿豆,并垫纸巾。

2教师分发记录表,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实验报告。

3将对同学完成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四、布置作业;1、学生认真完成种子发芽实验报告种子发芽实验(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和相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生活的环境2.掌握细胞内外液体环境的特点与作用3.掌握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途径及其重要性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细胞内外液体环境的特点与作用2.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途径及其重要性【教学难点】1.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机理及其重要性2.如何在实验中观察细胞所处环境【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2.实验教学法3.讨论教学法【教学内容】一.概念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细胞内外环境,对细胞的生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细胞内环境:包括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质是细胞内液态环境,细胞核内包含染色体等遗传物质。

细胞外环境:包括细胞外质,细胞在外部介质中生存。

二.细胞内环境1.细胞质①水:细胞质中水占80%~90% ,水的重要性是整个细胞环境最基础的质量基础。

②溶酶体:细胞内一种包含多种酶的空泡,可以吞噬和分解有害物质。

③核糖体:细胞内一种质体,它对细胞的物质代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④线粒体:细胞内生命活动重要场所之一,被视为细胞“发电站”。

2.细胞核细胞核内包含遗传物质DNA,是细胞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细胞外环境1.细胞外液珠:由于各细胞膜的存在,细胞外液环境被分成细胞外液珠和负电位珠。

2.细胞外负电位环境:由于细胞负离子的存在,细胞外环境呈现出负电位环境。

3.细胞间隙液:成为细胞体积的一半或以上,与细胞外液珠、细胞外负电位环境隔开。

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是维持细胞生存的重要条件。

其中,物质的进出通过细胞膜进行。

1.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①扩散作用:分为简单扩散和载体介导扩散。

②特殊通道作用:由膜蛋白质通道介导。

③渗透作用:利用溶剂通过膜向浓度较高的一侧运动。

2.物质进出的重要性物质进出细胞膜是细胞的专门活动方式,能够满足细胞对外界条件的不断调整和改变的不断适应。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与导入教师简单介绍细胞生活的环境及其作用观察课件图片或实物,并尝试回答问题知识讲授介绍细胞内外液体环境的特点与作用讲授解析,提出提问倾听,做笔记并尝试回答教师提问重点突出重点介绍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途径及其重要性讲授解析,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倾听,做笔记,并尽量理解教师的讲解实验部分利用实验观察细胞所处环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跟着教师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板书设计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内环境: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外环境:细胞外液珠、细胞外负电位环境、细胞间隙液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渗透作用、扩散作用、特殊通道作用物质进出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本课时重点介绍了细胞生活的环境及其作用,细胞内外液体环境的特点与作用,以及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及其重要性。

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一、教学内容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二、教学目标1. 学习生物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与细胞的关系。

2. 学习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光照等对细胞的影响。

3. 掌握由于环境变化产生的生物适应。

4.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了解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 生物细胞与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关系。

2. 环境因素影响细胞生存条件。

3. 生物在环境变化中的不同适应形态。

四、教学难点1. 细胞对环境的适应。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法:介绍环境与细胞之间互动的过程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 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组织学生理解环境对不同生物的影响,探讨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方法。

3. 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生物适应环境的案例,学习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

六、教学步骤1. 热身导入(5分钟):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接触到的环境因素,经常接触到哪些环境。

2. 知识讲解(25分钟)(1)介绍生物在空气、水和土壤中生活的基本情况。

(2)讲解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光照等对细胞的影响。

(3)引入适应性变化的讲解,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不同形态。

3. 讨论互动(15分钟):通过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讲述环境对不同生物的影响,探讨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方法。

4. 案例教学(15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5. 作业布置(5分钟):作业内容是让学生找出自己生活中对环境影响很大的行为,以此加深他们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不仅教会了学生生物细胞与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关系,而且让学生了解了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光照等对细胞的影响,并研究了生物在环境变化中的不同适应形态。

通过案例教学,还能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应该注意科学性、启示性和实用性的兼顾。

高中生物教案细胞的生活环境

高中生物教案细胞的生活环境

高中生物教案——细胞的生活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生活环境,理解内环境的组成及作用。

2. 让学生掌握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以及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3.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意义。

2. 教学难点: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维持稳态的机制。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细胞生活环境的重要性。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内环境的组成和稳态的意义。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内环境失调引起的疾病,强化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认识。

四、教学内容:1. 细胞的生活环境——内环境a. 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b. 内环境的作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a. 温度b. pH值c. 渗透压3.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意义a.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b.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细胞的生活环境——内环境的组成、理化性质及稳态的概念和意义。

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内环境失调引起的疾病。

为后续学习细胞代谢、免疫调节等知识打下基础。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人体内环境图片,引发学生对细胞生活环境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内环境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和渗透压,并通过实例阐述其重要性。

4. 内环境稳态概念讲解:讲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内环境稳态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内环境失调引起的疾病,如糖尿病、酸中毒等,强化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认识。

七、课后作业:2. 思考题:分析内环境失调引起的疾病,如糖尿病、酸中毒等,阐述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

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

姓名:王敬单位:翼云中学 E—mail: wangjingshengwu@ 课题: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2013 年 9月 11 日,星期三,第六节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②分析生物圈中生物栖息地的类型;③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对生物栖息地类型的观察,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生物圈的范围教学难点:关注身边的生物栖息地的保护。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是学生走进中学除了绪论外的第一节课。

这节教材的内容比较单薄。

如何让整个教学过程显得丰满?我的设计理念是不断创设新的情景,提供一个合适的教学平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且由浅入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教材第一部分是通过“图片和数字、文字等资料”,让学生认识到所有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生物圈,增强学生对“生物圈”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部分内容安排了“观察思考”。

通过讨论活动,让学生感受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具有主动保护生物生存环境的意识。

讨论活动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过程,它需要前期知识准备、教师指导、学生分工合作、调查实验、讨论、归纳交流等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今后的合作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课件;学生准备:调查一种常见生物的生活环境教学过程:复习提问3分钟课件展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1.我们身边的生物通常分为哪几类?2.简述生物的生命现象?思考回答各题的答案:1.植物、动物、微生物。

2.新城代谢、生长和发育、繁殖、遗传和变异、应激性、适应和影响环境。

温故知新,检查学生学习记忆效果;通过对知识的再现,加深学生的记忆效果。

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

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

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一、前言生物的生活环境对它们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生物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课程,学生通过学习生物的生活环境可以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认知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本教案将以生物的生活环境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对其生存和发展的影响;2.掌握不同生物的适应特征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心。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生物的生活环境概述(授课)首先,通过授课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生物的生活环境的概念和基本内容,包括生物的生活环境的组成要素、种类和特点等。

2. 观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观察不同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可以安排学生观察花木的生长情况、昆虫的栖息地选择等,引导学生发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3. 分析不同生物的适应特征(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物进行研究,分析该生物的适应特征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可以让学生参考相关资料、采访专家或进行实地考察,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生物与环境的保护(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及其生活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探讨如何保护生物的生活环境。

可以通过小组展示方式,让学生分享各自的保护措施和建议,以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心。

四、教学过程安排1.第一堂课,通过授课的方式介绍生物的生活环境概述。

可以使用图片、图表等多媒体资料辅助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第二堂课,进行观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实践活动。

提前准备好所需的观察工具和材料,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3.第三堂课,进行分析不同生物的适应特征的小组合作活动。

提前给学生一些学习材料,指导他们进行研究和分析,并组织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和讨论。

高中生物《细胞的生活环境》教案设计范文

高中生物《细胞的生活环境》教案设计范文

高中生物《细胞的生活环境》教案设计范文教案设计:细胞的生活环境引言: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其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细胞的正常运作和发育。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了解细胞的生活环境,包括细胞膜的特性、渗透与渗透压、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等内容。

一、认识细胞膜1.概念解释:细胞膜是细胞的皮肤,由脂质双层组成。

2.特性:a.选择性通透性:允许一些物质自由通过,限制其他物质的进出。

b.稳定性:保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相对稳定。

二、渗透与渗透压1.渗透的概念:溶液中溶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过程。

2.渗透压的定义:维持水溶液中渗透平衡所需的外部压力。

3.渗透压的影响因素:a.溶质浓度:溶质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

b.温度:温度越高,溶质分子运动越剧烈,渗透压越大。

c.环境压力:环境压力越大,渗透压越大。

三、细胞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1.强渗透环境下的细胞适应性:a.鱼类的适应性:能通过鳃排出多余的盐分,保持体内渗透平衡。

b.植物的适应性:通过扩张射水胞降低细胞内渗透压。

2.弱渗透环境下的细胞适应性:a.鱼类的适应性:吸取水分以及通过归还尿液排除过量的水。

b.植物的适应性:通过打开和关闭气孔调节水分的流失。

四、细胞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适应性1.寒冷环境下的细胞适应性:a.鱼类:血液中的抗冷蛋白减少冻结的可能性。

b.植物:体液中的低温抗性蛋白保护细胞免受寒冷的伤害。

2.高温环境下的细胞适应性:a.鱼类:鳃的扩张增加散热面积以及背部含有黑色素表面的温度调节。

b.植物:通过气孔关闭减少水分流失,并且通过调节根系温度降低体温。

五、练习与讨论1.谈谈温衡细胞在渗透压方面的适应性。

2.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3.了解细胞对不同温度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你认为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中是否有生物存在?六、实验设计推荐1.实验目的:观察植物细胞在强烈渗透环境下的变化。

2.实验步骤:a.准备一片鲜嫩的洋葱表皮。

b.将洋葱表皮放入高浓度食盐溶液中。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 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 (新版)济南版-(新版)济南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 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 (新版)济南版-(新版)济南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2、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而全球人口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应该保护环境。
(四)知识迁移
1、神七飞天是全中国人民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那么,你知道宇航员要想在太空生存,需要携带哪些物品吗?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描述生物圈的X围,说明生物栖息地的特征。
教学难点:分析生物圈中生物栖息地的类型。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课堂检测
提问生物的基本特征
二、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太空画面及优美的自然风景图片,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哪些地方有生物生存呢?
2、决定栖息地特征的因素
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的生活环境
课 题
生物的生活环境
课 时
本学期第 课时
日 期
本单元第课时
课 型
新授
主备人
复备人
审核人








知识
1、描述生物圈的X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举例说出不同生物的栖息地,且它们是不同的,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能力
通过生物栖息地类型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课本P9页巩固提高。

初中生物【生物生存的环境】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生物生存的环境】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生物生存的环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初中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是学生走进中学除了绪论外的第一节课。

这节教材的内容比较单薄。

如何让整个教学过程显得丰满?我的设计理念是不断创设新的情景,提供一个合适的教学平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且由浅入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教材第一部分是通过“观察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让学生认识到所有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环境,增强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第二部分内容安排了“观察校园植物的生存环境”。

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感受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具有主动保护生物生存环境的意识。

调查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过程,它需要前期知识准备、教师指导、学生分工合作、调查实验、讨论、归纳交流等过程。

针对是第一次调查,所以在组织好调查活动上,下一些工夫。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今后的调查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策略:①关于“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的教学,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把自己想象成是其他星球的生物,会有怎样的遭遇,从而明确目前只有地球适于生物生存;如“为生物寻找自己的家”,然后分析这个“家”的环境特点以及这个“家”如果遭到破坏的可能后果,从而深刻了解生物生活的环境。

让学生谈谈太湖蓝藻爆发带来的严重后果,让学生体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最后安排学生谈谈自己如何保护环境,把教育落到实处。

②关于“观察校园植物的生存环境”,针对学生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而且是进入中学的第一次调查活动。

为了提高调查的有效性,要作好调查前的充分准备。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初一的学生认识的植物并不多,所以为了避免学生的盲目性,每次我都准备一份很详细的校园植物分布图,在校园平面图上标出哪个位置有什么植物。

每一组同学都带上这份图去调查,可以让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知识与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课前准备:校园植物分布图、多媒体课件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举例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尝试对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分类。

幼儿生物教案:认识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幼儿生物教案:认识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幼儿生物教案:认识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认识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一、引言幼儿时期是孩子进行认知学习的关键阶段之一,了解和探索动物世界是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教案旨在帮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培养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认识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1.陆地动物群落陆地上栖息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在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中适应生存。

我们可以带领幼儿参观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学习观察不同类别的陆地动物。

(1)森林中的动物:如狐狸、松鼠、老虎等。

它们需要茂密的树木提供食料和栖息地。

(2)草原中的动物:如斑马、狮子、长颈鹿等。

这些动物需要广袤而开阔的草原提供足够食料和运动空间。

(3)沙漠中的动物:如骆驼、蝎子、沙漠狐等。

它们不仅需要适应高温干旱的环境,还要更好地储存水分和适应极端天气。

2.水生动物群落水中世界也是生活着各种各样奇特的动物。

带领幼儿参观水族馆或海洋科普中心,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并了解水生动物的特点。

(1)淡水生物:如鲤鱼、泥鳅、螺蛳等。

这些动物栖息在淡水湖泊、江河和溪流中,对于水质和温度有较高的要求。

(2)海洋生物:如海豚、鲨鱼、珊瑚等。

它们生活在广阔的海洋中,需要适应盐度、压力和温度的变化。

三、认识不同动物的习性1.食性差异了解不同动物的食性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它们选择并获取食物的行为。

(1)肉食动物:如老虎、狮子、豹子等。

它们以其他动物为食,拥有锋利牙齿和敏捷的动作能力。

(2)草食动物:如大象、羚羊、牛等。

它们以植物为主食,拥有强壮的牙齿和适应各种植被的胃部消化系统。

(3)杂食动物:如狗、人类等。

它们既可以吃肉类食物,也可以摄入各类水果、植物。

2.行动能力差异不同动物具备不同的行动能力,在适应不同环境和生活方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1)飞禽:如鸟类。

鸟类拥有轻巧的骨骼、坚硬而坚固的羽毛,以及快速而灵活的翅膀,使它们可以在空中自由飞翔和觅食。

(2)爬行动物:如蜥蜴、乌龟、蛇等。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教案、教学设计
,涵盖生态因素、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对生物影响等方面,检测学生对知识 点的掌握。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讨论,共同分析解题思路和答案正确性。 4. 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巩固。 (五)总结归纳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 3.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生物生存依赖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的观念。 4.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生物与环境现象,提高学生的实 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1. 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观察并记录身边的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的现象,要求至少 列举三个实例,并分析这些生物是如何适应其所处环境的。 要求:描述清楚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分析准确生物的适应性特征,字数不少于 300 字。 2. 设计一份关于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小调查,选择一个具体的生物群体(如鸟类、昆虫、 植物等),调查其在不同生态因素下的生存状况,并撰写调查报告。 要求:调查报告中包含调查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字数不少于 500 字。 3. 根据课堂所学的生物适应环境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一个关于保护生物多 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建议。 要求:建议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字数不少于 200 字。 4.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生物学素养。 要求:独立完成练习题,及时复习巩固,查漏补缺。 5. 阅读拓展资料,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更多实例,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要求:选择一篇与生物适应环境相关的文章或视频,总结归纳其中的关键信息,字数不少于 300 字。 作业布置时,注意以下几点: 1. 作业难度适中,既要巩固所学知识,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作业量适宜,避免增加学生负担,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实践。 3. 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作业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 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中学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中学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课 题
生物的基本特征
日 期
课 型
新授
主备人
复备人
审核人
感知目标
学 习
目 标
1、知识目标:描述生物圈的概念和X围,理解生物圈适于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描述栖息地的概念,举例说明栖息地的类型,描述栖息地破坏的因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并爱护身边的生物,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3、热带雨林高速毁灭的主要因素?
5
综合训练
见基础训练第四页《基础知识巩固》
5
归纳延伸
(附板书)
上述只列举了几种栖息地类型,了解更多的栖息地类型,请课后查阅相关资料。
3
教学后记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地球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星球,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微生物都在这里生存繁殖,组成了一个大家庭。那地球上所有的地方都有生物生存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生物的生活环境。导入新课。
2
自学文本
自学方式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找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学习主线,对照学习主线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问题预设
一、双基引导
1、生物圈得X围?
2、课件中列举了哪些栖息地类型?
3、栖息地的形成因素有哪些?
二、思考与探究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栖息地的种类。
5
交流
学习
交流
方式
以不断扩大X围的交流方式,以小组交流为主,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组际和师生交流。
知识梳理
疑难解答
处理学生在交流中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
2
难点精讲
1、生物圈的X围是海平面以上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下10千米之间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约100米和海面以下约100米的X围内。

高中生物生活的环境教案

高中生物生活的环境教案

高中生物生活的环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2. 掌握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3. 培养保护环境意识,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教学内容:1. 不同环境下生物的适应能力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 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教学重点:1. 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教学难点:1. 生物适应能力的原理和机制2. 如何有效保护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教学方法:1. 讲授2. 实验观察3. 互动讨论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环境下的生物,引发学生对生物生活环境的好奇与思考(5分钟)2. 讲解:介绍不同环境下生物的适应能力及其原理,讨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15分钟)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了解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行为表现(20分钟)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有效保护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提出相关建议和方案(15分钟)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5分钟)教学评价:1. 考试:以选择题、解答题等形式考查学生对生物生活环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考察他们实际行动的效果和意义拓展延伸:1. 探究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特殊物种适应能力和生存策略2. 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的各种措施和重要性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学》相关章节2. 图书、视频等辅助资料3. 实验器材和实验指导书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物生活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环保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行动起来,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幼儿生物教案:认识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幼儿生物教案:认识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幼儿生物教案:认识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一、引言幼儿时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阶段,通过对动物生活环境和习性的了解,可以增加幼儿对自然界的认知和理解。

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编写一份生物教案,帮助幼儿认识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本文将依次介绍教案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二、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

2. 帮助幼儿认识不同动物的习性。

3. 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与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动物的生活环境1.1 森林中的动物:例如熊、鹿、狐狸等。

1.2 水中的动物:例如鱼、蛙、鳄鱼等。

1.3 草原中的动物:例如斑马、大象、狮子等。

1.4 家中的宠物:例如狗、猫、鸟等。

2. 动物的习性2.1 森林中的动物:例如熊会在冬天进入冬眠,鹿喜欢在森林中寻找树叶等。

2.2 水中的动物:例如鱼会用鳞片游动,蛙会在水中呼吸等。

2.3 草原中的动物:例如斑马会迁徙寻找食物,狮子是草原的猎食者等。

2.4 家中的宠物:例如狗会护卫家庭,猫喜欢捉追小动物等。

四、教学方法1. 观察实物法:在课堂中使用图片、幻灯片或实物模型等教具,让幼儿观察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2. 互动讨论法:提问引导,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并与其他幼儿进行互动交流。

3. 游戏体验法:组织一些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让幼儿通过参与游戏来体验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五、教学评价1. 能够准确地描述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2. 能够参与到互动讨论中,分享自己对动物的认识和理解。

3. 能够在游戏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体验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六、结语通过本教案,我们可以帮助幼儿认识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提高他们对动物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与保护意识,让他们树立起保护动物的观念。

希望教案能够为幼儿的生物教育提供有效的指导,使幼儿能够乐于学习、积极参与,成为热爱和保护动物的好少年。

初中生物与环境教案

初中生物与环境教案

初中生物与环境教案
年级:初中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护自然的精神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讨论:请学生描述一下他们身边的环境是怎样的?
2.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对生物有什么影响?
二、学习内容(10分钟)
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需要环境提供生存所需的养分、氧气和水等
2.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对生物造成的影响
三、实践活动(15分钟)
1. 观察实验:带领学生观察实验,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环境,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四、总结(5分钟)
1. 总结:总结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2.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记录环保行动
五、课堂反思(5分钟)
1. 教师反思: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如何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环保?
教学资源:
1. 教材《生物与环境》
2. 实验器材:盆栽、水培植物等
教学评价:
1. 学生课堂表现
2. 作业的完成情况
3. 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
教学反馈:
1. 总结学生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于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
2. 收集学生对于环保的想法和建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精选16篇)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精选16篇)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精选16篇〕篇1: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教学目的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展归类。

②尝试描绘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③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才能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才能。

④通过本课的学习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加强保护生物资的意识。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②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才能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才能。

难点:①试描绘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态。

②能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

教学设计学生根据经历举例,说说什么是调查。

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调查我们身边生物的方案,最后通过比照总结、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考前须知。

学生根据经历,分析^p 我国在进展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说说我国是如何进展人口普查的〕,从而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考前须知。

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出什么是调查,再以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为实例,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后和书上关于调查方法的介绍比照,总结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考前须知。

以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根据经历说出我国在进展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比拟详细的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考前须知。

实地调查进展校园生物调查。

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他们身边的生物名称,教育学生保护生物资。

进展社区生物种类调查。

调查中老师应注意平安第一,并注意引导学生保护生物资。

进展农田生物种类调查。

注意引导学生保护农田。

布置课下内容写一份调查后的感受。

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并与全国初一学生相比拟。

课后各组整理照片,举办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图片展。

提出要求:身高要求是净高,以小组为单位,注意组员间的通力合作。

以班为单位,请各小组互相协作。

篇2: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的教案关于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的教案教学目的:1.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展归类。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举例说出不同生物的栖息地是不同的。

3、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对生物圈及生物栖息地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表达和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情感。

探究一:地球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是否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生物的生存呢?请同学们看课本P6第二段,完成以下两个问题。

1、生物分布在哪一区域内?这一范围大体的数值是多少?2、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物分布在哪一范围内?探究二:为什么只有生物圈才适合生物的生存?请举例说明。

探究三:地球为生物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栖息地,不同类型的栖息地具有的特点相同吗?其中分布的生物的种类相同吗?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7页内容,完成下表中孔雀与野大豆栖息地特点的比较。

栖息地类型阳光水分温度营养供给分布生物孔雀野大豆阅读教材P8图1.1—6,完成观察与思考1、2题。

通过比较发现,由于不同的栖息地具有的条件_________,从而决定了各种栖息地具有不同的__________,在不同的栖息地中生活着不同的______________。

反之,不同类型的生物的栖息地也不尽相同。

想一想:如果上述栖息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会对其中的生物造成什么影响?假如水这一条件发生了改变。

通过学习发现,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可能会导致生活在其中的生物数量减少甚至死亡。

探究四:导致生物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小结:我们人类等各种生物都生活在——地球这个美丽且唯一的家园中,我们只有保护好生物圈及栖息地,才能正常的生存。

让我们都行动起来,一起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吧!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一些收获,请写在下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王敬单位:翼云中学 E—mail: wangjingshengwu@
课题: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3 年 9月 11 日,星期三,第六节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②分析生物圈中生物栖息地的类型;
③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物栖息地类型的观察,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生物圈的范围
教学难点:关注身边的生物栖息地的保护。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是学生走进中学除了绪论外的第一节课。

这节教材的内容比较单薄。

如何让整个教学过程显得丰满?我的设计理念是不断创设新的情景,提供一个合适的教学平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且由浅入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教材第一部分是通过“图片和数字、文字等资料”,让学生认识到所有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生物圈,增强学生对“生物圈”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部分内容安排了“观察思考”。

通过讨论活动,让学生感受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具有主动保护生物生存环境的意识。

讨论活动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过程,它需要前期知识准备、教师指导、学生分工合作、调查实验、讨论、归纳交流等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今后的合作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调查一种常见生物的生活环境
教学过程:
通过对以上图片的分析一处课题“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生活环境”
教师板书课题:“生物的生活环境”
自学课文,完成下列内容。

(课件展示自学任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提到了那些生物?他
过渡语:我们已经比较系统的学习了有关生物圈、栖息地的相关问题,请思考:
1.(选择)生物圈是()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地球上全部适合生存的环境
1.图中4种生物的栖息地个有什么特点?
板书设计: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的是“以学定教,当堂提高”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

课前精心设计了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有针对性的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对神经结构模型的运用,让学生对“神经”这一极其抽象的概念,有了一个比较具体、深刻的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优点:
1. “问题式”教学法能有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

在教学中,及时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来回答,引起他们思维的碰撞。

2. 科学地运用过渡语,使生物教学中各个知识面、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3. 本节课内容不多,知识点较为完整,课上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不足:
1. 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有针对性的视频对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会更有帮助。

2.板书设计是借用的入选教案中的原图片,没有创新、改进和提高。

2013 年9 月 15 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