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浙大2014本科生培养方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New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一、培养目标Ⅰ.Educational Objectives本专业着重培养集清洁与可再生能源科学及工程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毕业生能在电力、动力、汽车、化工、冶金、机械等部门从事节能减排和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及自动化等相关方面的的研究、教学、设计、开发、管理和营销等工作。

This program is designed to prepare cultivation of compound interdisciplinary top-ranking technicians and managers of both clean energy & renewable energy science and power engineering knowledge and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ique. Students can pursue a career in departments related to electric power, cryogenic refrigenration, automotive ergineering, fluid machinery, metallurgy, chemical industry, medicine and other various sectors. Students are quealified for jobs concerning research, teaching, desig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n energy saving, emissions reduction, solar energy, wind energy, bioenergy, automotive ergineering and other various sectors.二、基本规格要求Ⅱ.Skills Profile1、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特别是有较好的人文素质;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力学、热学、电工与电子、自动控制及能源动力工程基础理论等;3、熟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运行等基本技能;5、掌握一门外国语,要求能阅读专业书刊,并有一定的听说能力,对于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以上水平(含四级);6、具有一定计算机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解决工程中的有关·167·问题;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4级)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事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利用工程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能源学、传热学、半导体物理学、电工电子技术、材料学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光伏技术与应用、风能与风力发电、能源工程管理等专业知识及运用能力,并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和专业理论,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素质;2.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较宽广的专业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能源科学、传热学、半导体物理学、电力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3. 掌握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光伏技术与应用、新能源发电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4. 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及外语应用能力;5. 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主干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光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四、主要课程工程制图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逻辑系统与设计电力电子技术半导体物理工程化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新能源概论材料科学基础光电子技术光伏电池原理与工艺光伏发电技术风能与风力发电技术能源工程管理五、主要实践性环节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生产实习实训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六、主要专业实验传热学实验工程热力学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光电子技术试验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实验光伏电池原理与工艺实验光伏发电技术实验风能与风力发电技术实验等七、标准学制四年八、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九、周次分配十、教学进程安排符号说明:—理论教学★入学教育~军训×实习// 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考试十二、集中实践性环节教学进程表十三、课程模块学分分配表十四、课程学时分配表十五、有关说明1. 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两门课程均按专题分散进行,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1学分不计入总学分。

浙江大学能源环境与工程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能源环境与工程培养方案

2013级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掌握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知识,能从事清洁能源生产、火力发电及其自动化、能源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制冷与低温、空调与人工环境等专业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优化运行与生产管理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与有效利用及环境保护的理论与技术,受到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进行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及设备的设计、优化运行、研究创新与生产管理的综合能力。

本专业分能源与环境工程及自动化、制冷与人工环境及自动化两个专业方向。

毕业生将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本专业方向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2.掌握以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理论、力学、机械设计及系统工程等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3.掌握以能源转化、涡轮机械原理、热力环境控制、热工信号处理技术、热力系统工程、能源生产过程自动化、新能源等为主要内容或者以低温、制冷、暖通、空调、人工环境及自动化为主要内容的专业知识;4.具有熟练的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所必需的工程技术能力;5.了解本专业科技发展的新趋势。

专业核心课程透平机械原理能源转化(含锅炉原理)制冷原理低温原理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自动控制理论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概论教学特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传热学制冷原理低温原理燃烧基本原理和建模研究型课程:能源与环境技术进展 CFD软件应用低温工程材料讨论型课程:热能工程试验技术基于循环经济的能源环境系统制冷与人工环境英语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计划学制4年最低毕业学分160+5+4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科专业类别能源动力类所依托的主干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说明辅修专业:在专业课程中选修34学分,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必修。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浙大2014本科生培养方案(完整版)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浙大2014本科生培养方案(完整版)
生在掌握高效、安全、节能、环保和可循环的过程装备创新设计理论、控制方法和集成技术的同时,有宽
Z U 广扎实的科学知识和人文基础知识,以及健全的个性发展、活跃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精神境界。 he ni 毕业生需要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j v 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i e 2.具有从事过程装备设计制造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 a r 3.掌握工程基础知识,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力学、机械、控制、化工、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基本理论 n s 和基本知识;,具有系统的过程装备设计制造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g it 4.具备设计和实施压力容器、流体机械与控制相关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U y 5.掌握高效、安全、节能、环保和可循环的过程装备创新设计理论、控制方法和集成技术;具有追求 n 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过程装备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 i 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浙 ve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知识信息的基本方法; 江 r 7.了解与过程装备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 s 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大 i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学 ty 9.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大 101C0010
学101C0020 261C0031
工程化学 机械制图及 CAD 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 理论力学(甲) 电工电子学 电工电子学实验 材料力学(乙)
261C0080 材料力学实验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New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8级)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人文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拥有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新能源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对复杂工程项目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能及时跟踪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并应用于工程实际,能够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等部门独立从事新能源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工程设计、系统运行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预期学生毕业五年左右应达到以下目标:目标1:具有人文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目标2: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对新能源领域中复杂工程项目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

可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特别是在光伏行业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目标3:具有独立从事与新能源领域相关的技术研发、工程设计、系统运行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能胜任光伏生产设备维护、工艺开发和新能源电站项目实施和管理等工作。

目标4:能够进行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

目标5:能够持续跟踪新能源专业前沿技术,具备工程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

目标6:能够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具有终身学习能力。

二、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物理学、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新能源特别是光伏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物理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新能源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能够设计/开发新能源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新能源系统或装置,并能够在设计/开发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实验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新能源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浙江大学2014培养计划

浙江大学2014培养计划

浙江大学卓越工程师计划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标准与实现途径软件工程专业以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为教育理念,培养具有良好软件设计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管理与沟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软件人才,使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项目管理以及软件系统的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并具有推动软件产业不断开拓创新的动力与素质。

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与软件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系统设计与分析、软件项目管理、团队合作与交流等方面能力的训练。

对应ABET《EC2000》标准,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具有宽厚的数学、科学和工程知识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本专业领域必要的技术基础和理论知识,包括程序设计技术、系统平台技术、软件工程方法等;(对应ABET《EC2000》标准1)2.具有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初步能力;具备软件系统的实现能力以及测试能力;具有使用软件开发工具的能力;(对应ABET《EC2000》标准2、3、5、11)3.了解本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以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获取新知识与技术的能力;(对应ABET《EC2000》标准9、10)4.能认识和遵循职业规范与社会伦理道德,具有职业责任感;(对应ABET《EC2000》标准6、8)5.有一定的组织、沟通与职业发展能力。

(对应ABET《EC2000》标准4、7)一、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标准根据软件工程专业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制定以下具体标准,其中【X】为ABET《EC2000》标准中对应的第x条。

1、学科知识和理解力1.1 基础的数学和科学知识【1】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工程经济、管理、政治学、文学、法律、艺术等。

1.2 核心工程基础知识【1】掌握本专业领域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离散结构、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和网络、数据库、软件工程基础等相关知识。

关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思考

关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思考
目前袁国内大部分高校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都是以能源与动 力工程专业为基础袁再开设几门与新能源领域相关的课程袁并没有从 根本上解决培养方案的问题袁因此袁在课程体系设置尧专业素质培养尧 本科生就业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遥 例如院渊1冤专业特色不明确曰渊2冤专业 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脱节曰渊3冤实践教学和创新教学的形式化[4-5]遥 因 此袁本文针对目前各高校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模式培养中存 在的主要问题袁提出了具有特色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遥
揖参考文献铱 咱1暂冯大千,刘国良,范大和,等.浅谈叶新能源概论曳课程教学实践[J].科技视界, 2016(19):157-157. 咱2暂张宏丽,王存旭,郭瑞.美国俄勒冈州技术学院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2):103-105. 咱3暂陈登宇.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2015(3):61-62. 咱4暂熊超,袁洪春,朱锡芳,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时代教 育,2013(19):37-37. 咱5暂柏金,王谦,何志霞,等.关于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思考[J].科技创新 导报,2015(17):2-3.
咱员员暂/a/20160201/47314126_0.shtml[DB/OL]. 咱员圆暂/n1/2016/0428/c1008-28311721.html[DB/OL].
咱责任编辑院田吉捷暂
94 科技视界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咱责任编辑院朱丽娜暂
淫基金项目院河南省野热能与动力工程冶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渊VTNE018冤遥 作者简介院张军渊1987要冤袁男袁湖北荆州人袁博士袁郑州轻工业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袁讲师袁主要从9 页冤(87):32-33. 咱苑暂/photo/2014-10/21/c_127124126_2.htm[DB/OL]援 咱愿暂/2016/0407/202442.shtml[DB/OL]. 咱怨暂/gzdt/nyxtxw/201603/t20160311_193130.html[DB/OL]. 咱员园暂/qslb/esxxlb/168042.htm[DB/OL].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New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Major学科门类工学代码08Discipline Type: 工学Code: 08专业类能源动力类代码0805Type: Energy and Power Code: 0805专业名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代码080503T Title of the Major: New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de:080503T一、学制与学位Length of Schooling and Degree学制:四年Duration:Four years学位:工学学士Degree:Bachelor of Engineering二、培养目标Educational Objectives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发展潜力的新能源领域高级专门人才。

风力发电方向的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风电场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风能资源测量与评估,风力发电新技术开发等风能与动力工程领域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并能从事新能源相关领域的专门技术工作。

生物质能方向的学生毕业后可在大型现代化电力及能源企业、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企业、能源与环保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或在各级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从事生物质能、电力、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咨询和监管等工作;也可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从事生物质高效转化及清洁利用领域的科研、技术开发和教学等工作。

光伏发电方向的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太阳电池设计与制造、光伏系统设计、光伏电站规划、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以及太阳能发电新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并能从事其它相关领域的专门技术工作。

The graduates of wind energy & power engineering may find engineering or managerial positions in wind energy & power engineering (WEPE) for wind power plant planning, design, constructio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wind turbine generator system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wind resources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wind power new technology design, etc. They can also undertake the professional posts in other fields.The students of this major are educated into professionals of new energy level with strong foundations, broad knowledge scopes, strong practical abilities, and great potentials.The graduates of biomass energy can undertake productio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works for Large-scale Modern Power and Energy Enterprise, Powe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and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terprise, undertake planning, design, building,consultation and supervision works of biomass energy, power, energy conservancy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for institutions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at all levels, and undertake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ork.The graduates of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may find engineering or management positions in photovoltaic field for solar cell design and fabrication, photovoltaic system design, and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design, constructio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olar power new technology exploitation, etc. They can also undertake the professional posts in other related fields.三、专业培养基本要求Skills Profile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政治理论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基础;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本专业的生物质能方向主要包括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生物化学、工业微生物学等基础知识,光伏发电方向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固体物理、量子力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控制工程等基础知识,风力发电方向主要包括工程力学、工程图学、空气动力学、机械设计、电工学、控制理论、管理学等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领域所必须的专业知识,生物质能方向包括生物质生物转化技术、生物质热化学转化技术、反应工程、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等,光伏发电方向的太阳电池物理、太阳电池材料与器件、太阳电池材料测试分析、光伏系统的设计、光伏电站设计、运行与控制等,风力发电方向的风力发电原理、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风电场电气部分、风电场运行与控制、风力发电项目开发等,了解本学科发展趋势;4.本专业的生物质能方向还应具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图学、机械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光伏发电方向还应了解太阳能发电科学技术发展,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风力发电方向还应熟悉国家关于风力发电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写、译的基础,能顺利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创新意识、组织管理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14级培养方案.pdf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14级培养方案.pdf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14级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现代企业中对能源科学、热能动力工程、能源系统自动化、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以及能源管理等方面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也可以从事本专业范围内的教学、科研和技术工作,并为研究生教育输送合格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企业中能源科学、热能动力工程、能源系统自动化、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以及能源管理方面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在流体力学、传热学、热力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牢固掌握锅炉技术、制冷技术、热管技术、能源监测与能源管理、热力系统、热工系统等方面设计和运行管理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三、主干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四、专业核心课程电工电子学B、工程制图A-1、工程制图A-2、工程力学A、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锅炉原理、制冷原理与设备、换热器原理与设计、热工测量与仪表、汽轮机、燃烧学、泵与风机、热工基础实验、新能源开发与利用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知识领域教学环节名称学分学期培养模式通识教育入学教育0.5 1 学校军训 1 1 学校英语强化周0 2-3 学校社会实践 3 暑期学校+企业数学及自然科学大学物理实验A-1 1.5 3 学校大学物理实验A-2 2 4 学校一般工程基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2 5 学校工程热物理热工基础实验 2 5 学校热能工程热工技术实训 1 6 学校锅炉原理课程设计 4 6 学校换热器课程设计 4 7 学校专业综合实践金工实习 3 3 学校生产实习 3 5 学校+企业毕业实习 3 8 学校+企业毕业设计(论文)15 8 学校合计45355六、标准学制与授予学位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七、知识体系及学分构成通识教育知识领域课程性质与学分要求必修限选最低要求任选最低要求合计通识教育学分合计44 10.5 6 60.5专业教育数学及自然科学15.5 0 0 15.5 一般工程基础15.5 0 0 15.5 专业技术相关原理与方法10.5 0 0 10.5 制冷与低温工程 3.5 0 - - 力学原理与方法12 0 0 12 动力机械及工程 3 0 0 3 工程热物理7.5 0 0 7.5 新能源技术 2 0 - - 流体机械及工程 2 0 - - 热能工程19 0 - - 专业综合实践24 0 0 24 专业教育学分合计114.5 0 11 125.5 最低毕业学分158.5 10.5 17 186选修比例选修学分(限选最低要求 + 任选最低要求)/ 最低毕业学分 =14.8%八、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安排表通识模块(60.5学分;必修44.0学分;限选10.5学分;任选6.0学分)知识领域课程性质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讲课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开课学期备注高等数学必修11学分必20040131 高等数学A-1 5.580800 0 1 必20040141 高等数学A-2 5.596960 0 2思政课必修12学分必2303007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321616 0 1 必2303009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21616 0 2 必2303004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82424 0 3必2303005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 482424 0 4必29020041 形势与政策 2 32320 0 春/秋体育必修5学分必28010010 大学体育-1 1 28280 0 1 必28010021 大学体育-2 1 28280 0 2 必28010030 大学体育-3 1 28280 0 3 必28010040 大学体育-4 1 28280 0 4 必28010060 大学体育-5 0.512120 0 6 必28010070 大学体育-6 0.512120 0 7356英语必修4学分,限选4学分必24010401 基础英语-1 4 64640 0 1限24010411 基础英语-2 4 64640 0 22选1限24010441 拓展英语 4 64640 0 2必24010111 英语强化周0 000 0 2军事必修2学分必29030042 军事理论 1 16160 0 1 必29030012 军训 1 000 0 1计算机必修5学分,限选1学分限14020141 信息技术基础训练与测试 1 1600 16 1 必14020014 VB程序设计 5 80400 40 2人文社科类最低1.5学分限见附表1 春/秋公共艺术类最低2学分限见附表1 春/秋创新创业类最低2学分限见附表1 春/秋其他必修5学分,任选6学分必29050021 专业导学0.5880 0 1 必29030021 入学教育0.5000 0 1 必29030031 就业指导 1 16160 0 7 必29020011 社会实践 3 000 0 暑期任29050032 自主学习 6 000 0 春/秋说明:1.自主学习学分包含网络视频课程、经典名著研读及其它学分。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模板】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模板】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行业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能在新能源领域内从事太阳能光伏/光热、光电子和储能相关材料、器件及系统的技术研究、工艺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维护、技术支持、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工程师。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毕业5年左右具备下列水平:1、系统的思维能力1.1 具备扎实的新能源专业基础和前沿知识、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和对复杂工程问题的理解、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抽象、推理、论证和判断能力,能敏锐洞察问题的本质;1.2 熟练应用工程科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太阳能光伏/光热、光电子和储能系统所涉及的复杂工程问题,对关键技术提出解决策略,能提出系统科学的整体解决方案,考虑到现实的制约,如经济、环境、社会、政治、伦理、健康和安全满足预期的需求,以及可制造性和可持续性。

2、工程创新能力2.1 掌握科学的工程方法、工具及实验手段,具备利用科学技术资源开展研究的能力;2.2 具备设计和开展实验研究的能力,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2.3 具有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以及现实工程中提升太阳能、光电子和储能领域相关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或开发新产品或提出有效管理策略的能力。

3、项目执行能力3.1 针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开发、选择与运用合适的计算机软件、网络信息资源、测试分析仪器、电子电路设计和模拟仿真工具等多种先进技术方法及工具;3.2 具备调动人力、技术和资金的能力,具备组织和开展项目实施的能力;3.3 具备与专家及公众交流的能力、融入到职业环境的能力、持续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

4、团队协作能力4.1 具备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协同工作能力,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4.2 能迅速获取和拥有合作伙伴、专业组织及网络、社会各种资源,融入、领导及带动团队开展协同创新。

5、国际视野5.1 尊重不同社会价值,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规则和与本专业相关国际惯例与标准;5.2 对本行业前沿技术和产品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

培养方案-浙江大学本科生院

培养方案-浙江大学本科生院

2.5 2.0-1.0 二 秋冬,春夏 4.0 3.0-2.0 三 秋冬,春夏 +1.0 0.0-2.0 一 +1.0 0.0-2.0 二、三、四
ia (2)军体类
5.5+3 学分
ng 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课程,每门课程 1 学分,要求在前 2 年内修读。学生每年的体质
测试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成绩不另记录;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达标者按+0.5 学分记,
s 1.通识课程
42+5 学分
大 i (1)思政类
学 ty 课程号
课程名称
11.5+2 学分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2.0-1.0 一 秋冬
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2.0-1.0 一 秋冬
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Z031E003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he 371E0010 形势与政策Ⅰ j 371E0020 形势与政策Ⅱ
浙 江 大 学
051F0030 大学英语Ⅳ
Z U 051F0600 英语水平测试
3.0 2.0-2.0 一 春夏 1.0 0.0-2.0
hej niv (4)计算机类
5 学分
i e 分 A、B 两组,由学生选一组修读。
a r 1)A 组
5 学分
n s A.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
3 学分
g it 课程号
文学与艺术类(课程号带“I”)、沟通与领导类(课程号带“J”)、经济与社会类(课程号带“L”),
U 科学技术组课程包括:科学与研究类(课程号带“K”)、技术与设计类(课程号带“M”)。 n 工学类(航空航天与过程装备)学生的通识选修要求: iversity 1)在“通识核心课程”中至少修读一门;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专业代码:080503T专业名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二、培养目标及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新能源产业,根据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备物理学、电子学、材料学、化学、能源科学、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学科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能从事新能源开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能源环境保护工程与生产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二)培养规格1. 德育方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祖国、奉献社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具有团队精神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及专业思想素质。

2. 智育方面(1)具有扎实的物理、电子、材料、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2)掌握以能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相关课程为主要内容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及相近专业的基本工作能力与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信息的方法,了解本专业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3.体育、美育及其它方面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掌握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修养.三、专业特色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适应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要求,并与社会需求有效接轨而设立的本科专业,是应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于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工程技术类学科.本专业设置充分依托现有的我校省级重点新型功能材料、低维材料与清洁能源创新型科技团队、先进微纳功能材料实验室的优质教学资源,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构建以新能源材料基础课程为平台、以新能源工程应用为目标、以新能源利用为方向的宽口径培养模式。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面向市场需求、产业和领域需求,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三维空间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且具有面向产业和领域需求的研发能力、工程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有能力作为新能源工程设计、LED照明工程、太阳能光电/光热和储能系统及能源工程控制的科学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新工艺和新技术、工程应用和技术管理的跨学科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利用、能源工程控制的基本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与有效开发利用的理论与技术,接受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进行新能源相关领域的材料研发、系统设计与控制、新工艺/新技术设计和工程应用等综合能力。

1. 应具有以下素质(1)政治素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良好的道德品质;(2)文化素质:了解人类的文明史和科学发展史;(3)心理素质:具有强烈的对社会和人类的责任感,脚踏实地、奋发向上的精神;(4)身体素质:强健的体魄及对紧张工作的适应性;(5)业务素质:能源领域的材料研发、系统设计与控制、新工艺/新技术设计和工程应用,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学风2. 应掌握以下知识(1)具有良好的数学、物理、电子、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太阳能光电/光热、LED发光照明、新型储能系统、材料科学基础、电子电路、计算机语言基础知识;(3)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专业理论、基本技能,具有从事专业生产、技术管理、工艺设计、性能测试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及系统集成控制的研究与开发能力;(4)了解相近专业(如材料物理、自动控制、物理化学和物理学等)的一般原理和知识;(5)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新成果和发展趋势,熟悉国家关于新能源产业与工程研究、科技开发及相关产业政策,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3. 应具有以下能力(1)具备新能源相关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及系统集成控制的研究与开发能力;(2)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材料设计和工程应用的编程能力;(3)具备外语的听、说、读、写、译基础,能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4)表达思想,撰写论文的能力;(5)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追踪本学科发展动态的能力;(6)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认证培养方案探讨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认证培养方案探讨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认证培养方案探讨嗨,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一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认证培养方案。

这个方案可是我积累了10年经验的心血结晶哦!下面我们就开始吧!让我们来谈谈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认证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大势所趋。

而工程认证则是为了确保新能源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所以,我们这个培养方案的目标就是培养出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新能源专业人才。

我们来谈谈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

我们要明确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认证的核心课程。

这些课程包括新能源原理、新能源技术、新能源系统设计、新能源政策与法规等。

这些课程将为学生提供新能源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

学生需要参加实验室的实践课程,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新能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我们还要组织学生参加新能源项目的实习,让他们亲身体验新能源工程的实际应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为此,我们计划开展一些创新性的实践项目,鼓励学生自行提出新能源领域的创新方案,并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同时,我们还将组织学生参加新能源领域的竞赛和研讨会,让他们与同行交流,拓宽视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我们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一名有10年经验的大师,我深知教师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计划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师来担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

同时,我们还将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我们还要建立健全的评估体系。

通过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学生学习成果评估和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培养方案的效果,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确保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相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New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一、培养目标Ⅰ.Educational Objectives本专业着重培养集清洁与可再生能源科学及工程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毕业生能在电力、动力、汽车、化工、冶金、机械等部门从事节能减排和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及自动化等相关方面的的研究、教学、设计、开发、管理和营销等工作。

This program is designed to prepare cultivation of compound interdisciplinary top-ranking technicians and managers of both clean energy & renewable energy science and power engineering knowledge and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ique. Students can pursue a career in departments related to electric power, cryogenic refrigenration, automotive ergineering, fluid machinery, metallurgy, chemical industry, medicine and other various sectors. Students are quealified for jobs concerning research, teaching, desig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n energy saving, emissions reduction, solar energy, wind energy, bioenergy, automotive ergineering and other various sectors.二、基本规格要求Ⅱ.Skills Profile1、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特别是有较好的人文素质;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力学、热学、电工与电子、自动控制及能源动力工程基础理论等;3、熟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运行等基本技能;5、掌握一门外国语,要求能阅读专业书刊,并有一定的听说能力,对于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以上水平(含四级);6、具有一定计算机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解决工程中的有关问题;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培养方案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培养方案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2012年由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本科专业,生源为北京和其它部分省份。

专业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行业,结合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需求,依托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强势基础,培养风力发电装备、太阳能光伏与新能源电站设计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既掌握传统机械设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力学与材料,又强化这些技术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的应用,包括风电、分布式微网、并网、能源管理、检测控制(含PLC、单片机等)、新能源发电电气二次系统等方面,专业授课教师全部具有工学博士学位。

实验室有比较完善的教学实验设备与仪器,配备专职实验师。

与全国多地新能源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定期组织参观每年的“北京国际风电展会”、“中科院北京太阳能应用示范中心”等,进行校外生产实习。

本专业学生可以参加: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大学生优秀科技作品竞赛及优秀科技作品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北京市大学生节能节水低碳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院级太阳能应用技术大赛、实物制作型毕业设计等,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与检测,新能源电站的设计与项目管理,太阳能利用技术,电力系统或机电行业的工作,以及考研深造。

成绩优秀者,本科后期可以申请、选拔到一些国外大学交换生学习。

二、培养目标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以及京津冀发展一体化需求,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培养风力发电设计、太阳能光伏与新能源电站设计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具有严谨科学态度、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工程实践和一定创新思维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在风电机组的设计制造与检测;太阳能光伏、电站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以及新能源电力管理行业就业,或者考研深造。

通过毕业五年左右的社会实践,预期可成为新能源风电装备与太阳能应用工程领域的高素质人才,熟悉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能够独立解决复杂的工程技术问题,独立完成所负责的工作,具备在项目中担任技术骨干或项目管理的能力。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学科门类:工学专业类别:能源动力类专业代码:080503T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宽厚扎实的物理、化学及热流体科学理论基础、系统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新能源转换与利用原理、新能源装置及系统运行技术,能胜任新能源技术相关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及技术经济管理等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竞争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热流体科学基础理论(包括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等)、新能源材料基础理论(包括能源物理和能源化学知识)、新能源转换基础理论(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具备进行新能源利用和转换装置的设计、研发和创新能力以及相关技术的管理能力。

具体要求取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好的人文素质;2.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机械和力学理论(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热流体理论(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等)、能源物理和能源化学理论、电工电子和自动控制理论以及必要的计算机知识;3.掌握本专业领域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并对其他有关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基本工艺、操作、运行等技能;5.掌握一门外国语,要求能阅读专业书刊,并有一定听说能力;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较熟练地把计算机及控制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中;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分析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主干学科: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心课程:电工电子学、半导体物理、物理化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太阳能光伏技术、生物质能转化原理与技术、风力发电与控制技术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基本学制四年,弹性学制三至八年,工学学士。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一)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一)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一)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报告一、背景介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旨在培养具备新能源领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该专业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对于解决能源资源稀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专业设置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础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专业课程:包括新能源技术与材料、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经济与管理等方面的课程,以培养学生在新能源领域的专业能力。

•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实习、科研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就业前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

毕业生可以在以下领域从事工作:•新能源产业:毕业生可以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产业中从事科研、工程设计和管理等岗位。

•能源技术开发与应用:毕业生可以参与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如储能技术、智能电网等。

•环境保护部门:毕业生可以在环保部门从事新能源相关政策研究、环境评估等工作。

四、优势和不足从整体上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有以下优势:•前景广阔: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

•理论联系实际:专业课程结合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联合培养机会:与相关专业合作,可以开展跨学科的研究与合作项目。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相对较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对于传统能源专业而言,发展时间较短,部分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

•技术更新快:新能源领域的技术更新非常快速,学生需要具备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五、总结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前景广阔且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学科领域,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为能源领域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仍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应用,以适应新能源领域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2.0-0.0 1.0 1.0-0.0 4.0 4.0-0.0 4.0 2.0-2.0 0.5 0.0-1.0 2.0 2.0-0.0 2.0 2.0-0.0
60120200 能源材料
U 60190130 风能 n 60120110 太阳能 i 60120190 能源化学 ve 60120210 氢能 r 08124080 新能源实验 s 60190120 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
Zhejiang University
Zh 0.5 0.0-1.0 二 冬 e3.0 3.0-0.0 二 春夏 j3.5 3.0-1.0 二 春夏 i3.5 3.0-1.0 二 春夏 an 0.5 0.0-1.0 二 夏 g 1.5 0.0-3.0 三 秋
浙 江 大 学
08123580 自动控制理论
Z 60190110 新能源科学与技术进展 he 60120150 传热传质学 j 60120170 生物质能 i 08120610 热工实验Ⅱ a 60120160 锅炉原理及热交换器设计 ng 60120180 新能源系统检测与控制
浙 江
大 2014 级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学
培养目标
浙 培养具备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能源科学、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掌握可再生能 江 Zh 源和新能源专业知识,能从事清洁能源生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能源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工程设 e 计、优化运行与生产管理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人才。 大学 jia 毕业要求 n 学生主要学习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基本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与有效利用及环境保护与能源开发 g 利用的理论与技术,受到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进行相关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工程及设备的设计、
2.0 1.5-1.0 二 春 4.0 2.0-2.0 三 秋冬 1.5 1.5-0.0 三 夏 2.0 2.0-0.0 三 夏 2.0 2.0-0.0 四 秋 1.0 1.0-0.0 四 冬 1.5 1.5-0.0 四 冬
(3)实践教学环节
8.5 学分
U 课程号
课程名称
n 08188140 认识实习
ity (2)选修课程
10 学分
2.0 2.0-0.0 2.0 2.0-0.0 4.0 2.0-2.0 2.0 2.0-0.0 1.5 1.5-0.0 1.0 0.0-2.0 2.0 2.0-0.0
三秋
U三 秋 ni 三 秋冬 v 三 秋冬 e 三 冬 r 三 冬 s 三 春 it 三 春 y 三 春
Zhej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i 1.通识课程
42+5 学分
ang 见工学类(机械与能源)培养方案中的通识课程。
2.大类课程
25 学分
University 见工学类(机械与能源)培养方案中的大类课程。要求修读"大学物理(甲)"组。
3.专业课程
浙81 学分
(1)必修课程
江 54.5 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三 春夏 三夏 三夏 四秋 四秋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8183780 微机原理及应用 60120050 透平机械原理
Z08195580 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 he 60190140 燃料电池及蓄电池 j 60190150 核反应堆工程 i 08193060 核电站 ang 08195240 能源系统的评估原理
i (4)学生修读的各类综合性的分析类系列课程、工程设计类系列课程,以及各类具有专业
学 ang 与学科特色的科研实践、人文成果、工程设计成果、学科成果等创新创造类系列课程。
Zhejiang 5.第二课堂
+4 学分
浙 江 大 学
University (2014 年6 月U26n日修i订v)ersity
081C0170 机械制图及 CAD 基础

061B0423 化学实验(丙) 60120140 新能源流体力学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1.5 1.0-1.0 一 春
0.5 0.0-1.0 二 秋 2.0 2.0-0.0 二 秋

061B0410 061B9090

261C0070 261C0080
iversity 08188330 生物质发电系统课程设计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3.0 +3
二短
1.5 +2
三短
浙 60188010 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践 江 60188020 风电风机课程设计
(4)毕业论文(设计)
大8 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08189032 毕业设计(论文)

2.0 +2 2.0 +2
三短 三短
Un y 专业主干课程 i 生物质能 太阳能 新能源流体力学 工程热力学 传热传质学 新能源科学与技术进展 风能 自动控制理论 浙 ve 氢能
江 rs 计划学制 4 年
最低毕业学分 160+5+4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大学 ity 学科专业类别 能源动力类
说明
辅修专业:在专业课程中选修 34 学分,其中专业主干课程必修。
优化运行、研究创新与生产管理的综合能力。
Z U 毕业生将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he ni 1.掌握本专业方向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j v 2.掌握以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理论、力学、机械设计及系统工程 i e 等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a r 3.掌握以能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相关课程等为主要内容的专业知识; n s 4.具有熟练的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所必需的工程技术能力; g it 5.了解本专业科技发展的新趋势。
大 081C0191
学101C0030 60120120
工程化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工程力学 材料力学实验 机械设计基础(甲) 电工电子学及实验 工程热力学(甲)
08120600 热工实验Ⅰ
08120302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乙)
2.0 2.0-0.0 二 秋冬 2.5 2.0-1.0 二 秋冬 3.5 3.5-0.0 二 秋冬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8.0 +10
四 春夏
4.个性课程
12 学分
浙 Z (1)学生可根据自己意愿和兴趣修读本专业推荐的专业选修课程,也可跨大类自主选择修
江 h 读其他大类的大类课程或跨专业自主修读其他专业的专业课程。
e (2)学生在专业确认前多学的课程和学分。
大 j (3)学生境内外交流学习的课程、学分所转换的课程、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