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物理全册 期中复习学案3(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合集下载

第2章单元期中复习学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2章单元期中复习学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2章单元期中复习学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复习学案主要针对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2章“物质的性质”进行期中复习。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1. 物质的密度与质量的关系。

2. 密度的测量方法:比重瓶法、密度计法。

3. 物质的比热容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4. 浮力原理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对本章节的复习,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密度的计算方法,浮力原理的应用。

2. 教学重点: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比重瓶、密度计。

2. 学具:笔记本、练习册、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比较不同物质的沉浮情况,引发学生对物质密度的思考。

2. 概念讲解:密度:定义、计算公式(\( \rho = \frac{m}{V} \))。

比热容:定义、计算公式(\( c = \frac{Q}{m\Delta T} \))。

3. 例题讲解:例题1: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密度为0.8g/cm³,在水中为1.2g/cm³,求物体的密度。

例题2:一个物体在水中浮起来,已知物体的体积和水的密度,如何求物体的密度?4. 随堂练习:练习1: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其密度。

练习2: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密度为1.5g/cm³,在水中为0.9g/cm³,求物体在水中的浮力。

5. 密度测量方法讲解:比重瓶法、密度计法。

6. 浮力原理讲解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计算(\( F_{浮} = \rho_{水}gV_{排} \))。

7. 浮力例题讲解:例题3: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密度为1.5g/cm³,在水中的密度为0.9g/cm³,求物体在水中的浮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山东省临沂市-上学期期中试卷【解析版】.docx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山东省临沂市-上学期期中试卷【解析版】.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48分)1.下列叙述中的几种运动,以地球为参照物的是( )A.地球上的人认为地球的同步通讯卫星是静止的B.小雨和叶子并肩走在操场上,小雨说叶子是静止的C.小雨同学坐在行驶的火车里,看到铁路旁的树木向后退D.坐在行驶的汽车中,小雨对司机说:“我没有运动”2.车站上并排停着两列客车,坐在其中一列车上的乘客想准确判断哪列车先开动,应选参照物是( )A.乘客本人 B.本人所乘的车C.另一列客车D.地面上固定的物体3.下列运动中的人或物,速度最大的是( )A.某同学用6min40s,骑自行车前进了2400mB.刘易斯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是9.86sC.火车的速度约100Km/hD.雨燕在空中1min时间飞行1500m4.图中,MM'是平面镜,a、b、c、d是平面镜前放置的四个物体,人在镜前P点观看它们在平面镜中的像,其中不能看到的是放置在哪个点上的物体( )A.a B.b C.c D.d5.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则最佳选择是(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硬币的厚度6.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和时间的关系的是( ) A.B.C.D.7.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好的是( )A.音乐课上同学们放声歌唱B.课下同学们说话交流C.立交桥两侧加隔声板D.马路上汽车驶过时刺耳的喇叭声8.当声音消失的时候,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在大山中会有回声B.人们用手语进行面对面的交流C.汽车喇叭没有了作用D.马路边的居民不必再受噪声的干扰9.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10.假如光速变成340m/s,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百米赛跑裁判可以听声计时B.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要比以前慢许多C.我们还能用电灯照明D.不能再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11.如图所示,画中人作出了错误判断.以下4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A.B.C.D.12.下列现象的成因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筷子的“弯折”﹣﹣光的折射B.景色的倒影﹣﹣平面镜成像C.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D.日食和月食﹣﹣光的直线传播13.下面是小宇说的一些光学知识的应用实例,其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是( ) A.渔民用鱼叉叉前方水中的鱼时,将鱼叉对着稍低于所看到的鱼的位置叉去B.木工检查一块木板的楞是否直,可闭住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楞的长度方向看过去C.在潜水艇中,用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景物D.早晨可以看到地平线上的太阳14.下面是小明所做的验证性实验,不正确的是( )A.将大豆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看到大豆被震起,听到打鼓声音,说明物体振动发声B.在桌面一端放块表,耳朵贴到另一端,可听到表走的声音,说明声音可在固体中传播C.将尺子的一端固定,分别轻拨和重拨另一端,听到的声音大小不同,说明音调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D.一束平行光照射到粗糙表面时,虽然反射光线将向四面八方反射,但光线扔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5.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经平面镜所成的像可以用光屏承接B.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C.实验时,需要有玻璃板、等大的蜡烛、还需要有刻度尺等D.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C.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D.电视机上各种色彩图案是由三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它们是红、绿、蓝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17.某次测量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18.填写数据的单位,使其符合实际情况,我国运动员刘翔在奥运会110m栏决赛中夺冠的平均速度约为8.52__________.19.夏季雷雨前,经常是电闪雷鸣.在一次闪电过后约3s才听到雷声,雷声是由空气的__________产生的,闪电发生处离你约__________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m/s).20.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海深为__________m(海水中的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却不能用于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21.在挑选西瓜的时候,常常用手拍拍,根据声音的不同来选择西瓜的成熟,这是利用声音的__________来判断的,我们能够听出不同同学的笑声,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来判断的.22.观察拍摄于水边的风景照片时,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光从空气射到水面上时,由于光的__________(填“反射”或“折射”)一部分光进入了水中的缘故.23.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后4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24.小华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__________(填“虚”或“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m,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__________m.小华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的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___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三、综合解答题(共26分)25.一条光线发生反射,如图所示,试完成光路并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26.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7.某同学利用斜槽测小球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如图,其中B是AC的中点,用刻度尺测得S AC=84cm,图上方的秒表每一小格代表1s,指针的转动未超过一圈.请将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好.路段距离s/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v/m•s﹣1AB 0.42 4 0.106BCAC 0.84 7 0.1228.(16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完成下列空白)(1)器材:白纸板、刻度尺、玻璃板、__________的蜡烛、火柴.(2)实验步骤:①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立着一块__________作为__________,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②把一支__________的蜡烛竖立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另一支__________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立着的像__________.③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3)评估:①实验中用刻度尺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像与物__________的关系;②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四、计算题(共13分)29.一辆汽车,当它通过长360m的隧道时,用了40s,当它以相同的速度通过一座长900m 的铁桥时,需要多长时间?30.如图,一辆汽车在济青高速公路上行驶,一位乘客在车到如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8时整,当车到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8时30分.请你计算小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2015-2016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48分)1.下列叙述中的几种运动,以地球为参照物的是( )A.地球上的人认为地球的同步通讯卫星是静止的B.小雨和叶子并肩走在操场上,小雨说叶子是静止的C.小雨同学坐在行驶的火车里,看到铁路旁的树木向后退D.坐在行驶的汽车中,小雨对司机说:“我没有运动”【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就是静止的.【解答】解:A、地球上的人认为地球的同步通讯卫星是静止的,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此选项符合题意.B、小雨和叶子并肩走在操场上,小雨说叶子是静止的,那么小雨是以自己为参照物的.此选不项符合题意.C、小雨同学坐在行驶的火车里,看到铁路旁的树木向后退是以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坐在行驶的汽车中,小雨对司机说:“我没有运动”是以司机为参照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这是一道经典的老题目,对于这类参照物的题,一定要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凡是选作参照物的物体都认为其是静止的,而参照物的选取又是任意的,注意灵活选择参照物.2.车站上并排停着两列客车,坐在其中一列车上的乘客想准确判断哪列车先开动,应选参照物是( )A.乘客本人 B.本人所乘的车C.另一列客车D.地面上固定的物体【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解答】解:(1)如果乘客选择他自己或者他乘坐的车为参照物,它乘坐的客车始终是静止的,故AB不合题意;(2)如果乘客选择另一列客车为参照物,无论谁先开动,两辆车之间的距离都是变大的,故C不合题意;(3)如果选择地面上的固定物体为参照物,哪一列先开动,它与参照物间的距离就变大,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1)由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选择参照物;给定参照物,会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2)参照物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如果选定为参照物,就假定物体不动.3.下列运动中的人或物,速度最大的是( )A.某同学用6min40s,骑自行车前进了2400mB.刘易斯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是9.86sC.火车的速度约100Km/hD.雨燕在空中1min时间飞行1500m【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错解分析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要比较谁的速度最大,就需要分别算出它们的速度,计算时为了便于比较,速度的单位要相同.【解答】解:A、某同学的速度:v1===6m/s,B、刘易斯百米赛跑速度:v2===10.14m/s,C、火车的速度:v3===27.8m/s,D、雨燕在空中飞行速度是v4===25m/s.通过比较可得:火车的速度是最快的.故选C.【点评】本题需要用速度公式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速度,在计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1h=60min,1min=60s.4.图中,MM'是平面镜,a、b、c、d是平面镜前放置的四个物体,人在镜前P点观看它们在平面镜中的像,其中不能看到的是放置在哪个点上的物体( )A.a B.b C.c D.d【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分析】作P点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像点P′,分别连接像点P′与a、b、c、d各点,如果连线与平面镜有交点,则能看到,否则不能.【解答】解:如图所示,作P点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像点P′,分别连接P′a、P′b、P′c、P′d各点,发现只有连线P′d与平面镜无交点,所以其中不能看到的是放置在d点上的物体.故选D.【点评】题目考查了学生对于平面镜成像的作图的掌握程度,只要将图做出,答案一目了然.5.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则最佳选择是(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硬币的厚度【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若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解答】解: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A、B、C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累积法.6.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和时间的关系的是( )A.B.C.D.【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指运动速度保持不变,方向为直线的运动,通过图象判断时,要先明确图象的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再明确其变化规律.【解答】解:A、表示位移随着时间的增加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故A不符合题意;B、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位移也在变大,位移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运动,故B符合题意;C、图中随时间的变化,路程的变化不均匀,二者的比值不同,不符合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D、图中随时间的增大,路程减小,二者成反比,不符合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会通过观察图象来判断其运动状态.7.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好的是( )A.音乐课上同学们放声歌唱B.课下同学们说话交流C.立交桥两侧加隔声板D.马路上汽车驶过时刺耳的喇叭声【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声现象.【分析】①声音的高低叫响度,响度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②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或休息的声音都是噪音.减弱噪音有三个途径:控制噪音产生、阻断噪音传播、避免进入人耳.【解答】解:A、音乐课内容之一是歌唱,所以同学们放声歌唱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B、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不符合题意;C、立交桥两侧加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D、马路上汽车驶过时刺耳的喇叭声,属于噪音,能够干扰人们的工作、学习或休息,是错误的.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是一道声现象的综合题,考查了声现象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8.当声音消失的时候,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在大山中会有回声B.人们用手语进行面对面的交流C.汽车喇叭没有了作用D.马路边的居民不必再受噪声的干扰【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声现象.【分析】当声音消失的时候,利用声音来工作的一切事情都将会不能发生,然后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声音消失了,大山中不会有回声,故A不可能发生.B、当声音消失的时候,人们将无法进行面对面的用声音交谈,可以用手语进行交谈,故B 可能发生;C、汽车喇叭没有了声音,喇叭就没有作用了,故C可能发生;D、没有了声音,马路边的居民就不必再受噪声的干扰,故D可能发生;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可参照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去推导出若声音消失将出现的现象,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的了解与理解.9.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压轴题.【分析】知道减弱噪声的方法,然后分析四个选择项中的措施,两者对应得到答案.【解答】解: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要求.B、佩戴有耳罩的头盔,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要求.C、设置噪声监测仪,能够知道噪声的响度大小,但不是减弱噪声的措施.故C正确.D、道路两旁建起透明板墙,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要求.故选C【点评】明确减弱噪声与监测噪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是此题容易迷惑人的地方.10.假如光速变成340m/s,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百米赛跑裁判可以听声计时B.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要比以前慢许多C.我们还能用电灯照明D.不能再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假如光速也是340m/s,空气中声速是340m/s,通过相同的距离,时间相同,据此设想场景.【解答】解:A、假如光速变成340m/s,空气中声速是340m/s,那么通过相同的距离,和声音所用时间相同,所以百米赛跑裁判可以听声计时,故A正确;B、假如光速变成340m/s,那么要经过很长时间太阳光才能照射地球上,因此要比以前慢许多,故B正确;C、假如光速变成340m/s,我们还能用电灯照明,只是光明来的慢一些,故C正确;D、假如光速变成340m/s,仍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类似的还有假如没有摩擦,假如没有重力等,考查了学生结合物理知识进行合理想象的能力.11.如图所示,画中人作出了错误判断.以下4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A.B.C.D.【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鱼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鱼”位置升高了;(2)根据光线的传播方向及入射角与折射角间的关系分析各光路图,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解答】解:人看到池底变浅是由于从池底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变浅了,选项AD光的传播方向错误,选项C没有发生折射,只有选项B正确.故选B.【点评】不管是从空气中向水中看,还是从水中向空气中看都是将物体看“高”了.比如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潜入水中的潜水员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等等.我们在平常的学习中要注意多归纳总结.12.下列现象的成因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筷子的“弯折”﹣﹣光的折射B.景色的倒影﹣﹣平面镜成像C.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D.日食和月食﹣﹣光的直线传播【考点】光的反射;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有许多光学现象都可由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来分析.【解答】解:筷子的“弯折”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景色的倒影是由于平面镜成像形成的,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而雨后彩虹是由于光在雨滴中发生了折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光的知识解释生活中见到的现象.注意雨后彩虹是由于光在雨滴中发生了折射,而不同的色光在水中的偏折情况不同,看到了漂亮的彩虹.13.下面是小宇说的一些光学知识的应用实例,其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是( ) A.渔民用鱼叉叉前方水中的鱼时,将鱼叉对着稍低于所看到的鱼的位置叉去B.木工检查一块木板的楞是否直,可闭住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楞的长度方向看过去C.在潜水艇中,用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景物D.早晨可以看到地平线上的太阳【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日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解答】解:A、我们能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鱼反射光线从水中射入到空气中的人眼里的缘故,故光线在水面处会发生折射,故渔民用渔叉叉前方水中的鱼时,将渔叉对着稍低于所看到的鱼的位置叉去,这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木工用一只眼睛沿一块木板楞的长度方向看过去,检查楞是否直,这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来工作的,故该选项正确;C、由于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故在潜水艇中,用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景物的过程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早晨可以看到地平线上的太阳,是光在不同种介质斜中传播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利用光的折射的原理,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知道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14.下面是小明所做的验证性实验,不正确的是( )A.将大豆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看到大豆被震起,听到打鼓声音,说明物体振动发声B.在桌面一端放块表,耳朵贴到另一端,可听到表走的声音,说明声音可在固体中传播C.将尺子的一端固定,分别轻拨和重拨另一端,听到的声音大小不同,说明音调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D.一束平行光照射到粗糙表面时,虽然反射光线将向四面八方反射,但光线扔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A、声音产生的条件是“振动”,纸团的现象正说明这点;B、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C、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解答】解:A、通过大豆被振起,将鼓面的振动放大,证实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是一种放大的实验方法,A说法正确;B、在桌面的一端放块表,耳朵贴到另一端可听到表的走动声,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B 说法正确;C、将尺子的一端固定,分别轻拨和重拨另一端,听到的声音大小不同,即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C说法错误;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与声有关的现象,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因素,同时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要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并知道其说明的问题.15.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经平面镜所成的像可以用光屏承接B.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C.实验时,需要有玻璃板、等大的蜡烛、还需要有刻度尺等D.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虚像,所以不能成在光屏上.(2)实验中选用玻璃板而不选平面镜,是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3)在实验中,需要的器材:玻璃板、刻度尺、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4)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像与物大小相同分析判断.【解答】解:A、物体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A错误;B、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看到镜后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B正确;C、实验时,需要有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等大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刻度尺可以测量物像到平面镜距离,便于比较物像到平面镜距离关系.故C正确;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的大小取决于物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观察者的位置无关.故D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是考查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的细节过程及相关的结论,此题精髓是要让学生动手实验基础上体会得才较深,且考查的角度也不单一,有选实验器材、有实验过程、有实验要领等还有观察实验结果,此题较为综合.。

第7章单元期中复习学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7章单元期中复习学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7章单元期中复习学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7章的期中复习学案,主要内容包括:1. 重力的概念及其计算;2.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计算;3.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4. 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5. 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掌握重力、摩擦力、浮力、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学会使用测力计,并了解其注意事项;3.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复习,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摩擦力、浮力、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难点:摩擦力、浮力、压强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测力计在不同情况下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测力计、实验器材。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物体从高处下落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概念。

2. 重力教学:讲解重力的概念,公式及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3. 摩擦力教学: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公式及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4. 浮力教学:讲解浮力的概念,公式及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5. 压强教学:讲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及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6. 测力计使用教学:讲解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进行实验演示。

7.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重力、摩擦力、浮力、压强及测力计使用的题目,让学生当场完成。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本章内容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重力:概念、公式、计算方法。

2. 摩擦力:概念、公式、计算方法。

3. 浮力:概念、公式、计算方法。

4. 压强:概念、公式、计算方法。

5. 测力计: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

答案:根据公式G=mg计算得出。

2.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求摩擦力大小。

答案:根据公式F=μN计算得出。

3. 题目:一个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求浮力大小。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复习教案新版沪科版,推荐文档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复习教案新版沪科版,推荐文档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地心说。

2、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3、经典力学的先驱者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6、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一、动与静机械运动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 大的有km,比m 小的有dm 、 cm 、mm 、μm nm.3 2 3 6 9换算关系:1km=10 m 1m=10dm=10 cm=10 mm=10 um=10 nm2、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 s 大的有 h、min。

比 s 小的有 ms、us。

3 3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 ms 1ms=10 us 。

3、用刻度尺测长度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1)使用前三认清:(2)正确使用方法③认清分度值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 km/h,换算关系 1m/s=3.6km/hs 4、公式:v= ts,变形公式 s=vt , t= v(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物理全册 8.3 空气的力量学案2(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物理全册 8.3 空气的力量学案2(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空气的力量一、学习目标:1、会初步应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2、知道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受温度和季节的影响.3、知道大气压与液体沸点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大气压的存在,并用大气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掌握大气压强与高度和液体的沸点的关系。

三、自主学习:1、大气压强(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用p0表示。

说明:大气压强不能像液体压强p=ρgh计算。

原因:空气密度不均匀,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

(2)产生原因: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两个重要实验:1、马德堡半球实验: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2、托里拆利实验:既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又能准确测出大气压的值.2、大气压的实验测定阅读课本160页,人们常用的气压计有哪些3、大气压强的变化(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2)每种液体都有一定的沸腾温度,叫做沸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随气压减小而降低,气压增大而升高.四、小组合作学习1、(1)为什么高山上煮食物很难煮熟?(2)为什么航天员在太空必须穿航天服?2、例1.将托里拆利实验中的玻璃管倾斜30º,则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高度变化情况是( )A 不变B 变长C 变短D 无法确定例2.在冬天,装有一定量水的热水瓶过了一段时间后,软木塞不易拔出,这主要是由于( )A 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B 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C 瓶塞遇冷收缩D 塞子与瓶口间的摩擦力增大例3.在海拔2000m范围内,可近似地认为每升高12m,大气压减小1mm水银柱,用水银气压计在山脚下测量地结果是758mm水银柱,在山顶测量的结果是648mm水银柱,则山的高度大约是_________m. 例4.水在88℃时就沸腾了,由此可知水面上方的气压( )A 一定等于1标准大气压B 一定小于1标准大气压C 一定大于1标准大气压D 可能等于2标准大气压五、当堂检测:1.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最早准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_________2.1标准大气压=________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__________Pa.3.在大气压为760mm水银柱的房间里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为755mm,可能的因为是( )A 玻璃管太长了B 玻璃管放斜了C 管内水银面上方进入少量空气D 玻璃管比较粗4. 在烧杯底部铺一层细砂,将浸过酒精的棉花点燃投入到瓶中,然后将削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经过一段时间,鸡蛋能自动进入瓶中,这是因为()A.鸡蛋由于本身重力而进入瓶内 B.瓶中的气体将鸡蛋吸入瓶内C.由于鸡蛋受到了大气对它向下的压力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5. .一位小朋友的氢气球不小心脱手升到了空中,当气球升到高空时发生了破裂,以下关于气球升到高空破例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B 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C 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D 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6. 关于大气压的变化,以下错误的是( )A 在不同的地方,大气压可能不同B 在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大气压可能不同C 离海平面越高大气压越大D 1标准大气压=76cm水银柱,这个关系不随时间,地点改变7、列事例中,没有利用大气压强的是()A.做化学实验时,用吸管吸取试剂B.在三峡大坝的上、下游之间修建船闸C.壁虎靠脚趾上的吸盘在墙壁上爬行D.签字笔或圆珠笔的笔芯尾处8、“高原反应”与气压有关,高度越高,气压__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高原上用普通锅煮不熟饭,是因为用普通锅烧煮时,水的沸点_______100℃。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物理全册期中复习学案3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物理全册期中复习学案3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期中复习学案(三)——基础一、选择题1、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下潜6次,预计下潜深度将达到7000米。

设海水的密度不变,下列与潜水器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下潜越深,受到海水的压强越大B .受到海水的压强与其自身的体积有关C .浸没前,下潜过程中受到的浮力越来越大D .浸没后,下潜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不变2、妙趣横生的动物世界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鸟的翅膀就像机翼,利用空气的升力而飞翔B .鸭子的脚掌又扁又平,可以增大压强,从而在松软的烂泥地上行走自如C .壁虎的脚掌上有许多“吸盘”,利用大气压在墙壁上爬行而不掉下来D .鱼要下沉时就吐出鱼鳔内的空气,减小自身排开水的体积而使浮力变小3、下面是日常生活中与压强有关事例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A .图钉帽面积大是为了增大手指对它的压强B .水坝的形状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C .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嘴的吸力D .高压锅能很快地煮熟食物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降低4、把重为5N ,体积为600cm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 取10N /kg )( )A .物体漂浮F 浮=6NB .物体悬浮 F 浮=5NC .物体漂浮F 浮=5ND .物体沉在水底 F 浮=5N5、装有液体的甲、乙两相同烧杯,如图所示,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当物体静止后两烧杯中液面恰好相平。

液体对甲、乙两烧杯底部压强分别是P 甲,、P 乙,液体对两物体的浮力分别是F 甲、F 乙,则对它们的判断正确的是( )A.P甲>P乙,F甲=F乙B.P甲=P乙,F甲>F乙C.P甲=P乙,F甲<F乙D. P甲<P乙,F甲=F乙6、在一支平底试管内装入适量铁砂,然后先后放入装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里,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B.试管在乙液体里排开的液体质量较小C.装乙液体的烧杯底部所受压强较大D.在甲液体中试管底部所受液体压力较大7、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其目的是为了增大________;注射器能将药液吸入针管是利用了________的作用。

第11章单元期中复习学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11章单元期中复习学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11章单元期中复习学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复习课以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11章“期中复习学案”为教学内容。

该章节主要包括力的概念、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基本力的性质和作用效果,以及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

还涉及浮力、压强、大气压等与力相关的现象和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基本力的性质和作用效果。

2. 熟悉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能运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3. 认识浮力、压强、大气压等与力相关的现象和原理,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压强、大气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性质和作用效果,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材、课堂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拉、推、提、压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和作用。

2. 知识回顾:复习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基本力的性质和作用效果。

3. 课堂讲解: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平衡条件的运用。

4. 课堂练习:布置浮力、压强、大气压的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的浮力、压强、大气压的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题心得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力的概念重力弹力摩擦力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浮力压强大气压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力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 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例子,并解释其作用效果。

3.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下列示例: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和一个竖直向上的力,求物体的状态。

4. 请解释浮力、压强、大气压的概念,并给出相关的生活实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力的概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通过知识回顾和课堂讲解,使学生掌握了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基本力的性质和作用效果,以及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

第4章单元期中复习学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4章单元期中复习学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4章单元期中复习学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的期中复习学案,主要内容包括:1. 第4章第1节:力的作用效果2. 第4章第2节:惯性3. 第4章第3节:重力与摩擦力4. 第4章第4节:压强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惯性、重力与摩擦力、压强的概念和原理。

2.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惯性的理解和应用,压强的计算。

2. 重点: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观察,重力与摩擦力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力作用效果演示器、惯性实验器材、重力与摩擦力实验器材、压强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演示器,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2. 知识讲解:讲解力的作用效果、惯性、重力与摩擦力、压强的概念和原理。

3. 实验观察:进行惯性实验、重力与摩擦力实验、压强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物理现象。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给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复习。

六、板书设计力的作用效果惯性重力与摩擦力压强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简述力的作用效果、惯性、重力与摩擦力、压强的概念和原理。

答案:力的作用效果是指力对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产生的影响。

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摩擦力是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2. 题目:请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惯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例如,当车辆行驶过程中突然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倾斜,这是因为乘客的身体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驾驶员应提前减速,以减少惯性带来的危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实验观察、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力的作用效果、惯性、重力与摩擦力、压强的概念和原理。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八章 压强复习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八章 压强复习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第八章压强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2、应用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及分析解决问题。

3、知道大气压强与液体沸点的关系及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重点:压强与液体压强的计算难点:液体压强规律的应用三、自主学习:【压力与压强】:学法点拨:压强的概念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影响因素有两个,压力与受力面积。

1、关于压强和压力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压力越大,压强也就越大B、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C、压力越小,压强不一定越小D、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大2、如图所示,柱形杯内放有一块冰,冰对杯底的压强为p冰,冰融化成水后对杯底的压强为p水,两压强相比较(不计水的蒸发),则()A、p水 > p水B、p水 < p冰C、p水 = p冰D、无法比较【压强与液体压强】:学法点拨: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影响因素有两个,液体的密度与深度,与液体的重力、形状、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

3、如图所示,放在桌面的一个瓶子,内部剩有饮料,瓶口塞紧倒过来时,液体对瓶塞的压强比对瓶底的压强大,其原因是;瓶子对桌面的压强也增大,其原因是。

4、一底面积为10dm2的水桶,盛有1.5m深的水,在距底部0.5m处发现有一个4cm2的漏洞。

求:①漏洞处水的压强多大?②要堵住这个洞,至少需要在漏洞处施加多大的力?(g=10N/ kg)5、如图,三个质量相等的容器,底面积相等,倒入深度相等的同种液体且都没有液体溢出,三容器底面上所受水的压强与压力的关系是p甲 p乙 p丙;F甲F乙F丙;三容器对地面的压力与压强的关系是F′甲F′乙F′丙;p′甲 p′乙 p′丙。

6、一底面积为100cm2的容器重力是10 N,装深度为30cm,重力是40N的水,放在面积为 2m2的水平桌面上。

(g=10N/ kg)(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多少? (2)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多少?(3)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是多少?⑷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气体压强与流体压强】:7、取一烧杯装上水,加热到沸腾后,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倒置在铁架台上,用冷水浇烧瓶底,就会看到烧瓶里的水又重新沸腾起来,这种“二次沸腾”的原因是()A、外界大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C 、瓶内气压减小,沸点降低B、瓶内气压增大,沸点降低 D、瓶内气压减小,沸点升高8、如图所示,将一个普通的乒乓球轻轻放入漏斗中,用力从管口向上吹气,球不会被向上吹起,以为其(填“上方”或“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山东临沂临沭东盘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山东临沂临沭东盘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复习检测试题(范围:7-9章,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1.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物体匀速转弯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B. 竖直下落的小球越来越快,小球的惯性越来越大C. 物体受到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不受力运动物体很快会停下来D.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足球被踢出后仍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运动时产生惯性B.汽车在转弯时减速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C.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游泳时向后划水,人向前运动,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如图为掷出的实心球的运动轨迹,实心球离开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最高点所受到的力( B)A. 只有重力B. 重力和空气阻力C. 重力和手的推力D. 重力、空气阻力和手的推力4.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块用细线通过定滑轮与沙桶相连,当沙桶与沙的总质量为m时,物块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忽略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 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mgB. 物块的重力与它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 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 继续向沙桶中加入沙子,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增大5.如图所示,小丽用力F把一才块压在竖直墙面上静止,现有以下受力分析,下述受力分析正确的是(C)①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墙对木块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②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④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木块对小丽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A. 只有①正确B. 只有④正确C. 只有①③正确D. 只有③④正确6.小汽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 小汽车在水平公路上静止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 小汽车在水平公路上高速行驶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C. 小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车轮不受摩擦力作用D. 使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为了减小惯性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摩擦力的作用B. 越高的拦河大坝,水的重力势能一定越大C. 火车进站时需提前减速,是因为火车受到惯性作用D. 地面上滚动的小球越滚越慢,是由于小球的惯性越来越小8.如图所示,若小球向右摆动到最低点时,绳子断裂,假设所有力同时消失,此后,小球的运动情况是 (D)A. 匀速直线下落B. 匀速直线上升C. 匀速直线斜向上运动D. 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9.下列实例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B)A. 汽在轮胎划有花纹B. 轴承中装有滚珠C. 运动鞋底上的鞋钉D. 用力据紧球拍10.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 A )A. B.C. D.11.社团活动在娄底各校轰轰烈烈开展,小明参加了杂技社团,他常常在平整松软的土地上练习单脚站立和单手倒立。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物理全册 期末复习学案3(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物理全册 期末复习学案3(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期末复习(三)一、选择题1.质量为0.1kg 的物体,放入盛水的容器中,溢出了0.08kg 的水,则此物体在水中的状态是 ( )A .下沉B .悬浮C .漂浮D .无法判断2.在大气压为1.01×105Pa 房间里做托里拆利实验,发现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仅为750mm ,其原因可能是( )A .玻璃管太长了B .玻璃管倾斜了C .玻璃管上端进入少量空气D .玻璃管太粗了3.小杰同学在游玩海底世界时,观察到鱼嘴里吐出的气泡上升时的情况如图5所示,对气泡上升时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分析正确的是( )A .浮力不变,压强不变B .浮力变小,压强变小C .浮力变大,压强变大D .浮力变大,压强变小4.图13-6为杠杆与滑轮的组合应用,滑轮下所挂重物的重力G=500牛顿,绳是光滑的轻质细绳,滑轮重20牛顿,要使杠杆平衡,在杠杆的中点处所加之力F 是( ) A.250N B. 300N C . 500 N D.40N5.某人坐在快速航行的船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 .河岸B .船C .河D .岸上的树6.某同学骑自行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在4s 内通过40m 的路程,那么他在前2s 内的速度是( )A .40m/sB .20m/sC .10m/sD .5m/s7.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一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m ,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m ,第三秒内通过的路程是4m ,则( )A .前2s 内的平均平均速度是3m/sB .前2s 内的平均速度是2m/sC .3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D .后2s 内的平均速度是4m/s二、填空题 1.分析如图17所示“研究同种液体的压强”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图5上表中是某同学做“研究液体的压强”时所测的部分数据,实验次数1、4 、5说明____________ _;实验次数1、2、3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和长方形的砝码盒等器材做了如图18所示的B、C、D三次实验.(1)在实验中,小明同学是通过观察海绵的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图6中两个实验是用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的;两个实验是用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是否有关的.(3)在物理学中,用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3.如图19所示是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若干操作,根据此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物理全册期末复习学案3沪科版精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物理全册期末复习学案3沪科版精

期末复习(三)一、选择题1.质量为的物体,放入盛水的容器中,溢出了的水,则此物体在水中的状态是( )A.下沉 B .悬浮 C .飘荡 D .没法判断2.在大气压为×105Pa房间里做托里拆利实验,发现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仅为750mm,其原由可能是( )A.玻璃管太长了 B .玻璃管倾斜了C.玻璃管上端进入少许空气D.玻璃管太粗了3.小杰同学在游乐海底世界时,察看到鱼嘴里吐出的气泡上涨时的状况如图5所示,对气泡上涨时遇到的浮力随和泡内气体压强剖析正确的选项是图5 ()A.浮力不变,压强不变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C.浮力变大,压强变大D.浮力变大,压强变小4.图13-6为杠杆与滑轮的组合应用,滑轮下所挂重物的重力G=500牛顿,绳是圆滑的轻质细绳,滑轮重20牛顿,要使杠杆均衡,在杠杆的中点地方加之力F是()A.250NB.300NC.5005.某人坐在迅速航行的船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河岸B.船C.河D.岸上的树6.某同学骑自行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在4s内经过40m的行程,那么他在前2s内的速度是()A.40m/s B.20m/s C.10m/s D.5m/s7.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一秒内经过的行程是2m,第二秒内经过的行程是3m,第三秒内经过的行程是4m,则()A.前2s内的均匀均匀速度是3m/s B.前2s内的均匀速度是2m/sC.3s内的均匀速度是3m/s D.后2s内的均匀速度是4m/s二、填空题1.剖析如图17所示“研究同种液体的压强”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1图17实验次数深度/cm橡皮膜方向压强计左右液面(水)高度差/cm13向上23朝下33朝侧面46向上59向上上表中是某同学做“研究液体的压强”时所测的部分数据,实验次数1、4、5说明_____________;实验次数1、2、3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2.在研究压力的作用成效与什么要素相关的实验中,小明利用柔嫩的海绵A和长方形的砝码盒等器材做了如图18所示的B、C、D三次实验.海绵海绵海绵海绵A B图18C D(1)在实验中,小明同学是经过察看海绵的来比较压力作用成效的.(2)图6中两个实验是用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成效与受力面积能否相关的;两个实验是用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成效与压力能否相关的.(3)在物理学中,用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成效.3.如图19所示是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要素相关”实验的若干操作,依据此图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九章 浮力复习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九章 浮力复习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第九章浮力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会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3、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二、重点、难点:重点:浮力的计算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密度计、潜水艇、热汽球、轮船的工作原理三、自主学习:【浮力基础知识】:1、用绳子系着水桶,把它从水中匀速拉至水面,(桶未露出水面)此过程中绳子对桶的拉力()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始终不变D、无法判断2、把等质量的实心铁球和铝球分别挂在弹簧秤下并浸没于水中,则()A、挂铁球的弹簧秤示数较大B、挂铝球的弹簧秤示数较大C、两弹簧秤的示数一样大D、无法判断哪个弹簧秤示数大3、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漂在水面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B、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C、物体没入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D、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1、质量为50g的物体放在盛有液体的杯子里,溢出的液体质量为40g,那么()A、物体浮在液面上B、物体沉入杯底C、物体悬浮在液体中D、无法确定物体的浮沉2、在盛满水的缸中,放入一质量是500克的木块,木块静止不动,它受到的浮力是牛,排开的水重牛,3、张扬在某实验中的主要操作步骤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下图所示:(1)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N,石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重=N.(2)由此得出的结论是:.(3)该石块的体积= m3,则是块的密度ρ石=Kg/m34、把重5 N、密度为0.9×103 kg/m3的实心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物体处于状态,物体所受的浮力是N,物体排开的水重是N。

5、密度是0.6×103千克/米3的木块,体积是2米3,当它漂浮在水面上时,求:(g=10牛/千克)(1)木块的重力;(2)木块受到的浮力;(3)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

6、一个不规则的实心物体,质量55g,放入装满纯水的烧杯中,沉入底部,排开0.5N的水。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物理全册 9.3 物体的浮与沉学案2(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物理全册 9.3 物体的浮与沉学案2(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第3节物体的浮与沉一、学习目标:1、巩固复习物体的浮沉条件。

2、了解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重点:巩固复习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物体浮沉的判断方法及其应用。

三、自主学习: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________力大于________力时,物体会上浮;当________力小于________力时,物体下沉;当________力等于________力时,物体处于悬浮状态。

进一步推理可得:当ρ物 ______ρ水时,物体上浮;ρ物________ρ水时,物体下沉;ρ物________ρ水时,物体悬浮。

2、《死海不死》一文中描述到“将奴隶和俘虏扔进海里屡淹不死”,你认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密度计:密度计是测量________的工具。

把密度计放入液体中,密度计始终是________状态,密度计工作原理: F浮________G4、盐水选种:把种子放在浓度适宜的盐水中,干瘪、虫蛀的种子,由于ρ_____ρ盐水,会_____ ;饱满的种子,由于ρ____ρ盐水,会_______ 。

5、潜水艇:工作原理:靠改变________来实现上浮和下沉。

6、热气球、孔明灯、许愿灯:改变球内气体________来控制浮沉。

四、小组合作学习浮沉条件的应用(阅读课本P179-180)⑴密度计: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工具。

【合作探究】:观察桌面上几个烧杯里的不同浓度的盐水,利用密度计测出它们的密度。

⑵盐水选种:把种子放在浓度适宜的盐水中,干瘪、虫蛀的种子,能够被选出来。

【合作探究】:将相同质量的种子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盐水中,观察选种的效果。

讨论,怎样得到最饱满的谷物种子?⑶潜水艇:工作原理:靠改变__________来实现上浮和下沉。

【合作探究】:观看视频,了解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⑷热气球、孔明灯、许愿灯。

【合作探究】:观看视频,了解热气球的工作原理。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物理全册 8.3 空气的力量学案1(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物理全册 8.3 空气的力量学案1(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空气的力量一、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经历探究大气压强存在的过程;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3、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二、重点、难点: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及产生的原因难点:解释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三、自主学习:一、认识大气压强活动1:假设教室内的空间为200m3试计算充满你教室的空气质量。

(ρ空气=1.29kg/m3))活动2:感知大气压1、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往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再慢慢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什么现象?思考:原因是什么?2、课本图8-36探究实验。

你看到现象是。

原因是可瓶子为什么从四周一齐向里瘪呢?这说明结论:和液体一样,由于也空气受到的作用和性,所以空气内部方向都存在压强。

这种压强称为 ,简称为或。

3、阅读马德堡半球实验或自己做此实验并且分析:该实验不仅证明了,而且说明大气压。

二、测量大气压活动3:托里拆利实验1、(1)在玻璃管中装满水银的目的是?为什么管内水银下降到一定程度就不再下降了呢?(2)这时管内水银面上方的空间处于状态?(3)如果向上稍提一下玻璃管(管口还在液面下)或稍微倾斜一下,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吗?(4)如果此时向槽内加入一部分水银,会不会影响实验结果呢?(5)若实验用的玻璃管换用粗一些的,会有影响吗?(6)若是混入空气呢?2、我们是利用大气压等于的压强,从而测得大气压的大小。

⑴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 = = Pa,1标准大气压= Pa。

⑵如果用水来做这个实验,1标准大气压相当于 m水柱底部的压强。

试写出简单的运算过程:四、小组合作学习1.在托里拆利试验中,下列几种情况对测量结果产生的影响是:①往水银槽内多加一些水银;②将玻璃管稍微倾斜一下;③换用内径粗一些的玻璃管做试验,④玻璃管中混进了少许空气。

(填“有影响”或“无影响”)2.下列事例中,应用大气压强的是。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物理全册 10.3 做功了吗学案1(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物理全册 10.3 做功了吗学案1(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做功了吗?一、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说出生活、生产中的实例机械功的含义.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体会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3、写出功的计算公式,并经历功的计算过程.二、重点、难点:重点:功的计算难点:功的概念三、自主学习:1、使用机械的特点:省力的机械不省__________,省距离的机械不省_______.2、机械功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功.3、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的必备条件(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功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其中F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s表示________________,功的单位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1J=1N·m5、1J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小组合作学习1、机械功:阅读课本195页机械功部分.请思考:人们是如何认识到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是个有意义的物理量的呢?[练一练]: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乘积叫做机械功(W).2、做功的必备条件:观察并思考课本196也图10—24,做功的两个必备条件是: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练一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足球在草坪上沿水平方向向前滚动,重力对足球做了功B.石块从高处下落,重力对石块做了功C.举重运动员把杠铃在空中停留3s,人对杠铃做了功D.推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推力对铅球做了功3、功的计算:在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_________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乘积.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功的单位是__________.[练一练]:1、在水平面上,用50N的水平推力推重100N的箱子前进10m,推力做功为()A.50000J B.1500J C.5000J D.500J2、对功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B.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C.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此力对物体一定做功D.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这个力才对物体做了功3、质量为50kg的某同学做爬竿运动,当他爬到离地3.2m的高度时,约做了多少功?五、当堂检测:1、一只重3N的苹果从5m高的树上落到地面上,_____对它做了_______J的功.重100N的物体在20N水平方向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10m后撤消拉力,物体又向前滑动了5m,则拉力做的功是________J;重力做功是_______J.2、关于做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举力做了功B.起重机吊着货物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一段距离,向上的拉力做了功C.重物竖直下落,重力做了功D.小球在水平面上滚动,重力做了功3、人用20N的力将重为15N的球推出去后,球在地面上滚动了10m后停下来,球在地面上滚动的过程中,手对球所做的功为()A.0J B.200J C.150J D.350J4、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拉木箱,使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不同的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次做功一样多B. 在光滑地面上做功较多C. 在粗糙地面上做功较多D. 条件不够,无法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5、如图所示的水平地面上放一木箱,重为4000N,在2000N的(1)推物体前进的速度是多大?(2)推力在这8s内对物体做了多少功?2。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学案2(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学案2(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二)一、学习目标:1、复习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这两实验。

2、能说明生活中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相互转化。

二、学习重点:知道动能与势能的影响因素,能用实例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自主学习探究实验一: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1、.探究实验名称: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2、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猜想:物体动能的大小可能与有关,还可能与有关、4、探究方案设计:(1).让不同钢球从斜面上_____滚下,是为了控制钢球的相同,改变运动物体的。

(2).让_______从斜面上不同高度滚下,是为了控制相同,改变物体的。

探究说明:1、小球在光滑斜面上由_____开始下滑,到达斜面低端的速度只与_______有关,起点越高,到达低端时的速度就越_____。

所以要增加小球滚到水平木板上的速度,只需增加______即可。

2、要使小球在水平面具有相同的速度,必须使小球从斜面的________(实验时用笔做好标记)滚下。

3、小球从光滑斜面上静止滚下,到达低端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被撞木块的运动距离越长,小球做的功越________,运动小球所具有的动能越________。

结论:质量相同时,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大;速度相同时,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大。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_______和________。

物体的质量越_____,速度越______,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探究实验二: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1、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猜想: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有关。

还可能与有关。

3、探究方案:如图将同一物体从不同高度放下,是为了控制相同,改变。

将不同物体从同一高度放下,是为了控制相同,改变。

4、实验结论:的物体,被举得越高,它的重力势能越大;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重力势能越大。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曹庄镇中心中学-上学期期中试卷【解析版】.docx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曹庄镇中心中学-上学期期中试卷【解析版】.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涂到答题卡上)1.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PM2.5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米B.分米C.厘米 D.微米2.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0.5 cmB.中学生跑完50 m用时约3sC.教室课桌的高度约1.8m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3.2014年5月24日,中俄在东海举行联合军演.为了刺探我国军情,日本军机与我国军机超近距离对峙,当时两军机之间保持的距离仅约30m.日本的这种挑衅行为引起我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以下列哪个目标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对峙时我军飞行员是静止的( ) A.海岸 B.海面上的军舰C.海面 D.日本军机4.为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我市每年都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 )A.音调 B.响度C.音色 D.频率5.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A.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B.禁止广场舞活动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D.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6.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A.A与B B.A与C C.C与D D.B与C7.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测量过程中产生的错误B.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减小误差的唯一方法就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8.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tAB <tBCB.tAB=tBCC.vAB>vBCD.vAB<vBC9.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5m/s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每分钟通过0.6km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则( )A.小张先到达B地B.小王先到达B地C.小李先到达B地D.三人同时到达B地10.旗鱼在海洋中游动的速度可达290dm/s,猎豹在地面奔跑时速度为1.68km/min,灰面鸫在空中飞翔时速度可达80.5km/h,世界冠军博尔特的百米记录是9.58s,其中运动速度最快的是( )A.旗鱼 B.猎豹C.灰面鹤D.博尔特11.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D.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12.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B.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C.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D.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13.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清B.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狗有时突然耳朵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C.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无法感知的D.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14.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表示这一现象的是( )A.B.C.D.15.日晷仪是古代人们可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位置可知道时间,如图.日晷仪计时利用了光的( )A.反射 B.折射C.直线传播 D.色散16.如图列出我们能够看到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从后视镜中看车后景物B.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C.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D.桥在水中的倒影1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波和电磁波一样能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C.超声波在医学上能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D.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18.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 )A.B.C.D.19.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 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A .都不能成像B .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 .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D .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20.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 、B ,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 的距离S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0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3s 才开始运动;②t=0时刻,A 在0点,B 在距离0点5m 处;③从第3s 开始,v A >v B ,5s 末A 、B 相遇;④5s 内,A 、B 的平均速度相等.A .只有①④正确B .只有③④正确C .只有①③正确D .只有②③正确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21.图中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mm ,所测物块的长度是__________cm .22.人坐在橡皮筏上随湍急的河水漂流,人相对河岸是__________的,相对__________是静止的.23.熟悉的歌手或同学,你一听便知是谁,你是根据他(她)的声音的__________来识别的.班里的一位男同学是个大嗓门,那是由于他声音的__________大. 24.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速度表如图所示,指针显示汽车速度为__________km/h ,合__________m/s .25.红色的玫瑰花能反射__________颜色的光,用紫光照射时,红花的颜色是__________.26.小明坐在天津到北京的动车上,透过车窗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移动,他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该车仅用30min跑完120km的全程,其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km/h.27.小宇去参观科技馆,他从不同角度看到科技馆的宣传语“风舞九天,鲲鹏万里”,这是因为光发生了__________反射;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8.用透明玻璃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因为它既能透光也能__________光;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车内物体经它所成的像偏向车子的__________(上/下)方,因而不会干扰驾驶员对前方的观察.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29题2分,30题各3分,31题14分,32题10分,共29分)29.如图,一束光从玻璃AB面垂直射入,折射后从玻璃砖AC面射出.请画出这束光在AC 面发生折射的光路图.30.小芸家在装修房子时,为了美观,在客厅的天花板上安装了一块平面镜,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31.(14分)如如图甲所示,小丽同学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脸时,将玻玻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此实验中:(1)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用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__________;(2)为了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过程中蜡烛B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由此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3)小丽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是因为__________.(4)实验过程中,小丽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它的像将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5)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__________.32.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路程SAB =__________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___cm/s.(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__.(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四、计算题(33题5分,34题10分,共15分)33.国外媒体报道了我国最先进的“翼龙”无人机出口沙特的消息,引起了人们对中国无人机的关注.翼龙无人机最大飞行速度是280km/h,正常巡航速度是160km/h.翼龙无人机若以正常巡航速度从某机场飞往相距2000km的目的地执行任务,需飞行多少小时?34.一辆10m的大货车,以36km/h的速度驶进一个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为20s,则隧道长为多少米?2015-2016学年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曹庄镇中心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涂到答题卡上)1.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PM2.5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米B.分米C.厘米 D.微米【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解答】解: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50μm,所以PM2.5的直径==2.5μm.故选D.【点评】以社会关注的PM2.5设计题目,体现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2.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0.5 cmB.中学生跑完50 m用时约3sC.教室课桌的高度约1.8m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考点】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应用题;参照思想;估算法;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中学生的拳头宽度在10cm左右,物理课本宽度比10cm大得多,在16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50m跑的时间一般在7s左右,不可能为3s.故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D符合实际.故选D.【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3.2014年5月24日,中俄在东海举行联合军演.为了刺探我国军情,日本军机与我国军机超近距离对峙,当时两军机之间保持的距离仅约30m.日本的这种挑衅行为引起我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以下列哪个目标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对峙时我军飞行员是静止的( )A.海岸 B.海面上的军舰C.海面 D.日本军机【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解答】解:以日军军机为参照物,我军飞行员与日军军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飞行员是静止的.故选D.【点评】每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为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我市每年都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 )A.音调 B.响度C.音色 D.频率【考点】响度.【专题】声现象.【分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根据这个内容,对本题进行分析.【解答】解:因为相同响度的声音,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小,说明响度与离声源距离有关.例如:当我们听不清某个人说话的声音时,总是强调对方要“大点声”,就是要求对方说话时响度大;同理,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响度.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响度知识的了解,并要掌握与响度有关的因素.5.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A.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B.禁止广场舞活动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D.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让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可以减弱噪声,但不适用与实际情况,故A错误;B、广场舞是一种健身活动,禁止跳广场舞,也是不适用与实际的,故B错误;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既能锻炼身体,又不影响别人,故C正确;D、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检测噪声,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先C.【点评】从实际的角度分析减弱噪声的几种方式是解决该题的关键.6.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A.A与B B.A与C C.C与D D.B与C【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运动和力;图像综合题.【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图象有两种表示方法:s﹣t图象和v﹣t图象.一定要分清楚其本质的不同.【解答】解:如果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与t成正比,所以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C.如果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如何通过图象来表示.图象能很直接的反应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于图象题,首先看清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再顺着图象看随横坐标轴变化,纵坐标轴如何变化,找到物体的运动规律.7.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测量过程中产生的错误B.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减小误差的唯一方法就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专题】比较思想;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解答】解:A、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此误差不是错误,故A错误;B、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正确.C、认真测量也不可以避免误差,故C错误;D、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都可以减小误差,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8.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 .t AB <t BC B .t AB =t BC C .v AB >v BCD .v AB <v BC【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由图得出小车走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v=分析判断小车在不同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大小关系.【解答】解:(1)由图中停表示数可知,t AB =5s ,t BC =3s ,所以t AB >t BC .故A 、B 错误;(2)由题意知s AB =s BC =sm ,小车在前半段的平均速度v AB ==sm=,后半段的平均速度v BC ==;所以v AB <v BC .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变速运动求平均速度的解题方法,通过一个实验来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是一道好题.9.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A 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 ,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km/h 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5m/s 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每分钟通过0.6km 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则( )A .小张先到达B 地 B .小王先到达B 地C .小李先到达B 地D .三人同时到达B 地【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求出每个人的速度,然后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比较运动时间长短.【解答】解:由题意知,v 小张=30km/h ,v 小王=5m/s=18km/h ,v 小李=0.6km/min=36km/h , 由速度公式v=可知,时间:t=,由于他们的路程s 相同而小李的速度最大,则小李的运动时间最短,小李最先到达B 地,故C 正确;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根据速度的单位换算关系统一速度单位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10.旗鱼在海洋中游动的速度可达290dm/s,猎豹在地面奔跑时速度为1.68km/min,灰面鸫在空中飞翔时速度可达80.5km/h,世界冠军博尔特的百米记录是9.58s,其中运动速度最快的是( )A.旗鱼 B.猎豹C.灰面鹤D.博尔特【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专题】运动和力.【分析】根据博尔特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进行计算.把这几个进行单位统一,进行比较,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快.【解答】解:旗鱼的速度:290dm/s=290×1dm/s=290×10﹣1m/s=29m/s,猎豹的速度:1.68km/min=1.68×1km/min=1.68×=28m/s,灰面鸫的速度:80.5km/h=80.5×1km/h=80.5×=22.4m/s,博尔特的速度:v==≈10.43m/s,所以,旗鱼的速度>猎豹的速度>灰面鸫的速度>博尔特的速度,所以旗鱼运动最快.故选A.【点评】物理量单位的换算,前面是数据是倍数,不参与单位换算,只有后面的单位进行单位换算.11.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D.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1)物体振动的快慢叫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当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时,需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解答】解: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振动的越慢;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小.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音调的定义,利用实验进行验证.12.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B.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C.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D.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现象.【分析】(1)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2)声音的强弱叫响度;(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4)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解答】解: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故A正确;B、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响度大,故B错误;C、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C错误;D、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是340m/s,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故选:A.【点评】该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等基本知识,是一道综合题.13.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清B.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狗有时突然耳朵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C.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无法感知的D.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专题】声现象.【分析】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从“狗和大象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得到相关的信息即可解题.【解答】解:A、大象的声音频率属于次声波,不在人耳听觉范围之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狗的听觉范围在15Hz~50000Hz,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因此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狗能感觉到,该选项说法正确;C、狗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人说话的声音狗是能够听到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大象的听觉范围是1Hz~20000Hz,而狗的发声范围是452Hz~1800Hz,因此大象是能够听到狗的叫声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从题干信息中搜寻有用的信息,考查学生根据信息总结结论的能力.14.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表示这一现象的是( )A.B.C.D.【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图像综合题.【分析】当光从水下斜射入空气时,在发生光的折射的同时,在水面处会发生光的反射.在发生光的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发生光的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A、图中反射角大于入射角,故错误;B、图中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在法线同一侧,且反射角小于入射角,故错误;C、图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错误;D、图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正确.故选D.【点评】在解答光的折射光路图时要注意:不管光从哪种介质斜射向哪种介质,在光疏质(密度比较小的物质)里面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较大;在光密质(密度比较大的物质)里面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较小,即“疏大密小”.角度越小,光线越靠近法线.15.日晷仪是古代人们可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位置可知道时间,如图.日晷仪计时利用了光的(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中复习学案(三)——基础
一、选择题
1、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下潜6次,预计下潜深度将达到7000米。

设海水的密度不变,下列与潜水器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下潜越深,受到海水的压强越大
B .受到海水的压强与其自身的体积有关
C .浸没前,下潜过程中受到的浮力越来越大
D .浸没后,下潜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不变
2、妙趣横生的动物世界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鸟的翅膀就像机翼,利用空气的升力而飞翔
B .鸭子的脚掌又扁又平,可以增大压强,从而在松软的烂泥地上行走自如
C .壁虎的脚掌上有许多“吸盘”,利用大气压在墙壁上爬行而不掉下来
D .鱼要下沉时就吐出鱼鳔内的空气,减小自身排开水的体积而使浮力变小
3、下面是日常生活中与压强有关事例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 .图钉帽面积大是为了增大手指对它的压强
B .水坝的形状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 .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嘴的吸力
D .高压锅能很快地煮熟食物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4、把重为5N ,体积为600cm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 取10N /kg )( )
A .物体漂浮F 浮=6N
B .物体悬浮 F 浮=5N
C .物体漂浮F 浮=5N
D .物体沉在水底 F 浮=5N
5、装有液体的甲、乙两相同烧杯,如图所示,放入两个完全相同
的物体,当物体静止后两烧杯中液面恰好相平。

液体对甲、乙两烧杯底部压强分别是P 甲,、P 乙,液体对两物体的浮力分别是F 甲、F 乙,则对它们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P
甲>P

,F

=F

B.P

=P

,F

>F

C.P
甲=P

,F

<F

D. P

<P

,F

=F

6、在一支平底试管内装入适量铁砂,然后先后放入装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里,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试管在乙液体里排开的液体质量较小
C.装乙液体的烧杯底部所受压强较大
D.在甲液体中试管底部所受液体压力较大
7、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其目的是为了增大________;注射器能将药液吸入针管是利用了________的作用。

8、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茶壶是利用______________
原理工作的,当茶壶中的水被倒出一部分之后,剩余水的密度
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用吸管吸饮料
利用的是大气压强的知识,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______________。

9、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林同学提出了一些猜想与假设,并进行了一些相关实验。

(1)下列A、B、C、D是小林提出的四个猜想,题中已写出两个,请写出另外两个。

猜想A:浮力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猜想B:浮力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猜想C:浮力可能与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猜想D:浮力可能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可用弹簧测
力计测出。

小林运用这一知识设计了如
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是想验证浮力的大小与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实验二是想验证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实验三是想验证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3)通过对上述三个实验的分析、归纳,你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有关,跟物体________________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