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2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二:文言文教学重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二:文言文教学重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二:文言文教学重点。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学目标和要求非常重要。

教师需要根据学科标准和学生的特点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有效地开展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中华文化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强化学生的语文表达与交流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针对七年级学生,我们应该明确文言文教学的主要要求,包括:通过文言文阅读理解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形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修养;通过文言文阅读与翻译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文言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笔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文言文教学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差异化教学法、讨论法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设置,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言文的词汇、语法和语言表达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练习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文言文教学要注重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教师需根据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完整且有连续性的教学过程。

为此,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教材的核心立意和重要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并细化教学过程和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包括三个方面:1、预习环节:让学生自主阅读预习课文,对生词和语法点进行学习和记录。

2、教学环节:中心教学环节,教师通过讲解、导读、分析案例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语言表达特点。

3、练习环节:让学生在阅读、翻译、写作等环节中实践所学知识,巩固语法、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写作能力。

四、教学技巧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课堂氛围。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如下教学技巧:1、情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逼真的情境描述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授课的效果。

2、语言转换法:利用学生所掌握的日常用语或口头语言进行句式的转换,巧妙地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语气和表达方法。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初一上册《学会记事》(第2课时)教案+学习任务单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初一上册《学会记事》(第2课时)教案+学习任务单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初一上册《学会记事》(第2课时)教案+学习任务单一. 教材分析《学会记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记事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记事的基本方法,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

本文语言朴实,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记事能力,但往往在记事时缺乏条理性和清晰度。

本文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通过分析、模仿文中的记事方法,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人和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记事的几种方法和技巧,学会运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述人和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模仿文中的记事方法,提高自己的记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学会观察和思考生活,提高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记事的基本方法,能够有条理地记录人和事。

2.难点:如何运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述人和事,提高记事的质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记事。

2.案例分析法:分析、模仿文中的记事方法,提高自己的记事能力。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提高记事水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记事的基本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记事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文中记事的方法和技巧。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记事练习。

如:描述一下自己最近发生的一件事。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评,让学生在评价中巩固所学的方法和技巧。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如何将在课堂上学到的记事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初一语文教案(15篇)

初一语文教案(15篇)

初一语文教案(15篇)七年级语文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⑵了解散文的特点,体会抒情散文如何以一定的事物为写作对象抒发情感。

⑶理解把握文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写法。

2.能力目标: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清晰的脉络结构。

⑵学习通过运用感官细致描写景物的写法。

⑶体会用词准确的语言特点,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优美语言和写景物技巧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读出春天的特点,表达美好的感受,体会用词准确生动的语言美。

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顺口,读流畅,读出感情。

为了使学生朗读的有兴趣、有效果,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先展示“春天”的画面,再伴随音乐进行范读,为学生创造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阅读兴趣。

在“自主”朗读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本文的写景方法和优美的语言,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巩固并理解课堂内容又设置了练笔这一环节,还留下了积累美句和推荐美文的课后作业。

2.学法:本文着眼于感受、欣赏、品味朱自清优美的语言和出色的写作技巧,用听读、美读、赛读,画面再现文字、圈点勾画、旁批等多种形式,体味本文的语言美,学习本文描写技巧,运用“朗读,质疑,探究,解疑,练笔”这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以读为主,通过读来理解内容结构,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㈠导语设计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古人对春天的吟咏和称赞的诗句很多,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是剪刀”。

你还能说出描写春天的古诗句吗?(多媒体展示诗句)2、济南的冬天学习目标: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一下)语文教案:第2课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一下)语文教案:第2课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自读课文,预习字词;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3、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3、概括文中典型事例,快速把握文意;边读边画出精辟语句,养成精读、细读的习惯。

情感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合一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体会抒情、议论、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教法学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

”——毛泽东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欣赏七子之歌——澳门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闻一多二、闻一多先生简介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46年7月11日,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惨遭暗杀,闻一多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置生死于度外。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学情分析通过对《春》的学习,学生对比喻、拟人、远近结合等写作手法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和了解。

《济南的冬天》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颇具特色。

所以,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让学生敢于并且能够分析修辞句,了解一类阅读题型。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结构,明白“温晴”是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主分析文本语言,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从而更深层次感受文章的情感。

3、通过“换”的办法,让学生体会比喻与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对修辞语句进行规范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能够自主规范的分析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表达效果,克服小学时期用“生动”“形象”“具体”等简单概括的习惯问题。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清楚“济南的冬天”不能更名为“冬天的济南”的原因。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六、教学工具PPT多媒体教学七、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同学们,一说起冬天,我们就会想到厚厚的棉衣、暖手袋、暖气等一大堆御寒的物品;我们就会想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样的极尽寒冷与孤独的诗句。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感受了朱自清先生笔下春的妩媚,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老舍,去领略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一起去探究一下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模样。

2、作者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3、正字音,识生字词(1)学生齐读课后读读写写,读准字音,教师强调易写错的字词。

(2)完成同步上的字词练习。

4、文章结构分析(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一个词,找出之后展示在黑板上。

(2)教师根据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词,逐一与学生一起辨别,排除掉除“温晴”以外的其他词语,并让学生笔记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是“温晴”。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2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2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2一. 教材分析《古代诗歌四首》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包括了《登鹳雀楼》、《春晓》、《宿建德江》和《竹里馆》四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四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汉字和语法知识,对于古诗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由于古代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学生对于古诗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古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四首古诗,掌握古诗中的重点字词,理解古诗的基本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培养自己的情感素养和人文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四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含义。

2.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古诗原文、翻译、图片等内容的课件。

2.音响设备:准备音乐和朗读音频文件。

3.纸笔:用于学生做笔记和写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四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意境。

然后,播放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四首古诗的原文,引导学生跟读和朗读。

同时,对古诗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和翻译。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 说和做(完美版)教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 说和做(完美版)教案

2.说和做【教学目标】1.了解闻一多、臧克家的相关情况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体会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

3.了解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4.感受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并理解其作用。

(2)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意和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1)对闻一多先生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和剪裁材料的写法。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梳理行文思路,体会本文严谨的结构和精当的选材。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出示闻一多先生的图片。

教师独白: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

板书课题:(出示课件2)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进作者教师以课件展示形式展示作者“臧克家”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出示课件4)预设:(出示课件4)臧克家(1905—2004),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力的作品。

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有《罪恶的黑手》《春风集》等十多部。

(2)背景资料教师讲解涉及这课的重要知识,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出示课件5、6)教师: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本名家骅,湖北浠水人。

诗人: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闻一多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七年级语文教案:往事依依2授课计划

七年级语文教案:往事依依2授课计划

七年级语文教案:往事依依2授课计划授课计划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们发挥想象力,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进一步认识作品,理解作品主旨。

2、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学生们对作品中人物和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感受,提高语文素养与实际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们的探究精神与合作意识,进一步发挥集体智慧。

二、教学重点1、人物形象描写。

2、感情表达与交流。

三、教学难点1、对人物情感的解读,引导学生们进入作品主题思考。

2、开展分角色朗读活动,增强语文表达技能。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以“人物形象”为主题,询问学生们喜欢哪些小说或电视剧,以及其中有哪些深入人心、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并进行简短讲解。

2、分组探究以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展开学习,掌握作品人物形象特点,以及人物性格特征、经历等,进行交流探究。

3、角色扮演按照故事情节和人物特征,进行角色扮演训练,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人物心理并加深体会,通过口语表达学生们的情感和思考。

4、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们按照角色,分组朗读,在每个角色的人物情感和内心矛盾上尽可能表达出来。

5、主题思考提出主题思考问题,引导学生们进一步探究作品主旨,比如问题“为什么黄蓉最终能找到自己的归宿”。

6、作业布置要求学生们撰写一篇读后感,或者根据自己的思考融合作品情节和人物形象,完成小作文。

五、教学评价1、分组合作能力。

2、口语表达能力。

3、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

六、教学参考书目1、《往事依依》2、田间:《往事依依2》评论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授课,学生们的兴趣浓厚,分组合作比较紧密。

但是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发音较为生疏,表演力度不够,需要在这方面进行相关训练。

对于主题思考部分,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回答大部分较为肤浅,或是一些流于表面的猜想,需要加强思考深度。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二、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部优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二、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部优教案教学设计

《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教案珠海八中导入: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见人生得一知己,乃一大乐事,一大幸事!可是如何得到知己呢?如何成为别人的挚友呢?这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今天我们一起进入《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活动。

学习活动目标:1、人生所贵在知己——理解“朋友”的内涵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把握交友之道3、独学而无友——领悟友谊的真谛学习活动重难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把握交友之道学习活动一人生所贵在知己——理解“朋友”的内涵1、你是如何理解“朋友”?请你用一句话阐述。

2、解读“朋友”内涵“朋”字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平等的内涵。

“友”象两只同时生出来的右手。

两手相交表示在握手,以表达友好的关系。

总结:朋友的基本内涵:平等(精神)、友好2、朋友的传统称谓有许多,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请连线。

八拜之交有兄弟姐妹般情谊的朋友布衣之交不以诚相待的交情金兰之交不计贫贱、身份的朋友车笠之交交情不深的朋友乌集之交平民之间的友谊泛泛之交同心合意,生死与共的朋友学习活动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把握交友之道1、朗读小组推荐与交友相关的诗词句、名言,并挑选一两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2、(1)听交友典故朗读视频刎颈之交(朗读者:刘峰炜、林锐、赖道睿)割席断交(朗读者:蔡心恪)伯牙绝弦(朗读者:梁拓)管鲍之交(朗读者:游昔芮)(2)小组讨论:选择典故中一个人物说说你对他的评价。

3、听了同学的分享,关于交友之道你有哪些启示?(小组合作将内容写在卡片上)例:尊重差异、坦诚相待、平等待人、善交良友宁缺毋滥、平淡是真、不分贵贱、宽厚待人等学习活动三独学而无友——领悟友谊的真谛1、播放“我们是朋友”视频学生每个人交一张与朋友的合影,并用简短言语介绍相识相知之由。

教师后期将其制作成视频。

2、分享交友过程能够发人深省的经历。

(教师先分享经历,引领学生们畅所欲言)3、为你写诗——用诗歌赞美朋友教师朗读送给朋友的一首小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的精神魅力,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们在学习和理解上的亮点与不足。
首先,通过引导学生们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我发现他们对这位伟大人物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尤其是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充分展现了他们对闻一多先生精神品质的认同。这一点让我深感欣慰,说明学生们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了很好的收获。
-写作手法学习:掌握作者运用具体事例来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言行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情感教育:感悟闻一多:课文中描述闻一多先生“说起话来,总是那样的热情洋溢,富有感染力”,这是描绘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教师需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从语言表达中感受人物性格。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言行特点及其精神品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闻一多先生精神世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精神品质内化为自身的行动指南,在日常生活中勇于担当、积极进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教学难点
-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闻一多先生的言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情感共鸣: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语言表达:学生可能难以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情感体验,需要教师指导。
-文化理解:帮助学生理解闻一多先生所代表的时代背景和民族精神,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其言行特点。闻一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学者,他的言行体现了爱国主义和勇于担当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律教学教案二

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律教学教案二

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律教学教案二在初中阶段,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重头戏,学生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其中,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七律教学则是诗歌教学中的重点。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多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律教学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1.掌握七律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方法。

2.通过学习优秀的七律诗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3.通过完成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七律的韵律特征。

七律是一种古体诗歌形式,采用横对仗、平起平收、四句一韵、定型的抒情诗体。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七律句式多种多样的韵律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对韵律的敏感度。

2.掌握七律的写作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七律诗歌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积累素材、构思主题、排布诗句、加入修辞手法等一系列写作技巧,使学生在诗歌创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

3.掌握七律诗歌的欣赏方法。

教师要选取经典的七律诗歌,通过课堂欣赏和学生自主欣赏两种方式,让学生在欣赏优美的诗歌之中,领略文学的魅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1.多媒体展示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媒体展示经典的七律诗歌,以图像、声音、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使学生在欣赏诗歌之中,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七律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方法。

2.互动探究法在课堂上,教师可采取互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由教师引导学生在分析诗歌韵律、内容、结构的过程中,提炼出七律的写作规律和技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效果。

3.写作训练法在七律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写作训练。

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模仿、修改、创新等方式,多次练习写作技巧,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欣赏几首经典的七律诗歌,让学生从视觉、听觉、情感等多个方面感受诗歌的美感。

教师介绍七律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方法,通过互动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诗歌的韵律、内容、结构等方面。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案策划、工作计划、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copywriting planning, work plan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speech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课题:《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1.了解济南的特点和气候特征。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范文(2篇)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范文(2篇)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范文【教材简析】《安塞腰鼓》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是一篇散文。

它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散文,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解读: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歌颂阳刚之美,人就应痛快淋漓的生活、表现等,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这篇文章的教学必须以读为主,在不断的诵读中进一步感受其中蕴含的生命气息。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能力目标:立足课文,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体会文章的形式美与内在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开放课堂,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的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难点:文中多次写到“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反复抒写起到什么样的艺术效果?【教学流程】一、播放视频,激发兴趣(多媒体)第五代导演陈凯歌有一部电影《黄土地》,在____世纪____年代风靡欧洲。

它靠什么征服西欧的观众?是拥有“天下第一鼓”美称的安塞腰鼓。

从此以后,每逢国庆庆典,我们总能看到安塞腰鼓的激越场面。

今天就让我们感受一下安塞腰鼓生命的激情。

(播放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看完视频之后,用一个词语或句子概括一下你的感受。

二、初读,感受安塞腰鼓形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课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请找出来。

说说你所感受到的安塞腰鼓好在哪里?总结明确:安塞腰鼓好在:火烈的舞蹈场面;鼓声的巨大力量;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变幻的舞姿。

(火烈的舞蹈场面;鼓声的巨大力量;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变幻的舞姿。

用电子白板写出来。

)三、诵读,感受安塞腰鼓气势安塞腰鼓表演是那样的有“劲”,作家描绘它的语言带“劲’’吗?这“劲”是大量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带来的??(排比)(电子白板展现出来)明确:排比的类型:句内排比、句间排比、段间排比。

初中语文教材第七年级第二章教学解析

初中语文教材第七年级第二章教学解析

初中语文教材第七年级第二章教学解析【初中语文教材第七年级第二章教学解析】在初中语文教材的第七年级第二章中,主要学习了课文《阅读与写作》。

本文将对该章进行教学解析,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章的知识。

一、教学目标本章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2.学习提取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分析归纳文章内容;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文《阅读与写作》的学习与分析;2.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的学习;3.学习如何提取文章中的关键信息,理解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4.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练习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本章的教学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提出问题、讲述故事或引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解决问题。

2.讲授法:通过讲解主要知识点,介绍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和结构。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他们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观点,并从中获得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观点。

4.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和关键句子。

5.写作训练:通过给学生写作任务,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本章教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导入与预习:激发学生对阅读与写作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预习课文。

2.课文学习:逐段阅读和分析课文,辨析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与逻辑关系。

3.重点知识点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课文理解与提取: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提取文章的关键信息和主旨大意。

5.个人思考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发展及演变过程,了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2.认识能用现代汉字书写的简化字,能书写小学规定的教材生字。

3.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讲解汉字的发展及演变过程,使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以及简化汉字的过程。

2.指导学生认识小学规定的教材生字,培养学生用书写来体会汉字之美。

3.教学内容繁杂,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来分配时间。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用图片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汉字,让学生对汉字及其演变有基本的了解。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写作业时用简化字,你们知道为什么会简化吗?
3.讲解汉字的起源及发展,让学生了解汉字之美。

二、教学主体:
1.认识简化字:讲解简化字的产生,将认识的简化字分类,比较常用的简化字和繁体字。

2.认识小学规定的教材生字:通过课外拓展阅读的方式,展示一些特殊的符号或文字,让
学生认识并把他们规范书写出来。

3.书写教材生字:通过错误演示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书写教材生字。

三、教学结尾:
1.以汉字为主题的书法比赛、诗歌书画大赛、摄影比赛等,让学生感到汉字独特魅力,学
以致用。

2.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汉字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汉字,提高孩子
的阅读及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
1.学生书写教材生字的水平。

2.对汉字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3.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度。

4.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精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在生活中体会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教学重难点: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精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二、讲析(一)把握全文结构(苏园特征)1、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闻名语文教化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始终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识,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化的探讨。

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

TheClassicalGardensofSuzhou2、解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足以说明苏州之美。

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

叶圣陶先生从观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详细而生动的说明。

3、范读开头两段,(1)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2)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3)(他山之石)各地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设计风格是什么?(4)(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务必使巡游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备的图画。

(5)(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为了达到“完备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协作,讲究花草树木的衬托,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案5篇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案5篇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案5篇七班级语文阅读教案1《三颗枸杞豆》教学目标:1、诵读观赏课文,体会课文生动、细致的描写。

2、深化探究三叔的语言,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3、合作学习,领会珍惜时间、抓住生命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

2、领会珍惜时间、抓住生命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探究三叔的话,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合作探究。

教具: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活动:一、播放歌曲《童年》,导入新课。

一首悦耳的歌曲将我们带回到了那金色的童年,童年,它就像一幅画卷,记载了我们成长中许多秀丽的回忆。

同学们,你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呢?指名介绍自己的童年。

老师总结,导入课题:刚才几位同学都介绍了自己丰富多彩的童年。

童年,几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欢乐的。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作家程海笔下“我”的童年。

板书《三颗枸杞豆》。

二、引导学生初读感悟,发觉问题。

1.过渡到入:同学们,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创新型的人才,而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就在于敢于怀疑、敢于发觉问题。

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在这方面做得比较精彩,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次表现的机会,大家想不想表现!2.老师投影出示:以跳读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发觉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顺手作笔录,看谁找的最多,最有价值。

3.老师读题,强调跳读的方式。

4.学生跳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5.指名说,老师准时予以鼓励。

注: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1〉小树林为什么能成为我的乐园?〈2〉我被送进学校后,为什么觉得脸汉字都是黑乎乎的?〈3〉爸爸的拳头,使我乖乖的上了几天学,但为什么我经过小树林时,又旧病复发了?〈4〉阳光为什么是一绺一绺地,像金色的丝绸?〈5〉为什么“我”在小树林里看到黑乎乎的人影,首先想到的是爸爸、老师,而不是三叔?〈6〉三叔为什么说“谁又不是这样呢”?〈7〉“我呆呆立了一会儿,突然感到很乏味”,这是为什么?〈8〉三叔三幅画的含义是什么?三、引导学生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三叔语言的含义。

统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写作 学会记事

统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写作 学会记事

写作学会记事1.结合阅读课文,了解记叙的六要素,学会有详有略、条理清晰地叙写事件。

2.启发学生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来表达感情。

3.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的习惯。

一、导入新课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谈到写作时说:“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

”善于“讲故事”,也就是擅长“记事”,写作文就不在话下。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写作“学会记事”,试试把一件事写清楚。

二、教学开展1.探究活动一:笔下有“路”——思路清晰◎文本示范。

根据下面表格中关于课文《散步》的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把“散步”一事讲清楚的。

作者将“散步”时发生分歧的原因、解决分歧的经过和分歧事件的结果写清楚了,从而表现了一家人浓浓的亲情和对生命的感慨。

教师小结:将事件写清楚的具体方法: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背景;有条理地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突出重点情节。

◎修改片段,实战演练。

借鉴课文的写作思路,抓住相关要素,修改“写作实践一”中的片段。

要求:(1)直接或间接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2)梳理事情的发展脉络,突出重点的过程。

2.探究活动二:添枝加叶——写作有细节◎经典回顾。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悄悄地躲”“偷偷地听”“悄悄地进来”的动作,“眼边儿红红的”的神态,生动表现了母亲的担忧和关心,对“我”的深深理解和包容。

“扑”“抓”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害怕儿子自暴自弃的痛心、焦急情绪。

“忍”表现了母亲克制悲痛来安慰儿子的痛苦。

教师小结:抓住某个瞬间,将其分解、延长,添加细节,把简单的事情写得丰富具体。

◎修改片段,实战演练。

又如刚才的片段,围绕“摔跤倒地的一瞬间”,可以增加哪些细节?不妨以下面的表格提示,发散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