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答案

合集下载

隆中对答案

隆中对答案

附《隆中对》阅读题答案:
(一)1.(1)后代(2)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3)早晨(4)名词动用,长草2、(1)百姓谁敢不用箪盛饭、用壶盛着浆来欢迎将军您呢?(2)所以临终时将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3.恢复汉室一统霸业。

(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兴复汉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等) 4.“天下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

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

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

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等等。

(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 6.扣住“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回答。

(在文中诸葛亮自述的内容中找到其表达对刘备父子情感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对其中诸葛亮的情感的理解。

) (二)1.(1)违背(2) 常常(各1分) 2.(1)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2)这个人你可以前去拜访他,而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每句2分)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句1分,2分)4.说明诸葛亮是个天才。

可以显示刘备的诚意。

5.类比论证或对比论证(1分)求贤若渴,延揽人才,复兴汉室,礼贤下士,善听谏言,谦虚(答出2个即可,1分) 6.不是,当今社会竞争极其激烈,即使你是人才,也应勇于毛遂自荐不能等机会,而是要努力的为自己创造机会,为国家多做贡献,从而实现自身价值。

《隆中对》习题及答案

《隆中对》习题及答案

第23课隆中对班级:座号:姓名:(完成本作业用时:40分钟)一、基础优梳理1.一词多义:(1)谓谓为信然(说)谓先主曰(对……说)(2)已然志犹未已(停止)自董卓已来(通“以”)已历三世(已经)(3)信谓为信然(确实)信义著于四海(信用)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4)然谓为信然(……的样子)然志犹未已(可是)(5)用遂用猖獗(因此)贤能为之用(任用)此用武之国(运用)2.翻译句子:(1)判断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诸葛孔明,是卧龙啊。

(2)省略句:君与俱来。

您和他一起来吧。

(3)倒装句: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二、探究新视点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前三段,完成1-4题。

1.由这个故事演变而来的一个成语是三顾茅庐。

在整部三国故事中,有一人与诸葛亮齐名,他是庞统,人称凤雏(凤雏先生)。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停止,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3.针对诸葛亮的自比,当时的人们有何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这样写的目的是突出诸葛亮远大的政治抱负,同时也为下文徐庶的推荐做铺垫。

4.文中写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又写到刘备对诸葛亮说的一席话,这表明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有雄心有抱负,坚持不懈,能虚心求贤,礼贤下士的人。

三、延伸提能力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拜访诸葛亮。

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

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期,童子回答:“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

”刘备惋惜不已。

张飞说:“既然没遇见,就回去吧!”刘备要他们等一会儿,关羽劝道:“不如先回去,以后派人来探听。

”刘备听了他的话,带关、张怅然离去。

回到新野,过了几天,玄德派人去隆中打听,得到回报:诸葛亮回来了。

隆中对试题及答案

隆中对试题及答案

隆中对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隆中对”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一次对话,请问它发生在哪个时期?A. 三国时期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2. “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哪些战略建议?A. 攻占荆州B. 夺取益州C. 联合孙权D. 以上都是答案:D3.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到的“天下有变”是指什么?A. 天下大乱B. 天气变化C. 社会动荡D. 政治变革答案:C二、填空题4. “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出的“________”策略,是希望刘备能够利用地理优势,稳固发展。

答案:北抗曹操,东和孙权5.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到,刘备若想成就大业,必须先“________”。

答案:取得民心三、简答题6. 简述“隆中对”中诸葛亮对刘备提出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策略的意义。

答案:诸葛亮建议刘备在西方与各个少数民族建立和睦关系,在南方安抚当地的夷人和越人,以此来巩固蜀汉的边疆安全,减少外部的敌对势力,为刘备的长远发展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

四、论述题7. 论述“隆中对”对三国鼎立格局形成的影响。

答案: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规划了一套完整的战略发展蓝图,这不仅为刘备后来的行动提供了指导,也为三国鼎立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诸葛亮的战略眼光和深远的规划,使得刘备能够在三国乱世中稳固发展,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一对话体现了诸葛亮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思考题8. 结合“隆中对”的内容,谈谈你对诸葛亮战略思想的认识。

答案:(此题开放性较强,考生可以根据对“隆中对”内容的理解,结合诸葛亮的战略思想,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述。

例如,可以从诸葛亮对时局的精准判断、对地理优势的利用、对人心的把握、对外交策略的运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完】。

《隆中对》中考试题阅读及答案

《隆中对》中考试题阅读及答案

《隆中对》中考试题阅读及答案《隆中对》中考试题阅读及答案在学习、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试题的身影,借助试题可以更好地对被考核者的知识才能进行考察测验。

还在为找参考试题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隆中对》中考试题阅读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扶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选自陈寿《隆中对》)【乙】亮少有逸群之才,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③。

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后备又西取益州。

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

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选自陈寿《进〈诸葛亮集〉表》,有删改)【注释】①魏武帝:曹操。

②举州委质:氢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

③吴会:吴国。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利尽南海,东连吴会尽:完全B.信义著于四海著:闻名C.身使孙权,求援吴会身:亲自D.大破其军,乘胜克捷破:打败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曹操比于袁绍躬耕于野,不求闻达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C.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D.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10.下列对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诸葛亮分析政治形势认为刘备不可与曹操较量,也不可谋取孙权。

《隆中对》答案

《隆中对》答案

7.(1)我没有估计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 ,衡量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在 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缺乏,就 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2)但是曹操终于战胜袁绍,从弱小变成强 大,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 得当。
(3)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 他,召他上资助将军的,
(5)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停止,您说该采取 怎样的计策呢?
(6)您应当屈尊去拜访他。 (7)就因此失败,以致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8)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
二、能力提高
1、zhòu róng dān(析:掌握重点字字音 )尽 地势 归附 不仅 而且 兴旺富裕 用箪 (盛) 用壶(装) 2(1)① 戎:古时对我国西 部各族的称呼。 ② 夷越:泛指我国南部各 族。(析:注重书下注解) (2)亲自 躬 (析:掌握词义) 3、B(析:根据文意) 4、 D(析:掌握句意)5、(1) 现在曹操已 拥有上百万军队,挟持天子来号令诸侯,这 确实不能与他争胜。 (2)百姓哪个敢不用 箪盛着食物,用壶装着酒来迎接将军呢?
隆中对
答案
一、基础知识
2.默写 (2.)诸葛亮认为曹操能克制袁绍的原因:非为天 时,抑亦人谋也。
(3).占据荆州的必要: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4). 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最终目的:霸业可成, 汉室可兴。
3、注音略。4、 ①常常②器重、重视③大 概④亲自⑤确实这样⑥接近5、通假字(1 )信;伸;shēn;伸张(2)已;以;yǐ; 表示时间的界限 6、ADD
6、①不可与争锋 ②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③取而代之 ④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则命 一上将将荆州之军而向宛、洛,将军身率益 州之众出于秦川。

《隆中对》阅读答案

《隆中对》阅读答案

《隆中对》阅读答案《隆中对》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

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隆中对》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隆中对》阅读答案1阅读课内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殆:一定B.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殷:兴旺富裕C.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控制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将:率领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①利尽南海②父利其然也B.①信义著于四海②欲信大义于天下C.①则名微而众寡②有仙则名D.①此诚不可与争锋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针对曹操和孙权两强,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建议分别是什么?对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孙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A2.D3.(1)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

《隆中对》阅读答案

《隆中对》阅读答案

《隆中对》阅读答案《隆中对》阅读答案「篇一」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苑、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小题1】解释下列词语(4分)①豪杰并起()②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③利尽南海()④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小题2】.翻译下列语句(4分)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B.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译文:【小题3】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的对策不同。

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①曹操:②诸戎、夷越:【小题4】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2分)【小题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两个。

(4分)(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两个即可)答案【小题1】①起兵、起事②图谋③物资④爱抚、爱惜【小题2】A曹操于是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挟持天子来命令诸侯各国,(我们)的确不能与之争强夺势。

【小题3】此诚不可与争锋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小题4】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小题5】诸葛亮舌战群儒,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锦囊妙计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起图恤”根据语境即可推断出意思。

隆中对答案

隆中对答案

8.(3分)A9.(5分)(1)可是(我)智短谋浅,因此失败,直到今天这个地步。

(译出大意2分,关键字“猖蹶”1分。

)(2)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

(译出大意1分,关键字“殆”1分。

)10.(4分)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2分)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

(2分)11.(2分)司马光《资治通鉴》(出现错别字不给分)1、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2、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3、这完全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4、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装酒来迎接您呢?示例:运用贤能体恤百姓加强民族团结改善睦邻关系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作答,答出3点即可,3分)1.卑鄙:低微鄙陋顾:拜访以:把由是:因此(2分,正确一处0.5分)4.①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②(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同他。

(4分,每小题2分,如“躬、于、闻、达、遂、许、驱驰、每”以及宾语前置等词语、句式落实不够,酌情扣分。

)5.《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2分,每空1分。

如将《出师表》写成《前出师表》也给分。

1)争强、争胜(2)资助、给予(3)兴旺富裕(4)招致、罗致11.(4分)对曹操“不可与争锋”(1分);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1分);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2分)。

19--c12.先帝13.Zhòu; 亲自不长庄稼(的地方),意思是荒凉的地方14、恢复汉室一统霸业(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兴复汉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等)15、“天下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6、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三)28.高祖/因之/以成帝业29.A 30.①此诚不可与争锋②西和诸戎,南抚夷越9.(1)通“以”(2)而且(并且)(3)挟持(控制)(4)物资(4分,每处1分)10.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竹篮、竹筒)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酒水)来迎接将军你呢?(2分,如关键词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11.(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2)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3分,每小题1分,答题顺序可颠倒,意同即可) 12.(1)①曹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②孙权“贤能为之用”⑧刘备“总揽英雄”(1分,可选其中一例回答)(2)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2分,意同即可)35.B 36、兵力(或“军事”、“军队”)人才、民心(只答一词亦可)、物产(或“物资”)7.天命观(或“唯心主义”,意思对即可)(2) 38(1)拜访(2)到……去,这里有“去拜访”之意(3)身份低微,出身鄙野17、(1)我原来是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种,只希望在动乱的年代中苟且保全生命,不要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2)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当时一般人没有谁同意他这种比附18、(1)三顾茅庐、临危受命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如正面写诸葛亮隐居时的不平抱负,侧面写徐庶的推荐41、对曹操“不可与争锋”(1分);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1分);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

22.隆中对译文及习题(附答案)

22.隆中对译文及习题(附答案)

22.隆中对(陈寿)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承认这一点。

只有博陵人崔州平,颖川人徐庶徐元直跟诸葛亮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呢?”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

”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将军应当屈尊去拜访他。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衰败,奸臣窃用皇帝的政令,皇上遭难出奔。

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然而智慧和手段浅陋不足,就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

然而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诸葛亮回答道:“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各地豪杰一起起兵,占据州、郡的豪杰多得数不清。

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而且兵力少,然而曹操最终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争强。

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不能守住,这大概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夺取它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凭借着这个地方成就帝业。

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益州北面,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智慧有才能的人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

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信用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求贤若渴,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守住险要的地势,西面和西部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南部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修明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变化,就派一名上将统率荆州的军队向中原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浆来欢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大业就可以成功,汉朝就可以复兴了。

《隆中对》字词句翻译答案及全文翻译

《隆中对》字词句翻译答案及全文翻译

《隆中对》字词句翻译答案及全文翻译《隆中对》字词句翻译答案及全文翻译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隆中对.回答、应对。

2、亮躬.耕陇亩亲自。

3、亮躬耕陇亩..田地。

4、好.为《梁父吟》喜欢。

5、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常常。

6、时.人莫之许.当时;承认、同意。

7、谓.为信然说。

8、谓为信然..确实这样。

9、时先主屯.新野驻扎。

10、先主器.之器重、重视。

11、谓.……曰.对……说。

12、此人可就.见接近、趋向。

13、不可屈致.招致、引来。

14、将军宜枉.驾.顾之屈尊。

15、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

16、由是..先主遂诣亮因此。

17、由是先主遂诣.亮拜访。

18、凡.三往总共。

19、乃.见才。

20、因.屏人曰于是、就此。

21、因屏.人曰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22、汉室倾颓..崩溃、衰败。

23、奸臣窃命..盗用皇帝的政令。

24、主上蒙尘..蒙受风尘,专指皇帝遭难出奔。

25、度.德量力衡量。

26、信.大义通“伸”,伸张。

27、遂用.猖獗因此。

28、遂用猖蹶..这里是失败的意思。

29、然志犹.未已仍、还。

30、然志犹未已.止。

31、君谓计.将安出计策。

32、君谓计将安出.产生。

33、名微而众寡..人少,指兵力薄弱。

34、以弱胜强者.……的原因。

35、非惟天时,抑.亦人谋而且。

36、挟.(xié)天子而令诸侯挟持、控制。

37、此诚不可与争锋..争强,争胜。

38、国.险而民附地势。

39、利尽.南海全部取得。

40、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大概;资助、给予。

41、民殷.国富兴旺富裕。

42、不知存恤..爱抚,爱惜。

43、帝室之胄.后代。

44、总揽.英雄这里有“招致”的意思。

45、保其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46、内修政理..政治。

47、则命一上将将.(jiàng)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率领;来。

48、箪.食壶.浆(提示:这里是作动词)用箪盛,用壶盛。

49、以.迎将军者乎来。

50、诚如是.这样。

51、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一天天。

隆中对练习与答案

隆中对练习与答案

隆中对一、基础训练1.文学常识填空。

《三国志》是部史书,共65卷,人们把它和、、合称为二十四史的“前四史”。

作者陈寿是朝人,学家。

“隆中对”的“对”是的意思。

2.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有一幅彩页插图《古隆中》,图中有副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联讲的是的故事,下联讲的是——的事情。

宋代诗人陆游非常推崇诸葛亮的文章及为人他用诗句称赞说:“。

”3.对下列各句中通假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置。

)C.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

)D.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申诉。

)4.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

(1)判断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2)省略句:君与俱来。

(3)倒装句:时人莫之许也二、课时达标5.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6.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方针是:根据是:7.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两例说明(可用文中原句回答)8.阅读课文第4段,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此诚.不可与争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国险.而民附益州险.塞C.利.尽南海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将军岂.有意乎将军岂愿见之乎(2)下面语句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

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完全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装酒来迎接您呢?(3)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

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隆中对》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

《隆中对》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

《隆中对》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隆中对》原名《草庐对》,是中国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三顾茅庐时的谈话内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史上本无《隆中对》一说,隆中对的标题是后人加的。

但《隆中对》提法并非由作者陈寿提出,而是由后人添加。

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隆中(今襄阳城西30里)(史料记载)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著名的“三顾茅庐”)。

《草庐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在诸葛亮出山后,没有任何的官职,直到刘备取得荆州四郡时才拜军师中郎将,刘备集团之后的种种攻略皆基于此。

隆中对亮躬耕陇亩,好(hào)为《梁父(fǔ)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yuè)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duó)德量力,欲信(shen)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chāng jué),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miǎn),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隆中对》阅读附答案

《隆中对》阅读附答案

《隆中对》阅读附答案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
 (1)将军宜枉驾顾之()(2)欲信大义于天下()(3)遂用猖蹶()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小题3】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你怎幺看?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拜访(2)通“伸”伸张(3)因此
 【小题2】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

 【小题3】刘备并不是一个“智术浅短”的人(这是他自谦的说法),从“欲信大义于天下”中可以看出刘备志向远大;从“三顾茅庐”中可以看出他求贤若渴;从“志犹未已”中可看出他有恒心有毅力。

(2分,观点正确,理由中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解析【小题1】。

隆中对阅读及答案(五篇范例)

隆中对阅读及答案(五篇范例)

隆中对阅读及答案(五篇范例)第一篇:隆中对阅读及答案《隆中对》复习资料解释重点词语1、通假字欲信大义于天下()自董卓已来()必能裨补阙漏()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词类活用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3、一词多义已停止然志犹未已()遂由是先主遂诣亮()自董卓已来()遂用猖蹶()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为好为《梁父吟》()因屏人曰()谓为信然()于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贤能为之用()欲信大义于天下()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4、古今异义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古:今:】此人可就见【古:今:将军宜枉驾顾之【古:今:】主上蒙尘【古:今:遂用猖獗【古:今:】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古:5、重点字词躬耕陇亩()先主器之()此人可就见(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因屛人曰()汉室倾颓()君谓计将安出()()度德量力()()曹操比与袁绍()挟天子而令诸侯()此殆所以资将军()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总揽英雄()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内修政理()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先生解之曰()帝室之胄()三.翻译句子(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四.课文理解1.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2.诸葛亮分析与曹操不可争锋的主要原因的是:3.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①曹操②孙权4.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五、对比阅读(一)【甲】亮躬耕陇亩...君谓计将安出?”【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

《隆中对》阅读答案(实用17篇)

《隆中对》阅读答案(实用17篇)

《隆中对》阅读答案(实用17篇)《隆中对》阅读答案(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将军宜枉驾顾之()(2)欲信大义于天下()(3)遂用猖蹶()【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小题3】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你怎么看?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2分)答案:【小题1】(1)拜访(2)通“伸”伸张(3)因此【小题2】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

【小题3】刘备并不是一个“智术浅短”的人(这是他自谦的说法),从“欲信大义于天下”中可以看出刘备志向远大;从“三顾茅庐”中可以看出他求贤若渴;从“志犹未已”中可看出他有恒心有毅力。

(2分,观点正确,理由中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顾”“信”“用”皆是古今异义字词,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概括语境判断。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把关键字词“由是、遂、诣、凡、见”理解准确,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试题分析:抓住文中关键的语句如“欲信大义于天下”,再从刘备“三顾茅庐”的行为来分析说明刘备并非“智术浅短”。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隆中对》阅读答案(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5分)【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隆中对》阅读答案(15篇)

《隆中对》阅读答案(15篇)

《隆中对》阅读答案(15篇)《隆中对》阅读答案(15篇)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隆中对》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隆中对》阅读答案1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3分)(1)自董卓已来 ( )(2)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 )(3)挟天子而令诸侯 ( )【小题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于:曹操比于袁绍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B.而: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陈涉世家》)C.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D.之:犹鱼之有水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小题3】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2分)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小题4】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答案【小题1】(1)通以(2)一天天(3)挟持、控制【小题1】D【小题1】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竹篮、竹筒)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酒水)来迎接将军你呢?【小题1】(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

《隆中对》课后题及答案

《隆中对》课后题及答案

《隆中对》课后题及答案一、熟读课文,用文中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2、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脉络,理清诸葛亮隆中对策的思路。

1、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2、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诸葛亮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的必要性,“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其主不能守”。

又论述了占据益州的必要性,“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最后论述占据益州的可能性,“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注意划线字的读音和意思。

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4、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常见文言词语古今意思的差异,并能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1、我没有正确估价自己的德行和能力,想要为天下伸张正义,但是我的智谋有限,所以一再失败,直至现在。

度,估价。

遂,于是、就。

2、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上百万的兵力,挟持天子来命令诸侯各国,(我们)的确不能与之争强夺势。

挟,挟持、控制。

诚,的确。

3、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

将军(指刘备)应该屈尊亲自前去拜访。

就,接近。

枉,委屈。

顾,看望。

4、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来迎接将军你呢?箪,名词用做动词,用竹筐装着。

壶,名词用做动词,用水壶盛着水酒。

三、有关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内容在《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中也有相关描述,请你与课文参照阅读,看看小说进行了哪些艺术加工。

《隆中对》测试(含答案).

《隆中对》测试(含答案).

《隆中对》一、填空(7分)1.《隆中对》节选自《三国志》,作者是晋代代著名史学家陈寿。

(人名)2.“凡三往,乃见”所指的历史典故是三顾茅庐;“然操遂能克绍”所指的历史事件是官渡之战;与“南抚夷越”相关的《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是七擒孟获。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9分)①谓为信然..:确实这样②自董卓已.来:通“以”③乃.见:才④因.之以成帝业:凭借⑤因.屏人曰:于是⑥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大概⑦存恤..:爱抚、爱惜⑧情好日.密:一天天的⑨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⑩箪.食壶.浆:用竹筐装着用壶盛着⑾然操遂.能克绍:最终,终于⑿志犹.未已:仍然,还⒀犹.鱼之有水也:好像⒁枉驾..顾之:屈尊⒂将军岂.愿见之乎:是否⒃遂用.猖蹶..:因此失败⒄抑.亦人谋也:而且三、解释句中加点词,并举出一个含有这个词的例句(10分)1.贤能为.之用被士卒多为用者山峦为晴雪所洗2.若.跨有荆益如果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若士必怒若无兴德之言3.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后遂无问津者遂许先帝以驱驰遂用猖蹶四、解释加点词语,并根据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组成成语(4分)1.孤不度.德量力度:估计审时度势审己度人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身:亲自身临其境身先士卒身体力行五、翻译下列句子(30分)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提并论,当时的人没有承认这件事的。

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人伸张正义,但是才智薄弱,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地步。

3.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但是曹操最终能打败袁绍,由弱变强的原因,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谋划得当。

4.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和他争胜。

5.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1)逃亡 (2)去、往 2.扶苏因为屡次劝戒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3.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4.答案要点:(1)士兵对陈胜的敬畏 (2)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3)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 5.答案要点:(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二、1.C 2.①误了期限,按照(秦朝的)法律,都要被杀头。

(意对即可) ②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统治已经很久了。

(意对即可) ③士兵们(或:士兵中)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情),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意对即可) 3.A 4.①号称天下的百姓反抗秦朝的统治,会得到很多人的响应。

②《陈涉世家》中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谋划)的经过;《过秦论》中的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影响和起义引发的结果。

(意对即可)三、1.(3分)D 2.(4分)(1)指代平民(2)估计、揣测(3)适逢、恰巧遇到(4)应当 3.(4分)偶然性: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2分)必然性:秦朝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矣”。

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这迫使他们为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

(2分)(意思对即可)四、1. ①素:向来②比:等到③将:统帅,率领④亡:逃亡(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2. ①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②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

(4分。

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3. 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

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

(4分,各2分) 4. 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人。

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

(4分,各2分)五、1.D 2.D 3.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行吗? 4.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六、1.(1)及,等到(2)有人(本题2分。

每小题1分) 2.(1)陈涉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2)众多陈涉的老朋友、旧相识都各自离开,因此再也没有亲近陈涉的人了。

(本题4分。

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3.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

(2分,只答后一句也可) 4.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

(1分)②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

(1分)七、1.西史学文学(本题2分,对两处得1分,1处0.5分) 2.屡次一伙人、一班人发动,发起难道(本题2分,每词0.5分) 3.即使仅能免于死刑,然而守卫边关而死去的本来也有十分之六七。

(本题2分,借第令、固等关键词语必须译出。

) 4.①感激拥戴陈胜吴广,愿为其用。

②形势所迫(失其当斩),不得不反。

(本题2分,每条1分)5.大泽乡天下苦秦久矣(本题2分,答对一处得1分)八、1.(1)等到 (2)有的(有的人) 2.B 3.(1)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2)陈胜的许多老朋友都主动离开了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亲近他的人了。

4.(甲)陈胜率众起义,深得民心,建立了政权(乙)陈胜起义建立政权后丧失民心,丢失了政权。

5.(1)顺从民意,深得民心;违背民意,丧失民心。

(2)答题不要求面面俱到,能从某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如: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以人为本、人不要忘本、要讲诚信、做人要懂得珍惜感情等均可。

九、1.4分。

①A;②C;(各2分)(C、A也对)。

2.2分。

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是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

或: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是戍守边疆而死的人,本来占十分之六七。

(错、漏译关键词:如借第等,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

) 3.2分。

有远大抱负(或有建功立业思想),有敢于反抗的精神,有卓越的宣传组织能力。

(能体现其中两方面的意思,给两分;只答一方面,给1分。

)十、1.C 2.(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3.(1)抓住时机;(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3)激怒众人。

每一个要点1分。

4.(诸郡县)苦秦吏十一、(一)1.(1)去;往(2)无义(3)结构助词相当“的”字(4)你 2.假如有一日我们做官发财了,可不要忘记了我们穷哥们 3.说明陈涉青年时期的伟大抱负。

(二)4.(1)去,到(2)累次,一再 5.陈涉违背了当初“苟富贵,无相忘”的诺言,背弃原来兄弟,丧失人心,所以失败。

6.客人在宫里进进出出,越来越放纵,常常谈论陈涉贫困的故事。

十二、1.D 2.D 3.项梁捂住项羽的嘴,说:“不要说狂话..觉..的。

”项梁因此...,要被灭族得项羽是个奇才..。

4.①陈涉对暴秦的统治不满,有追求平等的理想;②项羽对秦充满仇恨,有灭秦的豪情壮志;③刘邦对秦皇帝充满羡慕之情,流露出对富贵功名的世俗追求。

《隆中对》中考题集锦·参考答案【一】2004•山西省12.先帝 13.Zhòu; 亲自不长庄稼(的地方),意思是荒凉的地方14、恢复汉室一统霸业(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兴复汉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等) 15、“天下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6、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二】2004•兰州市28.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29.A 30.①此诚不可与争锋②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三】2005•黄冈市9.(1)通“以”(2)而且(并且)(3)挟持(控制)(4)物资(4分,每处1分)10.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竹篮、竹筒)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酒水)来迎接将军你呢?(2分,如关键词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11.(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2)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3分,每小题1分,答题顺序可颠倒,意同即可)12.(1)①曹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②孙权“贤能为之用”⑧刘备“总揽英雄”(1分,可选其中一例回答) (2)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2分,意同即可)【四】2005·荆门市3.B 4.C 5.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这个意思吗?(本题要注意“殆”、“资”及反问语气,翻译意思对即可)6.兵力(或“军事”、“军队”)人才、民心(只答一词亦可)、物产(或“物资”)7.天命观(或“唯心主义”,意思对即可)【五】2006·天津市16. (2分)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每句1分,有错漏不给分)17.(2分)①去拜访②以……为耻辱(认为……是耻辱)(每词1分)18.(2分)左右皆笑之(多写不给分)19. (2分)家中贫寒,常作为受官府雇佣的抄书人来谋生(供养家庭)或:家中贫寒,常被官府雇佣抄书来谋生(供养家庭)20.(2分)通假字:研本字:砚(各占1分)21. (4分)相同之处:两文都有对人物的正而描写和侧面描写,如甲文开头的话和乙文的大部分文字都属正面描写甲文除开头的正面描写外,均为侧面描写;乙文的“左右皆笑之”,也是侧而描写不同之处是,甲文以侧面描写为主;乙文以正面描写为主或:甲文的正面描写有对行为的描写和对外貌的描写;乙文的正面描写既有对行为的描写又有对语言的描写,但无对外貌的描写甲文的侧面描写既有对行为的描写又有对语言的描 11写;乙文的侧面描写只有对行为的描写(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分析均可)【六】2006·安徽濉溪市15、(1)拜访(2)到……去,这里有“去拜访”之意(3)身份低微,出身鄙野16、(1)因为(2)总共 17、(1)我原来是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种,只希望在动乱的年代中苟且保全生命,不要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2)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当时一般人没有谁同意他这种比附。

18、(1)三顾茅庐、临危受命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如正面写诸葛亮隐居时的不平抱负,侧面写徐庶的推荐【七】2007·兰州市9.(3分)D 10.(4分)(1)争强、争胜(2)资助、给予(3)兴旺富裕(4)招致、罗致 11.(4分)对曹操“不可与争锋”(1分);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1分);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2分)。

【八】2009·甘肃省兰州市8.(3分)A 9.(5分)(1)可是(我)智短谋浅,因此失败,直到今天这个地步。

(大意2分,关键字“猖蹶”1分。

) (2)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

(大意1分,关键字“殆”1分。

)10.(4分)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2分)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

(2分) 11.(2分)司马光《资治通鉴》(有错别字不给分)【九】2009·湖北省孝感市8.C(2分) 9.C(2分) 10.B(2分) 11.示例:运用贤能体恤百姓加强民族团结改善睦邻关系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作答,答出3点即可,3分)【十】2009·四川省资阳市1.卑鄙:低微鄙陋顾:拜访以:把由是:因此 (2分,正确一处0.5分)2.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

(2分)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分)4.①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②(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同他。

(4分,每小题2分,如“躬、于、闻、达、遂、许、驱驰、每”以及宾语前置等词语、句式落实不够,酌情扣分。

)5.《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2分,每空1分。

如将《出师表》写成《前出师表》也给分。

【十一】2011·四川泸州市4.(共4分)屏:命人退避信:(通“伸”)伸张日:一天天愿:希望5.(3分)A (A项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分别为并列关系、修饰关系的连词。

C项分别译为“凭借”、“于是”。

D项分别为“同”、“在”。

)6.(共6分)(1)这个人值得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您应当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3分,就见1分,枉驾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2)将军亲自统率益州大军从秦川出击,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水来迎接将军您呢?(3分,“出于秦川”1分,“箪食壶浆”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7.(3分)A(应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12《隆中对》中考试题一、2005黄冈(12分)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自董卓已来 ( ) (2)名微而众寡 ( )(3)挟天子而令诸侯( ) (4)利尽南海 ( )10.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译文:11.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3分)(1)(2)(3)12.简答:(3分)(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可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2分)二、2005荆门(共13分)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将军岂有意乎?3.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挟持,控制B.利尽南海利:利用C.国险而民附附:归附D.时先主屯新野屯:驻扎4.下面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贤能为之用②不足为外人道也B.①而其主不能守②舍生而取义者也C.①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②辍耕之垄上5.句子翻译(3分)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译文:6.填空(3分)选文中诸葛亮对三方形势的分析十分准确:分析曹操,指出他具有政治和优势;分析孙权,指出他具有地理和优势;分析刘表,既指出他具有交通和优势,也指出了他软弱无能的一面,此为刘备争霸天下定下了大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